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

2 The Oral Error Correction Func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Used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

3 从电影《喜宴》看中美婚姻观差异

4 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

5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Western Boxing

6 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三个世界

7 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8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

9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10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1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12 浅谈中国菜肴的英译

1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

14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15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

16 《水浒传》两个英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对比研究

17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18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

19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

20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

21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分析

22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23 参与式教学法与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24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

25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2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7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28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

29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30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家庭关系

31 浅谈中西婚俗的文化差异

32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研究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

33 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34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

35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36 英法词汇的比较研究

37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38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

39 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

40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

41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

42 中文被动句的英译

43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

44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45 《外婆的日常家当》中女性形象象征意义

46 论索尔?北娄《赫索格》中现代人的焦虑

47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成功之道

48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49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

50 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51 从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审视美国种族文化冲突

52 Americans’ Understanding o f Chinese Culture as Viewed from Two Movies Mulan and Kung Fu Panda

53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政治观

54 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55 论《双城记》中的反讽

56 Biblical Ideas on Women and Sex

57 从《艾玛》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对话运用

58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

60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6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6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3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64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

65 浅析简爱的双重性格

66 小说《黑猫》中双重人格

67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68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

69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70 从文化角度论英文商标名称的翻译

71 探究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

7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性格

73 《红楼梦》中座次表达的英译比较

74 浅析中美幽默之差异

75 文化语境下公示语的翻译

76 英文导游词的特点分析

77 A Survey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Babel” in the Movie Babel

78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79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80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81 从奈达翻译理论初探英汉新闻导语翻译策略

82 我国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8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ragon Images in Chinese &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84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分析

85 约翰.邓恩诗歌艺术陌生化

86 绝望而不言败的抗争——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

8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朱厄特的《白苍鹭》

88 The Carnival Characteristics of Oliver Twist

89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90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缩略语探究

91 从《撞车》谈种族主义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92 从写作方法分析《宠儿》的主题

93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94 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95 An Interpretation of Death in Jack London's Short Stories

96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97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

98

99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100 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

101 奥巴马演讲辞的话语分析

102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103 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104 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深层认知处理研究

105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Little Women

106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107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08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

109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

110 The Comparison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11 中美人际关系分析

11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3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114 View Chinese and Western Love from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and Romeo and Juliet 115 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116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

11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118 浅谈圣经对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119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论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开题报告+论文)

120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121 《贵妇的画像》的过渡性特征的分析研究

122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

123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124 中英习语文化异同及其翻译

125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126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tion Story

127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

128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29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幽默性———以《同木乃伊的对话》为例

130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131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

132 汉语动词和翻译

133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134 《宠儿》中黑人男性角色与黑人男性身份构建之关系浅析

135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以基本颜色词为例

136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 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137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分析—以饮食习俗为视角

138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

139 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4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41 浅析英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

142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143 On th e Causes of the Tragedies of Tess and Jenni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Jennie Gerhardt

144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45 《最蓝的眼睛》的叙述声音和视角

14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

147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

148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

149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

150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

151 英语幽默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152 论《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成长

153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154 简析《蝇王》的象征主义

155 商务合同的语篇特征及其汉英翻译策略

156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157 《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

158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159 英汉称赞语回应的对比研究

160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

161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162 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

163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

164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

165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166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

167 浅谈商业广告的翻译

168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169 化妆品广告的语用预设分析

170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

171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72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

173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174 分析《基督山伯爵》爱德蒙的二重性格

175 On the Pursuit of Ideal Home in Cold Mountain

176 The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of Politeness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177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178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

179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伊莱扎人物形象分析

180 《嘉莉妹妹》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181 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182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征

183 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观

184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

185 伊莉莎白和凯瑟琳不同性格及命运的分析

186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

187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

188 An Analysis of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sive Voice

189 李尔王和格勒旺布王比较研究

190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

191 《游泳者》中的艺术特色

192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193 论英汉机器翻译中被动语态翻译的缺点

194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95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196 广告语及标语动词的翻译

197 简爱——平凡而非凡的女人

198 拟象性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

199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200 从思维模式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红楼梦诗词大全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精简)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郑静芝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437100 摘要: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要准确地进行翻译,可以运用音译法、直译法等克服这些差异。 关键词:文化差异,音译法,意译法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bridge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 backgrounds, customs,traditions and cultures in two different nation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qiuvelence of two languages,we aim to provide some techqiues to help overcome the obstacles in translation through this paper. Key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Transliteration;Free translation 引言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了可译性基础。然而,中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产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迥然而异,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构成了翻译的障碍。 1.文化和翻译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世代代的所有共享的东西。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群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美国语言学家萨王尔在《语言论》中提出:“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中国翻译词典》指出,“现代文化人类学家们一般把文化分为技术、经济、社会、观念和语言四个系统”。 翻译,中外学者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①“通常它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②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因为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语言所反映的对象。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翻译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交流。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提出文化翻译理论,提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问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除语言学的特点外,在宏观文化语境中审视原语和译语。文化与翻译的相互影响和特征就显而易见了④。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2.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社会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1风俗传统对翻译的影响 习俗是人们在口常生活中由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文化,因而翻译也就会受到传统习俗文化的影响。 比如“deaths and marriages”,如果译为“红白喜事”就不是很妥当。汉文化认为红色象征喜庆,结婚时新娘要穿红,而在举行葬礼时才穿白,所以中国人惯用“红色”表示marriage,“白色”表示death。但是西方人却认为白色是纯洁、忠贞的象征,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的婚纱,在葬礼时则穿庄重的黑色。因此,“红白喜事”并没有正确传递原有的文化信

红楼梦诗词小集

红楼梦诗词小集 一、散作 一、1.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2.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4. 癞头僧甄士隐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5. 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6.贾雨村口吟联语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7. 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8.跛足道人念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9.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10.赞娇杏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11.智通寺联语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12.荣禧堂联语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13.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4.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15.宁国府上房内联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6.秦可卿卧室联语 嫩寒锁梦因春冷,花气袭人是酒香。 17.警幻仙姑歌辞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18.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完整word版)《红楼梦》之诗词歌赋大全,推荐文档

《红楼梦》之诗词歌赋大全 缘起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口占五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口占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护官符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由于地域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生态、风土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了文化上的差异,文化的特征又体现为其具有民族性、稳定性及继承性,但又有其具体方面,而东西文化间的差异则显得尤为突出。 一、东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的差异 价值观是人们对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善良与残酷、公正与不公正、得体与不得体所进行判断的标准。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因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价值观的支配和控制,而观念又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人权观、劳动观、婚姻观、发展观、宗教观、道德观、个体和群体观等等,这种支配和控制体现在行为上就是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如何进行交际活动。最明了的即体现为西方的开放与东方的保守。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取向不同而引起交际活动的不畅。例如:一次,一位英籍教师朋友和夫人被中方老师邀请到他们家吃顿饭,主人做了很多菜以示友好。让外教感到不解的是每次中方老师把一盘菜端上桌子时,没说几句话就到厨房做菜去了,好几次外教想说话长一些,中方老师又到厨房去做菜了。外教非常纳闷,接受邀请就是为交流彼此情感的,可晚餐中没有说多少话就结束了,有意犹未尽之感。 价值观是文化的主旋律,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差异势必引起在生活各方面的文化冲击,在表面上体现为两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价值观念的极大差异。如曾经一位英语老师告诉我们,她和外籍教师出去办事时,每次都是自己在路途中买点小吃给外教吃,但鲜见外教邀请她吃,充其量也只是问问而已,弄得她对自己同外籍教师间达到的友谊程度感到很困惑。东西方一些基本价值观差异的了解与认识,会增加我们跨文化交际时的敏感性,增强我们的交际策略能力,从而达到更得体的沟通交流的目的。所以熟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 各个国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决定了生活在这一国家的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形成了该国独特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品味。好比各国的广告在创意、风格、语言应用等方面有着的不同:中国广告往往不是直接进入正题,而是用一段叙述性语言作铺垫,最后再讲出与产品有关的广告语。而西方广告一般叙述性语言较少,整个广告多为一系列有所寓意的画面,只在最后给出简明精炼的广告语,画龙点睛。中国广告是螺旋式发展,符合中国人含蓄的特质,而西方广告是直线式发展,符合西方人直率的特征,中西方广告铺陈方式的不同也正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点。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

文化对比与翻译

1.为什么说跨文化交流是挑战? 跨文化交流是一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场合。这种交流的要点和特点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极度不同的交流者身上。文化多样性使得跨文化非常难在某些情况下几乎不可能。 2.什么使得跨文化交流比以前更普遍? 新技术和信息系统,世界人口的变化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跨文化交流更普遍。 3.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什么? 世界必须认识到生命所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协商自然资源的有限和避免摩擦是跨文化交流的目标,有限的自然资源成为国际间需要理解的另一个原因。必须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危机造成了一系列触及所有文化的问题。国家之间的冲突也是需要有效交流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什么是主流文化? 在每个社会,都有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奠定整个文化的基调。有话语权的人是那些历史上掌权,现在仍然掌权的人,在文化里的这些主要的机构有:教堂,政府,教育机构,部队,媒体,金融系统等等。 5. 分析一下美国的四种支流文化:拉美,非洲美国人,亚洲美国人和穆斯林美国人。 拉丁美国人是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人群。在2000,将近3千2百8十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2%,其中66%根在墨西哥。两年后,人口增加到3千6百万。尽管在美国的拉丁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两个问题影响了这个支流文化和美国社会交流的质量:非法移民和英语做为国家语言。首先,许多主流文化的人讨厌以合法或非法进入美国的成千上百万的拉丁人。从一个地区大量的移民导致了封锁同墨西哥的边界到一个对墨西哥非常严厉的移民政策。可以听到很多反拉丁的观点。其次,许多拉丁人保留了他们的本国语言而没有用英语。大量的西语人导致了对这个群体用西班牙语。不管是在大小市场里,西语的广播和印刷品蓬勃发展。政治领域也认可西语的重要性。许多政界人士也在通过建立许多西语的设施来寻求西语人的支持。 非洲美国人在2000年是346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12%。在1964年民权法之前,非洲美国人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人的接触很少。从那以后,两个群体接触频繁了。事实常常是,当两种多样的文化接触时,不是所有的接触都是成功的。这些问题中心是两点,一个是种族主义。许多非洲美国人认为种族主义造成了他们和主流文化的经济差异。有人说,种族造成了美国工作,教育,居住区的差异,至少在波士顿,亚特兰大,底特律和洛杉矶的城市地区是这样。第二,白人和非洲美国人不断争论在法律和教育界种族主义起到的角色亚洲美国人,特别是祖先是中国和日本的,自从19世纪末期就一直在美国。近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有超过1020万人说他们祖先来自亚洲。是最近来的一些人造成了最难的语言问题。想象,一个来自泰国的难民的安置,四岁来到美国,从文化上来说,她既不是纯粹亚洲人也不是纯粹美国人。她在家说泰语,和朋友说英语,对自己的还在说两种语言。不仅是他们本人觉得远离自己的祖国和文化在美国生活很难,而且和与他们打交道的人也面临着交流难题。 穆斯林美国人据估计有600到700万,还在稳定增长。他们有着不断增长和成熟的社区,有1200个清真寺。这支支流文化的快速增长不仅是我们讨论唯一原因,还因为美国卷入伊拉克战争后发生了一些事情后有一些关于这支文化错误信息。1960年代移民到美国的

文化意象与翻译

海上译谭之五 文化意象与翻译 谢天振 前些日子应南京大学张柏然教授之邀,赴南京出席他的四位翻译研究专业的博士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其中一位博士生倪蓓玲的论文题目是《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该论文接过拙著《译介学》中关于文化意象翻译的论述,从一个新的层面,对比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三种不同的莎剧译本,对莎剧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作进行考察,颇有新意,我读后感到非常兴奋。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文化意象的问题,我大概可算是国内学界第一个。十多年前,我在一篇题为《文学翻译与文化意象的传递》的论文中首次提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说在早期翻译者只要能把原作的信息斟酌传达出来就可以了,那么在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够了。‘译述’、‘达旨’,甚至‘编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外国文化的强烈需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内容。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能传达出原作的基本信息,还要能传达出原作特有的民族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总嫌美中不足,有时甚至还会有遗珠之憾。” 倪蓓玲的博士论文提供了好多个这方面的例子,使我具体感受到我们的翻译家在传递文化意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譬如,她在论文中提到在《威尼斯商人》的一场戏中,夏洛克的仆人朗西洛脱对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说,如果她不是为她的父亲下地狱,就是为她的母亲下地狱。在描述这一腹背受敌的两难处境时,朗西洛脱说: …Thus when I shun Scylla, your Father, I fall into Charybdis, your mother. 这句话里的Scylla和Charybdis都是出自希腊罗马神话的文化意象,指的是位于意大利与西西里之间的两座岩石,内藏怪物,每日三次喷吸海水,致过往船只倾覆。Scylla和Charybdis因此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成为“险恶处境”的象征。朱生豪当时在翻译这句话时,显然更多考虑的是让读者看到译文就一目了然,所以译为:“逃过了凶恶的礁石,逃不过危险的漩涡。”而近年出版的梁实秋的译本则把这句话译为:“好像是我躲开了西拉,你的父亲,又触上了卡利伯底斯,你的母亲。”并在译文后面做了一个注解,交代了Scylla和Charybdis 这两个文化意象的出典及其含义。这样,既保留了原文的基本信息,同时还传递出了原作人物话语引用的文化意象。 再如,同样在《威尼斯商人》一剧中,女主人公鲍西娅受亡父遗命要用选择匣子的方法来决定丈夫的人选,这时她对侍女聂莉莎有一段话: If I live to be as old as Sibylla, I will die as chaste As Diana, unless I be obtained by the manner of my Father’s will. 这段话里又是两个出自希罗神话的文化意象――Sibylla 和 Diana:前者系阿波罗神庙中善作预言的女祭司的称呼。阿波罗爱上了意大利南部克米地方的Sibylla,答应让她活

古典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解释

古典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解释 《红楼梦》诗词解释 一、石头记 原文: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译文: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 都说是迷恋儿女之情,可作品的精髓谁又能理解? 注译:荒唐语:原为漫不着边际的话,引伸为乖廖之言,这里指《红楼梦》反封建孔孟之道的先进叛逆思想。都云句:痴,痴情,这里指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把《红楼梦》主题理解为描写爱情。谁解句:味,滋味,喻事物的真实含意,其中味,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里指作品的主题。 二、好了歌 原文: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 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 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妻子忘不了; 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跟着别人走掉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 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可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 注译:荒冢:长满野草的坟。终朝:指天亮到早饭一段时间,这里是指一天到晚的意思。 三、好了歌解注 原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那蔽陋的卧室和空荡荡的厅堂,当年却是象板笏堆满了牙床,那生满衰草和立着枯杨的地方,曾经做过演出轻歌曼舞的剧场,那画栋雕梁早被蜘蛛结满网,而绿纱今又糊挂到破败的窗上。说什么年纪轻轻胭脂浓花粉香,却怎么眼间两鬓苍苍如雪霜?昨天才在黄土垅头埋葬了白骨,今晚又已在红宵帐里结对成双。说什么积攒得金满箱啊银满箱啊,那晓得自己回到家里就一命亡?说什么教训儿女啊严格又有方,可保不定将来子弟变成强梁,费尽心机选择富家子弟做女婿,谁想姑娘后来竟流落在烟花巷,有些人因嫌官小而拼命往上爬,却落得个枷锁套在脖子上;昨日里还哀叹衣不蔽体挨寒冻,到今朝反倒嫌紫金蟒袍拖地长。乱哄哄的这个刚倒台那个又登场,分明是他乡竟说成是自已的故乡;这是多么荒唐又多么可笑,到头来都是为别人作嫁衣裳。 注译:笏满床:笏,古时朝臣朝会时所拿的一种象牙或木质的板,故又称象简,上记载事项以备忘,故又称手板,笏满床,是说家中做官的人多。强梁:凶暴强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往往把具有反抗性的人也称为强梁。膏梁:膏,肥肉,梁,精华,这里是富家子弟的省称。他乡是故乡:在这里他乡是指功名宝贵、妻子儿女等尘世生活,故乡,指超脱一切尘世

文化差异与翻译之间的联系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之间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而翻译则是将不同语言不同文 化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就是说文化差异都翻译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接下来就随着英 语翻译公司一起来了解文化差异与翻译之间的联系。 历史文化差异与翻译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文化,最终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的语言。比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这 句话里面就包含了两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典故和习语:to eat no fish 和 to play game。 对不了解英国这些历史文化的人就不能正确了解,容易翻错,错误理解为“他一向不 吃鱼而且经常玩游戏。”其实不然,to eat no fish出自一个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女 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 吃鱼的习惯,因此,to eat no fish是“忠诚”的意思。而to play game和 to play fair (规规矩矩地比赛)同义。因此,这句话正确翻译是“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像这类历史典故还有非常多,作为译员要做的就是多多了解源语言的历史文化,注意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历史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差异与翻译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比如中国自古是以 农业为主,在亚洲大陆生存和繁衍,人们的生活与土地、农业密切相关。而英国是一 个岛国,其航海业在历史上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英汉民族在同一个含义会用 不同的词语表达。如:汉语会用“跟牛喝水似的”来形容大口大口喝水,英语则用“drink like fish”。 民俗文化差异与翻译 目标语与源语言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习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和 道德观等,这些差异导致了中英民族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持截然不同的态度。比如中 国人见面常用几句客套话:“你去哪儿?”“你吃过饭没有”等,这些话在中国文化 中并无多大深意,只不过是打招呼的一种。而西方人对这些话就会比较敏感。在比如,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西方文化中cat被 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宗教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意象的英汉翻译_朱元

学院派批评 摘要:意象(imagery )指的是能够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文化意象是伴随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承载了特殊文化寓意的表达方式。由于中西方在审美价值、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学作品熏陶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恰当而得体的传递文化意象,是每一个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英汉翻译过程中传递文化意象的三种方法,即意象复制,意象增补,以及意象置换。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扩充现代汉语语言,在使读者感受西方文化魅力的同时,不忘传承悠久的东方文化特色。 关键词:文化意象;意象复制;意象增补;意象置换 1.引言 意象一词原本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用语,是一个复合概念:意是思想观念,象是事物形象。物象(Physical image)与寓意(Con -notation)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伸意义。寓意强调的往往是语言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语言在读者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的引发的联想和心理活动。意象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以具体来表现抽象,以已知或易知来启迪未知或难知”(侯维瑞,1998)。文化意象(cul -tural imagery)是蕴涵文化意义的意象,它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和很强的语境适应性(方梦之,2004)。文化意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它具有相对固定的 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谢天振,1998)。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在审美价值、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学作品熏陶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更好的传递意象以体现其中的深层寓意很值得我们关注。朱光潜先生(1984)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孙致礼(2002)在处理异域文化归化和异化的度上坚持文学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要竭力保存‘洋味’,二要尽量避免‘洋腔’。在传递文化意象的时候,译者应当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使源语文化尽可能地等效再现。 2.意象复制 意象复制是指将外国文化意象直接引入汉语。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很多西方文化意象以及被中国读者所接受,不需要进行解释和加工。那些已经完全融入汉语词汇的外来文化意象包括:鳄鱼的眼泪(croc -odile tears ),橄榄枝(olive branch ),酸葡萄(sour grapes ),象牙塔(ivory tower),乌托邦(utopia ),潘多拉的盒子(Pando -ra ’s box ),达摩克里斯之剑(the sword of Damocles )等等。这些外来词已经成为汉语语汇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现代汉语语言,填补了汉语语义方面的空白,为汉语修辞开拓了新的境界。 值得指出的是有时候汉语里有与外来文化意象完全等意的其它表达方式,但是在翻译文化意象的时候不能只注重一种文化意象是否能在另一种文化中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效果,读者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而对依附于语言而存在的文化及文化现象重视不够,忽略了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例如,将“meet one ’s wa -terloo ”翻译为“败走麦城”固然很好,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历史文化事件的了解,“遭遇滑铁卢”反而显得更自然些。事实上有时候外来的文化意象反而比传统的文化意象更容易被接受。随着近年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断背山》的热播,“brokeback love ”也被赋予了特别的内涵。“brokeback love ”到底应该怎么翻译也就成了一个问题。中国倒是从古代起就有一个与“brokeback love ”形似意同的说法“断袖之恋”,讲得是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后代人于是就以“断袖”来暗指同性恋现象。只是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只晓得“断背”的来由,而不解“断袖”之意,因此翻译为“断背之恋”不仅形式一致,理解起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3.意象增补 能够直接将外来文化意象复制过来固然很好,只是很多时候语言转换并非字当句对,由于文化熏陶和传统价值取向的不同,那些载有一个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的语言现象往往到了另外一个语言里面便丢掉了其文化内涵,造成了意象的缺失。这时就有必要在复制意象的时 □朱 元 文化意象的英汉翻译 ·文化意象的英汉翻译 · 117

文化意象的互文性与文化意象翻译_舒奇志

文化意象的互文性与文化意象翻译 舒奇志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摘 要:文化意象翻译的实质是体现文本间文化意蕴的吸收与转化。为保存源语文化意象原有的文化特质和蕴含,采用异化手段是一种必然,但这种异化必须权衡译语文化的互文接受能力,才能将源语文化意象的互文性融合至译语文化,体现出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相互作用后的一种互文关系,生产出文化意象新的表现形式。这一异化的本质是一种协调式的异化。本文着眼于文化意象的互文性,试图揭示文化意象翻译中协调式异化的原则。 关键词:互文性;文化意象;源语文化;译语文化;协调式异化 Abstract:The translati on of cultural i mages is,in nature,the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al meanings betw een texts.In this process,the translator ha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ltural images intertextual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concerned.In order to reserve the cultural flavor,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the method of foreignization,in w hich the intertextuali ty of the source cultural i mages has to be merged into the target culture.S uch foreignization is actually a variation of the cultural images by applying intertextuali ty based on the cultural contexts of both the source culture and the target culture.It reflects the intertextual relation betw een the tw o cultures after they have been mediatively foreignized.The paper attempts to expose the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mediated foreignizati on of cultural images from the concept of intertextuality. Key Words:intertextuality;cultural image;source culture;target culture;m ediated foreignization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8-0058-03 0.引言 任何语言都包含着广袤而深邃的文化蕴涵,呈现出丰富而多姿的文化意象。如 莎士比亚 不仅是人名标签,更是中古英语语言和文学的意象符号。杜牧诗句 十年一觉扬州梦 中的扬州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而是中国历代文人骚客的憧憬之地,包孕着既深沉又沁心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意象依赖其文化母体以语言为载体承传衍变,成为各民族文化宝藏中的珍贵遗产。当这些文化意象需要转换至另一种语言中时,完全的文化对等是难以实现的,但文化意象的翻译和传递一直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形式。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日渐形成了一种互渗、互融、互补的文化格局,探讨文化意象互文性和文化意象的翻译和转换问题更具有一种现实的意义。 1.文化意象的互文性 文化意象是文化记录的语言符号,它凝聚着人类的经验和智慧,是世界各民族观察、分析外部世界的心灵果实,是各民族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结晶,它高度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各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但是文化意象并非孤立的语言符号,互文性理论关于任一文本的构成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的观点,启示出文化意象的构成与文化意象语言符号内部和外部的文化所指彼此联结,表征出文化意象的过去、现在、甚至是将来的意旨,实践着文化意象在语言和文化间的化合过程,这就是文化意象的互文本质。这一互文本质体现了文化意象在某种文化话语空间中的参与价值,揭示了文化意 象与赋予该文化意象意义的语言、知识代码和文化表意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文化意象网络。 文化意象网络的意义或文化意象的互文性来源于其存在的文化母体。法国符号学家里法泰尔认为,一切互文关系都必须置于每一个文本的结构母体中予以考察,文本和它的互文文本是同一结构母体的变体,并认为母体结构对文本变体具有约束作用(黄念然1999)。由此可见,文化母体约束了文化意象的互文性,但文化意象的 互涉 、 互为释义 从广义的角度看,不只是存在于语内文本和文化内,由于人类经验的普遍性,文化意象的互文性可扩展至人类文明的母体中,并以其文化本色构成对其他文化母体的吸引和渗透,使文化意象跨越语际文本和文化成为可能。所以当我们将文化意象翻译至另一文化母体时,既要体现源语文化母体的约束作用以保存其互文意义,又须在译语文化中重建一套约束机制,增加源语文化意象在译语文本中的可接受性。文化意象的互文性因此成为文化意象翻译 过程中的关键点。 2.文化意象互文性与 归化 、 异化 策略 文化意象的互文性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双重性:它首先是一种内互文性(intratextuality),这种内互文性对源语文化具开放性,相对译语文化却具封闭性。当我们将文化意象翻译至译语文化并使其互文性得以实现时,其互文性在本质上已体现出不同文化间的参照关系,表现为一种超出其内互文性的外互文性(extratextuali ty)。这种外互文性表达了将文化意象互文性对译语文化的封闭性转换为对译语文化的开放性的过程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文化意象的翻译就是作者简介:舒奇志(1967-),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收稿日期:2007-05-06(修改稿) 2007年第8期总第221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 8 Serial 221

从文化差异看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2011年12月 科教纵横 从文化差异看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文/顾金香 摘 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将翻译研究从纯语言的角度转向了文化角度,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指出其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23-01 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Franz Boas)和萨丕尔(Edward Sapir)以来,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研究语言要把语言放到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由此可见,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翻译是语言的桥梁,更是文化的桥梁。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必然要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并由此说明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社会习俗,文学艺术,历史事件,宗教文化和寓言神话这五个方面来讨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社会习俗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中社会习俗的差异体现在思维差异、日常交际和称谓方面。在中国,白色代表着死亡,而在西方,白色则代表着纯洁。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彼此“吃饭了吗?”“去哪里啊?”等这些问题,以示关心和问候,而在西方这些问题则被认为是侵犯人的隐私。称谓方面,汉语中的一些亲属之间的称谓可以使用于非亲属之间,而英语中这种用法不普遍。另外,有些称谓两种语言完全没有对应语,比如汉语中的老师一词,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2、文学艺术的差异。文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表现方式,一个民族的文学是其语言的精华,文学表达方式的不同反映了文化的差异。“Green—eyed monster”源自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喻陟“嫉妒别人的人”,而汉语中同样的表意则有“眼红”一说。汉语中形容某事物出现时间短,有“昙花一现”的说法,而在英语中则通常用“a nine days' wonder”来说明同样的意思,其源自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特罗勒斯和克里希德》。3、历史事件的差异。历史事件具有民族特殊性,也影响到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就会产生一些新的表达方式,甚至同样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民族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4、宗教文化的差异。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语言文化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基督教是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基督教经典《圣经》对西方的语言文化影响深远,其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人物故事成为现在英语语言文化中一部分。5、寓言神话的差异。语言神话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神话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影响英语的神话传说主要是希腊罗马神话和伊索寓言。在神话方面,中西方有很多不同,也反映在语言上。在希腊神话中,是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到人间,而中国则有“伏羲氏燧木取火”的典故。伊索寓言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很大影响,英语中“borrowed plumes”是“借来的羽毛”的意思,比喻“靠别人得来的声望”;对应的汉语中,则有“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所以,同样的寓意,在不同的文化中的载体是不一样的。 二、 文化差异对译文的影响 美国现代语言学家萨尔(Edward Sapie)说过:“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中英两国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各有其特殊性,负载文化的语言形式是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在翻译的时候要兼顾语言的文化属性。一般来说,译文受文化差异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1、文化信息的丢失。各个民族和国家历史的发展不同,因而所沉淀的历史文化也不同。缺乏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译文读者往往只懂得字面意义,而没有获得其带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图。或者是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造成了文化信息的丢失。英语国家为西方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源自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短语“Achilles' hell”指“致命的弱点”,《圣经》中的“Judas”指叛徒,“black sheep”不是黑羊,而是指品行不好的人。这些意义都根源于宗教文化或者是神话传说,人们使用的时候,更多时候想到它们的比喻意义。2、文化信息误导。文化的不同带来了理解上的差异。如果用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去理解别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就会导致信息获取不准确或者错误的对信息进行解读。比如在英美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短语“handwriting on the wall”,如果简单把它译成“写在墙上的字”,那么就已经对其本意进行了错误解读。其实,这个短语是有宗教渊源的,出自《圣经.旧约.但以理书》,是说巴比伦王伯沙撒在宴请大臣时发现有一只手显现,在墙上写字,但以理解释说这预示着巴比伦国的末日已到。后来人们就用“写在墙上的字”表示“灾祸的预兆”。对同一事物的褒贬不同,也常造成文化信息的误导。3 、文化信息的理解障碍。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特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对其他民族来说,要么是陌生的,要么是迥异的,要么是相斥的,从而构成理解上的空白,交际中的障碍。“the wooden horse of Troy”字面意义是“特洛伊木马”的意思,如果不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很难理解这个“木马”指代的具体内容。这个习语原来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中“木马屠城”的故事情节,所以其意义就是“潜伏在内部的敌人”。有的小说影响很大,其中的人名和词汇变成语言的一部分,如Shylock常用来表示表示吝啬无情的人,来源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不理解这个背景,就会对其指代感到莫名其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词汇本身就是其所属民族重大历史时间的浓缩和忠实写照。一般英美人对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解,远远不如我们深刻,尽管他们可能了解这一段历史。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文化传统知识,要理解异族文化是不容易的。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翻译工作者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研究文化差异对翻译制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李莉.从文化等值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河北工业大学,2010. 2011.12 223

红楼梦诗词小集

红楼梦诗词小集 红楼梦诗词小集 一.散作 二.咏白海棠 三.菊花诗 四.咏柳 五.大观园题咏六.即事诗七.食螃蟹咏八.联诗九.金陵二钗判词 .红楼梦二支曲 二.黛玉独吟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换一世的眼泪,纵然是情深意长,终究还是扯不断心事终虚化的无可奈何,泪尽而归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风月情债。 一.散作 1. 1.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2. 题《金陵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4. 癞头僧甄士隐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5. 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6.贾雨村口吟联语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7. 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8.跛足道人念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9.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