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第一章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教材

1第一章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教材

1第一章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教材
1第一章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教材

1第一章第一节走进

化学科学

课题鲁科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材分析】

在初中“认识化学科学”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科学”,其特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观,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等)一门科学,使学生知道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等。教材从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们认识物质、及利用化学知识制备已有的物质或制备新的物质出发,使学生了解化学通过解决如:吃、穿等造福人类。通过对目前化学研究领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激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合理的利用化学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化学与职业取向的关系。本节课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讨等教学方法。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化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化学观,理解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实用学科及现代化学已经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

针对重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配与相关的说明、同学间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及认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2019-2020年高一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和方法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是引领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的过渡,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介绍了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关系,结合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学科的本质。通过演示大量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积极主动学习化学打下很好基础。上好第一节课意义重大。 设计思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本章通过激起学习兴趣、介绍学习方法、学习化学工具三步曲,使学生认识了化学科学。学好本章,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一节主要是通过演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奇妙的物质和现象,并能够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解释这些物质的来源以及现象产生的原因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深入探讨化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利用电脑播放图片,实验器材和药品模拟现实中的变化,让学生亲身体会现实与化学原理知识的结合。和同学一起阅读和学习化学科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形成和发展,展示古代和现代化学先进的成果,并且鼓励同学们积极向未知领域探索、开拓、创新。与同学们探讨未来职业的选择,引出很多职业包括教师、科学家,研发人员、医生、化学分析师,质检员、石油化工行业等等行业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启发同学们学好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化学发展做贡献,为人来的进步做贡献。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鲁科版化学学案-1.1-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含解析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发展的趋势,认识现代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2.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重点) 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年代国籍科学家重大发现或成就意义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 概念 标志着近代化学 的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11年意大利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2.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与化学有关的成果 (1)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 1.化学科学的含义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2.化学科学的特征 (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 (2)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 (3)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3.现代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与理论并重 (1)实验技术手段不断升级优化 波谱、色谱、X射线衍射和飞秒化学、原子示踪等已成为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理论计算辅以计算机模拟来研究物质的结构、预测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反应的微观过程等,成为现代化学研究的热点。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1.化学科学领域: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发展重点】1.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能自觉抵制伪科学。 2.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化学变化的内因,能运用化学符号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学业要求】1.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2.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 3.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一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20XX级化学一班王艳敏 【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以物质世界为 出发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化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化学做好思想准备。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化学已有初步学习,但还未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相对初中化学,高中化学更全面更具体,学生可能一开始适应不了高中教材的转变。通过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对高中化学形成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好化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1章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导学案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知化学变化的本质。2.认识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科学。3.了解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和作用。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 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 用火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及炼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3.现代化学的发展成就 (1)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都是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2)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 (3)现代化学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1.化学科学发展的历程 2.我国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20世纪50年代——研究并开发出了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 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 20世纪70年代——对花生四烯酸的氧化代谢物(前列腺素等)和昆虫信息素的合成研究取得创造性进展。1981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0世纪90年代——具有高抗癌活性的甾体皂甙的合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④印刷技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 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A.②③⑥⑧B.①③⑤⑦ C.④⑤⑦⑧D.①③④⑧ 答案B 解析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但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不是化学史上的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

走进化学科学 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 要点精析]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 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2. 特征: (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 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②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 1、基本历程: 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 20世纪的基本特征: (1)化学研究手段: 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 (2)化学研究层面:

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答案:使用火;波义耳;元素;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原子;门捷列夫;牛胰岛素 3、21世纪的发展趋势: (1)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2)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作出贡献。 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各种问题,化学将作出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而其物理性质须有大量的微粒聚集成宏观的物质后才能体现出来。 例2:判断下列变化哪些主要是物理变化,哪些主要是化学变化? ①冰融化成水②干冰升华③钢铁生锈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⑧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⑨石油分馏⑩煤的干馏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走进化学科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学生要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学生初步探究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做好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讲述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欢迎来到仓颉中学学习! [引言] 恭喜大家经过中考的选拔,进入高一年级的学习,现在,大家都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希望大家能够不放弃自己,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度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自己旅游时的照片) [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 1、溶洞里的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学生回答: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由于溶洞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遇到含有谁的氢氧化钙溶液,相当于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非常对,但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这就会使溶洞中的钟乳石的形貌发生变化,所以,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

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知识点鲁科版必修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1.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2.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酿 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 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2.四种基本方法 (1)观察法 ①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②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2)实验法

①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②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③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 3.案例:对金属钠的研究 1、钠的物理性质 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 思考:你在研究钠的物理性质过程中用到什么样的方法? 提示:“软”——观察用小刀切割钠的实验;“亮”——观察钠的断面;“轻”——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低”——通过钠与水的实验,观察到钠熔成小球或通过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加热时钠很快熔化;“导”——首先通过分类法确定钠属于金属,然后根据金属的通性判断。 2、钠的化学性质 (1)与O2反应:常温:4Na+O2=2Na2O (白色固体);点燃或加热:2Na+O2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 (2)与Cl2反应:2Na+Cl2点燃2NaCl; (3)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思考:①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②如果钠粘在烧杯壁上,很快就燃烧起来,为什么? ②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钠粘在烧杯壁上,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引燃产生的氢气并使钠燃烧起来。 (4)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 (5)与盐溶液反应:可认为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实质都是先于溶液中的H+反应)。 【领悟·整合】 一种单质如果属于金属单质,讨论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是,一般能和非金属单质(O2、Cl2、S等)、水、酸、盐等反应以及其他特性等。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大部分非金属单质以及包括水在内的化合物反应,说明钠是一种极为活泼的金属。 3、钠的存在与保存 (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 (2)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4、钠的用途 (1)K—Na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2)制备Na2O2。 (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4)冶炼稀有金属。 【联想·发散】 Na2O和 Na2O2: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如:Na2O+H2O=2NaOH;Na2O2属于过氧化物,也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等物质反应,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反应中一般有氧气生成: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Na2O2可用与潜艇或宇宙飞船中的供氧剂。 4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第二、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 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 5.案例:氯气 1、Cl2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1∶2),氯水颜色呈淡黄色。闻Cl2时:应距Cl2一尺左右,用手轻轻扇一下集气瓶口上方空气,让少量的Cl2进入鼻孔。 2、Cl2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一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实用的自然科学。2.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形成好发展,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交流研讨与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形成过程,认识化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了解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内容分析: 重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物质的。 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物质的。 知识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和实际意义,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 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相信通过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板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课件】展示(1)展示近代和现代科学家重要贡献的图片,(2)1990年至今化合物 增长示意图 【问题】结合以上图片,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 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学生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言,并及时给予鼓励。 【总结】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然科学。 说明:(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2)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3)意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服务于人类生活,化学可以是人类生活的更明白,生活的质量更高。 【问题】你对化学研究的那些问题感兴趣? 【板书】—、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阅读课本第3页内容,小组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完成后举手回答: (1)哪些方面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 (2)化学实用性具体表现在哪里?

2020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作业2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1.两位美国科学 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因为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不是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 ) A.他们的研究和化学物质有关 B.他们的研究有利于研制针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C.他们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原子的层次 D.他们的研究深入到细胞的层次 解析:选C。离子通道结构属于分子、原子层次。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发生,引起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发展方向还是经验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化学的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理论对现代化学的精确化起了重要作用。化学需要实验,但不再是纯实验科学。21世纪的化学将是一门实验与理论互相推动、相互促进的科学。 3.2013年12月6日~8日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这与大量燃烧植物秸秆有关。下列提出的几种植物秸秆处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出售给工厂做工业原料 B.就地焚烧成草木灰做植物的钾肥 C.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甲烷做燃料 D.制成优质的牲畜饲料 解析:选B。在农田里大量焚烧植物的秸秆,主要危害有污染空气、引发火灾、造成土壤板结和浪费资源等。 4.下列变化不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洒落出来的汽油消失 B.NH4HCO3受热分解 C.CuSO4白色粉末吸水变蓝色 D.铁板表面生锈 解析:选A。A项,汽油消失是因为汽油具有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B项,NH4HCO3受热分解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H3、H2O和CO2,属于化学变化;C项,CuSO4粉 末吸水生成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D项,铁板生锈是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体现化学性质。 5.为缓解能源危机,能源专家构想出了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循环的构想图: 当前,科学家还未实现这一构想。但大自然已解决了这个问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日光作用下,利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3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 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 、“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式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 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Chemistry ——What ? Where ? How? [引言]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

走进化学科学 课后练习(学生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后练习 1.(改编)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 ) A.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B.提出了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和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D.提出了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 2.(改编)下列叙述中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B.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世界上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D.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国家是英国 3.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 ) A.舍勒发现氧气B.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D.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推广 4.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进入了辉煌的现代化学时代。下列不属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高分子化学的创立

C.酿酒技术的运用 D.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5.(2020?上海青浦区质检)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现,为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①造纸②火药③指南针④炼铜、炼铁⑤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⑥人工合成牛胰岛素⑦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⑦ 6.[2020高考天津卷]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B.钟南山C.侯德榜D.张青莲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1世纪,化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B.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C.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都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在下列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

第一章走进化学科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山东省枣庄二中高一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 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2.知道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板书】§1-1 走进化学科学 【自主学习】 师:大家仔细阅读教材P2-5的内容,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填空。 生:仔细快速阅读教材,筛选重要知识点,完成学案内容。 【合作探究】 1.溶洞的形成 师: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生:分组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2.行走中的列车、轮船,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桥梁和机械设备等,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2、它们从那里来,如何得到它们? 生:讨论 【总结】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

教材新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课后篇巩固提升 夯实基础·轻松达标 1.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种类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也不变。因有新物 质生成,故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2.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李四光 B.华罗庚 C.侯德榜 D.钱学森 ,李四光是我国当 代著名的地质学家;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钱学森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侯德榜被称为中国近代化学 史上的第一颗明星,为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近代化工工业的奠基人,他发明的 联合制碱法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3.古诗词是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仅从字面上分析,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项,涉及野草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项,涉及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涉及火药的 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4.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 A.注意节约用水 B.减少食品加工过程 C.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天然气、煤、石油)能产生大量CO2,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5.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推广高新技术、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和当代中学生的义务。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伪科学的是( )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B.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这种口服液中含丰富的氮、磷、镁等微量元素 D.这种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

,均属于化学物质;口服液中的氮、磷、镁元素属于常量元素;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任何汽车都会消耗能源。 6.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现有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 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可以有效控制“水华”“赤潮”等环境问题;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回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浪费大量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控制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减轻“酸雨”等危害;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可以有效地减缓“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7.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 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8.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9.有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破坏电 器设备。这是利用了石墨的性质。 还有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气体引爆。这时,躲在防护工事或山洞里的敌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其原因是 。 油气炸弹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扩散到防护工事或山洞里,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点燃发生 爆炸,并消耗氧气 ,使电器设备短路;气体爆炸要消耗大量氧气,使人窒息而死。 提升能力·跨越等级 1.以下事实与化学科学的创造性无关的是( ) A.国家游泳馆水立方采用的覆盖膜为先进的EFET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 B.宇航员穿着我国自行设计的航天服漫步太空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学习目的] 要求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正确理解其内涵;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正确认识自然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主要内容] 什么是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自然地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分支之一。研究自然环境或其组成部分的科学。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科学。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

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特点 (一)全球性 由于地球系统过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特征,因此许多自然现象和过程都不受国界的限制。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80年代以来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也已经走向全球化,著名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引起的气候灾害影响遍及全球3/4范围,就是一个实例。 自然地理学的全球性特点决定了人们必须采用全球范围调查研究和观察测试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研究范围,已经能从隧道扫描显微镜和离子探针的原子尺度到全球地震台网的和轨道卫星所提供的数据得出的全球图像。从地表的地学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飞机和卫星对地面的遥感监测,大陆和海洋的超深钻探,天然和人工地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探测等,为自然地理学的全球观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与此相适应,80年代起一系列大型国际地球科学合作研究计划的推出,如国际岩石圈计划(ilp)、深海钻探计划(dsdp)/大洋钻探计划(odp)、世界气候计划(wc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 已形成了对地球的全球立体研究网络。 (二)多尺度性

高三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高三化学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鲁科版必修1、2精编教学案及强化练习 ——走进化学科学 第1课走进化学科学 (建议1课时完成) [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 [要点精析]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 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2. 特征: (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 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②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 1、基本历程: 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 20世纪的基本特征: (1)化学研究手段: 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 (2)化学研究层面: 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 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提出 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 立 ,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 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 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 了 ;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答案:使用火;波义耳;元素;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原子;门捷列夫;牛胰岛素 3、21世纪的发展趋势: (1)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2)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作出贡献。 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