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2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2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2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2

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有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有关描写乌江特点的句子。积累“三

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

3、能根据板书和图片用几句完整、连贯的话来简单介绍课文的部分内容。

4、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多智慧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A、介绍诸葛亮

1、师: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请你借助

拼音来读出他的名字。(指名)

2、诸葛亮姓?名?

3、你们瞧,图上的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4、诸葛亮是谁呢?下面让我们来听记一句句子,仔细听,用心记: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师,他足智多谋、聪明过人。

5、交流,理解“足智多谋”“聪明过人”

B、介绍小皮匠

1、就在诸葛亮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有一些人,他们整天穿街走巷,忙忙碌碌,

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拼读音节,出示:小皮匠)

2、学“匠”:看笔顺框书写。匠指的就是有手艺的人,了解“木匠、花匠、皮匠”

3、皮匠和刚才我们提到的木匠、花匠一样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再普通,再平凡不

过的老百姓了,所以人们也把他们叫做?(小皮匠),注意了,这个“小”

字和年龄、身材都没有关系,只是说明他们非常?(出示:平凡普通)。

C、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聪明过人的诸葛亮和平凡普通的小皮匠之

间。而且就因为这个故事,民间还流传下一句话呢。(出示: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2、赛过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换个词语,但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呢?

过渡:有什么问题是聪明过人的诸葛亮解决不了,而平凡普通的小皮匠却能解决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和疑惑走进今天的课文。

4、揭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

1、昨天大家回去都预习了课文,那谁来说说故事发生在哪里呀?(乌江边)

2、乌江是一条怎样的江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好好地把课文读上一遍,找到

有关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同桌听。记住,先读后找再交流。

三、学习课文:

(一)学第一节:

A 学第二句

1、理解“水深流急”

交流:(词卡:水深流急,正音、理解)

2、理解“还有礁石”

乌江除了水深流急还怎么样?(出示:还有礁石):瞧,当水流以极快的速度冲向它的时候,周围飞溅起无数的水花,说明两者撞击时产生的力量很?其实,礁石还分明礁和暗礁两种,图上的明礁,因为它容易被看见所以还可以躲避,而暗礁并不露出江面所以就没办法防备了。

3、理解了乌江的特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句话来读读好,用你的朗读让

我们感受乌江的险峻。

4、男生读第二句

B 学第一句:

1、联系着前面的一句,你一定知道了句子中的他们指的是?(诸葛亮和他带领

的士兵)

2、学“士兵”:开火车正音,看老师写“士”:这长长的一横就像是士兵宽宽

的肩膀,这直直的一竖就像是士兵挺直的脊梁,肩比腰宽,所以上横长,下横短。(田字格中写一个)

3、学“击”,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4、“一直”:说明(词卡:追击)的时间可能很长,追击的距离也可能很远,

说明在追击的过程中诸葛亮一定是马不停蹄,毫不懈怠,说不定已经快追到了。

5、女生读第一句。

6、那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究竟想出了什么办法过乌江呢?结果怎么样呢?(二)学第二节:

1、同桌读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师引读,出示图,看图总结过江的办法。并板书:架人桥,架不成;用木筏,

学“筏”——竹子头,撞坏了。

3、了解了这两个办法,你能不能借助板书,看看图片,完整、连贯地向大家介

绍一下?(小组准备)

4、讨论。

5、小结:是呀,相信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并不是第一次遇到渡江的

问题,也许他曾经也用?或?这些办法轻松过了其他的江河。但是这一次,他遇到的乌江——?(板书:过江失败)但是,如果不抓紧时间过江,敌人可就跑远啦,聪明绝顶的诸葛亮这次——(发愁)了。

6、引读第3节,随即穿插想象说话。

师:但是诸葛亮就是诸葛亮,聪明过人的他马上想出了第三个办法,那就是?

(词卡:张贴布告),去向老百姓们(词卡:征求办法)也就是广泛收集过江的办法。当时他可能会想:我想不出过江的好办法,但也许……他可能会想?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是呀,人多力量才?

7、出示布告,朗读巩固字词。

四、学第四节。

1、学习生字“揭”。

师: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谁揭了布告?原来是小皮匠(动作:揭),瞧,我们曾说过:用口喝,没水渴,现在还可以加上一句那就是用手?你们知道吗?

在那个时候,揭布告可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因为如果揭了布告却又想不出好主意,可是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的,弄不好还会丢了性命。小皮匠敢去揭布告,说明什么呀?

2、引读第四节。现在你知道了小皮匠们想出的妙计就是做?(板书:用牛皮筏)4、看图理解“牛皮筏”。

师:牛皮筏作为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一直沿用至今,瞧,这张照片记录的就是在中国的兰州地区,人们坐着它渡黄河的情景。仔细看,一整张牛皮被缝合在一起,充上气后就像救生圈那样有了浮力,加上牛皮有韧性,有弹性的特点所以不怕?最终帮助诸葛亮和他的士兵们(板书:成功过江)

5、小结:正是因为他们整天和皮革打交道,深知牛皮?充上气后还有了?所以

想出了连聪明过人的诸葛亮都没想出的过江好办法。难怪课文中这样写——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五、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1、讨论:那是不是说诸葛亮就真的不如三个小皮匠聪明呢?

2、小结:是呀,诸葛亮虽然聪明绝顶,但他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难

题,但是他能广泛征求别人的意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这其实也说明了他?(足智多谋、聪明过人)。学了课文我们都知道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所以人们也常用这样一句话?说明集体的智慧超过个人的智慧,人多力量大。

六、拓展:

学了课文,大家一定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更感兴趣了吧,是呀,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比如《空城计》,比如《草船借箭》……有兴趣的小朋友不如去找来读读,相信一定会对你很有启发。

板书: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聪明过人平凡普通

水深流急架人桥

乌江(架不成)

还有礁石用木筏用牛皮筏

(撞坏了)(不怕撞)

过江失败过江成功

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教学反思:

课堂实录:

师:第二节中有一句话很长,我们先来把它读正确。(小黑板出示:“诸葛亮又让

士兵用木筏过河,可是木筏被水冲到礁石上,撞坏了。”这一句)

生:(自由读)

师:都读好了,看看能读正确了吗?谁来读?

生:(读这句话)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是读对了,就是有些地方还没连起来。

师:她基本读对了,就是稍有些不流利。那我们再来看看,该怎么读?哪些地方必须连起来的?

生:(轻声练读)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不错,很流利。

师:你再来读一遍。大家可得注意听,听清哪里停,哪里连,向他学。

生:(再读)

师:读得真好。谁也能读好?

生:(读)

师: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像这样的长句子只要多读几遍,就能读正确了。后面的课文,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检查,相互帮助,互相纠正,特别要注意把长句子读正确。

(学生同桌合作读,教师巡视。)

教学反思:

学生们经过这样细致的指导后,改正了读句时随意漏字、改字、乱停顿的毛病,学会了读通长句子的方法。从表面看,为了读通一句话化去了那么多时间,似乎有些不值,其实不然,这恰恰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能使学生学会正确地朗读课文。过去初读课文时,往往一遍了事,因而不大可能读正确、读通顺,久而久之就造成阅读马虎,阅读习惯差,阅读能力低下。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些细小的地方,要认真教学生读准每个字,读对每句话,丝毫不能放松。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诸葛亮和小皮 匠》教案三篇 篇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3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 4.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 2. 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亮” 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 3、指名读课题。 4、学习生字:诸、葛、匠 “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 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整体感知课文。 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 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 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 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 三、读课文,学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引读第一节。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 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3)指导朗读句子。(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

诸葛亮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空城计 一天,十余万魏军直奔西城而来,诸葛亮不慌不忙,虽然他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两千多文官,和一些老弱残的军人。他命令打开城门,让一些老兵去扫地,魏军见状,司马懿就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然后他下令大家赶快撤退。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自有补救的办法。”说完,就离开了人世。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之后,想起过去曾屡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仍然羞怒难禁,便想找个机会

治治这个将军。 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这个将军说:“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把房子拆了,取出红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把信递给皇帝,皇帝打开信,只见里边写道:“请向后退三步。”皇帝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皇帝龙案上面正对的屋顶上,一根玉檩掉了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皇帝吓得出了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皇帝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三国时期,周瑜和诸葛亮各司其主,因诸葛亮才学渊博,计高一筹,使周瑜十分嫉妒。周瑜总想找个借口杀掉他。 有一次在酒宴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得出,有赏;对不出,就心杀头为罚。如何?”诸葛亮从容一笑:“君子无戏言,请都督先说。” 周瑜大喜,便开口念道: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有佳便是雞。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雞。 诸葛亮笑笑,开口吟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有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周瑜听罢大怒,但有言在先,不好发作。沉吟片刻,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 海桐小学金琼雯《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是讲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聪明人诸葛亮与三个普通人小皮匠之间发生的事。通过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对诸葛亮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也知道了“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这个故事虽然生动,有一定的可读性,但课文中生字较多,有些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理解课文,在备课和上课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对于生字的教学采用多样化手段。 由于课文中的生字比较多,教学时我采用了“分步落实,各有侧重”的方法。比如这个“匠”字,随课题出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可后进行笔顺的指导,并及时归纳写带有匠字框的字一般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字,最后再写竖折。并且让通过对“匠”字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皮匠”的意思。“士”的教学侧重字形通过和“土”进行比较观察字形。“击”字的教学通过老师的范写来指导学生书写。“支”在课文中是个量词,军队就可以用一支来数。以此来落实本课的生字教学。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课文中出现的情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会造成学生感悟上的困难。如“水深流急”是怎样一种危险的情况?学生很难感受。通过看图片,听涛声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又如“礁石”、“木筏”是什么样的?学生不知道。在教学时,运用媒体生动的画面,真实展现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帮助理解感悟。对于什么是“架人桥”大部分学生不太了解,我让一组学生演示一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架人桥”。同时,词语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意思的理解上,而是通过“因果”句式的训练让学生加以运用。 (三)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 在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后,我设计了一个填布告的练习。一来可以复习生字,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内容进行重组,训练学生的说话练习。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兴趣盎然,也能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在学习第四节时,我设计了一次听记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第一次听录音想想小皮匠自己是怎么向诸葛亮介绍牛皮筏子的。第二次听要求学生听清牛皮筏子的好处。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当小皮匠向诸葛亮说明自己的好办法,从而让学生把刚才听到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去。把听的内容和说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等,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更要细致地了解、恰当地调用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存,设置合适的途径,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到达阅读理解的目标。

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

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牧刘表,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其弟诸葛均诸葛亮小时侯遇到了一位样样精通,博学的老师——司马徽。他想把老师的知识学到手,可是上课的时间很短。他看见老师用芦花鸡来定时,就想了一个办法。当芦花鸡要叫的时候,就把自己随身带的米喂给它吃。鸡有了吃就不叫了,这样就可以延长上课的时间了。终于有一天,被司马老师发现了,诸葛亮就实话实说认了错。隐居起来,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小时候,由父亲带去拜水镜先生为师。 水镜先生对诸葛亮说:“我出三个题目,答对了就收下你。”接着出了一个哑题:他屈起食指,伸到诸葛亮面前,又点了点。 诸葛亮向水镜先生深深一鞠躬,又后退三步,站在一边解释道:“你要我做首屈一指的大官,我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生坐在蒲团上说:“我出的第二个题目是,要你想办法使我离开这座位。”诸葛亮走到墙角,顺手拿了一根竹竿就要捅房上的瓦。 先生连忙起来阻止说:“不要捅漏了房子!” 诸葛亮笑了:“先生坐地,我想通天,先生不是离开座位了吗?” 先生稳坐回椅子上说:“你能使我寸步难行吗?” 诸葛亮指指先生说:“你这老匹夫,分明没有本事,在此胡扯!”先生气得脸色发紫,诸葛亮却摘下他的帽子,扔到房顶上。先生气急了,只好脱了鞋蹲在诸葛亮父亲的肩上去拿帽子。这时,诸葛亮抓起先生的鞋子藏了起来。先生拿到了帽子,却找不到鞋子,诸葛亮说:“您寸步难行啦!” 水镜先生哈哈大笑,说:“好聪明的孩子,我收下你啦!” 三年后的一天早上,水镜先生对弟子们说:“我出一道考题: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止,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出师。”弟子们急了,有的大呼:“庄外失火!”有的谎报:“家里死了人,得赶紧回去!”水镜先生根本不理睬。只有诸葛亮,早伏在书桌上睡着了。鼾声大作,搅得考场不得安宁,水镜先生很生气。 午时三刻快到了,诸葛亮一觉醒来,听说先生出了这么个考题,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这么刁钻,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学费,快还我三年学费!” 水镜先生是天下名士,谁不尊敬?现在见诸葛亮这么辱骂他,气得浑身打颤,喝令他滚出水镜庄。诸葛亮哪里肯走,水镜先生使几个弟子,硬把他赶了庄去。 诸葛亮一出庄子,哈哈大笑起来,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镜庄,跪在先生面前,双手捧上棍子说:“刚才为了应付考试,万不得已冲撞恩师,弟子愿受重罚。” 水镜先生猛然醒悟,转怒为喜,扶起诸葛亮说:“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真的可以出师了。”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典故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 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 到他的协助,就能够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 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 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 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协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 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 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 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 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 葛亮才27岁。 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 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能够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 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

出10万枝箭,所以,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 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 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 诸葛 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 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个切,我自有妙用, 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 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 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不过一连 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 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 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 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 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 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 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 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 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 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

读后感700字 读《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感

读后感700字读《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感 20XX年5月份的《新语文学习》刊物,我仔仔细细地阅读了很多遍,文章中有十条俗语传奇。其中第二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有他真正的来历。 一天,诸葛亮到东吴访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顶上形似铜葫芦,足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找到了一位铜匠,但没有设计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消息。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着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臭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拿东吴人的开心,心里很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再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做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做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俗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

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说到这里,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比如有时遇到很困难的题目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商量讨论也会得出正确结果。老师会“奖励”我们说一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时,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的商量,就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时也和“三人行,必有我师”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_高一作文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里的成员性格各有不同,我家就是这样,不过,特别的是,我家的这三口人,就和三个臭皮匠差不多,不信?你瞧! 在家中,排第一的非我爸爸莫属了,因为呀,他可是我家的老大,买菜,洗碗,拖地,扫地等等之类的活都包在他身上,所以,他自然而然,嘿嘿,就当了大哥大.不过,一想起爸爸要买菜了,我的心里总是不安分.你可不知道,我爸爸买菜,那就是世界末日,每逢爸爸买菜,他总是随随便便就选几棵菜装进口袋里,回到家,妈妈一检查,啊,几乎都是烂菜叶子!唉,真是的,爸爸一买菜,全家吃不到好菜!干脆这样,等我空闲时,我要向国际买菜协会(假如真有这个协会)倡议:反对爸爸买菜帝国主义! 妈妈,是一个语文老师,外表看起来斯斯文文,象个贤淑的人,但人不能以貌取人,你可不知道,我妈妈可是一个很赖皮的人.记得有一次,妈妈泡在电脑前在创网里看文章,这时,我破门而入,来到妈妈身旁,准备与妈妈一起看时,网页打不开了,“唉,看不见作文了!“我叹息到,便走开了,“等等!“背后传来妈妈的声音,“啊?“我疑惑的转过头,只见妈妈满脸愤怒,我就知道,我又要挨批评了,肯定又是因为我来这里看文章,所以,网页打不开了.“如果你不来这儿的话,网页一定会打开的,我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说呀,你,现在,去把网页给我打开!“一阵狂风暴雨过后,我只有灰溜溜的去打开网页,诶,你说,我妈妈怎么就这

么赖皮呢? 我,一位学生,优点不多,缺点到可以将整个地球装满,不过,最为严重的就是马大哈这个缺点了.每次一上学,不出三分钟,我绝对又进家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儿事不?哈哈,我东西忘带了.还有,我觉得,我应该有健忘症,比如,我想做作业,可一翻开作业本,我却又把做作业这件事忘了,没办法,只好看电视了,正当打开电视机,哈哈,又想起来了,我又关了电视机,去做作业了. 虽说我家有三个臭皮匠,但我们都还是有优点的:爸爸,在电脑方面的技术特好,前年,我家的电脑开不了机了,这可急坏了我们,这时,爸爸拍拍胸膛,挺身而出,说:“我行.“说罢,便拿起工具,修了起来,不知时间过了好久,爸爸终于修完了,我和妈妈一看,哈,修好了,竟然可以打开,我爸爸真是电脑高手.妈妈的语文很好,特别是写论文,到现在为止,妈妈已发表了近20篇的文章,我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 我嘛,不是我自吹,其实呀,我的语数英的成绩都是95分以上,是不是不错呀,对了,前几天,市里举办语数竞赛,我参加了,结果一出来,哈哈,我的语文竞赛得了一等奖,我可真高兴,这可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哟! 怎么样,我家的这三个臭皮匠不错吧!是不是和一个诸葛亮一样呀!再说,诸葛亮先生会不会修电脑,会不会写论文,会不会做数学题还有他会英语吗?

诸葛亮的故事读后感三篇

诸葛亮的故事读后感三篇 我喜欢看书,并且看了很多很多书,不过最让我难忘的书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很多的故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我给你讲讲吧: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大战。在东吴,孙权的手下有一个叫周瑜的人,他才华横溢、心胸狭窄。还有一个备的手下叫诸葛亮的人,诸葛亮足智多谋,知天文,知地理。周瑜怕诸葛亮知道自己的作战计划,就想杀他。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完不成就要杀头,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也造不出来啊!第一天诸葛亮对他的好朋友鲁肃说:“去准备二十只船,一只船上有一千个稻草人,二十个人。”到了第三天,诸葛亮开着船到曹军那里,曹操命令士兵往船上射箭,过了一会,诸葛亮回去了,让士兵把船上的箭拔下来,数了数,十万多只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了困难不要害怕,任何难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成功。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小时候在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那儿读书。老先生养了一只大公鸡,用公鸡啼叫的时候作为下课的铃声。老先生课讲得非常好,诸葛亮很喜欢听,可是鸡一叫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还没听够,所以,公鸡每次叫唤,他都很反感。于是,他想了一个

绝妙的办法,每次在公鸡快叫时,诸葛亮就扔出一把米,鸡一吃米,就忘了鸣叫,因此,常常是同学们饿得发慌,先生也觉得很累才下课。时间长了先生觉得莫名其妙,诸葛亮却暗暗得意。终于,这个秘密被先生发现了,老先生一气之下,将诸葛亮赶出了学堂。诸葛亮非常后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先生后来想了想诸葛亮也是为了多学习,心想这孩子很聪明,如果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到正处一定前途无量,于是,他原谅了诸葛亮,把他叫回了学堂。从此,诸葛亮明白了要把聪明才智用到正处,他对先生恭恭敬敬,还下河捉鱼,给先生滋补身体,还帮先生打扫卫生,赢得先生的赞赏。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聪明不要用在歪地方,否则,也会使人走上歪路,做出一些没有道德的事情,遭到人们的唾弃。比如:二战期间,发动战争的希特勒就非常聪明,但他却把聪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发动了战争,造成了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宋朝的秦桧,也非常聪明,据说他的书法写的非常好,可以称为“家”,但是他非常嫉妒岳飞,不顾国家安危,用他的计谋杀死了岳飞,结果受到了人们的唾弃,他也背上了千古骂名。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读了一篇小故事,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的大概内容是:马谡与曹操对战,诸葛亮战前对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下一句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下一句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另一种说法:“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故事简介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分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两千多公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红耳赤。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聚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

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小学语文课本一篇名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文章。文章中写到诸葛亮带兵过江,江水湍急,而且里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只很难过去,打头阵的船只都被水冲走触礁沉没,诸葛亮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好办法,入夜来了3个做牛皮活的皮匠献策。告诉诸葛亮买牛,然后把牛从肚皮下整张剥下来,封好切口后让士兵往里吹气,做成牛皮筏子,这样的筏子不怕撞,,诸葛亮按此方法尝试并顺利过江。之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广为流传。

32、三个小皮匠(10、2)

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教材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诸葛亮过江遇到困难(第一节);诸葛亮想了两个办法,都没有成功,只好求人帮忙(第二、三节);三个小皮匠帮助诸葛亮过了江(第四、五节)。本课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多智慧多,再聪明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8个“匠、士、兵、击、挡、备、支、军”,认识“匠字框”。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匠、皮、击、备”。 2、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挡、备、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意思。感受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人多智慧多,力量大。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动画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诸葛亮图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师总结: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善于用兵,足智多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和小皮匠的一个故事。 4、板书课题。(个别读) 5、出示词语:小皮匠 (1)师:谁会读这个词。(个别读、齐读) (2)学生字“匠”。(认识“匠字框”,指导书写。) (3)人们把做鞋或修鞋的人叫做皮匠。除了小皮匠,还有(花匠、泥水匠、木匠……) 6、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聪明的诸葛亮和普普通通的小皮匠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

起来看看课文动画。 2、相信你们对这个故事肯定有了一些了解。接下来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个故事。 出示自学建议: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说一说。 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一条乌江()。诸葛亮想了很多办法都()。后来,三个小皮匠想出了(),使诸葛亮带着军队()。 3、交流。 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条乌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诸葛亮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过江)。后来,三个小皮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使诸葛亮带着军队(顺利过了江)。 4、出示词语。 追击:读准字音。理解:追赶着攻击。 挡住:用各种方法记“挡”。理解:拦住。 士兵:读准字音。给兵找朋友。(伞兵、兵器、纸上谈兵、兵法……)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根据交流,媒体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个别读、小组读) (3)乌江不仅深不见底,而且水流非常急,这就是——水深流急。 (4)出示:水深流急(个别读,开火车读) (5)更危险的是江中还有……(礁石) 出示图片(看,这些在水面上隐约可见的岩石就是礁石,船只一旦撞上礁石,就会造成沉船事故。) (6)当时的情况多么危急。指导朗读句子。 (7)齐读第一小节。 过渡:面对这样的困难,诸葛亮想了哪些办法呢?

诸葛亮隆中对的故事

诸葛亮隆中对的故事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个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能够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不过刘表是

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不 过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能够 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 够这样,功业就能够成就,汉室也能够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个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 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协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 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_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_的概率原理

48 CHINA STATISTICS 2007.11 中国统计应。实践表明,很多企业正是由于没有持续的关注市场而错失良机,由于不能够及时有效地预测需求,对需求变化做出反应而在竞争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另外,市场导向能够有效降低创新风险促进创新成功。尽管企业家导向的企业往往敢于冒险,勇于创新。但是,创新实践表明创新的失败率很高,而很多创新项目的失败正是由于对顾客需求和竞争者变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没有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等,而培养市场导向恰恰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效提高创新项目的成功率。 然而,过高的市场导向也可能会对企业家导向的企业有负面影响。市场导向尽管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实践,但是,过高的市场导向往往不利于创业型的公司获得成功。市场导向和企业家导向存在一种潜在的平衡,很多管理很好的公司 由于过分关注当前的顾客,为了满足当前顾客的需求而在技术上过分投入,提供顾客所要求的更多更好的产品,这些使得公司不能成为成功的创新者。相同,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收集市场信息的活动过多,不但不会提高反而削弱了企业的绩效。过分的关注现有的顾客,虽然可以提高当前顾客的忠诚度但是可能降低了创新程度,使得公司在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上落后于竞争者。市场导向强调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这可能削弱了企业对突变创新项目的支持,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市场导向对企业家导向与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有倒U型的调节作用。 结 论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市场导向对企业 家导向对企业绩效促进作用的调节作用,并且发现这种调节作用是倒U型的。这说明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企业家导向程度高的企业通过培养市场导向,能够提高企业家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另一个方面,倒U型的调节作用说明市场导向的培育必须适度,过度的市场导向可能削弱企业家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这个结论扩展了以往对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对企业的共同作用的研究,以往研究认为企业家导向越高的企业,市场导向越高企业绩效越高,而本研究通过分析认为过度的市场导向会削弱高企业家导向企业的绩效。对高企业家导向的企业来讲,适度的市场导向才最能配合企业家导向,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绩效。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VIEW POINT 见 解

32.诸葛亮和小皮匠_教案教学设计

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本文是关于32.诸葛亮和小皮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匠、士、兵、击、礁、挡、筏、撞、帖、揭”10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10个生字。认识部首“竹字头”。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翘舌音。 3、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4、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聪明人,能简单地说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5、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士、击、贴、匠、挡、揭”六个字。 教学 重难点1、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尤其能读准翘舌音。 2、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3、了解诸葛亮,能简单地说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媒体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收集一些古今中外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流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联系学生已知,介绍名人。 出示说话提示:我知道是。 4、出示诸葛亮的画像,认识诸葛亮。 板书:诸葛亮 简单介绍“诸葛亮”,同时告诉学生“诸葛”是复姓。 5、板书:小皮匠 学习生字:匠。 了解小皮匠是怎样的人。 6、揭题、读题。

5、设疑过渡:诸葛亮与小皮匠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自由轻声读第一节,读读想想:诸葛亮领兵打仗,在乌江边,遇到了什么困难? (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4)分组学习第一节中出现的生字:士、兵、击、礁、挡。 (5)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6)引读第一节,结合插图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7)启发想像,感受危险,指导读出语气。 2、学习二、三节,了解诸葛亮想出的办法。 (1)自由轻声读二、三节,思考: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 (2)集中学习出现的生字:筏、撞、贴、揭。 (3)引读第二节:诸葛亮让……可是……诸葛亮又让……可是…… (4)归纳小结,并板书:架人桥做木筏 (5)想象:这些办法不奏效,诸葛亮会怎样? (6)读第三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课文第四节,了解三个小皮匠的办法。 (1)三个小皮匠想出了什么办法?指名读第四节。 (2)说说他们的办法。 (3)引读第四节。 (4)启发想象:军队顺利地过了江,诸葛亮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呢? 4、小结,理解“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关于诸葛亮的14个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14个故事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 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4、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6、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7、祭七星坛借东风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 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

三个臭皮匠 概率论论文

概率论结业论文 学校: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系别:建筑与测绘工程系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12级3班 姓名:姚武扬 学号:2012552326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摘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起源于生活,通过科学的数学研究分析进行深层次的提高于理论化,最终将理论作用于实际,造福于我们平日的生产生活。通过本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基本的概率知识,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和创新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将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式来证明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键词:概率;应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概率论简介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分支。随机现象是相对于决定性现象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某一结果的现象称为决定性现象。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加热到100℃时水必然会沸腾等。随机现象则是指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系列试验或观察会得到不同结果的现象。每一次试验或观察前,不能肯定会出现哪种结果,呈现出偶然性。例如,掷一硬币,可能出现正面或反面,在同一工艺条件下生产出的灯泡,其寿命长短参差不齐等等。随机现象的实现和对它的观察称为随机试验。随机试验的每一可能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一个或一组基本事件统称随机事件,或简称事件。 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概率的定义也越来越实际化,越来越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越来越丰富的学科发展,为概率论本身的研究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深入的条件。 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简介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

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32诸葛亮与小皮匠》海桐小学金琼雯

32诸葛亮与小皮匠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试用本)第二册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桐小学金琼雯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能记住“匠、士、兵、击、挡、备、支、军”等字;学习新部首“匸”字框,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书空“匠”字;能用部首查字法熟练查找“赛”。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采用看图片、听涛声、动作表演等直观的方法理解词语,如:水深流急、礁石、架人桥布告等;并积累这些词语。 3.通过读文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点:正确读文,识记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架人桥、坐木筏、水深流急、礁石”等词语的意思;懂得谚语“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所反映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导入课题 1、学习生字“匠” 2、师简介诸葛亮 3、有谁知道有哪句俗语是专门讲诸葛亮和小皮匠的? 出示句子: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师:关于这个俗语还有一个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要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课文中有一些词语,我们小朋友平时生活中不太碰到,还有些生字我们来读一读,认一 认。 三、学习课文1——3小节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 (2)师引: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直追到乌江边 师介绍乌江

(3)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面对如此危险的乌江,诸葛亮想了什么办法过江?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找一找答案。(出示第二小节)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答案 (3)交流过江方法: 架人桥 坐木筏(师板书) (4)理解:架人桥、木筏,分析失败原因: 3学习第三小节 (1)诸葛亮这张布告上会写些什么呢?你能试着把它写完整吗? 出示:布告 我军要过乌江追击敌人,但是乌江(),( ),我军过不去。我们先用了()的办法,又用了()的办法,都没有成功。 特此张贴布告,征求(),如有妙法,一定重赏。 军师:诸葛亮 x月x日 学生交流。 (2)是谁揭下了布告?(三个小皮匠) 四、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皮匠揭下了布告,就马上向诸葛亮请愿,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1)小皮匠想出的过江办法就是:坐牛皮筏子过江。(板书) (2)听小皮匠说的话,了解牛皮筏子。 2、他们会对诸葛亮怎么说?完成说话练习。 3、齐读第四小节 师:三个小皮匠想出了坐皮筏过江的方法,解了诸葛亮的燃眉之急,这真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出示句子) 4、总结课文 五、巩固拓展(机动)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有感于磨课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原意是: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我以为我们的磨课就经典的运用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一原理。 要真正做到或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话,有一定的难度的,并不是随随便便找来三个臭皮匠就能胜过一个诸葛亮的。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的条件,这“三个臭皮匠”不能真的“臭”,自己要有知识有智慧有本领,还要要齐心协力,搞好团结,善于合作共事,不能各行其是。

而我们的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课例打磨主要经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也就是先由个人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然后进行“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一次飞跃,最后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二次飞跃。在这两次飞跃中凸显了磨课集体组的智慧。一次次的磨课,给予我们的不止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重要的是在磨课的过程中,“臭皮匠”间能搞好团结,并善于合作共事,献计献策。有同伴之间的交流切磋,有专家高瞻远瞩的引领,有同伴之间智慧的碰撞,有学习视频的深刻启发,有讲课教师豁然开朗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还有精神层面上的对治学的严谨态度,对教学的执着追求。 磨课绝对不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协作体发展的主打平台。在人磨课,课磨人中,充分发挥“三个

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计策,努力营造出充满“情趣”的课堂,从而提升我们的孩子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诸葛亮和小皮匠》第一课时习题

诸葛亮和小皮匠》第一课时习题 、基础题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 1)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领兵去打仗。走到( )边刚好( )大水,队伍过不去。 ( 2) 诸葛亮叫士兵们站在水里架人桥。水流( ),人( ) 。诸葛亮又叫士兵砍树 做木筏。木筏被冲到( )上,又( )了。诸葛亮很着急,叫人贴出一张( ),上面写着:“谁能想出过江的办法,我就( )。” ( 3) 三个小皮匠揭了( ),来见诸葛亮。小皮匠提出:“做些牛皮筏,就能过江。 诸葛亮觉得有道理,很高兴地接受了小皮匠的( )。 ( 4)士兵们坐着牛皮筏过江,水流很急,牛皮筏撞到礁石上,( ),大军安全渡过 了乌江。以后,就有了“( )”的谚语。 二、综合题 1. 诸葛亮是谁呢? 2. 小皮匠是谁呢? 3. 诸葛亮领兵打仗,在乌江边,遇到了什么困难? 三、提高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吹泡泡 小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是阴雨时节 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法子是将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 支竹笔套管,沾上粘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的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的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边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

到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 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小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的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下了头,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儿,像一串美丽的画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想到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的飘过大海,飞越山巅,,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干燥—谦虚—沉甸甸— 2.积累文中描写肥皂泡的词语(至少 5 个)。 3.理解第6 小节。 (1)“她”指谁?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飞到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过天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