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08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08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08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08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A)

A.奥古斯特·孔德B.卡尔,马克思C.赫伯特·斯宾塞 D. 埃米尔·涂尔干2.涂尔干认为,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是(D)A.有机团结B.集体团结C.个体团结D.机械团结

3.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B)

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4.《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的作者是社会学家(C)

A.霍曼斯B.麦肯齐C.布劳D.沃斯

5.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之名的是(B)

A.康有为B.谭嗣同C.章太炎D.梁启超

6.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六腑是说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C)

A.六类学会组织B.六种学科分支C.六门基础课程D.六种研究机构7.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A)

A.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

B.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

C社会学研究应立足于微观层面

D.社会学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解释以及赋予它们的意义

8.自然资源的特征之一是(D)

A.均匀性B‘不确定性C.普遍性D.系统性

9.西方学者中首先给文化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D)

A.马林诺斯基B.理查德·利基C.麦克法兰D.爱德华·泰勒10.文化交流开始于(B)

A.文化采借B.文化传播C.文化冲突D.文化融合

11.职业学校教育属于(C)

A.继续社会化过程B.重新社会化过程C.基本社会化过程D.二级社会化过程12.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D)

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

13.根据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相距4英尺到12英尺以内属于(C)

A.公众距离B.亲密距离C.社会距离D.个人距离

14.以布朗等为代表,将社会资本分为(B)

A.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B.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

C.结构性社会资本、过程性社会资本和功能性社会资本

D.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

15.在家庭结构类型中,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A)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主干家庭D.残缺家庭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是(A)

A.初级群体B.参照群体C.正式群体D.内群体

17.科层制的提出者是(A)

A.马克斯·韦伯B.罗伊斯里斯伯格C.约翰·摩尔斯D.巴纳德

18.斯梅尔瑟对集体行为进行解释的理论是(B)

A.搭便车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C.乌合之众理论D.社会运动理论19.最早的教育形态是(C)

A.家庭教育B.个人教育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

20.学校成为统治阶级用以生产与其特殊地位与利益相吻合地位的工具,这种关于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D)

A.控制论视角B.管理论视角C.功能论视角D.冲突论视角

21.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B)

A.新福特主义B.后福特主义C.福特主义D.前福特主义

22.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城市的第五环是(C)

A.中心商业区B.过渡区C.高级住宅区D.工人居住区

2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可分为(B)

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

2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认为,分工分为(A)

A.“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 B.“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

C.“虚拟分工”和“真实分工” D.“个人分工”和“集体分工”

25.“布劳一邓肯地位获得模型”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是(D)

A.身份B.财富C.地位D.职业

26.社会流动可分为结构式流动与(A)

A.自由流动B.竞争式流动C.赞助式流动D.授权流动

27.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偏差行为可分为(B)

A.偏差习惯、偏差价值和偏差心理B.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

C.偏差道德、偏差习惯和偏差文化D.偏差风俗、偏差习惯和偏差道德

28.社会控制的特点之一是(C)

A.具体性B.单一性C.规范性D.可变性

29.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富勒和理查·麦尔兹认为,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A)

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

30.美国学者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阐述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D)

A.后工业社会论B.依附理论C.世界体系理论 D. 信息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抗日战争时期,费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实地调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成果包括(ABCD)

A.《云南三村》B.《内地女工》C.《昆厂劳工》D.《个旧矿工》E.《江村经济》32.实验法的类型从方法上划分可分为(BCDE)

A.实地实验B.标准实验C.准实验D.控制实验E.双盲实验33.社会角色的涵义包括(ABDE)

A.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B.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C.社会角色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

D.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E.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34.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E)

A.泰罗B.洛斯奇C.梅约D.摩尔斯E.法约尔

35.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思想包括(BCD)

A.一体性思想B.全球性思想C.全局性思想D.长期性思想E.持续性思想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社区发展的原则

答:(1)民主的原则。(1分)

(2)民众需要的原则。(1分)

(3)自力原则。(1分)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1分)

(5)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1分)

37.简述社会的特征。

答:(1)社会以人为主体。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注:每点1分,全部答对得满分)

38.简述社会角色失调常见的情况。

答:(1)角色紧张。(1分)

(2)角色冲突。(1分)

(3)角色不清。(1分)

(4)角色中断。(1分)

(5)角色失败。(1分)

39.简述消费的特征。

答:(1)消费的经济属性。

(2)消费的心理属性。

(3)消费的社会属性。

(4)消费的文化属性。

(注:每点1分,全部答对得满分)

40.简述城镇化的类型。

答:(1)同步城镇化。(1分)

(2)过度城镇化。(1分)

(3)滞后城镇化。(1分)

(4)低度城镇化。(1分)

(5)逆城镇化。(1分)

四、材料题:本题15分。

41.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历史性进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这不仅使中国人民受益,更对世界减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减贫在中国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请联系实际分析中国农村与

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1)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并在不断变化之中,概要地说:

一是历史因素;(1分)

二是自然因素;(1分)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制约;(1分)

四是制度政策影响;(1分)

五是家庭及个人原因;(1分)

六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这是根本原因)。(1分)

具体阐述。(2分)

(2)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第一,从历史因素来看,人口众多、决策失误、生产效率长期低下及“多子多孙多福气”思想观念影响等;(1分)

第二,从社会经济原因看,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制度缺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传统的就业用工制度等;(1分)

第三,从收入分配原因看,主要是行业分配不公与分配要素发生变化导致贫富分化;(1分)

第四,从失业原因看,中国正处于一个失业高峰期;(1分)

第五,从个人及家庭原因看,单亲家庭、有残疾人、重病患者、无养老金的老年人家庭,家庭负担重、贫困人口构成复杂。(1分)

具体阐述。(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试述社会学的功能。

答:(1)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1分)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1分)预测性功能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1分)规范性功能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的过程。(1分)

(2)教育功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1分)帮助人们合理选择。(1分)

(3)社会管理功能。表现在:建立规范;(1分)提供模式;(1分)反馈信息。(1分)(4)社会批评功能。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1分)

43.联系实际论述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

答:(1)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两种。(1分)

(2)强关系是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2分)弱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2分)

(3)关系的强弱决定了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2分)(4)边燕杰对天津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劳动者更经常地通过强关系而非弱关系寻找工作渠道。在中国,强关系可以创造连接其他没有联系的个人的网络桥梁。(1分)联系实际阐述。(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