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

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1.

表个要素构成。它们所对应的要素数据可用个聚类的对象,每一个聚类对象都有假设有m 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给出。(点击显示该表)3.4.1

总和标准化①

标准差标准化②.

极大值标准化③

。11,其余各数值小于经过这种标准化所得的新数据,各要素的极大值为

极差的标准化④

之间。与1,其余的数值均在1经过这种标准化所得的新数据,各要素的极大值为,极小值为00

距离的计算2.

距离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测度,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小,所以距离是系统聚类分析的依据

和基础。

绝对值距离①.

选择不同的距离,聚类结果会有所差异。在地理分区和分类研究中,往往采用几种距离进行计算、对比,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距离进行聚类。.

所示。3.4.3给出了某地区九个农业区的七项指标,它们经过极差标准化处理后,如表例:表3.4.2

中的数据,用绝对值距离公式计算可得九个农业区之间的绝对值距离矩阵:3.4.3对于表

直接聚类法3.

直接聚类法是根据距离矩阵的结构一次并类得到结果。

基本步骤:▲

把各个分类对象单独视为一类;①

如果其中一个分类对象已归根据距离最小的原则,依次选出一对分类对象,并成新类;③②

于一类,则把另一个也归入该类;如果一对分类对象正好属于已归的两类,则把这两类并为一次就可以把全m-1类;每一次归并,都划去该对象所在的列与列序相同的行;④那么,经过部分类对象归为一类,这样就可以根据归并的先后顺序作出聚类谱系图。

直接聚类法虽然简便,但在归并过程中是划去行和列的,因而难免有信息损失。因此,直接★聚类法并不是最好的系统聚类方法。

(点击打开新窗口,显示该内容)举例说明][

例:已知九个农业区之间的绝对值距离矩阵,使用直接聚类法做聚类分析。

解:

根据上面的距离矩阵,用直接聚类法聚类分析:

区并为一94区与第第一步,在距离矩阵D中,除去对角线元素以外,d49=d94=0.51为最小者,故将第列;99行和第类,划去第

区并为一类,75区与第第二步,在余下的元素中,除对角线元素以外,d75=d57=0.83为最小者,故将第

列;7行和第划掉第7

区与第2为最小者,故将第第三步,在第二步之后余下的元素之中,除对角线元素以外,d82=d28=0.88列;行和第88区并为一类,划去第8

43区与第d43=d34=1.23为最小者,故将第第四步,在第三步之后余下的元素中,除对角线元素以外,

区已归并为一类;、9、列,此时,第34区并为一类,划去第4行和第4

2区与第d12=1.52为最小者,故将第1第五步,在第四步之后余下的元素中,除对角线元素以外,d21=

区已归并为一类;81、2、区并为一类,划去第2行和第2列,此时,第

6区与第为最小者,故将第5第六步,在第五步之后余下的元素中,除对角线元素以外,d65=d56=1.78

区已归并为一类;6、76列,此时,第5、区并为一类,划去第6行和第

3区与第d13=3.10为最小者,故将第1第七步,在第六步之后余下的元素中,除对角线元素以外,d31=区已归并为一类;9、8、4列,此时,第1、2、3、行和第区并为一类,划去第33

区51d15=5.86,故将第区与第第八步,在第七步之后余下的元素中,除去对角线元素以外,只有d51=、区均归并为一类;9、、、、、、、、并为一类,划去第5行和第5列,此时,第12345678

(点击展开显示该图)根据上述步骤,可以做出直接聚类谱系图。.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_戴晓燕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戴晓燕1 过仲阳1 李勤奋2 吴健平1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地球信息科学实验室 上海 200062) (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 200072) 摘 要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文章在对已有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中的数值格点预报(HLAFS)值,运用K-均值法对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动的散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空间聚类 K-均值法 散度 1 前言 随着GPS、GI 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量的与空间有关的数据正在快速增长。然而,尽管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统计分析以及查询处理,但是无法发现隐藏在这些大型数据库中有价值的模式和模型。而空间数据挖掘可以提取空间数据库中隐含的知识、空间关系或其他有意义的模式等[1]。这些模式的挖掘主要包括特征规则、差异规则、关联规则、分类规则及聚类规则等,特别是聚类规则,在空间数据的特征提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空间聚类是指将数据对象集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簇,这样在同一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较大,即相异度较大。作为一种非监督学习方法,空间聚类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类和带类标号的训练实例。由于空间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与空间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土地利用、居住类型的空间分布、商业区位分布等。因此,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运用空间聚类来提取不同领域的分布特征,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部分。 空间聚类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划分法、层次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和基于网格的方法。算法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目的,例如商业区位分析要求距离总和最小,通常用K-均值法或K-中心点法;而对于栅格数据分析和图像识别,基于密度的算法更合适。此外,算法的速度、聚类质量以及数据的特征,包括数据的维数、噪声的数量等因素都影响到算法的选择[2]。 本文在对已有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中的数值格点预报(HLAFS)值,运用K-均值法对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动的散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2 划分法 设在d维空间中,给定n个数据对象的集合D 和参数K,运用划分法进行聚类时,首先将数据对象分成K个簇,使得每个对象对于簇中心或簇分布的偏离总和最小[2]。聚类过程中,通常用相似度函数来计算某个点的偏离。常用的划分方法有K-均值(K-means)法和K-中心(K-medoids)法,但它们仅适合中、小型数据库的情形。为了获取大型数据库中数据的聚类体,人们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K-原型法(K-prototypes method)、期望最大法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基于随机搜索的方法(ClAR ANS)等。 K-均值法[3]根据簇中数据对象的平均值来计算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资助号: 40371080) 收稿日期:2003-7-11 第一作者简介:戴晓燕,女,1979年生,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空间数 据挖掘的研究。 · 41 · 2003年第4期 上海地质 Shanghai Geology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聚类分析过程 聚类的主要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2.构造关系矩阵(亲疏关系的描述) 3.聚类(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4.确定最佳分类(类别数) SPSS软件聚类步骤 1.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从Transform Values框中点击向下箭头,此为标准化方法,将出现如下可选项,从中选一即可: 标准化方法解释:None:不进行标准化,这是系统默认值;Z Scores:标准化变换;Range –1 to 1:极差标准化变换(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极差为1,且|x ij*|<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在以后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减少误差的产生。);Range 0 to 1(极差正规化变换/ 规格化变换); 2. 构造关系矩阵 在SPSS中如何选择测度(相似性统计量):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常用测度(选项说明):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二阶Minkowski距离),用途: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Squared Eucidean distance:平方欧氏距离;Cosine:夹角余弦(相似性测度;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 3. 选择聚类方法 SPSS中如何选择系统聚类法 常用系统聚类方法 a)Between-groups linkage 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 方法简述: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项对的两成员分属不同类)特点:非最大距离,也非最小距离 b)Within-groups linkage 组内平均连接法 方法简述:两类合并为一类后,合并后的类中所有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 C)Nearest neighbor 最近邻法(最短距离法) 方法简述:用两类之间最远点的距离代表两类之间的距离,也称之为完全连接法

肤色在各颜色空间的聚类分析

肤色在各颜色空间的聚类分析 摘要肤色是人体表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对不同肤色在RGB、YCbCr颜色空间内和同一肤色在不同亮度环境下的聚类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肤色在YCbCr空间内聚类效果更好,更适合做肤色分割。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黑色肤色、黄色肤色及白色肤色在YCbCr空间内进行肤色分割,达到较好的分割效果。 关键词肤色;颜色空间;肤色分割;YCbCr空间 肤色是人体表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由于它对姿势、旋转、表情等变化不敏感,因此将人体的肤色特征应用于人脸检测与识别、表情识别、手势识别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肤色特征是人脸识别、表情识别、与手势识别中最为常用的分割方法。然而,若要利用肤色进行分割,我们首先应该对肤色以及肤色的聚类情况进行分析。 世界上的人种主要有三种,即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黑色皮肤),蒙古人种(黄色皮肤),欧罗巴人种(白色皮肤)。尽管人的肤色因人种的不同而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是有学者指出:排除亮度、周围环境等对肤色的影响后,皮肤的色调基本一致。本文对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肤色进行取样,然后分别在RGB、YCbCr颜色空间进行统计,从而对比分析肤色在各颜色空间聚类的情况。 1肤色在各颜色空间的聚类比较 1.1不同肤色在RGB和YCbCr颜色空间上的分布 图1—图2给出了黄色、黑色和白色肤色分别在RGB、YCbcr空间的分布情况。 由图1—图2可以得出,不同肤色在RGB、YCbCr空间的分布有如下特征: 1)不同肤色在不同颜色空间均分布在很小的范围内。 2)不同肤色在不同颜色空间内不是随机分布,而是在某固定区域呈聚类分布。 3)不同肤色在YCbCr空间内分布的聚类状态要好于在RGB空间内分布的聚类状态。 4)不同肤色在亮度上的差异远远高于在色度上的差异。 1.2肤色在不同亮度下的分布 图3—图4给出了不同亮度下的同一肤色分别在RGB、YCbCr空间的分布情况。图(a)至图(d)的肤色来源于同一人在不同亮度下的照片。

系统聚类分析课程设计

《空间分析》 系统聚类算法及编程实现 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126060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李斌

目录 第1章前言 (3) 第2章算法设计背景 (3) 2.1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3) 2.2距离的计算 (5) 第3章算法思想与编程实现 (5) 3.1 算法思想 (5) 3.2 用Matlab编程实现 (7) 3.2.1 程序代码 (7) 3.2.2 编程操作结果 (12) 第4章K-均值算法应用与优缺点 (13) 4.1 K-均值聚类法的应用 (13) 4.2 K-均值聚类法的优缺点 (14)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前言 本课题是根据李斌老师所教授的《空间分析》课程内容及要求而选定的,是对于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研究及利用相关软件的编程而实现系统聚类。研究的是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及编程实现,空间聚类的目的是对空间物体的集群性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子群(类)。子群的形成的是地理系统运作的结果,根据此可以揭示某种地理机制。此外,子群可以作为其它分析的基础,例如,公共设施的建立一般地说是根据居民点群的分布,而不是具体的居民住宅的分布来布置的,因此需要对居民点群进行聚类分析以形成若干居民点子群,这样便于简化问题,突出重点。 空间聚类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过程。在分析之初假定n个点自成一类,然后逐步合并,这样在聚类的过程中,分类将越来越少,直至聚至一个适当的分类数目,这一聚类过程称之为系统聚类。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下面主要介绍系统聚类算法,并基于Matlab软件用K-means算法(即k-均值算法)来实现系统聚类的算法编程。 第二章算法设计背景 2.1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假设有m 个聚类的对象,每一个聚类对象都有个要素构成。它们所对应的要素数据可用表3.4.1给出。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系统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国内有人称它为群分析、点群分析、簇群分析等。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聚类分析是研究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它把分类对象按一定规则分成若干类,这些类非事先给定的,而是根据数据特征确定的。在同一类中这些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趋向于彼此相似,而在不同类中趋向于不相似。它职能是建立一种能按照样品或变量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我们所研究的样本或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亲疏关系)。于是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或指标)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或指标)又聚合为另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样本(或指标)都聚合完毕,把不同的类型一一划分出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最后把整个分类系统画成一张谱系图,用它把所有样本(或指标)间的亲疏关系表示出来。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一种,称为系统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有两种:一种是对样本的分类,称为Q型,另一种是对变量(指标)的分类,称为R型。 聚类分析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方法进行分类,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 (1)系统聚类法。首先将n个也样品看成n类(一个类包含一个样品),然后将性质最接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我们得到n-1类,再从中找出最接近的两类加以合并成了n-2类,如此下去,最后所有的样品均在一类,将上述并类过程画成一张图(称为聚类图)便可决定分多少类,每类各有什么样品。 (2)模糊聚类法。将模糊数学的思想观点用到聚类分析中产生的方法。该方法多用于定型变量的分类。 (3)K—均值法。K—均值法是一种非谱系聚类法,它是把样品聚集成k个类的集合。类的个数k可以预先给定或者在聚类过程中确定。该方法可用于比系

第3章 聚类分析答案

第三章 聚类分析 一、填空题 1.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根据变量取值的不同,变量特性的测量尺度有以下三种类型: 间隔尺度 、 顺序尺度 和 名义尺度 。 2.Q 型聚类法是按___样品___进行聚类,R 型聚类法是按_变量___进行聚类。 3.Q 型聚类统计量是____距离_,而R 型聚类统计量通常采用_相似系数____。 4.在聚类分析中,为了使不同量纲、不同取值范围的数据能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处理。常用的变换方法有以下几种:__中心化变换_____、__标准化变换____、____规格化变换__、__ 对数变换 _。 5.距离ij d 一般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对于一切的i,j ,有0≥ij d 、 j i =时,有 0=ij d 、对于一切的i,j ,有ji ij d d =、对于一切的i,j,k ,有kj ik ij d d d +≤。 6.相似系数一般应满足的条件为: 若变量i x 与 j x 成比例,则1±=ij C 、 对一 1≤ij 和 对一切的i,j ,有ji ij C C =。 7.常用的相似系数有 夹角余弦 和 相关系数 两种。 8.常用的系统聚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 最短距离法 、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 @ 9.快速聚类在SPSS 中由__K-mean_____________过程实现。 10.常用的明氏距离公式为:()q p k q jk ik ij x x q d 11?? ????-=∑=,当1=q 时,它表示 绝 对距离 ;当2=q 时,它表示 欧氏距离 ;当q 趋于无穷时,它表示 切比雪夫距离 。 11.聚类分析是将一批 样品 或 变量 ,按照它们在性质上 的 亲疏、相似程度 进行分类。 12.明氏距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明氏距离的值与各指标的量纲有关 ,第二 明氏距离没有考虑到各个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13.马氏距离又称为广义的 欧氏距离 。 14,设总体G 为p 维总体,均值向量为()' p μμμμ,, ,= 21,协差阵为∑,则样品()' =p X X X X ,,,21 与总体G 的马氏距离定义为 ()()()μμ-∑' -=-X X G X d 12,。 15.使用离差平方和法聚类时,计算样品间的距离必须采用 欧氏距离 。 16.在SPSS 中,系统默认定系统聚类方法是 类平均法 。 17.在系统聚类方法中, 中间距离法和 重心法 不具有单调性。 18.离差平方和法的基本思想来源于 方差分析 。 , 19.最优分割法的基本步骤主要有三个:第一,定义类的直径 ;第二, 定义目标函数 ;第三, 求最优分割 。 20.最优分割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 方差分析的思想 。 二、判断题 1.在对数据行进中心化变换之后,数据的均值为0,而协差阵不变,且变换后后的数据与变量的量纲无关。 ( )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 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 1.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假设有m 个聚类的对象,每一个聚类对象都有个要素构成。它们所对应的要素数据可用表3.4.1给出。(点击显示该表)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总和标准化 ②标准差标准化

③极大值标准化 经过这种标准化所得的新数据,各要素的极大值为1,其余各数值小于1。 ④极差的标准化 经过这种标准化所得的新数据,各要素的极大值为1,极小值为0,其余的数值均在0与1之间。 2. 距离的计算 距离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测度,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小,所以距离是系统聚类分析的依据和基础。 ①绝对值距离

选择不同的距离,聚类结果会有所差异。在地理分区和分类研究中,往往采用几种距离进行计算、对比,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距离进行聚类。

例:表3.4.2给出了某地区九个农业区的七项指标,它们经过极差标准化处理后,如表3.4.3所示。 对于表3.4.3中的数据,用绝对值距离公式计算可得九个农业区之间的绝对值距离矩阵:

3. 直接聚类法 直接聚类法是根据距离矩阵的结构一次并类得到结果。 ▲ 基本步骤: ①把各个分类对象单独视为一类; ②根据距离最小的原则,依次选出一对分类对象,并成新类;③如果其中一个分类对象已归于一类,则把另一个也归入该类;如果一对分类对象正好属于已归的两类,则把这两类并为一类;每一次归并,都划去该对象所在的列与列序相同的行;④那么,经过m-1次就可以把全部分类对象归为一类,这样就可以根据归并的先后顺序作出聚类谱系图。 ★直接聚类法虽然简便,但在归并过程中是划去行和列的,因而难免有信息损失。因此,直接聚类法并不是最好的系统聚类方法。 [举例说明](点击打开新窗口,显示该内容) 例:已知九个农业区之间的绝对值距离矩阵,使用直接聚类法做聚类分析。 解: 根据上面的距离矩阵,用直接聚类法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课程设计

系统聚类分析课程设计 《空间分析》 系统聚类算法及编程实现 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专 业:遥感科学与技术班级: 201126060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第1章前言第2章算法设计背景

2.1聚类要素的数据处 2.2距离的计算 第3章算法思想与编程实现 3.1算法思 3.2用Matlab编程实 3.2.1程序代 322编程操作结果

4.1 K .均值聚类法的应用 4.2 K.均值聚类法的优缺点 (14)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前言 本课题是根据李斌老师所教授的《空间分析》课程内容及要求而选定 的, 是对于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研究及利用相关软件的编程而实现系统聚 类。研 究的是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及编程实现,空间聚类的目的是对空间 物体的集 群性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子群(类)。子群的形成的 是地理系统 运作的结果,根据此可以揭示某种地理机制。此外,子群可以 作为其它分析 的基础,例如,公共设施的建立一般地说是根据居民点群的 分布,而不是具 体的居民住宅的分布来布置的,因此需要对居民点群进行 聚类分析以形成若 干居民点子群,这样便于简化问题,突出重点。 空间聚类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过程。在分析之初假定n 个点自成一类,然 后逐 步合并,这样在聚类的过程中,分类将越来越少,宜至聚至一个适当的 分类数目,这一聚类过程称之为系统聚类。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 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下面主要介绍系统聚类算法,并基于Matlab 软件用K-means 算法(即k-均值算法)来实现系统聚类的算法编程。 第二章算法设计背景 2. 1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假设有m 个聚类的对象,每一个聚类对象都有个要素构成。它们所对应 的要 素数据可用表3.4.1给出。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 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4章K .均值算法应用与优缺点 13 13

空间聚类分析概念与算法

空间聚类概念 空间聚类作为聚类分析的一个研究方向,是指将空间数据集中的对象分成由相似对象组成的类。同类中的对象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类中的对象间差异较大。作为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方法,空间聚类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比如预先定义的类或带类的标号等。由于空间聚类方法能根据空间对象的属性对空间对象进行分类划分,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地震预报等领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同时,空间聚类也一直都是空间数据挖掘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目前,己有许多文献资料提出了针对不同数据类型的多种空间聚类算法,一些著名的软件,如WEAK、SPSS、SAS等软件中已经集成了各种聚类分析软件包。 1 空间数据的复杂性 空间聚类分析的对象是空间数据。由于空间数据具有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位及几何拓扑关系等信息,使得空间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表现形式比传统事务型数据更为复杂,空间数据的复杂特性表现: (1)空间属性间的非线性关系。由于空问数据中蕴含着复杂的拓扑关系,因此,空间属性间呈现出一种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不仅是空间数据挖掘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也是空问聚类所面临的难点之一。 (2)空间数据的尺度特征。空间数据的尺度特征足指在不同的层次上,空间数据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规律都不尽相同。虽然在空间信息的概化和细化过程中可以利用此特征发现整体和局部的不同特点,但对空间聚类任务来说,实际上是增加了空间聚类的难度。 (3) 间信息的模糊性。空间信息的模糊性足指各种类型的窄问信息中,包含大量的模糊信息,如空问位置、间关系的模糊性,这种特性最终会导致空间聚类结果的不确定性。 (4)空间数据的高维度。空问数据的高维度性是指空间数据的属性(包括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个数迅速增加,比如在遥感领域,获取的空间数据的维度已经快速增加到几十甚至上百个,这会给空间聚类的研究增加很大的困难。 2 空间聚类算法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对空间聚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算法。根据空间聚类采用的不同思想,空间聚类算法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基于模型的聚类算法以及其它形式的聚类算法,如图l所示。 (1)基于划分的聚类 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是最早出现并被经常使用的经典聚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给定的数据集随机抽取n个元组作为n个聚类的初始中心点,然后通过不断计算其它数据与这几个中心点的距离(比如欧几里得距离),将每个元组划分到其距离最近的分组中,从而完成聚类的划分。由于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比较容易理解,且易实现,目前其已被广泛的弓l入到空间聚类中,用于空间数据的分类。其中最为常用的几种算法是:k一平均(k-means)算法、kl中心点(k—medoids)算法和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k一平均算法’使

应用空间聚类进行点数据分布研究_林冬云

2006年 8月第42卷 第4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 nal of Beijing N ormal U niver sity (N atural Science )A ug.2006 V ol.42 N o.4 应用空间聚类进行点数据分布研究* 林冬云1) 刘慧平1,2,3)?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2)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 摘要 空间数据挖掘是寻找大数据量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 )进行空间数据挖掘是目前进行海量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空间聚类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54325个企业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通过空间位置聚类,进行属性指标量化,从而进行属性指标分层聚类,得到企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空间聚类方法是进行点数据空间分布研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空间聚类;企业分布;地理信息系统;量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1035);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资助项目(2003BA808A16-6)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11-23 随着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数据库管 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但在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导致了一种“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1],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data mining ,DM )和知识发现(know 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s ,KDD )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它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地把海量的数据转化成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手段. 作为DM 技术一个新的分支,空间DM 也称基于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spatial data mining and know ledge disco very ),是指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的、用户感兴趣的空间和非空间的模式、普遍特征、规则和知识的过程[2]. 空间聚类方法是空间数据挖掘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多维数据集中根据距离的度量找出簇或稠密区域.聚类算法无需背景知识,能直接从空间数据库中发现有意义的空间聚类结构[3].在无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聚类分析技术是进行数据挖掘时的首选[4],因而运用空间数据聚类方法来处理海量数据,对于提取大型空间数据库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空间聚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算法研究和应用研究上,存在2种偏向,一是从事GIS 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研究的工作者大多根据空间对象的地理坐标进行聚类,即只考虑对象的空间邻近性,而不考虑对象属性特征的相似性[2,5];另一种是从事GIS 应用和地学研究的工作者,直接套用传统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属性特征集进行分析,忽视了对象的空间邻近性[6]. 而空间对象本质上具有地理位置和属性特征双重含 义,二者结合才能完整地描述空间特征和空间差异.将地理位置和属性特征纳入统一的空间距离测度和空间聚类分析系统,将会改善空间分析和空间DM 的信息 质量[7-9] . 本文主要应用GIS 分析技术,采用空间DM 中的空间聚类方法,通过将空间位置与属性相结合的聚类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5万多个企事业单位的点分布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对于属性是定性描述的点分布数据的量化方法. 1 研究区和数据来源 海淀区是北京市重要近郊区,占地面积大,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存在着大量的居民和村民混居现象,是中心城市自上而下的扩散能力最强、城乡一体化程度最高、城乡联系最密切的地区,也是大都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地区[10]. 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是2001年北京市企业数据的统计表,经数字化处理生成企业单位点位分布图,按照数据文件中企业注册地址信息,结合参考北京市电子地图、北京市街道胡同地图集、北京市地图、网上北京市地图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将海淀区共计54325条记录生成5万多个企业的点分布图. 2 研究方法 应用GIS 提取企事业单位分布空间坐标,进行按位置距离聚类分析,获得位置聚类小区,然后进行属性指标的量化,应用聚类分析进行属性聚类,分析企事业

第一节系统聚类分析

第五章聚类分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聚类分析从总体上有一个清晰地认识,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掌握用聚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了解聚类分析的定义,种类及其应用范围,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 (三)教学要点 1、聚类分析概述; 2、系统聚类分析基本思想,主要步骤; 3、动态聚类法基本思想,基本原理,主要步骤; 4、模糊聚类分析基本思想,基本原理,主要步骤; 5、图论聚类分析基本思想,基本原理。 (四)教学时数 6课时 (五)教学内容 1、聚类分析概述 2、系统聚类分析 3、动态聚类法 4、模糊聚类分析 5、图论聚类分析 统计分组或分类可以深化人们的认识。实际应用中,有些情况下进行统计分组比较容易,分组标志确定了,分组也就得到了,但是,有些情况下进行统计分组却比较困难,特别是当客观事物性质变化没有明显标志时,用于确定分组的标志和组别就很难确定。聚类分析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对于复杂问题如何分组的统计方法。 第一节聚类分析概述 一、聚类分析的定义 聚类分析是将样品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时,用来描述样品或变量的亲疏程度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把每个样品或变量看成是多维空间上的一个点,在多维坐标中,定义点与点,类和类之间的距离,用点与点间距离来描述样品或变量之间的亲疏程度;另一个是计算样品或变量的相似系数,用相似系数来描述样品或变量之间的亲疏程度。 二、聚类分析的种类 (一)聚类分析按照分组理论依据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图论聚类、聚类预报等多种聚类方法。 1、系统聚类分析法。是在样品距离的基础上定义类与类的距离,首先将n个样品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具有最小距离的两个类合并,合并后再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再并类,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的样品都归为一类为止。这种聚类方法称为系统聚类法。根据并类过程所做的样品并类过程图称为聚类谱系图。 2、动态聚类分析法。是将n个样品初步分类,然后根据分类函数尽可能小的原则,对初步分类进行调整优化,直到分类合理为止。这种分类方法一般称为动态聚类法,也称为调优法。 3、模糊聚类分析法。是利用模糊数学中模糊集理论来处理分类问题的方法,它对经济领域中具有模糊特征的两态数据或多态数据具有明显的分类效果。 4、图论聚类分析法。是利用图论中最小支撑树(MST)的概念来处理分类问题,是一种独具风格的方法。 5、聚类预报法。是利用聚类方法处理预报问题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处理一些出现异常数据的情况,如气象中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这些异常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或判别分析处理的效果不好,而聚类预报可以弥补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方法之不足,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方法。 (二)按照分析对象不同,可以分为Q型聚类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 Q型聚类分析法是对样品进行的分类处理,可以揭示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R型聚类分析法是对变量进行的分类处理,可以了解变量之间,以及变量组合之间亲疏程度。 根据R型聚类的结果,可以选择最佳的变量组合进行回归分析或者Q型聚类分析。其中,选择最佳变量的一般方法是,在聚合的每类变量中,各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作为典型变量,其中选择的依据是2r。

聚类分析原理及步骤

1、什么是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或点群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多元统计方法,是当代分类学与多元分析的结合。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 聚类分析是将分类对象置于一个多维空问中,按照它们空问关系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 通俗的讲,聚类分析就是根据事物彼此不同的属性进行辨认,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聚为一类,使得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聚类分析方法,是定量地研究地理事物分类问题和地理分区问题的重要方法,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 2、聚类分析方法的特征 (1)、聚类分析简单、直观。 (2)、聚类分析主要应用于探索性的研究,其分析的结果可以提供多个可能的解,选择最终的解需要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后续的分析。 (3)、不管实际数据中是否真正存在不同的类别,利用聚类分析都能得到分成若干类别的解。 (4)、聚类分析的解完全依赖于研究者所选择的聚类变量,增加或删除一些变量对最终的解都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5)、研究者在使用聚类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可能影响结果的各个因素。 (6)、异常值和特殊的变量对聚类有较大影响,当分类变量的测量尺度不一致时,需要事先做标准化处理。 3、聚类分析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几年中聚类分析发展方向有两个:加强现有的聚类算法和发明新的聚类算法。现在已经有一些加强的算法用来处理大型数据库和高维度数据,例如小波变换使用多分辨率算法,网格从粗糙到密集从而提高聚类簇的质量。 然而,对于数据量大、维度高并且包含许多噪声的集合,要找到一个“全能”的聚类算法是非常困难的。某些算法只能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同时能很好解决三个问题的算法还没有,现在最大的困难是高维度(同时包含大量噪声)数据的处理。 算法的可伸缩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一些算法具有很好的伸缩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实现聚类分析及其运用。利用聚类分析研究某化工厂周围的几个地区的 气体浓度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这几个地区的污染程度。 经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样本6这一地区的气体浓度值最高,污染程度是最严重的,样本3和样本4气体浓度较高,污染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要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善。关键词:SPSS软件聚类分析学生成绩

一、数学模型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各个样本与所选择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可以根据这些相似性把相似程度较高的归为一类,从而对其总体进行分析和总结,判断其之间的差距。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这几个样本之间定义其之间的距离,在多个变量之间定义其相似系数,距离或者相似系数代表着样本或者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大小,将样本进行归类,将关系较为密切的归为一类,关系较为疏远的后归为一类,用不同的方法将所有的样本都聚到合适的类中,这里我们用的是最近距离法,形成一个聚类树形图,可据此清楚的看出样本的分类情况。 K均值法是将每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的类中,只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 二、数据来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一版164页第6题 我国山区有一某大型化工厂,在该厂区的邻近地区中挑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气取样点,在固定的时间点每日4次抽取6种大气样本,测定其中包含的8个取样点中每种气体的平均浓度,数据如下表。试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取样点及大气污染气体进行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 一、运行过程 (一)系统聚类分析 在SPSS界面对上述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如图1和图2所示,进行最近距离分类。 图1

系统聚类分析课程设计

系统聚类分析课程设计

《空间分析》 系统聚类算法及编程实现 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126060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第1章前言 (3) 第2章算法设计背景 (3) 2.1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 理 (3) 2.2距离的计算 (5) 第3章算法思想与编程实现 (5) 3.1 算法思 想 (5) 3.2 用Matlab编程实 现 (7) 3.2.1 程序代 码 (7) 3.2.2 编程操作结果………………………………… 12

第4章K-均值算法应用与优缺点 (13) 4.1 K-均值聚类法的应用 (13) 4.2 K-均值聚类法的优缺点 (14)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前言 本课题是根据李斌老师所教授的《空间分析》课程内容及要求而选定的,是对于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研究及利用相关软件的编程而实现系统聚类。研究的是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及编程实现,空间聚类的目的是对空间物体的集群性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子群(类)。子群的形成的是地理系统运作的结果,根据此可以揭示某种地理机制。此外,子群可以作为其它分析的基础,例如,公共设施的建立一般地说是根据居民点群的分布,而不是具体的居民住宅的分布来布置的,因此需要对居民点群进行聚类分析以形成若干居民点子群,这样便于简化问题,突出重点。 空间聚类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过程。在分析之初假定n个点自成一类,然后逐步合并,这样在聚类的过程中,分类将越来越少,直至聚至一个适当的分类数目,这一聚类过程称之为系统聚类。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下面主要介绍系统聚类算法,并基于Matlab 软件用K-means算法(即k-均值算法)来实现系统聚类的算法编程。 第二章算法设计背景 2.1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假设有m 个聚类的对象,每一个聚类对象都有个要素构成。它们所对应的要素数据可用表3.4.1给出。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R软件在系统聚类分析中的应用R软件

R软件在系统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提要多元统计聚类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而在 现实处理多元数据聚类分析中,离不开统计软件的支持;R软件由于其免费、 开源、强大的统计分析及其完美的作图功能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应用;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 R软件在多元统计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R软件;系统聚类分析;多元统计 弓I言 多€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多变量统计分析;在现实生 活中,受多种指标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现象大量存在,多元统计分析就是研究多 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及其内在统计规律的重要学科,其中最常用聚类 分析方法,由于多元统计聚类分析方法一般涉及复杂的数学理论,一般无法用 手工计算,必须有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支持。 在统计软件方面,常用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STAT、R、S-PLUS,等等。 R软件是一个自由、免费、开源的软件,是一个具有强大统计分析功能和优秀 统计制图功能的统计软件,现已是国内外众多统计学者喜爱的数据分析工具。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R软件在多元统计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一、系统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 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 大量分类问题,比如若对某些大城市的物价指数进行考察,而物价指数很多, 有农用生产物价指数、服务项目价指数、食品消费物价指数、建材零售价格指 数等等。由于要考察的物价指数很多,通常先对这些物价指数进行分类。总之,需要分类的问题很多,因此聚类分析这个有用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 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最常用最成功的聚类分析为系统聚 类法,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为先将n个样品各自看成一类,然后规定样品之 间的“距离”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计 算新类和其他类(各当前类)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次 合并减少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都归成一类为止。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步骤: 1、计算n个样品两两间的距离。 2、构造n个类,每个类只包含一个样品。 3、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 4、计算新类与各当前类的距离。 5、重复步骤3、4,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新类,直到所有的类并为一类 为止。 6、画聚类谱系图。 7、决定类的个数和类。

聚类分析1

聚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变量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也就是根据样品的或变量的数据特征,把相似的样品或变量倾向于分在同一类中,把不相似的样品或变量倾向于分在不同类中。 聚类分析应用于很多方面,在商业上,聚类分析被用来发现不同的客户群;在生物上,聚类分析被用来对动植物分类和对基因进行分类,获取对种群固有结构的认识;在医学中,对各种疾病进行分类分析等。 聚类分析根据分类对象的不同,可分为Q 型聚类分析和R 型聚类分析。Q 型聚类分析是根据被观测的样本的各种特征,将特征相似的样品归并一类;R 型聚类分析是根据被观测的变量之间的的相似性,将特征相似的变量归并一类。聚类分析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聚类法和动态聚类法。系统聚类分析的思想是;开始将样品或各类变量各视为一类,根据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程度将最相似的类加以合并,再计算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相似程度,并选择最相似的类加以合并,这样每合并一次就减少一类,不断连续这一过程,直到所有样品或变量合并为一类为止;动态聚类法的思想是;按照一定方法选取一批聚类中心,让样品向最近的聚心凝聚,形成初始分类,然后按照最近距离分类原则不断修改不合理分类,直到合理为止。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样品间的相似度或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都需要一个衡量指标,我们称之为相似性的度量。一般我们用距离来度量样品之间的相似性,用相似系数来度量变量之间的相似性。 距离: 距离的定义有多种,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是欧式距离。 选取n 个样品,每个样品有p 个变量,则可以构成一个n p ?的数据矩阵,记为X 111212122212 p p n n np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其中ij x 表示为第i j 个样品的第个的变量,则距离ij d ; 1 22 =1=[(x -x )]p ij ik jk k d ∑, 当各变量的单位不同或测量值范围相差很大时,应先对各变量的数据作标准化处理,最常用的标准化处理方法是, *-= ,ij j ij jj x x x s 2=1=1 11=,s =(x -).-1n n j ij jj ij j i i x x x n n ∑∑其中

聚类分析原理及步骤.pdf

聚类分析原理及步骤——将未知数据按相似程度分类到不同的类或簇的过程 1》传统的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等。采用 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著名 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等。 典型应用 1》动植物分类和对基因进行分类 2》在网上进行文档归类来修复信息 3》帮助电子商务的用户了解自己的客户,向客户提供更合适的服务 主要步骤 1》数据预处理——选择数量,类型和特征的标度((依据特征选择和抽取)特征选择选择重要的特征,特征抽取把输入的特征转化 为一个新的显著特征,它们经常被用来获取一个合适的特征集来为避免“维数 灾”进行聚类)和将孤立点移出数据(孤立点是不依附于一般数 据行为或模型的数据) 2》为衡量数据点间的相似度定义一个距离函数—— 既然相类似性是定义一个类的基础,那么不同数据之间在同一个特 征空间相似度的衡量对于聚类步骤是很重要的,由于特征类型和特 征标度的多样性,距离度量必须谨慎,它经常依赖于应用,例如, 通常通过定义在特征空间的距离度量来评估不同对象的相异性,很 多距离度都应用在一些不同的领域一个简单的距离度量,如 Euclidean距离,经常被用作反映不同数据间的相异性,一些有关相

似性的度量,例如PMC和SMC,能够被用来特征化不同数据的概 念相似性,在图像聚类上,子图图像的误差更正能够被用来衡量两 个图形的相似性 3》聚类或分组——将数据对象分到不同的类中【划分方法 (划分方法一般从初始划分和最优化一个聚类标准开始,Crisp Clustering和Fuzzy Clusterin是划分方法的两个主要技术,Crisp Clustering,它的每一个数据都属于单独的类;Fuzzy Clustering,它的 每个数据可能在任何一个类中)和层次方法(基于某个标准产生一 个嵌套的划分系列,它可以度量不同类之间的相似性或一个类的可分 离性用来合并和分裂类)是聚类分析的两个主要方法,另外还有基于 密度的聚类,基于模型的聚类,基于网格的聚类】 4》评估输出——评估聚类结果的质量(它是通过一个类有效索引来 评价,,一般来说,几何性质,包括类间的分离和类内部的耦合,一般 都用来评价聚类结果的质量,类有效索引在决定类的数目时经常扮演 了一个重要角色,类有效索引的最佳值被期望从真实的类数目中获取, 一个通常的决定类数目的方法是选择一个特定的类有效索引的最佳 值,这个索引能否真实的得出类的数目是判断该索引是否有效的标准, 很多已经存在的标准对于相互分离的类数据集合都能得出很好的结 果,但是对于复杂的数据集,却通常行不通,例如,对于交叠类的集 合。) 聚类分析的主要计算方法原理及步骤 划分法 1》将数据集分割成K个组(每个组至少包 含一个数据且每一个数据纪录属于且 仅属于一个分组),每个组成为一类2》通过反复迭代的方法改变分组,使得每 一次改进之后的分组方案都较前一次 好(标准就是:同一分组中的记录越近 越好,而不同分组中的纪录越远越好, 使用这个基本思想的算法有:

聚类分析的SPSS实现

§7.5聚类分析的SPSS实现 一、系统聚类法的SPSS实现 例7.5.1利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八项指标数据(见数据集wyzb6_5.),用系统聚类法对这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一初步的分类,并说明各类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操作 分析(Analyze)?分类(Classify)?系统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打开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对话框 1.变量(Variable(s))列表框设置分析变量。 2.标志个案(Label Cases by)框设置分析对象的标志变量。3.分群(Cluster)单选择框设置聚类分析的类型。 4.输出(Display)复选择框设置聚类分析的输出结果,统计量和图都是默认选项。 5.统计量(Statistics)按钮设置输出的统计量。 合并进程表(Agglomeration schedule)默认选项,输出聚类分析的凝聚状态表; 相似性矩阵(Proximitymatrix)为复选项,输出各样品的距离矩阵。 聚类成员(Cluster Menbership)选择框: 无(None)选项:不显示类的样品构成; 单一方案(Single solution)选项:选择此项,并输入一个确定的分类数n,并输出聚成n个类时各个类的样品构成 情况。 方案范围(Range of solutions):选择此项,并输入两个数n1,n2,将显示指定聚成n1类到n2类时各个类的样品构成 情况。

6.Plots按钮设置输出图形:树状图冰状图 7.Method按钮设置聚类分析的具体方法。 聚类方法: 组间连接:类间平均法 组内连接:类内平均法 最近临元素:最短距离法 最远临元素:最长距离法 质心聚类法:重心法 中位数聚类法:中位数法 Ward法:离差平方和法 度量方法选择框:选择计算样品距离的方法转换值选择框:选择原始数据标准化的方法Z得分,最常用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