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思想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论思想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论思想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陈广猛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思想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从中国外交决策体制来看,思想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完整的外交政

策制定周期来分析,思想库在设定议题或任务、确定政策选项和政策选择

等阶段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思想库通过参与政策咨询、在政府中

任职、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研究成果、参与媒体讨论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

具体方式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同发达国家的思想库相比,中国外交思想库

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从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拓展战略研究、优化人员

结构、加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重视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以及增加与企业

界的互动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中国外交思想库外交政策

在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诸多因素中,思想库的作用常常被忽视;而关于思想库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问题,也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国的外交决策基本是一种/黑箱0运作,外界很难窥其真相。故本文并不试图考证某些思想库或其成员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案例,也不打算对中国外交思想库的影响力作定量分析;而是从公开的信息和资料入手,先对中国外交决策体制进行解析,看思想库在其中的静态位置;再从一个完整的政策制定周期角度,将其放入外交决策的进程中去动态考察;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思想库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种种具体方式,以期对其在中国外交决策中的角色和功能有较为客观的认识。1

一、从中国外交决策体制看思想库在其中的静态位置

要分析思想库在中国外交决策中的作用,就必须首先认识中国外交的决策体

*陈广猛,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南京210093)。

1限于篇幅,笔者在本文中未讨论中国思想库的概念、分类等基本问题,相关研究可参见陈广猛:5中国外交思想库:定义、分类和发展演变6,5外交评论6,2009年第1期,第57)69页。

制;而要研究中国的外交决策体制,则需要了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权力结构。当代中国的国家权力结构,是以中央为核心的/6+1+20体系。/60是指通常所说的/六大领导班子0,即中共中央委员会(含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10是指国家主席;/20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中枢的/党0、/政0、/军0、/法0四大方面,中国的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就是这四大方面的展开及其相互关系。1同时,为了对整个国家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把这四个系统的不同部门按功能分为六个/口0,即军事口、外事口、财经口、政法口、人事口、宣传口等,以便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其进行归口管理。o

具体到/外事口0,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对中国的整个外交工作进行领导。实际上,如果把中国外交决策体制比作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大概可以把这个金字塔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最高层是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以及负责外事工作的中共中央外办;中间一层是主要的政府外事机构,包括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安全部、国防科工委、台办、港澳办、侨办、新华社、中联部、总参等与外事相关的重要部委,其下通常会附属一些起咨询和调研作用的政策研究机构,这就是所谓的外交思想库,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金字塔的底层是地方外事机构,包括各省、市、自治区级的外事办公室。?从各自的分工来看,处于最高层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是外交决策权力的核心,在重大外交事件的决策上占有决定性地位(这和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央负责处理外交的主要办事机构是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通常,重大议题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决策,而中央军委则在涉及军事安全的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多数跨党政军系统的重要政策议题则会在外事领导小组中先行讨论,形成初步政策选项,再供政治局或政治局常委会来决定;中间一级的决策单位,主要负责具体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一些重要的部委如外交部、商务部等承担了分工各异的工作。具体来说,外交部负责总体外交政策的解释、协调和把握;商务部主要负责对外贸易和对外援助等政策的形成与执行;国防部与国安部则在与外交密切相关的军事安全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是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最重要机构;总参负责驻外武官的筛选、监督和对外军事方面的交往;新华社是中央领导信息的重要来源,起着决策者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提供外交决策参考的机构方面,各系统几乎都有各自外事方

1o?

?朱光磊:5当代中国政府过程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页。

杨光斌:5中国政府和政治导论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8)52页。

Lu N i ng,TheDynam ics of F orei g n P olic y Decision2m aki ng i n Ch i na,2nd ed ition,Boulder,Colorado:W est2

vie w Press,2000,p.34.

Ibi d.,pp.7)16.

面的思想库。如党的系统有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等;国务院系统下属的思想库最多:有直属外交部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直属商务部的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直属国务院的中国社科院(国际片)、新华社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教育部下属各高校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等;属于军方的思想库则有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等。

从以上整个外交机构的职能和角色可以看出,各有关部委单位既独立承担各自的任务,又互相协调合作,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外交决策体制,外交思想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一个完整的政策制定周期看思想库的动态作用

一般来说,公众所感知的中国外交政策,通常只会看到政府(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外交部、商务部等外事职能机构)在制定政策方面的直接性作用,这也是传统的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者的特点:较多关注政策的结果和内容,而较少关注政策制定的过程与方式。实际上,按照美国著名外交政策研究学者查尔斯#赫尔曼(Charles F.H er mann)的理论,一个完整的外交政策制定周期应当包括:(1)设定议题或任务(pr oble m/task recogn ition);(2)政策选项的制定(proble m and option defini2 ti o n);(3)政策的选择(advocacy of opti o ns);(4)政策的执行(i m ple mentati o n);(5)政策的评估(evaluati o n)等五个阶段。1在这个长期的政策制定周期中,政府是外交政策的/直接决策者0,而参与和影响政策制定的还有其他各种政治力量,如议会、利益集团、新闻媒体、公共舆论和思想库等。因此,如果我们以此理论作为基本分析框架,将中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延伸得更远一些,从一个完整的外交政策制定的周期来看,则可能对中国外交思想库的作用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1.设定议题或任务

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始于决定什么事情需要做出决策。确定或者界定要决策的问题,即设定议事日程,是外交政策制定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所面临的国内外问题非常多,轻重缓急各不相同:有的是根本性的,有的则是非根本性的;有的是整体性的,有的则是局部性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则是长期的。而不断变化着的国内外环境,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使某些问题变得突出,取代其他问题或改变各种问题的优先次序。如此千头万绪,把哪些问题提上决策议程,便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又要考虑到公共舆论的支持。

1Charles F.H er m ann,/Th eKno w ledge Gap:The Exchange of I n for m ation Bet ween t h eA cade m i c and t he For2 ei gn Po li cy Co mmun ities0.Pap er presented at t he AnnualPoliti cal Science Associ ati onM eeti ng,Ch icago,Illi nois,Sep2 t e m ber7)11,1971.转引自Stephen J.And ri ole,/Decision Proces s Model s and the N eed s of Policy2M akers: Thoughts on the Foreign Poli cy i n terface0,P oli cy Sci ences,Vo.l11,No.1,1979,pp.19)37.

一般而言,一国政府对于国际事务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讨论、酝酿初步反应、界定国家利益和区分外交政策目标的轻重缓急,其决策的程序比较难以观察,但我们仍可以通过某些公开的信息来反向分析这一过程。这里仅以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该项目可谓是中国社科研究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的科研活动,每年所出版的/课题指南0往往可以看做是政府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主要政策问题的/风向标0。2007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出的/国际问题研究0方面的课题建议共有34项,其中除8项基础研究之外,其余的全是应用对策方面的研究,包括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及我国对策研究、我国能源安全与石油战略储备问题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相关问题研究和朝鲜、伊朗核危机与核不扩散条约机制面临的挑战及我国对策研究等一系列与中国当前外交事务密切相关的国际问题。1这些课题都是各大思想库尤其是高校系统外交思想库竞相争夺的目标。o

此外,在本阶段,各国传统上只有政府首脑和相关的外事职能部门会参与确定政策议题的制定。但近年来的趋势表明,一些国家的立法机构、思想库、媒体、利益集团从一开始就介入政策讨论阶段。由于各国政治体制的差异,政策讨论的参与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但一般说来,较多方面参与政策讨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决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现在,中国的外交思想库也经常会做一些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协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政策目标,这样就会在第一阶段介入决策进程。

2.政策选项的制定

上层的所思所想被传达到各政策研究机构和思想库之后,政策制定的过程便拉开了序幕。这一阶段也是各思想库/大展拳脚0、发挥作用和功能的主要阶段。在中国,有关外交事务方面的思想库有不少,比较著名的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这些思想库和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根据政府所确定的问题,收集有关的情报信息,作出定量或定性的分析,设计出多种政策方案,供决策者进行参考。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政府的外交决策面临着一些过去很少碰到的新问题,比如国际恐怖主义、能源安全、环境保护、金融安全等等,这些领域的问题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是任何个人的知识、智慧和经验都无法包容的,因而必须借助于外部的智力,通过各相关领域的专门人员的政策建议和咨询来弥补决策者智力的不足,从而使政府作出更为客观和正确的决策。

过去,中国思想库对政府外交决策的影响并不大,但改革开放以后它们的影响

1o

?详细项目情况可参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网站,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

实际上,各思想库尤其是较大型的思想库每年所承接的课题远不止国家社科基金这一类项目。以中国

社科院/国际片0的研究机构为例,每年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1)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问题;(2)中央有关部门交办的任务;(3)/十五0、/十一五0等国家重点项目;(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院重点项目;(6)各所的重点课题;(7)研究人员自己选定的课题。见李琮:5中国社会科学院20年来国际问题研究的回顾和前瞻6,5世界经济6,1997年第8期,第9)10页。

杨洁勉:5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外交政策比较研究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力在不断上升,并且正逐步形成某种/机制化0。2004年中共中央颁发了5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6的文件,明确提出:/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运用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中,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0一位中国著名思想库的领导人也指出:/中央政府现在非常重视智库建设和发展,在对外政策方面,已经建立起多条官方与智库的咨询对话机制,重大决策之前基本上都会反复听取不同智库、学者的意见。决策-拍脑袋.的时代已经过去,广泛的决策机制正在建立。剧变的中国面临许多复杂的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智库发挥作用。01

3.政策的选择

在本阶段,政府将对各种政策方案进行权衡,作出最佳选择。过去,有些国家的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只考虑直接目标而作出单一的决策,但这已日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决策前强调提供客观、全面和多样的政策选项,陈述各种选择的利弊得失。有的国家由外交部门提供备选政策,有的国家则由跨部门机构提供,后者的优点在于备选政策相对平衡和全面。一般说来,备选政策要经过好几个层次的筛选,最后才能送至最高决策者。外交政策因其重要性而由不同的决策者作出最后决断。o

这种趋势仍可从2007年度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立项的结果上看出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蔡春林的/国际贸易摩擦新问题及我国对策研究0、辽宁大学王厚双的/国际贸易摩擦的产生机理、影响与对策研究0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刘海云的/国际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0等三个类似课题最终被批准立项。这一方面可见政府对于当前中国所面临贸易摩擦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决策的多元化选择。

在外交政策的决策者作出最终的选择之后,政策的制定流程就进入到执行阶段。在本阶段,中国外交政策的执行机构如外交部、商务部等负责将具体的政策贯彻实施,这也是媒体和舆论最为关注的一个阶段。最后,作为政策制定周期的最后一步,政策评估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评估和反馈可以确定新的问题,并在下次过程中进行修补。由于本文主要探讨思想库对外交决策的影响,故对政策制定周期的后两个阶段不作详细阐述。

三、思想库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方式

由以上一个完整的政策制定周期分析可以看出,思想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1o5中国智库:使命与挑战)))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俞新天6,5解放日报6,2007年6月29日。杨洁勉:5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外交政策比较研究6,第26页。

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过程的前三个阶段,尤其是第二个阶段的/政策选项的制定0过程中。1由于思想库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媒体和公众的视线之外做的,所以它比其他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所引起的关注要少得多,但它对中国外交决策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具体来说,思想库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思想库的专家充当直接的咨询人员

中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现在常会就广泛的政策问题咨询思想库专家的意见。这种咨询有多种方式,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例如,一些思想库的专家有机会见到高层领导人、随同领导人去国外进行短期访问或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等,这时他们会提交一些个人的意见或建议。这是一种非正式的机制,也就是说它因人而变动,并不以特定的制度安排而固定存在。尽管如此,它仍是思想库专家介入外交决策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如社科院美国所前所长李慎之、前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宦乡,他们由于受到中央领导人的信任,而能够经常在外交决策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o

此外,一些著名外交思想库的领导人或学者经常会被邀请参加政府外事部门举行的座谈会和讨论会,就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有时也会对决策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咨询方式相对要正式一些。实际上,近些年来,专家在中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正呈现出日益固定和制度化的趋势。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02年12月26日开始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该活动平均大约每一个半月举行一次,迄今已举办52次。?通常每次活动由两位著名专家主讲,主题涉及经济全球化、国家发展战略、依法治国等国内外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社科院余永定、江小涓讲授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外交学院秦亚青、社科院张宇燕讲授的国际格局变化。这些专家主要来自社科院、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重要思想库和高校。通过这种直接交流的方式,思想库的专家有可能对最高层决策者的思想施加一定的影响。

2.思想库的人员直接在政府中任职

当今世界各国思想库除了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之外,另一个重要功能便是担当政府的人才储备库,这一点尤以美国最具代表性。与多数实行议会制的国家不同,美国的政府部长并非由议会党团产生,高级政府官员也很少来自公务员,而是多

1

o?当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以上模式只是一般的外交决策模式,并未涵盖所有的外交决策类型。从外交

决策的种类来看,主要有一般决策、创议决策和危机决策三种。三种决策的特点不同,参与者的作用也不同。总的来说,危机具有突发、紧急和对国家利益构成极其严重危害的特性,因此要求决策果断迅捷,参与者多为国家领导人及其选定的核心,思想库和各种研究机构既不能也无法影响这种决策;日常决策基本上由行政部门作出;创议决策则由领导人和有关行政部门共同做出。后两种决策在政府的整个决策中占绝大多数,思想库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也多是发生在后两种决策过程中。参见席来旺:5美国的决策及其中国政策透析6,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9年,第274页。

杨光斌:5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7页。

数据截止至2008年9月28日:其中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44次,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8次,具体学习内容可参见新华网,h ttp://ne ws.xi nhua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n e wscen t er/2007210/10/conten t_6856447.h t m。

来自各大思想库;而且,政府中的官员在任期结束或退休之后,也常常会选择思想库为他们的落脚点。这种人才互动的模式,就是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旋转门0效应。

在中国,由于政治制度的不同,外交思想库的发展还不成熟,但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在人才的流动上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旋转门0的雏形。比如按中国的官场惯例,高层领导人退休后发挥余热通常是去人大、政协等机构任职。但近几年来,一批颇有影响力的政府官员选择思想库作为发挥余热的舞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他退下来后担任了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退休后担任了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而老将军肖克和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则联合创建了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这些原政府高级官员退居思想库,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相关政策研究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提高了这些思想库的知名度。

不过,作为/旋转门0的反向功能)))思想库的专家进入政府机构任职,在当代中国还远未形成潮流。目前在中国外交思想库中/旋转门0效应最为突出的应该算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该所大约有1/3的研究人员是轮换的外交官,1但这种/盛况0显然与国研所本身直属外交部的特殊地位有很大关系。对其他思想库或在更高级职位上,思想库官员进入政界的例子似乎并不多见。这一方面与中国思想库本身的发展还不完善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官员选拔体制:更多地依靠官僚体制内部进行人才的输送和培养,而体制外的各种机构几乎没有参与的渠道。

3.撰写政策研究报告

思想库影响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就相关国际问题撰写政策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比较固定的制度或者渠道,通过提交政策报告给政府高层领导人和外交政策的制定者,思想库及其专家们的观点和建议就有可能进入到外交决策进程中去,从而对政策的最终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外交事务的特点,国际问题研究报告要求紧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抓住其重大动向、事件和问题,冷静观察、深入分析,正确评估其对世界和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人员的政策意见和建议,供中央和有关外事部门参考。o从形式上看,思想库的政策报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开发表的;一类则是属于内部报告,并不公开。这些报告是中国政策研究机构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思想库专家传达信息给高层领导人和外交决策者的最通常途径。

以中国重要的思想库)))中国社科院为例。社科院/国际片0各研究所的内部报告,大多刊载于各所的内部刊物上,每年少则出15)20期,多则出70)80期;除此之外,各研究所还要应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完成并直接提交中央和各有关部门大量的研究报告,且这种任务的数量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这些内部报告,涉

1oH e L,i/The Role ofTh i nk Tanks i n Ch i n ese Forei gn Po li cy0,P roble m s of P os t2Com m un is m,Vo.l49,N o.2,

M arch/A pril2002,p.38.

李琮、刘国平、谭秀英:5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50年6,5世界经济与政治6,1999年第12期,第10页。

及的面十分广泛,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以及经济、政治、外交、安全、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新发展,各国国内政局变动、对外关系动向、突出的地区问题、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舆论等等,都是各研究所注视、观察和研究的对象。这些报告,多是很及时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又是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深刻的观察和全面的估量,向中央和各部门献计献策。有许多内部报告,对外交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

4.出版国际问题方面的专著和文章

针对当前或未来的重大国际问题出版专著和文章,也是中国外交思想库发挥其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年来推出的/皮书0系列,由一系列有关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组成,由于作者的权威性(均为社科院等著名思想库的专家)和发行的及时性(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o他们的看法和观点基本上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学者对于当代中国与世界形势认识的最高水平,往往会对政府部门决策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等产生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中国的主要外交思想库一般都会定期出版专业的学术期刊,因其学术水平较高,往往都是该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0。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5国际问题研究6(双月刊)、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5现代国际关系6(月刊)、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5世界经济与政治6(月刊)、外交学院的5外交评论6等等。各思想库通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或邀请中国政界、外交界重要人物发表看法,或对重大问题展开辩论等方式,为政府内外的国际问题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未来走向。

除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中国外交思想库的专家还时常在一些普及型的国际问题杂志(如5世界知识6)或报纸(如5环球时报6)上撰写文章和评论。通过这些文章和评论,思想库的专家可以为普通读者提供一种对于复杂国际问题的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在引导公共舆论,最终有可能对政府的决策造成间接的影响。而且,通过普及国际问题方面的知识,使民众更多地了解政策背后的隐情,也可以帮助说明政府的立场,从而有助于政府外交政策的顺利出台和实施。

5.在电视、网络视频等媒体上露面

由于国际问题的特点,与在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上撰写文章相比,在电视媒体中发表评论无疑是思想库专家影响公共舆论最及时有效的方式。当然,电视媒体对嘉宾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他们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所评论的问题作出简洁明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概括,还要用普通民众能听得懂的语言表述出来。那些被邀请的专家学者大多来自中国著名的思想库,他们在电视媒体中露面,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声誉,另一方面也可使其所代表的研究机构的知名度得到提高。

1o李琮:5中国社会科学院20年来国际问题研究的回顾和前瞻6,第12页。详细情况可见中国皮书网,h ttp://w ww.p 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

有关此类节目较为出名的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每晚9:30播出的/今日关注0和英语频道每晚7:30播出的英文访谈节目/D ialogue0,这两个栏目经常邀请中国著名外交思想库的专家学者深度分析国际大事,在观众中影响很大。如/今日关注0曾邀请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等众多中国著名外交思想库的专家就当前的国际问题发表评论和看法。1实际上,该节目仅2008年上半年邀请的中国各大思想库的专家便达到了一百多位,他们在电视上频繁亮相、发表评论,借助于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无疑对公共舆论施加了重要的影响。

6.思想库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中国外交思想库开始逐步加强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于思想库介于政府官方机构和完全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独特身份,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有时可产生/官方外交0所无法起到的效果。通过中外双方思想库之间的对话(即所谓的/学术外交0),不仅可以使国外的研究机构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对外战略和政策,也会进一步加深国内思想库对别国外交政策和战略的理解。最终这种非官方的交流信息传达给官方机构,就有可能会对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1995年开始,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和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长期合作进行的有关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研究,试图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中找出对现实的启示;1997年,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发起了大陆、/台湾0和美国三边对话的/第二轨道0圆桌会议项目,中国内地几个著名思想库的学者也积极参加,对于促进台海两岸的相互了解起了很好的作用;o2001年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就中美之间/危机管理0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合作;2004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开始举办年度的中欧思想库圆桌会议,由中方与欧方轮流主办,旨在为中欧学术界就深入发展中欧关系等问题提供对话与交流的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多届。

此外,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中国最初发起并参与组建的、由东亚13国参加的/东亚思想库网络0(Net w or k of East Asian Think2tanks,NEAT)。该组织成立于2003年,是/10+30东亚区域合作机制中/第二轨道0外交的一个活动平台。其宗旨是整合东亚地区的学术力量,加强思想和研究的交流,为推动东亚合作提供智力支撑。?/东亚思想库网络0协调单位现为外交学院,学院下属的/东亚研究中心0负责网络的实际工作和日常事务。可以说,这是目前中国外交思想库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1o

?具体节目情况可见央视网站,h ttp://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tv.co m/progra m/j rgz/03/i ndex.s h t m l。

详细情况可参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FP)的网站,h tt p://www.nc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1997年,由于美国批

准李登辉访美,该活动实际已经中断,但NCFP仍继续派出人员来往于海峡两岸进行交流活动。

有关东亚思想库网络的详细情况介绍和活动安排,可参见其官方网站,h tt p://w ww.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c n/ch i2 nes e/i ndex.php。

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而崛起中的中国也会碰到许多复杂的国际难题,这些都为中国外交思想库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政府现在越来越重视思想库的作用,思想库在外交决策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同国外发达国家的思想库相比,中国外交思想库无论是机构规模、研究领域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固然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也存在着管理规划、发展思路等方面的种种不足。具体说来,中国外交思想库在发展过程中还可作如下一些提高和改进:

1.加强思想库的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

目前中国的外交思想库总体数量已不算少,涉外直属系统、社科院系统、高校系统、军队和党校系统等各类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思想库加起来足有上百家。但这些研究机构分属不同部门,在研究方向、科研成果质量、资源及效率等方面差别很大,相互之间也缺乏沟通和联系,重复劳动的现象经常存在。

实际上,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统筹各大思想库的联合机构。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ati o na l I nstitute f or Research A dvance men,t简称N I R A)的设立就很值得中国借鉴。该机构成立于1974年3月,当时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的国际和国内问题。日本政府认识到,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一个企业或一个研究部门是无法做到的,需要汇集有关各个领域的智慧,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此背景下,N I RA应运而生。该机构是根据国会通过的/综合研究开发机构法0而设立的半官半民组织,号称是日本脑库的/总管0。其基本职能包括对全国的思想库进行调查,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规划;拟定适当的研究议题,鼓励其成员进行研究等。1它的成立,对于日本思想库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比之下,今日处于剧变中的中国,同样面临许多复杂的国际和国内问题,也需要思想库发挥积极的作用。成立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中国思想库联合组织,无疑有助于国内思想库的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或者至少在目前阶段,可以通过加强国内思想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松散的全国性思想库网络。通过调查摸清中国思想库的总体情况、制订中国思想库的总体发展规划、发布年度性的中国思想库发展报告、建立/中国思想库研究中心0(可以看做是中国思想库的/思想库0)等具体措施,一定会促进中国外交思想库的发展。

2.拓宽研究领域,突破以往/政策研究0,加强/战略研究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1徐之光、刘挹林编著:5日本的脑库6(修订本),北京:时事出版社,1989年,第20页。

深,国际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演进。如何深入理解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如何界定中国国家利益的优先顺序?如何客观判断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与作用?如何识别中国发展的各类机遇与挑战?这些宏观的、重大的问题都需要深层次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在这一点上,中国外交思想库的作用显然还有待加强。

这方面也有极少数成功的例子,如中国著名思想库/改革开放论坛0提出的/和平崛起0的发展战略。1但总的来说,中国外交思想库在提出原创性的战略思想方面成就不大。这一问题已经逐步引起国内思想库的重视。正如一位著名思想库领导人在接受访谈时指出:/过去,国际问题的思想库比较重视政策研究,或者说策略研究、对策研究,在今天这个时代看来是不够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外交必须同时应对不同领域的不同问题,没有综合、长期、前瞻的国际战略研究,没有国际战略理论的支撑,显然难以完成自己的使命。0o

3.提高研究人员素质,优化研究人员的结构

现代国际问题总体呈现出一种交叉性、跨学科的特点。中国在崛起的发展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不仅有传统的大国关系、地区安全等问题,也有国际恐怖主义、能源安全、环境保护、金融安全等非传统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都需要相当的专门知识,而中国现有外交思想库的研究人员,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基本都是以文科人才为主,缺乏理工科和管理类的人才。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对比国外的著名思想库,差距尤其明显。试以美国的兰德公司为例。该机构研究人员专业背景极其广泛,涵盖的范围从政治学、经济学到工程力学和医学等领域。据统计,目前兰德公司700多名全职研究人员所属专业学科及人数占全体研究人员的比例大致如下:政治与国际关系,12%;经济学,12%;行为科学,11%;法律和商学, 11%;工程学,10%;数学运算及统计,9%;社会科学,8%;政策分析,8%;生命科学, 7%;艺术和文学,5%;物理学,3%;计算机科学,3%;无学位者,1%。?在兰德公司,几乎所有的重大研究项目,都是由不同学科、不同专长的学者采用集体研究的方法完成的。当然,中国思想库短期内达到此类世界著名思想库的水平也不太现实,但这应当成为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4.加强思想库对公众舆论的引导

思想库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教育公众和引导舆论,而中国思想库在此方面的作用尚待加强。目前在各大网站的论坛、BBS和博客评论中,所谓/愤青0的言论异常火爆,其中不时出现反美反日、抵制日货、武力攻打台湾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这与

1

o?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外交影响的不断扩大以及自信心越来越足,西方

国家对中国崛起抱着越来越大的疑虑,一时之间/中国威胁论0纷纷出台。面对此种情势,/改革开放论坛0理事长郑必坚及其团队提出了/和平崛起0的战略思想,后经中国领导人/和平发展0等思想的逐步调整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0这一重要外交战略构想,该思想现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

5中国智库:使命与挑战)))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俞新天6。

资料来源:5兰德公司2006年度报告6,见兰德公司网址,h ttp://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中国著名思想库中国社科院虽然从学科分布上来说也较全面,但基本上都是以各自的研究所为单位,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并不多见。

中国政府现行的外交政策无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目前还有扩大的趋势。从长远来看,这种反差有可能对中国外交政策造成消极的影响。

对此,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缉思认为:/政府和公众两方面都可以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政府应该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告诉他们我们在某些事情上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政策而不是那样的政策;另一方面,公众也应该掌握更多的国际知识,加强对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01而这两方面的任务对于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思想库来说,无疑都能够胜任:一方面由于思想库的半官方性质,在解释和说明政府外交政策时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对公众普及国际问题知识,思想库的专家们既有能力做到,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5.重视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应用

最近几年来,互联网在中国高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o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中国公众了解国际事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众多国际问题相关的网站中,中国国关在线、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等专业性网站吸引了众多的国关、国政等专业的学生,而人民网、新浪网等各大网站的国际论坛都是人气很旺的地方。

然而,与这些网站上的热烈气氛相比,中国各大外交思想库的网站人气似乎并不高。虽然大多数思想库也顺应时代潮流开设了各自的网站,但内容过于单调,更新也不及时,明显缺乏互动;对于新发生的国际大事也鲜有及时的分析和评论。相比之下,美国的各大外交思想库,都十分注重对网络的利用。他们不仅设立网站较早,而且非常重视对网站的管理和更新,同时也有论坛等与读者互动的内容;在其主页上,经常可见其对某个国际事件的立场和主张。

鉴于网络的重要性和中国外交思想库网站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思想库的管理者们应当尽快重视和加强对网络的应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为积极的态度来发展和利用网络,使其成为传播思想、扩大影响和引导舆论的工具;同时,通过网站中论坛和博客的互动,了解来自各方的观点,使之成为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同行的思想交流平台。

6.增加与企业界的互动

中国外交思想库尤其是大型的思想库应当加强与中国大公司的联系。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日益活跃,掀起了一股/走出去0的潮流。这其中有海尔公司在美国投资设厂、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华为和中石化等在非洲大量投资等等,,中国企业近年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表现令世人关注。然而激情退去后,苦涩的事实让人们趋于冷静。据商务部研究所的一

1o5传媒评论中国公众舆论为什么不支持政府的外交决策?6,5环球时报6,2004年1月26日。

资料来源:2007年7月第20次5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详见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址,ht2

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n 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

项数据显示,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65%是亏损的。1

在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0的道路不顺利的原因时,有关专家指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海外投资环境不够熟悉、对国际形势的把握不够准确。o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一定要具有战略眼光,而战略研究和海外安全形势评估则是外交思想库的研究强项。事实上,国外一些著名的思想库早已有了这样的先例。如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公司会员制度0吸引了250多家美国和非美国的大公司参加,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咨询业、法律和媒体等几乎所有的商业部门。具有会员身份的大公司领导人,可以通过参加思想库定期举行的高层人士会议、同思想库内的专家进行交流等方式,获得全球化背景下有关国际形势和海外投资等方面的深入认识,而思想库也能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战略咨询等业务为自己的知识和资源找到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因此,中国公司与思想库进行联合,通过学界和商界的互动具有直接的益处:不仅有助于思想库获得新的资金渠道,也可为中国企业向海外发展提供必要的战略咨询,双方的合作可以达到一种/共赢0。

五、结语:思想库的影响及其限度

总之,虽然存在着以上种种不足和不够完善的地方,但不可否认,随着中国外交决策体制越来越开放,思想库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通过为政府提供政策方案和引导公共舆论等方式,思想库正在对中国外交决策的进程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思想库的发展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首先是体制的制约,依托于政府的结构性矛盾,意味着思想库研究成果的独立性仍然有待提高;其次,由于思想库提供产品的思想性特点,人们很难对其作用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力给出精确的评估。

毫无疑问,思想库能够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做出宝贵贡献,过去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术界所要面临的问题仍然是:中国思想库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它们如何对外交决策施加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持续追问和探索,将会不断加深人们对思想库这一中国重要社会现象的认识。

(责任编辑:李丹)

1o?5前外交官解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65%亏损率6,521世纪经济报道6,2007年8月10日。

同上。

有关/公司会员制度0的详细情况,可参见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网站,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935267.html,/abou t/cor2

porate/。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doc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打压蒋介石集团的生存空间 B、争取苏联的支持 C、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D、联合世界上的贫穷国家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就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苏联一个 B、17个 C、25个 D、29个 6、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的基本方针包括: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8、1950年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10、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 B、保障革命成果和恢复国内经济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1、2005是下列哪次会议召开50周年: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刚提出时的具体内容是指: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3、下列事件发生在1955年的是: A、中国已同7个国家建交 B、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14、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①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③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④消除与各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 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开始切实履行WTO体制,促进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派出了维和人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业。 二、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三、中国对南南合作的立场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产品众多、市场潜力大、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很大。但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为南南合作的进一步扩展带来了一些实际困难。 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领域内“游戏规则”的制订,促进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争取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在南

结合当前国际局势,阐述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

浅析新时代外交政策 摘要: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3已经走过大半,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外交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外交政策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 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 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

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 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故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唯一的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为依据。

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

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 工商151 董超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与动向也变得愈发举足轻重;中国当下已经当仁不让地跻身世界大国行列,作为大国,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在原基础上有新的变化;历史和地缘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其中,中国同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点问题;“一带一路”具有从历史和地缘上都具有优越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活力;作为大国的国民,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大国国民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关键字:大国历史和地缘政治中美日三边关系合作共赢国民素质 一、外交政策对中国新时期发展的作用 在过去的2015年里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有波动,但依旧实现的6.9%的增长。中国当下已经当仁不让地跻身世界大国行列,进入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作为大国,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在原基础上应当有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历史上,大国似乎天生同权利和霸权联系在一起,鉴于中国近代曾多次受到大国列强的欺凌,中国总是回避“大国”这顶帽子,始终坚持倡导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从客观上的人口规模,国土面积,地缘政治状况和GDP等都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天然的大国。不同于列强时代的殖民外交和联盟时代的对立外交,当下多极化时代中决定国家地位的主要还是GDP以及国际影响力等软实力非以前的军事实力。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同时在当下改革开放全面进入深水区,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所带来的挑战,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时期对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历史和地缘上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的优势 外交的实质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外交手段来弥补本国的综合国力的不足。历史和地缘政治状况都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其中中国同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始终被作为一个焦点问题。而这三边关系始终是错综复杂的。当今的国际秩序还是在二战后制定下来的以联合国等对国际事务的领导,这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的基础方向。在历史上,日本在战后凭借美国的援助于1968年即明治维新的一百周年之际在经济上超越了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而当时中国还因为阶级斗争而积贫积弱。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地缘政治多有着“改革学日本,开放向日本”之说,当时的主张独立和平外交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实现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后两国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双边贸易实现了长时间的持续增长。同时期,美国因为日本经济发展对美国的冲击而采取“敲打日本”的遏制日本的战略。随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进入萧条时期,而中国凭借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三十年的持续增长,并于2010年成功超越了日本。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时,中国的发展型外交多服从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下,虽反对和批评日本错误的历史观,但却没有干扰自己争取团结日本以帮助自己实现现代化。尽管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我国近现当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1861至今)

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总结 一、中国近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①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②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③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

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④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修改新约运动”。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史上的屈辱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各国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进入一个崭新时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实行对外开放。以“一国两制”方针,顺利地解决了港澳问题。我国的国际地位正不断提高。 二、中国现代外交政策有那些? 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发展历程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五、互不干涉内政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

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 方向发展。 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 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 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 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 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 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 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 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 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10+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 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 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决策”2010年05月29日09:07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靳言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 内容摘要:新中国外交上的重大事件不胜枚举,笔者以为,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三大决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值得大书一笔。周恩来总理说:“一边倒”方针宣布了我国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三大决策”产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和“冷战时期”,而今国际形势已剧变至“和平与发展”年代和“后后冷战时期”,这导致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不断相应的进行调整,今昔自然不能相比。然而,三大决策”毕竟是新中国一笔重要的外交遗产。 关键词:新中国外交;毛泽东;苏联;周恩来;三大决策 作者简介: 资料图片:1964年,周恩来从苏联回国后在机场受到毛泽东等国家和党的领导人的欢迎。 新中国外交上的重大事件不胜枚举,笔者以为,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三大决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值得大书一笔。 “三大决策”的酝酿其实由来颇久。早在1947年3月,毛主席即与外事工作人员谈及今后外交上应“另起炉灶”的设想。他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砌起自己的炉灶。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嗣后,毛主席又在所写的文章中进一步強调,要“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毛主席还在西柏坡对来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说,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干净后,再请客人进来。毛主席此言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毛主席还明确地向米高扬表示,中共将“把对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置于中心位置”。 “三大决策”,互为表里。先说“另起炉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不承认蒋介石反动政府的一切对外关系,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除社会主义国家外,我们一概不承认其外交地位,建交需通过谈判来实现,对方须断绝同台湾的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 对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只是通过来往照会,迅速实现了相互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新中国宣告成立后的次日,苏方即致电中方,宣布苏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互派大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接踵而来,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11个社会主义国家与我建了交并互派大使。 对一些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我们的做法有别,但也只是一般地要求通过谈判实现建交,程序比较简单。印度尼西亚因未曾同国民党政府建过交,没经过谈判也即同我建交。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欲与我建交,则必须“通过谈判”,概莫能外。谈判是为满足我两条件:断绝与台湾的一切“外交关系”;接受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在这方面,我们并不急于求成,甚至还有意选择“等一等再说”,以便“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另起炉灶”其实不只是限于同外国建交。毛主席还说:“外交队伍要另起炉灶”。

中国历代外交政策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外交有哪些特点? 自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与政权之后,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政策和策略是它的生命。因此,积极在理论、实践和历史中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上溯夏商周秦,下迄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有不少帝王、贤臣和有识之士,适应当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制定和产生过很多较好的外交政策。 以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交流的一些著名事件: 秦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虽然甘英出使大秦没有成功,但以后的交流提供了条件。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开创了中欧友好交往的记录。东汉日本倭努国王遣使来函,受到光武帝的赠赐。 隋唐:我国东与朝鲜、日本,西与印度、伊朗、阿拉伯诸国有了比较频繁的商业交流和文化往来。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唐太宗时就与天竺见互派使者;651年(唐高宗时)大食遣使来华,此后百余年间来华使者多达30余次。 宋元:我国的对外交往进入最频繁时期,那时的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来大都得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几年,并流传有《马可?波罗游记》。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和欧洲,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走各国的旅行家。 明朝后期至清朝,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也由于倭寇的危害及清前期海上抗清力量的活动,转而实行闭关,限制了对外贸易,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西方。历史告诉后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总得来说,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先开放后闭关。从汉代到明朝前期,基本上推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中国现代的外交政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中苏交恶. 当时世界上存在两个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存在两条道路, 苏联主导的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美国主导的自由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并坚持有所区别的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这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必然要服从社会主义阵营的需要,也要服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坚决反对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和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民族利益甚至国家利益要服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需要。 二. 第二阶段中苏交恶到改革开放 这时虽然中苏交恶, 但还是存在两个阵营和两条道路, 中国坚决反对苏联的改革斯大林主义的行动和理论,也就是所谓苏联修正主义,为了防止孤立无援, 保护国家免于苏联的攻击, 向美国伸出和解友好的手。 国内推行空想的社会主义运动,大跃进, 人民公社,导致饥荒,经济困难,提出一系列错误的理论, 1。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2。以阶级斗争为纲。3。世界大战迟早要打起来,早打比晚打好。4。毛的反修防修理论,资产阶级司令部理论,发动悲剧闹剧的文化大革命。虽然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分裂,但是在毛的坚持下,继续做着支援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事,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无偿的援助越南、朝鲜等,还有远在天边的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等。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摘要: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但其主要特征离不开一个“和”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 中国作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活力无限,后劲十足,正慢慢崛起为世界强国,而世界的焦点纷纷聚焦于此,怀疑与赞美,阻挠与合作也集中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要积极增进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当代的外交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时期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结成了友好的同盟关系。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中国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同时对抗美苏的压力。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中国为缓解苏联的压力,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抗苏的外交政策。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回首二十世纪的新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都离不开一个字“和”,奉行的是和平共处原则,和谐相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我们中国自古宣扬“以和为贵”的理念。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和”都是我们总的方针政策的指向。放眼当前我国的外交,“和”亦是重中之重。我们强调和平崛起,既要能和平的与世界共存,同时要不断的发展。我觉得中国当代外交呈现了这样几个关键字:“以和为贵,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经贸)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文摘要: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现有国际机制,特别是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参与多边机制的增多,中国对多边机制及其运行规则逐步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国际秩序的认识也逐渐发生变化,从现有秩序的批判者向有保留的认同者、建设性的融入者转变。 首先,对当前世界局势我们有一个什么总的评价?按照我们中央领导同志说法,一般是这么几句话叫“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三句话可以管现在,也可以管将来。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课文楷体字部分所讲述的中荷外交事件,旨在强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还引用了邓小平语录,强调我们珍惜与别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由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讲述,因此,课文重点分析第二个方面。指出,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其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过程,目的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想一想:

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刘雅兰(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13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2013550807) [摘要]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主要指“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和平共处基本原则”。其中,以“一边倒”为核心。“一边倒”指坚定不移的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其的顺利开展与群众力量的支持也是息息相关的。中共领导人为了外交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步一步逐渐获取有利条件,直至成功与苏联形成同盟,但与此同时,新中国也作出了许多的让步,让祖国在后面的发展中受到了阻碍。 [关键词] “一边倒”群众力量外交局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主要指“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其中,以“一边倒”为核心。下面分几个小节来谈谈对“一边倒”的认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成因,群众力量对外交的支持,中共外交局势的转变,以及“一边倒”政策带来的损失。 一、“一边倒”的成因 新中国刚刚经历了100余年的屈辱外交,列强的烧杀抢掠,两次世界大战的荼毒,和蒋介石的国民党进行的8年内战,我们迫切的需要同各国友好建交,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改变之前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然而,美帝国主义极力阻扰以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承认我国,并对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遏制,各方面都进行打压,使得新中国外交工作开展的异常艰难。[1]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错误主张进行了抵制,所以,苏共和斯大林在中共一直是持保留态度的,因此,“一边倒”有利于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的团结。消除苏共和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2]苏联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老大哥”,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我的理解是,当然是苏联与我们国家的联系更加密切,政治理念更加符合,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呢,“一边倒”是唯一且最好的选择。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3]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交往的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的外交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中国将和谐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对自身执政能力如何提高的深刻认识,是如何治理内政和承担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责任的深度思考。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是国内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领导人对国际事务冷静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是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度探索。 二、中国新外交的表现

浅谈对中国独立外交政策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认识学院:管理学院班级:10级会计二班姓名:张恒学号:2010144151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本文特结合史实,浅谈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内涵及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原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外交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新中国领导人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和保障中华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首先提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条方针。前一条方针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一方针的实行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后一条方针明确了新中国将首先致力于清除国内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而不急于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以免使刚刚获得的独立受到影响。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这一方针的提出对于新生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久,在阐述新中国实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时,周恩来又补充了三条方针,即:“礼尚往来”,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时,按照后

我国对外政策的 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在加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迎接挑战?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105页内容或看老师PPT 上面的内容图片(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1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对外关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1997年和1999年我国政府分别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祖国的统一大业取得了新进展。3、我国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4、截止2007年,我国已同世界上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思考其中的探究性问题(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如此大的成就的原因?)。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由于我们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硕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交活动的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含义: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向同学举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的事例。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上世纪90年代末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钓鱼岛事件,反对他国利用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2、学习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和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6页内容,是同学们先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和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并思考。 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相关知识。

对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认识

对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认识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 全身”的态势。总体来看,国际上以美、日、俄、中和欧洲诸国为主 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 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如今的世界是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 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经济能力是否强大更加左右了一个国家的国 际势力强弱。因此只有不懈提升自己国家的经济能力才能真正树立起 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通过形势政策课上的学习,了解到目前我国为保障经济的发展, 在国际形势中处于守势,国际列强主义国家视中国为他们未来国际地 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不时制造国际争端,阻碍我们。 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仍处于转型期。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 对外为韬晦策略的正确指引,我国的现境已转为较为主动突围阶段。但 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整体来看还处于较为被动局面,因此 在解决很多国际问题上都需要进行多次斟酌、采取合理的措施。 当前,我国面临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也是最为棘手的一点。从目前形势来看,中国台湾的回归问题中美日两国多次为我国设障妨碍我国进行和平回归方案。另外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有碍正常双边关系。

在我国国境周边更是问题百出,为我国国际周边和平发展环境的 创造创设了更多的不安定因素。例如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 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 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 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 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从我国近邻的超级大国关系来看,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 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两国的合作仅仅建立在资源、商品、人员等简单的交互层面上。双边关系极不稳定,极有可能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 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目前来看中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最有助于维持国际环境稳定的一举。 中国的改革开放施行 30 多年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强 烈冲击等等一些列的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的变化,近几年来通过国家的一些列维稳政策,我国社会较为安定,人民生 活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在此之中任然有较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 题。面对内外环境的严峻考验,我国能否合理解决国家内部问题,正 确对抗国际压力决定了我国能否在今后的国际发展道路上能否长久屹 立,并不断向前发展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