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八年级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八年级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八年级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

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

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

有250万颗。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恐怕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略了宇宙的神奇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叹。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这样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的证实,所以从原则上讲,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定律等科学核心概念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证实,因而在他们被检验过的那些领域似乎不大容易发生变化。在那些数据尚不完整,理解尚不充分的领域(例如人类进化的细节和全球变暖问题),新的证据一旦出现很可能要导致现有概念的变化或当前冲突的解决。在信息依然支离破碎的情况下,科学概念不完整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这也是取得重大突破的机会。”(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9~12年级)

典型例题

1.科学进行推测时不能()

A.有确凿的证据B.凭空想像

C.有严密的逻辑推理D.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答案〕B

〔分析〕科学有别于其它认知方式和其它知识体系,就是因为它采用的是实证标准、逻辑论证。所以,科学的推测必须和观察或实验所获得的证据一致,还应该合乎逻辑。科学并不排除想象和联想,但是这些想象和联想应该是基于现有数据的基础上的,并最终还需要过程和实验的证实。

2.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陆地上 D.大气层中

【解析】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里面含有许多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年代,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因而可以形象地把原始海洋比作是生命的摇篮,是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原始大气只能产生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当时的“陆地上”和“大气层中”不可能形成原始生命。

【答案】B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可能是()

A.自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异养厌氧型[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对原始地球条件的分析推理能力。原始生命的结构简单,不可能存在叶绿体,只能利用原始海洋中丰富的有机物,因此,原始生命是异养的。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所以,原始生命又是厌氧的。答案是B。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 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

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

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

2.原始大气中不含()

A.氢气B.氧气C.硫化氢D.二氧化碳

3. 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A.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气 D.土壤

4.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

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

5.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二、非选择题

6.判断:大约在46亿年前,生命和地球一起形成。()

7.判断:一些学者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在实验室里制成了一些有机物,这就可以推测原始生命一定是在地球上产生的。( )

8.根据天文学家研究发现:在陨石中、星际空间中都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多种有机物,最近又发现火星上可能有水。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你能做出什么推测?

9.分析下列的实验,你会得出什么样的推测,和科学家做出的推测一样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B

4.A

5.B

二、非选择题6.×

7.×

8.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宇宙空间也可以形成有机物,并具备生命起源必须的水分条件。所以可以推测:1)宇宙其它星球上也可能存在生命;2)地球的生命也可能是从宇宙中产生,再迁移到地球的……

9.科学家的推测

1)海尔蒙特 1648年,柳树苗的增重来自水。

2)普利斯特利(荷兰)1771年,植物能“净化”空气。

3)英格豪斯(英国) 1779年,植物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4)谢尼伯(瑞士) 1782年,绿色植物释放释放的是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5)索热尔(瑞士) 1804年,水是植物增重的必须原料。

6)萨克斯(德国) 1864年,植物在光下可以合成淀粉。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doc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能力目标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2. 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学习方法1.推测判断;2.小组讨论辩论;3.分类归纳学习工具1.图片资料;2.学生讲述有关生命起源的故事;3.internet上的资源学习过程课前准备(事先1周安排)课前召开各班生物课代表和生物兴趣小组长会议,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故事、新闻、媒体报道等。课时1:分析推测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引入新课]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安排语言表达较好的学生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不相信。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神创论“不攻自破。学习结论: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没有科学的证据,只是一种传说,不攻自破。[课堂讨论]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米勒实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阅读资料1: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请同

学们完成两个任务:1.写出原始大气中各个气体成分的化学式?2. 推测在原始大气中为什么没有氧气? 1.h2o、h2、nh3、ch4、co2、h2s;2.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得出;(1)氧元素,化学性质很活泼,少量水分解产生的氧分子,很快与其他物质形成氧化物;(比较科学)([)没有绿色植物,不能释放氧气;(一种猜测)阅读资料2: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出示导学提示,帮助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3.米勒 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4.米勒实验证明了什么? 1.h2o、h2、nh3、ch42.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火花放电;3.合成了多种氨基酸;4.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可以能够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然而,目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许多科学家认为从科学实验来找到能够作为“化学进化学说”的证据,难度很大;在这种现状下,促使科学家另辟新径,寻找新的途径来探索生命的起源。推测判断三:宇宙起源学说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阅读资料3:分析陨石成分,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同学们,通过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1.地球上的生物可能来自星外天体;2.星外天体有形成新生命的可能;阅读sts──探索地球外的生命学生分组阅读,分组讨论分析。导学提示: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①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和教学录像短片。(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②将学生分成7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分配各组的收集相关资料。③教师准备好学案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⑤1周前准备做肉汤实验 学生:①1周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4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分别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②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③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 六、课时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学习资料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二、各种生物类群常见代表生物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 苔藓植物:葫芦藓 蕨类植物:肾蕨 裸子植物:油松、侧柏、水杉 单子叶植物:玉米 双子叶植物:向日葵、花生、大豆

三、各种动物的特征: (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3)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 (4)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 (5)昆虫:身体可分为头(触角),胸(足3对,翅2对),腹(气管) (6)节肢动物门: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7)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8)鸟纲: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心脏4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9)哺乳动物门: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四、几种淡水鱼类:“四大家鱼”:鲢鱼、鱅鱼、草鱼、青鱼。 鲤鱼、鲫鱼、中华鲟(“长江鱼王”活化石) 五、其它水生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等);软体动物(章鱼、河蚌等);甲壳动物(虾、 蟹等)爬行动物(龟、鳖等);哺乳动物(海豚、海豹、鲸 等,特点是胎生、哺乳)。 六、细菌与真菌菌落的比较: 七、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它应该是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起点,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内容的教学与传统的已成定论的科学知识的传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并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质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原生生物界

第四节原生生物界 要点精讲 原生生物界有三大类:藻类、原生动物和原生菌类。 一、藻类 藻类包括好几个相当不同的生物群,他们共同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而且保有在水中生长的原始习性,藻类异於植物之处,在于: (1)单细胞藻类,其本身即可作为配子, (2)一些多细胞藻类,其配子囊 (产生配子的构造) 和孢子囊(产生孢子的构造) 为单细胞构造, (3)其余的多细胞藻类,其配子囊为多细胞构造,但每个细胞都具有生殖能力,各产生一个配子。藻类主要生长在淡水、咸水或半咸水的水域中,或泥土中,下雨过后的水洼、花盆外侧、墙上,或与菌类 (如地衣)、植物 (如满江红叶部空腔内的念珠藻)、动物共生。 二、原生菌类 原生菌类如黏菌和水霉,他们的外表特徵与菌物界的成员相似,且皆为异营,储藏肝醣,细胞壁含纤维素与几丁质,因此有些分类学家仍将黏菌与水霉归在菌物界。但他们与菌物界的成员的关系并不密切,如他们有游走细胞,具鞭毛 ; 或行变形虫运动,而与菌类不同 ; 黏菌有吞噬作用,吞入固体食物,而菌类则分泌酵素,将食物分解而行吸收。此外,有些水霉会储藏一种碳水化合物,此物质很像褐藻中的储藏物质,但与菌类、植物、动物者不同。黏菌和水霉传统上被视为菌类,但经由以上特徵,他们较适合归在原生生物界。 黏菌又分为原生质体黏菌和细胞性黏菌。水霉又分为单鞭毛可动细胞和双鞭毛可动细胞。 三、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大都为可运动的掠食者或寄生者,可分为下列几类 : (1)具鞭毛的原生动物一如引起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类、感染人类生殖道的滴虫类。(2)似阿米巴的原生动物一藉伪足移动,如有壳或无壳的变形虫、有孔虫类、太阳虫类和放射虫类。 (3)孢子虫类一能滑行或不能运动,如疟原虫属 (Plasmodium)会引起疟疾。 (4)纤毛虫类 (ciliates) 一利用众多的纤毛来运动和觅食,如草履虫。 典型例题 【例1】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是()。 A.动物B.藻类植物C.苔藓植物D.一片叶 【答案】B 【解析】衣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它,很像动物:有一个眼点能感受光线的强弱,有两根鞭能摆动,衣藻能游到光照强度和其他生活条件都适宜的地方。但衣藻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都是植物所特有的,所以衣藻仍然属于藻类植物。 【例2】水绵这种植物的整个植物体()。 A.具有根、茎、叶三个部分 B.就是一个细胞 C.是一串相同细胞排成的长丝体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 1.根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植物分类依据: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生物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种最高级:界 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 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3.林奈:“双名法”:生物的学名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代表生物所在属,第二部 分为种加词。(拉丁文斜体,第一个字母大写) 4.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特殊:病毒界) 第二节: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地球上出现最早,最原始,包括细菌和蓝细菌等。 特点:细胞中没有成型细胞核。(DNA集中在核区) 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霍乱弧菌)。(乳酸菌,即乳酸杆菌,为细菌) 2.细菌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用来运动) 3.营养方式:细菌等原核生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 异养包括①腐生: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 ②寄生生活在活的动植物体及人体上,从中获取营养。 特殊!!!蓝细菌:营养方式为光合自养。(利用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与植物细胞不同,无叶绿体,不能光

合作用) 4.基本特征:单细胞。无成型细胞核。营养方式主要为异养,但蓝细菌为光合自养。 5.细菌大多数有益:分解有机物,供植物利用,酸奶,抗生素,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里, 固定空气中的氮供植物利用。),污水处理,土壤净化。 有害:使人患病。 第三节:原生生物 1.原生生物:结构简单的真核生物。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包括藻类和原生动物。 2.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观察时用碘液染色),包括水绵,衣藻等。有小 有大。 3.水绵:很多圆柱状的细胞连接而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为带状,螺旋盘旋在细胞质中。 4.衣藻:单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杯状叶绿体,眼点,鞭毛。 5.藻类与绿色植物区别:无根茎叶等器官。 联系:都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自养) 6.藻类颜色不同:藻体中所含色素不同。(绿藻:水绵,衣藻。褐藻:海带,鹿角菜。红 藻:紫菜,石花。) 7.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大多数原生动物是吞噬食物的原生生物。) 均为单细胞,生活在水中,和动物一样可自由移动并捕食(捕食方式:吞噬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然后在细胞质内消化。)大多数营养方式为异养 8.原生生物基本特征: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为单细胞(动物或藻类)或多细胞(藻类)生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原生生物习题

原生动物习题 1.与植物细胞相比,草履虫的细胞没有[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大液泡 2.颧履虫排泄代谢废物的结构是[ ] A.表膜 B.食物泡 C.口沟 D.胞肛 3.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要放几条棉花纤维的作用是[ ] A.棉花纤维对草履虫是个伤害性刺激 B.棉花纤维对草履虫有营养作用 C.限制草履虫运动速度 D.引导草履虫快速运动 4.担轮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它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①简单结构 ②生活在液体环境 ③身体由多个细胞构成 ④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⑤结构复杂 ⑥细胞内含有叶绿素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5.草履虫进行分裂生殖的顺序是[ ] ①草履虫身体中部向内凹陷; ②大、小细胞核各分裂成2个; ③大、小核逐渐延长;④横裂为2个新个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6.在整个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类群是[ ]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线形动物 7.草履虫的呼吸是通过()进行的。[ ] A.表膜 B.胞口 C.伸缩泡 D.纤毛 8.草履虫体内过多的水分及部分含氮废物的排泄,是通过()进行的。[ ] A.口沟 B.胞肛

C.伸缩泡 D.胞口 9.草履虫的细胞质里有()个食物泡。 [ ] A.1个 B.2个 C.3个 D.多个 10.观察草履虫时,要用吸管在草履虫培养液的()吸取培养液。[ ] A.表层 B.中层 C.底层 D.都可以 参考答案: 1.与植物细胞相比,草履虫的细胞没有[ C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大液泡 2.颧履虫排泄代谢废物的结构是[ A ] A.表膜 B.食物泡 C.口沟 D.胞肛

【公开课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

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北京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北京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北京版 一、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陆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上的植物,通常根着生于地下,莲生于地上,由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和高山植物等。 水生植物生长于湖泊、河流里的植物。一些生于沼泽的植物叫沼生植物。 附生植物指那些附着生长于其它的植物体上,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无需吸取被附生者的养料而独立生活的植物。如兰科中的一些植物。 二、病毒 1)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2)具有寄生性,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 3)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病毒),或RNA(如HIV,烟草花叶病毒)。 4)RNA病毒的变异频率较高。 三、原核生物界 1.原核细胞的结构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四部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 主要特点: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丝状的DNA集中在拟核内。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的比较 四、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在15亿年前即已存在,他是由原核生物演化来的。大部分的原生生物为单细胞,因此常被认为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群真核生物,是五界中在形态、解剖、生态和生活史上变异最大的一界。此界的界限不很明确,有些原生生

物的演化分支很显然的延伸入植物界、菌物界和动物界中。有些原生生物的细胞非常复杂,虽然只是单细胞的个体,但必需像植物体或动物体执行所有的新陈代谢。由此可知,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突破。 五、菌物界 “菌物”一词是从英语单词“Fungi”翻译过来的。该词很久以来一直被翻译成“真菌”,而“Mycology”一词被译为“真菌学”。后来有些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将“Fungi”和“Mycology”译为“菌物”和“菌物学”更为准确。同时,将“Fungi”译为“菌物”还与动物、植物的“物”相互呼应。 六、植物界 1.藻类 (1)绿藻门 (2)不等鞭毛藻门 (3)硅藻门 (4)褐藻门 (5)红藻门 七、动物界 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完整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自测题及答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自测题及答案 基础巩固 1科学地进行推测时不能() A.有确凿的证据B.凭空想像 C.有严密的逻辑推理D.有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2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4米勒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能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有机物,这种有机物是() A.脂肪B.氨基酸C.葡萄糖D.基因 5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的推测是() A.原始的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上存在着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以上三个选项都是 6有人根据从宇宙探测获得的资料推测,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着较低等的生命类型,推测的依据是() A.火星上存在游离氧气 B.火星上有丰富的氨基酸 C.火星上存在DNA

D.火星上存在着水 7下图为意大利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斯巴兰让尼实验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汤需要加热沸腾,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烧瓶中为什么有微生物生成?________,通过甲、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与我们学过的巴斯德________实验相似。 能力提升 8根据科学家的推测,46亿年前的地球所没有的现象是() A.雨雪现象B.熔岩横流 C.火山喷发D.电闪雷鸣 9原始大气,经宇宙射线、紫外线等作用,形成的物质是() A.简单的无机物质B.简单的有机物质 C.复杂的无机物质D.复杂的有机物质 10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产生() A.有机大分子B.原始生命 C.原始单细胞生物D.有机小分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 能力: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分析: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对于生命的起源,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所以此重点可以在学生讨论和归纳观点的同时得到落实。 教学难点分析: 对于米勒实验的装置和原理是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点,要对装置中各部分模拟原始地球的相似性讲清,学生才能够理解此实验的意义所在。 教学策略: 本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在七下人类起源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而对于生命的起源还存在很多疑问,在这节课中得到进一步讨论。在教师开始讲解前先给学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知道的生命起源学说,然后派代表发言,然后教师再总结和补充。总结中,通过对例证的讲解,学生会逐渐认可“化学起源说”,并关注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和结果。而对形成小分子有机物后的过程,有的过程已被实验证实,而在形成原始生命的这一步还没有实验证实,要鼓励学生有探索的精神并时刻关注关于生命起源新的研究进展。本课需要1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资料。 教学设计:

板书: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学说 化学起源学说 二、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 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有机高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三、生命起源大约发生在距今 45-35 亿年间。 课后反思: 本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在生命起源假说的讨论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关注生命科学。对于米勒实验的装置的合理性要讲清,学生才能理解并认可其实验结果。在有机小分子形成后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的过程要给出学生不同科学家提出的假说,让学生们认识到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更要通过习题和资料分析加强学生对假说、证据、推测、想象的理解。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十三章《第三节 原生生物》习题

原生动物习题1.与植物细胞相比,草履虫的细胞没有[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大液泡 2.颧履虫排泄代谢废物的结构是[ ] A.表膜 B.食物泡 C.口沟 D.胞肛 3.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要放几条棉花纤维的作用是[ ] A.棉花纤维对草履虫是个伤害性刺激 B.棉花纤维对草履虫有营养作用 C.限制草履虫运动速度 D.引导草履虫快速运动 4.担轮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它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①简单结构 ②生活在液体环境 ③身体由多个细胞构成 ④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⑤结构复杂 ⑥细胞内含有叶绿素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5.草履虫进行分裂生殖的顺序是[ ] ①草履虫身体中部向内凹陷; ②大、小细胞核各分裂成2个; ③大、小核逐渐延长;④横裂为2个新个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6.在整个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类群是[ ]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线形动物 7.草履虫的呼吸是通过()进行的。[ ] A.表膜 B.胞口 C.伸缩泡 D.纤毛 8.草履虫体内过多的水分及部分含氮废物的排泄,是通过()进行的。[ ] A.口沟 B.胞肛

C.伸缩泡 D.胞口 9.草履虫的细胞质里有()个食物泡。[ ] A.1个 B.2个 C.3个 D.多个 10.观察草履虫时,要用吸管在草履虫培养液的()吸取培养液。[ ] A.表层 B.中层 C.底层 D.都可以 参考答案: 1.与植物细胞相比,草履虫的细胞没有[ C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大液泡 2.颧履虫排泄代谢废物的结构是[ A ] A.表膜 B.食物泡 C.口沟 D.胞肛

八年级生物原生生物界

第十四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节原生生物界 一、教材分析: 原生生物就是真核生物中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原生生物界包括一切单细胞的和群体的单细胞生物。植物、真菌、动物都是进化的产物,它们彼此都有亲缘关系,这些同时具有植物、动物或真菌特征的生物正说明生物在低级阶段是没有清除界限的。因此将原生生物单列为一界也并无不妥。 二、设计思想: 原生生物介于动物植物之间,既具有动物的特征也具有植物的特征,因此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他们的特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进而再通过学习了解到生活中很多食物都是藻类,就会很自然得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知道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2)通过对水绵和衣藻的观察以及过去的草履虫等原生生物的了解,让学生明确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水绵和衣藻的采集与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认识原生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原生生物的观察,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生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使学生树立辩证的世界观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解决方法:利用实验、图片观察进行结构上的区分 五、教学媒体: 1.演示春水的图片 2.演示水绵、衣藻的图片 3.演示藻类图片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原生生物界 一、基本特征: 1.大部分的种类生活在水中 2.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3.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与人类关系 七、教学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 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 能力目标 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 2.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 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 妙的艰辛。 学习方法 1.推测判断; 2.小组讨论辩论; 3.分类归纳 学习工具 1.图片资料; 2.学生讲述有关生命起源的故事; 3.Internet上的资源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事先1周安排) 课前召开各班生物课代表和生物兴趣小组长会议,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故事、新闻、媒体报道等。 课时1:分析推测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 [引入新课] 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 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 安排语言表达较好的学生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相信这 种说法吗? 不相信。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 传说。“神创论“不攻自破。 学习结论: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没有科学的证据,只是一种传说, 不攻自破。 [课堂讨论] 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 米勒实验。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 阅读资料1: 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 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任 务: 1.写出原始大气中各 个气体成分的化学式? 2.推测在原始大气中 为什么没有氧气? 1.H2O、H2、NH3、CH4、CO2、H2S; 2.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得出; (1)氧元素,化学性质很活泼,少量水分解产生的氧分 子,很快与其他物质形成氧化物;(比较科学) ([)没有绿色植物,不能释放氧气;(一种猜测) 阅读资料2: 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 出示导学提示,帮助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 哪些气体? 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 电模拟了什么? 3.米勒实验中合成了 什么物质? 4.米勒实验证明了什 么? 1.H2O、H2、NH3、CH4 2.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火花放电; 3.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4.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可以能 够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 有可能实现的。 然而,目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 到科学的证据。

八年级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 1.根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植物分类依据: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 2.生物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种最高级:界 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 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3.林奈:“双名法”:生物的学名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就是属名,代表生物所在属,第二部分为 种加词。(拉丁文斜体,第一个字母大写) 4.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特殊:病毒界) 第二节: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地球上出现最早,最原始,包括细菌与蓝细菌等。 特点:细胞中没有成型细胞核。(DNA集中在核区) 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霍乱弧菌)。(乳酸菌,即乳酸杆菌,为细菌) 2.细菌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用来运动) 3.营养方式:细菌等原核生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 异养包括①腐生: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与动物的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 ②寄生生活在活的动植物体及人体上,从中获取营养。 特殊!!!蓝细菌:营养方式为光合自养。(利用光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为储存能 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与植物细胞不同,无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 4.基本特征:单细胞。无成型细胞核。营养方式主要为异养,但蓝细菌为光合自养。 5.细菌大多数有益:分解有机物,供植物利用,酸奶,抗生素,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里, 固定空气中的氮供植物利用。),污水处理,土壤净化。 有害:使人患病。 第三节:原生生物 1.原生生物:结构简单的真核生物。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包括藻类与原生动物。 2.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观察时用碘液染色),包括水绵,衣藻等。有小有大。 3.水绵:很多圆柱状的细胞连接而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为带状,螺 旋盘旋在细胞质中。 4.衣藻:单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杯状叶绿体,眼点,鞭毛。 5.藻类与绿色植物区别:无根茎叶等器官。 联系:都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自养) 6.藻类颜色不同:藻体中所含色素不同。(绿藻:水绵,衣藻。褐藻:海带,鹿角菜。红藻:紫菜, 石花。) 7.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大多数原生动物就是吞噬食物的原生生物。) 均为单细胞,生活在水中,与动物一样可自由移动并捕食(捕食方式:吞噬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然后在细胞质内消化。)大多数营养方式为异养 8.原生生物基本特征: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为单细胞(动物或藻类)或多细胞(藻类)生 物,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各种生物类群常见代表生物 一、各种动物的特征: (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3)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 (4)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 (5)昆虫:身体可分为头(触角1对),胸(足3对,翅2对),腹(气管) (6)节肢动物门: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7)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8)鸟纲: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心脏4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鸟适于飞行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有可飞翔的翼;③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有发达胸肌;④消化系统发达,消化能力强,食量大,直肠短能随时排便,有喙无齿,长骨中空等都能减轻体重;⑤有独特的气囊,利于散热和进行双重呼吸。从而扩大了其活动和分布范围。 (3)鸟类的主要特征: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卵生。 (9)哺乳动物门: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二、几种淡水鱼类:“四大家鱼”:鲢鱼、鱅鱼、草鱼、青鱼。 鲤鱼、鲫鱼、中华鲟(“长江鱼王”活化石) 三、其它水生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等);软体动物(章鱼、河蚌等);甲壳动物(虾、 蟹等)爬行动物(龟、鳖等);哺乳动物(海豚、海豹、鲸等,

人教版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案: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的演变。 (二)技能目标 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地球上绚丽的花朵…… (二)新课讲解 【设疑】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我们知道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而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那么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呢?几亿年前或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 【介绍】中国古代的女娲造人传说和神创论的有关内容。引出人类关于生命起

源的几种假说 【课件展示】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1、神造论:上帝创造万物,最后造人。 2、自然发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 3、宇生论: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 4、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是在漫长的宇宙进化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阶段的产物。 【强调】科学的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资料1】原始地球表面环境 【思考】1、原始地球的环境是怎样的? 2、原始大气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差别? 3、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推测,原始地球有生命吗?为什么? 【分析】1、原始地球环境恶劣,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现在大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最大区别:有无氧气。 3、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资料2】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实验 【思考】1、米勒的实验装置各个部分模仿了地球的哪些条件? 2、从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分析】1、米勒的实验装置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环境和原始大气。 2、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资料3】其他星球的陨石撞击地球 【思考】1、人们发现陨石中含有什么?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