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杂地表条件下陡倾角勘探区地震数据采集研究

复杂地表条件下陡倾角勘探区地震数据采集研究

复杂地表条件下陡倾角勘探区地震数据采集研究
复杂地表条件下陡倾角勘探区地震数据采集研究

0概况

现指导王家山煤矿矿井开拓布局的地质报告编制于1983年,原有勘探程度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化采区设计和工作面划分要求,急需进一步查明区内地质构造和主要煤层的赋存情况,为下一步矿井开拓和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经矿方的多次考察与论证,最终决定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

王家山煤矿区内地层自老至新为:中奥陶统车

轮沟群、下志留统马营沟群、上泥盆统沙流水群、上三叠统南营儿群、中侏罗统窑街组和新河组、上侏罗统苦水峡组、下白垩统河口群、新近系、第四系。含煤七层,主要可采煤层为2煤、3煤、4煤、4下煤,相邻煤层间距多在5~30m 变化,各煤层厚度多为2~

20m ,地层倾角在30°~60°。勘探区地形起伏,相对高

差较大,冲沟发育。地表条件十分复杂,坡度一般在

20°~30°,部分坡度达50°~60°,有直立陡坎和冲沟,

深度达50m 。区内大部分地段为第四系松散黄土覆盖,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地段白垩系、侏罗系出露。另外多年的开采已造成勘探区浅部较大范围的塌陷。施工期正是当地的多风季节,地震勘探施工困难。

复杂地表条件下陡倾角勘探区地震数据采集研究

朱书阶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针对王家山地震勘探区具有目的层倾角大(30°~60°)、地表相对高差大、黄土覆盖层厚、地表条件十分复杂等地震难点,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品质因数—地层衰减系数与纵波速度的关系,炸药震源与介质阻抗的耦合关系,虚反射与最高频率的关系等相关理论依据,提出了获得较好原始资料的保证措施:在厚黄土厚附近,炮点变观至基岩裸露区或厚度较小区域;炸药依据基岩、黄土等岩性差异分别选用铵锑成型炸药及2#岩石硝铵炸药;激发井深为虚反射界面深度、药柱长度及药柱顶部爆炸破坏带高度之和;组合激发井距大于2倍塑性带半径;接收束状砖块式10线8炮制观测系统;大倾角地层采用较大的偏移距,下倾激发方式。通过野外采集实验,证明了该复杂条件下陡倾角勘探区采取的三维地震勘探措施的合理性,经初步处理,野外采集的资料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解释的浅部塌陷区影响边界由原来计算的100~200m 控制到了50m 范围之内,达到了非常理想的程度。关键词:厚黄土;大倾角;野外数据采集;地震勘探;王家山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朱书阶(1972—),男,安徽太湖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地震

勘探工作。

收稿日期:2011-01-04责任编辑:孙常长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Study under Complicated Surface Condition of

Steeply Dipping Prospecting Area

Zhu Shujie

(Xian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Xian,Shaanxi 710054)

Abstract:The Wangjiashan seismic prospecting area has seismic prospecting nodi of steeply dipped (30°~60°)zone of interest,large surface relative relief,thick loess covering and complicated surface condition.Based on earlier stage investigation,in terms of Q factors -relations between strata attenuation coefficient,charge source and medium impedance feed through,ghost reflection and maximum frequency,put forward guaranteeing measures to get better primary data:near the thick loess tableland,shotpoint transferring to bedrock outcropped or thinner loess areas;according to bedrock,loess lithologic differences use ammonium-antimony packaged explosive and 2#ammonium nitrate explosive respectively;shothole depth is summation of ghost reflection interface depth,explosive cylinder length and height of cylinder top failure zone;distance between multiple-shot points larger than twice plastic zone radius;receiving bunchy brick-shaped 10line-8shot observation system;using larger offset,downdip shot mode in steeply dipping areas.Through field acquisition testing,has demonstrated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measures.After initial processing,each quality technological index of field acquired data can meet code requirement.Accuracy of interpreted shallow subsidence area boundary from originally estimated 100~200m can be accurate to within 50m,thus an excellent level.

Keywords:thick loess;steeply dipping;field data acquisition;seismic prospecting;Wangjiashan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3No.02Feb .2011

第23卷2期2011年2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1)02-0048-05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11.02.10

2期

1前期调研与试验工作

1.1前期调研

在详细踏勘勘探区及收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以往该区地震勘探工作情况,借鉴类似地区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经验,总结出本次勘探野外资料采集需要克服的的技术难点主要是地震波的激发、接收及观测系统的设计问题。

通过对勘探区钻孔资料仔细分析及对全区进行详细踏勘,得知勘探区内黄土层厚度在0~130m。另据根据低速带调查得知:在厚黄土覆盖区14m左右深度上存在一个低、降速带界面,其低速层速度为300~450m/s,降速层速度为750~1150m/s,下伏高速层速度为3000m/s。该区存在3个界面,第1是地面(称自由界面),第2个是低、降速层间的波阻抗界面(称虚反射界面),第3是黄土层与下伏老地层间的强波阻抗界面。在第1与第2界面之间是松散、干燥的黄土,由于黄土层严重的吸收衰减作用,使得地震资料频率降低,且随着炮检距的增大,反射波传到地面所用的时间要大于折射波传到地面的时间。根据虚反射理论,如果选择在低速黄土层中激发,爆炸的能量大部分消耗在破碎的黄土之中,下传能量很小,且下传的地震波遇到虚反射界面时很容易被反射到地面形成干扰。所以施工中应选择在高速层中激发,如果井深达不到高速层,则要考虑多井组合激发。

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能量损失程度与介质的品质因数Q、地层衰减系数β有关。地层品质因数Q、地层衰减系数β随频率的变化很小,它们的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层岩石的致密程度,而地层岩石的致密程度影响纵波的传播速度。所以不同的地层岩石品质因数Q值与地层衰减系数β不同,地层岩石的品质因数越小,地层衰减系数越大,对地震波的衰减越大。

实际中常用的品质因数Q与纵波速度的经验公式为:

Q=14υp2.2。(1)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层衰减系数β与纵波速度关系的经验公式求出地层衰减系数β:

β=1.949υp-2.2。(2)由此可以看出黄土层的品质因数为1~20,衰减系数为27~11,即地震波在该层中吸收衰减严重;而在高速层中品质因数在160左右,衰减系数在0.17左右,即地震波在该层中吸收衰减是很轻的。这也可以看出,黄土层的吸收量是深部地层吸收量的150~ 65倍,也就是说厚度为14m的黄土层的吸收衰减量相当于深部地层2100~910m厚的地层衰减量,因此,厚黄土层是导致该区地震波能量衰减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为了获得品质较高的单炮记录,施工中在接收条件不能改变时,应尽量将炮点移动至基岩裸露区或黄土层厚度较小区域。

1.1.1药型选择

炸药激发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炸药与周围介质的耦合关系(几何耦合和阻抗耦合),其中阻抗耦合尤为关键。阻抗耦合是指炸药波阻抗与周围介质波阻抗之比,即:

R=ρ1υ1

ρ2υ2

,(3)

其中ρ1、ρ2、υ1、υ2分别为炸药和介质的密度和速度,R 值越接近1,激发能量越强。胺锑炸药的爆速在4500~6000m/s,而2#岩石硝铵炸药的爆速在1800~2400m/s、密度约为1.8g/cm3。因此在基岩区选用铵锑成型炸药激发、在厚黄土覆盖区选用2#岩石硝铵炸药激发。

1.1.2厚黄土覆盖区井深选择

以往黄土区地震勘探的经验表明,激发深度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炸药距虚反射界面的距离h要大于爆炸半径r:

h>r=1.5M

3

姨,(4)

式中,M为炸药量,单位为kg。

即井深要大于虚反射界面深度和药柱长度及药柱顶部的爆炸破坏带高度之和。虚反射界面深度可以通过低速带调查确定,药柱长度可以通过测量确定,爆炸破坏带高度可以根据(4)式计算确定。

②炸药距虚反射界面的距离h要小于最高频率

f max的八分之一波长λ,即:

h<1/8λ。(5)综合以上两点,激发井深为虚反射界面深度和药柱长度及药柱顶部的爆炸破坏带高度之和即可。

1.1.3组合井间距选择

为了达到组合激发的效果,必须使最近两个井间距不小于单个炸药包起爆所形成的塑性带半径的二倍(2r),r的求取公式为(4)。

另外,如果相邻井之间的距离太大,也会造成能量分散,激发的效果降低。

1.1.4观测系统

勘探区为山区地表,地表高差较大、地表低(降)速带厚度变化剧烈、速度存在横向变化,这一切使得地震波旅行时差对有效反射波的叠加效果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所以野外资料采集时应考虑资料处理

朱书阶:复杂地表条件下陡倾角勘探区地震数据采集研究49

第23卷中国煤炭地质

中的静校正问题。由美国I/O公司北京代表处编录的绿山设计软件培训教材可知:煤田勘探常用的条束方式存在炮检距/方位角分布差,静校正耦合性差的问题,而束状砖块观测系统有近道分布较好、检波线距可以较宽、炮检距/方位角分布较宽、静校正耦合性较好的特点。大倾角地区的地震勘探应采用叠前偏移处理,叠前偏移一般要求资料采集时应用大排列、宽方位角接收的资料。另外,地层倾角越大,地下共反射点向上倾方向偏移的距离越大,所以大倾角地层地震勘探时应采用较大的偏移距,同时采用下倾激发方式。根据空间采样定理,本次设计的观测系统主要参数为:束状砖块式10线8炮制观测系统,接收道数480道,接收线数10条,每线48道,接收道距10m,接收线距40m,叠加次数24次(横向4次,纵向6次),CDP网格5m×10m。

1.2试验工作

考虑到勘探区激发条件的限制,试验的重点是井深、偏移距和最大非纵距的试验。在黄土覆盖较薄的区域,进行了穿透黄土层、未穿透黄土层(井深为12m)的对比试验;在厚黄土覆盖区域进行了深井组合与浅井组合的对比试验;在基岩裸露风化区,进行了坑炮(坑深1.5m)和浅井组合的对比试验;用“L”字型排列(倾向线800m、走向线400m)方式选择了下倾方向50m、80m、150m的偏移距,300m、400m、500m的非纵距进行试验。

图1

为黄土覆盖较薄区域同一药量不同井深的

图1薄黄土区域不同井深的对比试验

Figure1Comparative test in thin loess area with different borehole depths

50

2期

单炮对比试验记录,图2为基岩裸露区单井与双井组合在同一井深情况下的对比试验记录。通过该区多次试验发现,在厚黄土区域,无论是深井组合还是浅井组合所得到的单张记录信噪比都很差;在黄土覆盖较薄的区域炮孔击透黄土层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地震反射波,当孔深小于黄土层厚度时,有效波不突出,信噪比较低,从对应单炮记录的频谱曲线看,虽然主频都偏低,但是深井激发时的频带要宽(图1);在风化基岩裸露区井深2.5m单井和井深2.5m 双井组合都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的单张记录,但双井组合比单井的效果好,主要表现为目的层反射波连续、能量强,主频较高、频带较宽(图2)。发现最大炮检距不大于目的层深度1.2倍时目的层反射波没有产生畸变,相对较大的非纵距时单张记录较好。

地层倾角增大时,相邻接收道间的目的层反射波时差增大,特别是在高差较大的区域,不利于目的层反射波的识别,拉大非纵距可以使相邻道之间目的层反射时间差变小,使同相轴连续性加强(图3给出了相同激发位置不同接收排列的单张记录)。实际施工中可以用这一特征对资料品质差的区域进行补救。

2实际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措施

由于本区地形起伏及坡度很大,表层激发、接收条件复杂多变,原始资料的品质很不稳定,很难确定一个固定的工作模式。因而,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为

图2基岩裸露区的对比试验

Figure2Comparative test in bedrock outcropped area

朱书阶:复杂地表条件下陡倾角勘探区地震数据采集研究51

第23卷

中国煤炭地质

①施工前进行详细的踏勘和调查,尽量将炮点

位置设计在基岩裸露区,在无法达到时选择黄土层覆盖厚度较薄的区域作为次选区域,采用组合井钻孔穿透黄土层。

②加强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对当天的生产记录

及时评级,并在施工设计图上标明甲级炮点位置。根据上一束记录品质情况,选择激发条件好的炮点,在对下一束施工的同时,对中间一束品质差的地段用非纵观测的方法进行弥补。

③在厚黄土覆盖区,炮点位置无法移动时,采用

深孔组合及增加覆盖次数的方式提高资料信噪比。

④多风季节施工,检波器埋设坚持“插直、压实”

的原则,减少环境噪音干扰。

⑤在浅部塌陷区附近尽量将炮点、检波点的位

置布置在没有遭受塌陷影响的范围之内,在坚持下倾激发的原则下,用横向覆盖的设计思路确保资料覆盖范围及确保工程质量。

⑥对资料很差的部分尽最大努力进行重复观测

或补炮。

⑦对激发点进行加密测量,确保激发点发生变

化时的炮点准确位置。

3初步地质效果分析

在王家山地震勘探工程中,由于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足,施工组织严密,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较为严格,野外资料采集的各项质量平均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浅部塌陷区的影响边界由原来计算的

100~200m 控制到了50m 范围之内

图3相同炮点不同接收排列所得记录

Figure 3Records from same shotpoint different receiving arrangements

(下转第67页)

52

2期基于现在的市场经济情况,处理事故一是要看事故的复杂程度,如果简单,尽力处理。如果复杂就看孔内的钻具有多少,如果不多,处理起来的花费比重新移孔的成本还大,那么可以采取移孔重新开孔钻进的办法。

7配套效果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南方地区从事煤田地质绳索取心钻进,坚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配套,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湘南某区从1980年开始试验绳取心钻进,历时

5a 施工工作量9141m ,1991年台月效率达488m ,小

时效率达1.57m ,在南方煤田钻探中还算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西部开发启动后,我们开赴西南市场,2004年在川南某矿区工作量8856m ,台月效率490m ,小时效率1.56。

2007年在云南某地区工作量达32697m ,该地区施工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平均台月效率达到450m ,个

别单孔台月效率达到1210m ,设计980m 深的3206孔,26d 就完成孔深1049m 。

2008年-2010年上半年,我们在南方地区施工

近10万m ,总体来说都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韩广德,等.中国煤炭工业钻探工程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煤田钻探工程—钻探工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3]徐彬彬,等.贵州煤田地质[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4]余继强.诠释煤矿深孔钻探技术问题及机具选择要点[J].西部探矿工程.2010(3):71-72.

[5]费文斌.福建省煤田绳钻冲洗液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8,20(8):67-71.

[6]赵运兴,等.煤田钻探技术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7]王有东.绳索取心钻进技术在煤田勘探超深孔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4):67-69.

图4勘探区的初步叠加剖面

Figure 4Prospecting area primary stacked

section

局部区域的甲级率在50%以上,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综合甲级率在30%以上。从初步叠加看(图4),本次野外资料采集是成功的。

从王家山地震勘探的采集过程来看,在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试验基础上,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得出的技术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在复杂地表条件

下进行陡倾角区地震勘探工作是可行的。参考文献:

[1]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2]程云,程建远.三维地震在西部戈壁地区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1999,11(3):55-56,59.

[3]邓志文.复杂山地地震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4]解团结.山西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实际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6,18(2).

[5]成润根,段建华,石君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开滦林南仓矿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0,22(8):58-60.

[6]吴奕峰,张兴平.地震数学模型技术在煤矿采区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10):49-53,69.

[7]王建青.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潞安矿区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

2008,20(6):33-35.

[8]冷广升,陈加林,王秀荣,等.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8,20(6):40-43.

[9]禹凤林,卢君实.地层倾角对转换波抽道集的影响[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4):59-61,72.

[10]马社坤,夏青,徐爽,等.山地大倾角地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5,17(4):41-44.

!!!!!!!!!!!!!!!!!!!!!!!!!!!!!!!!!!!!!!!!!!!!!!

(上接第52页)

桂望成:南方煤田绳索取心钻进的配套问题

67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院系: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14年5月5日

地震勘探野外实验报告 一、基本任务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按指导书要求完成,以便通过此次实验,达到巩固和加深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具体要求如下: 1、初步实践野外地震勘探各种技术工作; 2、基本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和地震仪器装备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地震记录的分析与评价; 4、学习地震资料几种常规处理方法; 5、学习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的构造解释。 1.2 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内容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作业,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室内资料的解释成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 ①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 ②测线布置依据和观测系统设计; ③排列的布设; ④仪器的学习及操作; ⑤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参数的试验及正确设置; ⑥野外数据采集施工技术; 2、室内数据处理; 3、室内资料解释和成图 二、数据采集仪器 1、一台McSEIS-SX 48 XP地震仪(配件:一条电源线,一条大缆接受器,一个鼠标)(图一) 2、两根5m大缆 3、24个100Hz检波器 4、一块12V蓄电池 5、一条同步触发道 6、激发装置:一把18磅铁锤,一个铁块

7、测绳一根 9、罗盘一个 10、野外记录本 图一地震仪 图二部分实验仪器

三、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3.1 测线的布置 测线布置的原则:主测线的方向,应尽可能地垂直地层或构造走向,并与设有地质钻井以及其他物探测线的方向重合,以利于各种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和相互补充验证,主测线之间还应布置联络测线,以控制勘探精度。(图三) 图三测线布设 3.2 观测系统设计 反射波勘探一般采用多次覆盖系统。表示出共炮点线(含道号),共接收点线,共偏移距线,共CDP点线,并标出炮号、桩号、道号、道间距、覆盖次数和比例尺。(图四) 3.3 激发 实验采用锤击震源,采用18磅的铁锤以及15~25cm见方、重10~20kg的铁板作为锤击激发震源。激发点应平整、坚实、表层浮土应予清除,垫板要摆放平实。 3.4 接收 (1) 检波器的选择:根据勘探目的和勘探深度选择浅层反射波勘探100Hz的检波器。 (2) 检波器埋置:检波器要平稳、垂直(倾斜度应小于10o)、埋实在接收点位置上。检波器与电缆连接应正确,防止漏水造成的漏电和地面渍水造成的短路,也要防止极性接反和接触不良。(图五)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DOC)

安徽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 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 6、采样定理: 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为了消除球面扩散的影响,只需A0=Ar*r即可,此即为几何扩散校正, 13、反滤波(又称反褶积):为了从与干扰混杂的地震讯息中把有效波提取出来,则必须设法消除由于水层、地层等所形成的滤波作用,按照这种思路所提出的消除干扰的办法称为反滤波,即把有效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种种我们不希望的滤波作用消除掉。 14、校正不足或欠校正:如果动校正采用的速度高于正确速度,计算得到的动校正量偏小,动校正后的同相轴下拉。反之称为校正过量或过校正。 15、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16、剩余时差:当采用一次波的正常时差公式进行动校正之后,除了一次反射波之外,其他类型的波仍存在一定量的时差,我们将这种进过动校正后残留的时差叫做剩余时差。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 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 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试卷合集

一、名词解释 1.道均衡:是指在不同或同一地震记录道建立振幅平衡。 2.数字信号:相对于模拟信号,记录瞬间信息的离散的信号。 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有效信号:能为我们所利用的信号就叫有效信号。 3.最小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前部。 4.反射波:在波速突变的分界面上,波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入射波的一部分被反 射,形成反射波。 折射波:滑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反过来影响第一种介质,并在第一种介质中激发新的波。这种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5.共深度点:CDP。地下界面水平时,在共中心点下方的点,界面倾斜时无共深度点。 6.解编:地震数据是按各道同一时刻的样点值成列排放的,解编就是将数据重排成行。 12. 最大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后部。 16.地震波:地震波是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多次波:在地下经过多次反射接收到的波叫多次波。 17. 切除:地震信号经动校正后被拉伸畸变,目前处理动校正拉伸畸变的方法是切除, 即把拉伸严重部分的记录全部充零。 18. 混合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中部。 自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自身的互相关。 互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另一个时间信号的相关。 21.环境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随机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22.反射系数: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的比值。 28.模拟记录:把地面振动情况,以模拟的方式录制在磁带上。 二、简答题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地震资料数据中有哪些目标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如何分类?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有哪些?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输入→定义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废炮道、预滤波、反褶积)→野外静校正→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显示。 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有:预处理、登录道头、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增益恢复、 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实行野外静校正、还可以进行频谱分析、速度分析、水平叠加等(2分)。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登录道头、废炮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4分)、增益恢复、预滤波、反褶积等. 地震资料数据中目标处理方法有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4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等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分类有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叠加和偏移归位、振幅处理、滤波、分析、正反演、复地震道技术等。(3分)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包括野外原始资料检查与验收、处理流程及主要参数确定、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潘振武) ●地震勘探工作程序 地震勘探设计—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地震勘探报告与审批—“售后服务” ●地质报告的作用 ——开采(或灾害防治)设计、可行性研究、规划的地质依据; 地质构造影响矿井采区布置、工作面划分。 由于地质构造不清,未采取防范措施,巷道遇断层揭露瓦斯突出煤层、含水层、采空区带来危险。 构造不清造成掘进巷道增加。百万吨掘进率、百万吨死亡率增加。 煤矿五大灾害(瓦斯、水、火、顶板、粉尘)都与煤矿地质条件有关。查明地质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则为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维地震为找煤、指导下一步勘查或其它专项目的。 ——为本单位科研集累资料,集累经验; ——展示本单位在行业中形象,是客观的广告和宣传。 ●《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6-2000:(22~24 页) “编写成果报告时应充分分析有关地质、物探资料、做到报告内容齐全,观点明确,证据充分,重点突出,叙述清楚,文字简练,图表齐全,整洁、美观。” (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 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内容): 文字说明包括:序言;概况;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野外施工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地质成果;结论等七章。 附图包括:实际材料图;反射波T0等时线平面图;煤层底板等

高线图;地震地质剖面图;地震时间剖面图等。 附表包括:测量成果表;工程量统计表;断层控制表等。 1.以往地质资料(包括矿井地质资料)收集、分析 目的:了解地层、地质构造特征;以往地质工作质量; 地震地质条件。作为物探工作设计、资料解释的依据。 存在问题:——收集不足(范围、内容) ——分析、利用不够,如测井资料 ——对以往地质资料中差错甄别不够 应收集的资料 ·最近(新)的井田勘探报告或矿井地质报告 ·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 ·综合柱状图 ·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煤层基础资料表 ·钻孔坐标 ·主要剖面图 ·煤、岩层对比图 ·全部有关钻孔的钻孔综合柱状图(含测井曲线) ·其它物探成果资料 ·区域地质资料 ·周边其它煤矿、小窑情况 需要时:煤质、岩石力学性质,水文地质试验、观测成果表。

地震勘探原理期末总复习 3 (共四部分)

5组合法的缺陷: 1、进行组合是为了利用地震波在传播方向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但组合本身有一定的频率选择作用。 2、在设计组合方案时,只考虑到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传播方向的差异,没有考虑它们在频谱上的差别,组合的这种低通频率特性只能起使有效波畸变的不良作用。 我们不希望组合改变波形,只希望提高信噪比。因此,对于有效反射波应尽可能通过野外工作方法增大视速度(即减小△t)以获得最佳组合效果。 3、组合实质上是针对某一频率成分的视速度滤波,有效波和干扰波都包括许多不同的频率成分,各种组合方式主要压制比f 频率高的成分,压制不了干扰波中比f 低的频率成分。这是组合法不可避免的缺陷。 6随机干扰的压制: 来源可分三类: 1)地面的微震,如风吹草动,人走车行,这类干扰的特点是在震源激发前就已存在。 2)仪器接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3)次生的干扰波,如不均匀体散射等。特点是无方向性,相位变化无规律。 随机干扰的“统计规律”: 对随机干扰也有较好的压制作用,这种压制作用主要是利用组合的统计特性 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的主要结论: 组内检波器的间距大于该地区的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n 个检波器组合后,对垂直入射到地面的有效波振幅增强n 倍;对随机干扰振幅只增强n1/2倍。因此,有效波相对振幅增强n1/2倍 7 信噪比 信噪比是有效波与随机干扰相对强弱的对比 由此可知,组合后的信噪比为组合前的信噪比的 倍,即采用n 个组合后,有效波对无规则干扰波的信噪比提高了 倍,当n 越大时,信噪比提高的越高。 8 平均效应 组合的平均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表层的平均效应,当检波器在安置条件上有差异时,包括地形的起伏和表层的低降 速带的变化,组合的作用是把它们平均,使反射波受地表条件的变化的影响减少。 2) 深层的平均效应,深层的平均效应为当反射界面起伏不平时,因为组合检波器接收 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的不同点的反射,组合的作用是将这些反射波平均,使反射界面的起伏变小,尤其在多断层的地区,当组合的总长度过大时,组合的平均效应更明显,可以造成反射波同相轴的畸变。 )() () ()()()()(ωωωωωωωR S n R n S n R S b Z Z ===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地震数据处理vista软件使用手册

Vista 5.5的基本使用方法 数据输入 地震分析窗口 一维频谱 二维频波谱 观测系统 工作流 一、数据输入 1.1 把数据文件加入Project 首先选择File/New Project,新建一个Project,按住不放,出现按钮组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 的数据集,选择,向Project中增加一个新的2-D数据集,按住不放,出现按钮组合, 可以选择加入不同类型的地震数据,选择,选择一个SEG-Y数据,即可将该数据文件加入新建的数据集。 1.2 命令流中数据的输入 双击进入如下界面 1.2.1 Input Data List 数据输入列表,选择已加入到Project的数据集,下面的文本框中会显示选择的数据的基本信息。 1.2.2 Data Order 选择输入数据的排列方式,对不同的处理步骤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排列方式 Sort Order a. NO SORT ORDER 输入数据原始排列方式 b. SHOT_POINT_NO 输入数据按炮点排列方式 c. FIELD_STATION_NUMBER d. CMP_NO 输入数据按共中心点排列方式 e. FIELD_STATION_NUMBER 1.2.3 Data Input Control 数据输入控制 右键-->Data Input Control a. Data Input 进入Flow Input Command(见上) b. Data Sort List 查看数据排列方式的种类 c. Data/header Selection 输入数据的选择,可以控制输入数据的道数和CMP道集 查看所有已经选择的数据 如果没有定义任何可选的数据信息,则如下图所示: 可以选择一种选择方式,单击并设置选择信息。定义有可选的数据信息后,在查看,则如下图所示,会显示选择的信息。 选择共炮点集 单击后,会弹出如下界面:

地震数据采集器

地震数据采集器(8G)暂时不可扩展 型号:BXY1-EDAS-24GN 库号:M355423 主要特点: 50次/秒的高速数据输出速度,适用地震预警 多个通道采集,可同时测量15路数据信号 可实现电压、频率多种采样率数据同时输出 内置线性相位和最小相位特性的FIR数字滤波器 采用24位高精度AD转换 动态范围大于135dB 采用等精度测量频率,保证测量精度一致性 基于TCP/IP协议网络化功能 大容量存储器记录连续数据和事件数据 IRIG-B码授时系统,同步系统时钟精度<0.1毫秒 具有环路自检功能 简介: EDAS-24GN是一台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输出低延迟实时数据流、能适合地震预警研制的通用地震数据采集记录设备。能将多道模拟电压量和频率量的输入转换成数字量输出,具有网络、串口数据传输功能,支持大容量数据存储,具有数据采集、记录、和网络数据服务的功能,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低的特点。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内容 数据采集通道数 ①3/6个测震/强震/前兆数据采集通道

②3/6个前兆数据采集通道 ③3个频率数据采集通道 ① 测震 强震 前兆 数 据 采 集 通 道 输入信号满度值 ±2.5V, ±5V,±10V或±20V,双端平衡差分输入 输入阻抗 500KΩ(单边) A/D转换 24位 动态范围 >135dB @ 采样率为50Hz 系统噪声 小于1LSB(有效值) 非线性失真度 <-110dB @ 采样率为50Hz 路际串扰 <-110dB

通带波动 <0.1dB 通带外衰减 >135dB 数字滤波器 FIR数字滤波器,可设置线性相移和最小相移 输出采样率 1、10、20、50、100、200、500Hz 多种采样率输出 每个通道支持多种采样率数据同时输出 实时数据最小输出间隔 10个采样点/包(提供低延迟实时数据为地震预警服务) 高通滤波 可设DC、10、30、100、300、1000、3000S 标定信号发生器 16位DAC,程控波形输出,±10mA 环路自检 模拟通道输入可程控连接至标定输出或者信号地 标定信号类型 方波、正弦波,伪随机二进制码信号频率、幅度、周期数可设置 本地记录格式 EVT, 可选压缩格式,支持Mini SEED格式 记录功能 支持连续数据和触发事件数据同时记录 ② 前兆 采集 通道

08262026-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

吉林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单位名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 课程代码:08262026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其中实验8学时) 面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一.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是应用地球物理系列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地震勘探原理一起构成了地震勘探研究方向的一个完整体系。是勘查技术与方法专业中应用地球物理方向本科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本实验课是与理论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理解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熟悉基本的数据处理流程,并进行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本实验课实际上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 1、掌握常用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常用地震记录的数据格式及剖面显示方式; 3、掌握动、静校正及水平叠加处理的方法; 4、掌握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和一维、二维滤波; 5、掌握预测反褶积处理技术; 6、了解速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7、了解地震波场偏移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8、掌握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和分析方法; 9、掌握波动方程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 10、能编写简单的地震数据处理程序。 三.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和每组人数

四.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采用《应用地球物理教程—地震勘探》。另外可参考以下文献: 1.《地震资料分析—地震资料处理、反演和解释》,渥.伊尔马滋 2.CWP/SU:Seismic Un*x用户手册 五.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成绩可通过写实验报告,或总结性考核而定,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20%~30%。 六.制定人、审核人、日期 制定人:王德利 审核人:潘保芝 审核日期:2009年9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资料采集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弹性介质中几何地震学的反射系数只与上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2、纵波反射信息中包括有横波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纵波反射系数提取横波信息。() 3、在纵波 AVO分析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垂直入射的纵波反射系数剖面。() 4、当纵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横波。() 5、SH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纵波。() 6、直达波总是比浅层折射波先到达。() 7、浅层折射波纯粹是一种干扰波。() 8、折射界面与反射界面一样,均是波阻抗界面。() 9、实际地震记录可以用鲁滨逊地震“统计”模型表示为:反射系数(R(t))与地震子波(W(t))的褶积 S(t)=W(t)*R(t)。() 10、面波极化轨迹是一椭圆,并且在地表传播。() 11、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掉所有的干扰波。() 12、可控震源的子波可以人为控制。() 13、对于倾斜地层来说,当最小炮检距和排列长度不变,并且排列固定不动时,上倾激发与下倾激发可获得地下相同的一段反射资料。() 14、单炮记录上就可以看出三维资料比二维资料品质好。() 15、资料的覆盖次数提高一倍,信噪比也相应地提高一倍。() 16、当单位面积内的炮点密度和接收道数一定时,面元越大,面元内的覆盖次数越高。() 17、覆盖次数均匀,其炮检距也均匀。() 18、无论何种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均为双曲线形状。() 19、横向覆盖次数越高,静校正耦合越好。() 20、动校正的目的是将反射波校正到自激自收的位置上。() 21、当地下地层为水平时,可以不用偏移归位处理。() 22、偏移归位处理就是将CMP点归位到垂直地表的位置上。() 23、最大炮检距应等于产生折射波时的炮检距。()

地震勘探复习简答题

简答: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折射.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在地面布置测线,接收反射波,然后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数据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精度的优点,但耗资大. 2.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区别?分别用什么方法压制? 1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传播方向上有可能不同,可以用组合检波来压制. 2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道上有差别,可以采用频率滤波来压制,即带通滤波. 3有效波与干扰波在动校正后在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可以采用多次叠加来压制. 4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他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也可以用组合方法来压制. 3.写出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并指出有何缺陷? 1地震资料采集2进行室内的解编,即将资料转变为道序形式和处理系统内部格式表示的数据形式3道编辑,删除废炮,废道及类脉冲等非期望波.4观测系统的定义5切除处理6静校正,消除地形等的影响7滤波8振幅校正9反褶积,提高分辨率10速度分析和动校正11水平叠加,这便是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其缺点是:当界面倾斜时,我们按共中心点关系进行抽道集,动校正,水平叠加,其实并不是真的共反射点叠加,在剖面上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凹转波没有归位等问题.叠加部总是把界面上反射点的位置显示在地面,共中心点下方的铅垂线上,水平界面时与实际情况符合,倾斜时与情况不符. 4.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多次覆盖参数的选择,动校正速度的大小,地层本身的性质. 5.在地震剖面上常见的异常波识别标志有那些? 常见的异常波有三种即岩性突变点,有关的绕射波,断面处出现断面反射波和凹界面产生的回转波.绕射波同相轴经动校正水平叠加后为曲线.而反射波经动校正后为一条直线,断面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断开,数目突增减或消失,同相轴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和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回转波在剖面上主要表现为蝴蝶结状同相轴交逆叉. 6.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地震反射界面指波阻抗存在差异的界面,他不能完全反映岩性存在差异的界面,但是能反映一些岩性突变点,如不整合面,断续,以及凹界面等,从而帮助查明地下构造. 7.简述费马原理与惠更斯原理?并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遵循时间最短原理,可用数学上求最小值方法,利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惠更撕原理:波前传播至一位置,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波源,每个质点都激发球面波向前传播. 8.检波器组合能压制那类干扰波?为什么? 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与有效波方向上有差别的干扰波,首先检波器组合可以使信号增强,但有效波增强幅度大,干扰波相对得到压制,其次,检波器组合可以使通放带变窄,则相应压制带就变宽了,所以说可以压制方向存在差别的干扰波. 9.简述地震记录面貌的形成物理过程,学写出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过程及他的作用. 地震记录面貌形成过程,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指地震子波s(t)和各个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随界面双程垂直时间t的变化R(t),来计算反射率地震记录x(t).可以用来辅助确定反射同相轴对应的地质层位,复杂构造解释,小砂体的固定等,另外可以初步估计反射的界面,深度,品质,主要的多次波能量衰减情况等. 10.什么叫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中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11.为什么要进行偏移处理?偏移处理后的剖面与常见的水平叠加剖面有何不同? 由于水平叠加的剖面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如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回转波没有归位等,并且其显示出来的反射点位置也往往不是地下真实的位置,因此要求进行偏移处理,经过处理后,剖面上绕射波收敛,回转波归位,从而更真实的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 12.什么叫叠加速度谱?什么叫速度扫描? 叠加速度谱指将每个t0时刻上计算出的各个速度值对应的振幅平均绝对值在t0-v平面上以能量团的形式绘制出来.速度扫描指对在速度谱分析的基础上,对叠加效果不好的层段和区段,在速度谱分析的粗略拾值附近,用一系列小

地震勘探原理的基本问题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果最好 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1,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1时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 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1得到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剖面闭合:是检查对比质量,连接层位,保证解工作正确进行的有效办法,他包括测线交点闭合,测线网的闭合,时间闭合等.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水平分辨率:指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其值为根号下0.5λh. 时距曲线:从地震源出发,传播主观测点的时间t与观测中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 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波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tom之差. 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想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 三维地震: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叠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体构造在三维空间的特征. 水平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出某一时刻tk各道的信息,更便于了解地下构造形态个查明某些特殊地质现象. 同相轴:一串套合很好的波峰或波谷. 相位:一个完整波形的第i个波峰或波谷. 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 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类型不同的,与其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 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正常时差的定义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第二种定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 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折射.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在地面布置测线,接收反射波,然后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数据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与其他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数据整体流程 不同软件的地震数据处理方式不同,但是所有软件的处理流程基本是固定不变的,最多也是在处理过程中处理顺序的不同。整体流程如下: 1 数据输入(又称为数据IO) 数据输入是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主要指解编或格式转换。 解编:将多路编排方式记录的数据(时序)变为道序记录方式,并对数据进行增益恢复等处理的过程。如果野外采集数据是道序数据,则只需进行格式转换,即转成处理系统可接受的格式。 注:早期的时序数据格式为记录时先记录第一道第一个采样点、第二道第一个采样点、……、第一道第二个采样点、第二道第二个采样点、……直至结束。现在的道序记录格式为记录时直接记录第一道所有数据、第二道所有数据、……直至结束,只是在每一道数据前加上道头

数据。将时序数据变为道序数据只需要对矩阵进行转置即可。 2 置道头 2.1 观测系统定义 目的为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即将SPS文件转换为GE-Lib文件,包括1)物理点间距2)总共有多少个物理点3)炮点位置4)每炮第一道位置5)排列图形。 2.2 置道头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据的道头中。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哪一道?CMP号是多少?炮间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C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如果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GOEAST软件有128个道头,1个道头占4个字节,关键的为2(炮号)、4(CMP号)、17(道号)、18(物理点号)、19(线号)、20(炮检距)等。 2.3 观测系统检查 利用置完道头的数据,绘制炮、检波点位置图、线性动校正图。 3 静校正(野外静校正) 静校正为利用测得的表层参数或利用地震数据计算静校正量,对地震道进行时间校正,以消除地形、风化层等表层因素变化时对地震波旅行时的影响。 静校正是实现共中心点叠加的一项最主要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叠加效果,决定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垂向分辨率,同时影响叠加速度分析的质量。 静校正方法: 1)高程静校正 2)微测井静校正-利用微测井得到的表层厚度、速度信息,计算静校正量 3)初至折射波法 4)微测井(模型法)低频+初至折射波法高频 4 叠前噪音压制 干扰波严重影响叠加剖面效果。在叠前对各种干扰进行去除,为后续资料处理打好基础。 常见干扰有:面波、折射波、直达波、多次波、50Hz工业电干扰及高能随机干扰等多种情况。不同干扰波有不同特点和产生原因,根据干扰波和一次反射波性质(如频率、相位、视速度等)上的不同,把干扰和有效波分离,从而达到干扰波的去除,提高地震资料叠加效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复习总结

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野外采集参数的影响。 地震剖面的“三高”: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 地震资料处理主要有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了提高地震分辨率,即分离出两个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非常相近的同相轴的能力。 ●(a)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基本地震子波成为尖脉冲并压制交混 回响,沿着时间方向提高时间分辨率; ●(b)叠加是沿着偏移距方向压缩,把地震资料的数据量压缩 成零偏移距剖面,以提高信噪比; ●(c)偏移是一个使绕射收敛,并将叠加剖面上的倾斜同相轴 归到它们地下的真实位置上,通常在叠加剖面(接近于零偏移 距剖面)上做偏移,来提高横向分辨率。 ●几何扩散校正:通过给数据加一增益恢复函数以校正波前(球面)扩散对振幅的影响。 ●建立野外观测系统:把所有道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坐标等测量信息都储存于道头中以保证各道的正确叠加。 ●野外静校正:对陆上资料,把所有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均校正到一个公共基准面上以消除高程、低降速带和井深对旅行时的影响。

关于分辩率的讨论: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要增加时间分辨率只需要高频,这是不 真实的。 只有低频或只有高频不能改善时间分辨率。要增加时间分辨率低 频和高频两者都需要。 时间分辨率取决于有效信号的频带宽度. 最小平方法---根据误差的平方和最小来设计滤波器; 最小相位信号是具有对相同振幅谱的物理可实现信号中相位最 小的信号,或者说能量延迟最小的信号。 最小相位滤波器是具有同样振幅响应的一切可能的滤波器簇中 能量延迟最小的滤波器,也称最小延迟滤波器。 若最小相位滤波器的输入是最小相位,则其输出也是最小相位, 对于地震子波,除了零相位子波外,最小相位子波的分辨率最高。 下面的四个子波中哪一个是最小相位的: 子波A :(4,0,-1) 子波B :(2,3,-2) 子波C :(-2,3,2) 子波D :(-1,0,4) 频率、视波数和视速度的关系为: **=k f V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