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德育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品德发展与德育

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掌握德育概念、地位和作用,掌握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品德的定义、基本结构,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德育的概念

一、中外教育史上对德育的不同表述

我国古代没有用德育这个概念,当时有“教”“教学”“道”这些词。

当时“德”的基本涵义是指人的合乎道的思想行为,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社会规范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育”的基本涵义是指培养人的品德,即培养人的善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在外国教育史上,比较长的时间之内是将德育等同于教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简言之,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一)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德育的“德”是指品德。

德育是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活动,是促进个体的德性社会化的活动。这是德育的本质特征。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培养人的品德。

(二)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影响或手段(主要是德育内容)三者是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德育的成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德育影响和手段(主要是德育内容)也是德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节德育的地位、作用

一、德育的地位

德育不仅在教育事业中,而且在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建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德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历史上不论哪个社会,哪个阶级无一不是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只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不同,德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不同而已。

二、德育的作用

(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之中。

(二)德育对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起保证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与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我国的学校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使青少年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就要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第三节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一、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一)德育目标的变化

(二)德育作用的变化

(三)德育结构的变化

(四)德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

(五)德育社会地位变化

(六)德育本性的变化

二、我国古代德育的批判继承

(一)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德育思想和传统

(二)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我、群我、物我和谐及社会责任的思想。

(三)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的民本思想

(四)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具有全民性、利民性的思想

(五)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具有科学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品德发展与德育

第一节品德及其结构

一、品德的定义

品德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指个体按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三部分。或者说它是一定社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表现。个人品德是在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下形成发展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品德是指个人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它具体体现为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等三方面的稳定联系和倾向,也就是品德包含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等三种基本品质。

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品德结构

一般认为品德结构是多维度、多水平、多序列的众多因素构成的整体,它包括品德内容、品德心理形式、品德能力等方面或维度。每一方面或维度又包括若干要素。

品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品德心理形式包括品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要素,即通常简称的知、情、意、行四者。

品德能力包括品德认识、实践和修养等能力。

品德结构的研究对现代德育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什么是品德发展?

从德育论角度看,品德发展是指人的个体品德发展,是指个体人随着年龄的推移,其品德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发生和发展的运动变化过程。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遗传的和非遗传的因素。

(二)社会因素

影响品德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环境和教育。

1、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品德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

(1)社会生活条件使生物因素提供的品德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2、生产方式对品德发展起根本性影响作用。

3、社会精神文化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的作用。

4、家庭和邻里社区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学校德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实践活动

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中,环境和教育等社会因素是极其重要的条件,但直接现实的基础则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人的品德发展的具体规律

(一)人的品德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二)人的品德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三)人的品德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⑴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品德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不均衡的。

⑵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上,品德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是不同的。

第三节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德育

一、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1、儿童期品德发展的特点

儿童期品德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品德认识上具有表面性、具体性、肤浅性的特点,对品德的本质还不能有比较抽象的深刻的认识,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在品德评价上常常带有依赖性,缺乏独立性。

2、少年期品德发展的特点

少年期是指人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十一、十二岁至十四、十五岁的时期,即初中阶段。其品德发展的特点是动荡性。

3、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特点

青年初期是指十四、十五岁到十七、十八岁这一阶段,即高中阶段。这阶段品德发展的特点是成熟性。

(二)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5-3岁、5.5-6岁、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就是儿童个性发展特别是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期。

(三)品德发展的成熟期

发生在初三末到高二初的时期。

二、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与德育的关系

一方面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制定德育目标,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德育的目的又在于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来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计划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紧扣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把握住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三、寻求学生精神需求与德育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其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对当今学生耐挫能力差这一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时应该做到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乐趣,从而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以此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是教师最佳的选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组织要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按照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 五、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若能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工作,学生定

小 学 德 育 工 作 计 划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礼仪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德育内容上注重小、近、实,抓准实质问题,讲究实际效果。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注重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实小学子。 二、工作目标: 1、重视法制安全教育,确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确保校内无重大责任安全事故发生。 2、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切实转变育人理念,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为突破,以师德规范为核心,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3、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适应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进一步突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按照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认真实施分年级德育目标,积极探索和构建“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的德育工作管理、考核、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效能。 4、积极培植德育典型。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总结和提炼德育经验特色,树立一批在创新方法、提高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班队和先进班主任。

三、工作思路: 1、以学生为本,道德为先,发展为本,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以德立教”、“以身立教”意识。 3、每月突出一个重点,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四、重要工作: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福大2017《小学德育理论》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既爱与和影响。在对家庭家庭教育侠义或广义的界定中,大部分是针对家庭对象而言的。 2、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德育目标要求,或者说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 3、德育课程:在道德主体人格构建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采取的诸多方式的总称,是实现德育人物的条件之一。 4、德育方法:在道德主体人格构建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采取的诸多方式的总称,是实现德育人物的条件之一。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评语鉴定测评法 答:1、评语鉴定测评法评语鉴定测评法,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品德鉴定法。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的做出个人鉴定意见。其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任课老师、家庭几方面),明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属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2、总体印象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及业已形成的总体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是,先明确测评任务或要求,再回想与综合对学生业已形成的印象作为总体价值评定。 3、写实测评法,又称记实法。所谓写实测评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客观的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其操作步骤是,明确写实的内容与要求,捕捉搜寻记实的有关事实与行为,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期末整理后,概要的计入到有关栏目中。类似写实测评法的另一种方法是档案资料品德测评法。档案资料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平时品德测评分数、期终评语和所有肿大行为时间、奖惩记录。 2、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 答: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是 (一)民主性 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即现代德育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全员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管理活动。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猪肚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现代德育管理者的监督,要求被管理者积极参与德育管理活动,做到全员管理;要求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 (二)开放性 学校德育管理,既要做好内部的计划、组织等工作,更要考虑到校外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外界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求现代德育管理系统面向社会开放;要求注重现代德育管理的主体系统和客体系统的开放性;要求现代德育管理思想面向世界开放。 (三)科学性 现代德育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现代学校德育按照教育管理规律办事,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进行管理;必须一句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传统与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学年我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计划如下: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下面几点: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四.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 总之,本学年我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争取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品德与社会》德育教学案例

《品德与社会》德育教学案例 课题:三年级上册《谢谢您,爸爸、妈妈》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中心小学李代安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究个人的成长历程,知道爸爸、妈妈为自己做过的 事情,感受父母的爱,体会为人父母的辛苦。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爱自己的家。 3、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融洽师生关系。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 3、投影仪。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课件设计思路: 1、制作父(母)子(女)之间交往的课件,贴近学生生活,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件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感恩父母的图片或资料,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请你们说说: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高兴?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生气?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伤心? 你的什么事情使父母着急? 学生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当你有了成绩或取得进步时,会使父母感到高兴; 当你有了缺点或错误时,会使父母生气;当你的言语刺伤父母的心时,会使父母感到伤心;当你得了病或退步时,会使父母着急………… 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父母多少心血啊!那么,作为子女,怎样谢谢爸爸、妈妈呢? 揭题并板书:谢谢您,爸爸、妈妈 课件出示:家乡新修的柏油路、路灯、球场的图片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设施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答:能为大家服务,能给大家带来便利

………… 师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些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能给大家带来方便和服务的设施,都叫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个大家族,它的成员可多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街头还是田间,都有它们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找一找身边的公共设施,来认识它们,好不好? 板书课题:身边的公共设施 二.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或资料。 1、小组内交流回报。 师:“课前老师安排大家收集了一些公共设施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2、全班展示汇报。 师:大家展示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如:先从身边的说起,然后再谈谈其他的地方。如:学校、城市、公园、大街。 小组一:我们收集的是学校里的公共措施,如:教室、课桌椅、乒乓球台。 小组二:我们收集的是大街上的公共措施,如:路灯、电线杆、电线、垃圾箱。 小组三:城市还有:交通岗、红绿灯、交通指示牌、路标。 小组四:农村的公共措施有:石碾、石磨、桥、浇地用的水井和水渠。小组五:公园里的设施有:长椅、健身娱乐设施、花坛、草坪。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出了这么多的公共设

中小学德育纲要

《中小学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学习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湿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辱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正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大公无私、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等高尚品质,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三)热爱人民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知道我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文明,了解我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热爱和平等传统美德,培养热爱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先进人物学习,初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同情和帮助残废人、

小学教师德育理论笔记

小学教师德育理论笔记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检、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3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1各级各类教育结构与组织的系统;2教育结构与组织的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任务: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员工作5协调各科教师的工作 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课程论或课程理论是以课程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认识课程现象,解释课程规律和指导课程实践为主要任务的一门教育学的分支学科。1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学科课程理论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学科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学科,分科进行教学。2

品德与社会德育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年度我校德育工作将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严抓学生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学校和谐文明的校风。 二、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监督工作,主管学校德育及教师师德、党政工作。 组员: __——负责学校总的德育工作。 __——具体负责在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及学校特色工作; __——具体负责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常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学校及家访日、校访日等方面的工作; __——具体负责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各专题教育、负责法制学校、安保工作,学校德育活动的宣传、校园网、家校通等工作; __——具体负责德育教科研方面的工作; __——具体负责学校文体卫方面的德育渗透工作; __——具体负责少先队方面的工作,如开展各种少先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民主选举少先队干部等; __——具体负责各年段的德育常规工作。 三、工作思路: 1、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2、抓住一条主线:自主管理。 四、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本学期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 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 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 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 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拿 起表扬、赞美的武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继续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品行好、能 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相关管 理和考评细则。以《__小学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为依据,修改班主任考核细则,认真组织班主任培训学习,用专家的理论指导班级管理工作。 3、重视德育课程建设,构建德育内容体系。 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 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既是课程 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创造者,作为教师个人,可以开发并实施一些孤本课程, 例如节气课程、安全课程、感恩课程等等,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 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 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4、抓好“三个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这 一有利资源,定期召开会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进一 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要定期召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建立家校联系卡,沟通学生在校 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 常规养成。全体教师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 的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作用,通过家教经验交流、给家长的一 封信、课堂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引导。

2021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德育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而言,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

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㈠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 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值勤制度,让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组织"校园巡摄"活动,用影像真实记录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并利用闭路电视、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和曝光,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5、继续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制度,利用校会、表彰大会等形式,表彰先进典型,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㈡专题教育 1、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如"五四"青年节,举行表彰大会、校园艺术节等,弘扬五四传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七一"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国庆节开展"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对改革的信心和责任感。"一二·九"举行专题报告会、

品德与社会课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课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品德与社会课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德育是个系统的工程,内容也比较多,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紧扣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把握住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例如: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典型事例,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

之恩。学习《浓浓乡土情》一课,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家乡的文化、民风、民俗,感受浓浓的乡土情,通过对家乡民间文化传统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寻求学生精神需求与德育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其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组织要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按照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 五、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

小学德育纲要

中小学德育纲要 二0一三年九月

目录 培养目标 基本内容和要求实施途径 教育原则 学生品德评定管理工作 《纲要》实施

德育即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 学校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

小学德育理论

小学德育理论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既爱与和影响。在对家庭家庭教育侠义或广义的界定中,大部分是针对家庭对象而言的。 2、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德育目标要求,或者说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 3、德育课程在道德主体人格构建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采取的诸多方式的总称,是实现德育人物的条件之一。 4、德育方法在道德主体人格构建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采取的诸多方式的总称,是实现德育人物的条件之一。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评语鉴定测评法评语鉴定测评法,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品德鉴定法。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的做出个人鉴定意见。其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任课老师、家庭几方面),明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属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2、总体印象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及业已形成的总体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是,先明确测评任务或要求,再回想与综合对学生业已形成的印象作为总体价值评定。 3、写实测评法,又称记实法。所谓写实测评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客观的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其操作步骤是,明确写实的内容与要求,捕捉搜寻记实的有关事实与行为,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期末整理后,概要的计入到有关栏目中。类似写实测评法的另一种方法是档案资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德育理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德育理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1 A、隐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认识性德育课程 D、辅导性德育课程 答案:C 2、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那一种规律?()。 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答案:B 3、对德育活动中的情况作出是否正常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什么评价()。 A、决策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4、德育过程的本质是()。 A、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是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答案:D 5、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B 6、德育评价的主要内容是()。 A、德育方案 B、德育工作和德育结果 C、德育措施 D、德育环境 参考答案:B 7、目前教育界提出的“乐学教育”“愉快教育”是属于()。 A、情感体验模式 B、价值观导向模式 C、行为践履模式 D、心理辅导模式 参考答案:A 8、在一项德育方案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将要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与德育方案是否可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参考答案:B 9、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B、家长委员会 C、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D、学校德育 参考答案:D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依安县第一小学 刘继航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依安县第一小学刘继航 摘要: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德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之中 关键词:情感渗透、主体性意识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课题之一,特别是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

课的本质。进行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地的责任和义务。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形式有多种途径,在具体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备课,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渗透点 《品德与社会》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优良的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自主性,利用充分备课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德育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礼貌礼仪、宽容、诚信等优良品质,做有责任感的、对社会有用的公民,自觉抵制落后的、腐朽的、违法的思想和行为。 二、利用课堂教学随时进行渗透 德育内容是一个整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在一节课把德育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只有在每一节课适时渗透一个主题,才能收到实效。学科的每一课都可以渗透一个德育主题。我在教学中探究了“热爱集体”、“拒绝不良习惯”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信做人”、“遵纪守法”、“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等活动;突出了“爱国主义”、“理想信仰”、“爱党和爱社会

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教案资料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研究专题之一 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1 (2011年9月22日讨论稿,内部资料,切勿外传) 中小学德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和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和保障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建设“首善之区”、“学习化城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为目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满足首都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的需求,有效服务于世界城市建设和首都社会文明发展,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有必要进一步整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资源,梳理和创新德育发展思路,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是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落实全员育人、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任务提供有效指导。《纲要》是中小学校实施德育的依据,是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进行德育督导和评估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统一于素质教育全过程。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指导原则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道 1本稿是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全体老师参与撰写的《德育纲要》前六稿基础上形成,积极借鉴了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王蕤副处长、徐志芳老师及特级教师李烈、徐安德等意见,参考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时龙院长的相关文章精神。鉴于水平所限,本稿子还很不成熟,请批评指正。本稿执笔人为:秦廷国、孟佳、谢春风。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目标

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课例 (10---11)第一学期 《尝尝苦滋味》教学设计: 德育渗透目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挫折对于人的进步与成长的积极价值;“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则是让学生发现人的意志品质在面对挫折时的重要作用;“磨练毅力”是在前边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小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愿意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及挫折等,明确坚强的意志、信念和行为,是克服困难、超越逆境的一个关键,争做一个有毅力的人。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组成的,挫折和逆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同时它们也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 2.培养学生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 教学理念: 让学生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挫折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它们,挫折与失败将成为人生的财富、进步的阶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 活动准备: 1、收集父母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 2、收集霍金、邓亚萍、贝多芬等人的照片及事迹材料。 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课前,让大家访问、调查一位身边的大人,可以是自己的爸爸、妈妈、邻居、老师或周边的人,了解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苦和挫折。 师:听了大人们成长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困难是可以超越的,看你怎么对待。...... 小结:舒适美满、事事如意的生活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挫折和失败,身处逆境的时候,人生就像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当面对挫折和逆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与父母遇到的困难比起来要小得多。应该学习父母敢于面对挫折和逆境这种精神,有毅力,肯吃苦,永不服输。 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 1.让我们来读一读一则真实的故事,美国一名演员的成长经历。出示教材: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们所需要的,我

小学教师学习德育纲要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东城完小郭银增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领导的精彩讲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自己的德育工作: 1、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班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制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安全工作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人人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班级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2013.11篇二: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德育教育的学习。我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于刚刚走上德育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

【奥鹏教育】19春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2满分答案

19春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2 试卷满分:100 试卷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个别教育的对象是() A专指后进生 B专指特殊学生 C不包括优秀生 D既包括后进生,也包括优秀生、一般生和特殊学生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D 2、那一个教育家的道德教育理论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强调社会是道德教育的最后根据()A涂尔干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A 3、品德是一种什么现象()。 A是一种社会现象 B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 C是一种生物现象 D是人的偶然的表现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B 4、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C 5、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德育目标 C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水平 D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D 6、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C 7、哪一种方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