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中国现代金币收藏与投资..

浅谈中国现代金币收藏与投资..

浅谈中国现代金币收藏与投资..
浅谈中国现代金币收藏与投资..

浅谈中国现代金币收藏与投资

一、从两则新闻看金币投资

4月15日,黄金价格一天下跌了20%,大量中国民众冲进最近的店铺甚至远渡香港大量抢购黄金制品,他们被媒体称作是抄底黄金市场的“中国大妈”。但是,“中国大妈”抢购的主要为金条和黄金首饰,由于实物金条和黄金首饰本身存在较高溢价,随着近期金价的剧烈波动,几乎全部被套牢;而同期,中国金币市场表现却相对稳定。

6月4日,被誉为投资大师的罗杰斯在上海出席商业活动期间,表示黄金已进入筑底期,首选买金币;并且他每次到中国都会购买一些熊猫金币。

罗杰斯看中的中国金币目前尚属于“小众”的投资品种,并未被广大的“中国大妈”所熟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产阶级人群的急剧增加,兼具收藏和投资属性的金币,未来将会成为继股市、房地产等投资产品之后的一块价值洼地。

二、中国现代金币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金币

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限量发行的用金、银等贵金属制作而成的具有特定主题的国家法定货币。它是人民币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金币不能流通,其面值不计入市场现金流通量。现代金币由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

(二)金币发展概况

从1979年首套建国三十周年贵金属纪念币诞生至今,中国金币总公司共向海内外发售了十大系列、300多个项目、2000多个品种,累计500余万盎司金币、4000余万盎司银币。题材有大熊猫及动植物、生肖、重大纪念性事件、人物、文学及艺术、传统艺术、宗教文化、体育、名胜风光、科技环保等。造型从最初的圆形币,到逐步出现了梅花形币、八边形币、十二边形币、长方形币、扇形币、外圆内方币、双金属币、单面双金属币、局部镀金币、平面彩印币、幻彩币等形状。发行规格从1克到10公斤不等。制造材质有金币、银币、铂币、钯币、金银双金属币、银币部分镶金币等多种形式的币种。

(三)金币分类

按照金币的材质,可大致分为金币和银币两大类。

按照金币的制作工艺,可分为本色金银币、彩色金银币。

按照金币的投资属性,通常可分为投资性金银币(熊猫金银币)和纪念性金银币两类。(熊猫金币与南非福格林金币、加拿大枫叶金币、美国鹰洋金币、澳大利亚袋鼠金币并称为世界五大投资金币,也是目前中国年均发行量最大的带有面值的金银纪念币品种。)

(四)金币品种

1.中国熊猫;

2.中国杰出历史人物;

3.世界文化名人;

4.中国生肖;

5.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

6.重大纪念题材;

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8.中国古代及近代名画;

9.中国出土文物;

10.京剧;

11.中国珍稀野生动物;

12.中国佛教艺术;

13.体育运动。

(五)金币组成要素

正面:国名、主题(熊猫币为天坛祈年殿,其他纪念币现在多为国徽)、年号。

背面:面额、图案、重量、材质、成色。

鉴定证书:金币除普制熊猫币外均具有鉴定证书。从1999年起,采用了专用的熊猫满版水印防伪纸张制作鉴定证书。鉴定证书上一般有金币编号、主题描述、发行量、行长签名等信息。

(六)金币规格

现代金币主要采用国际通用的金银计量单位——盎司(OZ):1 OZ=31.1035克;部分早期发行的金银币和大规格的金银币采用克作为计量单位。主要规格如下:

金币:1/20 OZ、1/10 OZ、1/4 OZ、1/3 OZ 、1/2 OZ、1 OZ、5 OZ、12 OZ,1KG、10KG;

银币:1/2 OZ、1 OZ、2 OZ、5 OZ,1KG。

(七)金币属性

一是国家法定货币;

二是贵金属,自身有价值;

三是收藏品,在其设计制作中使用了很多中华文化的元素,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艺术价值;同时,还因其独特的题材、限量发行、先进的设计铸造工艺等特性,具有远超过金银本身的价值和较强的价格抗跌能力,实现了收藏与投资的统一。

三、金币投资与收藏

(一)为何要选择投资金币

相对于其他收藏品,金币投资具有以下优势:

1.门槛低(大小资金皆可)

金币投资与收藏所需要的知识和资金的门槛远低于其他藏品,属于适合大众投资的收藏品。一枚1盎司银币仅需数百元,1套5枚装(共计1.9 盎司)的熊猫金币目前约1.73万元。

2.赝品少

当今收藏品市场鱼目混珠、赝品充斥,中国法律至今没有对假字画、假古董等作出细节性的惩罚规定,在市场上买到了仿冒的字画、古董,我们只能自叹倒霉。而现代金币是一种特殊的人民币,它的题材、图案、设计、铸造工艺、贵金属成色标准、发行

数量均有严格和明确规定;如果要伪造它,不但成本高,而且等同于伪造人民币,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这种处罚措施对人的威慑力远超过伪造其他艺术品。因此,在保真方面,金银币具有字画、古董等其他领域所没有的优势。

3.易保存

作为收藏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易保存,如古代金币经过2000多年,现陈列在博物馆内仍金光粲粲。但是邮票、书画等纸质化的收藏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变黄、变脆,碳水化合物的最后结果是粉末状损坏,一旦损坏分文不值。而现代金币较其它收藏品更加容易保存,其产品质量是由符合国家标准的贵金属制成,由于黄金的拒腐蚀性,以及良好的包装,不用特殊维护就可以长久保存而不损(据闻前期台湾大地震,在震塌的房屋里一些字画、瓷器及邮票、纸币、磁卡,几乎全部损失殆尽,而从16楼摔到底层的保险箱内的全部金银币几乎没有受损。又据外电报导,美国9.11世贸大厦被炸恐怖案中,国贸大厦中的所有物品化为灰烬,但只有黄金和金币几乎没有多少损失)。

4.具有商品和货币的双重属性

单纯的金条、银条和金银首饰的升值空间跟随着国际金银价格走势,但是制作成艺术品的金币,在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后,其收藏和投资的价值又明显高于贵金属材质的价值。它在材质和保值方面均有胜于其他藏品。当下经济危机尚未结束,通货膨胀严重,收藏、投资金银币则是财富避险、保值的最好手段。

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在盛世,金银币可以作为收藏品,价格能够一飞冲天;在乱世,金银币作为黄金、白银可以当作硬通货使用。

5.变现性强、交易流程简单

目前,字画、古董等藏品主要通过拍卖变现,程序复杂。金银币则可以通过上海卢工、北京马甸等钱币市场的柜台交易随时变现。同时,国家正在制定金银币的回购政策,不断拓宽金银币变现渠道。

6.发展前景好

金币投资目前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具有下跌空间有限(最多跌倒材料价)、上涨空间无限的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手中的财富不断增加,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越来越迫切。近几年很多金币收藏投资者都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必将吸引到更多的人加入钱币收藏投资行列。因此,金币这样既有投资价值又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必将成为继股市、房地产等投资产品之后的一个新型理财产品。

(二)如何选购金币

在2000多种金银币中,挑选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金银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题材因素

金银币题材受众多,关注度高的藏品往往升值空间较大。如:金银币中的名家名画、佛教、京剧艺术、古典文学及生肖等题材

就比较受欢迎,而政治和体育题材则相对受到冷落。

2.发行量因素

发行量越稀少的品种,往往升值空间就越大。反之,发行量过大的品种,即便是题材优秀、工艺精致,升值空间也一般。比如发行总量达16万套的奥运纪念币系列,除了因为当时利用奥运热被市场炒作后出现大幅上涨外,在近几年大牛市过程中的表现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品种。

3.设计和工艺因素

设计独特、工艺精致的收藏品往往能获得较高的估值空间,比如中秋节银币采用了隐形防伪工艺、5盎司彩金虎采用彩色移印工艺、幻彩观音金币采用幻彩工艺等,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大于一般品种。

4.市场消耗性因素

藏品的消耗程度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沉淀扩散度,继而影响到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价格走势,如果藏品发行后受众较多,社会需求大,消耗比较充分,未来价格上涨趋势就比较明显;如果消耗一般,市场货源充沛,上涨趋势就不明朗,升值空间一般。

分析金银币的投资价值,不但要分析它的价值要素,还要把藏品放到整个金银币的价值体系中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这样得出的结果就会较贴近市场实际,估值才会比较合理。

(三)金币投资策略

金银币投资应先行研究(见附件1“金银币收藏与投资相关网站”),多看少动。对于认准的潜力品种,建议选择合适时机集中资金投入,长期持有,切忌全面开花、分散投资。

1.选对品种,集中投资

不同题材的金银币发行量差异很大,少则数十枚、多则数十万枚;题材越宏大,发行量就越大,长线收藏潜力一般就越低。同一题材的金银纪念币,又有很多不同的规格,收集齐全也没必要。由于大家的资金有限,所以投资不能贪多求全,建议挑选题材好、发行量小的产品,确定了发行量与题材的性价比后集中投资,达到以币养币的目的。

要选择性地分配你的资金,在购买金银币的时候,要先区分是基于收藏爱好还是投资。专家比较认可的是三分收藏七分投资,毕竟购买金银币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完全出于爱好不考虑投资不太现实。

2.买最好的币,而不是最便宜的币

比如投资者有10万元用作金银币投资,就买3枚3万元价位的金币。虽然现在价格高一些,但是由于其升值潜力更大,长期持有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3.首选金币,发行量少者优先。因为相对于银币,金币本身价值高、发行溢价小,还易于保存和变现,所以保值增值的潜力更大。建议大家主要选购2006年以前发行的1盎司和1/2盎司的金币。这些金币比新近的金币发行量少,和更大规格的金币相比要

便宜很多,大约几万元一枚,一般投资者在经济上也能承受。虽然金银币的品种很多,但到目前为止,1盎司金币和1/2盎司金币各自只发行了四五十种,大家只要做足功课,就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种。

(1)在投资币的选择上,首选1盎司或1/2盎司的熊猫金币(熊猫金币升水比率仅在6%左右,远低于市场上金饰品的升水比例,其销售价格甚至低于目前市场上一些题材性的黄金制品,如:目前1盎司熊猫金币价格为8900元,算下来每克才287元,仅比现货金价<276元>高出11元,考虑到它的法定货币、制作精美、有面额、人民银行发行等优势,相比金条投资更为稳妥,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另外,从未来将开展的熊猫金币挂牌收售政策分析,1盎司熊猫金币很有可能成为最先进行试点的品种。

(2)在纪念币的选择上,首先选择发行量少的金币,只要是稀缺品种,升值空间依然不小,可谓一“稀”遮百丑;其次是要关注金银币的设计、工艺、题材等内容。如,石窟系列金银纪念币。

(3)在新币及次新币的选择上,首选5盎司金银币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品种。近几年,随着金银币的扩容,5盎司金银币逐渐成为炒作对象。在最近几年发行的品种中,象生肖(梅花和5盎司金银币)、京剧脸谱、五台山和普陀山等金银币都是不错的选择。资金充裕的投资者,可关注脸谱5盎司金币(关公)和普陀山5盎司金币(毗卢观音)。

4. 坚持长线投资原则

金币投资,本来就不是一个能够让人一夜暴富的板块。用来投资金银币的资金必须为长期不用的闲钱,可将金银币投资当作储蓄的养老金或视为为自己购买的一份养老保险,但它将来给你带来的收益必将远高于养老保险。

金银币短线投资持有时间可设定为3-5年,长线投资周期可放大到20-50年。长线投资总比短线投资的获益大。因为我们做的不是投机,而是投资收藏,都说“炒家不如商家,商家不如藏家”,是有一定道理的。如:2002年时一套“传统文化”金币(5枚1 盎司的一套),当时的价格是2万元,到2007年前后,涨到了10多万元,如果当时卖掉的话就属于短线投资了。但若继续持有,到2010年上半年的时候涨到了60多万元,下半年涨到了100多万元,现在已经是160多万元了,后期的涨幅是几何级的。又如:2盎司“敦煌石窟”银币,2001年发行价405元,2007年左右价格为2200元左右,目前价格在15000元左右。

(四)金币购买途径

具体有几种方式:

1.通过中国金币网的直销中心购买(指导价、以新品为主);

2.通过中国金币总公司的特许经销点购买(价格贵,较钱币市场高20%左右、保证真品,见附件2“中国金币总公司分支机构、特许零售商一览”、附件3“中国金币特许零售商店面一览”) ;

3.通过上海卢工、北京马甸等钱币交易市场的诚信店铺购买

(价格较低,现为主要的购买渠道);

4.通过银行网点(熊猫投资币)、工艺品商店购买(该渠道价格较钱币市场高50%以上,不建议通过该途径购买)。

(五)金币如何变现

目前主要通过上海卢工、北京马甸等钱币市场柜台交易变现。熊猫金银币折价率在5%左右,其他纪念币折价率在5%-20%。

未来,可通过国家指定的金银币回购机构变现。

(六)金币如何存放

把随时要欣赏的币和相对长久不动的币分类,用不同的方法存放。

随时欣赏的币,先剪去运输用的软塑料封袋。配个合适、美观而体积不大的木盒,或金属外包布的盒子,尽量不用塑料盒,更不能用聚氯乙稀盒。这些装有贵金属币的盒子放在干燥的柜子或抽屉里都行,随时可以拿出来欣赏。

相对长久不动的币,不要在木盒内单独存放,更不能连同软塑料袋一起存放。可把直径相同、材质相同装在塑盒里的币,每十个币一卷,用好的牛皮纸卷起来,牛皮纸要卷两层以上,牛皮纸要宽于十个钱币盒的厚度,每头要长出1-2厘米(视钱币盒的直径大小而定)然后两头折成三角形,用胶带封住。在牛皮纸上写上钱币的名称,以便查找。卷好后放在干燥的柜子里。这样存放的钱币,可几十年都不发生变化。

(七)几点注意事项

投资金银币,要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1.勿把纪念章当作金银币

大家在《参考消息》等报纸以及电视购物节目上,经常会看到一些用金、银、玉等材质制作的收藏品,这些收藏品基本上都是纪念章或工艺品,而非金银币。同样题材与规格的币和章,金银纪念币的价格通常要远高于金银纪念章,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面额而后者无面额。

2.区分清楚金银纪念币和金银投资币

纪念性金币是有明确纪念主题、限量发行、设计精湛、升水较多的贵金属币;在钱币二级市场上往往是投机性资金重点炒作的对象。投资性金币是专门用于黄金投资的法定货币,我国主要为熊猫金银币;其主要特点是发行机构在金价的基础上加较低升水(金银币在销售时,其本金本银部分按国际价为准确定,而加工费和利润部分称为升水,一般升水幅度为5-10%)溢价发行,以易于投资和收售,每年的图案可以不更换、发行量不限,质量为普制。

3.配套包装很重要

金银纪念币因为是限量发行的国家法定货币,因此在销售时基本上都附有央行行长签名的鉴定证书。投资金银币要保存好证书,买卖时需要鉴别;如果缺少证书或饰盒,不但会影响交易价格,而且会影响正常交易。

4.留意鉴定证书编号

购买金银纪念币时,还要留意证书编号,编号带4的与不带4的金银币,价格通常有5%左右的差异;有时拥有所谓“豹子号”、“顺子号”鉴定证书的金银币,其价格远远要高于普通编号的金银币。

5.品相是稳定增值的关键

由于金银币是实物投资,所以金银币的品相非常重要,如果因为保存不当而使得金银币有水渍、污斑、变色、生锈、霉点等情况,也会导致在出售时价格大打折扣。因此,建议不要贪图便宜,在购买的时候尽可能回避和远离这些品相有问题的金银币。

四、金币收藏与投资前景展望

目前,欧美债务危机尚未得到根本性消除,全球宽松货币政策一时难以改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均处于货币超发状态。因此,现在国内很多资金都在寻找出路,相比书画、古董等其他投资产品,金银币值得看好。一是这个板块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投资一定要在起步阶段介入,才能够获得超额收益;二来中国经济30多年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这部分群体的存在,为中国金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大约只有1000人参与中国金币的收藏投资,到2011年大约有20000人参与中国金币的收藏投资,这与目前中国5000多万的中产阶级人数相比,只占极低的比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收藏、投资队伍将不断扩大,对中国金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已发

行的中国金币,其发行量却没有很大变化。按照欧美国家收藏钱币人群的比例推算,供需结构将决定中国金币收藏投资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长线持有增值空间巨大。

最后,用八个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座:“快乐收藏、理性投资”。愿大家能通过本次交流来了解中国金币,并介入中国金币收藏与投资,从中享受收藏的快乐,取得投资的成功!

2013年9月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

1、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答:(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 P25 答: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第一个十年中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 答: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⑤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 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现了革命文学。 4、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答:(1)白话代替文言。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5、五四新文化运动 P25-26 答:(1)开始的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2)口号:民主与科学 (3)思想启蒙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4)本质: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 答:(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发端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浅谈中国法治现代化之路

2011年7月(总第282期) 法制与经济 FAZHIYUJINGJI NO.7,2011 (Cumulatively,NO.282) [摘要]近现代国家市民社会形成以后,要求的是追求自由、平等、公平的市场经济,而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的社会急剧变化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非市场化,阻碍了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就法律制度建设而言,至关重要的乃在于立法、司法、执法等。本文旨在针对法治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便于使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路程走的更好。 [关键词]市民社会;法治现代化;普适性 一、中国法治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产生于西方文明,是人类智慧对法治建设的重大贡献。中国法治现代化亦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然而,由于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存在先天性的经验不足以及中国国情的影响和限制,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和阻碍,现就其原因进行浅析: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和非市场化,阻碍了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公民的政治参与权的全面实现和法治现代化观念的形成,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和公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因为,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真正的“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社会起源于城市里的自由民,而城市里的自由民就是由商人阶层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①原有的贵族和封建主为主导的社会被打散,取而代之的是由平等的人组成的,在商人之间的没有土地依附关系的一个自由民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作为商品交换关系总和的‘市场’,它对法律的最初始、最本能、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自由、平等和权利保障。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足温饱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可能产生对现代法治的强烈需求,不可能产生更多的政治参与要求。现代法治的内核是民主政治,而现代民主政治必然是现代商品经济的产物。因为经济上的商品等价交换原则派生平等观念,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反映在法律上就是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正如马克思所说:“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产生的现实基础。” 其次,计划经济强烈的行政命令性,扼制了民主、平等、自由等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近现代国家市民社会形成以后,要求的是追求自由、平等、公平的市场经济,而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的社会急剧变化过程。以行政指令连接起来的社会生产活动缺乏对现代法治的社会需求,现代法治社会的建构与实现,其基本前提就是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同步进行,而法治变革则贯穿于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建设过程的始终。②离开了民主政治,所谓的现代法治不仅难以建立,而且即使从形式上建立了现代法治 模式,其在社会生活中也会出现扭曲、变形、走样甚至形同虚设的情形。没有民主政治作前提,法治从产生、运作到实施,整个过程便不可能做到科学化、合理化,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便不可能完全消除,依法办事原则便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同样,没有市场经济作基础,公民的平等、权利、自由等现代法律意识便无法培育,社会主体的个性便无法真正得到解放。中国古代儒学对等性人伦大多只停留于理想人格的局面,而至现代法治社会亦然绝不是也不可能仅靠法治变革就可以建立起来,它事实上是在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法治变革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具有强烈的阻碍性。 再次,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的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阻碍了法治现代化进程。封建社会的政治理论和法治理论,无论是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还是主张以“礼”治国的儒家,无一例外都主张君权至上,其理论的中心就是论证如何治民,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君主万世一系的家天下。中国封建社会有着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国一体化的集权体制,“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构成了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超稳定结构。刑民不分的法律体系, “刑不上大夫,法不下庶民”的刑罚制度,以义务为本位的法律观念,惧讼、厌讼的民众法律心理等等均阻碍了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③虽然近代在西方思想影响下,中国也曾出现过呼唤民主和法治的思潮,但是由于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变革的支持,在中国始终未建立起现代意义的法律制度。 最后,中国的现代化过程还始终面临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与渗透。西方国家主要是打着“民主”与“人权”的旗号,瓦解中国党和政府的政治权威。如果一开始就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于全面实现包括政治参与权在内的公民权,则会超出现有政治制度的承受能力,使政治权威分崩离析,经济发展的计划也会毁于一旦。美国学者昂格尔认为, “法治产生于西方而非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形成现代型法的秩序的历史条件—— —集团的多元主义、自然法理论及其超越性宗教的基础”。但是,经济发展的内部冲动和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法治现代化无可选择地将社会政治稳定前提下的经济快速发展确定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阶段性目标,是合乎时宜并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 二、浅谈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解决办法 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实行法治现代化会成为治国安邦的手段,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理了几千年封建伦理社会洗礼的国家来说,实行法治固然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以下对于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几点建议:首先, “攘外先安内,师夷长技以自强”。就中国而言,现代化的法治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创制系统,使立法主体能够按照立法的权限和程序,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一般规律来制订相关法律。这种法律体系从形式上来看必须做到体系严 浅谈中国法治现代化之路 郭春生 (新疆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158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浅析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一)

浅析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一) 摘要: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创制”过程中,“观念”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视。翻开海内外任何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许在具体问题上,比如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对思潮、流派的判断,各自的立场不同,观点歧异,甚至针锋相对。但透过分歧的表面追究深层的理路,却不难发现它们潜在地遵循着某种“不言而喻”的前提,并且相当自觉地将其转化为叙述历史的“元语言”。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观念;中国文学 Abstract:“Formulates”intheprocessinthemodernChinaliterature,“idea”thestrengthreallycannotloo kdownupon.Openseverywhereanybook“theChinesemodernhistoryofliterature”,intheconcreteque stion,forinstancetothewriter,theworkappraisal,totheideologicaltrend,theschooljudgment,theresp ectivestandpointisperhapsdifferent,theviewpointdifference,iseveninsharpopposition.Butpenetrat esdivergentthesuperficialinvestigationin-depthprincipleroad,isnotactuallydifficulttodiscovertheyla tentarefollowingsomekind“self-evident”premise,andq uiteonowninitiativetransformsitasthenarrat ionhistory“themeta-language”. keyword:Modernliterature;Literatureidea;Chineseliterature 前言 剖析这一前提是很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构造颇为精致的关于“现代性“的“话语装置”(discursiveapparatus)。酒井直树指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序列暗示了一种时间顺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秩序从来都是同现代世界的地缘政治构造结合在一起的。现在众所周知的是,这种秩序基本上是十九世纪的历史框架,人们通过这个框架来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种族在这个系统里的位置。‘后现代’作为这个序列的最后一项是最近才出现的,但‘前现代’和‘现代’的在历史和地缘政治上配对组合却早已成为知识话语的主要的组织手段(organizingapparatus)之一。因此,这个谜一样的第三者的出现所证明的也许不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移,而是我们话语范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是,我们以往认为是不容置疑的历史-地缘政治秩序,即前现代-现代的秩序,变得越来越成问题了”,他进而强调:“如果不参照前现代和现代这一配对,就无法理解‘现代性’这个术语”。〖1〗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从“现代中国文学的确立”这样一个“微观历史”的侧面进入并分解这个“装置”,正是我在今后研究中希望承担的任务。不过,首先可以明确指出的是,所谓“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叙述极端重视“现代文学观念”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讨论“五四”文学革命时,都把描述的重心放在文学观念的变革上。这样的历史叙述不单对应了梁启超关于晚清至民国社会“由器物而制度再文化”的渐次变化的论述,〖2〗作为新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革命”本身即是社会文化变革的一项显著表征;也不仅提示出林毓生描绘的“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cultural-intellectualisticapproach)的五四思想的内在特征,〖3〗借用鲁迅的说法,“听将令”的文学必定会打上思想、观念先行的烙印〖4〗,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展露了现代中国文学“创制”过程中某些可供进一步分析的“历史瞬间”,按照竹内好的看法,没有这样的瞬间,历史就不成其为历史。〖5〗实际上,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历史叙述的依据的“现代文学观念”同时构成了它的合法性基础,两者互相生产、互相支援,形成了一条锁闭而完整的权威历史话语链,离开了权威历史话语的阐释,我们得不出关于这段历史的其它结论。众所周知,现代中国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称为“新文学”,但仍需追问的是,它何以为“新”,即建立“新文学”的合法性基础何在。如此提问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在和所谓“旧文学”相对立的意义来界定“新文学”,而且要求“新文学”于当下显示出面向未来的特征。1920年1月,周作人在一篇题为《新文学的要求》的讲演中,引人注目的两次使用了“现代”的概念,他认为“人性的文学”和“人类的文学”是“现代文学”最重要的品格,也是“新文学”需要努力的方向。

浅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浅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摘要】爆发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民主和自由,提高人民参政议政意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关键词】辛亥革命;现代化;民主;影响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和传播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政治现代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工、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时,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与现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转换,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现和结果。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这一切都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大门。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意义在于: 1推翻清政府,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闸门 辛亥革命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起一个具有较高权威性和稳定性的政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扫清道路。尽管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看,这个任务并没有最终完成。但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直接缔造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中国的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了开篇。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所谓“告别革命”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封建的清王朝通过自身的改良也能够领导中国走上现代化之路,否认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和伟大历史意义,否认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这种观点的要害是没看清楚清王朝的腐朽性,看不清以清朝政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对现代化的抗拒,没有认识到以清朝政府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多次丧失现代化发展机遇的主要根源。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只有以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达到,辛亥革命在这方面是成功,辛亥革命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它赶走了一个皇帝,更重要的在于它彻底结束了作为封建社会制度主要象征的专制政治体制,从这时开始,无数的中国先进分子为之奋斗民主共和政治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尽管在这之后上演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丑剧,但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他们妄图阻止历史车轮的阴谋最终都遭到了失败。 2实现了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 首先,创建了新的民主政治构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议会、宪法、责任内阁制、五权宪法等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形式,奠定了民主共和国的雏形。这种新的政治形式,与以往的政治形式完全不同,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与现实选择(一)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与现实选择(一) 【论文关键词】现代化落后国家外源性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论文摘要】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源性现代化,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教训,实事求是的总结一些历史经验作为借鉴,对于创造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现现代化不仅是我国从近代以来就追求的主体目标,而且是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很早就曾根据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与民族普遍交往的事实,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宏大视角,科学地分析、预见了人类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他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过一句名言:“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罗荣渠在其《现代化新论》中指出,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源性现代化。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教训,实事求是的总结一些历史经验,对于创造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社会理论及关于落后国家发展道路设想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马克思早已形成关于“现代”的科学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把当时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代”一词并非是对当时时代的泛称,而是指一个特定的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划分新时代的根据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他认为,从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②“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它开创了世界历史,“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从此,“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而这个不同于中世纪的“现代生产方式”所引起的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新时代,就是马克思著作中“现代”的含义。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过“现代化”一词,但他关于现代化的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现代化过程,实质上是指16世纪以来尤其是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动力所引起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进而引起社会生活全面变革的过程,是新的文明出现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心部分就是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在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相当于“第二阶段”,对应的是商品经济形态。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历史暂时性。马克思在指出19世纪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与科学的力量的同时,看到了现代社会的对抗性矛盾,即“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指出,只有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和有计划的组织社会生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整合,形成自由人联合体。②东西方社会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东方社会还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前现代社会。l9世纪50年代中期,马克思开始关注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著名论断。按照马克思的看法,这些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凭其自身的力量,是没有进行变革和现代化的手段,或制度上的推动力的。在l9世纪的历史条件下,亚洲摆脱闭关自守的国家建立现代工业的道路,只能是“西方化”或“欧洲化”的道路。 70年代到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从东方社会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环境出发随着对俄国公社发

现在中国要怎么真正进入现代化

现在中国要怎么真正进入现代化 现在中国要怎么真正进入现代化,我认为关键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如周恩来的讲话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也同样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可以说,中国领导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都将其上升到了战略层面。日本、韩国的经济 崛起,就是把握了科学技术这个关键,抓住了战略机遇期,只是二十年时间的经济腾飞,就 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改革开放三十年,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三十年,科学技术在理论上也 一直都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经济在改开后已经飞了三十年,腾飞的时间已远超日韩,而且据 说还要再飞一会儿,但中国却还是发展中国家,很是令人遗憾。既然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认 识到了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所在,都将科学技术放到了战略的高度上来,为什么我们国家 的科学技术却依然落后发达国家二三十年? 答案就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 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在科学技术方面走得是两条路线:前三十年坚持“独立自主、自 立更生”的自主路线;后三十年走得是“市场换技术、国际分工、世界工厂”的依靠路线。 前三十年的遗憾在于:没有良好的国际环境,苏联的经济援助也只是五十年代那短短的几年 时间,但这不是我们的主观意愿就能实现的。好在,经毛主席的运筹帷幄,艺术化的卓越谋 略,中国的国际环境终于得到了彻底改善,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环境。后三十年的遗憾在 于:放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线。受惑于美国的战略欺骗,先是寄希望以市场换来技 术,在80年代下马了绝大部分高科技军工研发,自此科学技术再难望欧美项背;后又加入 国际分工,成为世界加工厂,使得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基础千疮百孔,几乎使中国科技的再 次崛起失去了物质基础。 “独立自主”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这不仅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得到了充分验证, 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同样是一次又一次的得到验证。日本与韩国 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主权不完整“军事上都受美国的保护”,也正因此,两国领导人在内心 都深刻认识到了“独立自主”的可贵之处,尤其是韩国充分运用一切的市场手段,以某几家 大企业为骨干,实现其科学技术的独立自主。日本二战战败,虽然基础设施全被摧毁,但高 素质的产业工人却保留了下来,其实现现代化只是时间的问题,只要政策不要失误太多。而 韩国就不一样了,它与中国类似,建国时都是没有什么产业基础与产业工人的,在60年代 后以日本为师,且其模式更形突出,以三星、现代、浦项制铁等大企业为核心,国家全力提 供尽可能的金融与产业指导,同时在美国的有意扶持下,产业层次一级级强行提高了上去,

浅议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1.doc

浅议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1 浅议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 中国管理哲学博大精深, 它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世界知识智慧宝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传统典籍所包含的管理的智慧、为人处世的智慧领导群能的智慧等,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儒家的管理哲学 儒家管理以教化为主,重礼乐、多种德性的建立及社会伦理的发展。仁、义、礼、智、信便是儒家所强调的五种德性。实际上,从儒家的观点来看,企业最终目标应是安定和乐,不应超出社会之外,更须立足人性之上,因为社会是基于人的感情关系而建立的。儒家哲学发挥协调和沟通的作用,须与道、法、兵、墨等家的配合,才能得到更完整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从“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修己安人”的理论。目的要使整个社会组织的人都能达到各得其所,各有所安。 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管理好自己,培养好自己的仁义道德,然后再去管理别人,管理天下。从实践的方面来说,企业领导人、管理人要先建立多种德性之后再带动别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做到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五种德性,就需要为人具有亲和力、处事公平、能做到自我节制、尊重别人,需要有技巧而艺术的处事态度,并且做到公私分明。如此,管理者在管理组织中,便达到了“修己”的目标。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管理体系中,使管理组织中的每个

人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所长,充分发挥每个人在组织中的作用,并且使组织中的每个人协同合作,相互协调,将个人的作用在组织的合力中发挥到最大。儒家的管理思想注重“人”本身,强调组织中个体的自我完善与个体在整体中的协同合作,因此,儒家的管理哲学与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内在机制是一致的。 二、道家的管理哲学 管理的核心为决策,有了决策才有方向、目标,以原则组合知识、运用资料构成的决策才是正确的,可行的,有效的。决策者要具有知己知彼的能力,防患未然的水平,大公无私、高瞻远瞩的胸襟,才能做出客观的决策。中国的道家可以提供此基础。道家所强调的道即整体,包罗万象,千变万化,不限于一点或一端,人为主体若要了解道就要跳出狭窄的时空观,升华至整体,考虑到环境,甚至更大的时空变化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决策自然周延、客观而正确。 道家认为,决策必须有充足的依据,现代决策理论也主张科学决策,即通过历史数据、环境分析、合理预测等一系列决策程序进行的决策,才是科学的决策。这在财务决策中尤为明显,企业的财务决策,需要企业过去的经营数据为依据,再根据市场情况综合分析,从而做出投融资决策及经营决策。另外,道家强调整体及变化,对现代决策理论也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整体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即企业的全面发展和持续经营。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目光短浅,考虑问题缺乏长远目光,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论文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回顾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刻。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在建过初就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全党要高度重视农业。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2O世纪5O年代初至5O年代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产权的明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时,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想和目标。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构想。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现这一构想的“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由此初步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改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出发,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第二阶段:2O世纪6O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进行第一次调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提出以农业为基础,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指出,经过2O年到25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被中断。 第三阶段:20世纪7O年代末8O年代。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扩充,增加了农业布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以及小城镇建设等。8O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全面实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农业现代化实验区和示范点,更加丰富了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实践。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化、生产要素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刻。跨人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加入唧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学界认为,研究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民大国”为背景,重视对农村文化的研究,跳出农业、立足整体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农业自身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一:现代文学蛮性书写分析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备受人们关注,主要是发现理解人和人性,不仅具有反封建革命的意义,还具有不同的风格,为读者提供丰富阅读体验。但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因此同其他国家和时代关于蛮性书写书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笔者通过梳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来寻找蛮性同启蒙、文明以及人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蛮性题材美学价值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蛮性 前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蛮性”书写备受人们关注,基于作家的经历、创作思想和思想资源各不相同,同时,加上环境和文学语境的不断变化,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内涵复杂多样,不仅是对启蒙和救亡的诉求及焦虑,还承载着作家对人和社会的乌托邦理想,为作家们提供特殊的现代性审美价值及体验,并且能进一步探索人性和人的深层次心理状况。 1、中国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类型及特点 1.1植根乡土—书写“蛮性”之美 在中国新文学开始时,乡土农村就出现蛮性这一特征,作家对故乡和农村的风俗习惯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并揭示和批判

农村的蛮荒愚昧及落后。早在乡土文学第一个十年时期就出现了“蛮性”书写作品,但数量不多,且立意和宗旨同乡土小说较为相似。研究显示,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蛮性”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东北和西南为两个浓墨重彩的版块。不管作家是东北的还是西南的,其笔下的地域不仅为故事的发生地,同时,还为作品提供复杂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作品的感染性及可读性。且作家能通过特定地域,让人们认识蛮性和人性理论,合理的批判道德等,最后将“蛮性”的生存及生命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1.2触碰心灵—对个体解放的意义 研究显示,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不仅是表现中国农村边远地区的野蛮生存状况及原始旺盛的生命力,还希望通过书写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来窥探人性及心灵深处的隐私,便于很好地理解人性内涵,观照人生存困境的诗性和质询人为解放自身的途径方法。说到蛮性的这个特点,很多作家便会提高曹禺先生的《雷雨》,该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最高成就。事实上,曹禺先生的创作也很好地将关于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事实折射出来,该事实为“蛮性”书写的大量出现同当时政治文化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在发展中受到政治、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为政治、地域文化,其对大多数作品艺术风貌和思想水准起到决定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潮流前一些成就比较高的作品,试图超于潮流,他们不仅辨析整合伦理,不依赖于抒写特定地域风情,同时,还用一定方法碰触人性深处,寻找“蛮性”的无限可能,最终摆脱概念束缚。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观念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 [摘要]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具有突出的贡献,但这个结论往往比较空泛,还没有深入到具体层面。我们从三篇《小说选集·导言》入手,探索其中的文学观念,发现它们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共性:一是为“新文学小说”设定了相同的起点;二是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分析和评价“新文学小说”;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否定或漠视的态度;四是尊重作家的个性。这些鲜明的共性深刻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促成了学术界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关注。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导言;现代文学观念;现代文学;新文学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1935年至1936年初,由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发行的一套丛书,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之作,对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它对“新文学”(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对这种“影响”的研究,学者们多从宏观角度进行评论,而缺乏具体考察,导致结论往往大而不当。本文以《大系·小说选集·导言》为考察对象,集中分析三篇“导言”中表现出的共性,以求揭示《大系》这套经典丛书的出版对“新文学观念”的形成所具有的突出贡献。 一、现代文学的诞生:1917年 茅盾、鲁迅、郑伯奇三位编选者在三篇《小说选集·导言》中为“新文学小说”设定了相同的起点,这反映了他们相似的文学史分期意识。 茅盾在《小说一集·导言》的开头写道:“民国六年(一九一七),《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的时候还没有‘新文学’的创作小说出现”[1](P1),民国七年鲁迅的《狂人日记》被他看作新文学小说的开篇之作。鲁迅在《小说二集·导言》的开头、郑伯奇在《小说三集·导言》的第一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把《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文学孕育的文化语境,把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作为新文学的开端,他们对新文学的讨论都是以此为起点的。由此看来,三位编选者对“新文学”这一概念有着基本相同的认识,即他们都视“新文学”为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新生”事物,1917年便是它诞生的时机。 从“新文学”概念的运用方面来看,这一概念中十分重要的限定词“新”具有核心意义。它反映的是“五四”时期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鲁迅、茅盾等文化名人对自己倡导的文学运动所产生的“文学”的基本态度。“新”与“旧”潜在的二元对立思想使他们积极主张“新”而坚决反对“旧”,即传统中国文学。这种对“新”的事物的追求和张扬在文学转型时期具有极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杨义曾经指出:“转型的基本含义是弃旧求新,因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好的’思想逻辑,并且几乎成了这个世纪文学界的一种思维定式。应该承认,这种逻辑和定式在转型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尤其在转型初期或受某种非文学力量压抑而中

浅谈中国哲学的看法

青年与社会 2014年5月中 第14期总第560期 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诸多国家的文化中,各地区在历史、地理、环境方面差别巨大,但这个文化最初的来源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它代表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在泛东亚文明中的核心便是儒的思想,要了解它,要追溯到我国那个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的出发点和其一切活动,包括他的学术活动和政治活动的目的都是围绕周礼而展开的,要求人们“克己复礼”,补充以“仁”、“义”等道德观。至于天道自然、生产技艺方面的知识,孔子认为此乃“小人之事”,而非“君子之学”。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主张施行“仁政”,《孟子·告子上》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并提出:“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将“明人伦”作为其学习之终极目的,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至于天道物理因果运作之事,一些自然现象仅用来注释其政治观点。荀子“礼”、“法”并重,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要靠后天的“修身”“师法”来使人从善,在政治思想上,与孟子明显不同,荀子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荀子·哀公》中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承认有自然规律,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然而他也认为君子“之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即对大自然主要在利用而不探究其奥秘。孔、孟、荀及其他儒家学子,崇尚政治人伦之“礼义”,贬抑探索天地自然之“物理”和生产技艺这一点上是一脉相通的,从而构成了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的儒学传统。 老子主张“返朴归真”“无为而治”,在重视人的独立价值和人的精神层面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高度抽象的政治哲学原理。对自然物理运行提出一个“道”的解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到底什么是“道”,只是含糊其词:“道可道,非常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否定其他一切知识和技巧,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往前发展,是“无为自化”的,所以在政治上就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庄子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依然是持自然无为的思想,没有将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予以足够重视。 墨子则强调:“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主要以实用为标准,不可用的知识在墨家看来,在道德上已非善物。法家崇拜权力,商鞅的《商君书·农战篇》谓:“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要求全部铲除,实行“燔诗书、禁游学”等政策。韩非子则认为社会“五蠹”为文学、工商、技艺等文化人。由此可见春秋战国诸子学说大多鄙视自然学科知识,其核心内容是政治。 二、春秋战国诸子对仕途的态度及其政治诉求 这历史时期一般士人在经济上无独立地位,需要依附于掌握经济特权的君主或贵族大官僚,将所学服务于其政治,孔子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其学生子夏则宣称:“学而优则仕”也便是学成安邦术货与帝王家 ,表明当时学习的目的就是做官帮助君主进行统治,所以学习知识就是学习治政的本领。孔子一生凭其学识在不断求宦任官。他的学生子路、子贡等人也都在各诸侯国为官。 除君主养士外,各诸侯国的有名的权势重臣也养士。著名的战国四君子均致客三千人以上,秦相吕不韦将这种厉害关系说的更透彻:耕田之利“十倍”,商人之利“百倍”,从政之利“无数”。于是由大商人参与政治投机,一变而为秦相。以此可推,那时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在君主、官宦之家得以生存 ,而为其出谋划策,成为其忠实的臣属。纵横家的处世哲学是实务的,一切以取得成功达到目的为宗旨,法家商鞅进说秦孝公,连用霸道、帝道、王道诸说,以窥探统治者的口味。 三、春秋战国时期愚民的政治思想 春秋战国诸子由于其历史、地理诸方面的局限,只能对君主政治提出自己的各类解释,而在此局限中,多主张愚民。儒家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有关主张无须赘引;老子的圣人之治,要求“常使民无知无欲”等一套理论。墨家同样认为,“贵智者”是天子诸侯大人,“贱愚者”是“民”,民只能俯首从命。法家则为统治,认为“民愚则易治也”,创造一套详尽的愚民政策。曾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虽被人们称之为‘百家争鸣’,但每一家都尚同,都不宽容其他家的存在。孔子念念不忘‘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说‘天下恶乎定?定于一’;法家力主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墨家赤裸裸地高叫‘尚同’,追求‘天下之义,尚于一人’;道家要求芸芸众生归于一个‘道’。这种百家争鸣的实质是百家邀宠继而消灭对手,诸子百家几乎都自认为已经找到了绝对真理,都对自己所持学说有高度自信,不容他人怀疑,以君主统治的安稳性作为其价值目标,大多认为君主统治下的社稷是第一位的,而个人存在的价值仅仅在于服从君主与社会的需要,基本忽视个人权利与人格尊严,这也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之一。 程裕贞先生在其《中国文化要略》中说:“构成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是历代人们的哲学思想和学说。他们对天地万物,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思考和认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品格。”但也有其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持有相应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参考文献 [1] 高正.诸子百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 程裕贞著.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潘鹂(1987- ),女,云南昭通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浅谈中国哲学的发端 潘 鹂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临沧 657000)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学子贤哲,创造出一系列五彩缤纷的理论学说,这些理论学说对我国社会政治思想、科技成就乃至文化传统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文章集中于其思想理论核心内容分析了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原因,从而浅析了中国古代主流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诸子;哲学;思想;文化 2014. VOL. 560. NO. 14·36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