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后颅窝肿瘤术后缄默症38例报告

后颅窝肿瘤术后缄默症38例报告

后颅窝肿瘤术后缄默症38例报告
后颅窝肿瘤术后缄默症38例报告

后颅窝肿瘤术后缄默症38例报告

作者:李春晖, 张庆九, 焦保华, 崔增学, 史彦芳

作者单位:李春晖,崔增学,史彦芳(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保定,071000), 张庆九,焦保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刊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年,卷(期):2004,30(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4条)

1.Ildan F;Tuna M;Erman T Th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cerebellar mutism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fter posterior fossa surgery: report of two adult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外文期刊] 2002(05)

2.Kawai H;Ohta F;Matsumoto Y An adult case of cerebellar mutism after removal of cerebellar hematoma 2001(05)

3.邱大龙;周文江;马振宇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缄默症[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0(03)

4.Ersahin Y;Yararbas U;Duman 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llowing posterior fossa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mutism[外文期刊] 2002(6-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赵明.徐欣.张志强儿童后颅凹肿瘤术后缄默症12例[期刊论文]-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5)

2.蒋群莲重型颅脑损伤后无动性缄默症患者的护理[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

3.梁树立.漆松涛小脑性缄默2例报告[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00,16(9)

4.刘玉蕊.张阿兰小脑手术后缄默症病人的护理[期刊论文]-现代护理2005,11(9)

5.倪石磊.鲍圣德.张家涌.李良.郭传瑸.张建国.俞光岩.尤玉才中颅窝颞下窝沟通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

6.谢昌厚.谢万福.王茂德.张仲林.张晓东小脑蚓部肿瘤术后并发小脑性缄默症3例报告[期刊论文]-陕西医学杂志2001,30(8)

7.丁炳谦.于连发儿童后颅凹术后缄默症8例[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

8.赵明.徐欣.张志强.ZHAO Ming.XU Xin.ZHANG Zhiqiang后颅凹肿瘤术后缄默症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医药论坛杂志2004,25(6)

9.孟繁凯脑外伤后无动性缄默症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吉林医学(综合版)2004,25(6)

10.孙玉.汪四秀颅脑外伤后缄默症患者的护理[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3)

引证文献(1条)

1.谭少娟后颅窝肿瘤术后并发缄默症患者的护理[期刊论文]-护理学报 20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13841936.html,/Periodical_zgsjjsjbzz200401027.aspx

简析后颅窝占位病变

天津老年时报/2005年/9月/26日/第002版 颐寿 简析后颅窝占位病变 田更戌 后颅窝包括后颅窝骨、脑膜、小脑、脑干及后组颅神经等。这些结构占整个颅脑的比例较小,占位病变发生率也较少。发生病变后有共同的表现如头疼、眼颤、共济失调等,不同病也各有其特征,值得注意。 胶质细胞瘤:生长在小脑实质内,有良性恶性之分。其中星形细胞瘤中年多见,髓细胞瘤、室管膜瘤青年及小孩多见。小脑也会发生转移瘤。一般比较早出现头疼、呕吐、视力下降、眼颤、共济失调等。 第四脑室内肿瘤如胆脂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常头晕、头疼、呕吐明显,活动多时加重。 脑干肿瘤发病几率少。有见胶质细胞瘤等。患者表现病变同侧有颅神经病征如面瘫、动眼神经麻痹等,病变对侧有肢体不同程度瘫。 颅神经肿瘤常见听神经瘤,首发症状为耳鸣,逐渐发展成耳聋。当肿瘤长大影响面神经后会有面瘫。再加重会有共济失调等。如肿瘤生长在其他神经,会引起其他神经相应病征如吞咽困难等。 颅骨肿瘤有颅骨骨瘤,也可见颅骨转移瘤。颅骨会有增生、破坏。 脑血管疾病小脑、脑干会发生脑出血和脑梗塞,也有的发生脑血管畸形,个别椎基底动脉有动脉瘤。这些疾病常突发,病情较重。不少病人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史,有情绪激惹或过累等诱因。 脑囊虫病可发生在脑实质、第四脑室或脑膜等。这些患者多有吃猪囊虫肉或带有猪绦虫卵的蔬菜病史。临床表现会有头疼等,常有皮下囊虫结节。做血或脑脊液猪囊虫补体结合实验会利于诊断。 小脑脓肿常有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史,尤其慢性中耳乳突炎反复急性发作者更警惕脑脓肿发生。 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以及必要的头CT和核磁共振检查会得到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治疗会有好或较好结果。 第1页共1页

胸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一般护理 [术前准备] 1.按普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3.根据手术部位做皮肤准备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 (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 【术后护理] 1.按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清醒拔除口插管回病房后,给予半卧位或45o卧位。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监护记录。 4.呼吸道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应加强雾化,坐起拍背,刺激隆突,鼓励咳痰,必要 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根据病情,给予鼻导 管供氧或面罩供氧。 5.严密观察气管位臵,如发生突然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医生。 6.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按有关章节常规护理。 7.卧床期间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 8.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早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 丰富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同时应注意多进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9.鼓励患者做术侧肩关节及手臂的抬举运动,拔除胸管后应早期下床活动。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酒。 2.逐步增加活动量,注意室内空气调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粗纤维饮食,必要时给予缓泻药;食管术后患者,餐后应半卧30min,防止食物返流。 4.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5.门诊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1、病人取半坐卧位或半卧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各类物品均要严格消毒灭菌,预防感染。 3、正确连接各管道,水封瓶用护架保护臵于床旁,连接胸腔引流管的长玻璃管必须在水平面下3—4cm。 4、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因胶管扭曲,受压而造成阻塞。引流瓶的液面应低于胸腔60 cm. 5、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气体排出、水柱波动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如有两条引流管,应分别记录。如每小时引流量达100毫升以上,应报告医生。 6、每日更换一次引流瓶及连接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先用两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然后换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每1—2小时更换胸壁引流口的敷料1次。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护理常规】 1. 术前 (1)戒烟:术前戒烟至少2周,减少气管分泌物,预防肺部并发症。 (2)营养: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 (3)呼吸功能锻炼:练习腹式呼吸与有效咳嗽。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如为重症肌无力患者,遵医嘱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 (5)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减轻焦虑情绪和对手术的担心。 (6)术前准备 ①术前2~3d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的适应能力。 ②皮肤准备:术前清洁皮肤,常规备皮(范围上过肩,下过脐,前后过正中线,包括术侧腋窝)。 ③术前1d晚给予开塞露或磷酸钠盐灌肠液(辉力)纳肛,按医嘱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催眠。术前6~8h禁饮、禁食。 ④术晨穿病员服,戴腕带,摘除眼镜、活动性义齿及饰物等。备好水封瓶、胸带、X线片、病历等。

2.术后 (1)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而窒息,意识恢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2)生命体征监测: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防止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3)呼吸道管理 ①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双肺呼吸音。 ②鼓励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协助叩背咳痰。 ③雾化吸入疗法。 ④必要时用鼻导管或支气管镜吸痰。 (4)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进行护理。 (5)胸骨正中切口者,应注意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怒张。 (6)功能锻炼 ①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肺不张。 ②指导卧床患者被动肢体按摩及主动背曲和肩关节运动,预防关节强直和失用性萎缩。 (7)重症肌无力患者,遵医嘱床头备新斯的明,以备肌无力危象发生时急救。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保证充分

胸外科护理常规2

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术前观察: 1.呼吸道症状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血等症状。 2.胃肠道症状有无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 3.生命体征的变化。 4.潜在并发症感染、贫血、营养失调。 术后观察: 1.生命体征呼吸加速,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缺氧;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增 快往往提示血容量不足。 2.内出血若术后3小时内胸液量每小时在200ml或以上,呈鲜红色并伴有 血容量不足的全身表现以及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可考虑为活动性出血。 3.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4.有无腹痛、腹胀、肠鸣音恢复情况。 5.潜在并发症的观察肺炎、肺不张、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 【护理措施】 1.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观察病情,熟悉胸部外科疾病的生理、病理,如有无咳嗽、咳痰、发热、咯 血、胸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3.重病者需卧床休息,给予伴卧位或半坐位。 4.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半流质、流质或 禁食,进量不足给予补液。 5.缺氧者,及时给予吸氧,做好呼吸道管理。 6.做好心理护理。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每班次进行床头交接班,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睡眠情况、出入量、异

常化验指标、皮肤情况、各种输液管道、应用药物,检查各种管道并保持其通畅,如胃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胸管、尿量,有刻度的应记录,以及病人的主诉要求和医生的指示。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观察尿量,每4-6 小时测体温一次,按护理文件要求记录,有变化随时观察记录。 3.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等大等圆、各种生理反射情 况,至少每4小时观察一次有变化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观察记录。 4.基础护理:接班时交接皮肤情况,至少每两小时翻身一次;观察口腔粘膜及 口腔气味,口腔护理3次/日;尿道口护理2次/日,根据病情鼻饲前抬高床头30度,抽吸胃液,观察胃液情况,更换胃管1次/周。 5.按要求更换各种输液穿刺部位的敷料、三通、注射泵针及注射泵管,维护输 液管道通畅。 6.保持病人床单位整洁。 7.整理管道和监护仪,如氧气湿化瓶换水,及时清理吸引器瓶,合理安排监护 仪和电源线。 8.及时客观的做好特护记录单书写工作。 麻醉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全身麻醉后 1. 按一般术后病人护理常规。 2. 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保持呼吸 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 3. 病人躁动时防止坠床、跌倒,并预防各类导管脱落。 4. 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60分钟1 次,直至清醒和血压平稳。 5 清醒后根据医嘱改变卧位,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和排痰,做深呼吸,预防并发症。 6. 术后禁食6 小时(消化道手术例外) ,清醒后按医嘱给予饮食。 (二)椎管内麻醉后 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后护理 (1) 按一般术后病人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8 小时。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

颈静脉球瘤 颈静脉球又称鼓室体,是一种化学感受器,位于颈静脉外膜内的卵圆形小体,长约,宽约。结构与颈动脉体结构相似。颈静脉球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瘤。是中耳常见的肿瘤。,颈内静脉起自颅底颈静脉孔的后部,与乙状窦相续。起点有颈静脉上球,位于鼓室底后部下方。末端膨大形成颈静脉下球。鼓室的下壁既颈静脉壁,分隔鼓室与颈静脉起始部的薄层骨板。位于颈静脉窝的称颈静脉球瘤,位于鼓室者称为鼓室球瘤,其中颈静脉球瘤最常见。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临床常见的症状有:搏动性耳鸣和听力障碍 CT平扫,颈静脉孔扩大且不规则,如果仅有扩大,无不规则,注意常人可有双侧颈静脉孔不对称。肿瘤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均匀显着强化。由于颈静脉球瘤具有丰富的血管结构,高流速的血管故MRI有一定的特征。流空低信号,慢血流表现高信号斑点。加肿瘤实质信号,表现为胡椒盐征。T1 WI,等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显着。晚期肿瘤沿着颈静脉孔入颅内,达桥小脑角区,和其他的肿瘤鉴别的关键是1、颈静脉孔扩大2、颈静脉孔周围骨质破坏3、肿瘤特征的胡椒盐征。 颈静脉球体瘤Fisch 分型法 分型范围 A型肿瘤局限于中耳腔(鼓室球体瘤) B型肿瘤局限于鼓室乳突区域,无迷路下骨破坏

C型肿瘤侵犯迷路下,扩展到岩尖部 D 1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小于2cm D2 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大于2cm 颈静脉球体瘤Glasscock-Jackson分型法 分型范围 I型肿瘤局限于鼓岬表面 II型肿瘤完全充满中耳腔 III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 IV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或穿透鼓膜至外耳道,或向前发展 累及颈内动脉 1型肿瘤小,限于颈静脉球、中耳和乳突 2型肿瘤侵犯至内听道下方,,可有颅内侵犯 3型肿瘤侵犯岩尖部,可有颅内侵犯 4型肿瘤超出岩尖至斜坡或颞下窝,可有颅内侵犯 诊断要点: 1、乳突区和、或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等低密度 2、局部骨质破坏 3、肿瘤侵入颅后窝可延伸到桥小脑角池 4、病灶明显强化

胸外科护理常规

第十三章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胸部外科疾病包括胸部损伤、食管肿瘤、肺肿瘤、纵隔肿瘤、气胸、肺裂伤、胸膜间壁瘤、气管疾病、胸壁畸形(鸡胸、漏斗胸)等病。主要症状和体征详见各病种的概述。 【一般护理】 (一)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流通,病情较重者应减少探视。 (三)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有无精神紧张、焦虑、失望、绝望等心理反应。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程度,解除顾虑,给予鼓励与支持,以取得合作。 (四)讲解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按医嘱执行手术前各项检查。 (五)治疗口腔疾患,保持口腔清洁。 (六)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方法(附注一)。 (七)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吞咽困难者,应给予营养素或静脉营养支持。 (八)年老体弱或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以防压疮。 (九)按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附注二)。 (十)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十一)对术后难以咳出痰液或窒息及误吸者,床边备齐抢救物品及心电监护,必要时进行负压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十二)术后伤口疼痛者按医嘱便用止痛药。 (十三)出院指导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冒,各病种出院健康教育见各病种护理常规。 【专科护理】 (一)体位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应予抬高床头30-40度,术后第1天给予半坐卧位或坐位。胸壁畸(鸡胸、漏斗胸)Nuss术后,全肺切除,气管疾病术后体位详见各病种类的专科护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必要时协助拍背排痰,按医嘱予雾化吸入。 (三)留置胸腔引流管者,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护理。 (四)活动原则

颅后窝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分析

颅后窝占位性病变的CT 诊断分析 来洪建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CT 室,山东菏泽 274031) 关键词:颅后窝;四脑室;头颅CT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后窝占位性病变80例,其中肿瘤76例,囊肿4例。桥小脑角区好发听神经瘤、胆汁瘤、脑膜 瘤,四脑室侧移和后移,小脑蚓部好发髓母细胞瘤,四脑室前移,四脑室好发室管膜瘤及脉络膜乳头状瘤,四脑室扩大。小脑半球好发血管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转移瘤,四脑室受压侧移、前移。颅后窝各种占位性病变都有其影像学特征,可跟据与四脑室关系、病史年龄作出定位定性诊断。1 资料与方法 80例中,男58例,女22例,临床表现:头疼、头晕,行走不稳,听力下降、面瘫,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所有病例用日立T urbo 螺旋CT 机扫描,常规头颅CT 平扫及后颅窝强化。2 结果 听神经瘤28例,平均年龄41岁,发生于桥小脑角,单侧22例,双侧6例,平扫呈低密度、等密度、混杂密度影,呈均匀强化、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与周围组织边界清,CT 示内听道扩大20例,桥小脑角池扩大20例,闭塞4例。四脑室受压变窄后移21例,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22例。髓母细胞瘤13例,平均年龄13岁。发生于小脑蚓部12例,桥小脑角1例。CT 平扫呈略高密度影7例,高低混杂密度影6例。班片状钙化3例。呈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6例。瘤周有水肿,边界清楚。四脑室受压前移11例。血管母细胞瘤10例,平均年龄32岁,发生于小脑半球8例,小脑蚓部2例。1例呈实性混杂密度影,明现均匀强化,9例大囊小结节,囊未见强化。结节明显强化。瘤周有水肿2例,较轻。四脑室受压和移位10例。星形细胞瘤9例,平均年龄21岁。小脑半球7例,小脑蚓部2例。平扫呈低密度影、混杂密度影,成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瘤周有水肿。四脑室受压侧移6例,前移2例,侧后移1例。室管膜瘤7例,位于四脑室内,瘤体呈等或等底混合密度,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有明显强化,2例见钙化,多见于儿童。脑膜瘤3例,2例发生于桥小脑角,1例小脑蒂,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等或略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呈明显均一强化。转移瘤3例,均发生于小脑半球,平扫呈环状或环状结节状混合影,边界见清,强化明显,多呈环状,均见瘤周水肿。胆脂瘤3例,均发生于桥小脑角,呈低密度影,CT 值低于脑脊液,无强化。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位于四脑室,见高密度肿块,界清,明显强化。蛛网膜囊肿3例,位于枕大池,平扫呈低密度影,CT 值与脑脊液相同,无明显强化。3 讨论 四脑室的改变对定位诊断有一定帮助,小脑半球占位病变多有四脑室侧移及前移,桥小脑角占位则有侧移和后移,小脑蚓部者则有前移,脑干者则有后移,而四脑室内者则有四脑室扩大,而无移位。四脑室改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后颅凹肿瘤及其他占位常有其好发部位,准确定位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后颅凹占位在CT 上可分为三类:桥小脑角区,小脑半球及中线部位。桥小脑角区常见听神经瘤、胆脂瘤、脑膜瘤。听神经瘤以内听道扩大和岩骨骨质吸收破坏为特征,胆脂瘤为低密度无强化肿块,其CT 值低于脑脊液对诊断有帮助,脑膜瘤无内听道改变,小脑半球肿瘤多见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特点为囊腔大、结节小、实性肿块或壁结节大都明显强化,囊壁多无强化,后颅凹转移瘤为均一或环状强化,瘤周水肿较明显,常有原发癌肿,中线部位常见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见扩大的脑室内有高密度结节为特征,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平扫均匀高密度影或混杂略低密度影,且明显强化,四脑室受压前移,室管膜瘤多为等密度,强化明显四脑室扩大而无移位,后颅窝占位种类很多,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对不典型病例,应结合临床病史、年龄、肿瘤好发部位等多方面分析,结合CT 表现,可提高正确诊断率。参考文献: [1] 郭亮,沈海林.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136. [2] 吴恩惠,主编.头颅CT 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0 1. (收稿日期:200411 17) 化失常,阳虚水液不运,必致停积为饮,因此笔者认为,肝囊肿属痰饮的一种,中医内科学中叙述,由于水饮停积的部位不同,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而肝囊肿应称作 胁饮 或 肝饮 。根据以上中医理论,笔者提出如下中医治疗原则:(1)益气健脾法;(2)益气健脾逐水法;(3)疏肝健脾利水逐水法。参考文献: [1]曹海根.应用B 超检查单纯性肾囊肿与肝囊肿年龄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8,7(3):310-2. [2] 李瑜乐.B 超检查肝肾囊肿241例报告[J].实用老年医学杂 志,1990,4(3):268-9. [3]郑子萍.应用超声显象检查探讨肝囊肿与年龄关系 189例囊肿病人检查分析[J].贵州医药,1994,18(5):450~1.[4]柿田章.先天性囊胞肝[M ].日本临床肝脏编(下卷),1995:125~7. [5]莫政欢.先天性肝囊肿19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1995,(6):395~6. [6] 潘克勤,丁进军.老年人肝囊肿75例临床分析[J].现代康复杂志,1997,1(4):265~6. [7]王宏志,汪良珍.胆囊结石嵌顿和胆囊萎缩的手术治疗[J ].安徽医药,2004,8(5):357~8. 281 安徽医药 A nhuiM edical and Phar m aceutical J ournal 2005A pr ;9(4)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是指纵隔内的异常肿物,可能为先天性组织发育异常,也可能是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护理常规】 1.术前 (1)避免患儿受凉,观察患儿有无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遵医嘱滴注抗生素,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 (2)观察患儿呼吸状态,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现象,遵医嘱低流量吸氧,呼吸困难者行心电监测,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气管移位或气管压迫者,床旁备气管切开包。 (3)如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者,不宜在上肢输液。 (4)加强患儿营养,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5)评估患儿营养状况,贫血严重、血红蛋白含量低者,遵医嘱输入血液制品或人血清蛋白支持治疗。 (6)患儿自主体位,呼吸困难者予半卧位休息。 (7)术前给予禁饮食 6~8h,备皮、备水封瓶、备腹带。 2.术后 (1)给予持续吸氧,心电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儿腹式呼吸,定时叩背、协助排痰,痰液黏稠者应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儿自主咳嗽。术后

1d起,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步开始呼吸功能锻炼。 (3)观察切口有无渗出,大切口外裹腹带的患儿应注意其松紧度,避免影响患儿呼吸,有渗出时及时通知医师,更换敷料。 (4)全身麻醉清醒 6h后先饮温开水,无呕吐等不适则可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 (5)手术切口大及食欲缺乏的患儿,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值低者可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如输入全血、血浆、人血清蛋白等。 (6)体位护理 ①麻醉清醒 6h后患儿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及引流。 ②术后1d 床上活动,半卧位休息为主。 ③术后 2d,患儿可根据实际情况下床适量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7)胸腔闭式引流管多用于引流积液,引流液性质为暗红色,逐渐转为淡血性或淡黄色,拔管时间据引流情况而定,多在术后2~5d拔出引流管,应准确记录引流量的颜色、量、性状。 (8)留置尿管者注意会阴区的护理,应术后1~2d拔除。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术后1d床上活动,半卧位休息为主,术后 2d,患儿可根据实际情况下床适量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2.饮食指导术后1d恢复普食,加强患儿营养,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疾病康复。 3.用药指导告知患儿及家长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心胸外科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心胸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住院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2、心脏病按心功能情况分级护理. 3、术前一天,需准备水封瓶,做青霉素过敏皮试,阳性者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医师。 4、术前一天,注意大便情况,送手术室前排清大便,一般病人术前—天 中午12时,常规口服轻泻药果导2片,小儿酌情减量,如手术日早上仍 未解大便,可用开塞露或甘油条助排便,必要时用生理盐水灌肠。 5、术前一天测量体温4次,如体温超过37.3℃,应报告医生[医学教 育网整理发布]。 6、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注意病人情绪,给予耐心的安慰解释,术前 一晚观察睡眠情况,必要时按医嘱用药。

7、术后病床和用物准备,除按一般外科术后准备外,还要准备氧气、吸氧管、血压计、听诊器、弯盘、约束带、吸痰器、、吸痰管、静脉切开、气管切开用具、开口器、舌钳、喉头通气导管等抢救用物。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后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详细了解手术过程情况,包括病情、输液、输血量、尿量、胸腔引流液量和胸腔引流瓶底水量标记。 3、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周围循环情况、神志及瞳孔大小等。 4、吸氧至病人麻醉清醒无缺氧情况时止。 5、麻醉清醒后无休克者,采用半卧位。 6、病人回病房后立即测量体温,高热者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心搏超过120 次/分时,且有发热者,应积极采取降温治疗,避免高热而增加心脏负担。体温低于正常者,给予保温复温,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 7、注意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毫升,连续4--6小时或突然流出100毫升以上,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配血和手术止血准备。 8、避免因疼痛而影响病人正常呼吸,应及时使用止痛剂。

纵隔肿瘤的放疗护理常规

纵隔肿瘤的放疗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以良性者居多,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外预后良好,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膈肌麻痹、上肢麻木及上腔静脉压迫症,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放疗前护理】 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放疗知识、副作用及需要配合的事项。 2、评估患者身体及营养状况,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贫血、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检查血象、肝肾功能等,如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10×109/L应及时治疗,升高后再放疗。 3、如有伤口,照射前妥善处理。全身或局部有感染情况者,须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放疗。 【放疗期间护理】 1、照射野皮肤的护理嘱患者避免皮肤野的摩擦,保护皮肤干燥,清洁勿用酒精、碱性肥皂及粗毛巾擦照射野内衣应穿全棉、柔软的,照射野禁贴胶布,不涂碘酊或敷用金属药物,防止在烈日下暴晒,避免瘙痒或剥皮,皮肤上有疖等不能抓破,以免感染。 2、营养和饮食护理,在食品的调配上注意色、香、味、少量多餐,饭前适当控制疼痛,进食环境清洁舒适,放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增加尿量,减轻全身放疗反应。 3、定期检测血象、体温变化。每周检查血象1次,如果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有降低情况或出现血象骤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禁用易使白细胞下降的药物。体温超过38°C应暂停放疗,及时处理。 4、加强呼吸道管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眼睑下垂、发音、吞咽、呼吸异常等情况胸腺瘤压迫呼吸道,导致通气不畅,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及发绀患者取半卧位、吸氧、药物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切开,给予辅助呼吸,以确保气道通畅,防止并发症当咽肌无力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咽喉部分泌物增多,必须及时吸出咽部

最新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二章48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8)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8) 第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50)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 (51) 第四节支气管扩张 (53) 第五节气胸 (55) 第六节肺炎 (56) 第七节肺结核 (58) 第八节肺间质纤维化 (60) 第九节肺癌 (61) 第十节呼吸衰竭 (64) 第十一节纵隔肿瘤 (66) 第十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67) 第十三节慢性支气管炎 (68) 第十四节胸膜炎护理 (69) 第十五节肺脓肿护理 (70) 第十七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71) 第十八节胸腔穿刺术 (72) 第十九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73)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活动后加剧,晚期可出现呼吸衰竭。 【护理评估】 1.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血压、心率、心律变化。 2.有无嗜睡、焦虑不安、疲乏无力、精神恍惚等。 3.呼吸困难程度,皮肤黏膜有无发绀。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的颜色、性状、量。 4.全身营养状况。 5.尿量,水肿情况。 6.各种化验及检查结果,如动脉血气分析、痰培养、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测定等。 7.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护理问题】 ①呼吸困难;②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③潜在并发症: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④健康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保持室温在18~20℃,湿度在50%~70%。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协助翻身、拍背,保证患者安全。 3.氧疗:持续、低流量、低浓度氧气吸人,流量1~2 L/min,吸氧浓度25%~29%,吸氧时间每天10~15小时。 4.鼓励患者进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食用产气食物以免腹胀。并发肺心病、水肿明显者宜低盐饮食,钠盐<3 g/d,水<1500 ml/d。 (二)症状护理 1.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程度,全身症状、体征及并发症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 2.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以训练呼吸肌功能。同时加强氧疗护理,缓解呼吸困难。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4.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心肾功能正常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必要时给予雾化吸人、体位引流或者机械吸痰。应用祛痰止咳药后注意观察痰液是否变稀容易咳出。 5.观察有无自发性气胸、肺部急性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出现。 【护理评价】 1.呼吸频率、节律是否平稳。 2.精神状态是否稳定。 3.能否有效排出痰液。 4.营养及睡眠状态是否改善。 【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纵膈肿瘤按来源分为神经纤维瘤、畸胎瘤和胸腺瘤。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气急、咳嗽:裁、体表浅静脉怒张、上腔静脉综合征、神经痛、神经麻痹、吞咽困难等。各种不同肿瘤的生物焉避产生各自不同的症状,如胸腺瘤可并发重症肌无力;神经源性肿瘤可压迫脊髓和臂丛神经:畸胎盼瘤破溃到肺而咳出毛发或豆渣样物质;囊肿感染出现发热、脓痰、咳嗽等。 【一般护理】 (一)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了解病情,包括月经来米潮期,皮肤情况等。 (三)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饮食指导,、 (四)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沐浴,保证术野皮肤清洁。 (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监护记录,按医嘱记出入量. (六)呼吸道护理 加强雾化,拍背,鼓励其有效咳痰,根据病情给氧。 (七)术后伤口疼痛者,及时评估,报告医生,按医嘱给予止痛药。 (八)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药。 【专科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因肿瘤压迫呼吸道,出现呼吸不畅,气促、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半坐卧位,吸氧。 2.胸内甲状腺肿瘤患者应注意观察有无甲状腺危象的出现。 3.了解患者肌无力、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症状和程度;并遵医嘱术前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口服,严密观察用药反应。 4.有吞咽乏力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不良。 5.因心脏、大血管受压出现的心悸以及上腔静脉综合征者,禁止上肢输液。 6.必要时床边准备气管切开包。 (二)术后护理 1.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护理。 2.术后注意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了解有无脊髓损伤,瘤体较大者侵入椎管或肋间深部,常有术后出血,必要时做好二次开胸止血准备。 3.胸腺瘤合并肌无力者,术后常有加重,应滓意观察,保持呼吸通畅。密切观察肌无力危象,如手握力、吞咽情况,加强对患者呼吸的监护,若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报告医生,使用呼吸囊辅助呼吸。 4.观察患者饮食情况,有吞咽无力者可置胃管鼻饲饮食。 5.肌无力患者术后应尽量避免一切加重神经一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安定、吗啡、利多卡因及某些抗生素紊药等。术后指导患者坚持按医嘱服抗胆碱酯酶药,观察有无腹痛、腹泻、流涎、瞳孔缩小等药物过量表现,同时备好胆碱能、

纵隔肿瘤的术后护理措施

纵隔肿瘤的术后护理措施 文章目录*一、纵隔肿瘤的术后护理措施*二、纵隔肿瘤饮食注意*三、纵隔肿瘤如何预防 纵隔肿瘤的术后护理措施1、纵隔肿瘤的术后护理措施按一般胸外术后护理常规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过饱。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吸氧。 有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必要时可用负压吸引以利引流。 作正中切口者,应注意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怒张。 鼓励病人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 2、纵膈肿瘤的症状 多数良性纵膈肿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恶性纵膈肿瘤常见的症状有: 胸闷胸痛是各种纵膈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如果疼痛剧烈,病人难以忍受者多为恶性肿瘤。 呼吸道压迫症状,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肺、支气管时,常引起可嗽、气短,严重时发生呼吸困难。肿瘤溃破会产生肺不张和肺内感染。

神经系统症状,交感神经受压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等;喉返神经受压表现为声音嘶哑;累及膈神经引起呃逆、膈肌麻痹。 心血管症状,心慌、心律不齐、面部、颈部水肿。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或侵犯食管引起的。 3、纵膈肿瘤的诊断 胸闷、胸痛、咳嗽、气短是最常见的症状。 体检可有胸骨隆起,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局限姓哮鸣音,或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X线检查可见纵膈肿块阴影或囊性阴影。 CT和核共振检查可见纵膈占位病变。 纵膈肿块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纵隔肿瘤饮食注意1、不宜忌口:忌口应根据病情病性和不同病人的个体特点来决定,不提倡过多的忌口。一般患者需限制或禁忌的食物有高温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2、注意膳食平衡:膳食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的基础,普通食物是机体营养素的俩员,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等临床情况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 3、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化:要保证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每日食物多样化是必需的,即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展示的

心胸外科护理常规(详细参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目录 (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 (1) (二)气胸护理护理常规 (2) (三)血胸护理护理常规 (5) (四)脓胸护理护理常规 (7) (五)肺大泡的护理常规 (9) (六)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12) (七)肺癌护理常规 (14) (八)食管癌护理常规 (18) (九)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22) (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25) (十一)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护理常规 (28)

(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 【概念】肺挫伤的发生是由于强大暴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 容积缩小,增高的胸内压力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出血、水肿;外力消除后变形的胸廓回弹,在产生胸内负压的瞬间又导致原 损伤区附加损伤。 【评估】 1、肺挫伤的病因。 2、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疼痛的位置、性质及程度。 (3)、呼吸情况。 (4)、营养状况。 【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方法。 2、观察病情,尤其要注意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肺 挫伤都有一定程度的呼吸道阻塞,特别要注意严重肺挫伤气管 内有血液、渗出液及分泌物等储留、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3保持呼吸道通畅中流量吸氧,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痰 液粘稠者可予拍背排痰。 4、剧烈干咳者,及时给予镇咳药物。 5、胸部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6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肺挫伤可导致严重的巨噬细胞、单核 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故应使用有效的广 谱抗生素。 【健康教育】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被,减少与流感人群接触,预防感冒,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及时清理 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3、控制输液速度、剂量、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输 液速度。 4、定时变换体位,给予受压处局部皮肤护理,根据病 情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双下肢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促进肺功 能恢复。 5、戒烟酒,因吸烟可刺激呼吸道引起痰液增多,如 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更会加重呼吸困难;因饮酒可扩张血管,容易造成肺损伤部位出血。 6、合理膳食,严禁暴饮暴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高蛋白质、高钙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促进营 养的吸收。 7、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二)气胸护理护理常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