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安徽省委党校入学考试经济学复习笔记

2019年安徽省委党校入学考试经济学复习笔记

2019年安徽省委党校入学考试经济学复习笔记
2019年安徽省委党校入学考试经济学复习笔记

经济管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

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内涵:○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群体力量实现目标;○2管理应该是有效的,高效率,有效果;○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组织内部有形无形资源协调,组织和外部环境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含义发展: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现代管理理论创始人法、法约尔1916)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美、福莱特1942)

3.管理是一种实践(美、彼得德鲁克1954/1989)

4.管理就是决策(赫伯特西蒙1978)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的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管理的角色:人际、信息、决策

管理的技能:技术(基)、人际、概念(高)

新时代四大发展趋势:

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宏观治国学+微观治生学

9个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萌芽

英亚当斯密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劳动价值论、劳动分工论

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依据

罗比特欧文重视人的作用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系统建立

泰罗(美)科学管理理论创始人,观点: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效率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管理经验,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作双方在精神上思想上彻底变革。

法约尔(法)经营好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更要改善6个方面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并提出14条原则。

发展二战前后(1950-1970)学派林立

“行为科学”学派:

人群关系论(梅奥)霍桑试验,职工是社会人,满足欲望是提高效率的关键,非正式组织影响大;新型领导方法组织集体工作促进成员与领导合作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5级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双因素理论(赫尔伯格1959)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XY理论(麦格雷戈1957)X理论,人都好逸恶劳,需要强制,

Y理论,人愿意承担责任热衷发挥才能Z理论(大内)管理当局和职工利益一致。

“管理科学”学派特点

1生产经营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方案以总体最少消耗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2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方案和发展规律;

3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

4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运筹学。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最合理组织获得最佳效益。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程序性和非程序性。

系统原理(基础)人本原理(主体)责任原理(保证)效益原理(目的)

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

7个特征:把遵守道德规范作为手段和责任,

在乎社会整体利益,尊重相关者,为了人,超越法律要求,自律,以组织价值观为导向。

管理道德5大影响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性,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8个途径:挑人,建规,道德领导,设目标,教育,绩效评价、社会审计、提供保护机制

企业的5个方面社会责任:办好企业,规范经营行为,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保护环境

一般划分为5个方法: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技术方法。

※第二篇决策

遵循满意原则。(不是最优原则,因为信息有限,无法预测)依据是信息。

类型:长期/短期,战略/战术/业务,初始/追踪,程序化/非程序化,确定/风险/不确定

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理论:1古典决策理论(1950年前):决策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主要内容:决策者应全面掌握信息,了解备选方案情况,建立自上而下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决策目的始终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忽视了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2行为决策理论(1950年后):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主要内容:人是有限理性的,决策者识别发现问题时有偏差,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限制了全面了解信息,决策者只求满意,不求最优。

决策的过程:诊断问题,识别机会/识别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作出决定/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

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

决策的方法:

集体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

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阵。

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确定型/风险型/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概念关于行动方向内容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为实现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性质:计划工作是为目标服务,是管理活动的基础,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要追求效率

类型:长期/短期,业务/财务/人事,战略性/战术性,具体性/指导性,程序性/非程序性

主要表现形式:

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编制过程: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及派生计划,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目标管理1954年(美)彼得德鲁克提出,80年代引进中国。目标管理的思想:企业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确定彼此责任,每个人的分目标就是要求,靠目标管理,依据目标考核。

性质: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

目标管理的过程:制定目标,明确组织作用(责任),执行,成果评价,奖惩,制定新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企业经营过程再造。由美哈默钱皮提出。7原则。

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

再造过程:观念、流程、组织再造,试点和切换,实现远景目标。

※第三篇组织

组织设计的实质: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纵向分工。管理幅度决定了必须分工,决定了管理层次,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决定2种: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形结构形态。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

组织设计任务: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编制职务说明书(职务设计分析/部门划分/形成结构)

组织设计的原则: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权责对等的原则,命令统一原则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外部环境经营战略技术及其变化企业发展阶段规模

部门化横向(部门化)+纵向(层次)

划分标准:职能、产品、地区

集权分权决策权在较高层次一定集中和较低层次一定分散。权力专长权.个人影响权.制度权

人员配备的任务

从组织角度:使组织运转,发展干部,维持忠诚

从个人角度:个人能力运用和承认,能力素质提高

人员配备的程序:确定需要量、选配、制定实施培训

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动态平衡

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管理的欲望.正直诚信的品质.冒险的

精神.决策的能力.沟通的技能

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结构,规范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关系。

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正式组织,以理性为原则。非正式组织伴随而生,以感情关系为标准。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满足职工需要,加强合作,对工作情况非常重视,社会环境评价

危害:与正式组织冲突,一致性压力,束缚个人发展,影响变革,发展惰性

认识到存在必然必要,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通过组织文化影响行为规范,引导积极贡献

组织变革的动因:

观念改变

率.快速决策.提管水平的要求

类型:战略性、结构性、流程主导性、以人为中心的变革目标:使组织整体、管理者、成员,对外部环境的特点及其

变化更具适应性。

内容:人员、任务、技术以及结构

管理组织变革:

过程解冻-变革-冻结,

程序诊断征兆-分析制定方案-选择实施-评价效果反馈

消除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客观分析变革推力和阻力强弱.创新组织文化.创新策略方法手段

普遍认可并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特征: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发展性

结构:三个层次潜层次的精神层(核心主体)表层的制度系统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

功能:整合、适应、导向、发展、持续功能

形成:管理者倡导+成员接受塑造途径选择合适价值观.强化认同.提炼定格.巩固落实.完善

※第四篇领导

管理是命令,领导是被追随服从

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

领导者素质及条件: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知识+业务技能| 分析判断概括.决策.组织控制.沟通协调.创新.知人善用等能力)身体素质

领导方式类型:专权型民主型放任型

理论:连续统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生产.人的关心81格)权变理论

领导艺术:做领导的本质工作、善于同下级交谈、争取众人信任和合作、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性质:动机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

激励力=其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

能够满足某一需要的行动对特定个人的激励力是效价与实现可能性的综合作用结果。

内因和外因自身条件环境。

库尔特卢因提出“力场”驱动力+遏制力

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需要,不满足的影响行为,有轻重层次.5层)

费鲁姆期望理论(基础是自我利益,核心是双向期望,努力-绩效-奖赏-个人目标)

亚当斯公平理论(横向纵向比较,主观判断影响很大)

斯金纳强化理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有利的会重复,不利的会消失)

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比较全面地说明以上理论,5个基本点)

激励实务常见激励方式主要有4种:

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

沟通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是协调各要素,使企业成为整体的凝聚剂,是领导者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是对外桥梁

沟通过程发送者-接受者

类别功能(工具式感情式)方法(口头书面体态电子)

组织系统(正式/非)方向(下上平行和网状)是否反馈(单向双向)

其中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职工所关心的信息,体现个人兴趣和利益,与正式无关

特点:交流速度快,信息准确,效率高,可以满足需要,有一定片面性

要正确认识,充分利用,对非正式沟通中的错误信息用非正式渠道纠正。

沟通网络是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类型,基本特征是渠道

数量分布以及单向还是双向。

网络的形式随沟通渠道分布的变化而变化,选择哪种网络取决于外部环境和沟通目的

有效沟通的障碍信息丢失曲解,传递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因素个人人际结构技术

克服沟通中的障碍正确沟通,会听,信任,缩短信息传递链,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组

冲突与谈判沟通结构、个体差异

冲突处理选择冲突研究人物了解根源妥善办法

过程。分析理解,坚定灵活

※第五篇控制

确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控制的必要性:环境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类型:(标准Z值)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目标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事后)控制

控制的要求:适时、适度、客观、弹性

控制过程:确定标准(对象.重点.方法)-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原因.对象.措施)

危机是企业内外部的突发事件引发的可能危及企业发展危及企业生存的严重问题。

类型诱发原因外源/内源涉及领域宽泛战略/职能涉及主体可预见可控程度可/不可

危机控制危机辨识危机消解危机沟通从危机中学习

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在充分达成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支出收到严格有效约束。

形式静态/弹性增量/零基

内容收入.支出.现金.资金支出.资产负债

作用可比.协调依据.方便绩效衡量

局限性只控可计量的.参上期忽视本需要.缺乏弹性.过分

非预算控制比率分析财务比率(流动.负债.盈利)经营比率审计控制损益控制

成本控制成本对象需要成本计量分配的项目

步骤:建立标准核算绩效及偏差纠偏

其他控制方法标杆管理平衡积分卡(企业战略为核心财

客内学为四周)

※第六篇创新

创新和维持是管理的本质内容,创新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基本内容:目标创新(目标适时调整都是创新)

技术创新(要素创新组合创新产品创新)

制度创新(产权制度是根本性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

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

环境创新

创新的过程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

创新的组织正确扮演管理者角色.创造氛围.制定弹性计划.正确对待失败.建立合理奖酬制度

技术创新内涵要素创新(材料创新手段创新)

产品创新(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要素组合方法创新(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技术创新的源泉源于企业内部外部一系列不同的机会,发现后立即有意识加以利用。

源泉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过程改进的需要\行业市场机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观念的改变\新知识的

产生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创新基础的选择(应用型研究/基础研究)

对象的选择(产品、工艺、生产手段)

水平的选择(先发制人后发制人)

创新方式的选择(独立开发联合开发)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制度创新工业社会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原因:资本是最为重要稀缺的,知识作为资本附属。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有关操作的+有关协调的

知识正变成最重要资源,企业制度结构正从资本逻辑转向知识逻辑。利益由知识拥有者控制。

结构创新企业层级结构特征: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分工细致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特点:集权分权统一、稳定变化统一、一元性多元性统一

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经营者通过自己的领导风格行为方式对企业员工潜移默化,促成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被

员工广泛认同。

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改变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四个方面调整:企业文化1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主要手段,2将成为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3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学习型的,4将在强调主导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大学生党课结业考试

党课考试题及答案 一、党章部分: 1.党的性质?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指导思想? 答: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答: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4.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目标? 答: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 5.党的基本路线?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过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党的群众路线? 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8.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答:密切联系群众 9.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答:脱离群众 10.党组织讨论问题必须坚持的原则? 答: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 答: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此部分辅导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估计命题可能性比较大) 一GDP的概念 知识点:GDP的概念,怎么样理解GDP(参考教材,包含6方面的意思),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各种物价指数以及缺陷。GDP的含义: 1.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2.GDP计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和服务,存 货投资应计入GDP; 3.GDP计算期内的产品和服务,是个流量概念,而非存量;

4.GDP计算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品不计入GDP; 5.GDP是个地域概念,与GNP相区别;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 GDP的缺陷及其修正: 缺陷:GDP体现一个经济体的福利水平,但它有缺陷,往往不能反应真实的国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 1.GDP既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了坏的产出,比如污染治理费 用; 2.由于GDP与价格水平相关联,所以GDP不能真实地反应社 会福利水平; 3.公共品以及闲暇也改变福利水平,但该部分未记入GDP; 4.GDP没有反应地下经济活动,如逃税等非正规市场上的交易, 以及贩卖毒品等。 修正:

源耗费 修正后的一些常见指标:绿色GDP,可持续GDP,国民净福利水平。 CPI基本上能反应通货膨胀趋势,但也存在缺陷:(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 1.CPI不能准确地反应通货膨胀,因为它只包括消费品和消费性 服务; 2.CPI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是相对固定的; 3.CPI未能反应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替代; 4.CPI不能准确反应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因为未计量全 部进口商品和服务; 5.CPI不能观察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不能反应产品和服务 的创新。 二GDP核算 三方面等值原理:收入=支出=产出(Y = AE = GDP)

业余党校结业考试相关试题及答案1

业余党校结业考试相关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2ⅹ15=30分): 1、我国新一届领导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请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A、全面发展 B、可持续发 展 C、以人为本 2、党员预备期为 A、半年 B、一 年 C、二年 3、党章规定,是唯一而正确的入党动机。 A、增加择业竞争砝码,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 B、具有政治资本,使自己早日成才 C、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连续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六个月 B、八个 月 C、十个月

5、申请入党的同志要有两名党员作介绍人。 A、预备 B、正 式 C、有三年以上党龄的 6、党员的党龄从开始计算。 A、转为预备党员 B、成为入党积极分 子 C、转为正式党员 7、党的十六大之后不久,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号召。 A、江泽民 B、胡锦 涛 C、温家宝 8、当代世界的主题是。 A、竞争与掠夺 B、发展与科技 C、和平与发 展 D、战争与革命 9、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1、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平均发展 D、“先富”带“后富” 1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A、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 B、精神文明决定物质文明 C、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 D、二者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 1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免费)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1,国民收入的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 国民收入账户 经济活动总量测量指标; 1),产出法:产品总量,在生产中间过程中被消耗的产品除外 增加值法,通过将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笔记(精修版)

十二章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其涉及的其本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总产出或国民收入水平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普遍上升 3.失业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严重问题 4.开放经济 5.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具体的措施。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决定理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4 1.总量分析方法 2.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4.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5.经济模型方法 四、基本概念 1.四大市场 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2.四个经济部门 企业,家庭,政府,国际经济部门 3.宏观经济变量 外生变量:常数,系数 内生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4.存量和流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流量:一定时期内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解和衡量 对GDP的理解和衡量应该注意: 1.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一个国家 3.当期生产 4.所有的 5.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6.物品与劳务 7.市场价值 三、一个整体经济的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1.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2.存在这样的恒等式 总产出=总收入(总供给)=总支出(总需求) 3.实际核算中常会有误差出现,因此要加入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4.各国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 四、GDP的核算方法(3种) 1.用支出法核算GDP ⑴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⑵用支出法核算GDP所包含的内容 ①消费C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注意购买新房算作投资 ②投资I 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II用于投资的物品是最终产品【库存货物要特别分析是否属于投资,详见P8】 III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③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就是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④净出口NX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补充:内需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⑶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表达 GDP= C+I+G+NX =C+I+G+(X-M)

信息学院第十七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参考试卷

信息学院第十七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所在支部: A.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B.党的根本宗旨 C.党的地位和作用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40分) 10.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 1.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 1.1939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论持久战》 11.中国共产党党员标准主要是由()决定的。B.《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B.党的代表性 C.党的革命性C.《中国的特点和革命战争》 12.党的领导主要是指()的领导。 2.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人是()。 3.A.正确B.坚强C.政治、思想和组织 A.王稼祥 B.刘少奇 C.周恩来 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领导()。 3.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 4.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 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4.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这意味着()。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改善党的领导的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A.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B.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互为目的 4.1978年12月召开的(),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 4.1979C.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目的是改善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围绕()这个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 6.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 16.在党的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A.和平与发展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改革和开放 17.共产党的党性是()的最高表现。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工人阶级的阶级性 B.先进分子的先进性 C.革命分子的革命性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8.无产阶级的党性的根本要求是()。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 A.一切服从党的领导 B.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C.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党的发展党员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是()。 7.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 8.A.坚持标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慎重发展 A.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正规化 B.坚持标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加快发展B.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 C.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C.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20.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8.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是()。 A.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B.党的中央委员会 C.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A.《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B.《共产党宣言》 C.《共产主义原理》 21.党的团结的政治基础是()。

最新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区域经济学-课堂笔记-全书梳理---课程整理概要

区域经济学 1 学科特性 年轻性(60年代在世界范围兴起,直至90年代才在中国范围内兴起,一方面说明其“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则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即“包容性”) 应用性 前沿性 第一章 区域和区域经济学 一 区域的概念: ¥ 1 内涵 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空间具有“层次性”) 在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尽可能完整: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 # 承担特殊的专业化职能(在全国或者较高系统) 二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 (二)在西方: 1 从经济问题的产生于矛盾的激化: ) 自组织能力 衍生为内生增长机制 较为完善的地域结构,包含三要素: 腹地 … 核心(中心城市群)网络体系 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弹性(能够很快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外部变化) 1956年, 瑞典 , 缪尔达尔,《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 循环积累因果论,(市场经济的结果不是有效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而是扩大,若要有效缩小差距,则需要政府作有效调控) 1960年,艾萨德, 1957年, 赫希曼, 核心与边缘区理论(极化效应,涓滴效应)

^ 2 从学科渊源:(由古典区位论发展而来) 1826年,杜能,《农业区位论》,市场距离为核心影响因素; 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劳动力、运输为影响因素; 1932年,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1940年,廖什,《消费中心理论》 1960年,艾萨德,《区位分析法》 (三)在中国: 1 改革开放之前:以“生产力布局学”为前身 — 2 改革开放之后:放权、让利 【※】中国改革30年中引发的突出的区域经济问题: (1)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基尼系数) :国际区域经济不平衡警戒线 中国省域基尼系数:1978年: 2004年: 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省域之间的差距最大,而且在同一省内,县域之间的差异比省域之间的差异更大。 (2)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 “五小企业遍地开花”——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3)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4)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效益丧失 (5)资源两覅额和环境污染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决策性科学。 (二)^ (三)研究内容 1 区域机构(产业结构) 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过程就是区域的形成过程,区域结构的完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2 区域经济自组织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3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与优化 - 4 区域分工与联系

宏观经济学笔记

第1章导论 第七章政府部门 预算盈余(赤字):政府开支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它决定公共部门的借贷数量。 本章的问题:政府预算盈余(赤字)与国民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假定:古典学派观点,产出由供给决定,总需求的变化对总产出没影响。 1.政府收入与支出 政府收入:(1)税收:所得税,支出税,财产税。 (2)政府企业和机构的利润。 公共支出:(1)政府消费G;(2)政府投资I;(3)对私人部门的转移Tr;(4)公债利息rD 或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投资) 瓦格纳法则: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增长,因为政府服务是优质商品(即家庭对政府支出的需求弹性>1)。 2.政府储蓄,投资和借债 净金融资产:B=B-1+RB-1+T-(G+I) 净债务:D=D-1+rD-1+G+I-T 净债务的变化量=预算赤字=总支出—收入=D-D- 1=G+I+rD-1-T 政府储蓄S=(T-rD-1)-G 政府的预算赤字(DEF)=公共部门投资-储蓄=I-S 3.政府预算和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A=S-I 引进公共部门:CA=(S-I)-DEF=私人盈余-预算赤字 If 私人盈余保持不变,预算赤字与经常项目成反比关系。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克服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公共部门赤字。 私人储蓄S=私人收入Yd-消费C Yd=Q+rB-1-T 国民总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Y-(C+G)=GNP-公共消费-私人消费 CA=S-I=Y-(C+G+I)=收入-吸收 CA=贸易余额TB+来自国外的经要素支付rB-1 Y=Q+rB-1 TB=Q-(C+G+I)

4.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相互作用 假定政府预算平衡,税收的变化=政府支出的变化 (1)以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暂时增加 C1将下降,幅度

第44期学生业余党校提高班结业考试试题

北京林业大学第44期学生业余党校提高班结业考试试题 考试说明: 1、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试卷纸上不要作答。 2、请将答题纸上写清院系、姓名、班级、“学号”处填写“考号”,考试科目填写“44期党校提高班”, 考试完毕,将答题纸和试卷一并上交。 3、本试卷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请学员把握好答题时间。 4、考试实行闭卷考试,由学员独立完成,如发现任何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将在一年之内取消党校学习 资格,并通报所在学院。 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农村。 4、《共产党宣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章内容。 5、党的先进性要靠来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着 力。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主题是 ___________。 7、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 9、我国探月卫星__________于__________(时间年月日)在__________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_________(时间月日)在北京召开。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党的建设中,始终放在首位的是()。 A.制度建设 B.思想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2、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 A.党的宗旨 B.党的先进性 C.党的奋斗目标 D.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3、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 B.成员服从领导 C.下级服从上级 D.个人服从集体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党的基本路线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A.科技化 B.信息化 C.知识化 D.产业化 6、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要求 B.发展基石 C.本质属性 D.内在条件 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 少数服从多数 B.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 民主集中制 D.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第六期业余党校培训班考试试题

附参考答案 2011年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试题 姓名: 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是党的根本宗旨。 2、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 4、党的最高纲领是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6、加入党组织必须年满____________。 7、中国共产党坚持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8、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______________进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时间是() A、1921年8月 B、1921年7月 C、1920年7月 D、1920年8月 2、_____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共产党宣言》 B、《权利法案》 C、《列宁选集》 D、《布尔什维主义胜利》 3、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是__________完成() A、三大改造 B、抗日战争 C、土地革命 D、北伐战争 4、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 80年。在前80年中,封建统治着______,社会_____,国家_____,人民____。() A、丧权辱国、积贫积弱、战乱不断、饥寒交迫; B、丧权辱国、战乱不断、饥寒交迫、积贫积弱; C、丧权辱国、战乱不断、积贫积弱、饥寒交迫; D、和平外交、积贫积弱、战乱不断、饥寒交迫; 5、_______,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A、忠诚爱国创业报国 B、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矢志不渝、忠诚爱国 6、邓小平理论是在__________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A、和平与发展 B、和平与繁荣 C、开放与发展 D、发展与共存 7、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卅”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____举行一次()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两年 9、______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A、集体主义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民主集中制 10、留党察看处分的最长期限不超过()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两年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

第三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七章经济增长I: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资本积累 索洛模型旨在说明一个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如何在一个经济中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 1.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1)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 (a)索罗模型中产品的供给基于生产函数,且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b)Y=F(K,L) ——Y/L=F(K/L,1) 说明了经济规模(用工人数量来衡量)不影响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量之 间的关系。 ——人均产出:y=f(k),即f(k)=F(k,1) MPK(人均生产函数斜率):给一个工人一单位额外资本时一个工人生产 的额外产出。 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 (2)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 (a)索洛模型里,产品的需求来自于消费和投资。 (b)y=c+i,忽略了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假设人们每年储蓄s比例的收入 c=(1-s)y —— y=(1-s)y+i—— i=sy ——投资=储蓄 2.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 两种力量影响资本存量:投资和折旧。 (1)投资: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支出,引起资本存量增加 (2)折旧:原有资本的磨损,引起资本存量减少 (3)i=sy=sf(k),i是新资本积累,k是现有资本存量 (4)折旧率δ:资本存量每年的磨损 (5)资本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即Δk=i- δk=sf(k)- δk 资本存量k越多,产出量和投资量越大,折旧也越多 (6)稳定状态Δk=0,即投资=折旧:i= δk,即sf(k)= δk,这时的资本存量记为k*

(7)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会停留在稳定状态,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经济会趋向稳定。 (8)稳定状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 3.储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索洛模型表明,储蓄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关键决定因素 (1)高的存储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在经济达到新稳定之前。保持高储蓄率,即保持大的资本存量和高的产出水平,不会保持高经济增长率。 (2)增长效应: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 (3)水平效应:不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如高储蓄率 (4)德国和日本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a)降低了他们资本存量 (b)高储蓄率提高了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1.比较稳定状态 假设政策制定者可以任意改变储蓄率,来决定经济的稳定状态。政策制定者的目的是使组成社会的个体的福利最大化 (1)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k值 (2)y=c+i —— c=y-i —— c*=f(k*)-δk* (3)上式表明,稳定状态资本的增加对稳定状态的消费有两种相反的效应。 (a)高资本意味更多产出; (b)高资本意味着:更高的产出被用于替换损耗的资本(4)黄金律水平 (5)在资本存量的黄金律水平,生产函数和δk*线的斜率相同,消费位于最高水平。 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 MPK=δ (6)经济并不会自动地趋向黄金律水平,需要一个特定的储蓄率。 2.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 (1)从资本过多开始 当资本存量超过黄金律水平时,降低储蓄率是一种好政策,因为它增加 了每一个时点的消费 (2)从资本过少开始 最初减少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

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二下) 导论: 一:经济制度一般原理(经济制度含义,功能,演变): 含义: 社会经济制度:概括了全部经济关系,其中最根本的是财产关系。 经济制度可分为: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指具体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包括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制度等。功能: 既可推动生产力发展,也能阻碍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制度功能观点:承认制度对经济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同时更承认生产 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西方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功能观点:认为制度功能主要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构建激励机制。 忽略非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制度演变: 马克思主义制度演进理论:1、经济制度不具有永恒性,它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形态的发 展变化是一个历史过程;3、人在制度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改良与革命是经济制度 演变的两种基本形式;5、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经历社会制度演变的五个阶段。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1、制度是可变的;2、制度变迁原因在于主体追求利益最 大化;3、制度非均衡和制度均衡之间的转化;4、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5、 制度变迁是渐进的,不是突变的。 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存与竞争(统一,对立,转化) 统一性: 两种经济制度的共存共处必然要发生联系和关系。两种经济制度具有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 益要求两种性质不同的国家之间协同行动。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具有相互借鉴之处。 对立性: 政治上:社会主义国家在现阶段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执掌政权;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是资本家及其代理人执掌政权。 经济上: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财产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制的财产制度和按资分配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 意识形态上: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自 由主义。 转化性: 两种转化趋势:资本主义具有前进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社会主义也具有倒退到资 本主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当前两种经济制度共处的优势:在资本主义一方,但是并不具有永久性。 第一讲:课堂讨论的三个问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之我见 思路(1)立论基础的正确性。(2)理论揭示的合规律性。(3)主体与途径选择的科学性 (4)与实践进程的关联性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早产儿”吗? (兼评历史唯物主义核心原理的“不在场”) (1)理论的界说。(2)矛盾综合的(历史)现实体现——历史必然性。(3)生产力的“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