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文献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文献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文献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文献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文献

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 Baker, M.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换言之:翻译教程

2. Bell, 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Theory and Practice译文与翻译:理论与实践

3.申雨平、戴宁、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

4. 王克非从翻译史看文化差异

5.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

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

2. 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

3.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翻译问题探讨

4. 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3rd ed. )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5. 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 描述翻译学及其它

6. Hatin, Basil and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语篇与译者

7. Newmark, Peter: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翻译教程

8.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9. Bassnett, Susan and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10. 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语用学与翻译

11. 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

12.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

13. Nida, 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14. SnelI-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翻译研究:综合法

15. Davis, Kathleen: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解构主义与翻译

16. Hermans, Thee: 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 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 系统中的翻译:描写和系统理论解说17. Gull,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18.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

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19. Baker, Mona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研究百科全书

20. 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翻译科学探索

21. Nida, Eugene A. & Charles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与实践

22. Lefevere, Andre (ed.):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 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

23.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24. 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

25. 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3rd edition) 翻译研究(第三版)

26. Williams, Jenny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

27. Shullleworth, Mark & Moir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词典

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罗进德主编)

1. 马祖毅著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

2. 金 著等效翻译探索 (增订版)

3. 刘宓庆著文体与翻译 (增订版)

4. 金圣华、黄国彬主编困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

5.周兆祥著翻译与人生

6.陈生保编著英汉科技翻译指要

7. 冯志杰著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8. 陈忠诚著法窗译话

9. 刘重德编著文学翻译十讲

10. 陈定安编著英汉比较与翻译

11. 谭载喜编著新编奈达论翻译

12. 刘宓庆著当代翻译理论

13. 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

14. 陈忠诚著词语翻译丛谈

15. 陈忠诚、吴幼娟著词语翻译丛谈续编

16. 贾文波著汉英时文翻译

17. 黄忠廉著翻译变体研究

18. 马红军著翻译批评散论

19.思果著翻译新究

20. 李运兴著语篇翻译引论

21. 包惠南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22. 刘宓庆著翻译与语言哲学

23. 萧立明著新译学论稿

四、其它:

1. 《翻译论集》罗新璋编,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 《中国翻译史》(上卷) 马祖毅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 《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印,1984年版

5. 《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

6. 《语言与翻译》[苏]巴尔胡达罗夫著,蔡毅、虞杰、段京华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

7. 《文体与翻译》刘宓庆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版

8. 《习语汉译英研究》张培基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9.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10. 《英汉翻译手册》钟述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1. 《翻译的技巧》钱歌川著,台湾开明书店印行,1972年版

12. 《翻译漫谈》钱歌川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年版

13. 《科技翻译工作手册》李维颐等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14. 《长安译论》王宏印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

15. 《跨语交际》谭载喜编译,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16.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7.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美]诺姆·乔姆斯基著,黄长著、林书武、沈家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8. 《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释义学》张汝伦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英汉翻译常用工具书

(一)英汉类

1.《新英汉词典》(增补本) 《新英汉词典》编写组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英华大辞典》(修订第二版) 郑易里等编并修订,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英汉大辞典》(缩印本) 陆谷孙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4.《远东英汉大辞典》梁实秋主编,远东图书公司印行,1977年版

5.《最新高级英汉词典》蔡文萦主编,李赋宁审校,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版

(二)汉英类

1.《汉英词典》(修订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词典组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l 995年版

2.《汉英大辞典》(上、下卷) 吴光华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3.《远东汉英大辞典》梁实秋原主编,张芳杰主编,新华出版社,远东图书公司,

1995年版

(三)英语类

1.Longman Dicit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 h,Longman Group Limited.1978

2.Chambers Twentieth Century Dictionary,new ed.,Edinburgh & London,1972.

3.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New York.1975

4.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pringfield,Mass.,1961(Addenda 1966),1971

5.6,000 words:A Supplement to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Springfield,Mass.,1976

6.ORIGINS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 h,by Eric Partridge,London,1990

(四)汉语类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

2.《现代汉语词林》(正反序编排)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汉语大字典》编委会,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4.《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五)专名类

1.《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次修订本) 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世界姓名译名手册》《世界姓名译名手册》编译组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3.《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5.《世界报刊、通讯社、电台译名手册》(修订本) 辛华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六)略语类

1.《英汉缩略语词典》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汉缩略语词典》编写组,陕西人

民出版社,1980年版

2.《英语缩略词词典》史群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七)科技类

1.《英汉技术词典》清华大学《英汉技术词典》编写组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版

2.《英汉科技缩写词汇》阎庆甲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

3.《科技翻译工作手册》李维颐等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八)史地类

1.《世界历史词典》勒文翰、郭圣铭、孙道天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2.《外国历史大事年表》(公元前4500年一公元1945年) 王治邦、曲培洛、唐承运、于庆和、王永本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世界现代史大事记》吴成平编著,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4.《美国两百年大事记》[美]加尔文·D·林顿编著,谢延光、储复耘、容再光、李祥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5.《各国概况》(1979年版) 《各国概况》编辑组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版

(九)百科类

1.《辞海》(缩印本)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2.《辞源》(修订本) (1—4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十卷本)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4.《中国大百科全书》(多卷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中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七)、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最新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及答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 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翻译句子。(每小题3分,共30分) 三、篇章翻译(每小题40分,共40分)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把翻译分成__________。 A. 语内翻译 B. 语际翻译 C. 符际翻译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2.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goods:纺织品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white wine:白葡萄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3. “This is a special offer and is not subject to our usual discounts” 请问下面哪个译文最合适?________。 A. 这是特殊报盘,不以我方通常折扣为条件。 B. 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应于此盘。 C. 此系特惠报盘,不另加我方通常折扣。 D. 这是特殊报盘,不局限于我们通常折扣。 4.下面哪句话的描述是错误的?________。 A.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原则。 B.“动态对等”原则是指,运用交际理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将焦点从传统的译文与原文两个文本的比较转移到两个过程的比较,使人们注意到影响信息接收的各种语言和文化因素。C.奈达曾将“动态对等”的提法改成了“功能对等”原则。 D.翻译求的是“形式对等”,而非”动态对等”。

5._________提出了“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翻译理念。 A.尤金.奈达B.泰特勒 C.许渊冲D.鲁迅 6. 下面哪个配对是错误的?_____。 A.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 B.纸老虎:paper tiger C.to show one’s cards:摊牌D.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sea D B C D C D 7.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______。 A. 严复提出的翻译是:重神似不重形似 B. 傅雷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 C. 许渊冲的翻译标准是: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D. 泰特勒的翻译标准是:通顺 8.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State:实行禁酒的州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dry white wine:涩白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9. 泰特勒(Tytler)提出的著名翻译原则是:_______。 A. 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B. 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C.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10.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________。 A.bring down the house 翻译为:“推倒房子” B.pull up one's socks 翻译为:鼓起勇气 C.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翻译为:“为自己想得很多” D.an apple of love 翻译为:“爱情之果” 11.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下面哪个译文是最合适的?_____。A.一本书,紧紧合上,只是一叠纸。 B.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C.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废纸。 D.闲置之书只是一叠废纸。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

谈严复翻译 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交流中一直在广泛进行着。丰富的翻译活动,有利于我们科学系统地对翻译进行研究,也有利于我们形成独特的中西文化观。严复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学贯中西的人,他的翻译对中国近代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严复曾在福州马尾船厂船政学堂学习了五年,他学习了英文,几何,代数,电磁学,光学等新科学知识,到过新加坡,日本等地考察,后又到英国学习考察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了解中西政教,风俗之差异,关心世界大事。”回国后,他翻译了向国人敲起危亡警钟的《天演论》。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宣传了进化思想。 下面研究一下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特点。在词法和句法结构中,他模仿先秦文体的词法句法结构,桐城派古文的优点,其他文体的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造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新型文体。在《天演论》的手稿初稿中,他直接引用先秦散文中的句子并标明出处,虽然后来他觉得译作中放入中国古书的名字,中国古人的名字明显不妥,使读者感到彷徨,于是在改稿过程中将正文中出现的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尽皆删去,但导言仍保留部分如《导言十三》中的“以其所爱,及其所弗爱”一句系取自《孟子》;《导言十二》中的“诱然

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得”系庄子所云,“自营为私”是韩非所言,“人之性恶”出自《荀子》。译文中多用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很少。而且他的翻译话语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的范例。 1. 辨物穷微,明揭天道必不可知说。(《天演论·论六》) 2.不见夫业真者乎?(《原富》) 微是形容词,在句1中活用为动词。句2的业本来为名词,但在句中担任动词职务。同时,严复话语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例子也不少。如: 何以明之?(《天演论·人群》) 人弗之觉也,觉亦弗之异也。(《天演论·能实》) 其少见的被动句主要采用先秦的“见”字句结构,如: 特在人者,每为气禀所拘。(《天演论·论八》) 而为是幻且虚者之所主。(《天演论·论九》) 若是物特为天下只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夫是之谓天择。(《天演论·导言一》) 为了追求群内达旨,他用了很多排偶句: 小之极于跂行倒生,大之放乎日星天地;隐之则神思智识之所以圣狂,显之则政俗文章之所以沿革。(《天演论·导言二·广义》) 人,动物之灵者也,与不灵之禽兽鱼鳖昆虫对;动物者,生类之有知觉运动者也,与无知觉之指植物对;生类者,有质之物而具支体官理者也,与无支体官理之金石对。(《天演论·导言三·趋异》) 严复的翻译使用最多的策略当推意译,为了启发民智,在翻译过程中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

“第一章语音”参考文献 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 3、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版) 4、马琳《普通话语音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伊·克拉姆斯基(捷)《音位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7、郭锦桴著《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8、徐世荣《普通话正音手册》(语文出版社版) 9、侯玉茹《普通话异读词汇编》(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10、周殿福《国际音标自学手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第二章文字”参考文献 1、苏培成《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版) 2、高更生《现行汉字规范问题》(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4、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版) 6、周行健《汉字简繁体字及通用异体字对照手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7、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8、董琨《中国汉字源流》(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陈伟湛《汉字古今谈》(语文出版社版) 10、张书言《简化字溯源》(语文出版社版) 11、苏培成《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12、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曹先擢《汉字形义分析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14、刘志成《文化汉字学》(巴蜀书社2003年版) 15、张桂光《汉字学简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6、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8、冯寿忠魏进路等《汉字规范化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版) 19、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0、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第三章词汇”参考文献 1、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2、朱星《汉语词义简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 5、周荐《同义词语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周荐《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周荐(周祖谟)《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超详细

超详细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2、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著类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 1.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比如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 段落翻译(英译汉):1段,共50分。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 B. 文学作品 C. 科技著作 D. 哲学著作 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的翻译观点。 A. 善译 B. 化境 C. 神似 D. 信、达、雅 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B----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 C. 林语堂 D. 梁实秋 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D----的形式。 A. 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5. 翻译是一种(A )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 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 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__________。()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 7.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B--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 B. 多后置定语 C. 多新词汇 D. 多常用词汇 8. 鲁迅曾提出过“-------B--------”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 B. 宁信而不顺 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D. 忠实、通顺、得体 9. 在下列四组特点中,---D---组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B.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C.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D.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10. 下列四种语言特点,----B----不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形合 B. 多动态词语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 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 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 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 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 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 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 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 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 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 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 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 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 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 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 第二学期: 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摘要:本文以特定时期著名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在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并试图找出语法研究方法演变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语法研究、方法 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全面建立。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这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第一部力作。《新著国语文法》建立句本位,打破了《马氏文通》以来的“词类本位”的传统。他把句子划分成主语、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性的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等六种成分,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分析句子的方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这个时期,语法专题论文较少,最重要的当推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1926)。1938年,陈望道等人在上海发起了关于文法革新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真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此外,还有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1948)美国赵元任的《国语入门》(1948)(《北京口语语法》)等重要作品问世。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汉语语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倡,社会上很快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这个

时期可以称作语法学的发展时期。毛泽东对有关人士指示:“在报上写文章及为学校写文法教科书”,要在全社会普及“文法教育”。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从此开始普及语法知识,重要的著作有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吕叔湘的《语法学习》(1951)和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等。一些学者进行科学的语法研究,对当时及以后的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的《汉语史稿》和陆志韦的《汉语构词法》等。这个时期的语法研究还有一项引人注目的成果,即教学语法。中国第一次有了全国统一使用的教学语法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它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往往对每类词的语法特点都详加说明,分析句子时采用中心词分析法,在确定主语宾语时不依据施受关系,而大体依据位置的先后。到了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空前活跃,空前繁荣,空前深入,是语言学科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朱德熙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影响深远。80年代以来,研究的实践越来越证明,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来说,“多角验证”的思路是既宽展又有效的。90年代以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比以往更加活跃,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研究队伍更加壮大,取得的成果更加引人注目,新的理论、新的见解被提出来。“三个平面”理论、本位理论、配价语法、汉语的时体研究等问题都成为二十世纪末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这个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句法

英语优秀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英语优秀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作者:————————————————————————————————日期: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I.文内引用 (一)直接引用 1.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 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 2.大段落引用 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_0

---------------------------------------------------------------最新资料推荐------------------------------------------------------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2007 年 1 月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 1. 选择题: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比如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 段落翻译(英译汉): 1 段,共 50 分。 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 B. 文学作品 C. 科技著作 D. 哲学著作 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 的翻译观点。 A. 善译 B. 化境 C. 神似 D. 信、达、雅 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B----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 C. 林语堂 D. 梁实秋 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 1 / 11

必拘泥于--D----的形式。 A. 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5. 翻译是一种( A )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 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 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 __________。 ()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 7. 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 ----B--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 B. 多后置定语 C. 多新词汇 D. 多常用词汇 8. 鲁迅曾提出过-------B-------- 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 B. 宁信而不顺 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D. 忠实、通顺、得体 9. 在下列四组特点中, ---D---组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B.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C.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D.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10. 下列四种语言特点, ----B----不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形合 B. 多动态词语 C. 多替代 D.多物称词作主语 11.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汉英翻译实践第一讲

PART I: I. 原文(Source Text) 水桥 在巴拿马,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水桥”,那就是巴拿马运河。去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巴拿马运河游览观光,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们乘机抵达巴拿马城,然后搭上了一艘游轮,从巴尔博亚港进入运河。船行13公里后,便到了运河的第一组水闸1。巴拿马运河就是通过水闸的关与开,让船舰跨越陆地的一座“水桥” 2。 我们开始“上桥”了。船驶进闸池之后,厚2米,高、宽各20米,重数百吨的钢闸门便缓缓地关闭,闸池里开始注水。几分钟后,水涨船高3。游轮在两岸电力机车的牵引下缓缓前进。这样连升两级之后,船已经升高了16米。出闸后,再驶过一个小湖,又到了第二组水闸。经过这座水闸,船又升高了9.5米。这样,船已高出海平面26米,进入“桥顶” 4。我们的游船驶进了长达13公里的主航道,只见5两岸山6如刀削,绿树红花,景色十分秀丽7。 游船出了峡谷,驶入了宽阔的加通湖。湖水倒映着远山白云,美丽的小岛时隐时现8。在湖中悠悠航行38公里之后,船来到了加通水闸,从此进入了“下桥”段。这座水闸共有三级,犹如三个巨大的台阶。游船经过加通水闸后,已经降到了与大西洋水面相同的高度。当船驶入利蒙湾时,美丽的加勒比海便出现在眼前9。 我们从太平洋来到大西洋10,彼此隔离的大洋因为有了巴拿马运河而相通。运河全长公里,宽度由150米到304米不等。5万吨级的巨轮,日夜畅通无阻。它无愧于“世界桥梁”的称誉。我由衷地赞美人类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勇气!我敬佩你,巴拿马人民! 导游告诉我们,巴拿马人民是有志气的。他们一方面正在改造现在这条运河;另一方面,还准备新建一条更长的运河,预计工程需要10年才能完成,它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11。我们期待着它早日完成。 II. 理解难点提示(Suggestions for Comprehension) 1. 这里的“水闸”指什么参考下文的“进闸池”、“出闸”。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着,着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 2.专着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题目:论古代汉语中的“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的比较 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摘要:“者”“所”是古代汉语中两个十分重要的词语, 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 主要是与其它成分结合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充当各种句法成分。“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它们在词性、功能、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两者的看法有所不同,本文不能全部列出,仅选取其中一些观点进行归纳整理。本文从语法功能、结构的构成特点以及结构的性质三个方面尝试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者”字结构“所”字结构语法功能构成特点构成性质 一、从语法功能上看 从语法功能上看,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中“者”和“所”字都是特别的指示代词,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语法功能,即指代作用;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即不能独立进入句子,充当句子成分。但二者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者”字的作用都是“指”指别而“代”代替 ,因此,“者”字的后面不会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所”字一般是“指”而“代”,但有时是指”而不“代”。指而代时,所字结构后面不

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指而不代时,所字结构后面另外出现名词。例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大者王,小者侯。(汉书·高帝纪) 此二句的“者”,王力认为是特别的指示代词。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此二句中的“者”,王力认为是语气词。 君子所贵于道者三。(论语·泰伯)这一句中的“者”,王力认为仍是指示代词,但指示作用由“所”承担,“者”主要表称代。 天所立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史记·匈奴列传)中“所”为指而不代。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两个“所”恰好说明“所”字不仅可以指而代,有时也可以指而不代,前一个“所”是指而不代 ,后面另外出现“室 ,以示指别之对象 ,后一个“所”是指而代。正因为所字有指而不代的情况 ,因此可以出现“所……者”的结构,这时, “所”是指别, “者”是代替。如: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礼记·大学) 拱把之桐梓 ,人苟欲生之 ,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告子上) 二、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 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跟“者”、“所”结合的通常是谓词性成分。其中,“所”一般只跟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其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所+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荀子·劝学) (二)所+动词+者,例如: 狄人之所欲者, 吾土地也。(孟子·梁惠王下) (三)所+介词+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者字结构则由形容词、动词、数词或动词性短语加“者”构成。例如: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者不惧。(论语·宪间) (3)此五者, 邦之蠹也。(韩非子·五蠹) (4)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战国策·齐策四) 在固定结构里,“者”字放在组合词之后,所字放在组合词之前,这种词序、语序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它们共同的指代功能 ,恰恰相反,由于“所”的虚化较“者”更强,“所”在实施指代功能并使整个结构名词化的过程中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往往求助于“者”构成“所…者”结构,从而巩固和加强其语法意义。 三、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都是名词性结构。者字结构表示的是具有某种特征意义的实体,如动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动态特征的实体,形容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性状特征的实体。 (1)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孟子·公孙丑上) (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史记·游侠列传) (3)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4)治国能使贫者富。(商君书·去强) 以上四例,(1)、(2)例为动词(短语)加“者”,分别表示具有“为此诗”、

英语论文格式字号

英语论文格式字号 【篇一:英文论文字体要求】 英语论文格式规范(附样例)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除了英语小词外,其他单词首字 母都要大写;另外:除了题目外,论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 xxx学院 11xxxxx xxx 指导老师:xxx (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 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 【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 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 【key words】 idiom; com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关键词: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 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除了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不大写,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 空一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 1. introduction (顶格,除了第一个单词及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不要大写;标题最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上空两行)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1999). (段落第一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夹注的标注法:出现在夹注中的作 者必须与文后的参考文献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注意一个或多个作者 间的标点符号,时间、页码等的标注法;另外,汉语参考文献的作 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现,不能出现汉语姓氏;夹注出现在标点符号之前)

翻译理论与实践试题及答案讲解

翻译理论与实践试题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20% 1.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思想。 A. 鸠摩罗什 B. 玄奘 C.安世高D。释道安 2. 严复说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是指---------------------。 A. 翻译一部书要化一个月时间作准备 B 翻译一个术语往往要考虑很久 C.只有化苦功才能翻译成一部名著 D.书名的翻译颇费思量 3..下列四句,----句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 鲁迅提出过“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点。 B. 马建忠主张“善译”的翻译标准。 C. 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D. 傅雷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形似”。 4.下列四位翻译家中,英译《红楼梦》的是------。 A. 林语堂 B. 杨宪益 C. 杨必 D. 鲁迅 5.英国语言学家M.A.K.Halliday提出的构成语境三要素中,fields of discourse指---------------------------。 A. 交际内容 B. 交际方式 C. 交际风格 D. 交际地点 6. 多用被动语态是----------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语法特点。 A. 广告英语 B. 科技英语 C. 新闻英语 D. 法律英语 7. “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的形式。 A.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8.. ------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作品。 A. 朱生豪 B. 卞之琳 C. 梁实秋 D. 林语堂 9. fast, firm, secure三个同义词中,firm的正规程度介于前后两者之间,由此可以判定,它最有可能源自------。 A. 法语 B. 拉丁语 C.盎格鲁-撒克逊语 D. 德语 10. 下列四种“语体”中,--------的语言最为正规。 A. 广告英语 B. 法律英语 C. 新闻英语 D. 科技英语 二、问答题:30% 1. 为什么严复要在他的翻译标准中加上一个“雅”字?你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这个“雅”字?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翻译的定义出发,进一步说明了翻译理论的起源发展的过程,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探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理论实践差异关系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它是架起在人类交流沟通活动间的一座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人类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在语言诞生之初,人们为了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少不了翻译这个媒介。 在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较大的影响。文化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英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不但语言词汇、语法结构、辞格千差万别,在修辞上,即遣词造句上也各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这给翻译带来了许多困难。而语言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的载体,这种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复杂的情况。”因此翻译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交流亦离不开翻译。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这就是理论对实践的超越。实践活动作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类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这种内在否定性就是理论对实践的理想性引导,理论正是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理想性的目地性要求而超越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 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理论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坚持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发展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