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焊接标准

焊接标准

焊接标准
焊接标准

4.6.2 Heat sink-Contact

散热片――接触片

arget-Class 1,2,3

目标——等级1,2,3

· Component and heatsink are in full contact with the

mounting surface.

组件和散热片与安装表面完全接触

· Hardware meets specified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部件满足规定的接触要求。

Figure图4-64

1. Heat sink

散热片

Acceptable-Class 1,2,3

可接受的——等级1,2,3

· Component not flush.

组件不平齐

· Minimum 75% contact with mounting surface.

至少有75%与安装表面接触

· Hardware meets mounting torque requirements if

specified.

如果有规定,部件满足安装的转距要求Figure图4-65

1. Gap

2. Heat sink

间隙散热片

Defect-Class 1,2,3

缺点——等级1,2,3

· Component is not in contact with mounting surface.

组件没有接触到安装表面

· Hardware is loose and can be moved.

部件松弛可以移动。

Figure图4-66

1. Heat sink

2. Gap

散热片间隙

5.1 Orientation

方向

5.1.1 Orientation-Horizontal

方向——水平

Target-Class 1,2,3

目标——等级1,2,3

?Components are centered between their lands.

组件位于焊盘中央

?Component markings are discernible.

组件标识清晰可见

?Nonpolarized components are oriented so that

markings all read the same way (left-to-right

or top-to-bottom).

Figure图5-1 无极性组件的方向应使其标识都能按同样方式进行辨识

(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

Acceptable-Class 1,2,3

可接受的——等级1,2,3

?Polarized and multilead components are oriented

correctly.

有极性和多引脚的组件应按正确方向安装。

?When hand formed and hand-inserted, polarization

symbols are discernible.

当手工成型及手插件时,极性符号可以辨识。

?All components are as specified and terminate to Figure图 5-2 correct lands.

所有组件都符合规定并连接到正确的焊盘上。

?Nonpolarized components do not need to be oriented so that

markings all read the same way(left-to right or top to-bottom).

无极性的组件不需要按同样的方向,只要标识可按相同

方向辨识即可(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

5.1.1 Orientation-Horizontal(cont.)

方向——水平(续)

Defect-Class 1,2,3

缺点——等级1,2,3

?Component is not as specified (Wrong part).

组件不符合规定(组件错误)

?Component not mounted in correct holes.

组件没有安装在正确的孔中。

?Polarized component mounted backwards.

有极性组件安装方向相反。

?Multileaded component not oriented correctly.

Figure图 5-3 多引脚组件的安装方向不正确。

5.1.2 Orientation-Vertical

方向——垂直

Target-Class 1,2,3

目标——等级 1,2,3

?Nonpolarized c omponent markings read from the top

down.

无极性组件的标识可以从上至下辨识

?Polarized markings are located on top.

极性标识位于顶部.

Figure图 5-4

Acceptable-Class 1,2,3

可接受的——等级 1,2,3

?Polarized part is mounted with a long ground lead.

极性组件安装时有长的接地引脚

?Polarized marking hidde n.

极性标识被隐藏起来

?Nonpolarized component markings read from bottom to

top.

无极性组件标识可以从底至上辨识。

Figure图 5-5

Defect-Class 1,2,3

缺点——等级 1,2,3

?Polarized component is mounted backwards.

极性组件安装反向。

Figure图 5-6

5.2 Mounting

安装

5.2.1 Mounting-Horizontal-Axial Leaded-Supported Holes

安装——水平——轴向引脚——有支撑孔

Target-Class 1,2,3

目标——等级1,2,3

?The entire body length of the componen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board surface.

整个组件本体长度与线路板表面完全接触

?Components required to be mounted off the board are ,at

least 1.5mm[0.059 in]from the board surface; e.g., high

heat dissipating.

需要离开线路板表面安装的组件至少要离开线路板Figure图 5-7 平面1.5mm(0.059 in),如高散热器件.

Figure图 5-8

5.2.1 Mounting-Horizontal-Axial Leaded-Supported

Holes(cont.)

安装——水平——轴对称引脚——有支撑孔

Acceptable-Class 1,2

可接受的——等级1,2,3

?The maximum space between the component and the

board surface does not violate the requirements for

lead protrusion(see 5.2.7)or component height(H).

Figure图 5-9 ((H) is a user-determined dimension.)

组件与线路板平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应违反引脚突出(见5.2.7)或组件高度(H)的要

求。(高度(H)是由使用者决定的尺寸)

Process Indicator-Class 3

程序指示——等级3

?The farthest distance between the component body and the board(D) is larger than 0.7mm[0.028 in].

组件本体与线路板之间的最大的距离(D)超过0.7mm(0.028 in)。

Defect-Class 1,2,3

缺点——等级1,2,3

?Components required to be mounted above the board surface are less than 1.5mm[0.059 in]

要求离开线路板表面安装的组件与线路板的距离小于1.5mm(0.059 in).

5.2.2 Mounting-Horizontal-Axial Leaded-Unsupported

Holes

安装——水平——轴向引脚——无支撑的

Target-Class 1,2,3

目标——等级 1.2.3

?The entire body length of the componen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board surface.

整个组件本体长度与线路板表面完全接触. ?Components required to be mounted off the board are

at minimum 1.5mm[0.059 in] from the board

Figure图 5-10 surface ;e.g. ,high heat dissipating.

1.No Plating in barrel需要离开线路板表面安装的组件至少要离开线路板平

孔壁上没有电镀面1.5mm(0.059 in),如高散热器件.

Components required to be mounted off the board are provided

with lead forms at the board surface or other mechanical

support to prevent lifting of solder land.

需要离开线路板安装的组件在线路板表面利用引脚形

状或其它机械支撑来防止焊盘的翘起。

Figure图 5-11 Figure图 5-12

1.Lead forms

引脚形状

Defect-Class 1,2,3

缺点——等级1,2,3

?Components required to be mounted off the board are

not provided with lead forms at the board surface

or other mechanical support to prevent lifting of

solder land.

Figure图 5-13

需要离开面板安装的组件在线路板表面未利用引

脚的形状或其它机械支撑来防止焊盘翘起

?surface Components required to be mounted above the

board are less than 1.5mm[0.059 in].

要求离开线路板表面安装的组件与线路板的距离小

于1.5mm(0.059 in)

Figure图 5-14

5.2.3 Mounting-Horizontal-Radial Leaded

安装——水平——径向引脚

Target-Class 1,2,3

目标——等级1,2,3

?The component body is in flat contact with

the board's surface.

组件本体与线路板表面平贴接触

? Bonding material is present, if required .See4.4.

若需要,则可存在粘贴的物质,见4.4

Figure图 5-15

Acceptable-Class 1,2,3

可接受的——等级1,2,3

?Component in contact with b oard on at least one

side and/or surface.

组件与线路板至少有一边和/或面接触。

Note: When documented on an approved assembly

drawing, a component may be either side mounted

or end mounted. The side or surface of the body, or at

least one point of any irregularly configured

component(such as certain pocketbook capacitors), needs Figure图 5-16 to be in full contact with the printed board. The body

should to be bonded or otherwise retained to the board to prevent damage when vibration and shock forces are applied.

注意:在被认可的组装图中,一个组件既可能是面安装也可能是边沿安装。组件体的表面或侧面,或不规则形状组件的至少一点(如某种袖珍电容),需要与印刷线路板完全接触。组件本体应粘贴或保持在线路板上以防止在震动或撞击时损坏。

Defect-Class 1,2,3

缺点——等级1,2,3

?Unbonded component body not in contact with

mounting surface.

未粘贴的组件本体没有和安装表面接触。

?Bonding ma terial not present if required.

在有要求时,却没有粘贴物质。

Figure图 5-17

.2.4 Mounting-Vertical-Axial Leaded-Supported Holes

安装——垂直——轴向引脚——有支撑的孔

Target-Class 1,2,3

目标——等级 1,2,3

?The height of the component body above the land,

(H)is 0.4mm[0.016 in]to1.5mm [0.059 in].

组件本体距离焊盘的高度,(H )为0.4mm

(0.016in ) 到

1.5m (0.059in )之间。

?The component body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oard.

组件本体与线路板垂直

Figure 图 5-18 ?The overall height does not exceed the height specified.

总的高度未超过规定的高度.

Acceptable-Class 1,2,3

可接受的——等级 1,2,3

?The component height above the board,(H)is not

outside the range given in Table 5-1.

组件距离线路板的高度(H)未超出表5-1给出的范

围。

?The angle(θ) of the component lead does not

cause a violation of minimum electrical

clearance.

组件引脚的角度未产生对最小电气间隙的影响。

Figure 图 5-19

Table 5-1 Component to Board Height

表 5-1 组件到线路板的高度

5.2.4 Mounting-Vertical-Axial Leaded-Supported Holes(cont.)

安装——垂直——轴向引脚——有支撑孔(续)

Acceptable-Class 1

可接受的—等级 1

Process Indicator-Class 2,3

过程指示——等级 2,3

?The component mounting height(H)is great er than

the maximum given in Table 5-1.

组件安装高度(H)超过了表5-1中给出的最大

值。

Figure图 5-20 Defect-Class 1,2,3

缺点——等级 1,2,3

?Components violate minimum electrical clearance.

组件影响到最小电气间隙。

焊接技术标准规范标准[详]

{ 1范围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电气产品焊接用材料和导线与接线端子、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等 的焊接要求以及质量保证措施。 1.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电气产品的焊接和检验。 2引用文件 ? GB 3131-88锡铅焊料 GB 9491-88锡焊用液态焊剂(松香基) QJ 3012-98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通孔安装技术要求 QJ 165A-95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 QJ 2711-95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安装工艺技术要求 3定义 3. 1 MELF metal electrode leadless face $ MELF是指焊有金属电极端面,作端面焊接的元器件。 4 一般要求 4. 1环境要求 环境条件按QJ 165A中3. 1. 4条要求执行。 4.1.2焊接场所所需工具及设备应保持清洁整齐。在焊接工位上应及时清除多余物(导线断头、焊料球、残留焊料等)。禁止在焊接工位上饮食;禁止在工位上有化妆品以及与生产操作无关的东西。 4. 2工具、设备及人员要求 4. 2. 1工具 @ 电烙铁应为温控型的,烙铁头空焊温度应保持在预选温度的士 5. 5℃之内,烙铁头的形状应符合焊接空间要求,并保证良好的接地。 4. 2. 2设备 4. 2. 2. 1波峰焊设备 波峰焊设备(包括焊剂装置、预热装置、焊槽)焊接前应能将印制板组装件预热到120℃以内,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焊料槽焊接温度的控制精度应维持在士℃,并具有排气系统。4.2.2.2再流焊设备 再流焊设备应可将焊接表面迅速加热,并能在连续焊接操作时,迅速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士6℃范围内。加热源不应引起印制电路板或元器件的损坏,也不应在加热源与被焊金属直接接触时污染焊料。再流焊设备包括采用平行等距电阻加热、短路棒电阻加热、热风加热、红外线加热、激光加热装置或非电烙铁热传导焊接的设备。 4. 2. 3人员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熟悉本标准及相关工艺的规定,具有判别焊点合格或不合格的能力,并经考核合格上岗。 《

焊接国家标准总汇

焊接国家标准总汇 标准号标准名称 焊接基础通用标准 GB/T3375--94 焊接术语 GB324--88 焊缝符号表示法 GB5185--85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 GB12212--90 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 GB4656--84 技术制图金属结构件表示法 GB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12467.1—1998 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1部分:选择及使用指南GB/Tl2468.2--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2部分:完整质量要求 GB/Tl2468.3--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3部分:一般质量要求 GB/Tl2468.4--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4部分:基本质量要求 GB/T1246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l0854--90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 焊接材料标准 焊条 GB/T5117--1995 碳钢焊条 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 GB984--85 堆焊焊条 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 GB3669--83 铝及铝合金焊条 GBl0044--88 铸铁焊条及焊丝 GB/T13814—92 镍及镍合金焊条 GB895--86 船用395焊条技术条件 JB/T6964—93 特细碳钢焊条 JB/T8423—96 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3429--82 碳素焊条钢盘条 JB/DQ7388--88 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89--88 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90--88 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B/T3223--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焊丝 GB/T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 GB/T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GB/T8110--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l0045--88 碳钢药芯焊丝 GB9460--83 铜及铜合金焊丝 GBl0858--89 铝及铝合金焊丝 GB4242--84 焊接用不锈钢丝

焊接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 焊接基础通用标准 GB/T3375--94 焊接术语 GB324--88 焊缝符号表示法 GB5185--85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 GB12212--90 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 GB4656--84 技术制图金属结构件表示法 GB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12467.1—1998 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1部分:选择及使用指南GB/Tl2468.2--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2部分:完整质量要求GB/Tl2468.3--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3部分:一般质量要求GB/Tl2468.4--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4部分:基本质量要求GB/T1246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l0854--90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 焊接材料标准 焊条 GB/T5117--1995 碳钢焊条 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 GB984--85 堆焊焊条 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 GB3669--83 铝及铝合金焊条 GBl0044--88 铸铁焊条及焊丝 GB/T13814—92 镍及镍合金焊条 GB895--86 船用395焊条技术条件 JB/T6964—93 特细碳钢焊条 JB/T8423—96 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3429--82 碳素焊条钢盘条 JB/DQ7388--88 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89--88 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90--88 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T3223--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焊丝 GB/T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 GB/T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焊接标准国标汇总

焊接国家标准总汇标准号标准名称 焊接基础通用标准 GB/T3375--94焊接术语 GB324--88焊缝符号表示法 GB5185--85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 GB12212--90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 GB4656--84技术制图金属结构件表示法 GB985--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986--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12467.1—1998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1部分:选择及使用指南GB/Tl2468.2--1998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2部分:完整质量要求 GB/Tl2468.3--1998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3部分:一般质量要求 GB/Tl2468.4--1998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4部分:基本质量要求 GB/T12469--90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l0854--90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T16672—1996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焊接材料标准焊条 GB/T5117--1995碳钢焊条 GB/T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 GB/T983—1995不锈钢焊条 GB984--85堆焊焊条 GB/T3670--1995铜及铜合金焊条 GB3669--83铝及铝合金焊条 GBl0044--88铸铁焊条及焊丝 GB/T13814—92镍及镍合金焊条 GB895--86船用395焊条技术条件 JB/T6964—93特细碳钢焊条 JB/T8423—96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3429--82碳素焊条钢盘条 JB/DQ7388--88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89--88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90--88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T3223--96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焊丝 GB/T14957—94熔化焊用钢丝 GB/T14958--94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GB/T8110--95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l0045--88碳钢药芯焊丝 GB9460--83铜及铜合金焊丝 GBl0858--89铝及铝合金焊丝 GB4242--84焊接用不锈钢丝

焊接标准

1)IPC-ESD-2020: 静电放电控制程序开发的联合标准。包括静电放电控制程序所必须的设计、建立、实现和维护。根据某些军事组织和商业组织的历史经验,为静电放电敏感时期进行处理和保护提供指导。 2) IPC-SA-61 A: 焊接后半水成清洗手册。包括半水成清洗的各个方面,包括化学的、生产的残留物、设备、工艺、过程控制以及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考虑。 3) IPC-AC-62A: 焊接后水成清洗手册。描述制造残留物、水成清洁剂的类型和性质、水成清洁的过程、设备和工艺、质量控制、环境控制及员工安全以及清洁度的测定和测定的费用。 4) IPC-DRM -4 0E: 通孔焊接点评估桌面参考手册。按照标准要求对元器件、孔壁以及焊接面的覆盖等详细的描述,除此之外还包括计算机生成的3D 图形。涵盖了填锡、接触角、沾锡、垂直填充、焊垫覆盖以及为数众多的焊接点 缺陷情况。 5) IPC-TA-722: 焊接技术评估手册。包括关于焊接技术各个方面的45 篇文章,内容涉及普通焊接、焊接材料、手工焊接、批量焊接、波峰焊接、回流焊接、气相焊接和红外焊接。 6) IPC-7525: 模板设计指南。为焊锡膏和表面贴装粘结剂涂敷模板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指导方针i 还讨论了应用表面贴装技术的模板设计,并介绍了带有通孔或倒装晶片元器件的?昆合技术,包括套印、双印和阶段式模板设计。 7) IPC/EIA J-STD-004: 助焊剂的规格需求一包括附录I 。包含松香、树脂等的技术指标和分类,根据助焊剂中卤化物的含量和活化程度分类的有机和无机助焊剂;还包括助焊剂的使用、含有助焊剂的物质以及免清洗工艺中使用的低残留助焊剂。 8)IPC/EIA J-STD -005 :焊锡膏的规格需求一包括附录I 。列出了焊锡膏的特征和技术指标需求,也包括测试方法和金属含量的标准,以及粘滞度、塌散、焊锡球、粘性和焊锡膏的沾锡性能。 9) IPC/EIA J-STD -0 06A: 电子等级焊锡合金、助焊剂和非助焊剂固体焊锡的规格需求。为电子等级焊锡合金,为棒状、带状、粉末状助焊剂和非助焊剂的焊锡,为电子焊锡的应用,为特殊电子等级焊锡提供术语命名、规格需求和测试方法。 10) IPC-Ca-821: 导热粘结剂的通用需求。包括对将元器件粘接到合适位置的导热电介质的需求和测试方法。 11) IPC-3406: 导电表面涂敷粘结剂指南。在电子制造中为作为焊锡备选的导电粘结剂的选择提供指导。 12) IPC-AJ-820: 组装和焊接手册。包含对组装和焊接的检验技术的描述,包括术语和定义;印制电路板、元器件和引脚的类型、焊接点的材料、元器件安装、设计的规范参考和大纲;焊接技术和封装;清洗和覆膜;质量保证和测试。 13) IPC-7530: 批量焊接过程(回流焊接和波峰焊接)温度曲线指南。在温度曲线获取中采用各种测试手段、技术和方法,为建立最佳图形提供指导。 有铅工艺和无铅工艺的区别 有铅工艺和无铅工艺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价格差那么大,对生产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选择? 在传统的印刷电路板组装的焊锡工艺中,一般采用锡铅焊料(Sn-Pb),其中铅是作为合金焊料的一种基本元素存在并发挥作用。 无铅工艺的基本概念就是在焊锡过程中,无论是手工烙铁焊、浸焊、波峰焊和回流焊,所使用的焊料都是无铅焊料(Pb-Feer Soder),但无铅焊料并不是代表100%不含铅。 在有铅焊料中,铅是作为一种基本元素而存在的。在无铅焊料中,基本元素不含铅。但作为一种杂质元素,铅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世界上不存在100%的纯金属。实质上无铅焊料的定义就是无铅焊料中铅的上限值的问题。 欧盟出台的ROHS指令明确要求将铅的含量控制在0.1wt%以下。 无铅工艺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看有铅和无铅的趋势,随着国际环保要求逐步提高,无铅工艺成为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尽管无铅工艺已经推行这么多年,仍有部分企业使用有铅工艺,但无铅工艺完全代替有铅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是无铅工艺在使用方面有些地方也许还不如有铅工艺,所以我们以后要研究的是如何让无铅工艺更好地替代有铅工艺。让ROHS环保更广泛的普及,达到既盈利又环保的双赢目标。 无铅工艺的现状 当前国内许多大公司也没有完全采用无铅工艺而是采取有铅工艺技术来提高可靠性,在机车行业中西门子和庞巴迪等国际知名公司也没有完全采用无铅工艺进行生产,而是尽量豁免。 当前有许多专业也认为无铅技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如著名工艺专家李宁成博士也认为当前的无铅工艺技术的发展还没有有铅技术成熟,如先前的无铅焊接采用的最多的Sn3Ag0.5Cu焊料合金,最近发现由于Cu的含量稍低,焊点可靠性有些问题,有人建议将Cu的质量分数提高到1%~2%,但是现在时常上还没有这种焊料合金的产品。同时无铅焊接的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数据远远没有有铅焊接生产的电子产品丰富。

5-1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501-1996)

5-1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501-1996)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程。2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电焊条: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按要求施焊前经过烘焙。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设计无规定时,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焊接重要结构时宜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后,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不准混杂使用。 2.1.2 引弧板:用坡口连接时需用弧板,弧板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 2.1.3 主要机具:电焊机(交、直流)、焊把线、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焊条保温桶、钢丝刷、石棉条、测温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 2.2.2 施焊前应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 2.2.3 现场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 2.2.4 环境温度低于0℃,对预热,后热温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电弧焊接(平焊、立焊、横焊、仰焊) →焊缝检查 3.2 钢结构电弧焊接: 3.2.1 平焊 3.2.1.1 选择合格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3.2.1.2 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 3.2.1.3 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3.2.1.4 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3.2.1.5 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对接焊缝及时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 3.2.1.6 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 3.2.1.7 焊接电弧长度: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为宜。 3.2.1.8 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方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接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45°;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 3.2.1.9 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弧板,并修磨平整,不许用锤击落。 3.2.1.10 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1目的 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 2责任 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 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C O2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 匀,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缺陷类型说明 评价标准 假焊系指未熔合、未连接焊缝中断等焊接缺陷(不能 保证工艺要求的焊缝长度) 不允许 气孔焊点表面有穿孔 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 裂纹焊缝中出现开裂现象 不允许 夹渣固体封入物 不允许 咬边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度太剧烈 H≤0.5mm允许

H>0.5m m不允许 烧穿母材被烧透 不允许 飞溅金属液滴飞出在有功能和外观要求的区域, 不允许有焊接飞溅的存在 过高的焊缝凸起焊缝太大 H值不允许超过 3mm 位置偏离焊缝位置不准 不允许 配合不良板材间隙太大 H值不允许超过2mm 二、焊缝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1、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 烘焙记录。 2、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3、I 、II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 规范的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I、II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II级焊缝不得有表面 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I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焊接过程控制程序

焊接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和使用范围 为了保证焊接施工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工程焊接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建筑安装和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的焊接施工。 Q/ZS21003-2009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施工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2职责 焊接技术中心是负责焊接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各单位技术部门负责实施。 3工作程序 焊接工艺流程控制见图 1。 4焊工 4.1凡在公司各工程(车间)施焊的焊工应服从公司的统一管理,焊工合格证“聘用情况” 的“聘用 单位”栏应该公司公章, “法人代表”栏应有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 4.2焊工上岗前应取得与所焊项目相应的资格。 4.3参加国外引进项目施工的焊工, 还应根据有关文件指定的标准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后上 岗。 4.4各单位焊工管理人员应建立焊工台账,并按时向公司焊接技术中心申请焊工资格考试。 4.5公司焊接技术中心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进行焊工资格培训考试工作, 并负责按标准规定办 理焊工资格证件。 4.6焊工考试资料由公司档案科归档。 4.7焊工资格失效前1 — 3个月焊工应重新考试。 4.8首次参加考试或参加公司首次选用的焊接方法、钢材、焊接材料考试的焊工,应先参加 培训在进 行考试。 4.9考试合格的焊工只能担任合格项目的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有技术人员负责安排、 焊接检 验员监督检查。 4.10焊接技术中心负责建立公司焊工资格台账。 5焊接材料 5.1焊接材料应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贮存保管。焊材库内控制温度在 5摄氏度以上, Q/ZS21004-2009 Q/ZS20901-2009 Q/ZS20401-2009 Q/ZS20701-2009 施工机具装备管理程序 焊接施工前准备

焊接工艺规范与操作规程完整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对本公司特殊过程――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铁塔结构、桁架结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钢材厚度≥4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 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3.焊接通用规范 3.1焊接设备 3.1.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1.2 焊接设备的选用: 手工电弧焊选用ZX3-400型、BX1-500型焊机 CO2气体保护焊选用KRⅡ-500型、HKR-630型焊机 埋弧自动焊选用ZD5(L)-1000型焊机 3.2 焊接材料 3.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3.2.2 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 /T5118)的规定。 3.2.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规定。 3.2.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

焊接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叉车制造中的焊接进行控制并对叉车制造的焊接材料进行控制和管理,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的编制、审批,焊工资格及证书的管理、焊工标记、制造焊接试板、焊接设备、施焊程控和记录,焊缝返修等质量活动作出规定,以保证叉车制造的焊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叉车制造的焊接质量控制。 (3) 定义 无 (4) 权责 4-1 焊接责任工程师负责焊接系统的管理和焊接质量活动的控制,负责组织处理焊接技术与质量问题,审核焊接性能试验、工艺评定指导书和报告,审批叉车制造焊接工艺、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及焊接接头一、二次返修工艺,确认制造试板力学性能结果并在报告上签字。 4-2 焊接工艺员负责编写焊接性能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负责编写焊接工艺和焊接接头一、二次返修工艺。 4-3 车间技术人员负责焊工施焊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焊接材料的使用和焊接设备的维护实施监督。 4-4 焊接试验员负责焊接性能试验、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材复验,负责焊工培训、考试的指导,负责收集每月焊工的工作实绩并归档。 4-5 质保工程师负责审批叉车制造焊接工艺。 4-6 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焊接性能试验报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接头超次返修工艺。 (5) 作业程序 5-1 焊接材料

5-1-1 供方的选择 按《采购及材料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根据焊接工艺试验结果和施焊经 验,选择焊材质量稳定、社会信誉好、服务优良的供方。 5-1-2 计划与订货 由采购部门依据焊接工艺要求的牌号和规格提出焊材订货计划,经材料责任 工程师审核,主管领导审批,采购部门负责订货。 5-1-3 验收与复验 5-1-3-1 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气体)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记,质量证明书上的力学性能和 化学成份指针应齐全符合上述相应标准的规定,焊材到货后由材料检验 员检验验收,不需复验的焊材检查合格后由材料检验员负责编号填写焊 材检查记录,并下达合格材料入库通知单,由材料保管员办理入库手续。5-1-3-2 需要复验的焊材到货验收合格后,由采购部门负责委托焊接试验和复验,焊接责任工程师负责签发复验报告,由材料责任工程师审核合格后交材 料检验员确认,由材料检验员下达合格材料通知单,由材料保管员办理 入库手续。 5-1-3-3 经验收或复验不合格的焊材,由采购部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作退货或更换处置。 5-1-4 焊材保管、烘干与发放 5-1-4-1 焊材分一、二级库管理,一级库负责焊材的保管与储存,由焊材烘材料保管员负责管理。焊材应按牌号、类别、规格等分别存放,并按类别、批 号设置标牌,焊材距地面和墙壁的距离均不得小于300mm,焊材库内应装 设去湿设备,保持室内相对湿度不超过60%。 5-1-4-2 二级焊材库负责焊材的烘烤、保温、发放、回收,由焊材烘干室管理员负责管理。焊材烘干室管理员应掌握各类焊条的性能和使用要求,明确烘干 的工艺规范,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二级保管焊材的环境条件和发

GB焊接规范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6-8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一般规定 第二章碳素钢及合金钢的焊接 第一节材料 第二节焊前准备 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 第四节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第三章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第一节材料 第二节焊前准备 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 第四章铜及铜合金的焊接 第一节材料 第二节焊前准备 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 第五章焊接工艺试验 第一节试验原则 第二节试验要求 第三节试验评定 第六章焊工考试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焊工操作技能考试 第三节附则 第七章焊接检验 第一节焊接前检查 第二节焊接中间检查 第三节焊接后检查 第四节焊接工程交工验收 附录 附表1 附表1-1 附表1-2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附表7 附表8 附表9 附表10 附表11 附表12 附表13 附表14 附表15 编制说明 主编部门:化学工业部 批准部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实行日期:1982年8月1日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文件 (82)建发施字25号 关于颁发《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国务院有关部、总局,各省、市、自治区建委,基建工程兵: 由我委委托化学工业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号为GBJ236—82,自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本规范由化学工业部基建局管理和解释。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概述 第 1.1.1条为指导设备和工业管道的焊接工程特制定本规范。它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和轻纺等行业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 第1.1.2条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合金钢(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低温用钢、耐热钢及奥氏体不锈钢)、铝及铝合金(工业纯铝及防锈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紫铜及黄铜)的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氧-乙炔焊。 第1.1.3条用于现场焊接作业的其他标准和设计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不得低于本规范。

焊接管理程序.doc

MSOP-00-14 焊接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焊接过程的管理,使工程的焊接质量满足要求,保障焊接作业人员健康,减少环境影响。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加工制作中的焊接过程管理工作。 3、职责 3、 1 公司检测中心负责公司焊接过程管理及焊工培训取证工作,宏观掌握各项目部的焊接管理信息, 指导和协调各项目部检测中心的焊接管理工作。 3、 2 项目部检测中心负责本项目部的焊接过程管理及焊工培训工作。 机械部负责焊接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部负责全公司焊接人员的外委培训管理工作,并协助检测中心搞好焊工的内部培训管理。 工程处具体负责本单位焊接及热处理人员、设备、材料、技术、质量和施工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中 级焊工的培训工作。 4程序 4 .1 焊接技术管理 工程施工前,由项目部检测中心焊接专工组织编制焊接施工专业组织设计,编制要求见 MSP—00— 01《质量策划控制程序》。 专业工程处焊接技术人员根据《焊接施工专业组织设计》中的焊接作业指导书编制计划,编写本单位焊 接作业指导书,编制要求参见MSOP— 00— 03《作业指导书编写管理程序》。 在项目开工前,检测中心根据工程的需要及公司现有焊接工艺评定情况,确定焊接工艺评定任务,组织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工作,并将工艺评定文件报分管副总审批。工艺评定文件及工艺评定试验报告原件由 公司检测中心保存。 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由检测中心专工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经分管副总批准后,印刷发放至相关人员, 并作为工程处技术人员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的依据。 工程处分管焊接的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纸编制主要焊接工程一览表,绘制主要焊接工程施工技术记录 图,报项目部检测中心审核、项目部总工批准后出版、发放。发放范围包括焊接和热处理技术人员、质 检人员和 NDT人员。 工程项目施工前,由工程处焊接技术人员,对参加焊接、热处理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办理技术交底签证。对于重要的焊接项目,通知检测中心参加,交底要求见MSP-00-13《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焊接作业人员作业时按规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执行 MSP— 00— 25《职工劳动保护控制程序》、MSOP — 00—24《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 工程处焊接技术人员,应深入现场检查焊接指导书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并做好焊接施工技术纪录。 项目部检测中心焊接专工,在指导各工程处焊接技术管理的同时,应深入现场,做好现场的技术监督。 工程处焊接技术人员做好本单位的焊接竣工资料整理和工程总结;项目部检测中心焊接专工做好本项目 的焊接竣工资料审核和焊接工程总结工作。 焊接技术控制流程见附件S14— 1. 焊接人员培训管理 每年末,各工程处根据工程需要编制本单位下年度焊接人员培训计划,编制要求见MSP— 00— 06《培训控制程序》。 由检测中心对公司新招焊工进行初级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可从事一般钢结构焊接工作或气 割工作(气焊工)。 中级焊工培训 初级焊工一般要从事现场工作一年以上,可进行中级焊工培训。

常用焊接国家标准号

最新国家标准目录 序号年份年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 2008 GB/T 15829-2008 软钎剂分类与性能要求 2 2008 GB/T 10046-2008 银钎料 3 2008 GB/T 19867.4-2008/ISO 15609-4:200 4 激光焊接工艺规程 4 2008 GB/T 11364-2008 钎料润湿性试验方法 5 2008 GB/T 985.2-2008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6 2008 GB/T 11363-2008 钎焊接头强度试验方法 7 2008 GB/T 2654-2008/ISO 9015-1:2001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 8 2008 GB/T 985.1-2008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9 2008 GB/T 22086-2008 铝及铝合金的弧焊推荐工艺 10 2008 GB/T 6418-2008 铜基钎料 11 2008 GB/T 22085.1-2008/ISO 13919-1:1996 电子束及激光焊焊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第1部分:钢 12 2008 GB/T 22085.2-2008/ ISO 13919-2:2001 电子束及激光焊焊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第2部分:铝及铝合金 13 2008 GB/T 10859-2008 镍基钎料 14 2008 GB/T 13815-2008 铝基钎料 15 2008 GB/T 2653-2008/ISO 5173:2000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16 2008 GB/T 2652-2008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17 2008 GB/T 19867.5-2008/ISO 15609-5:2004 电阻焊焊接工艺规程 18 2008 GB/T 19867.3-2008/ISO 15609-3:2004 电子束焊接工艺规程 19 2008 GB/T 9460-2008 铜及铜合金焊丝 20 2008 GB/T 19867.2-2008/ISO 15609-2:2001 气焊焊接工艺规程 21 2008 GB/T 10858-2008 铝及铝合金焊丝 22 2008 GB/T 13814-2008 镍及镍合金焊条 23 2008 GB/T 985.3-2008 铝及铝合金气体保护焊的推荐坡口 24 2008 GB/T 2651-2008 /ISO 4136:2001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14 9 25 2008 GB/T 2650-2008 /ISO 9016:2001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10 7 26 2008 GB/T 985.4-2008 复合钢的推荐坡口14 8 27 2008 GB/T 324-2008 焊缝符号表示法16 15 28 2008 GB/T 8110-2008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22 26 29 2008 GB/T 15620-2008 镍及镍合金焊丝18 18 30 2008 GB/T 22087-2008 /ISO 10042:2005 铝及铝合金的弧焊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18 17 31 2008 GB/T 1954-2008 镍铬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16 15 32 2008 GB/T 17493-2008 低合金钢药芯焊丝24 32 33 2005 1 GB/T 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19 39 34 2005 2 GB/T 5185-2005 /ISO 4063:1998 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8 6 35 2005 3 GB/T 19868.4-2005

焊接规定和程序

焊接规定和程序 1.焊接的基本要求 (1)本工程管道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全位置下向焊和半自动下向焊工艺,应符合《管道下向焊接工艺规程》和《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的有关规定。 (2)焊接工艺评定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根据《油气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方法》的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焊。其中焊接质量检验必须有规定的所有破坏性试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报告和焊接规程应提交建设方代表或工程监理审批,批准同意后生效。 (3)管道施工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规程和返修规程。焊工应指定的焊接作业指导书施工。焊工应在合格的焊接项目中从事管道的焊接,连续中断合格项目焊接工作6个月以上,仍需担任压力管道焊接时,应重新考虑。 (4)焊材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焊条的焊皮不得有脱落或明显裂纹。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 (5)钢管道焊接用的手工焊条采用符合《碳钢药皮电弧焊焊条标准》(AWS A5.1)标准和《低合金钢药皮电弧焊焊条标准》(AWS A5.5)标准的纤维素型下向焊条。药芯焊丝符合《低合金钢药芯电弧焊焊丝标准》(AWS A5.29)标准。焊条应按说明书或焊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烘烤,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出厂期超过一年的焊条,应进行焊接工艺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进使用。 (6)焊工须用焊条筒领用焊条,随用随取。焊工必须按指定的焊接工艺进行焊接,遵守工艺纪律。焊工在焊接前应做好焊前准备工作的检查,如坡口尺寸、坡口清洁情况、焊材的清洗、烘干情况、焊接环境等,确认其符合工艺要求后方可施焊。实际施焊的焊接工艺应进行记录。

(7)管道的施焊环境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而未能采取防范措施时,应停止焊接工作。 a、电弧焊接时,风速等于或大于8m/s; b、相对湿度大于90%; c、下雨。 管道焊接的过程与控制 (1)焊接方法 本工程管道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根焊,半自动焊填充、盖面焊接工艺,焊接方向为下向焊。对于不适合半自动焊的地段及返修焊口,采用手工电弧焊方式。 (2)焊接材料 如表2.1所示。由于死口接头为固定口焊接,焊接应力大,管子与管件焊接因对口尺寸不易保证,按规范要求固定焊口选用低氢型纤维素焊条。低氢型焊条的使用必须征得设计部门的同意。 焊条使用前严格按说明书进行烘干。烘干的焊条放入恒温箱内,现场用的放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反复烘烤不得超过二次。 药芯焊丝应按要求进行保管和使用,注意涂层均匀,表面无气孔,裂纹,脱皮及受潮现象。 焊接方法与焊材选用:见表3-1 表2.1焊接方式与焊材选用

焊接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焊接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和使用范围 为了保证焊接施工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工程焊接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建筑安装和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的焊接施工。 Q/ZS21003-2009 文件控制程序 Q/ZS21004-2009 记录控制程序 Q/ZS20901-2009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Q/ZS20401-2009 施工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Q/ZS20701-2009 施工机具装备管理程序 2职责 焊接技术中心是负责焊接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各单位技术部门负责实施。 3工作程序 焊接工艺流程控制见图1。 4焊工 4.1凡在公司各工程(车间)施焊的焊工应服从公司的统一管理,焊工合格证“聘用情况” 的“聘用单位”栏应该公司公章,“法人代表”栏应有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 4.2焊工上岗前应取得与所焊项目相应的资格。 4.3参加国外引进项目施工的焊工,还应根据有关文件指定的标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 岗。 4.4各单位焊工管理人员应建立焊工台账,并按时向公司焊接技术中心申请焊工资格考试。 4.5公司焊接技术中心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进行焊工资格培训考试工作,并负责按标准规定办 理焊工资格证件。 4.6焊工考试资料由公司档案科归档。 4.7焊工资格失效前1—3个月焊工应重新考试。 4.8首次参加考试或参加公司首次选用的焊接方法、钢材、焊接材料考试的焊工,应先参加 培训在进行考试。 4.9考试合格的焊工只能担任合格项目的范围内的焊接工作。有技术人员负责安排、焊接检 验员监督检查。 4.10焊接技术中心负责建立公司焊工资格台账。 5焊接材料 5.1焊接材料应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贮存保管。焊材库内控制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

焊接工艺规范标准

! 焊缝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 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 飞溅物清除干净。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且≤,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 成品保护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 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管道焊接施工工艺标准(精)

管道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厂管道预制加工和野外现场管道安装工程的焊接施工作业指导。 2. 引用标准 2.1《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8 2.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2.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2.4《电力建设施工及技术验收规范》(火力发电厂管道篇DL5031-1994 2.5《电力建设施工及技术验收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07-1992 2.6《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25-95 2.7《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1 2.8《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1(2010年6月4日) 2.9《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02-2000 2.10《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4079-1995 2.11《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SY/T 4103-2005 2.12《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CVNP 59-2001 2.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89 2.1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15《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2.16《焊接工艺评定规程》(电力行业)DL/T868-2004 2.17《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电力行业)SD340-1989 2.18《核电厂相关焊接工艺标准》(ASME ,RCC-M) 2.19《核电厂常规岛焊接工艺评定规程》(核电)DL/T868-2004 2.20《锅炉焊接工艺评定》JB4420-1989 2.2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录I (锅炉安装施工焊接工艺评定)(1999版) 2.22《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SY/T0452-2002 2.2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GB50184-93 2.24《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考试管理规则》(国家质监总疫局2002版) 2.2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4730-2005.1,2,3,4,5各分册 3. 术语. 3.1焊接电弧焊:指用手工操作电焊条的一种电弧焊焊接方法。管道焊接常用上向焊和下向焊两种。 3.2自动焊:指用焊接机械操作焊丝的一种电弧焊焊接方法。管道焊接常用热丝熔化极氩弧焊、涂层焊丝氩弧焊、药芯焊丝富氩二氧化碳焊混、(半)自动下向焊、二氧化碳(半)自动焊、埋弧自动焊等焊六种。 3.3钨极氩弧焊:指用手工操作焊丝的一种惰性气体保护焊焊接方法。 4. 施工准备

焊接控制程序Welding Control

All welding shall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SME Code Section Ⅸand Section Ⅷ, Division 1. 1 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 (WPS) 1.1 Welding Engineer shall prepare WPS for all welding of pressure retaining parts and of attachments to them. WPS shall be reviewed by the Welding QC Engineer, and be approved by the Technical Dept. Supervisor. 1.2 The essential, nonessential and supplemental essential variables of WPS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SME Code Section Ⅸand supplemental requirements of Section Ⅷ, Division 1 and the Customer’s Specification, as applicable. 1.3 The WPS shall be approved only after the supporting PQR is qualified and certified as described below. 1.4 The WPS shall be with Document No. and Revision No. When an essential or supplemental essential variable is changed, the WPS shall be re-qualified with new or additional PQR and then be revised. 2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RECORD (PQR) 2.1 The Welding Engineer shall provide the raw material and welding materials, instruct the Welder/ Welding Operator to use the preliminary WPS to make coupon prepared for PQR. 2.2 The Welding Engineer shall present the test coupon required by the ASME Code Section IX to a qualified Lab outside SURF for testing. If the welded test coupons need heat treatment, the Welding Engineer shall assure that the welded test coupon has been properly heat treated as required by the WPS. 2.3 The Welding Engineer shall supervise and record the data during welding of test coupon in the PQR form. 2.4 The Welding Engineer shall be responsible to obtain certified test report from the Lab. After review and satisfy to himself the certified test report, the Welding Engineer shall transfer these test data from the test reports to the PQR. If impact test is required, it shall be performed as per the requirements of SA-370, or ISO 148 part 1 of applicable edition. Impact test machine shall be calibrated as per the requirements of ASTM E23, or ISO 148 Part 2 and Part 3 of applicable edition. Temperature 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act test shall be calibrated every six (6) months and records shall be provided. 2.5 The Welding QC Engineer shall review the PQR to verify the conformance to the ASME Code Section IX and other applicable Sections, and then present it to the QC Dept. Supervisor for his review and certification. 2.6 The QA Engineer and AI may at any time require any procedure to be re-qualified for cause, or witness the tests of the welding procedur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