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B.刻度。C.量,计算。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_______

③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他_______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②履:鞋。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

②至薄暮________

③是汝家________

④何不入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

②方:________

③欲:________

④还: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

(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③耳:罢了。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__

②幸尚宽________

③后贼追至________

④携拯如初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

【注】①遽(jù):急忙、立刻。②契(qì):用刀子雕刻。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报偿

D.时人畏服之如是:同乡

9.阅读理解。

东床姣婿

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②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③:“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④,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注释】①郗(xī)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②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③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

④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⑤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1)用两条“/”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丞相语郗信:告诉

B.白郗曰:姓氏

C.咸自矜持:都

D.因嫁女与焉:于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10.提高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先自度其足________

吾忘持度________

宁信度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________ 至之市________ 而忘操之________ 反归取之_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鼓:________。

②汤汤乎若流水汤汤:________。

③巍巍乎若太山巍巍:________。

④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12.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注释]①昔:以前,从前。②君:对对方的尊称。③抔(póu):量词,把,捧。

(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13.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14.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③甫冠:指刚满20岁。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

②众皆弃去________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

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1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_____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____________?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通国:________ 使:________ 援:________ 然: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

①其中一个人:________

②另一个人:________

③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在原文中找出来。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一句话阐述。

16.尝试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2)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②(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这句意思的话语。)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17.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之:A.弈秋的教导 B.天鹅 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 D.的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________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 ④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18.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紧张。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寻:副词,随即,不久。⑤去:离开。⑥被:施加,给……加上。(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________

②虎亦寻卒去。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19.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②而截之。

【注释】①俄:一会儿。②依:依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初竖执.之执:________

②遂.依而截之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计无所出。

②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国人说些什么?

20.文言文阅读

方鼓琴而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______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语段用“∥”分成了两层,两层的关系是()。

A.并列

B.转折

C.因果

D.递进

(3)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知音的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一两句。

21.阅读附加题。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②使侄录.之________

③侄罔然

..而止________ ④执所书.问曰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何字也?

②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22.文言文阅读。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②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③学者,有亲也。一则愿④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⑤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⑥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少孤:年少失去父亲。②书舍:书塾。③得:能够。④愿:羡慕。⑤中心:内心。⑥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数岁时:________

过书舍:________

有亲也:________

故泣耳: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23.阅读拓展。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盘盂 ________(yú yù)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shú shū)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及:________ ②沧沧凉凉:________

③探汤:________ ④决:________

⑤孰:________ ⑥汝: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24.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A.《战国策》

B.《韩非子》

C.《山海经》

(2)成语________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

B.冰释前嫌。

C.手不释卷。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25.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日:。(1)把小古文补充完整。

(2)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形容学弈的两个人: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什么道理?

(5)为是其智弗若与?

①句中“为”的意思是________,“智”的意思是________。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是________。

③这句话的断句为:________。(用“/”标出)

26.课外阅读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③壳入口。或④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⑤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⑥强⑦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并:连同。④或:有的人。⑤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⑥坐:因为,由于。⑦强( qiǎng):本文中指“勉强”。(1)用停顿符号“/”给下面这句话断句。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________

(3)请用写出画出文中两处可以看出北人真的不识菱的句子。

(4)仔细阅读下列句子,与《北人食菱》文意不相符的一句是()。

A.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B.说话做事应该要实事求是。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7.文言文

《终不知车》方孝孺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

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________ ②以为车固若是。________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________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________

②及寇兵侵其境。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________

2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表述两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①观点:________

依据:________

②观点:________

依据:________

(3)你从“孰为汝多知乎"中体会到了什么?

29.阅读理解。

滥竽充数

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等⑤。宣王死,愍王⑥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③南郭处士:南郭先生。④说:通“悦”,喜欢、高兴。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⑥愍(mǐ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

(1)请结合注释解释字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使________ 好一一听之。好________

(2)请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翻译下面句子。

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

(3)现在人们常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

30.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矛与盾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鬻(yu):出售。②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③坚:坚硬。④陷:这里有“刺穿”的意思。⑤利:锋利。⑥或:有人。⑦以:用。

⑧子:你。⑨弗:不。⑩应:

回答。

(1)翻译画线的句子。

(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1)C;A;B

(2)等到回来,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买不到鞋子了。

(3)表情很严肃

(4)不要总是机械地处理事情而是要随机应变。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

解析:(1)C;A;B

(2)等到回来,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买不到鞋子了。

(3)表情很严肃

(4)不要总是机械地处理事情而是要随机应变。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提示语是指对话中除人物说的话之外的启示说明性的文字,包含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神态、心理等细节,读者凭借提示语可以想象出人物的各种情态,体会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表达要结合语境来分析。(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C、A、B(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表情很严肃(4)不要总是机械地处理事情而是要随机应变。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此题主要

考查对句子提示语的把握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2.(1)等到;到了,接近;你;为什么

(2)①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

②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

解析:(1)等到;到了,接近;你;为什么

(2)①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②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条的人。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①等到。②到了,接近。③你。④为什么。

(2)①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②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条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能力。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等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

(2)从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

解析:(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

(2)从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

祸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

(2)从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1)离开;正;想要;回去

(2)mò;磨盘;mó;磨刀;hái;还有;huán;归还

(3)正确

(4)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②李白被老夫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解析:(1)离开;正;想要;回去

(2)mò;磨盘;mó;磨刀;hái;还有;huán;归还

(3)正确

(4)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②李白被老夫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5)坚持不懈。万事功到自然成。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2)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

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3)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4)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5)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离开、正、想要、回去

(2)mò、磨盘、mó、磨刀、hái、还有、huán、归还

(3)正确

(4)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②李白被老夫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5)坚持不懈。万事功到自然成。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5)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谈启示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5.(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形状;温度

(3)孔子: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两小儿: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

解析:(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形状;温度

(3)孔子: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两小儿: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D“此

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是:这不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正确划分节奏应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形状、温度

(3)孔子: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两小儿: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6.(1)一同、一起;还;到;当初

(2)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3)华歆优、王朗劣。王朗顾眼前做好人,稍有危险就要抛弃别人,或许有助人之心,但祸及自身便未能担当。华歆已经考虑到危险

解析:(1)一同、一起;还;到;当初

(2)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3)华歆优、王朗劣。王朗顾眼前做好人,稍有危险就要抛弃别人,或许有助人之心,但祸及自身便未能担当。华歆已经考虑到危险,但没有坚持自保,遇险之后还一力帮助,可以说性格中偏仁义,但并不愚昧。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注释,正确理解词义。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①一同、一起。②还。③到。④当初。

(2)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3)华歆优、王朗劣。王朗顾眼前做好人,稍有危险就要抛弃别人,或许有助人之心,但祸及自身便未能担当。华歆已经考虑到危险,但没有坚持自保,遇险之后还一力帮助,可以说性格中偏仁义,但并不愚昧。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

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7.(1)停下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2)刻舟求剑

(3)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解析】【分析】(1)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

解析:(1)停下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2)刻舟求剑

(3)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解析】【分析】(1)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舟:船。止:停止。契:雕刻。求:寻找。之:代词,意指落水的剑。船停下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寓言故事的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要注意依据词语的意思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故答案为:(1)停下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2)刻舟求剑

(3)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点评】(1)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反之根据词语解释,写出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成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寓言故事的成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8.(1)凿壁偷光

(2)D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

解析:(1)凿壁偷光

(2)D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A、B、C正确。D:时人畏服之如是: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时人:听他讲解诗经的人。

故答案为:(1)凿壁偷光;(2)D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9.(1)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2)B

(3)只有一位公子躺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4)“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一个细节描

解析:(1)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2)B

(3)只有一位公子躺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4)“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勾勒出王羲之的真实、随意、超脱。

【解析】【分析】详见译文(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句意是郗鉴太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派门生给王导丞相一封信,(说想从王家公子中)寻找(一位做)女婿。

(2)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A、C、D正确。B:白:禀告。

(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1)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2)B

(3)只有一位公子躺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4)“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勾勒出王羲之的真实、随意、超脱。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

现。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译文】郗鉴太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派门生给王导丞相一封信,(说想从王家公子中)寻找(一位做)女婿。丞相对郗鉴的信使说:“您往东边厢房(去看吧),任意选择。”门生回去后,禀告郗鉴说:“王家的几位公子,也都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听说(太傅)来寻找女婿,都变得不自然了。唯有一位公子,在床上坦露胸腹躺着,好像没有听到这事一样。”郗鉴太傅说:“这个正是最佳人选!”(于是派人去)打听,才(发现)是逸少,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王氏的族谱上记载:“逸少,是王羲之的字。王羲之的妻子,是太傅郗鉴的女儿,名叫郗璿,字子房。”

10.(1)dúo量(长短);dù尺寸、尺码;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

解析:(1)dúo量(长短);dù尺寸、尺码;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dúo量(长短);dù尺寸、尺码;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

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1.(1)弹;水流大而急的样子;高大的样子;一会儿,不久

(2)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弹琴弹得好极了,(我好像听到)浩浩荡荡像(江河)流水样。

(3)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友情。

【解析

解析:(1)弹;水流大而急的样子;高大的样子;一会儿,不久

(2)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弹琴弹得好极了,(我好像听到)浩浩荡荡像(江河)流水样。

(3)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友情。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①弹。②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③高大的样子。④一会儿,不久。(2)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弹琴弹得好极了,(我好像听到)浩浩荡荡像(江河)流水样。

(3)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友情。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2.(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理解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