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国农

南国农

南国农
南国农

当代中国教育技术学家

一、第一次大发展

1、1936-1947年诞生了第一代领军人物孙明经、舒新城等。1936年的中国正值国难当头,襁褓中的电化教育(影音教育)伴随着民族危难危在旦夕。“救亡”、“强国”成为当时有良知的全体中国人的最强音。救亡,必须“唤醒民众”;强国,必先进行国情调查和科学考察。(1)随着金陵大学早期电化教育实践历史资料的挖掘,孙明经的成就与事迹开始为今人所知。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孙明经提出了“活”的电教观、信息资源媒体观、集体教学观、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观、蕴含e-Learning思想的空中座谈会的具体倡议,他身体力行,硕果累累,为我国电化教育勾勒出一幅健康、美好、高效的发展蓝图.

(2)]舒新城先生则从大教育的视野切入电化教育领域,为早期电化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理论家。朱敬、蔡建东总结了舒新城对我国早期电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两大贡献:第一,扼制技术万能倾向,努力维持早期电化育的教育定位和走向。第二,提出电教建国,彰显时代与民族需求

二、第二次大发展

1、70年代末-80年代,诞生了第二代领军人物南国农和萧树滋先生

(1)南国农

谈起中国现代的教育技术发展,就不得不提到南国农先生,他对于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不仅对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我国教育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激励着一代代的电教人为之不断奋斗。解放后,他与萧树滋一起到兰州参加支援大西北的教育事业行列,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之后又开设电教课程,编写电教课程大纲,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并与萧先生一同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他的主要思想。

1、我国电教重新起步后,亟需有正确思想和理论指导电教事业发展和电教学科建设,他深

入研究了我国的电教实践活动,博采众长,提出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他还提出了“大电教”的概念,大电教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系统,它由四个系统构成:即普通学校电教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计算网络教学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构成了新型教育形式,对抢劫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将会起不可估量的作用。

2、南国农先生为推动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电教育理论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和关注电化

教育实验。他全面总结了实验的经验与规律,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要求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用三种技术,做两件事情,实现一个目标。所谓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主要有:四种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学习时空观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种教育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一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三种传播理论:拉斯威尔“ 5W ”理论、施拉姆的双向传播理论、贝罗的SMCR

理论。使用三种技术是指:现代媒传技术、现代媒体技术、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是: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

3、南国农先生通过多年的电教实践与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以研究和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为

核心的电教理论体系。它由七论组成,即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管理论。在这七论中,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是核心,是建立整体电化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

4、南国农对传播学的引入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教育心理学和传播学是电化教育最直

接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了比较有的三种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模式和韦斯特莱模式。在这一节内容的最后,南先生进一步强调:“传播理论与电化教育有着广泛的联系。传播理论主要是阐明信息传递的过程与规律,而电化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的过程。在电化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建设中,常常需要传播学的理论援助。”

5、参照这四种传播模式(香农一韦弗的传播模式、贝罗的传播模式、坂元昂的教育传播模

式、海曼一弗朗克的教育传播模式),建立起来了三种电化教育过程模式:(1)以教育者为中心的电化教育过程模式;(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电化教育模式;(3)以问题为中心的电化教育过程模式。

6、南先生强调教育技术的定位是教育技术的关键,因为,定位决定方向,方向决定课

程,课程又决定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等一系列问题。他不赞成采用“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定位。因为,这种定位把整个教育领域都当作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它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难以存在下去了。南先生赞成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定位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不赞成采用“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定位。因为,这种定位把整个教育领域都当作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它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难以存在下去了。南先生赞成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定位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南国农先生为发展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艰苦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我们要学习他的创业和敬业精神,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继续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学科建设搞好,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萧树滋

1、在《人民日报》,1981年3月22日,提出了电化教育的概念:“所谓电化教育,主要是指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去做教学工作,以提高学习效率,用的除视听工具外,还要辅之以相应的电气的嗅觉、肤觉、味觉等工具,以获得最大效果”。在电化教育的初创阶段给人们指出了开展电化教育的努力方向。

(3)南国农先生和萧树滋先生的电化教育理论思想的主要贡献

1.界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概念,电化教育的实质是:强调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重心,强调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不同时期对电化教育阐述的内容和提法虽有所区别,但实质从没有改变。

2、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并不断充实完善。中国的电化教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适应着我国的国情,走着自己发展的道路和,即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的发展道路。

3、强调电化教育理论要与具体学科教学应用相结合,注重电教实验和实践,所有的电化教育研究结果都要经过实验验证,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要能够解决具体学科的问题。

两位先生认为,电化教育实验是要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以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学体系。在具体方法上强调多种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使用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实现。在开展电化教育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并能优化教学过程。

三、第三次大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诞生了第三代领军人物何克抗、李克东、桑新民和祝智庭等

1、何克抗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其贡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何克抗教授在长期从事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观点深入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的教改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运用这种理论可以深刻、清晰、明确地解释并指导所出现的现实问题。该理论目前已成为我国住处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指导思想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正在引领国内“整合”的方向与潮流。

(2)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在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对其进行批判性继承,并结合其多年进行中小学教改初三的丰富经验,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他开发出适合该模式、方法的丰富教学资源,从而使这个理论得以尽快应用于实际。

(3)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

他是最早从国外引进和介绍建构主主的学者之一。他不仅将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介绍,更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介绍,并根据当时国际上对建构主义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一次较系统地总结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及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

2、李克东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关键在于转变教学模式。李克东先生一直都坚持“专题讲授”、文献译读、主题作业、作品创作、作品评价、成果交流等教学策略。他认为,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注意四个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媒体功能的转变”“教学进程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课本内容的讲解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导演者。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传播学得四位奠基人与一位集大成者: ①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美国社会科学得泰斗、“所有社会科学得 大师,各领域得先锋”。 贡献:她与史密斯合著《宣传、传播与舆论》,第…次明确使用了 “大众传播学” 得概念,提出了 5W 模式,为以后得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社会传播得结构与功能》一一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② 库尔特?勒温: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得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得先驱, 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 程。 贡献:关于群体动力得研究: 提出“守门行为”与“守门人”得概念。 ③ 卡尔?霍夫兰: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就是著名得实验心理学家,也就是宣传与传 播研究得杰出人物。 贡献:与贾尼斯合作《传播与劝服》,就是最具综合性与学术性,深入探讨了说服 策略得问题,使说服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得乂一重要课题。 ④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国社会学家。 贡献:对广播进行研究,分析广播得内容与形式对听众态度与行为得影响,开创 了媒体效果研究得先河;提出“二级传播论”,成为大众效果传播得转折 播论”得问世。 ⑤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科得集大成者与创始人。人们称她为“传播学鼻祖”、 “传播学之父”。她建立了第一个大学得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 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 衔得人。其中《大众传播》得出版标志着传播学得正式诞生,《人类传播概论》 得问世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己初步形成。 第一章、传播。 1、 传播得专业内涵:传播得双向性;传播得内容就是信息;传播得U 得性。 2、 传播得特点:①传播就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 传播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得,乂就是一定社会关系得体现。 迪导致“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与“多级传 “意见领

教育信息化视域中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教育信息化视域中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定 位研究 【摘要】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普及,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后,信息化教学革新了传统教学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颠覆了教师在传统教学领域中知识权威的形象,使教师传统意义上所扮演角色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新时期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封闭状态,合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突破教育时空界限,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重构教师角色定位,组织信息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自主优势,以更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一、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界定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国内迄今为止尚无统一标准的定义。南国农先生认为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李克东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黎加厚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

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二、教育信息化视域中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定位 (一)教师是权威信息所有者、课程资源使用者,文化科学知识传播者,研究性学习引导者 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却不能把书教活、读活。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但教师处于“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地位,不能细心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独特之处。传统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十分狭窄,教师和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唯一来源,教师是单向文化知识传授者和权威信息所有者,强化了教师地位的权威性,限制了知识传播数量、质量与速度。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从“讲坛上先知先觉圣人”身份走下讲坛,从纯粹传统教学知识传授者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1],师生建立起真正合作关系。教师职责也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仍是知识信息权威者但非惟一传播者,教师职能由“教”转变为“导”,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重点是指引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

第1章绪论 (2) 一、传播的含义 (2) 二、人际传播 (2) 三、组织传播 (2) 四、教育传播 (2) 五、教育传播的概念 (3) 六、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3) 七、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3) 第2章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4) 一、编码和译码 (4)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4) 三、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5) 四、香农—韦弗模式 (5) 五、师生面对面传播模式 (6) 第3章教育传播符号 (6) 一、符号的本质 (6)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6) 三、信息的本质 (7) 四、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客观事物:直接接触、感知 ★教学信息体:载有事物信息的物质载体 (7) 五、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有 针对性;★要有适当的强化;★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要有整体性; (7) 第4章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 (7) 一、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要素 (7) 二、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特点 (8) 三、教育传播通道的类型 (8) 四、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8) 五、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 (9) 六、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9) 七、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10) 第5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10) 一、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任务 (10) 二、教育差不多中教师的传播行为 (10)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10) 四、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任务 (11) 第6章教育传播环境 (11) 一、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 (11) 二、对教育传播影响较直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三、网络传播环境 (12) 四、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的作用 (12) 五、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12) 六、实现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的途径: (13) 第7章教育传播效果 (13)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13)

信息技术下中职教师教学构思0001

信息技术下中职教师教学构思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学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学内容的价值易被媒体技术遮蔽 虽然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各种软件和多媒体技术。但是,由于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由此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媒体技术遮蔽医学教学内容的本末倒置”的现象。1.多数中职卫校教师将多媒体技术的运 用简单化为PPT展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是过于简单,基本上局限于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视线,在PPT的制作上简单采用大量的文字 和图片叠加,并不能真正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期望的结果是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直观,吸引力更强。实际上却导致学生产生眼花缭乱和麻木之感,不能真正的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过度使用多媒体,也使这种方式逐渐失去了它在学生眼中光环。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 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最为普及的教学形态,然而绝大多数多媒体教学却是教师主导下的基于 幻灯片的讲授型课堂,多媒体并未带来教学方法的大改革,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只有28.6%。”②因此,很多中职卫校的教师也苦恼于学生将多媒体教室的授课当成休息时间的事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如同鸡肋”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2?中职卫校青年教师的公开 课几乎成为教育技术炫技”的舞场在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中,各种信息技术和软件的应用添加冲淡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接受教学内容这个重心,甚至部分学校的公开课演变为由任课教 师提供教案,学校现教中心提供研发团队”的技术制作的联合。无论其制作花哨还是朴实,更 多的是学校或个人炫耀自己技术能力的舞台,失去人”在其间的身影。 (二)中职卫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实践,要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认识和教学方式,但是绝大多数课堂仍然是教师主导的基于幻灯片的讲授型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提升了传播效率、

南国农论文

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工程”------南国农 发表日期:2008年07月30日来源: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网 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推进“14345工程”。“14345工程”的内涵包括五个项目:明确一项任务、做好四件事情、采取三个途径、遵循四个公式、实现五个标准。这五个项目连起来,组成一个系统工程,即“14345工程”。下面,对五个项目作点扼要的解释。 一、明确一项任务 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自己并帮助他人学会数字化学习,学会创新,不断提高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特别是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一个创造型的人。 什么是学会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是一个由国外引进的概念,它的原名是e-learning。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提出的,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致国会的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现在,这个概念已流行于世界各国。 所谓数字化学习,有多种不同理解,多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数字化学习,就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进行的学习;另一种说法是:数字化学习,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上面两种说法,我们认为后一种比前一种较完善、准确。因为,不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例如,通过光碟机和数字电视或通过数字卫星电视系统进行的学习,也可以是数字化学习;多媒体软件既可通过计算机显示,也可通过光碟机和数字电视显示,网上资源包括了天网和地网的资源。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一种全新的方式,重要的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在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善于同时在三个世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一是经验世界,在做中学习;二是语言文字世界,向书本学习;三是虚拟现实世界,进行 数字化学习。这里只提到数字化学习,并不是要否定其他两种学习,而是因为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人们对于前二种学习方式一般是熟悉的,对后一种学习方式,有些人则比较生疏,甚至不会。而不会数字化学习,就要成为现代文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文盲下了新定义:文盲就是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的人,也就是不会数字化学习的人。信息化教育工作者岂能是现代文盲?所以必须学会数字化学习。不仅自己,而且要帮助他人学会和善于进行数字化学习,这是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什么是学会创新?创新就是造作新的,不是重复原有的,不是模仿旧的。特出新意,将原有的东西重新排个队,也可以是创新。例如,把教学上的“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变成“三结合”(学与教结合、书本与经验结合、课堂与活动结合),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多方面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设计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等,都可以是创新。 学会创新,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创新是思维的革命,学会创新,就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创造性思维;(2)创新来自科学研究,学会创新,就要不断增强科研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3))创新不是不要继承,学会创新,就要注意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我们要继承和借鉴百家之长,走自己开辟的创新之路。对于古今中外一切好的东西,可以采取拿来主义。把它拿来,但不能止于拿来,要在拿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把拿来变成拿去。新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纵横交错的时代,它不否定继承,但更需要创新。 什么是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信息素质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是信息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什么特别强调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能力主要是: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发送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免疫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探索、发明、开发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是个人寻找职业、融入社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什么是创造型的人?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下面介绍两种:(1)创造型的人是同时拥有三本教育证书的人: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开拓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2)创造型的人需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全面+个性。既是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完满结合的人。二是人脑+电脑。既善于用人脑,能左右脑并用,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智;又善于用电脑,能用电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三是智商+情商。既有较高的智商又有较高的情商,是智商与情商和谐发展的人。 二、做好四件事情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专家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学专家: 一、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 二、萧树滋(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新中国电教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电教专家。他以德高望重、功绩卓著驰名于电教界。“十个…第一?誉满神州: 1、第一个被公派出国学习教育技术,攻读硕士学位; 2、第一个获电教硕士学位,回国建设新中国,参加“开国大典”的电教人员; 3、第一个出任新中国中央电教领导机构的官员(萧先生为负责人之一),并制作了第一批科普幻灯机; 4、第一个建议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和在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 5、第一个提出“电化教育”的定义和概念(新中国成立后); 6、第一个编写出版电化教育课教材; 7、第一个敢于在全国性权威报纸《人民日报》上争鸣有关电化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问题,使我国电教事业得以继续发展; 8、第一个出版电化教育专著; 9、第一个获得电教(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者; 10、第一个终身从事电教事业并为电教事业奋斗终生的人。 三、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 四、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五、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同名39734)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同名39734)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我国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先生在《电化教育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文中曾指出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是三化教育,即信息化、多媒体化、多元化、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素养。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展的教育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传播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性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 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却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本文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能力的内涵,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以及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内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除了具有一般性信息技术的内涵外,还具有直接指向中小学教育教学

(1) 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老师尤其一些中老年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他们即使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他们也不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条件好的学校即使老师能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即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师基本信息能力不足 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及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的实施,在思想上一些教师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并产生了掌握信息技术的想法和热情,然而在各级各类学校,由于教师的年龄,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所处学校的信息化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基本信息能力存在差异。条件好的学校,一些年轻的教师已具备基本的信息

南国农简介

从南国农先生人生轨迹中受到的教育与启示 庄为其西安交通大学西安 710049 南国农先生为正直、慈祥随和、博学多才、执著追求、治学严谨,在教学战线上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勤奋和执着追求的事业心一直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深为大家所敬仰和爱戴,他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他为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不遗余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他八十大寿了,首先让我代表大家祝他健康长寿,对他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的一片丹心,无私奉献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与南国农先生初识于1979年2月。1978年秋我与许多早期参加电教工作的老同志一样从不同的教学工作岗位上调到电教工作的岗位,1979年2月春节前夕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教育电影工作会议,陕西省高汝淼和我二人应邀出席,这次会议的组织笄人就是周君达同志。后来,周君达同志又邀请我、高汝淼和清华的丁连发同赴苏州参加“全国教学电视教材编导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初识了南国农、萧树滋二位教授,参加这音乐会会议的还有华师的李运林、李克东等20多位老师,当时我们都还是初踏上电教门,第一次知道在国外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萧、南二位是早期从国外回来的教育技术的研究生,是电化教育的先驱者。至今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第一次听到二位先生的发言:一是讲电化教育在国外的名称;二是电化教育的作用应该从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三个方面着眼;三是教育片首先要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入手;四是教学片的总称国外统称为教学媒体,我们应该根据中国教学特点可称为教材,如教学电影教材,教学电视教材,我们认识要统一,名称要统一,要有中国特色,所以这次会议的名称第一次用了“教学电视教材编导研讨会”。这也就是后来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定义所提出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原始思想观点。1980年5月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北京举办教育电影、录像编导学习班,在编导班上观摩了各单位带去的11部教学电影片和48部教学录像片,并从中选出了西安交大的《材料力学绪论》、清华大学的《边杆机构》等8部教学电影、电视片,向教育部领导汇演,得到了

惊闻南国农先生与世长辞

南国农,男,1920年生于江西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南国农作为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被千千万万教育技术工作者亲切的称为南先生。南先生是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家,其电化教育“七论”奠定了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教育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先生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惊闻南国农先生与世长辞,沉痛悼念!南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事业不遗余力,奠定了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教育技术人,为教育技术,加油! 2014年9月27日早晨5:20,中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先生不幸逝世,享年94岁,愿先生一路走好。 师从南国农先生的汪基德教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在微信中描述到:“先生给我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不能给你们什么,你们这么忙,还来看我,我给你们添麻烦了。” 南国农先生是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家,其电化教育“七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体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奠定了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教育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电化教育的理论大厦主要就是在此框架上建造和发展起来的。 电化教育“七论”: 本质论:电化教育的本质; 功能论:电化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发展论:电化教育发展史; 媒体论: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过程论:电化教育过程的规律; 方法论:电化教学方法和电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管理论:电化教育管理与评价。 一、个人简历 南国农,男,汉族,1920年9月出生,江西清江人。 南国农教授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学习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获硕士学位。1950年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召唤,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53年被聘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授。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资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学生个别的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生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他的发展形成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 3、微格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分解为若干教学技能,在专门组建的微型课堂中,应用电教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分项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指专门训练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可控的实践系统,其将将复杂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类,然后逐一对每类教学技能单项单独进行训练。在按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的同时,利用视听技术手段进行实况记录,随后重播实况,使试教者和评议者都能更客观地评价试教者的教学行为。 5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6系统化设计教学: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亦称教学系统方法。它的发展形成了整体设计思想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模式(或称为系统方法的思想与设计模式) 7任物分析:是一项分析学习任务的技术。它从特定的教学要求出发,逐步剖析达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先决)技能,为测定训练(或教学)目标提供依据8所谓电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具体 说是利用幻灯、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从而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9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1)电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媒体和媒传教学法来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现阶段可以等同起来,可以交叉使用。[南国农]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多功能存储,传递声像教育信息的媒体,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控制教育过程的信息,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就是电化教育。[李运林、李克东] 10计算机辅助教育:程序教学原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1教育:广义教育: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统可称之为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

绪论及第一章 教育

绪论及第一章教育(自测题) 一、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教育学就是研究,的科学。 2、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以为中心,相应的教学方法是。 3、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和。 前者以__________为学习内容,后者以______为主要内容.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代表, 前者以__________为学习内容,后者以为主要内容。 4、近代教育史上,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之上。 5、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 6、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 7、广义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以及教育等教育。 8、教育的功能主要有的功能和的功能。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9、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一是论,二是 论。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10、传统教育模式即是以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11、学校教育产生于社会。我国奴隶社会已有的学校名称为_____________四种。教育内容是 “”,具体是指。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____________,其中以<< >>和<< >>最为影响大。 1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13、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的战略地位,以为重点,抓住 这个中心环节。 14、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作用。 15、对教育有直接决定作用,对教育有最终决定作用。 16、杜威强调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教育和教学原则。 1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和。 18、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人是。 19、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是:“教育要面向,面向,面 向。” 20、在中国,教育学是泊来品,20世纪初从________(国家)引进的教育思想属于___________(教育家)的 _______________(教育流派)的范畴。

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主编考研复习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信息化教育概论 考试大纲 目录 Ⅰ考查目标 (2)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Ⅲ考查内容 (2) Ⅳ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5-10

Ⅰ考查目标 信息化教育概论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课程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体系,熟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和基本理论研究,会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学习和教学,提高学与教的效果与效率,结合理论评价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现代技术媒体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概念解释题30分 简答题 45分 论述题 45分 应用题 30分 Ⅲ考查内容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论 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2.了解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3.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4.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5.了解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 6.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7.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四种学习理论,四种教学理论,四种传播理论) 8.阐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四种学习理论补充) 第二章信息化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 1.名词解释;信息、媒体、教学媒体 2.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

3.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 4.了解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 5.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6.了解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含义及应用步骤 第三章信息化教学设计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 2.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 3.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4.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补充) 5.了解Webquest教案设计 6.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案设计 第四章信息化教育环境 1.掌握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几种分类方法 2.了解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基本情况 第五章教学信息资源开发 1.了解录音教学软件的设计 2.了解电视教学软件的设计 3.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4.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及评价方法 5.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 6.掌握教育网站的开发、管理、维护与评价方法 7.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补充)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名词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素养、课件、积件(学习对象)、课程包、blog (补充)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及原则 3.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4.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 5.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第七章现代远程教育 1.名词解释: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学习 2.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3.了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 4.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服务体系

教育传播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解释下列概念、名词的含义:传播,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 2.陈述传播的类型 3.解释传播的功能 4.区分教育传播于大众传播的异同 5.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 6.阐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传播、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的概念;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节传播 一、传播(Communication)的定义 传播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共同,社区的意思),现在成为“交通”“沟通”、“传递”的意思。传播是人们通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1.狭义的传播限指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活动。 (1)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2)传播是为了共享信息、相互影响而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和过程。 2.认识: (1)传播是人的基本行为,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2)传播的信息性质: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3)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播者、信息、受传者(传播是一种互动) (4)信息的可转换性:位置和状态的转换。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动画、舞蹈等各种方式传递信息。 二、传播的类型 根据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分类: 传播 自然的传播 动物的传播 人的传播 机器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以传播内容和不同性质为基础,可以分为: 新闻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艺术传播,经济传播,教育传播 三、传播的功能 1.拉斯威尔: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 2.一般地,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二节教育传播 一、教育传播的概念 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教育传播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3)受者的特定性(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二、教育传播的演进 第三节教育传播学 一、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重媒体→重过程→重优化 二、定义 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学科的性质 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 四、研究对象 研究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包含本书的目录涉及的方面:系统、过程和模式、内容、符号、媒体、传者和受者、环境、效果、应用等方面。)

我国的教育技术大师级人物

我国的教育技术大师级人物 一、南国农教授简介 南国农,男,1920年生,江西清江人,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同年任重庆教育部部长秘书,1950 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南国农教授作为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从理论和实践上树立起了“电化教育”这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代的电教人为之不断奋斗。解放后,他与萧树滋教授一起到兰州参加支援大西北的教育事业行列,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之后又开设电教课程,编写电教课程大纲,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并与萧树滋教授一同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南国农教授除扎根于西北师范大学、培养研究生之外,还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樟木头国家教委电教办培训中心等院校亲自讲课,一心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指导教学,培养研究生。南国农教授老骥伏枥,桃李满天下,像他这样被所高等学校聘为研究生的兼职教授,在我国高教战线上还是仅有的一位。南国农教授为新中国电教的开拓、创新、进取、发展走遍了全国各地,作过无数次学术报告培养了不少研究生。至2002年止,出版专著10余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大的影响。 二、何克抗教授简介 何克抗,男,1937年生,广东大埔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研究生,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自1978年以来,先后七次获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别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4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1997年成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目前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第一副主席;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执行委员;国际计算机教育促进会亚太分会执行委员;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副组长。至2002年止,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美国2061计划项目4项,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高福文教授简介 高福文,男,1937年生,山东青岛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81年留学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曾任北京师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兼电子学系系主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福文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图像通讯、远距离教育。他当前的课题有英国文化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合作项目“中英合作远距离环境教育”,九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发

教育传播学 论文

西南大学 《教育传播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教育传播的现状和发展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软件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 年级:09级 学号: 222009321032011 姓名:刘跃飞 成绩: 二零一二年六月四日

标题:教育传播的现状和发展 姓名:刘跃飞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软件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发展,社会节奏加快,教育学出现了一个分支——教育传播学。本文针对当代社会,讲述了教育传播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论述了教育传播目前面临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教育技术又当何去何从。 关键词:新世纪教育技术问题现状发展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的实践范围日益扩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教育传播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具体形式,其沟通和传播的思想、手段与工具亦不例外地在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正在发生着改变,现代教育传播活动日益多元化和全方位化。 ——转自《教育传播学教程》第一章,绪论,奚晓霞正文: 一、我国教育传播的现状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重媒体研究,研究的重心在于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与效能,研究方法注重对比研究,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重过程研究,研究的重心在于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研究方法注重系统研究,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传播学、系统论的结合。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重优化研究,研究的重心在于教育传播过程的优化设计,研究方法注重个案研究和评估,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认知学习理论、教学过程优化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 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既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又更多地结合实际融入了中国的特点和元素。一直以来,教育传播学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教育技术领域,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教育传播学的看法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传播学的学科发展情况。教育传播学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繁荣发展随即陷入低谷,但是教育技术界一直视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其基础理论,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该专业学术界所呼吁和倡导的。 二、我国教育传播存在的问题 其一,理论体系建构相对滞后,理论研究的持续性不足,理论知道教与学的研究就更显薄弱。纵观教育传播学研究的现状,主要问题之一是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严重滞后,理论研究的持续性不强,没有形

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导师及著名学者介绍(供专业考研同学参考)

一、教育技术学部分知名导师介绍 1.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 2.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 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3.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 4.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5.桑新民(南京大学) 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2003 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 6.丁新(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 7.徐福荫(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课题

现代教育技术 复习资料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华生、 B _和桑代克。A.加涅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D.冯特 2._D _不仅具有路由的功能,而且能对两个网段中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从而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进行互联 A.集线器 B.路由器 C.交换机 D.网关 3.19世纪晚期,__ B __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行为主义也随即出现,并主宰了心理学界长达50年的时间。 A.巴甫洛夫 B.冯特 C.加涅 D.戴尔 4.以下哪种音频文件是不经过压缩而直接采样记录的数据?B A.MP3 B.WAV C.MIDI D.WMA 5.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_ C _的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6.声音是以 _ B_的形式传递和存在的。这是一种机械波,具有纵波的波动特性,例如,反射、折射、绕射、干涉等。 A.震动 B.声波 C.粒子 D.能量 7.“执行控制”和“__ D __”是学生在先前学习中获得的两个过程,它们决定了学生在当前学习中选择信息加工的方式,即决定学生如何注意、储存、编码和提取信息。 A.反馈 B.记忆 C.反应 D.预期 8.__ B __是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和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A.集线器 B.路由器 C.网关 D.交换机 9.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的中心是__ B ____。 A.教师 B.学生 C.内容 D.资源 10. Ulead GIF Animator属于什么软件?B A.图像处理软件 B.二维动画制作软件 C.三维动画制作软件 D.视频制作软件 11.数字语音教室有三个核心的衡量指标,分别是:A|B|C A.语音质量 B.视频质量 C.音响效果 D.网络质量 12.下面哪些软件属于邮件工具?A|C A.foxmail B.UC C.outlook D.Itunes 13.以下属于教育技术实践研究范围的是:A|B|C|E A.视听教育理论研究 B.教育技术管理 C.计算机辅助教育 D.教育哲学 E.新媒体、新技术的教育应用 F.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4.以下哪些属于观察的经验?A|B|C|D|E|F A.观摩示范 B.演戏的经验 C.参观展览 D.电影电视 E.广播录音 F.学习旅行 15.计算机的主板上装有大量的有源电子元件,其中主要组件有:A|B|C|D|E|F A.内存插槽 B.CPU插槽 C.硬盘驱动器接口 D.软盘驱动器接口 E.总线扩展插槽 F.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16.传播包括哪几个类型? A|B|C|D A.人际传播 B.组织传播 C.大众传播 D.教育传播 17.以下哪些属于多媒体创作工具?A|B|C|D A.Authorware B.Director C.flash D.Multimedia Tool Book 18.教学评价常用的方法有:A|B|C|D|E|F A.课堂练习 B.教学测验 C.作品展示 D.调查问卷 E.评价量规 F.学习档案袋 19.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 了____、_____、________三种模式。A|C|D A.教学光盘播放点 B.网络教室 C.卫星教学收视点 D.计算机教室 20.以下哪些属于人机交互设备?A|B|C|D|E|F A.键盘 B.鼠标 C.触摸屏 D.绘图板 E.手写输入设备 F.光笔 2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 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22.由于线缆的长度受到衰减的严重限制,在当前的技术下, 双绞线传输数据的距离一般限定在500m范围内. 23.幻灯片装框时,应正面朝向光源,并倒向放置(上下颠倒、 左右颠倒),才能在银幕上获得正像。√ 24.搜索引擎的主要功能是建立数据库,将杂乱无序的信息组 织起来,建立有序的索引文档,供人们查询使用。√ 25.教案设计就是教学设计。× 26.U盘可随意插拔,不会受到损害。× 27.wav格式是一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络实时传输格式。其 特点在于可以边浏览边下载数据,而不需要文件下载完毕才播 放。× 28.多媒体网络机房中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小型局域网。√ 29.饱和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彩色的深浅程度(或浓度)。对 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其饱和度越高,说明它的颜色越深。√ 30.电子白板具有板书功能,但不能实现交互。× 31.计算机内存的速度远远高于外存。√ 32.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 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 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33.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 内容可以用创设模拟现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34.教学媒体的使用不会自动地促进学习。√ 35.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 整合论”。“大整合论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 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36.位图是由许多点组成的,这些点称为_像素_。 37.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__网络信息资源_和网 络人力资源。 38.按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__定性___评价 和定量评价 39.__ CMYK __色彩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制版行业。 40.___数字化学习__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41.依据评价标准的参照系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划分为__绝对 评价_、__相对评价___和__自身评价__三种类型。 42.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了一个教育技术定 义,俗称94定义。内容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 资源的___设计_____、__开发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管 理____和____评价____的理论与实践。 43.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 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知识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__演示法__和__参观法__。 44.___系统___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5.网络机房中,网络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控制 与教学管理两部分。 46.扬声器主要有两种类型:__直接辐射式__和_号筒辐射式 __。 47.南国农先生对电化教育的定义即是“依据教育科学理论, 运用现代化的___教育媒体_,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通过教 学系统设计高效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和__最优化__。” 48.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_绪言_、_任务_、_过程_、_资 源_、_评估_、__结论_等6个部分。 49.校园网络的功能包括信息发布、教学应用、管理应用、 科研应用和数字图书馆。 50.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过程,其一般过程包括 __学习需求分析_、__学习内容分析__、__学习者分析__、__ 教学目标的阐明__、__教学策略的制定_、_教学媒体的选择与 运用___、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内容。 51.教学评价 标准答案:教学评价指的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 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 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 52.基于资源的学习 标准答案: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学 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完成课程目标和信息文化目标的学 习,也就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 53.教学策略 标准答案: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特定的 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5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有哪些? 标准答案: (一)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