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农业推广组织【共23页】

第七章 农业推广组织【共23页】

第七章 农业推广组织【共23页】
第七章 农业推广组织【共23页】

第七章农业推广组织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第七章农业推广组织

第一节农业推广组织

一、农业推广组织农业推广组织从功能上讲是作为信息沟通渠道和推广目标决策与工作实施的系统,而在形式上则是一种服务机构。但实质上是农业推广活动从初级向高级发展中必然形成的载体,起着支承与联接的作用,如同人的躯干与血管,将各种功能组合在一起,将信息作着双向的传递。因此我们称农业推广组织就是推广活动开展的有机载体。

农业推广机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组织,没有健全的农业推广组织,就没有完善的转化通道,科技成果就很难进入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农业推广的组织建设。在组织建设上,又非常注意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推广工作的效果。而有效的组织结构,常常会使工作取得更大的效率。

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业推广组织机构,是提高农民素质,开发农民智力,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科技劳动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表现为一种不断变化着的动态平衡。因此,农业推广组织在结构与职能上形成了互相配合,对立统一的关

二、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

1、确定推广目标:推广组织的职能之一就是为各级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清楚地、具有说服力地、明确地定义推广工作的目标。

2、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推广组织要根据推广工作长期性的特点,在安排推广任务时,在使用推广方法上推广人员、推广设备,推广财政支援上都突出地保证推广工作在组织上的连续性。

3、发挥推广工作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农业推广工作面向复杂多变的环境,有些机遇的错过,将导致推广工作陷入困境。为适应各种新问题的挑战,要求组织形式和组织成员经常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发现并利用机会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局面的出现、建立培养和发展同各界的联系,以利于发挥农业推广组织应具备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的职能。

4、利于信息交换发展推广组织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是推广组织的又一职能。农业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既包括:植物、动物领域的问题,又包括生产、经济的双重问题。—个领域出现的问题,与多个方面都相关,一种信息可能适用多种选择,本系统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它领域也许并不难解决。生产问题有时会影响

生活问题,经济问题很可能影响政治、社会等问题。因此建立利于信息交换的系统是农业推广组织极为重要的职能。

5、配合、协作:农业推广工作要求同等对待在不同水平上处于独立的、可靠措施的投入、在农业推广中使用方法上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没有主次之别只有先后次序的问题。因为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的水平差异大,适宜面有限,选择哪种投入都应同等对待。这样只有配合与协作才能达到综合效益。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就是要保证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各种投入都能达到配合与协作的条件。

6、控制:推广组织要经常检查与目标工作程序有关的实际成就,这就要求组织必须拥有自己的有效控制手段。农业推广组织一定是建立在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才能正常开展农业推广工作。

7、具有对组织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的限制能力。

对组织成员的选择上,应以权变理论为基础,要求各级推广人员具备的条件很明确。如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劝农技巧、行政管理及相关学识的范围,以及规定推广人员的有效基础训练的内容,胜任人员的补充条件,培训课程设置的要求,等都是从组织具有对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的限制得出的内容。

8、组织的促动因素推广组织必须具备促进组织内部成员积极工作的动力。推广组织的责任就是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工作人员主动工作的环境。如:确信的推广目标,成功的工作方案,工作

进展的公开评估,工作性质明确,具备个人提升,进级获奖的机会,有进一步培训的机会,工作中有利于合作的方式,这些都可能形成农业推广组织的特殊职能,即促动因素的形成。

9、评估:组织对推广机构的组成,对成员工作绩效的大小,对推广措施的实施,对计划制定和完成程序都有一种考核功能。通过建立组织的评估职能,来达到上述目的。

三、国家级推广机构的职能 (一)国家级推广机构的类型国家农业推广机构,是全国农业推广组织的最高管理机构。从推广管理的专业职能上划分,国家级推广机构由以下几个机构组成: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全国植保总站;

3、全国种子总站;

4、全国土肥总站。

这几个机构均直属农业部,与部属的其他专职司、局平级,同时也有业务上的联系。畜牧、水产、农机专业也设有单独设立国家级推广管理机构,或在相关的司、局设立了专职推广管理处。如畜牧兽医司下设的技术推广处。如前所述,这种专业推广归口分散管理的机构设置,不利于统一管理,增加了横向协调的难度。农业部拟将种植业上述四部合并,建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在国家级的推广管理专职机构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部门设置,承担职能方面比较系统,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机构的设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隶属于农业部。对于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言,它主要起着农业中种植业技术推广的体系建设管理、政策指导和国家级技术推广项目的协调和组织作用。这些职能是依靠下述的部门设置来实现的。

各部门间有较为清晰的业务分工。各处室直接向总站站长负责。在承担全国推广总站的职能方面,各处室需要业务上的协作。这种协作是由站长和副站长的统一协调来实现的。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在总站下属的五个业务处中,四处的职能与县级推广中心的建设紧密相关。图7-1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部门设置框图,其他各专业总站的机构设置如此相似。

(三)机构的职能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最高层组织机构,国家级推广机构在对整个体系的政策性指导、体系建设、法规的制订和实施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约恩·德尔曼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到乡级农业推广组织上下所形成的组织的总体,界定为全国农业技术总站系统。在农业技术总站系统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省、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推广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挥其推广的综合职能,起着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全国农业推广总站属于事业单位,兼有行政职能,直属农业部。它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体系管理职能体系管理职能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承担着对整个农业推广体系的管理任务。体

系管理职能又可分为两个方面:①体系建设;②体系的管理。具体管理层次是省、地、县三级。管理内容包括省、地、县三级推广机构建设项目的立项、计划、监督和评价验收;为省、地、县站的建设融通资金;制订各级推广机构的管理规范。

2、计划职能计划是一个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计划就是按照目标以及现有的资源条件,对未来活动做出一系列的时间、资金分配,采用措施和途径的安排。

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是国家农业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标是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地被农民所接受,通过提高农产吕的产量和农户的经营效率,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根据实现目标的要求,许多推广活动都采取设立项目的管理办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了配合国家农业发展项目,也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制订宏观的农业推广计划。体系建设和人员发展计划;大型科研成果,如粮食作物优良品种,新型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计划等。

在制订推广计划之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要对全国各省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占有较为详细的统计资料。同时,要研究和参照有关主管部委的产业、部门发展计划,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等。

计划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纲领,它保证整个参与系统按时间、资源和具体目标等约束条件进行有效运转。就管理对象的层次和范围而言,层次越多,涉及范围越大,计划就

愈显得重要。因此,计划职能是保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发挥其宏观指导职能的首要前提。

3、政策指导政策指导的必要性,全国农业推广总站是农业部的一个事业单位。它的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职能受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的约束。另一方面,国家有关农业政策、农业技术推广法规也可以通过它进行贯彻实施。

就推广系统本身来说,要维持其良好的运转,也需要有内部的法规和政策约束;对省以下推广机构的推广管理职能的发挥,需要有具体的政策和法规手段作为保证。农业推广是农业信息知识系统中技术、信息传播的主要子系统,在诸多推广活动中,如推广机构管理,推广过程中技术采纳不同阶段的干预,服务对象从事生产活动的不同阶段,所有的管理行为和推广操作都必须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进行。要处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要约束和监督参与机构和人员的行为,从而保证推广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具有严格层次的政策法规指导机制。

政策指导的内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包括其他的专业总站),在政策制订和政策指导方面主要承担着三项任务:①参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②对下属的推广管理机构进行相应的政策指导和监督;⑧对下属机构执行相应的政策法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失误以及在不同部门之间形成的矛盾和冲突,依据法规进行协调。

国家级推广机构主要参与制订的有关政策性法规有: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2)种子法; (3)其他与推广业务有关的条件 (4)植物检疫条例。

4、协调职能协调是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是一个贯穿国家、省、地、县、乡几个层次的庞大组织机构,它的运作不仅仅关系到系统本身、也常常和体系以外的机构发生联系。同时系统本身各层次间,各部门间的职能也相互衔接在一起。当系统与外部机构的联系界面发生矛盾和问题时,作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最高管理机构的推广总站,要发挥外部协调作用。当系统内发生矛盾和问题时,它作为高层管理机构要发挥内部协调作用。凡超越部门和下属机构权限和干预范围的问题和矛盾,都必须由高一层的行政主管部门来协调。这是协调的层次性原则。

经发现问题,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协调,避免矛盾和问题向深层次演化,这是协调的及时性原则。

一个组织机构内部矛盾的出现及与外部机构之间的冲突,可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这就要求协调机构能够对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这是协调的关键性原则。协调的内容包括: (1)国家级推广机构之间的业务协调; (2)省推广总站与省其他平级机构行政和业务关系的协调; (3)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其他学术机构业务联系的协调。

协调的方法: (1)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讨论协作中出现的问题(2)行文到相关单位: (3)派专人前往,具体协调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5、人员的培训任何一个组织体系,其工作绩效,除取决于组织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外,业务和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决定机构工作成效的关键。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机构职能的发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人员的培训机制与管理系统的层次相联系,即上一级推广组织负责下一级的业务和管理培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着对部分省、地推广管理人员的培训任务。

目前,我国省地级推广管理人员的基础学历,已基本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因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人员培训以推广管理、推广理论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培训的主要形式应该是教学和研讨相结合,启发学员的参与意识,并在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学以致用。

人员培训作为一项专职活动,包括①培训需求的确定;②培训计划的拟定和教材的编制;⑧培训的组织和实施;④培训效果的评估等四个主要环节。这四个环节对保证培训的效果同等重要。

6、对省级推广项目的监测和评估项目监测和评估是现代项目管理中,保证项目实施质量的两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管理手段在推广活动中的应用,许多跨地区的大型推广活动都采用了项目管理的形式。推广项目与农业开发或建设项目相比,在项目内

容和目标上有所不同。前者以推广农业技术、改变目标群体的行为、培训当地人员为主;后者则注重资源的利用开发和相应的设施建设。农业推广项目也需要进行项目的监测和评估。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系统建立的大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一般都下达到省,然后由省组织实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监测和评估,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经系统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如必要,对项目的原定方案也可做出相应的调整。

7、国际援助项目的协调和管理我国自农村经营体制发生变革以来,打破了原有的生产关系模式,推广体系也面临着尽快适应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挑战。在这种变革中,没有一个现成的体系结构模式可以利用、因此,要尽快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推广体系及实施战略,除国内有关机构的研究探索之外,借鉴国外的现有模式和经验也是十分必要的。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国外机构和国际组织,都十分关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在我国建立了合作研究项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相应学科的专业总结,是这些研究合作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机构。

8、信息管理职能在现代机构管理中,信息已经成为与人、资金和物化资源等同样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占有和合作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其他物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地占有信息资源可以减少管理中决策的失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可以

随时掌握了解下属机构的工作进展以及管理、业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作及时的协调、指导。

推广活动本身是一个传播信息,进行人际间的交流、沟通,改变服务对象行为、态度的过程;对于推广管理部门业说,其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1)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建立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建立与推广系统以外的机构和部门的信息交流机制;②体系内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

(2)信息的生产和加工。这包括信息的收集、获取,分析加工和存贮三个环节。信息的生产加工过程反映在推广站的管理工作中,即具体表现为到基层调研以收集第一手材料,或从其他单位或个人手里直接获取业已经过加工整理的信息资料。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获取的信息,都必须依据未来信息终产品的要求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筛选和整理,最后将其加工成信息的终产品。终产品的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计算机数据库,也可以是声像媒介体。

(3)信息的利用和传播。信息终产品只有得到利用才体现其作为资源的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将有用的信息横向传播给体系的相关机构,纵向传递给体系内部的各级管理部门和需要信息的专业用户,使信息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而发挥其效益。

四、省级农业推广机构的职能 (一)省级推广机构的部门设置省级推广总站隶属于省农业厅,为事业单位。在农业推广体系中,省总站是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对应机构。从其职能和工作性质上看,也属推广的管理机构。为事业单位。就全国范围来看,不同的省份在总站内部部门设置上略有差别。图7-2表示的省站部门设置是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一种。

(二)省站的主要职能省站的工作职能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职能相似,也是推广管理机构,只是管辖的范围限于本省。省站是国家级推广机构同地方推广机构连接的重要部门。所有国家级推广政策和法规都要通过省站在地方贯彻和实施。另外,省站又是小政府下属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也承担着省政府下达的有关农业推广任务、因而省站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执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省政府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农业政策,并对下级机构的执行进行监督,参加省级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2、省内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地市级的推广组织和县级推广中心)建设的协调和指导。根据农牧渔业部《关于建设县农业推广中心的若干规定,和《县农业推广中心仪器设备标准,对建设完工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验收。

3、省级大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计划、实施和监测评估:向地区和县推广机构布置省级推广项目、参与国家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管理;

4、培训地区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科教科负责调查地县级推广人员的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5、根据本省推广体系运转的情况,制订省内推广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对本站和市(县)级推广干部的工作业绩和专业素质进行评估和奖励;

6、协调职能包括下列具体任务:①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建立联系,保证将新的研究成果及时纳入推广体系,②会同农业厅,协调与省政府其他行政部门的关系,加强同省财政厅、计委、供销社、省科委、省农机厅、水利厅等机构的联系;⑧向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省主管部门反映农业技术推广和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④协调地区或县中心与平级政策职能部门的关系、

7、信息管理包括以下具体工作:①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②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为政策计划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⑧将重要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法规和农业推广技术动态以杂志、文件、广播、电视等形式传达到地县推广机构;④以调查、问卷、召集会议或研讨会形式,收集地方推广工作中的有用信息和经验,经过整理,将其反馈给国家或省的有关部门。

五、地区(市)级农业推广机构的职能 (一)行政归属和部门设置在我国的行政体系中,负责若干个地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县或区的行政管理工作。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地区农业局

下属的事业单位。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现有部门设置与省推广总站的设置基本相似。

(二)地区推广站的职能

1、根据省级推广计划和大型推广项目,制订本地区的推广计划,同时负责下达到县级组织实施;承担省有关部门和地区公署下达的推广任务;

2、指导县级机构的体系建设、包括县推广中心的建设和县以下推广组织的建立,协助省站验收建成后的县级推广中心;

3、负责县推广中心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部分推广管理培训;协助省站进行县推广中心推广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考核和业务能力的考评;

4、和地区农科所合作,进行适合本地区自然和经济条件的新技术开发验示范和推广等环节的参与;

5、协调和信息管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作为县级推广中心的上级业务主要指导机构,可以在县推广中心与其他行政及事业单位在工作或职能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依据有关法规进行协调。此外地区推广站在体系的纵向信息沟通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地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在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匀质性。因此,收集本地区的技术、市场等信息井经加工处理,最后分送给同级、上级领导决策部门和县级推广中心或乡站,是地区推广站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纵向层次上看,地区级推广机构是农业推广管理体系中直接与省站和县推广中心(推广的操作机构)联系的机构。它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县推广中心的职能发挥和县推广中心建设项目。地区推广站的决策应以国家和省推广法规、以及省站下达的推广任务和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这种决策又以占有下属县(或区)的相关信息资料为基础。它在县级推广中心的管理制度和新建县中心的部门设置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省推广总站、地区农业推广站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职能联系和信息沟通关系可用图7-3表述。

六、县级农业推广中心的职能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重要的综合职能部门。它在行政上属县农业局领导,为事业单位。从推广体系的纵向结构看,它是连接推广管理机构和基层推广操作组织的纽带、它职能齐全,与推广的基层组织直接接触,担负着生产第一线的推广任务、整个推广系统的工作效率都最终体现在县推广中心的日常推广工作上。

(一)县级推广中心的机构设置我国县级农技推广中心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1、按推广工作的职能划分:可分为培训科、技术推广科、管理科和综合科共同来实施其栽培、檀保、土肥、种子、经济作物等方面的专业职能。

2、按专业技术类型划分,可分为栽培、土肥、植保、种子、管理和综合等科室。这些科室共同完成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推广组织建设等业务职能。

第一种类型按工作职能设置科室,可以在科室内部的人员职责分工上确定专业技术职能。如在技术推广科可指定专人负责植保、土肥和栽培,任务比较明确,机构综合技术能力强。

第二种类型按专业技术划分,由对应的科室承担培训、试验示范、技术指导等工作职能、这种设置要求人员编制少,上岗后,可通过适当的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成为适应各种业务要求的多面手、这种科室设置在我国推广人员编制不足的广大地区比较常见。有些地区农业广播学校也被纳入县推广中心。

(二)县级推广中心的主要职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直接从事推广服务的基层机构。它属于国家科技事业单位。在多数地区,县中心隶属县农业局领导,有少数地区和农业局是平级单位、根据新颁布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

1、计划职能根据本县的自然生态、资源条件和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参照县农业发展计划,制订全县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按总的推广计划制订推广中心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包括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试验示范等年度计划。

2、组织实施推广项目组织实施推广项目是县农业推广中心的主要职责。具体包括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农户的咨询指导,与

推广项目和具体技术有关的分析化验、病虫害的培训乡、村两级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是县推广中心的主要职责。

4、乡、村推广组织的建设乡村级推广组织是直接与农户接触的基层机构,也是技术转移体系中从推广子系统,向技术的应用子系统传递信息的主要界面。因此,乡村两级推广组织建设和人员素质,是制约整个推广体系推广效率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因子。事实上,乡、村两级农业技术人员是技术推广的直接操作者。在进行乡、村推广组织建设中,县推广站要和乡政府密切合作。村推广组织往往是一个松散的小组,因此,在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激励农民技术员方面,需要采用一定的行政约束手段和采用某些经济手段,如采取技术承包的方式;并创造和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推广方法。

5、协调职能县农技推广中心在整个体系纵向联系中,直接接受省农技推广总站和地区农技推广站的业务指导,同时它对乡、村两级的推广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在横向联系中,它要同县农业局、县科委、科协、县农委、县信贷部门发生行政和业务联系。在这些部门参与农业推广项目活动发生矛盾和问题时,县推广中心可以起到协调作用。

6、信息管理职能县农技推广中心一般都设有资料室和统计科,有的还设有声像部。这些部门一方面收集省站、科研部门、农业院校和平级行政部门的业务信息以及国家与推广有关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随着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户

作为农场的经营者,将直接面临市场。在产前和产后,他们都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更迫切地需要有关投入物和产品的市场信息、在经营规模的决策方面,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当地的市场,还需要了解外围市场。因此,向经营者及时地提供决策和市场信息,将是县级推广中心未来进行系列化服务的主要内容。

7、社会化服务的组织与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县中心内推广服务实体应运而生,各种相关的产前、前后服务组织亦在推广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有的地区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如病虫害防治,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此,作为技术推广的主体机构,县推广中心的组织和管理职能,将是这一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8、对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持的职能这项职能具体包括在县推广中心的推广业务管理范围内,尤其是植物保护和土壤肥料两个方面、运用先进有效的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一定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这便要求县推广中心充分发挥其监测的职能,如农药对生态的污染,并指导农民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某些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效应。

应该指出的是,一个机构的职能是由接受它服务的用户的需求,以及它所在的组织体系中上级和平级机构对它要求的业务范畴所决定的。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县级中心的职能也有很大差异。与支柱产业相

关的服务职能要比其他产业要强些,提供的专业化服务程度也高一些。

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县级推广中心的职能也在扩大,各职能的所占比重也在不断的变化。新产业的形成,也会对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服务职能提出新的要

第二节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农业推广组织所要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自然、经济、社会等相互交织在—起的问题,因此,设计农业推广组织并没有一个一程不变的模式,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农业推广组织设计原则,我们提出:

一、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宜的原则农业推广组织的合理构成,是根据当时、当地、当事条件长期人们试用与适用的结果。因此在设计和改变这一组织结构前,必须反复模拟当地的条件,进行动态分析,切不可做不合实际的设想。当地条件和组织内部条件是确定组织目标与推广目标采取哪种组织设计的前提条件。因此无论采用何种组织设计理论,都将以适用于当地、当时、当事以及当地的人员素质为最佳的选择。先进的并不一定是适用的。合理的也不一定要技术上领先的。

二、动态中稳定的组织结构与形式随着农民行为的改变,随着外界环境的变迁,组织结构和形式需要不断调整。但从农业推广的整体系统上讲,从某些上层组织机构来讲,要求处于相对稳

定状态。但系统内和部门内及各个细微环节上则要随时调整,体现农业推广组织既有连续性、适应性、又有创新性。

三、合理发挥部门功能,从系统整体上设计最佳结构

1、不要重复设置任务性质相同的部门去重复劳动。这种结构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加强协作与沟通,克服自身利益大于整体利益的不恰当的利益关系,才能把这一原则落实下去。

2、组织系统目标要利于部门目标的发挥,当两者冲突时,在组织设计上要从整体考虑,保证组织系统的协调。

3、基层推广组织一定要联系责任、权力而设置。避免结构复杂,多头领导,指挥系统失灵等问题的长期存在。

根据推广人员需要,考虑组织构成和形式。保证利于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又要有专线领导系统,多大范围可以运用灵活,多大范围需要统一,要在组织设计中依情况有适当考虑。

四、组织设计利于组织自身功能的发挥功能与结构是相互统一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功能反过来又要求建立相应的结构。组织设计应利于下述功能的发挥:

1、重要信息交换的功能:应设置专门管理信息的机构,并要对个人规定,须定期领取和汇报

工作信息,建立纵向交换双向系统和制度,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横向信息交流。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标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推广体系问题及策略

摘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来了多项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极大提升了荆州市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的积极性,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荆州市农业推广体系尚不完善,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差、农民素质低、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影响了荆州市农业发展,而且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因此,解决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荆州市;农业推广;推广体系 1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基本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从农业部到各省、市、县、乡、村、村民小组分别建立了农业推广总站、市县农业推广中心、乡农业推广站、村科技组和科技示范户,最后把农业技术以及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户中。从组织形式看出,省级以下的农业推广组织是受政府和上一级推广组织的双重领导。经过20年建设,我国己形成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专群结合的多元化农业推广网络,专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已经达到210万人,推广站数达到35.5万余所。 2荆州市农业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推广体制不完善。荆州市现行农业科技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它具有一套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在这一时期确实为荆州市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与产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下降,农民在农业生产上采用新技术,尤其是大田作物新技术的积极性降低,使这种(搞行政和计划为主)体制失去了其以前所发挥的作用,农业推广效率降低。由于推广项目均是由各级政府决定的(而不是由农民决定的),从而为技术推广活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技术的推广与否,一是决定于政府财政是否有钱;二是决定于政府财政部门及相关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个人行为。在现行农业推广体系内,上层的农业推广单位经费多、工作条件好、人员的待遇高;而基层单位经费少、工作条件差,人员的待遇低,影响农业推广效率。 (2)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低。由于科研选题偏离市场需求,造成农业科技成果偏离市场需求,而科研选题偏离市场需求主要是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荆州市现阶段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型,而非市场主导型,多数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只是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和实验室成果阶段,并没有到达应用技术开发阶段和中试、示范推广转化阶段。 (3)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受历史、体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荆州市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资料显示,荆州市6亿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仅为小学文化程度;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城市二、三产业,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更加低下。由于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民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缺乏科学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而只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才能使农民有能力增加投入,调整结构,发展农业,才能使农业现代化具备现实可能性。 3荆州市农业推广的策略 (1)实施目标管理。一是对乡镇政府的年度考评中明确对农业发展规划、资金、人员、设备保障及农业发展指标等内容实现量化考评,并在整个考评内容中占有一定的权重,从而有效的确保各级领导对农业工作的重视与投入。二是明确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责任,量化其工作任务,年终进行考评,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业推广工作中。 (2)创新推广理念。农民是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最终要通过农民来实现。因此,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以效益为目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不仅要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也要为农户经营管理、组织化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2、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3、农业推广项目是农业推广计划的具体体现,按项目进行农业推广的计划管理,是推广计划得到落实的保证措施之一,是农业推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推广度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是指实施某一农业推广项目的总产出的产值与总投入费用之间的比例,它是评估项目实施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简答题: 1、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包括:(1)转化主体;(2)转化课题;(3)转化受体。 2、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能动性原则⑥封闭性原则 3、简述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 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有:①一般推广方式②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③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④群众性推广方式⑤项目推广方式⑥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⑦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⑧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三、论述题: 1、注重农业推广信息的服务实效,当前应当着重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㈠多维服务 政策、经济、科技、市场、价格以及乡情民意信息,不仅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需要,而且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迫切需要;它不仅是农业部门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上,应由定向服务转向多维服务。 ㈡特色服务 农业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所以提供信息服务也应因地制宜,切忌一般化。要找准位置,认清目标,发挥优势,搞出特色。要反对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做法,把过去一般化服务提高到具有本部门本专业信息个性的特色服务上来。 ㈢开放服务 市场经济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资源的财富。为了适应新体制的需要,加强对农业、农民、农村服务,就是迅速改变过去的各自分割、封闭状态,加强信息交流,尽可能向基层开放,向农民开放,向社会开放。 ㈣高效高质服务 目前农业信息最大的弱点是:编发少、传递慢、效率低。然而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快速、高效。要做到高质量服务,就要有高素质。与此同时,加速信息传递自动化建设,从而使农业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及其意义? 完成一项推广工作应及时评价和判断该项工作哪些方面是有效率或高效率的,哪些方面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以便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不足,展望未来,做出决策,以利再战。具体来讲,对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⑴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如推广人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推广机构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协调的状况,以及整个机构发挥整体功能的大小,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使用正确程度等。 ⑵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有哪些教训与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和存优去劣的目的,以利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

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业推广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1.1运行机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农业推广体制依旧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是从上至下的运行模式。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是考核推广机构的主要指标。在人事管理中,都是按照资历来排列辈份。而在分配形式上则是平均主义。在评价体制上,脱离了服务对象,也就是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并不能参加推广机构的评价,这样一来,推广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无法保障,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1.2农业推广经费不足 统计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经费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0.6%~1.0%;而统计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到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大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5%。但是我国的农业推广技术经费却不到0.2%。真正用在农业推广项目上的资金少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总数的20%,而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更少。因为资金不够,所以部分服务设施都是20世纪60—70年代购置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因为建设资金太少而导致配套设施不足、落后、老化。在资金不够的情况下,一些推广机构经常将有偿的服务技术放在首位,并没有考虑到是否对农民有利。 1.3推广人员素质偏低 因为我国县乡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合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也不能与时俱进,推广人员在基层工作的时间太少,无法及

时地掌握相关信息,有关的专业培训机构也不多。更重要的是,工作条件差,待遇不高,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因此,留不住人才,也影响到了推广的效率。 2、对策 2.1创新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能够更好地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稳定地发展。应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体制,每个岗位的责任制度要明确,招聘适合岗位的人才,换句话说,就是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以岗位的要求来决定招聘要求。并将有管理经验、农业技术专长的人才调整到农业部门的领导岗位,让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对不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建立考评制度,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其他部分与绩效挂钩,拉开档次,提高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2.2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法律,让国家每年投资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费用逐渐增加。还可以对间接融资的体制进行创新和完善,鼓励私人投资,设立农技推广部门,加大对推广部门的经济投资。除此之外,也需要正确看待技术推广和经营收入之间的关系。设立有关的担保基金,让有关的技术推广项目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2.3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 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就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队伍建设,为了使农业推广体制得到更好的完善,必须要提高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进考评制度,通过考试录用相关人才,竞争上岗,

第六章 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

第六章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掌握推广教学原则,农民技术培训方法和推广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重点: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推广教学原则,农民技术培训方法。 难点:推广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农业推广教育 农业推广教育以农民为对象,以推广工作、农村开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为教材,以提高农民素质,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因此,了解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推广培训技能,对于做好农业推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1.普及性 面向农业生产,面向农村的社会教育工作, 对象:成年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妇女和农村青少年。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面广、量大。 2.内容的实用性 农业推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农民,他们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接受者和应用者。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储备知识,而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全是为了应用。因此,农业推广教育必须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3.实践性 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按照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这一程序实施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帮助农民解除采用新技术的疑虑(知识的改变——态度改变——个人行为改变——群体行为的改变),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且还要同他们一起进行实验,向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由于这种教育方式具体、生动、活泼、实用,农民易于接受。 4.时效性 时效性包含两层含义: (1)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更新周期短,一项新成果如不及时推广应用,就会降低推广价值。 (2)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往往是“近水解渴”要求立竿见影。 因而,农业推广人员应该不失时机地帮助农民获得急需的技术,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尽快地传递给农民,以提高科技成果的扩散与转化效率。 二、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即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效原则。 农民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农业推广教育要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目前的迫切需要,掌握他们

农业推广学复习总结

农业推广新整理 绪论 1.狭义农业推广: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通过适当的方 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的农业推广: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 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系。(推广工作的重点包括: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及其他人员的家政(农家生活教育) 指导,对农村青年的4H教育即“手Hands 、脑Head 、身Health 、心Heart”教育。)3.现代农业推广是一种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并且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4.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将农业技术界定为“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 和实用技术”。 农业技术具体包括: (1)良种繁育、栽培、肥料施用和养殖技术; (2)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3)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 (4)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5)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 (6)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技术; (7)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8)其他农业技术。 第一章 1.创新: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创新并不一定或并不 总是指客观上“新”的东西,也可以指解决问题的一种较新的方法。 2.农业创新是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3.创新采用过程: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 分为5个阶段 1)认识阶段(即感知阶段) 2)兴趣阶段 3)评价阶段 4)试用阶段(即尝试阶段) 5)采用阶段(即接受阶段) 罗杰斯根据采用时间的先后,将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 1、革新先驱(即创新者) 2、早期采用者 3、早期多数 4、晚期多数(后期多数) 5、落后者(晚期采用者) 4.创新的扩散方式 传习式(世袭式) 接力式(单线式) 波浪式(辐射式) 跳跃式(飞跃式)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9948291.html,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作者:马铁梅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 A.交替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2.组织的横向结构为组织的() A.职能结构B.层次结构 C.部门结构D.职权结构 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4.我国农业推广网络的中枢和骨干是() A.部、省级推广机构B.省、市级推广机构 C.市、县级推广机构D.县、乡级推广机构 5.推广组织机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 A.推广服务系统B.目标团体系统 C.推广人员D.农民 6.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转化率B.推广度 C.推广率D.推广指数 7.“S”型曲线表示() A.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B.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C.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D.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8.组织的内部要素不包括 ...() A.战略B.技术 C.人员D.环境 9.一般推广项目计划最佳期限为() A.1年B.2年 C.3年D.4年 10.关于农业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组成的合理结构为()

A.顺塔形B.倒塔形 C.蜂腰形D.柱形 11.土壤区划属于() A.物化产品B.技术性产品 C.技能和技巧D.服务性的知识产品 12.农业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中,最高一级是() A.农艺师B.助理农艺师 C.推广研究员D.高级农艺师 1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4.对于一般推广方式,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农业技术和信息主要来源于高层B.其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C.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D.推广项目一般由地方制定 15.“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属于() A.政策目标B.中间目标 C.实施目标D.教育目标 16.按指导方式分类,以下属于集体指导的是() A.培训B.报纸 C.鉴定会D.田间示范 17.以下属于个别指导法的是() A.小组讨论B.农户访问 C.成果示范D.录音录像 18.在人员构成合理的省级推广机构中,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大体为() A.1∶2∶3 B.1∶3∶5 C.1∶4∶6 D.1∶5∶9 19.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 A.个别方式B.群体方式 C.大众方式D.书面方式 20.提高成果分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 A.提高技术上限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D.提高经济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自考农业推广学章节复习要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农业推广简史 (4) 第三章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 (5) 第四章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 (8) 第五章农业推广组织 (10) 第六章农业推广计划 (12) 第七章农业推广教育 (15) 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7) 第九章农业推广人员 (20) 第十章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22) 第十一章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27) 【使用说明】选择题中加粗部分为参考答案;名词及问答题中有加粗的为近10年考过的题目,要重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推广是()。 A.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技术咨询活动 B.一种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宣传活动 C.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 D.一种发展物质、技术推销活动 2.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3.广义的农业推广重点强调的是()为主 A.农村社会教育 B.种植业的发展 C.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畜牧业和林业 4.广义农业推广强调()。 A.种植业生产 B.教育过程 C.信息传播 D.采用技术 5.进行“手、脑、身、心”四健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成年农民 B.农村青少年 C.农村妇女 D.农村老年人 6.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 A.新技术的传授 B.信息传播 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资源的利用 7.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A.农民的数量 B.农民的需要 C.农民的素质 D.农业生产水平 8.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A.国家的需要 B.农民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农业的需要 9.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之一是() A.中介作用 B.科技成果的研究 C.科技成果的评价 D.科技成果的管理 10.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产量 B.增加收入 C.采用新技术 D.发展生产力 1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A.农民 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 12.农业推广学科是()。 A.经济学科 B.技术学科 C.社会学科 D.行为学科 13.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 A.美国形成 B.前苏联形成 C.英国形成 D.中国形成 14.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 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 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15.媒介是()中一个常用的概念。 A.教育学 B.经济学 C.社会学 D.传播学 16.“推广”一词的提出始于()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17.国外使用“农业推广”一词最早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8.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9.公共关系指导、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等活动内容属于() A.广义农业推广 B.狭义农业推广 C.非农业推广 D.传统农业推广 20.在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和目标团体(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发挥桥梁作用的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 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

农业技术推广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 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优越性 2、创新的采用 3、创新的扩散 4、发明 5、创新 二、填空: 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 2、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实践的(),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而某项具体的()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3、在农业推广学中,S形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 4、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 5、代代连续不断的往下传的方式叫()。

三、简答题: 1、简答创新的特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3、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4、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 四、论述题: 1. 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1. 试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第二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科学 2、技术 3、科技成果 4、科技成果转化 5、应用性研究成果 二、填空: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是()、()、()。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有()、()、()。 3、科技成果依据表现形式分为()和()。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和()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 5、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的运行机制是()、()、()

6、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 三、简答题 1、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2、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3、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什么?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四、论述题

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2)

农业推广作业1 1、结合你自身的工作实际或亲身经历,谈谈你心中的农业推广是什么?P1 2、如何理解教材中农业推广的定义。请举例说明。P1、光盘 3、如何通过农业推广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P4 4、你为什么要学习农业推广?计划如何学习农业推广?P10 关于如何学习农业推广?本人认为应从理论联系实际入手去阐述 5、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P22下-23 6、阐述需求层次理论。P24-25 7、怎样才能达到农民自愿改变行为的目的?P34-35 8、扩散规律说明了什么?P39 9、为什么说创新的关键阶段以后就不需要推广措施的支持了。P41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P42(推广人员想方设法促成关键阶段的到来) 10、创新的个体采用过程对提高推广效果有什么实际意义?P43-44 11、创新的群体采用过程和创新扩散有区别吗?为什么?P38、44 1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创新的采用效果。P46-48 13、案例分析: 在一个村庄中,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里种植着一种高产新品种的小麦,已经有四年了,可他的村庄里没有任何人效仿。只是他的几个亲密的亲戚和朋友才得知有关他试验情况的信息,并且他们种植这一新品种也获得了成功。直到该创新者第一次种植试验过去四年后,推广服务组织才开始在村庄宣传这一新的品种,然后,这一新品种迅速地为村庄里大多数人所采用。题目: (1)谈谈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 总的原因是推广工作没有跟上。可能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的问题。如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落后,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合拍,与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不相称,既影响了农村工作,也制约了自我发展;农业推广组织受行政干预严重,不以农业推广工作为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等。 (2)谈谈推广组织是如何使创新得以传播的?(宣传、示范、利益诱导)P120 农业推广作业2 1、哪种推广体系更适合你所在地区的情况?为什么?P51 2、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P60-62 3、为什么说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应该是改革的方向?P58 4、农业推广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优缺点是什么?P71 5、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哪种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推广方式?为什么?P71-74 6、根据你的观点,如何才能开展好对农民的推广服务?P71-74 7、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程序包括哪些步骤?P84 8、农业推广计划包括哪些具体计划?P98上 9、一个好的指标要具备哪些要素?P87 10、如何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请举例说明。P84-89 农业推广作业3 1、什么是推广沟通?P100 2、什么是互动?在与农民沟通过程中怎样才能达到互动?P108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提高农业推广沟通的有效性?P119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王达 摘要: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进入 21 世纪以来,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然而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入WTO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种种问题逐渐暴露,存在着农业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定位不恰当,运行制度存在缺陷,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推广与科研、教育分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差,观念陈旧等问题,制约着推广力度。本文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的内在趋势,并提出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发展对策 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农业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亿万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需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导致科技供给传输不下去,农民需求反馈不上来,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示范缺乏工作依托,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加强建设[4-5]。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截至2003 年底,农业部所属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5 个系统,全国县乡两级共有推广机构15.1 万个,其中县级 2.37 万个,乡级约 12.75 万个;有农技推广人员100.78 万人,其中,县级推广人员 33.4 万人,乡级农技推广人员67.4 万人;乡镇农业“五站”现有国家编制内农技人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随着现代高效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对农业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切入点,解决农业技术推广进村人户最后“一道坎”的难题,必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并将之建设成为当前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实践载体。 一、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从农业进入新阶段的特点看,还是从完成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看,农业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要。“科教兴农”始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实施“科教兴农”中,农业技术推广是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手段。要实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看,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农村基本政策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和推动力量。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农业发展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迎接这些竞争和挑战,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平方百计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实

力。今后发展农业生产,更多地要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绿箱政策”,依靠科技进步,采取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公益性服务,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却很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在70%以上,而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这说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潜力。因此,只有稳定和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才能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才能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农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 我国有关法律和政策已经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地位,是由其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决定的。如参与制定当地农技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耕地保护和耕作制度改良,重大动植物病虫害测报和防治,种子、种苗、种畜的质量检验监督,农机监理,以及土地承包、农民负担、集体财务管理,接受农业行政部门的委托执行有关法规等,都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职能,经济效益低,甚至完全是无偿的,是其他商业性农业服务组织不愿做,也无法做的。众所周知,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多数农民科技素质还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各级政府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就必须有一个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农技推广体系为农民服务。近60年来,各级农

农业推广现状

农业推广现状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 一、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现状 1.机构设置 我国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依然延 续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推广网络。在中央层次,设有“全 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成 立于 1 9 9 5年 8月,由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全国植物 保护总站、全国种子总站和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合并而成, 而畜牧兽医、水产和农业机械仍归专业司局管理;在省和 地市级两个层次,按照上下对口,农业厅( 局) 下设农技 站、种子站、植保站和土肥站,作为国有事业单位,负责与 国家层次相对应的职能。县、乡两级的农业技

术推广部 门是直接面向农民、为农民服务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 构,是当前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在一些地方, 县、乡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地联系在 一起,有的甚至就是同一机构。 2.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情况 县、乡农业技术 推广部门属于事业单位,按专业领域分为五大系统:种植 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经营管理。据农业部统 计,到 2 0 0 3年底,全国县、乡两级共有推广机构 l 7 . 3万 个,推广人员 1 0 3万人;:乓中乡级机构1 5 . 1万个,乡镇人 员 6 9 . 4万人。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到2 0 0 3年底,全省 县、乡两级共有推广机构 9 1 4 4个.推

广人员 6 3 0 8 7人;其 中乡级机构 7 4 0 3个,乡镇人员 4 O 5 2 5人。 3. 职能划分农业部门将县乡农业技术推广职能 按性质分为四大类: ( 1 ) 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 的执法和行政管理。如动植物检疫、畜禽水产品检验、农 机监理、农民负担管理等。( 2 ) 纯公益性工作。如动植物 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组织防治,对农民无偿的培训、咨询 服务,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对农药、动物药品 使用安全进行监测和预报,参与当地农技推广计划的制 定与实施,对灾情、苗情、地力进行监测和报告等。( 3 ) 带 有中介性的工作。如农产品和农用品的质量检测,为农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新型的、交叉性学科,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该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涵义、性质和作用,农业推广的发展史,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等.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学习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认识、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和规律,主要是农民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改变规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2、掌握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农业推广体系的变革趋势。 3、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推广素质与技能。 4、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方法与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 2.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以及目前国内农业推广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 1、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 2、清末至明初时期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 3、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4、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 第二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1、农业推广的涵义 2、与农业推广有关的几个概念 第三节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农业推广学的性质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3、农业推广学的内容 4、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习题要点:(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与沟通 2.掌握行为改变的理论、行为改变的一般规律 3.掌握创新扩散的基本理论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 1、创新的概念和特性 2、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 3、创新采用者分类 4、信息来源对创新采用者的影响 5、采用过程中推广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农业创新扩散 1、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2、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3、S扩散理论及其应用 4、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 习题要点:(1)创新和农业创新的基本概念。 (2)农业创新的扩散。 (3)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创新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掌握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