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第一章什么是电子政务

什么是电子政务?所谓电子政务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

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则认为电子政府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比如万维网、互联网和移动计算),赋予政府部门以独特的能力,转变其与公民、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技术可以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因此而产生的收益可以减少腐败、提供透明度、促进政府服务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减少政府运行成本。

相对于传统行政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

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等。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机构利用现代

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和界面。与传统

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电子政务除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如广

泛性、公开性、非排他性等本质属性外,还具有直接性、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更好的平等性等特征。

总结:当前电子政务模式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政府广

泛接受并采纳。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系统也逐渐建

立起自身的技术标准。

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就是指政府机构应

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

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彻底转变传统工

作模式,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透明

的管理和服务。

2 电子政务的特点

电子政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

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也就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职能,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第二,电子政务

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第三,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

办公渠道,用来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第四,电子

政务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是一

个系统工程,它应该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借助于

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电子政务实现的载体;二是

处理的事务都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共事务,是政府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手段。

第二章我国建设及发展电子政务的背景

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电子政务有其社会和时代背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

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和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过

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电子政务是国

民经济信息化的先决条件。WTO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入WTO 后最大的冲击不是对产业,而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

方式的冲击。农村经济时代,政府是“守夜人”;工业经济时代,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建设;今天的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时代,

要求我们的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创造环境。电子

政务能使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以开放式、交互式、“一网式”、“一表式”、自律式的管理加以体现并得以实现。推进电子政

务是引导政务电子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

发展中蕴含着巨大市场和商机,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切入点之一。

第三章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到了20世

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当前,信息化浪

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新中国诞生几十

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虽已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但同

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

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

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仍然较高;工业特别是制造

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

的比重和水平不够高等。

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

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像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低造

成的。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

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

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20世纪90年代,

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成立国家信息化工组领导小组,朱鎔基同志与温家宝同志先后

担任组长,确定了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1997年,召开了全

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

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

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系统全面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指出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在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电子政务建设被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和信息化战略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己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和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安排。1999年,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200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电子政务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001年12月1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启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政府信息先行”的历史性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电子政务正是在这种信息化大背景和国家战略安排下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

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 cn 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做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

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和理性发展的阶段。业界、学界一致认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冷”处理是一种务实之举。

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明确建设原则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统一标准、解决行政体制障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都是我国这些年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上

取得的宝贵经验。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

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经历了全面“热启动”之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总的来说,重形式轻内容;重内部轻外部;

重电子轻政务;重局部轻整体;重资本轻知本。具体来讲:相

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法律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安

全问题突出,安全保障和培训机制不健全;政府网站管理不到

位以及电子政务市场操作不规范,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数字

鸿沟普遍存在;外部环境欠完善等。而究其原因,中国电子政

务发展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信息化差距、技术瓶颈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脱节,我国电子

政务建设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1 我国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

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

发展势头。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

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

公效率大有提高。

首都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地区,到

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中

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已经开始实现网上办公、办事,电视电

话会议网络也已基本覆盖全市。北京市提出的建设电子政府的

具体目标是: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

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

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

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信息

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2007年9月,中央级传输骨干网正式开通,可以统一为中央

国家机关各单位提供网络服务。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

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政务业

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各省市普遍通过电子政务内网

建立了横向网络,许多垂直系统通过电子政务专网建立了纵向

网络。

2 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在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面

向社会提供电子化管理和服务的窗口,也是信息时代政府与社

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这个“桥梁”,社会公众能够

清楚了解和接触政府,政府也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我国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始于2001年,经过5年的紧张

建设,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它的建成开通填补了我

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门户网站的空白,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中的里程碑。这一事件对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昭示了建立统一的门户网站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趋势

之一。随之地方各级政府的网站建设陆续开始。经进几年的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发挥

的作用日益显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一是门户

网站功能设计渐趋完善,逐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二是网上办事服务初显成效,各项服务逐步开展;三是网站成

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渠道,群众参与程度逐步提高。

第四章我国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

1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急须规划先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需要规划的指导。电子政务建设是“社

会工程”、“民生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群众性、整体性。

就目前某些地区、部门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综

合考虑、总体部署、典型引路,而只是顺其自然、自行其事、孤立实施、各自为战,其结果必然是良莠纷呈、优劣共存、网

络不通、信息资源难于共享。

我国的电子政务经历了高潮迭起的建设阶段,现在应该冷

静分析现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理性规划,从宏观上对电子政

务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把握。

制定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让全社会更好地

了解和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

2、为各级政府有序地发展电子政务指明目标与方向,尽量减

少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无序和盲目现象,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3、为加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合作提供依据,

以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整体推进,有序进行;

4、为社会各界,特别是IT厂商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实施与

应用指南。

应该借鉴电子政务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国情,制定出一套能够满足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能够前瞻性地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的规划体系,从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

2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各地的建设情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新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02年17号文件的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在最近几年中,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为龙头,以南海、邯郸为代表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

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

务工程的地区,到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

政务信息网络。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已经开始实现网上办

公办事,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也已基本覆盖全市。北京市提出的

建设电子政府的具体目标是: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

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

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最终建成北京

市政务系统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上海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也取得了实效,目前该网站共列出707项业务,其中的640项可以在网上受理,提供2000多个

可供下载的表格。近期,上海开始执行新的信息公开制度:“以

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向社会主动公开除保密以外的各

种信息。

2001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海电子政务试点

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南海以此为契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紧

紧围绕应用这个核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全民培训、广泛

应用”。目前,政务光纤网络已连接南海所有的17个镇(街道)

和224个行政村,并对整个政务网络的互联网出口、网络安全、病毒防护等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已有60多个系统在政务网上

运行,各类应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机关部门,其中半数以上应

用了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的成果,运行于安全平台之上,采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邯郸市的电子政务建

设创意新、基础扎实,有自己的特色。他们遵循“不求超前、

但求实用”的原则,坚持统一机构、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

级管理的“三统一分”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避免重复

建设,这种经验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总之,近几年是电子政

务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而且这种势头将会在三到五年内一直

保持下去。

第五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

成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和进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

出来。

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

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

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

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

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

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

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

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

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

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1.2 电子政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目前没有理顺,我国电子政务组织机构

不健全,已经成立信息化部门行政地位也相对较低。许多地方

政府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仍然停留在当地发改委下属

的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制,导致电子政务

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统一标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重复

建设就难以避免,今后进行“信息整合”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

近年来,要求“信息共享”、“协同政务”、“一站式服务”等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是因为许多政府事务处理都涉及多

个部门,企业和老百姓办事经常要与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电

子政务协调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导致跨部门电子政务推进工作

困难重重,遇到具体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目前,垂直管

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一方面,许多垂直系统

从上向下推广各种各样的业务应用系统,这些业务应用系统又

往往由不同厂商开发,相互之间没有接口。另一方面,一站式

服务要求把各个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联网审批。但这种要求与我国政府“条块分割”的组织方式出现了矛盾,许多时候不得不由当地政府首脑出面协调。不少跨部门的电子

政务项目之所以难以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协调

好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1.3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存在急功近利现象

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

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的问题,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尤其是着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遍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当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然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其中很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有的地区和部门为了出政绩,匆忙地建立网站、购进设备、配备软件,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就没有人再管理具体的运行维护之类的事情了。这不仅违背了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这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利用电子化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实在的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