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的求学之路-第433期孔目湖讲坛

我的求学之路-第433期孔目湖讲坛

我的求学之路-第433期孔目湖讲坛
我的求学之路-第433期孔目湖讲坛

《我的求学之路》观后感

第433期孔目湖讲坛2016年4月17日

龚晓南,1944年10月出生,浙江金华人,土木工程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主任《地基处理》编委会主任,东北大学兼职教授。

1967年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1984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是浙江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岩土工程博士。1988年聘为教授,199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主要研究方向:地基处理及复合地基、基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倾和土工计算机分析。创建了广义复合地基理论,促进形成复合地基工程应用体系。已出版著作18部,主编学术论文集16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已培养硕士26位,博士30位。

龚教授开篇回忆童年与求学经历,在我看来,不仅仅是“闲谈”,更是篇“励志文”,意义非同寻常。读这篇文章时,我心中有股说不出来的辛酸。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时幸福安康的,而龚教授的童年却是一部“苦难史”,贫穷、苦痛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然而细细品味,我仿佛看到了金色的光芒从雾霭中放射出来,那就是执着的信念和感恩的心怀。文章叙述到龚教授在9岁那年,就已经想尽办法去上学。面对家徒四壁的困窘,父母苍老的脸和无奈的劝阻,他仍不放弃求学,靠捡猪粪、拾瓜子来筹钱上学。在知晓“人间冷

暖”后,更坚定了刻苦求学、出人头地的信念,以超强的毅力完成学业。

反观自己在面对困境时,有时还满腹牢骚、怨天尤人,碰到挫折就打退堂鼓,而不是在逆境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咬住目标不放松。龚教授那坚强的意志,是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困境中锤炼出来的,靠的是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对我们学生而言,信念就是工作的动力。心中装着国家,脑中想着办法,“能者德为先”,德,不就包含了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吗?龚教授在描述童年和求学经历中,流露的是自然朴实的人文情怀,是知恩、感恩、谢恩的心怀。虽感慨“求人比登天还难、人情比纸还薄”,却更感动于那些曾对他伸出过援手的亲朋、师友甚至陌生人。正是经历了人间苦难,他才格外珍惜这其中哪怕一丝的温暖。这种感恩的心怀也坚定他刻苦求学的信念,要以优异的成绩才能回报父母姐妹和师友的关爱之情。同时,感恩也让他对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感同身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我们大部分人都生活比较安逸,对于社会给予我们的美好生活,反而不懂得感恩,认为自己的所得是顺理成章。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组织对我们的培养、同事对我们的关怀支持,我们都应该铭记于心。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成为大海;一名公仆,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明白权利和责任是分不开的。不论做事、做人、做官,懂得知恩图报,总能比不知所以的人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既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为官从政之道啊。读一本好书,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精神的粮食。透过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生存的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龚教授的“奋斗史”对我们来说是一部“励志片”,在面对困难时,应紧锁目标,灵活变通,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成长的路上,纵有百般辛酸,也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师友,感恩组织,感恩同伴,在复

杂多变、困难重重的工作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古训说:“咬得菜根,百事可作。”尝着贫穷的味,走着辛酸的路,带着感动出发,追梦人无处不在。教室里挥洒的汗水,总能带来无畏的斗志、无惧的勇气,扫清一切艰难险阻,迈着坚定的步伐寻觅人生的坐标。一望无尽的青山好像一堵墙,等待知识的力量去凿开属于未来的一扇门,迎接化茧成蝶的精彩蜕变。

生命的光彩并不在于它瞬时的无比显赫,也不在于它的伟大与渺小,而在于它的价值。大学期间,我找了好多份家教,希冀在读书之余,尝试体会父母亲的艰辛。备考英语四六级,在连续几次失败后,妥协抑或是继续爬起来战斗,自从做了第八个引体向上时,感觉到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只要你愿意去做,甘愿承受随之而来的疼痛。你将会换来你想要的精彩人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