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分析

中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分析

中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分析
中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分析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商学院班级:2010级市营一班姓名:李谭学号:201042350115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课程名称:金融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学生:李谭 (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01042350115) 摘要:财政赤字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的一系列分析,主要是发现财政赤字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上起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经济效应; 引言: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但是,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了解会计常识的人知道这种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用红字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二、财政赤字的重要性和作用 1.重要性 在经济萧条时期,赤字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

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08级会计一班高飞2008041106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人通过分析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以及财政赤字的三种重要的弥补方式,初步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的历程中,财政赤字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整体上起到了积极地影响。 关键词: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口径历年滚动结余公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一、财政赤字 (1)财政赤字的概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在总量上的三种对比关系之一,通常被定义为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 (2)财政赤字的不同口径 不同口径的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有着不同的涵义,也会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产生不同的看法,一般情况下,计算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有两种不同的口径: ①口径一:财政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这种口径,政府的债务收入不列入政府的正常财政收入,相应的债务支出也不列为政府的正常财政支出。这种口径下,财政赤字或结余仅表现为政府经常性收入与经常性支出之间的差额,这种口径的赤字成为“软赤字”。 ②口径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 - (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这种口径下,政府债务收入计入当年的财政收入,而债务的还本支出也计入政府当年的正常财政支出。由此计算出来的赤字称为“硬赤字”。 二、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的资源配置方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占主体转变为市场经济占主体。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都是国家说啥是啥,国家统一管理经济的运行,不准私人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之后,自由经济的贯彻,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载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财政赤字也较多地受到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综合看来主要受两大重要方面的影响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原因很简单,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为主,改革后是市场 经济为主。改革前,一切经济运行都是国家说了算,并且有国家统筹大局,不准 个人私办工厂之类的影响计划经济运行的机制,并且国家一直贯彻“当年收支平 衡略有结余”的方针,这也就使我国在改革前极少出现财政赤字。但是经济制度 转变以后就不同了,市场经济的实施使赤字成为了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 象,从1979-2004年的25年间,我国只在1981和1985年出现了财政结余,其余 各年都是财政赤字。 ②财政政策运用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进 行宏观调控成为影响我国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这个也不难理解,改革开放以

2018-2019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报告

2018-2019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 债务分析报告 2019年4月

目录 摘要: (1) 一、全国及各省市经济数据分析 (3) 二、全国及各省市财政、债务分析 (5) 三、全国及各省市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分析 (14)

摘要: 2018 年,我国经济运行继续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仍实现了总体平稳发展。在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以及风险管控等多重因素下,多数省市工业、投资、消费等指标增速回落,2018 年各省市 GDP 增速总体呈放缓态势,增速均未超过两位数增长;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多在全国水平上下,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虽触底企稳,但仍在低位徘徊;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相对较高,经济增速总体快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但增速差距继续收窄,其中中部地区增速相对平稳,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分化。 2018 年,随着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我国税收收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有所放缓。分地区看,2018 年除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下滑之外,其他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为正增长状态,但增速出现差异,导致部分省市排名出现变化;东部地区财政收入质量优于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程度亦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分布。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2018 年,在房地产调控、房企融资收紧以及降低棚改货币化安置等政策的累积效应下,全国土地市场有所降温,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幅较上年收窄。分地区看,2018 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仍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增速方面,除北京、天津、海南、安徽、甘肃和黑龙江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之外,其他多数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从政府债务情况看,2018 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经济体量较大的东部省份,但湖南、辽宁、贵州、云南等部分经济欠发达省份债务规模亦较为突出。从债务压力看,东部省份虽债务总量较大,但因较强的财政实力,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在全

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近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 IS与LM曲线分别表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各自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必须的利率与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IS曲线描述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反向变动关系,I指投资,S 指储蓄;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正向变动关系,L指流动偏好,M指货币存量。IS或LM曲线移动时,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会发生变动。 IS曲线的移动:在同样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果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即人们更节俭了,IS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等于增加投资支出,因此,会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政府增加一笔税收,则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因为一笔税收的增加,如果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则会使投资相应减少,同样,如果是增加了居民个人的负担,则会使他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他们消费支出相应减少。 LM曲线的移动:增加名义货币供给量,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就减少,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推动IS或LM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实现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的目的。IS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越有效;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越有效。 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时,不仅收入会变动,利率也会变动。 ①当LM曲线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不仅收入提高,利率也上升。这是因为,IS 曲线右移是由于投资、消费或政府支出增加,即是总支出增加。总支出增加使生产和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假定LM不变),所以,人们只能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取从事交易增加所需货币,这就会使证券价格下降,即利率上升。 ②当LM不变而IS曲线向左下移动时,收入和利率都会下降。 ③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移动时,收入提高,利率下降。这是因为,LM曲线右移,或是因为货币供给不变而货币需求下降,或者是因为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在IS 曲线不变,即产品供求情况没有变化的情况下,LM曲线右移,都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过于求,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 ④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会使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⑤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收入和利率的变动情况则由IS和LM如何同时移动而定。如果IS向右上移动,LM同时向右下移动,则可能出现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的情况。这就是所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可能出现的情况。 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税收,这两个政策会对IS曲线产生影响,具体来看主要是由于政府购买的增加导致IS曲线向外移动,与曲线形成新的均衡。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也可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能力,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此时,总产出将会增加。而税收政策的变化表现为,税收的增加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投资的减少,从而使总产出进一步减少,IS曲线会向内移动,此时与LM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 鉴于我国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知道,政府期望通过增加购买和投资的方式达到刺激市场总需求,并以此拉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利用减税政策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收益,使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够增加,希望利用消费政策带动市场总需求增长,使国民收入曲线向外移动。 货币政策是为了达到变动实际总产出的目的,政府也可通过增加(减少)货币供应来实现。相对于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货币政策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是间接地发挥作用。增加货币供给,会使LM曲线右移,LM曲线右移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过于求,这必然会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一方面刺激私人消费,另一方面,可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 第16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一、简答题 1.A国经济在1990年代遇到了严重问题。目前尽管名义利率几乎为0,A国经济仍处于严重衰退之中。A国政府被批评为没有处理好本国经济问题。现在,新当选的首相承诺将宣布一揽子新政策以刺激经济走出衰退。假设你是A国首相的经济顾问,受命为他给出下列问题的明确答案: (1)由于利率政策已被证明是无效的,一项旨在降低所得税的税制改革被作为替代方案加以考虑(相应地减少政府支出以便不会出现财政赤字)。减税对刺激消费需求的有效性是否取决于减税是一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如果是,请解释为什么。 (2)与减税方案相对,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应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假设A国劳动市场不存在任何摩擦和扭曲,政府支出增加会增加A国的总产出吗?解释你的回答。 (3)继续假设劳动市场不存在摩擦,解释永久性减税将如何影响劳动市场和总供给。 (4)考虑到你对上述3个问题的回答,你倾向于采用减税政策还是增加政府支出政策?解释你的回答。 答:(1)减税的有效性取决于减税是否是暂时的。 如果减税是一时的,则由于消费者为了保持消费的平稳分配,将会增加储蓄,降低平均消费倾向,使刺激消费需求的有效性降低。如果减税是持久的,则消费者储蓄率不变,增加的收入将更多用于消费,使刺激消费更有效。 (2)不会。如果劳动市场不存在任何摩擦和扭曲,则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增加政府支出,则总需求曲线右移,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影响产出。 (3)所得税的长期减少使劳动者更愿意供给劳动,劳动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增加均衡劳动投入量,总供给曲线右移,使总产出增加。 (4)个人倾向于采用所得税的长期减少政策。 在迅速出清的劳动力市场,所得税的长期减少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增加会迅速形成新的、劳动力投入更高的均衡,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带来产出的增长。 仅仅旨在刺激总需求的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在迅速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一个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的条件下,不会对产出产生影响,反而会导致通胀。 2.李嘉图等价的经济含义,在什么条件下不适用? 答:(1)李嘉图等价理论认为,政府债务等价于未来税收,如果消费者有足够的前瞻性,未来税收等价于现在税收,用借债融资等价于用税收融资,用债务融资的减税并不会影响消费。假设消费者根据持久收入决定当期消费,且消费者是理性的,于是,当政府减税时,消费者预期到政府为保持长期预算平衡会在未来增税,这将使消费者的持久收入不变。于是,减税对消费者的行为没有影响。 (2)李嘉图等价不适用的情况是:①个人是非理性的,贪图当期享受,不考虑后代的税收负担;②个人不具有理性预期,不能预期到未来增税;③个人的时间视界短于政府,故未来的增税不在考虑范围内;④个人面临借贷限制,储蓄为0时。 3.(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律?完整而又简洁的叙述这一理论; (2)根据这一理论,分析政府减税对一个封闭经济中的利率是否有影响? (3)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的开放经济中,政府减税对汇率是否有影响?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110506224 张留春) 一、财政赤字含义: 赤字财政(deficit financing),赤字是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差额,赤字财政指国家制定赤字财政政策,实行赤字财政计划。在制定国家预算时,国家有意将当年预算支出安排得大于当年预算收入,不足的预算资金,依靠发行国债、向银行透支、发行财政性货币的办法来应付。资本主义国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财政政策。 二、财政赤字起源: 赤字财政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经济危机,为解释和解救危机,赤字预算论纷纷出现,其中,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的理论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财政收支平衡不是国家理财的原则,负债多少也不是衡量一国财政稳定的尺度。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陷入了长期萧条和危机,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和消除危机,应该积极进行经济干预,采用扩大国家预算支出的方式,举办公共工程,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军事订货,支付出口补贴等。国家在实行这些政策中难免会出现赤字,但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国民收入,缓解或消除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许多国家使用了这种政策。但是,赤字财政未能真正消除危机,反而又引起不断的通货膨胀。70年代以后,就业不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严重问题。 赤字,意即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即政府的支出额度比收入的部分多,多花的这一部分预算,就会随着国库的支出流入国内社会当中;贸易赤字,即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多,又称入超,多花的这一部分钱,就随着国际贸易流入国际社会当中。因纪录亏损皆是用红笔记录,故名。 三、中国的财政赤字: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为宜。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作为启动力量来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从而恢复市场活力。如果超过启动力量的定位,变成政府代替市场,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产生挤出效应。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本是应对大危机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却不自觉的使之长期化,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足以作为中国的前车之鉴。 中国与美国相比,有许多劣势决定了中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会更大。首先,中国所处环境与当时的美国不同,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国家失去债务偿还能力,由此带来的金融崩溃危险对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忽隐忽现的阴影。作为通货,美元赤字使美国在国际经济中渔利,而中国只有保持充足的财力才能抵御各种可能的国际风险。其次,中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许多配套政策措施的运行和操作尚不成熟和完善,面对赤字财政可能带来的危害,缺乏应变能力。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这是因为赤字财政政策以国民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为前提,中国储蓄率高于投资率,银行资金存大于贷,财政用发债方式筹集适量资金,专项用于基建,可直接增加社会需求,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增加。

光伏企业债务风险分析报告

光伏企业债务风险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出现大面积财务风险,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超日太阳等巨头 公司都陷入财务危机。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行业企业的应收账款率。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该行业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预防并加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信用管理应该 把控的风险。 首先了解什么是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即太阳能产业 产业优势 1、永不枯竭。 2、采集太阳能的地点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对而言,水电站或风电站对地理位置要求则比较高。 3、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比水电站要低。 4、使用太阳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原料开采和生产光伏产品过 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和造成污染。 5、适用范围广,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也因此,世界各国为了更有效地开采和使用太阳能,不断地发展着太阳能光伏组件技 术,尽可能地利用这个“永不枯竭”的能源。 特点 太阳能是唯一能够保证人类未来需求的能量来源。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将光子转化 为电子的一个纯物理过程,转化过程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其特点如下: 充足性:据美国能源部报告(2005年4月)世界上潜在水能资源4.6TW 1TW=1012W]), 经济可开采资源只有0.9TW;风能实际可开发资源2?4TW生物质能3TW海洋能不到2TW 地热能大约12TW太阳能潜在资源120000TV V实际可开采资源高达600TW 安全性:运行可靠、使用安全;发电规律性强、可预测(调度比风力发电容易)。 广泛性:生产资料丰富(地壳中硅元素含量位列第二)、建设地域广(荒漠、建筑物等)、规模大小皆

宜。免维护:使用寿命长(20?50年、工作25年效率下降20%、免维护、 无人值守。 清洁性:无燃料消耗、零排放、无噪声、无污染、能量回收期短(0.8?3.0年)。 发展光伏产业的意义: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的国内现状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只是处于世界的下游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掌握电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提纯技术,该技术被国外的大企业所垄断,因而国内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很高。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一般发电成本的数倍,也因此造成无法广泛普及。 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2]。 [2] (1)高能源和高原料消耗的生产过程。 光伏产业的技术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三类。目前,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以多晶硅技术为主,因受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生产I公斤多晶硅的原料,结晶硅粉的消耗是国外的4倍、液氯约13倍,而氢气则高达90倍,能源消耗也在4倍以上。 (2)生产环节中的环境污染。 现在大部分光伏电池的制造原料都选择多晶硅,而我国目前使用的改良西门子法,不仅高能耗,而且高污染。例如,每提纯1吨多晶硅就会产生8吨以上的四氯化

关于财政赤字政策和国债问题的国际考察-最新范文

关于财政赤字政策和国债问题的国际考察 1998年,为应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外贸出口下降、总供求失衡的影响,国务院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继续运用这一政策刺激内需。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的扩大,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议论。财政赤字政策的利弊、衡量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指标,财政赤字与债务累积的后果等问题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目前,研究这些问题的主要目的,已不是解决短期的财政政策问题,而是涉及在“十五”期间财政政策应作何种选择。 带着上述问题,我们于1999年上半年,在法国巴黎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非成员国经济处,以及OECD相关局处的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一、OECD中绝大多数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经常运用财政赤字政策调节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求得社会稳定。到1998年,OECD中的意大利、比利时和希腊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过100%;接近100%的国家有日本、加拿大;这一比重在50%-70%的国家有奥地利、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荷兰、英国、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占40%左右的国家有冰岛、挪威、澳大利亚;只有韩国和卢森堡两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比较低。 1997年前后,OECD国家开始减少赤字、降低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绝大多数OECD国家根据经济预测,制定中期计划,力争在1999-2002

年间,使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都有所降低,只有日本和韩国的这一比重相对于1998年还会有所提高,预测日本的政府债务要由100%以下提高到100%以上。在最新一期的《OECD经济展望》一书中,对OECD几个主要国家的政府赤字和债务占GDP比重下降的趋势进行了两年的估计和预测。 这些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占GDP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加入欧元体系的国家受到马约的限制,要达到将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控制在3%以下,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控制在60%以内的要求,为此许多欧元体成员国家采取了新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的基本思路是,在政府财政状况与经济低速增长两者之间进行权衡,为把赤字占GDP比重控制在3%以下,容忍总供求不平衡留有少量的缺口。维持一定程度的失业率。2.少数国家由于近两年来经济增长较快,经济运行情况较好,为缩小政府赤字和债务奠定了财力基础。典型的是美国,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债务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其中1983年和1992年赤字占GDP 比重突破了4%.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美国于1997财年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结余占GDP的0.4%,预计这种平衡的财政状况在不发生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持续几年。 二、为什么《马约》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不超过60%作为加入欧元体系的标准。目前在衡量我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大小时,常引用这一标准作为警戒线。《马约》在确定上述标准时,不是依据现成科学的经济理论和计算公式。目前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财政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最基本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远低于欧盟安全警戒线3%,是否说明我国不存在财政风险?我们在对我国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分析的基础上,对财政赤字率、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政府收入赤字率Ⅱ等三种口径的赤字率进行了推算,试图揭示我国转轨时期真实的财政风险。自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都在3%之内,但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围绕10%波动,政府收入赤字率Ⅱ围绕15%波动,存在较大的财政风险。 三种赤字的含义 转轨国家由于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不完整、不规范、不统一,往往可以通过隐性债务和透支收入来转移财政支出压力。隐性债务收入和透支收入成为除国债之外的两种赤字融资方式。隐性债务赤字是指财政应支未支、应付未付的政府开支,比如社保的欠账、国有银行呆坏账的处置,这些支出迟早要由财政负担。透支赤字是指不应收而征收的收入,比如土地出让收入、体制外收入等。真实赤字应该包括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为此,可用三种口径的赤字来衡量财政风险。(1)政府财政赤字。它是指最后由发行国债弥补的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缺口的部分,等于国家财政支出减去国家财政收入之差。(2)政府收入赤字Ⅰ。它是政府财政赤字和隐性债务赤字之和。隐性债务是对特定人群的赤字融资。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国有经济隐性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等三部分。(3)政府收入赤字Ⅱ。它是最广义的政府收入赤字,包括政府收入赤字Ⅰ和透支赤字。政府在现有法律法规之外获取的收入,均相当于对特定人群不合理的征税,是对政府未来收入的提前支取。透支赤字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和体制外收入,它们抑制了创业就业和部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以牺牲政府现有的税收和未来税收为代价获取的,相当于一种以牺牲未来收益换取现在收益的赤字,是一种对未来收入的透支,是一种时间置换赤字。政府收入赤字才是反映转轨国家真实赤字的有效指标,其含义与国际上通用的财政赤字率的含义基本相同。 三种赤字的规模及其构成 从赤字融资方式来分析政府收入赤字,既能对各种赤字进行划分,又能解决由于政府收入和支出数据不全面不能对政府收入赤字直接计算的问题。我们结合各种已有的研究,对各种赤字融资规模进行了推算,并且采取一定方式,对这些融资进行年度化,进而得出三种口径的赤字率。各种赤字融资额与GDP的比重,就是赤字融资率。图1是1980—2008年三种赤字率的变化情况。 1.政府财政赤字及其赤字率。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假定1980—2008年期间政府财政赤字全部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即国债赤字融资额等于政府财政赤字,国债赤字率等于政府财政赤字率。改革开放以来,只有1981年、1985年和2007年存在财政盈余,其他年份均是财政赤字。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除极少数年份外财政赤字率都在1%之内。从1998年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上升,2002年到达2.62%。随着从2002年开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周期,财政赤字率逐渐下降,2007年实现财政盈余0.60%。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财政赤字率上升到0.37%。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低于国际警戒线3%。 2.政府收入赤字Ⅰ和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政府收入赤字Ⅰ是政府财政赤字与隐性债务赤字之和。在转型国家,隐性债务是减轻财政开支压力的主要方式,政府收入赤字Ⅰ远远大于同期财政赤字。比如,2006年隐性债务高达1.9万亿元,是当年财政赤字的11.4倍。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是政府收入赤字Ⅰ与同年GDP之比。在图1中,政府收入赤字率Ⅰ与财政赤

总结报告-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精品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 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一、债务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负债数额大。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94亿元。从 债务来源看,外债6.90亿元,占5.65%,国内债务115.04亿元,占94.34%;从债务 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75.24亿元,占61.70%,行政事业单位负债26.43亿元,占 21.67%;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20.25亿元,占16.61%;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 负债34.51亿元,占28.30%;区县(市)负债87.43亿元,占71.70%。2.逾 期债务多。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86.4亿元,占债务总额的70.85%。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8.65亿元,占7.09%,逾期1-3年的19.87 亿元,占16.29%,逾期3-10年的44.64亿元,占36.60%,逾期10年以上的13.24亿元,占10.86%;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63.37亿元,占51.97%,行政事业 单位债务逾期15.79亿元,占12.95%,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7.24亿元,占5.94%。3、债权数额小。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9.65亿元,为债务 总额的7.91%,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9.65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3.86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5.79亿元。4、还债压力重。2019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 有21.52亿元,面对高达121.94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27.55亿元,其中2019年 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6.35亿元、3.42亿元、2.87亿元、2.57亿元、2.05亿元, 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二、债务成因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 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 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 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支出责任向下级转移,主要表现为支出上的甩包袱,要求硬配套,“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等形式,超越了基层财政承受能力。二是支出责任向部门转移,一些地方财政由于收不敷出, 为了保平衡,往往把该由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推给部门,要求部门自行解决支出缺口,一些收费收入足够多的部门尚能勉强维持运转,而那些没有收费职能的部门就难以为续,导致举债行为。我们调查的鼎城区很大一部分单位都有办公支出超支或欠帐。三 是支出责任向后期转移,由于收入有限,即期该支的支出不能支,压力后移,日积月 累形成恶性循环,欠帐越来越多,目前我市仅是工资欠帐就有11.26亿元。2、 各种政策风险转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运行 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很多转移成财政的负担。主要有:①粮食企业政策 性亏损挂账。从清理反映的数字看,我市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总额达到31.61亿元, 多的鼎城区、桃源县分别高达6.52亿元,5.40亿元,其中1998年以前政策性亏损挂 帐16.72亿元,1998年以后新增14.89亿元。②化解金融风险贷款。为了化解地方金

我国财政赤字综合分析

财政赤字问题是现代财政分析的中枢,也是我国当前财政理论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以1979—1988年期间我国的财政赤字作为分析对象,置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之中。分析财政赤字与诸多经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财政赤字的综合性成因,并力图贯彻理论为现实服务的原则。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的对策。一、财政赤字作为一种世界性现象存在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国家中。表面上财政赤字都是政府财政支大于收的差额。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普遍性的经济难题。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有着本质的区别。财政赤字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产阶级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固有的矛盾决定了财政赤字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政赤字具有本身的特殊性。我国在指导思想上历来对实际赤字政策。财政赤字也绝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制度下财政赤字,无论是产生的原因、发出的过程,还是弥补的方式、以及形成的后果,都明显地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严格地区别两种不同制度下的财政赤字,是分析我国财政赤字的理论前提。在我国,财政赤字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许多经济学论著中列为专题加以论述,。有关财政赤字的专著也陆续出版。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财政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马克思主义原则指导下我国财政赤字理论研究,一直与综合平衡理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结合我国的实践,对赤字的成因、后果、弥补方式及治理对策等多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从中得出许多有益的结论,在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现实服务中使财政赤字理论不断向前推进。然而,目前的赤字理论研究,仍存在种种不足之处,诸如:仅限于政府财政收支范围或至多把财政银行关系当作分析的重点;由于财政赤字分析中的“顾虑”颇多,理论研究中的极端化、定式化的倾向时常出现,甚至以政治定论取代经济分析;侧重宏观分析,缺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忽视企业和家庭部门货币收支对政府财政活动的影响;赤字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薄弱,等等。因此,拓展财政赤字理论研究的视角,转换思路,并确立和选择一种较为科学与全面的赤字理论研究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主要是:跳出单纯的财政收支框架,把财政赤字作为内生经济变量,置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之中,对财政赤字进行全方位的、多视角的考察;运用实证描述的方法,从国民经济四大主体部门入手,着眼于整个社会资金的流动与平衡,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对财政赤字进行综合分析并探寻相应的基本对策;对西方的赤字理论采用批判吸收的态度,借鉴其中对研究我国财政赤字有用的研究成果。本文最终的基本结论是,以短缺为基本特征之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抛弃“财政赤字幻觉”,不能寄托财政赤字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任何“通货膨胀红利”,从指导思想上树立反赤字政策的思想。财政赤字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政府财政收支差额问题,连年的巨额的赤字是国民经济运行出现偏差的结果,是经济生活中诸多的深层矛盾在财政上的综合反映,是宏微观经济效益严重下降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集中表现。因此,抑制和消除财政赤字的根本出路,在于从调整国民经济运行机制入手从事综合治理,通过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尽快确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秩序,将国民经济导向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empirenews.page--] 二、从政府部门入手分析财政赤字,首先剖析了财政赤字的特征,提出时间上多年持续、数额呈扩大趋势、弥补方式单一和赤字债务化是目前我国财政赤字的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财政赤字的成因及其有关的财政问题。(1)政府的支大于收是形成财政赤字的直接原因。 1979年以来,国家财政面临着建国以来罕见的日益增大的支出压力,支出规模刚性增长,支出结构僵化,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而且增幅波动较大,收支增长趋势的综合结果就是赤字的扩大。因此,坚持紧中有活的方针,控制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征管,保持经常性收入的适度增长,是逐步缩小以至消除财政赤字的主要财政政策措施。形成财政赤字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宏微观经济运行的不均衡,经济结构各种内在矛盾相互交织和加剧,国民收入超额分配,“双包干”与“双比例”的冲突,财政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因此,逐

美国财政赤字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美国财政赤字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摘要 本文研究的时间段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美国的小布什时代。研究标靶是这一段时期内的美国财政赤字情况。并对现阶段即奥巴马时代美国的财政赤字趋势变化作出预测。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写作的目的和背景,对国内外学者对美国财政赤字研究成果进行归纳,阐述了财政赤字政策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将研究标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相关阐述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财政赤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代美国财政赤字;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的美国财政赤字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对美国当前财政赤字的现状分析即二十一世纪初布什年代。主要是分析小布什时期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现状。第四部分主要通过美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来预测美国的财政赤字发展。 关键词: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经济增长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美国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的发展动力,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模式一直被学者广泛的研究。美国的财政赤字一直在全球一体化的模式中影响着其他国家,因而也受到了世人的瞩目。美国财政赤字已经不单纯的关系到美国自身的发展,更与其他国家国际收支平衡、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资本配置紧密结合,受到各个经济体的关注。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美国也在这段时期中推行谨慎的财政政策,扭转了长达28年的财政赤字。在一九九八年美国的财政盈余占美国GDP的0.8%,达到六百九十二亿美元。这个阶段,美国的生产力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拉动了美国投资者的热情,从而导致了美国外部赤字的扩大。 从本世纪初开始,美国经济受到了公司丑闻频发所导致的投资者热情变低,失业率增加;911恐怖事件的袭击等一些的影响。导致了美国政府得不得增加财政支出,形成了新了一轮的财政赤字。到二零零四年,美国的财政赤字的比重已经占到了美国GDP的3.6%,达到了4255亿美元。为此刚上任的美国政府表示,为了使美国经济继续良好发展,政府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在经济领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二零零九年要将美国财政赤字削减一半。经过政府一列的措施,在二零零六年,美国政府基本上完成了承诺,财政赤字已经下降到了2477元。美国政府的这些措施使美国摆脱了经济衰退,对其他国家的需求扩张和产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开始稳步发展的时候,美国又出现新一轮的财政赤字,威胁世界经济,不得不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再次关注。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最先系统性的提出了赤字财政政策。他在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一书中,系统性的阐述了在有效需求原理基础上的赤字财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5章 政府债务)【圣才出品】

第15章 政府债务 一、概念题 1.国债结构 答: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一般来说,短期国债指偿还期在1年或1年以内的国债,1年~5年(或1年~10年)称为中期国债,5年(或10年)以上称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是指没有偿还期的国债,只是按年付息,但可以上市流通,随时兑现。合理的期限结构应该是短期、中期、长期并存的期限结构。 2.国债负担率 答:国债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国债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例。表明一国的国民经济对政府债务的负担程度。一般来说,国债负担率越高,国民对公债的负担越重,国家财政的困难程度也越大。国债负担率的计算公式为:国债负担率=%1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债累积余额。一国政府在评价国债规模是否合理时,国债负担率是主要根据。 3.国债依存度 答:国债依存度是指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的比例,反映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对国债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国债依存度越高,国家的债务负担相对越重,国家财政的困难程度也越大。国债依存度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国债依存度=国债年度发行额

/财政支出×100%。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按上述公式以当年国债发行额计算国债依存度。此外,也有人提出过国债累积依存度的概念,即以国债累积余额代替当年国债发行额作分子与当年财政支出相比,但实践意义不大。 4.国家债务 答:国家债务是指政府作为借债主体(债务人)所形成的债务。国家债务最初源于弥补财政赤字的需要,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政府主动调节经济的一种筹资手段。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国债具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①具有反通货膨胀作用。当财政出现赤字时,若不用借债弥补,那就只能依靠扩大货币供应,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用国债弥补赤字属于购买力转移或结构调整,社会需求总量不变,但能防止出现通货膨胀。②具有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作用。财政支出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虽是一个长期性的总的原则,但一经确定就有较强的刚性,难以因经济的临时或短期波动而削减,相反,经济萧条时财政收入减少了,但为了社会稳定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财政支出还得增加。国债解决了这种一减一增的矛盾,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与这种消极应付不同,国债还可以用来筹集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等建设需要的资金,这更是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无以替代的积极作用。③国债及其市场的发展还能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手段。国债本来属于财政政策范畴。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它又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三大传统手段中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对象,国债市场是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部。 二、选择题 1.如果国债的发行价格高于国债票面的名义价值,就叫做国债的()。

财政赤字的利弊及其经济影响

财政赤字的利弊及其经济影响 ××× [摘要]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把财政平衡,没有赤字,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条指标。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国家所做的就是努力的消灭赤字。但改革开放以后,财政赤字却又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国家建国来对财政赤字的态度,及其中的利弊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初步分析,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起到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赤字经济效益危害 一、财政赤字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二)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 自建国以来,国家奉行财政平衡,没有赤字,这一信条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改革开放前实践似乎也证明了一旦出现赤字往往是国家经济中出现了问题,因此“赤字有害”这一看法在中国财政界不是一年两年。那么像中国这么个奉行财政平衡的国家,为什么会产生赤字,甚者在2009年,中国更括增财政赤字至9500亿创造了建国60年之最。综合看起来我国赤字产生的的原因主要受2大重要方面的影响 ①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我们都知道在改革前国家一直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经济的运行由国家统一管理,私人经济根本无法插足。在由国家统筹大局,并贯彻收支平衡的方针的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在改革这前很少出现财政赤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以1978年为风水岭,在这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次年邓小平的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自此市场经济大行其道,市场经济的实施使得赤字成为了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象,从1979-20011年的25年间,我国只在1981年出现了财政结余,其余各年都是财政赤字。 ②国家政策运用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成为影响我国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这个也不难理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由直接参加社会经济活动转变为通过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影响经济的运行,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就是使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并不相等,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国民经济处于萧条之中,这时财政应该形成赤字,以增加流通中货币量并提升社会总需求,缓解经济的萧条状态;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生通货膨胀,这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快速增长。审计署公布的《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政府性债务余额约30.3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计17.9万亿元。 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万亿元。相较2010年底,省、市、县地方三级政府性债务增加近7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1.7%。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即将进入偿债高峰期。根据审计署报告的数据计算,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债务约占20%。因此,今年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新特点 实际上,2011年审计署就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过一次全面审计1。与2011年的审计相比,2013年的审计范围更广,面向了全国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391个市、2778个县和33091个乡。通过对这两次审计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举债的政府层级下移 从政府层级看,省级、市级、县级、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别为17780.84亿元、48434.61亿元、39573.60亿元和3070.12亿元;市县债务占比超过80%。省级债务中大多是或有债务;就全部债务而言,省级债务的份额与县级债务相当,而市级债务的规模仍然是最大的。省、市、县三级债务合计17.5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长了63.5%。其中,县级政府性债务增长最快,增幅达到77.3%,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5.8%。 (二)融资平台仍是地方的举债主体,但占比下降 截至2010年底,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占全部地 李宁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