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

、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圆锥底面面积是 24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 ?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和高都是 6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3.

一台压路机前轮直径 1.5米,轮宽4米,前轮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

)。

),宽等于圆柱的(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 )。

9 .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 12.56厘米,高8厘米,从顶点沿高把它切成相等的两半,表面积增

加了(

)平方厘米。

10.把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

、判(每题2分,共10

3. 一个圆柱的体积是一个等底圆锥体积的 6倍,这个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

( )

A 6倍

B 、3倍

C 2倍

4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积和体积都相等,它们高的比是(

5 .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

6 ?把一根长5米,底面半径3厘米的钢条截成 7. 2.4立方分米=(

)升(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一个 (

)。 )X (

)来计算。

4段,表面积将增加( )平方厘米。

)毫升

),这个(

)的长等于圆柱底面

)立方厘米。

1. 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 3倍。

2. 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 2厘米,高是6.28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3.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缩小 2倍,高扩大2倍,这个圆柱的体积不变。

4. 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如果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侧面积也相等。 三、选(每题3分,共15

1.做一个圆柱形油桶,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铁皮是求它的

( )。

A 、体积

B 、侧面积

C 、表面积

2.在长4米的圆柱形钢柱上,用一根长 31.4分米的铁丝正好沿钢柱绕

10圈,这根钢柱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A 31.4

B 、125.6

C 31400

5.

4. 把一个圆柱形的材料切削成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原材料的。

平方分米铁皮?(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

(7分)

1 .一个圆柱形粮仓,底面直径 6m,高3m ,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 600千克,这个粮仓可装稻谷

多少千克? ( 7分) 2 .一个圆锥形容器,底面直径

6厘米,高8厘米。如果把这个容器装满水倒入底面半径是

2厘

米的圆柱形容器,圆柱形容器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9分)

3 .一个圆柱形汽油桶,从内部量得它的底面半径是 4分米,深8分米。如果每升汽油重

0.75

千克。这个汽油桶可装汽油多少千克? (

7分)

4?一个底面直径 8厘米,高12厘米的圆柱形杯子,里面装有 6厘米深的水。把一个圆锥形铁

块放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到离杯口 米?

B 、3倍

5. 一块圆柱形橡皮泥,能捏成

______ 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橡皮泥。

四、求下列图形: (单位:m 每题8分,共16 分)

6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至少需要多少

2厘米的地方。这个圆锥形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课件,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精灵狗将带我们来到一座漂亮的城堡,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在这个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你们看这些积木,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自己看图,发现、回答图中的图形。 生:图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变成纸上的一个图形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折等方法),对于印、折可以教师演示。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试试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现在,同学们动手试试吧。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1) 教学内容:P38、39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例1中长方形直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1中长方形直条图,标注出长是“1米”。 提问: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这个已知条件吗? 2、出示问题(1):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提问: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做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吗? 学生涂色操作。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学生可能用加法计算,列式:3/10+3/10+3/10;可能用乘法计算,列式:3/10*3(或3*3/10)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乘法算式 追问:列式3/10*3,是怎样想的? 3、明确:求3个3/10相加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从本节课起,我们将学习分数乘法。 引导学生观察3/10*3(或3*3/10),提问:这道乘法式题有什么特点? 4、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与整数相乘 二、探索 1、学生尝试计算3/10*3 启发:想一想,3/10*3的积应该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3/10*3的积为什么是9/10吗? 引导学生联系上面分数连加算式结果或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解释和交流: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认为计算3/10*3时应该怎样做? 小结:计算3/10*3时,可以用3*3的结果作积的分子,积的分母仍然是10 2、解决例题的第(2)题 出示: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的板演,相机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指出:计算分数乘法时,也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教师边板书计算过程,边进行适当说明。 3、小结计算方法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3.分式的加减法(教材解读) 双流区东升第二初级中学罗强 课时安排说明: 本节内容根据所任教班级一共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节课阐述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分母互为相反式的分式加减法运算、分式与整式加减运算的求值与应用。第二节课则阐述异分母分式的通分、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简单的应用,经历分母是单项式、多项式、因式等多种类型的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和通分的探讨过程,生发形成学生的分式加减运算的知识经验、训练学生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技能、培养学生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第三节课则提升到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式的求值及应用。这样安排,给学生一个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有了分数加减运算复习的铺垫,使学生对分式加减法的掌握并不觉得难,且本节对于后面根据实际生活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并求出正确答案的基本功启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踏踏实实,。 一、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起点分析 第一课时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在初一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在上一章学习了因式分解,本章又学习了分式及其乘除,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由分数加减运算类比分式的加减是这节内容的要害。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过许多类比和猜测的活动,这些活动经验都为本节学习有很好的启迪。 第二课时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互为相反式分式的加减运算、分式与整式加减的运算。在第四章又学习了因式分解,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回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及分式的乘除等。对这节课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内容的学习都有了充分的铺垫。从学习字母表示数开始,学生就经历过许多从实际问题建模的思想,用代数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经历了很多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具有了一定的活动的经验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第三课时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学生在前两节课已经学习同分母分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长宁中心小学游凤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的形状。 2、认识这些形体的简单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 2、从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种形状的物体模型、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国外,到了 12 月,就有一个大家都特别 1 / 5

喜欢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圣诞节)瞧,圣诞老人带来了许多礼物,猜一猜,都有些什么礼物呢?(学生发言)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描述物品的样子。 请同学上来摸一件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或手势描述一下它的样子好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各种形状是怎样的) 3、归类。 圣诞老人还有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你们会分吗?请同学们开始分类。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分成几种情况。 一堆是长长方方的,一堆是四四方方的,一堆是直直的像柱子,一堆是圆圆的的球。 (如果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为一组,先不要急于否定,可以让其他小组谈谈分开的理由)如果有的学生直接说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名称,可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3)揭示概念。 生给每一类物品起名,再介绍每一类物品在数学中的名称。 能不能根据它们的样子给它们起个名字?学生如果起对了,教

北师大版六年级_分数混合运算

六年级数学·上新课标[北师] 第2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分数的乘法运算律、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等。 本单元是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其运算律,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对整数混合运算的推广,也是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以及简单两步计算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较复杂的分数问题,是后续学习整、小、分数混合运算及其简便运算,学习复杂分数应用问题的基础。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注重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在本单元各节内容中,第一个问题都是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展现读题、审题的一般思考过程,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强调了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情境进行独立思考,经历探索性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加强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借助直观图分析问题贯穿始终,从圆片图、方格图到线段图这样从低到高的抽象程度,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发展数学抽象能力。同时,教科书借用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数学思维。另外,本单元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独立尝试、对比观察,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对分数混合运算及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 本单元前后知识的联系:本单元是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之后安排的学习内容,这样安排分散了教学难点,突出了经历探索和解决分数混合运算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学习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1.经历探索和解决分数混合运算实际问题的过程,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3.体会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会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发展运算能力。 在联系已有经验探索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感受分数混合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和交流减少错误的好方法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勇于质疑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c 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 <===> a-b>0 a=b <===> a-b=0 a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四有趣的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乃至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重要基础。 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它不能独立存在,考虑到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教科书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左侧图形是谁的脚印?试着圈一圈。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尝试把平面图形分一分,连一连。看你连的和老师的一样吗?(课件演示) 5.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让学生找一找有哪些平面图形? 三、巩固加深,灵活运用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2.涂一涂,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用不同的颜色涂一涂。 3.想一想,接着画。先让学生找出图形排列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4.数一数。先让学生独立数,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四、课堂小结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一) 一、教学目标如: 1.知识目标: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 导出公理 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其中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有以下三条: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另一判别条件: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 2.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 =∠D ,∠B =∠E ,BC =EF . 求证:△ABC ≌△DEF . F E D B A

证明:∵∠A=∠D,∠B=∠E(已知),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 ∠F=180°-(∠D+∠E), ∴∠C=∠F(等量代换)。 又BC=EF(已知),∴△ABC≌△DEF(ASA)。 第二环节:折纸活动探索新知 提问:“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索这些性质的,你能再次通过折纸活动验证这些性质吗?并根据折纸过程,得到这些性质的证明吗?” 第三环节:明晰结论和证明过程 让学生明晰证明过程。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高三条线重合 第四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1. 等腰三角形(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1 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 ?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谁能判断出,老师描的是哪个面?用手指一指。 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把积木放在图上比一比,并介绍是怎样描下来的。

【设计意图:观察、讨论积木的形状,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1.让学生描图形。 师:请你从积木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以及能描出三角形的那一块,照着老师的方法在纸上描出形状不同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描出的图形多。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描图的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描图形、涂色的活动中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亲身感受“面在体上”,为认识图形创造课程资源。】 2.展示结果。 师:大家都描得很认真,谁把你自己描出的图形让大家看一看?指出你描的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哪个面?说一说描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我描的是长方体上一个最小的面,它是长长的、方方的。 ?我描的是正方体积木上的一个面,它是方方正正的。 ?我描的是圆柱的底面,它是圆的。 ?我描出来的是一个三角形的图。 如果交流过程中,有同学直接说出描出的是长方形、正方形,教师要给予肯定。如: 师:对,这种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谁还描出了正方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举起图,教师检查学生理解的对不对。 师:那种比较长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说出后,举起画的长方形,进行检查。 师: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圆圆的图形就叫圆。 【设计意图:展示分享自主描图的成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与体的关系。在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名称。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7÷20=( )%=()35 =( )成=( )折 2、儿童游乐场门票12元一张,“六一”期间门票八折优惠,爸爸和妈妈“六一节”带小明去游乐场玩,可以节省( )元。 3、60比一个数的40%多20,这个数的48%是( )。 4、新时尚购物广场五月份的销售额比四月份增加15%,四月份的销售额比五月份少( )%。 5、比10千克多( )%是12千克;3吨比( )少25%。 6、《格林童话》每本定价18元,售出后可获利50%,如果八折出售,每本可获利( )元。 7、工程队计划20天修完一条公路,实际用了15天就完成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 8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1 三折 33.3% 0.34 π 三成五 72 2 ( )<( )<( )<( )<( )<( )<( )

9、李老师把8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4.25%,到期时李老师可取出利息( )元。 10、张叔叔去年买了一种股票,结果跌了20%,要上涨( )%才能保持原值。 11、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3g 盐和7g 水,这时的含盐率是( )。 12、甲数的85与乙数的75%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 ),乙数比甲数少()()。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3千克的30%和30千克的3%重量相等。( ) 2、30厘米比2分米多150%。( ) 3、一种钢材涨价40%,这种钢材现在的价格相当于原价的140%。( ) 4、一种商品六五折出售,就是比原来便宜了65%。( ) 5、把15克盐溶入100克水中,所得盐水的浓度是15%。( ) 6、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糖水的含糖率是20%,糖是水的(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 1.判定(SSS) (SAS) (ASA) (AAS) (HL直角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四、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判定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外心)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角平分线。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内心)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基本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一) 张新荣 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一) 学习目标:1.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定向诱导 1.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0+20-40 125×8÷50 (同级运算) 4+150÷5 81-12×4 (两级运算) (32-5)÷9 (有括号的算式) 做一做:6×5÷3 15×(35÷7) 3、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一)想一想: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探究(出示自学提示)

1、课件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①气象小组有12 人②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1/3 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尝试解答 3、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其实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看书:并齐读结论 三、展示答疑 四、拓展延伸 1、动手。第22页试一试。 2、动脑。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人数 3、动口。看线段图编应用题。 4、拓展。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几分之几? 五、反馈总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12×1/3 =4(人)12×1/3×3/4 =3(人) 4×3/4=3(人) 学习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修订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 计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课件,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精灵狗将带我们来到一座漂亮的城堡,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在这个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你们看这些积木,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自己看图,发现、回答图中的图形。 生:图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7.3百分数的应用(三)教案

百分数地应用(三)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7-2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地意义地理解。 2.能力目标:能根据百分数地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 活地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根据百分数地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导入。 通过前面地学习,我们知道百分数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 地联系。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给大家说一些生活中用 到百分数地事例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家庭消费。 下表是笑笑地妈妈记录地家庭消费情况: 年份1985年1995年2005年 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地百分比65% 58% 50% 课前布置学生了 解有关生活中百分数 地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地 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 动中,接触到更多地实 际生活中地百分数,认 识到数学应用地广泛 性。 提出“各项支出与 总支出地关系”,使学

其他支出总额 占家庭总支出 地百分比 35% 42% 50% 1.你能给大家说说表格所表示地意思吗? 2.根据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提出问题: 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地总支出是多少元吗? 4.你准备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你觉得直接列式方便吗?为什么? 5.展示解答过程。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地总支出是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6.如果2005年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地50%,旅游支出 占家庭总支出地10%,两项支出一共是5400元,这个家庭地总支出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评价 下表是笑笑地妈妈记录地家庭消费情况: 年份1985年1995年2005年生从中了解百分与生 活地关系。从数据地变化,让学生体会我们国家地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 学生己有了百分数地知识基础,对于解答这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地 密切联系。 由于讨论地问题和数据都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使百分数更具 有实际意义,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 大大提高。 拓展学生地思维。综合应用所学地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对学生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1节 等腰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定理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推论1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推论2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公理1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 公理2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公理3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定理1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 定理2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推论2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个底角的平分线都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 【说明】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周长为C ,则 2b <a <2 C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C ,底角为∠A 、∠B ,则∠C =180°—2∠A =180°—2∠B ,∠A =∠B = 2 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 定理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师:山羊爷爷生病了,不能给自己的菜园里面的菜除草和捉虫了,可是,过了几天,山羊爷爷病好后,发现自己的菜园里面,不知被哪个好心的人给收拾的干干净净,菜长的非常的好,这到底是谁做的好事呢?于是,爷爷请来了聪明的喜羊羊,让它来帮助一下。喜羊羊仔细的观察,发现地上留下了这四个脚印(出示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2、师:那么,这四个脚印到底是谁留下的呢?经过喜羊羊的侦察,终于找到了这四位做好事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三棱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先呈现三棱柱,师:这个朋友我们有点陌生,它叫三棱柱,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读一遍——三棱柱。依次再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四个图形的名称。 3、师:谁能来根据这四位朋友,猜测一下:这个红色的脚印是谁留下的呢?(长方形)指生说,师相机演示。依次指生说出绿色的脚印(正方形)、蓝色的脚印(三角形)和粉色的脚印(圆形)分别是谁留下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那么,这些脚印是不是他们留下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把这些脚印取下来吧!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师: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纸和笔,分别把你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拿出来,先用手分别摸一摸这几个立体图形身上的面,自己感受一下物体上的面。 2、再拿出笔,把它们的脚印描下来吧! 3、师:谁能到前面把你描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并说一说,你是从哪个物体上描下来的什么图形?指生到前面。 (二)、学习图形 1、师:图形宝宝们看到同学们描的特别的好,都高兴的跑过来了,请看屏幕(出示课件:一些杂乱的图形)师:这么多图形挤在一起,真是太乱了,谁能来把它们分一分类呢?指生站起来分类,说哪几号图形可以放在一起。 2、师指住长方形,说:像这样的图形就是长方形,师再把长方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在后面板书:长方形 指住正方形,说: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正方形,师再把正方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相机板书:正方形 指住三角形,说:像这样的图形就是三角形,贴纸片,相机板书:三角形指住圆,说:你这样的图形就是圆形,贴纸片,相机板书:圆 3、同桌互相说一下,你有什么好办法一下子就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呢?指生说一说。 长长的,方方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正正方方的图形就是正方形 有三条边,三个角的是三角形 像轮子一样是圆形 4、拿出我们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老师说名字,看哪个同学最快的把这个图形找出来。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巧猜谜语,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成语,看一看谁能用数学中的数来表示它们。 百发百中(100%)百里挑一(1%) 平分秋色(50%) 十拿九稳(90%) 事半功倍(200%) 师:这些都是什么数?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2.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根据题意列算式。(课件出示) (1)甲数是5,乙数是4,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2)果园里有桃树12棵,苹果树16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 (3)想一想:如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小结:通过回顾复习,我们解答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互动新授 1、探究“增加百分之几”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情境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月增加了多少? (2)尝试解答。 ①小组讨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总结: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多出来的体积占 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②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水的体积 冰的体积 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指导。 学生反馈解法: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 45M 3 增加了?% 50M 3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后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教材从描出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出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图形,只是停留在初步感知阶段,没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认识并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猜一猜”、“找一找”、“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和游戏中,积累学习经验,认识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平面图形。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 难点:在多种探究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 负数<===> 大于等于0(≥0)<===> 0 和正数<===> 不小于0 非正数<===> 小于等于0(≤0)<===> 0 和负数<===>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 a>b,那么 a+c>b+c, 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 a>b,并且 c>0,那么 ac>bc, a >b . c 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 a>b,并且 c<0,那么 ac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 <===> a-b>0 a=b <===> a-b=0 a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