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板溪库区航运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

三板溪库区航运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

三板溪库区航运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
三板溪库区航运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

中标候选人业绩信息

武汉港口航运业的发展状况及建议

武汉港口航运业的发展状况及建议 最近,我们对我市航运业进行了调研并与长江港口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武汉港口航运业现状 (一)港口分布及基础设施现状 武汉港口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内河的主要港口和一类开放口岸,是长江干线四大枢纽港口(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之一。港口位于以长江和汉江为主要骨架构成的“y”字交汇处,同时也位于黄金水运与京广铁路动脉的“十”字交汇处。主支贯通,与周边地区连接成一条紧密的水域网带,通航里程达5500多公里:武汉段长江南岸由双窑至白浒山91.2公里,长江北岸由水洪至大埠145.5公里;汉江南岸从谢八家至汉江口61.3公里;汉江北岸从新沟至汉江口51.6公里,两江四岸水域自然岸线总长为349.6公里。 港口现有各类港区31个,生产性泊位367个。其中分布长江上的港区有23个,汉江上的有8个。在长江港区中,杨泗港、阳逻港为大型集装箱港区,现有集装箱泊位3个,靠泊能力为3000-5000吨级。在生产性泊位中,固定性泊位195个,靠泊能力5000吨,年货物通过能力4819万吨。港区现有水域面积131.8万平方米,陆域面积525.1万平方米,仓库面积22.6万平方米,堆场面积269.7万平方米。 武汉境内现有大小河流350余条,汇水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5个。其中,通航河流22条,通航里程(除长江外)504.4公里,包括全年通航里程201.4公里和季节性通航里程303公里。长江航运上溯重庆,全年可航行3000吨级单轮和万吨级船队;下至上海,全年可航行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以上载重量的大型船队;汉江上1000吨级船舶可直达蔡甸,500吨级船舶可通达襄樊。 截至2005年止,全市共有水运企业79户,其中,国有企业占17%,民营企业占83%。水运服务企业69户。全市拥有各类运输船舶358艘,其中内河运输船舶314艘,沿海运输船舶44艘。 (二)港口运输量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市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由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四大运输方式组成的主体运输体系,成为全国内地最大交通枢纽,运输体系渐趋完备,整体效益不断提高,为我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全市各类运输综合货运量19611.7万吨,货物周转量1277.7亿吨公里,货物吞吐量494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1%、53.0%和15.6%。在全市货运总量中,水运2629.05万吨,占全市综合货运量的13.41%,较上年减少737.25万吨,同比下降21.89%。在全市货物周转量中,水运223.57亿吨公里,占全市货物周转量的17.49%,较上年减少14.4亿吨公里,同比下降6.1%。全市水运企业完成货物吞吐量4939万吨,较上年增加658万吨,同比增长15.4%,。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七年五月

前言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的组成和结构,是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发展的规划蓝图。《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具体体现,是编制水运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库的依据,是开展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标准立项和编制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标准科学管理的基础。 现行的《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自2001年12月颁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加强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水运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原体系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满足我国加入WTO后对水运工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对原体系表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随着水运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标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保持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标准动态管理的角度而言,也应对《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交通部水运司组织进行了本次修订。 本次体系表的修订,在第一层扩充了工程建设管理类标准和工程维护技术类标准,完善了体系结构;调整了标准体系号,将设计标准与施工标准分离,整合了内容交叉和性质类同的标准,增强了标准体系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的适应性;增加了设计通则、施工通则、耐久性设计等标准,拟将涉及安全、环保、节能、可

持续发展和通用的强制性条款统一编入通则中,为实现“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的分离,为“强制性标准”上升为“技术法规”,并为逐步形成“技术法规”和“指南”、“手册”并存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本次修订共录入体系表的标准共87本,每本体系标准均赋予一个体系号,以便于体系表的管理。 为了使新体系表和现行标准管理能顺利衔接,本次修订建立了具有可整合性和可扩展性的水运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库。项目库纳入了水运工程建设已颁标准、在编标准和拟编标准。 在本体系表的实施过程中,请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水运司工程技术处(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100736)。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年回顾

2006?4 中国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年回顾 撰文朱善庆徐力 1996年初中央正式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 中心,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回顾辉煌的成就,总结成功的经验,可为我国港航今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10年发展目标。 一、时代背景与经贸发展概况 1995年12月8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 展,实施党的十四大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1996年1月,国务院在沪召开江浙沪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正式启动以上海深水港为主体,浙江、江苏的江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996~2005年,长江三角洲总体上处于工业 化中期,江浙沪两省一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1995年两省一市实现GDP为 11142亿元,2005年超过4万亿元达到40781亿 元。江浙两省人均GDP由1995年的约1000美 元发展到2005年超过3000美元,上海市则实现了由2200美元向5000美元以上的跨越,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两省一市外贸进出口从 1995年的567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1354亿美元,2005年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438亿美 元。江浙沪外贸进出口分列全国第2、第4和第 3位,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省(市)。 二、港口生产运输持续超常规发展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发展。上海国际航 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吞吐量从1995年的168万TEU发展到2002年突破千万箱达1052万 TEU,2005年突破2千万箱达到2355万TEU, 10年增长了13倍。 其中,上海港1995年153万TEU,2003年达到1128万TEU,2005年完成 1809万TEU;宁波港1995年16万TEU,2005 年达到521万TEU;2005年苏州港太仓港区集装箱运输走出徘徊局面,突破20万箱达到25万TEU。上海、宁波两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列沿海港口第1、第4位和世界港口第3、第15位。 航线航班逐年稳步增长。1995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班轮航班总数为401班/月,其中仅上海港有远洋航班45班/月。2000年航班总数突破1000班/月达到1286班/月,其中宁波、上海两港远洋航班213班/月。2005年航班总数达到2760班/月,其中上海港、宁波港远洋航班分别达452班/月和260班/月。2005年上海港在全球12个航区都有航线航班,已经形成了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宁波港已基本构成以欧洲、北美、中东线为骨干,南美、澳洲、非洲线为辅助的远洋干线网络;太仓港近洋、内支线和内贸航线航班逐年增加,2005年已达160班左右。上海港、宁波港远洋航线覆盖面及其航班密度分列沿海港口第1和第3位。 9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No.WP09-0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周宇 内容提要:2006年以来,随着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一些学者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城市。本文认为,从我国政府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战略、上海金融中心的实力以及上海的优劣势比较来看,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心中的战略构想。从那时起,在短暂的十几年里,上海已发展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尽管如此,2006年以来,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变化,一些人甚至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金融中心。针对以上认识,本文立足于历史发展、现状评估和优劣势比较这三个视点,重新确认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和未来。 一、上海金融中心的崛起 (一)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上,一个值得强调的重要事实是,这是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鉴于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贯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中央政府不会随意改变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既定战略目标。 从这一战略的实施历程来看,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明确提出了要在201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构想。为了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后,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植和促进上海金融业发展的政策,表1纪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具体措施。中央和上海政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确立和落实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1991年年初,邓小

广州港航总部经济发展定位和策略探讨_彭火元

一、广州港航总部经济现状和问题 根据《广州市总部经济分类标准研究》,2008年全市拥有总部企业507家,占全市企业总数(79110家)的0.64%;2006年纳税总额377.3亿元,占全市企业纳税总额的24.85%,其中缴纳地税84.37亿元,占全市地税总额的17.94%。但广州总部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金融业和批发业,三大行业总部企业占总部企业总数的约60%。相比而言,港航企业总部设在广州的企业总数较少,不到总部企业总数的2%,主要为广东省港口和航运企业。马士基、美国总统等跨国公司中国区总部设在广州极少。主要原因是广州的政治地位不如首都北京,港航经济地位不如上海和香港,同时区域内又有深圳具备相对的航运和金融优势,因此,广州在发展港航总部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并不明显。 二、广州发展港航总部经济的SWOT分析 1.优势 (1)广州地处被称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广州港已经成为整个珠三角的集疏运枢纽。2008年广州港吞吐量达到3.47亿t,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100万TEU,全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居全球第5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4位,全球第7位。 (2)广州具有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港口、航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金融体系,有广泛参与全球竞争的周边经济腹地,广州吸引港航总部企业进驻的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 2.劣势 (1)广州发展“港航总部经济”人力资源水平较香港、上海等地有差距。就目前我国主要航运公司设立总部首选香港、上海等地来看,广州已经落后,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上海、香港的海事水平高于广州,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高于广州,也就是说在消费同等社会资源的条件下,广州的港航综合服务能力低于上海和香港,这是广州要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2)至2008年,广州港的班轮航线主要在南沙港,共有远近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4条,南沙港航线密度只有深圳港的12%,香港的6.5%,差距很大,对港航企业和港航服务公司的进驻较为不利。 3.机遇 (1)美国《财富》杂志最近调查显示,全球有92%跨国企业计划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中国正处于“总部潮”中;2009年6月《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也正式出炉,广州市政府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 (2)《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广州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加快广州港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广州要“建设与香港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和贸易中心”。建设航运中心的目标也为广州吸引更多的港航企业和物流企业提供了机遇条件。同时国际航运中心的推进建设,将为航运公司发展创造更好的机会。 4.挑战 港航企业进驻地点一般较青睐于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珠三角区域内深圳也在谋求与香港共同建设“港-深国际航运中心”,这将使广州港航总部经济建设面临较大的挑战。 三、广州发展港航总部经济的必要性 1.广州要“建设与香港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和贸易中心”,就有必要创造优良环境并适当实行优惠措施,推动国际、国内大型海运企业总部落户广州,集聚一批实力雄厚的航运中介组织和港航企业,发展港航总部经济和航运衍生服务业,因此港航总部经济是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极。 2.发展金融服务业离不开港航业,港航业同样也离不开金融服务业。资金的本性在于流动,资金流动才能增值。金融业的资金只有在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增值。港航业所需(下转第48页) 广州港航总部经济发展定位和策略探讨 撰文彭火元彭敏林 26 中国港口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航运交易所筹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航运交易所筹建工作方 案的通知的通知 【法规类别】航空运输 【发文字号】武政办[2015]110号 【发布部门】武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7.27 【实施日期】2015.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航运交易所筹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武政办[2015]11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武汉航运交易所筹建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7月27日 武汉航运交易所筹建工作方案

为落实《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武发〔2014〕15号)精神,完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功能,搭建航运要素集聚平台和航运交易服务平台,加快武汉航运交易所筹建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部署为指导,以助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大力吸引航运要素集聚,加强航运公共服务,促进航运产业发展,构建长江流域航运大市场,提高航运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和航运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武汉航运交易所建设成为立足长江中游、辐射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的国家级航运交易所。 (二)建设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公共服务相结合。依托本地航运市场,构建航运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实施“一站式”、“一个窗口”和“全产业链式”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化和环境的优质化。 2.坚持产业集聚与政策支撑相结合。以航运交易所平台为载体,通过降低航运交易成本推动航运产业集聚,提升临港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航运相关政策扶持,壮大航运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 3.坚持自主发展与流域协作相结合。发挥我市各类航运要素集聚优势,坚持自主发展,建设凸显武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航运交易所;协同中央、省、市行业管理部门及上海、重庆航运交易所,立足全流域,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三)职能定位 武汉航运交易所功能定位突出以服务为宗旨,发挥集聚航运要素资源、发布航运动态

内河航运定额编制规定及定额说明

内河航运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规定 1 总则 1.0.1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内河航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根据建设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调整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若干规定》[93]建标字894号,结合内河航运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内河航运建设项目,是编制航运枢纽工程、通航建筑工程、内河港口工程、航道整治工程概算和预算的依据。 1.0.3内河航运建设工程是由多种专业工程构成的综合性建设项目,编制单项或单位工程概、预算时: 1.0.3.1整治建筑工程、大型土石方工程、设备及大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 设备购置、机修和其他生产设备的购置及安装工程等,执行本规定; 1.0.3.2其他工程项目,应根据干什么工程执行什么定额和取费标准的原则, 分别执航务建筑工程行有关专业部和工程所在地的地区统一的直接费定额和相应的间接费定额;但在计算建设项目总概算的其他费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时应执行本规定。 1.0.4本规定中其他直接费、现场费、间接费的规定费率分别按一、二类工程类别制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补充指定三类及以下工程的取费标准。 1.0.5本规定对内河航运建设工程中的航务建筑工程、整治建筑工程、大型土石方工程和设备及大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实行以统一的人工、材料和施工船机艘(台)班价格计算的基价定额直接费作为施工取费的基础。 1.0.6本规定不适用于长江干线千吨级以上(含千吨级)的港口工程以及水文特性以潮汐为主的河口港. 1.0.7本规定与《内河航运水工建筑工程定额》、《内河航运设备安装工程定额》、《内河航运工程》、《内河航运工程船舶机械艘(台)班费用定额》、《水运工程混凝土及砂浆材料用量定额》配套使用。 2 内河航运建设工程总概算和预算 的编制及管理 2总概算的编制及管理 2.1.1 一般规定 2.1.1.1 初步设计概算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构成和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别编制单项或单位工程

大连航运中心发展规划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加速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以下简称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结合国家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东北振兴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优势 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就是充分利用辽宁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发挥大连 的龙头作用,推动东北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一)现实基础条件和优势 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和社会事业较为发达,拥有众多的港口,集疏运体系较为发达,城市相对集中,功能较为完善,具有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 一是地理位置优势。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地区位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环渤 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毗邻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面向经济活跃的泛太平洋区域,与俄罗斯、蒙古陆路相连,经济联系密切,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拥有沿海大陆岸线2290 公里,占全国的1/8 ,宜港岸线1000 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 多公里。大连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大连港开港100 多年来,与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是国际知名贸易口岸,港口接近国际海上运输主航道,深水资源等建港条件十分优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二是腹地支撑优势。作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经济腹地,辽、吉、黑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土地面积12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2.9% ;人口约1.2 亿,占全国的9.2%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较高的科教水平,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冶金、石化、装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092 武晓龙 学号:200930085226 上海,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个决定: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决定的战略眼光及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应该是中国本土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到国际化成熟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经济和金融转型的成功是建成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又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崛起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前提条件。 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大国博弈战略。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货币金融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匹配。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而且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削弱了美元霸权的信用基础,给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适应的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它将通过为亚洲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为标的的投融资场所,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双轮驱动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崛起过程。 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体现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全球金融平衡稳定发展的大国责任。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过度依赖是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其系统性风险将随着美国相对经济实力的下降而不断上升。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内在稳定性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实现全球金融的平衡发展。 从国家和全球来讲,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条件: 一、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在复苏中加快调整,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动力 五、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防范面临新的要求 从上海自身发展角度来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由来和背景 2009 年4 月国务院正式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20 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1]并设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实施步骤与建设要点,文件中确立了上海作为我国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绝对龙头地位,同时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上海一个城市的孤军奋战,而是要集合江苏、浙江与上海两省一市之力,长三角地区共同建设并共享成果的综合型国际航运枢纽。《意见》的发布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未来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并给予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标志着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 2.1 自然条件与经济环境优势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居南北海岸线的中心,扼长江人海口,在我国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对内可以连通长江流域及附近主要地区;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是世界各港联系中国的最佳门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前沿是上海及江、浙主要港口城市,但其腹地包括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广阔区域,腹地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产业分布和经济密度要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雄厚的经济背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了规模庞大的贸易量、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现代的经营理念,这些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必不可缺的基础因素。 2.2航运中心建设居于国内领先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政府最早规划建设的国际性航运中心。上海已经成为全球航运企业在大陆重要的集聚地。在航运服务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上,上海在国内众多港口城市中也走在前列,上海航运交易所在规范航运市场行为、沟通市场信息、调节市场价格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优势 国家对上海的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对上海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是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实力的综合考验,它不仅依赖于先天的地理条件和巨额的资金投入,还要有宽松自由的市场氛围、健全的市场环境、完善的法律体系等作为后盾。2009 年出台的“两个中心”建设意见再次给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带来多项优惠制度和政策支持,表明国家对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心和信心,也为正处于发展瓶颈期

JTS∕T 275-4-2019 内河航运工程参考定额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水运建设工程 概算预算编制规定》及其配套定额的公告 第57号 现发布《水运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及其配套定额,具体包括:推荐性标准11项,《水运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JTS/T116-2019)、《内河航运水工建筑工程定额》(JTS/T275﹣1-2019)、《内河航运工程船舶机械艘(台)班费用定额》(J TS/T275﹣2-2019)、《内河航运设备安装工程定额》(JTS/T275﹣3-2019)、《内河航运工程参考定额》(JTS/T275﹣4-2019)、《沿海港口水工建筑工程定额》(JTS/T2 76﹣1-2019)、《沿海港口工程船舶机械艘(台)班费用定额》(JTS/T276﹣2-2019)、《沿海港口工程参考定额》(JTS/T276﹣3-2019)、《水运工程混凝土和砂浆材料用量定额》(JTS/T277-2019)、《疏浚工程预算定额》(JTS/T278﹣1-2019)、《疏浚工

程船舶艘(台)班费用定额》(JTS/T278﹣2-2019)以及配套参考使用的《水运工程定额材料基价单价》(2019年版)。 以上定额及配套参考使用的材料基价单价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由交通运输部输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交通部关于发布〈沿海港口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及配套定额的通知》(交水发〔2004〕247号)中发布的《沿海港口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沿海港口水工建筑工程定额》《沿海港口水工建筑及装卸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船舶机械艘(台)班费用定额》《沿海港口水工建筑工程参考定额》,《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内河航运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及其配套定额的公告》(交通运输部公告2014年第28号)中发布的《内河航运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JTS 116﹣1-2014)、《内河航运水工建筑工程定额》(JTS 275﹣1-2014)、《内河航运工程船舶机械艘(台)班费用定额》(JTS 275﹣2-2014)、《内河航运设备安装工程定额》(JTS 275﹣3-2014)、《水运工程混凝土和砂浆材料用量定额》(JTS 277-2014)、《内河航运工程参考定额》(JTS/T 275﹣4-2014)和《交通部关于发布〈疏浚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疏浚工程预算定额〉和〈疏浚工程船舶艘班费用定额〉的通知》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法规类别】航空运输 【发文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1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6.06.23 【实施日期】2016.08.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41号)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6年6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6月23日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2016年6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联动机制,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按照国家部署,推进上海国际海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建设,建成水运、空运等各类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与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航运中心。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推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工作的领导。 本市设立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关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有关日常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具体落实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与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省市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发挥上海航运业的优势,扩大辐射带动效应,促进航运要素的整合,实现与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 本市推动与港澳台地区、世界其他国际航运中心和城市在国际航运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鼓励航运企业、航运组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本市设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推进上海

广州各区十三五规划

广州十三五规划出炉 导读: 五年之内,广州将迎大变。昨日,市委市政府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五年,广州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城市定位、还是社区民生、普惠教育上,都有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GDP年均增长7.5%,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 一、各区发展重点 1、越秀 功能定位:厚植“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优势,聚力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创意、健康医疗四大主导产业,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打造中央文化商务区、创新发展 先行区和品质城市示范区。 发展重点:构建“一核三带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三带:沿江路商务景观带、东风路楼宇经济带、环市路智力创新带,四区:黄花岗科技园、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健康医疗中心、流花现代商务区。 2、海珠

功能定位:发挥国际贸易门户、创新岛、生态岛的城市核心区优势,以创新驱动为主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会展、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打造广州生态 型中央创新区(CID)。 发展重点:重点依托广州中轴线南延及两翼建设高端商务区,东部大力发展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和会展业,中部打造中大国际创新谷,西部结合后航道建设打造海珠湾滨水区。 3、荔湾 功能定位:以建设“广佛之心、西部枢纽”为目标,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商贸中心、享誉全国的文化旅游名区、辐射泛珠三角的总部经济基地、服务珠三角的时尚创意中心、广佛同 城化先行示范区。 发展重点:以“白鹅潭商业中心”为核心,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花地河电子商务产业带,珠江黄金西岸创意产业带,形成陈家祠-荔枝湾、恩宁路-上下九、十三行等商贸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大坦沙中新城市更新改造合作、东沙生产性服务业、岭南V 谷科技产业、 花博园花卉产业等特色产业组团。

武汉竞逐中游航运中心 货源不足“短板”待补

绿蚂蚁物流搜索平台: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3800217.html, 武汉竞逐中游航运中心货源不足“短板”待补 “目前,总投资超过40亿的阳逻港三期项目正在兴建,完工后阳逻港沿线将拥有超过20个泊位。”夕阳映照下,阳逻港一期项目的投资方,武汉国际集装箱转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余昌飞遥指着下游方向说。 作为武汉新港建设最核心的港口项目,阳逻港“大手笔”扩建的背后,彰显的是武汉这座昔日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欲重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雄心。与此相关的是,在中央层面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长江沿线上游的重庆和下游的上海,均提出自身航运中心的建设计划。“与长江中游的沿线港口城市相比,竞逐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无疑最具优势。”武汉理工大学港口物流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陶德馨表示。 此前10月21日,武汉市委、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港口吞吐能力达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000万标箱,全面建成“六大基地、三大枢纽、一个中心”。 但在现实的另一面是,武汉航运中心的建设,也面临下游航道过浅、货源不足、物流转运不畅等多重挑战。能否有效地解决武汉面临的“短板”,将是武汉推进航运中心建设成败的关键。 武汉的机遇 摊开长江干线航道地图,余昌飞手指着武汉的坐标位置比划:“与上游航运中心重庆以及下游航运中心上海,武汉均相距约1100公里,正好处于中间位置。”——这让武汉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不止于此,在武汉长江北岸阳逻一带,终年不淤不冻、江面宽阔深槽贴岸,平均水深在7米以上,可常年停靠万吨级船舶——万吨级海轮正是目前国际航运市场最为经济的载重单位。此外,长江沿武汉以下的航道水深已达到4.5米通航标准,这意味着武汉是目前5000吨级船舶“江海直达”中上游的最大港口。而一旦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水深提升至6米,未来实现万吨级海轮的“江海直达”从技术条件上亦可行。“由于受荆江航道的自然条件限制,武汉上游航道水深的提升极限是4.5米。这意味着,从目前的技术条件看,作为上游航运中心的重庆无法实现万吨级货轮的‘江海直达’。”交通部长江航道局规划基建处处长高凯春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认为,从未来的长江航道建设角度看,武汉将是能实现万吨级货轮“江海直达”的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最大港口。 而在武汉理工大学港口物流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陶德馨看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沿线经济体量最大的中心城市,有着便捷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这为武汉构建基于中部的区域物流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物流基础资源的打造,将是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9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

内河航运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河航运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交基发[1996]911号1996年11月0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建设项目(工程)的竣工验收,是对项目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和工程监理的全面检验。为加强河航运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管理,根据国家计委1990年颁发的《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河航运工程的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新建、改建、扩建的河航运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竣工验收,均适用于本办法。河航运建设项目包括: 一、航运枢纽及过船设施工程 二、航道整治工程 三、港口工程 四、修、造船厂工程 五、通信工程 六、航标工程 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及其它工程 第三条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的河航运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境涉外项目)的竣工验收,除适用本办法外,还应按照签订的涉外合同办理有关验收手续。 第二章验收依据 第四条河航运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一、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 三、批准的设计修改和概算调整等文件; 四、主管部门批准的开工报告; 五、施工图设计及有关变更文件; 六、主要设备技术说明书; 七、境涉外项目合同和有关文件; 八、技术规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三章验收条件 第五条河航运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生产性项目及辅助工程已按批准的设计容建成,满足生产使用要求,形成生产能力; 二、主要工艺设备的制作、安装、调试已完成,各项技术参数达到设计标准,联动重载试车合格;

三、生活设施按设计容基本建成,满足生产使用要求; 四、各单位工程经质量检验评定合格; 五、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等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并取得有关部门的签认; 六、竣工决算(或预决算)报告编制完成,并经审计合格; 七、竣工验收资料符合归档要求; 八、项目投产前的生产准备工作能适应投产需要。 第六条河航运建设各类项目的竣工验收条件按附录一执行。 第七条境涉外项目按合同规定完成工程容,经试运行合格后,进行验收。 第八条河航运建设项目因特殊原因无法按原设计规模建成,对已形成部分生产能力的单位工程,应报审批部门批准后进行竣工验收。 第四章验收程序 第九条河航运建设项目的验收分为交工验收、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对单位工程较多、建设容复杂的建设项目,可在竣工验收前组织预验,为竣工验收作好准备。 第十条单位工程完工,符合交工验收条件,由施工单位提出交工验收申请,经建设单位审核后,及时组织交工验收(交工验收的要求见附录二)。 第十一条建设项目完工,竣工验收资料基本齐备,建设单位提出竣工预验申请,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预验。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建设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第五章验收组织 第十三条竣工验收参加单位一般有项目审批及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银行以及项目建设、使用(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 竣工预验比照本条前述规定执行,并可邀请办理项目投产有关手续的管理单位及提供外协条件的有关单位参加。 第十四条主持竣工验收单位(部门)视工程规模、工程复杂程度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验收委员会(小组)由主任委员(组长)、副主任委员(副组长)、委员(组员)组成。其成员由主持竣工验收单位(部门)确定。 第十五条验收委员会(小组)职责如下: 一、负责组织听取各有关单位的工作报告,实地查验工程质量及工程试运行情况,审阅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检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行业标准、规定,确认单位工程交工验收结果,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作出全面评价,并核定工程总体质量等级。 二、检查工艺设备联动试运转记录和试生产报告,必要时进行抽查检测; 三、检查项目投产准备情况; 四、审核竣工决算报告; 五、对项目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六、签署竣工验收证书。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 院系:蒋震机电工程学院专业:2012级自动化一班 姓名:李永豪学号:201217422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加强,作为大宗物流运输的平台,港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海洋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港口的地位。基于这样的现实,人们愈加认识到港口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对港口经济、港口物流、港口信息系统等一系列领域的研究。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借鉴国外港口经济的经验对我国三角洲地区和海港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6年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此后以洋山深水港区为主要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内容的港口运营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为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规划至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本文拟在综合分析当今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航运发展新趋势和上海自身的情况,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选择进行探讨。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案例 纵观目前世界公认的伦敦、纽约、东京、鹿特丹、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升级转型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变迁及其自身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 在探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不能仅着眼于已经成功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前的发展特征,更应探究其形成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客观规律。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规律

1)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迁移和产业转移是引导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核心机遇。 2)港口“硬实力”始终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前提。 3)充满活力的经济腹地和庞大的国际贸易量是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支撑。 4)金融中心是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升级转型的必要条件。 上海港良好的地理位置 世界上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贸易的形式的构成上,一般可分为腹地型和转口型;在贸易的辐射功能上又可分为世界级和区域级。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世界级腹地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因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之一是为其他三个中心提供条件,因此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决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模式应以腹地型为主。上海建设以腹地型为主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 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目前的港口层次与集装箱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上海港业已初步形成了内外两个扇面辐射的集装箱运输网络的枢纽港;宁波、南京、张家港、南通等港形成近洋航线和通往上海的内支线并举的支线港;其余港口形成以内支线为主的喂给港。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沿海港口原来经由境外中转的进出口货物,也会被吸引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来中转。 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腹地范围呈T型状,即长江流域的全部与沿海港口中包括山东与福建的部分远洋进出口货物,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转是合理的。 上海市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经济和科技优势 上海是我国经济、贸易、金融、科技、商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92年以来,上海经济连续5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也不断扩大。在经贸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上海经济运行质量也持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以服务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研究_王勇

上海港现在已成为国际级的大港,上海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上海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的建设,还会进一步影响到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联动乃至全国经济的建设问题。正因如此,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4月29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出台。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项目,理应包括四类:港口与航道、集疏运网络、配套功能区以及灵活、方便、优惠的政策法律环境。港口与航道项目包括港区与航道项目两部分,港区项目又分为水下部分与水上部分项目。改善集疏运网络关键在于发展多式联运,货物周转率低,时效性差已经成为制约上海港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配套功能区涵盖的内容主要有公益性的水上安全监督、救助打捞、公安消防,环保、检验检疫、海关等设施,也包括理货、报关、仓储、金融服务等航运辅助性项目 [2] 。而在政策法律方面,应参照国际惯例,设立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为货物、船舶的流动和资金融通提供方便。下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 设模式的具体建议。 1港口、航道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港口建设包括洋山深水港区和 外高桥港区的建设,其中深水港区建设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属于国家重点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由政府出资,并广泛吸收地方、企业参与投资;鼓励以大型骨干企业进行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航道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洋山深水港港区的航道建设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建设[3]。投资主体是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要考虑市场化运作,建设项目中属于航道的建设子项目可以单独立项实行财政投融资的政策。1.1 港口建设方面 财政资金的投资占主导作用。由政府集中财力物力,以中央政府为投资主体承担,通过经济实体进行投资,并广泛吸收地方、企业参与投资的多渠道融资方式。 码头建设(水下部分)由政府投资,资产归政府所有,水上设施由政府主导的多方投资政策。 应该采用经济的办法实施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一方面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在财政资金的主导下的拼盘投资,投资的基本政策是:以财政投融资为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投资与外资等多方投融资。 采取国家倾斜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拉动效应,提高财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研究 2009年第31卷第6期总第180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王 勇 (上海海事局,上海 200086) 【摘要】上海港已成为国际级的大港,在全球经济日益趋向一体化的背景下,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必将进一 步有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的建设,文中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图分类号】 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993(2009)06-0039-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Model □WANG Yong (Shanghai MSA,Shanghai 200086,China) 【Abstract 】Shanghai Port has become a world-class por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o con -struct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can promote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economic,and shiping center.This article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evalu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model 【Key words 】Shanghai Port;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09-05-23 【作者简介】王勇,上海海事局。 ·物流论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