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资料

心理资料

心理资料
心理资料

1.“病与非病三原则”

第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第二,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第三,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2.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3.咨询目标?

1、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

2、具体

3、可行

4、积极

5、双方可以接受

6、属于心理学性质

7、可以评估8、多层次统一

9、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

4.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及工作程序?

〔一)基本原理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止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二)工作程序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实施强化

(三)注意事项

1.设定的目标应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2.阳性强化的标准应是现实可行的,可达到的;

3.设计一个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超期望方向发展;

4.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给予强化;

5.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6.在撤销强化物时,可采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

5.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的问题。

3 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4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5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6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6.咨询结果的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3求助者周围

人士的评估。4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

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7.咨询方案如何制定?

1)咨询方案应由求助者与咨询师双方在相互尊

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

2)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

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的次数与时

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

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3)商定的咨询方案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

调整。

8.产生阻抗

原因: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

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

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

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

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

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

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

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

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阻抗的形式有四类: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寡语和赘言,

其中尤以沉默最为突出。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理论交谈、情绪发泄、

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常见的心理外归因、健忘、

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最突出的是不认真履行心

理咨询师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

等。处理方式:

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

心理。2、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9.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地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准确的共情、不求报偿

的热情以及诚恳,对与能否取得积极地咨询效

果是很重要的。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的调节、行为

的改善。

10.应该怎样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

系?

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11.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的区别?

1合理的信念大多是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

不合理的信念包含更多主观臆测。

2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保护自己,使自己愉快

的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

3合理的信念何以使人很快达到目标;不合

理的信念使人达不到目标而苦恼。

4合理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

合理的信念难于做到这一点。

5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

突;不合理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

的时间而造成不恰当的反应。

12.对求助者表达真诚应注意什么?

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真诚可以为求助者提

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为求助者提供一个

良好的榜样。表达真诚应注意: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真诚应实事求是真诚应适度

真诚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真诚应考虑时间

因素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13.积极关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心理咨询师必须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

者,既要看到求助者的消极、灰暗、负性的

失败、缺点与不足,还应看到其长处、优点

等积极、光明、正性的一面、

第二积极关注不仅仅是咨询师积极关注,还

应该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看到自己的

长处和优点等,自己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能与

资源。

第三积极关注时应该避免盲目乐观。

第四积极关注时尤其应该避免消极。

第五积极关注也应该尊重现实,实事求是。

第六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

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地发展,这也是

咨询的最高目标。

14.请简述心理咨询保密原则中保密内容及

保密例外?

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求助者暴露的

内容,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保密例外:求助者同意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

要求提供的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咨询师的伦

理或诉讼;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求助者

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

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15.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与步骤。

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m5)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 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合理情绪疗法的步骤: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最具特色的方法为“产婆术式辩论技术”,目的是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目的是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恰当的情绪体验);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目的是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其他方法(主要为行为技术,目的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原有不良行为习惯,进一步消除不合理信念)。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16.不合理信念特征有哪些?

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

17.面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18.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

1.榜样法

2.塑造法

3.合同法

4.代币制

5.消退法

6.饱厌法

7.惩罚法

8.隔离法

9.行为代价法10.系统脱敏法11.强化相反行为的方法

12.前提控制法

19.心理测验方式?

SAS是焦虑自评量表,SDS是抑郁自评量表,这两个量表可以测量求助者焦虑、抑郁症状。另外,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l)、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可以有助于了解求助者的人格特征。生活事件量表(LES)用来了解生活事件对求助者的影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可以了解求助者的应对行为状况。SCL-90用来了解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20.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10个临床量表

Hs:疑病D:抑郁Hy:癔病Pd:精神病态Mf:男性化-女性化Pa:妄想狂

Pt:精神衰弱Sc:精神分裂

Ma:轻躁狂Si:社会内向

4个效度量表

Q:疑问量表L:说谎量表

F:诈病量表K:校正量表

Hs+0.5K、Pd+0.4K、Pt+1.0K、Sc+1.0K、Ma+0.2K 21.EPQ量表含义

1.折叠内外向(Extraversion)

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

2.折叠神经质(Neuroticism)

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分数高可能是焦虑、担心、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3.折叠精神质(Psychoticism)

并非暗指精神病,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4.折叠掩饰性(Lie)

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各量表T分在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T 分在38.5~43.3分或56.7~61.5分之间为倾向型,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

22.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一般因素:

1.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

2.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心

3.求助者因得到帮助产生的希望

4.咨询师的尊重、关切等

23.SDS标准分的分界值: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中度抑郁。

灾后心理与干预

灾后心理与干预

新闻回放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震后正常的心理反应: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此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这个阶段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正常的恢复期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五个阶段。 (3)康复期,康复期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1)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2)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心理学资料Word版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是心理学之父。 3、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完形心理学、神经分析学派、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 第二章 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2、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脑由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组成。脑干由延、桥、中组成。 3、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4、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实际是通过生物电脉冲和化学递质进行的。神经冲动在两个以上的神经元之间传递需借助电与化学递质双重信号来实现。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5、经典性和操作性反射实验:巴甫洛夫所创造的条件反射学说及其实验,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的斯金纳箱条件反射实验,称为操作性反射实验。经典性试验适用于被动的应答性行为,操作条件反射适用于操作行为。操作行为较为主动和自然,是活的刺激的手段。 6、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在社会活动实践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主管能动的表现。人心里反映的能动特点:(1)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3)人的心理也正是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 1、感觉阈限:是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绝对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2、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颜色后像: 3、明适应与暗适应:我们的眼睛逐渐适应黑暗的现象,叫作“暗适应”。它受视网膜内视紫质功能的影响。视杆细胞需要通过视紫质的积累来获得感光度,但视紫质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的眼睛逐渐适应明亮的现象,叫作“明适应”。在黑暗的地方,我们积累了很多视紫质以适应黑暗环境,但突然进入明亮的地方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我曾看过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美国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当时她无论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孩子的性命。意识到这一点,女主角一下子释然了。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 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强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灾后心理干预正式出现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这十多年来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等的变化,世界进入高风险时期,我国出现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概率也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重视心理干预、加大心理干预工作的力度势在必行。 也许有一天,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队伍中除了救援人员、医疗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还有心理工作者。 灾难发生之后,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是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它往往发生在一些威胁生命的事件之后,伴随着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心理体验,并且长时间消磨不去。PTSD的患者会持续的体验到创伤事件本身,灾难的梦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折磨着他们,并且会持续不断的进入他们的梦境。 对于创伤性的事件本身,他们则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他们会回避所有与事件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谈话,对于相关的活动、地点和人物也避之不及。对于所经历的创伤事件,他们会表现出对于事件重要方面的遗忘:似乎所经历的一切在他们头脑中变成了一片空白。 PTSD的受害者在受难后还往往表现出对一般事件的麻木。对于有意义的事件和有趣的事情,他们表现得异常冷漠。身边的人也许能够体会出,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对他们的亲近,甚至更加疏远,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受到了禁锢,很多PTSD的患者在灾难过后不再能够很好的沟通情感,也无法向自己的爱人表达爱恋之情。在很多亲人的严重,他们变得陌生,不再像以往那个具有人情味的亲人,而成为一个情感淡漠的“木头人”。

普通心理学课程讲义资料

普通心理学 Psychology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定义 (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2.什么是科学 (1)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辞典)(2)科学是由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 (3)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数据驱动;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 3.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是一门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的目的 (一)科学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二)心理学的目次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或心理现象 三、心理学的分支 (一)基础心理学 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原则 (二)应用心理学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一)哲学

1.理性主义(柏拉图) (1)一切知识由天赋而来 (2)真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2.经验主义(亚里斯多德) (1)没有天生的观念 (2)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可以获得知识并通向真理 (二)生理学 缪勒: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说 赫尔姆赫兹: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费希纳:刺激强度与心理感受的关系 布洛卡:大脑的语言中枢 (三)生物学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 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标志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大流派 (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构成心理活动(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合成为复杂心理活动的基本法则 3. 基本方法:内省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斯、霍尔、卡特尔 2. 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如何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心理的功能) 3.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对于应用的关注;对于个体差异研究的关注 (三)格式塔学派 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2.基本思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意识的组织性。 (四)行为主义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基础心理学》(专升本参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我国学者多认为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4、人格主要体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5、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心理现象。 6. 人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7.分化抑制使有机体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分析,并做出准确反应。 8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9知觉的基本特征(或者说规律)主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和知觉的恒常性等。 10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分为采取阶段和决定阶段两个阶段。 11.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能接收、加工或到体内其他细胞。1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这两个最主要的特性。

1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个体的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条件反射,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15.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16人的心理现象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两个部分。 17.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巴甫洛夫把有机体的反射区分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无条件反射和个体生活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条件反射两种。 19.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20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21. 奥尔波特(G. W. Allport)认为人有两种特质: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2 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进行及时复习。 24.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25. 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 26. 按照能力的功能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三种。 27.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8.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是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表象编码和语义

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

心理咨询师 简介 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鉴定工作的统一要求,已经或准备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人员,都应该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获得全国统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心理咨询活动。此证书全国通用。 认证等级及报考费用 心理咨询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统一鉴定收费295元。 心理咨询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统一鉴定收费495元。 心理咨询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尚未开设相应)。 考试内容 使用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的心理咨询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主要教材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操作》、《职业道德》。 心理咨询师三级: 1、鉴定内容: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部分。 2、题型:理论知识为选择题(8:00-10:00 满分100分)、专业能力为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满分100分)。 心理咨询师二级: 1、鉴定内容: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评审三部分。 2、题型:理论知识为选择题(满分100分)、专业能力为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满分100分)、综合评审为论文撰写(口头答辩形式满分100分)。 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单项成绩合格者,成绩可以保留1年。 考试时间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国家颁布了正式标准。一般在每年5月和11月的第三个周末考试,具体时间每年略有不同。 报考条件 心理咨询师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三、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另:上海地区对助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要求只需要大专学历者即可,不限专业。 心理咨询师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二、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的处理包括: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过于担心。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我没事,我挺好的。”——隐藏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 (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心理学复习资料2012-6-13 一 1、说出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的生理基础 ?感觉、知觉与注意 ?学习心理 ?心理的发展 ?心理的个别差异 ?动机与情绪 ?社会心理 ?异常行为与心理治疗 2、解释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部的心理活动支配;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3、深刻理解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记住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其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

家冯特(Wilhelm Wundt , 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用自己的话说出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格式塔学派: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行为主义: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提倡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即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渲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泛指以人的认识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论和流派,包括:格式塔学派;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皮亚杰学派的结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等。 信息加工心理学也是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代表着当前认知心理学发展的主流,旨在解释人接收、存储、提取与运用信息等过程,受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较大。 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应当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的经验——诸如动机、需要、价值观、情感、生活责任、自我意识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6、简要说说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

心理学整理资料

1、心理过程:知、情、意。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包 括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他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稳定的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3、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所做出的有一定规律的反应。 4、行为主义心理学:是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他一是 反对心理学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主张研究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二是反对内省。主张用客观研究的方法,即实验的方法。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基本原则。 5、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不是 受无意识欲望的趋势并未这些欲望而挣扎的动物。 6、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师范生进行自我教育。二,有助于掌握各种心理 现象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的特点,利用心理学的应用技能,提高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质量。三、可以为学习其他师范性课程打好基础。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8、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所观察的行为发生在自然环境中,被观察者的 行为比较自然,尤其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其他方法难以替代观察法。缺点:观察者处于被动状态,只能消极地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的出现,而且观察累计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 9、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最初阶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 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10、知觉的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即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11、感受差别性是指觉察到刺激物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又称最小可觉差。 12、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人类获得的外接信息中有百分之八十来自视觉。 13、暗适应食指从亮处转入暗处或照明停止时,视觉系统光感受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指从暗处转入亮处或照明开始时,视觉系统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14、视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深度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距离及立体特性的反映。它是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视觉具有重要的作用。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感受深度的线索,它只能对有限的距离产生效应。双眼线索是指用两只眼睛感受深度的线索。既可以提供距离信息,也是产生立体知觉的主要机制。 16、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7、记忆的概念:是指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18、遗忘的原因:记忆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19、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回忆的干扰作用。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0、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2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们借助语言、表象、动作等媒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决策等心理活动中,是认识的一种高级形式。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是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反映,人的思维受社会实践活动水平制约。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心理学资料整理

心理学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 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感觉。 3.认识过程是情感、意志过程的基础。(知之深,爱之切) 4. 反之,情感、意志过程又能巩固和深化人的认识过程。 个性心理: 1.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2.以个性倾向性为方向,以个性心理特征为表现,以自我意识为调控的有机的个性心理的整体。 3.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最活跃因素/需要是基础/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5.自我意识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结构。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知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教育、自尊心等。 7.有一种心理现象叫做注意,它不属于某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属于心理现象)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注意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心理学的任务:(简答) 1.研究心理和脑的关系(心理是脑的机能) 2.研究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关系 3.揭示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 4.揭示个性心理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5.探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简答) 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2.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简答)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企业) 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医疗) 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学校)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全

1、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是( )的核心 (A)阳性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法 (D)认知矫正法 2、咨询效果评估时应该注意( )。 (A)咨询效果评估要在咨询结束后进行 (B)咨询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直接成效 (C)考察是否存在“您好一再见”效应 (D)咨询以外的各种因素对疗效的作用 3、冲突型不匹配咨询关系是( )。 (A)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B)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存在个性冲突 (C)求助者对咨询师信奉的心理学理论不接受 (D)求助者对咨询师信奉的价值观体系不接受 4、“助人自助”可表现为咨询师通过咨询过程( )。 (A)提高求助者自我行动的能力 (B)引导求助者自主分析其问题 (C)启发求助者的积极和主动性 (D)帮助求助者做到能举一反三 5、中国比内测验的特点包括( )。 (A)测验对象年龄范围是2~18岁

(B)对结果的解释采用离差智商 (C)智商分级标准与韦氏智力测验不同 (D)根据中国国情设计了农村和城市版 6、MMPI确定各量表的依据包括( )。 (A)当时流行的精神疾病分类标准 (B)男女被试者对同一题目的反映 (C)内外向大学生对同一题目的反映 (D)正常人和病人对同一题目的反映 7、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中用于问卷编制的人格因素包括( )。 (A)耐受性 (B)敏感性 (C)忧虑性 (D)紧张性 8、SCL-90没有测评( )。 (A)情绪高涨 (B)思维飘忽 (C)思维播散 (D)被控制感 9、评定个体所承受精神压力程度可参考( )。 (A)95%的正常人一年内的LES总分不超过22分 (B)95%的正常人一年内的LES总分不超过20分

智慧树知到《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

哀伤辅导 1【判断题】(2分) 在葬礼上哭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不孝。 错 2【判断题】(2分) 哪些在办理后事时我感到愤怒和攻击的人都是借故闹事。 错 3【判断题】(2分) 一段时间后,我对这次亲友去世的悲剧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错 4【多选题】(2分) 哀悼的阶段可以分为()。 适应阶段 回避阶段 面对阶段 灾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的筛选建立 1【判断题】(1分) 不应该让受灾者参与到救灾过程() 错 2【多选题】(2分) 灾难刚刚发生后,与受害者相处时不要做什么? 跟受灾者说“这件事情没什么” 跟受灾者开玩笑缓和气氛 3【单选题】(2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是什么时候? 创伤事件发生3天后 心理急救:组织实施 1【判断题】(1分) 灾后急救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 错 2【判断题】(1分) 受灾者回避回忆现场,是人对自己的保护。 对 3【判断题】(1分) 对不同文化的人,灾后心理急救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错 4【判断题】(1分) 创伤后没有反应的人,可能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 5【多选题】(1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目的() 增强短期、长期功能适应能力 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 加强组内团结 处理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 心理急救:准备工作 1【多选题】(2分)

灾难救援一般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蜜月期 悲伤期 重建期 幻灭期 英雄期 2【多选题】(2分) 下列那些症状是人经历创伤后会出现的特征性症状? 高度警觉 解离 重新体验 回避 3【多选题】(2分)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 直接经历生死的创伤事件。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生死创伤事件。 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亲身经历被性侵 灾难救援中的心理急救法 1【单选题】(2分) 安心团体需要在何时进行? 48小时之后 2【判断题】(1分)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打印稿)-熊老师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绪论 1、 心理学是一门(④)的科学。 ①古老②年轻③新兴④既古老又年轻 2、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④)。 ①自然环境②人的大脑③个体活动④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4、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冯特 5、心理过程包括( D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 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C. 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D. 正常成人心理现象 7、心理现象可分为(A) A.心理过程和人格 B.认识、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8、心理学是(D)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9、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C)。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10、(D)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A.分析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不元素 B.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C.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D.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11、(D)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A.机能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12、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B)。 A.对称的 B. 不对称的 C.左半球优于右半球 D. 右半球优于左半球 第二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1、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这是利用( B )。 A、知觉恒常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整体性 2、“厨师做菜越做越咸”,说明( C )。 A、技术不精 B、感觉相互作用 C、感觉适应 D、错觉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感觉的现象叫( D )。 A.感觉对比 B.感觉后象 C.感觉适应D.联觉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一种( B )现象。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像 D、联觉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D ) A.感觉对比 B.感觉后象 C.感觉适应 D.联觉 6、喝过苦的东西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这种心理现象是( C ) A、感觉后象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联觉 7、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是(B)。 A.相互作用的B.相互转换的C.彼此无关的D.固定不变的 8、 “国际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辨别它,这是由于知觉的(A)。 A.理解性B.恒常性C.选择性D.整体性 9、 知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C)。 A.外部属性B.个别属性C.整体属性D.本质属性 10、 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11、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B)。 A.视觉和听觉B.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C.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D.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12、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B)。 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 1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D)。 A.常数关系B.对数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 1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B)。 A.最小可觉差B.感觉阈限C.差别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 15、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A)。 A.感觉适应B.感觉后像C.感觉对比D.连觉

心理学资料

一、定义 1、心理学是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研究行为和心理历程规律的科学。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4、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5、感觉阈限: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6、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7、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 时间内保存下来。 8、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是信息加 工系统的核心。 9、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时间很长的记忆。 10、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 联系。 11、概念:人对事物特性或本质的反映。 12、记忆表象(memory image)保存在人头脑中的曾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13、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现象。 14、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 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1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并经过意志的努力而产 生和保持的注意。 18、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 行为反应。 19、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得支配和调整个人的行为以克服困难的心理 过程。 20、双趋冲突: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目的,但有不能同时达到, 此时产生的冲突称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冲突便属于此类。 21、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遇到两个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的,但又不能都避开的心理矛 盾称双避冲突,例如不爱劳动的学生既怕干活又怕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 22、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是好而趋之,二是厌而避之, 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如某人想为班里做好事但又怕大家笑话。 23、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

心理咨询师是些什么人

心理咨询师是些什么人?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某个人平时喜欢小偷小摸,第一次被警察抓住,由于罪行不大,过几天就被放出来了,再过几天又因为小偷小摸被抓起来了,经过教育,又放出来了。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这个人跟警察混熟了,熟悉了警察之道,觉得当警察比当小偷更刺激,更好玩,也由于他受到了警察的法制教育,他开始决定痛改前非,再也不偷东西了,然后与警察合作,给警察提供侦破线索,和警察一起去抓别的小偷,甚至立了大功,最终还可以成为一名拥有正式职业身份的“警察”。小偷向警察认同,或者说,叫做两者相互“认同”,此所谓“警匪一家”。 弗洛伊德就曾经举例说,有的人,小时候喜欢放火,长大之后,社会不允许他随便放火了,他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成了一名勇敢的消防队员;如果一个人内心具有虐杀动物的强烈冲动,他对这些冲动进行调整,使之向着社会能接纳的方向发展,向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他后来就积极踊跃地倡导成立“动物保护者协会”,制止他人虐待动物,成为最具有爱心的动物保护者。 那么,心理咨询师,是一些什么人呢?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心理咨询师呢?什么样的人,会热衷于以心理治疗为业去帮助别人呢? 首先是,这些人他们感情丰富、细腻,经常能够感受到自己心理上复杂情绪,能够体会到心理上的一些痛苦,他们带这着些痛苦,去勤奋地学习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为自己疗伤,结果让自己得到了心理学的帮助,后来他们就更愿意向有着同样痛苦的人推荐这种心理方法,结果他自己就变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你看,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原本也是“警匪一家”的啊。 这么一说,似乎是我在暗示,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比一般人更差,其实不然。 “心理咨询师”只是一个职业角色的称谓,每个心理咨询师,他首先是一个自然人、社会人、普通人,跟普通人一样,要挣钱、养家糊口,油盐酱醋茶,面对社会环境和现实,拥有普通人的所有情感,跟普通人一样也有很多困惑和烦恼;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他也经历了跟“非心理咨询师”大致相同的个人成长过程,形成了具有某些心理问题或特征的人格。或者干脆说,普通人具有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自身也完全可以同样地遇到过。所以,心理咨询师不会没有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的心理问题,在他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甚至之后,跟普通人一样地遇到类似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跟普通人相比,就算是不强,起码也差不到哪里去。 外科医生给别人做胃大部切除手术,他自己也可以患有“胃溃疡”,也需要被做手术。外科医生带病坚持工作,或许不直接影响他做手术的效率和质量,而心理咨询师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却会影响他为别人做心理治疗。如果他带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去热心帮助别人,不但不能救人于水火,更可能是拉着别人一起跳火坑。因此,一个人如果要选择以心理治疗为职业,他可以本来就有一些心理问题,但是,不能有太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他原来的心理问题太严重,那么,即使他个人很努力,可能仍然无法面对并有效地解决好他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不能像外科医生那样去带病坚持工作,心理咨询师一定是“发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基本解决了他的心理问题的人” 无论是治疗师,还是来访者,他们本来就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心理咨询师,遇到了跟普通人一样的心理问题。但是,跟普通人有所不同的是,心理咨询师遇到问题之后,善于观察自己,善于总结和思考,并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在自己身上进行实践,查找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机制,尝试和探讨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最终使自己能够走出困境,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心理健康状况得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而普通人,在遇到了心理问题之后,由于没有用心地去反省自己,没有在心理治疗方面去花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