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科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经济科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经济科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经济科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行为,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它涉及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波动等。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2、简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别。

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两大分支,两者的区别在于对经济体进行研究的视角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的家庭和企业的行为及其后果,即家庭和企业如何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进行选择以最优化其行为。宏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尤其是那些总量的变化。这些总量不涉及单个企业或家庭决策的细微差异,而是总体的和平均的情况。因此,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加总方法的运用和经济总量的强调。

由于整体经济是许多市场上互相交易的众多消费者和企业的集合,因而,宏观经济分析常常是以一定的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

3、提出并验证一个经济理论涉及哪几个步骤?

答:经济学家在用模型描述特定经济现象时,提出和检验经济理论的主要步骤包括:(1)描述研究的问题。(2)提出前提假设来描述经济理论建立的背景及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并且这些假设应该在抓住关键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地简单。如果假设抛弃了对研究的问题至关重要的经济特征,则该模型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3)求证理论结果,即确定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提出合乎逻辑的论断。(4)用实证分析法对比分析理论结果和实际数据。(5)评估对比结果。如果理论结果和实际数据高度相符,则可以用该理论预测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如果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并不相符,则重建一个新的模型;如果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关性一般(没有超过某一特定值),或者认为该理论对现实有部分解释力,则增加新的假设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

4、简要说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歧。

答:宏观经济学中的古典主义学派都是建立在斯密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1)个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2)工资与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以保证所有市场的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按照萨伊定律,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业决定的,无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通过竞争形成了整体有序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灵活调整,让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政府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失灵:政府的政策要么是无效的,要么与其初始目标背道而驰。因而,大部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该主动去平抑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有效需求不足是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可能会长期存在,经济中不存在有力的自动恢复到均衡的力量。针对经济衰退造成的高失业,凯恩斯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依靠国家干预。国家调节经济不能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而必须运用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最有力、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

1.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

答: GDP 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

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

都等于产出。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

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

2.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用来衡量经济中的什么?

答: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标,衡

量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和服务总费用的变化,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

CPI 衡量的是居民购买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这一篮子物品的清单是由统计部门根据对典型的城镇居

民的消费支出,有选择地选取固定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种类,找出一个典型消费者商品篮子内各种物品

的购买价格的变化,来构造消费价格指数。CPI 有拉斯派尔指数和帕舍指数之分。区分这两个指数的关键

是所确定的一篮子物品是否可变。拉斯派尔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

用的上升;帕舍指数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

3.失业率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我们可以把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归入哪三种类型?

答: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以L 代表劳动力人数,U 代表失业者人数,u 代表失业率,则有: 100%U u L =

?

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

4.解释度量失业程度的两种方法。

答:度量失业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的获得,实际中可以用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方法。

5.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 ?为什么?应计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中的哪一项? ①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

②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

③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万美元的IBM 股票。

④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万美元的救灾款。

⑤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

⑥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

⑦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⑧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⑨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

⑩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

答:①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不计入GDP ,因为房子不是当年

建造的,房屋的价值不应当计入GDP ,但是有关房屋交易发生的佣金等交易费用则应该计入。

②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应该计入当期的GDP ,属于投资。

③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万美元的IBM 股票。不计入GDP ,私人购买股票和债券在经

济学上不属于投资,而是一种储蓄。

④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万美元的救灾款。不应该计入GDP ,属于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能单

独计入GDP 的。

⑤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不计入GDP。因为GDP是计算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家务劳动产出的价值,所以不计入GDP。

⑥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政府购买。

⑦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投资。

⑧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净出口。

⑨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计入GDP,属于消费。

⑩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计入GDP,属于投资项目中的存货投资。

6.下列哪一项经济变量是流量?为什么?

①政府债务;②个人财富;③失业者人数;④政府预算赤字。

答:①政府债务是存量。政府债务是指一国政府在某个时点上,累积的内债和外债的总和,所以是存量;

②个人财富是存量。个人财富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某个时点上,累及的包括实物资产和各种流动性资产(货币资产)的财富总和,所以是存量;

③失业者人数是存量。失业者人数是指在某个时点上,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数,所以是存量;

④政府预算赤字是流量。政府预算字是指在某个财政年度内,政府的财政支出大于其财政收入的部分,是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形成的,所以是流量。

7.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两国合并,实际产出没有变化,如果不考虑关税等影响因素,GDP总和也不应该有变化。即合并后国家的GDP等于原来甲国和乙国的GDP之和。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作以下假定:假定甲乙两个国家之间有贸易往来,例如,甲国向乙国出口服装10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机器设备160万美元。甲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1000万美元。乙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1500万美元。用支出法核算GDP,从甲国来看,GDP=C+I+G+(X-M)=1000+(100-160)=940万美元;

从乙国来看,GDP= C+I+G+(X-M)=1500+(160-100)=1560万美元。甲乙两国的GDP总和=940+1560=2500万美元,计入GDP的净出口价值总和为0。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变成了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甲地区销售给乙地区100万美元的服装,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16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用支出法核算GDP,由于没有进出口,甲地区的GDP= C+I+G=1000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乙地区机器设备的投资支出160万美元;乙地区的GDP= C+I+G=1500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甲地区服装的消费支出100万美元。这100万美元服装的价值(160万美元机器设备的价值),不能重复计算:如果计入了甲(乙)地区的销售收入,就不能再次计入乙地区的消费(甲地区的投资)。因此,只要不考虑关税的影响,两国合并后,GDP 总和不会有变化。如果认为甲乙两国合并后GDP总和会增加,是重复计算的错误结果。

8.为什么居民购买的股票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不能称为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等的行为,而居民购买的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实际上是股权在不同人手中的转移,不涉及实际生产和投资,不增加经济中资本资产存量,所以不能算作投资支出。

9.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反映物价水平上有何区别?

答:CPI与GDP平减指数存在三点不同。

①CPI衡量价格时所涉及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并根据这一篮子物品中的不同种类的购买比重来确定权数。而GDP平减指数是以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因此,企业和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的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并不反映在CPI上。

②CPI衡量的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商品篮子中的物品种类及其权数在不同时期内是不变的,因而CPI是拉斯派尔指数。而GDP平减指数是所涉及的商品篮子每年都不同,它取决于每年在经济中所生产产品的数量。某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它在GDP平减指数的计算中的权数就会变大。所以,GDP平减指数是帕舍指数。CPI衡量的是在长期内不变化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正如前面提到的,CPI倾向于高估生活成本的上升,而GDP平减指数倾向于低估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③CPI直接包括进口品的价格,而平减指数仅仅包括在本国生产的商品的价格。

10.假设一个保姆嫁给了原来雇佣她的男主人,婚后仍然像之前一样做家务,照顾丈夫。思考结婚这种行为如何影响GDP?又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答:由于GDP核算只计算参与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自己的家务劳动不包括在内,所以,这种结婚行为减少了GDP,但是总体经济活动没有改变,经济福利也没有影响,甚至提高了福利水平(考虑到为自己家做事或许比为雇主做事更加尽职尽责)。这正是GDP核算的缺陷之一。

11.假设一个农民种植了1000公斤小麦,以2200元的价格卖给面粉厂;面粉厂把小麦加工成面粉,以2800元的价格卖给食品厂;食品厂把面粉加工成面包、蛋糕等出售,销售收入为4000元。请分析每个环节的增加值是多少?GDP是多少?

答:农民种小麦的环节增加值是2200元(假设不计算投入品);面粉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2800-2200=600元;食品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4000-2800=1200元。各个环节的增加值之和为:2200+600+1200=4000元,正好等于这个经济体系中最终产品(面包、蛋糕等)的时市场价值4000。

12.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S恒等式)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经济体系的收入流量循环一定处于均衡状态?

答:不一定。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没有被居民个人、政府部门等用于花费和支出的收入就是储蓄,而未归于居民个人、政府等部门的产品就是投资品(包括企业生产而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们在价值上一定是相等的。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定义,无论实际经济运行状态如何,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例如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值等于消费与投资之和,总收入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总产值与总收入相等,从而得到了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即使存在总产出过剩,产品积压,只要按照定义,把过剩的产品计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恒等式仍然成立;如果总产出小于总需求,“非意愿存货投资”就为负。

可见,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一种事后核算的恒等式,并一定意味着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经济运行不一定是总量均衡的。在现实生活中,居民和社会各个部门会进行储蓄,企业和家庭会进行投资。储蓄的主体和动机与投资动机的主体和动机都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储蓄和投资在数量不一致。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看,漏出项的总和未必等于注入项的总和,总需求未必等于总供给,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也不一定处于均衡状态。只有满足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即收入流量循环中,漏出项的总和等于注入项的总和,经济才能实现总量均衡,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13.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

项目金额(亿元)

个人消费支出90

私人国内投资支出60

政府购买支出30

出口60

进口70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利润20

政府转移支付 5

间接税减津贴10

所得税30

①按收入法计算GNP;

②按支出法计算GNP;

③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④计算储蓄额;

⑤计算进出口盈亏。

答:①按收入法计算:

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折旧

=100+10+30+20+10=170(亿元)

②按支出法计算:

GNP=C+I+G+(EX-IM)

=90+60+30+(60-70)=170(亿元)

③政府预算赤字:

BD=支出-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

=30+5-30-10=-5 (亿元)(预算赢余)

④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

=GNP-税收+转移支付-消费

=170-30-10+5-90=45(亿元)

⑤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即贸易逆差10亿元。

14. 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

项目金额(亿元)

GDP 60000

总投资800

净投资200

消费40000

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1100

政府的预算盈余

30

①国内净产值?

②净出口?

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

⑤个人储蓄?

答:①国内净产值:

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

=60000-(800-200)=59400(亿元)

②净出口:

NX=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60000-(40000+800+1100)=18100(亿元)

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也就是政府的净税收。

已知政府购买是1100,政府的预算盈余是30。

预算盈余: BS=政府收入-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

所以: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 预算盈余=1100+30=1130(亿元)

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

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

=国内生产净值-(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

=59400-1130=58270(亿元)

15. 考虑一个生产并消费面包和汽车的简单经济。下表中是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

单位:美元

2005年

数量

2005年 价格 2010年 数量 2010年 价格 汽车

面包 100 500000 50000 10 120 400000 60000 20

把2005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实际GDP 、GDP 平减指数,以及

CPI 。

②在2005年和2010年之间,物价上涨了多少?比较拉斯派尔和帕舍物价指数给出

的答案。解释其差别。

答:①2005年名义GDP=100?50000+500000?10=10000000(美元)

2005年实际GDP=100?50000+500000?10=10000000(美元)

2010年名义GDP=120?60000+400000?20=15200000(美元)

2010年实际GDP=120?50000+400000?10=10000000(美元)

2010G D P 152000002010G D P

=100==1522010G D P 10000000?年名义年平减指数年实际

CPI=1006000005000002016000000=100==160100500005000001010000000

?+???+?基期篮子商品的现在价格

基期篮子商品的基期价格 ②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按照拉斯派尔指数(CPI ),物价上涨了60%;按照帕舍指数(GDP 平减指数),物价上涨了52%。拉斯派尔指数大于帕舍指数。可见,当不同产品的价格变动量不一样时,拉斯派尔(固定一篮子)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因为这一指数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有机会用不太昂贵的产品去替代较为昂贵的产品。相反,帕舍(可变的一篮子)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尽管这个指数考虑到不同产品的替代,但并没有反映出这种替代可能引起的消费者福利的减少。

第三章 产品市场:产出与支出

1.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产出量?引起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随时间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总产出主要取决于要素投入总量和生产率。引起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随时间变

化的因素有:技术水平、劳动力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

2.当收入给定时,消费与储蓄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当利率给定时,消费与储蓄之间又具有怎样的关系?

答:当收入给定时,消费与储蓄之和等于收入,消费增加时,储蓄减少。消费减少时,储蓄增加。当利率给定时,消费和储蓄之和会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3.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利率上升对储蓄的影响。

答:实际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利率的上升导致现期消费减少和现期储蓄增加的倾向。实际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实际利率上升使消费者变得更富有或更贫困,从而对现期消费产生的影响。收入效应对现期消费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是一个储蓄者还是一个借款者。如果消费者是一个储蓄者,利率上升提高了消费者的储蓄收益,使消费者变得更富有,则现期消费增加、现期储蓄减少;如果消费者是一个借款者,利率上升会使消费者支付的利息增加了,借款者承担不起现期和未来的消费水平。利率上升如同减少了借款者的财富,这就使其变得更贫穷,借款者同时降低了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现期消费减少意味着现期储蓄增加,对于借款者来说,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使储蓄增加。利率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储蓄,要看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总和而定。古典主义通常认为,储蓄与实际利率成正方向变化1。宏观经济数据的实

证研究也表明:实际利率上升会减少现期消费并增加储蓄,但这种影响十分微弱。

4.用两种等价的方式描述产品市场均衡,并用图说明产品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

答:第一种: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一个封闭经济体的产品的总需求(总支出PE )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G I C PE ++=,一个经济体提供产品的数量取决于要素投入数量和技术。由于我们假定生产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产出是固定不变的:Y N K F Y ==),(。当产品总供给量等于总需求量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G I C Y ++=。

第二种:投资等于储蓄。)()(r I r S =。利率的调整会实现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如果实际利率水平太

低,投资需求大于储蓄,即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利率上升。相反,如果利率太高,家庭的储蓄量大于企业想要的投资量,利率下降。利率一直调整到企业想要的投资量等于家庭想要的储蓄量时为止。

1古典经济学家将利率看作推迟现期消费的真实报偿。

r S(r)

r0E

I(r)

O I,S

图3-6 产品市场均衡

投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储蓄曲线向上倾斜。利率调整使储

蓄与投资平衡,两条曲线的交点E决定了均衡利率r0。

5.假设产出和政府税收保持不变,政府购买增加对投资、国民储蓄和利率有什么影响?。

答:政府购买增加,会使得储蓄减少,储蓄曲线左移,具体分析如下图:

r S1(r)S0(r)

r1E1

r0E0

I(r)

O I1I0I,S

图3-7 储蓄曲线的移动

政府购买增加使国民储蓄减少,导致储蓄曲线左移。国民储

蓄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和投资量减少。均衡从E0点移动到E1

点。

6.假设产出水平和政府购买保持不变,解释当政府暂时性增加税收(定额税)时,消费、投资和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根据国民储蓄的定义,只有消费变动时,(Y-C-G)才会变动。如果政府购买G和产出Y保持不变,税收增加的直接影响是现期可支配收入减少了△T。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可能会减少现期的消费,但减少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减少量:消费减少量等于△T乘以边际消费倾向c。储蓄也会随着收入减少,储蓄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利率上升和投资的减少。

7.使用储蓄-投资图分析以下两种政府购买的暂时性增加对现期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和实际利率有什么影响?假设现期产出不变,还假定家庭预期未来收入不变。

a.政府通过税收或借款为军备支出增加筹款,这两种方式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否相同?

b.假设政府购买暂时性增加是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而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了任意资本存

量水平上的预期未来边际产量。是否会挤出私人投资?

答:a.一样。第一种情况:政府为了支付额外的100亿美元的军费支出而增加100亿美元的税收。税收增加100亿美元意味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了100亿美元,假设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b为0.8,消费减少了80亿美元。第二种情况:政府购买的增加不是通过增加税收,而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融资。在未来债务到期时,政府必须偿还本金和利息,这就意味着未来的税收将会增加。如果纳税人清楚地意识到未来政府需要增税来偿还债务,预期未来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于是他们会把目前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

备将来缴税,他们将会减少现期消费水平。在本例中,消费者减少当期消费80亿美元。根据储蓄-投资图

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方式,都会导致政府购买增加,进而导致国民储蓄减少,储蓄曲线向左移动,从而

导致利率增加,利率的增加会挤出一部分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b.挤出效应的产生是跟利率上升有关,只要政府购买增加,提高了利率就会产生挤出效应。

8.分析下列因素对国民储蓄、投资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并解释原因。

a.消费者信心的提高增加了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决定增加现期消费。

b.消费者偏好未来消费,决定增加当期储蓄。

c.政府决定实施一项投资税抵减支出,减免的税收由其他形式的税收弥补,从而总税收

保持不变。

答:a.消费者现期消费增加,减少国民储蓄,储蓄曲线左移,导致利率增加,投资减少。

b.增加当期储蓄,储蓄曲线右移,利率减少,投资增加。

c.投资抵免税使得投资增加,投资曲线右移,但减免的税收将由其他形式的税收弥补,则税收增加,

使得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储蓄曲线左移,从而导致储蓄曲线不变,投资和实际利率均不变。 S ’

r S

I ’

I

O I/S

9.“政府购买的持久性增加比同样幅度的暂时性增加更具影响力”。使用储蓄-投资图来

评价这一观点。(提示:政府购买的持久性增加意味着税收在现期和未来将大幅增加。)

答:暂时政府购买的增加,只会使得储蓄曲线向右移动一次。导致投资减少,利率增加。但持久性的

政府购买的增加,意味着政府在现在和将来会征税以弥补政府的预算平衡,所以会导致消费者现期收入和

未来收入的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储蓄减少,此时储蓄曲线会进一步向右移动。导致投资进一步减少,和

利率进一步提高。

10.如果消费和储蓄不取决于利率(不考虑未来可支配收入变动),这会如何影响本章关

于财政政策效应所得出的结论?

答:如9题所示,如果不考虑未来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财政政策对储蓄曲线的移动是一次性的,影响

较小,如果考虑了未来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则影响将是进一步的。效果会增加。

11.考虑用以下生产函数描述的一个经济:

5.05.0),(K N K N F Y ==

a.这个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吗?请解释。

b.推导劳动的边际产量和资本边际产量的表达式。

c.支付给劳动的收入份额是多少?支付给资本的收入份额是多少?

答:a.是。这是一个特殊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它具有一些特性,只要N 和K 的指数加起来等于1。

则就是规模报酬不变。具体证明可以用(,)Y F N K λλλ=证明。

b.0.50.5/0.5dY dN N K -=0.50.5/0.5dY dK N K -=

c. 支付给劳动的收入份额是50%,支付给资本的收入份额是50%。

12.假设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充分就业产出5000=Y ,政府购买G =1000,净税收T =1000,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分别为:

r

I T Y C 501000)(75.0250-=-+=

试计算:

a.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均衡利率是多少?

b.如果政府购买增加到1250,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新的均衡利率是多少?

答a. 私人储蓄为:750,政府储蓄为:0。国民储蓄为750,均衡利率为5。

b.私人储蓄:750,政府储蓄为:250。国民储蓄为1000。均衡利率为10。

13.一个经济的充分就业产出为9000,政府购买为2000,意愿消费、意愿投资与利率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利率(%) 意愿投资 意愿消费

2 6100 1500

3 6000 1400

4 5900 1300

5 5800 1200

6 5700 1100

a.假设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且保持不变。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国民储蓄分别是多少?

b.假设每一利率下人们的消费保持不变,政府购买下降到1600。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国民储蓄分别是多少?

答:a.Y=C+I+G ,9000=C+I+2000。C+I=7000时达到均衡,此时均衡利率为5,国民储蓄为5800。

b.Y=C+I+G ,9000=C+I+1600。C+I=7400时达到均衡,此时均衡利率为3,国民储蓄为6000。

14.某经济社会的充分就业产出为6000,政府购买G=2000,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分别为:

r

I Y r C 400012001.020003600-=+-=

a.写出国民储蓄函数的表达式。

b.假设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计算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实际利率。

答:a.S=Y-C=-3600+2000r+0.9Y 。

b.根据Y=C+I+G ,得出r=0.23。

第四章 劳动市场:失业

1.什么是充分就业产出?劳动供给增加对充分就业产出有何影响?有利的供给冲击对

充分就业产出有何影响?

答:在劳动市场中,均衡的就业水平一旦决定,一个经济的总产出水平也就由总生产函数的位置决定

了。对应于均衡就业量的总产量,称为充分就业产出,即工资和价格充分调整后经济中所提供的总产出,也就是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有时也被称为潜在GDP 。

劳动供给增加,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就业、产量将相应增加,而实际工资水平则降低。

如果发生了有利的供给冲击,会导致生产函数曲线向上移动,又将增加劳动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

右移动,这将使就业、产量和实际工资增加。

2.在正常情况下,失业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请解释。

答: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了两个重要的而又看似矛盾的结论:(1)大多数失业属于短期的。

(2)在某一既定时期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又是长期的。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假设某经济中有100个劳动力,每月有2个工人失业而且失业持续一个月,

另外每年有4个工人的失业时间持续一年。在这个例子中,一年共有28个失业期,其中24个失业期为一个月,4个失业期为一年。24/28的比值为86%,这意味着86%的失业期为一个月。但是,在某一既定时期的失业人数为6人,其中有4个是全年失业者。4/6的比值为67%,这就是说,尽管86%的失业在一个月内结束,但在任一时期我们所观察到的67%的失业是由失业12个月的两个失业工人引起的。

对于大多数失业工人而言,失业状态很快就会改变,失业期持续时间较短。这里的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是指每一个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但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两者都是一种长期现象,因为这两种失业即使在长期中也不会自行消失。

3.失业率和就业率能否在同一个月中上升?在就业率上升的同时,参与率是否下降?请

解释原因。

答:失业率和就业率是不可能在同一个月中上升的。因为经济学家把长期经济中的平均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相联系的是自然就业率,指失业达到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如果自然失业率是u。那么自然就业率就是n=1-u。所以失业率和就业率是不可能在同一个月中上升的。

在就业率上升的同时,参与率不一定下降。因为就业率是就业人数与劳动人口数的比值,所以就业率的增加不一定是劳动人口数的下降,还可能是劳动人口中就业人数的增加,此时参与率并未下降。

4.为什么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答:现实生活中,工人的天赋、技能、经验、偏好、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他们搬家的意愿、为工作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存在差异。同样,工作所要求的技能和经验、工作环境、地理位置、时间和工资也各不相同。劳动供求双方对市场的信息交流是不完善的。求职者并不知道所有空缺职位的信息,有职位空缺的企业也不十分清楚每个求职者的才能。在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工人和企业都会陷入搜寻过程中,而这个过程需要他们付出搜寻成本:失业者在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之前可能需要耗费几周甚至更多的时间和费用;企业在雇用到合适的工人之前也同样会花费很长时间和成本。因此,工人与工作岗位之间不能及时有效匹配。这种由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摩擦性失业通常是不同企业间劳动需求变动的结果,是因为经济总是在变动,这种变动使得一些企业创造出了岗位,而另一些企业中的工作岗位被消除了,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也不完全,因此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5.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答:摩擦性失业归因于使工人与工作岗位相匹配所需要的时间,解释了大多数失业期持续时间较短的失业者;而结构性失业是指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以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匹配,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这些劳动市场的劳动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的不匹配取决于经济中的各类结构性因素。

结构性失业通常是由于产品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动的结果。在一个动态的经济中,产品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对劳动力数量和技能的需要也就在不断变化。由于不同地区生产不同产品,产品价格的变动可能引起某些地区劳动力需求增加而其他地区劳动力需求减少。这种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被称为部门转移。为适应处于成长期产业的工作,衰退产业中的失业者可能要付出较大的转移成本——地区之间的搬迁或再培训。这种匹配过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并带来长期的失业。结构的变动使得许多工作岗位被永久淘汰了,那些从衰退产业或萧条地区离职的工人无法重返他们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者在其他企业找到相似的工作。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6.什么是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有什么区别?

答:经济学家把长期经济中的平均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失业率。

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被称为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与经济衰退和扩张密切相关。在经济扩张时失业量明显减少,周期性失业率为负;在经济衰退时失业量急剧增多,周期性失业为正。

7.解释使实际工资保持高于劳动市场供求均衡水平的原因。

答:如果人为或制度的约束限制了实际工资的均衡作用的发挥,有时实际工资会停滞在高于市场出清的水平上。我们把实际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需求的水平称为实际工资刚性。

导致实际工资刚性的原因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以及效率工资。

最低工资法规定了企业要为其雇员支付的工资的法定最低水平,当政府禁止工资下降到均衡水平时,就造成了工资刚性;而工会和集体谈判是指参加工会工人的工资水平并不是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决定,而是由工会领导人与雇主之间的集体谈判决定,通常的最终协议是把工资确定在高于均衡工资水平之上;效率工资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工人劳动效率而支付的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这种高于均衡工资的结果是降低了就业率,增加了失业。

8.假设一个国家经历了生产率下降的供给冲击。

a.劳动需求曲线会有什么变化?

b.如果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生产率的这种变动如何影响就业、失业以及实际工资?

c.如果工会阻止了实际工资下降,生产率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就业和失业?

答:a.在任意给定的实际工资水平上,一个国家经历生产率下降的供给冲击通常会降低任意劳动投入水平上的边际产量MPN,使劳动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b.如果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生产率下降会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和供给曲线相交于另一个均衡点,会使就业率降低,失业增加,实际工资减少。

c.如果工会阻止了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得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使得就业水平下降,失业率升高。

9.讨论下列变化如何影响自然失业率:

a.取消工会。

b.取消最低工资标准。

c.增加失业救济金。

d.增加就业培训结构。

e.大量青年人加入劳动市场。

答:a.取消工会使原来由集体谈判决定的工资水平由市场决定,但会导致平均工资的下降,可以降低自然失业率。

b.取消最低工资标准,使得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由市场决定,导致平均工资下降,可以降低自然失业率。

c.失业救济金增加了劳动者在失业状态时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求职者的搜寻成本,将会导致摩擦性失业,从而提高失业率。

d.增加职业培训机构,能降低劳动者的市场转移成本,从而减少结构性失业,降低自然失业率。

e.大量青少年加入劳动市场后,由于青少年的离职率远高于年龄大一些的工人,所以会造成自然失业率上升。

10.以下工人更可能经历短期失业还是长期失业?请解释:

a.由于坏天气被解雇的建筑工人。

b.在一个偏僻地区失去工厂工作的制造业工人。

c.当公司安装了自动焊接机时,失去工作的受正规教育很少的专业焊接工。

d.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答:a.由于坏天气被解雇的建筑工人所经历的失业更可能是短期失业,因为一旦坏天气转变为好天气,

这些建筑工人又可以重新就业。

b.在一个偏僻地区的工厂中失去工作的制造业工人经历的更可能是长期失业。由于信息闭塞,这些制

造业工人很难获得有关空位的信息,这就会加长他们寻找工作的时间。

c.当公司安装了自动焊接机时,失去工作的受正规教育很少的专业焊接工经历的更可能是长期失业。

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是一个正在淘汰的岗位,如果他们再就业就必须接受职业培训,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d.这些大学毕业生经历的更可能是短期失业。因为大学毕业生接受了正规教育,能够掌握或很快掌握

适应某项工作的专门技能。

11.中国在1998—2000年间出现大量的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工人失业现象

——“40 50人员”。查询资料,请解释:

a.他(她)们失业的原因,大多数失业者属于短期失业还是长期失业?

b.失业对其个人或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成本。

c.评价政府对这些群体的优惠政策。

答:a.他(她)们经历的失业更可能是长期失业,因为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

的劳动者,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就业。

b.失业带来两个成本。一方面,对长期失业者个人来说,失去工作给失业者及其家庭会带来收入减少

和身心折磨;另一方面,虽然失业者不用缴纳税赋却能得到失业救济金,亦即社会也承担了部分成本,但绝不能全部分散失业的负担。由于失业者长时间处于失业状态,承受巨大的压力,工作技能会慢慢丧失,自尊心也将受到沉重打击,进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c.政府对这些群体的优惠政策一般有:帮助“40 50人员”自主创业;鼓励各类企业吸纳“40 50人

员”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40 50人员”就业;提高“40 50人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等。

这些优惠政策是给予失业者的补偿性利益,一方面解决了“40 50人员”就业难的问题,降低了失业

率;另一方面,失业者通过寻找新工作、获得新技能,有助于提高未来的产出,从而弥补了当前失业者造成的产量损失。

12.假设生产函数为5.05.09K N Y =,资本存量K=25。劳动供给曲线方程为N s =100w 2 ,w 为

实际工资率。

(1)写出劳动需求曲线的表达式。计算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工资、就业、充分就业产出

和工人的总工资收入。

(2)假定政府设定的最低工资w=2.就业和实际工资的值是多少?最低工资法的引入是否

增加了工人群体的总工资?

答:(1)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给定实际工资下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利润最大化条件是企业雇佣劳动直到边际劳动产量等于实际工资:P

W MPN =

。边际劳动产量可以由生产函数对劳动求导得到: 5

.05.05.05.05.4)9(K N dN K N d dN dY MPN -===

为了得到劳动需求,我们设MPN 等于实际工资,解出N 得:

w P W K N ==-5.05.05.4

w K

N d 225.20=

均衡状态下:

)

()(w N w N d s = 将2

100w N s =,25=K 代入,求得5.1=w 。

将5.1=w ,25=K 代入w K N 225.20=

得到225

=N 进而可以求得:675=Y ,实际工资为5.1012=?w Y ,总工资收入为5.227812=??N w Y 。

(2)w 由1.5上升到2时,增加了一些工人的工资,但是向下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使得劳动总人数下

降。

12725.202≈=

w K N 代入5.05.09K N Y =,得25.506=Y

实际工资为5.1012=?w Y

总工资收入为5.128144≈??N w Y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设定最低工资在提升一部分工人工资的同时,使得劳动总人数下降,工人群体的总

工资并没有增加。然而,如果对劳动的需求弹性小于本题,那么就业的减少量将会很小,工人收入的变化

量也许会是正的。

第五章 货币市场:通货膨胀

1.货币的三种职能是什么?通货膨胀如何影响货币执行每一种职能的能力?

答:货币在经济中执行三种职能: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通货膨胀使得货币的实际购

买力下降,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人们不再愿意接受与原来同样数量的货币作为交换,因而货币充当交易

媒介的职能下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我们用来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计价单位的价

值下降,在短期内会给经济生活带来混乱。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货币不再具有储藏价值,因为货币的实际

价值由于通货膨胀而减少,因此人们将尽量减少货币的持有量。

2.解释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答:举例说明:假设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甲在A 银行存入1000元,银行系统就因此增加了

1000元的准备金。A 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保留200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800元全部贷出,假

定是借给一家公司用来买机器,机器制造厂乙得到这笔贷款后全部存入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B 银行,B 银

行得到这800元存款后留下160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然后再贷出640元。由此,不断存贷下去,

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1000+800+640+……=5000元。在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下,在贷款和存款的多倍扩张

过程之后,最初的1000元存款成倍增加到5000元,即总存款额。这就是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这个倍数

就是货币创造乘数。这个例子是简化了的,假如公众有部分现金保留在手中或者银行有超额准备金,货币

创造乘数都会变小,但不会影响本质结果。

3.中央银行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答: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和法定准备金率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一般而言,中央银行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用于控制货币供给: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以及贴现率。当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反之,当中央银行要减少货币供给量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

卖出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

4.通货膨胀怎样增加政府的收入?

答:通货膨胀使得公众手中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了,政府印发货币来筹集收入就如同向每一个货币持

有者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有时也称为铸币税——政府通过其创造货币的权力而增加的收入。

5、价格水平与名义货币供给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货膨胀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在充分就业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前提下,根据MV=PY,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根据数量方程的增长率形式△P/P=△M/M+△V/V-△Y/Y,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名义货币供给增加的越快,通货膨胀越高。

6.讨论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在货币数量论中的地位。

答: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清晰的阐述。货币数量论最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表示为:MV=PY,货币流通速度V=PY/M。该式中,Y表示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P表示价格水平,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量。古典主义认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所以它在短期内是不变的,V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影响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所以短期可视为不变的常量。这样,决定价格水平的就是名义货币供给量。费雪方程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价格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最大的特点是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解释》一文中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作出了

新的解释,被称为新货币数量论。他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该理论明确了货币需求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新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模型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观点不同于古典学派的简单货币数量论,它认为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不是一个常数,但却具有稳定性,这一点与古典学派相近。新货币数量论认为,虽然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实际上会影响实际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但实证分析它们的影响是十分微小的,主要影响的是持久收入水平。由于持久收入水平在长期内是稳定的,所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一样是相当稳定的,这样自然就得出了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

十分相近的政策结论: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小,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主要的。

7.根据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上升如何影响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答: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货币增长的变动并不会影响实际利率。由于实际利率不受影响,名义利率必然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一对一的调整。这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结果是实际利率不变,名义利率

与通货膨胀率进行一对一的调整。

8.假定中央银行追求零通货膨胀率目标。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是否要求货币增长率也等于零?

答: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零通货膨胀目标并不要求货币增长率也等于零。根据数量方程式MV=PY,

由于V不变,P不变,则M的变化率应和Y的变化率保持一致,即货币增长率应该等于产出的增长率。

9.通货膨胀被预期到或者未预期到是否重要?

答: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社会

成本很小,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使财富在不同群体间再分配,会对整体经济带来损害。

10.在没有指数化的情况下,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代价是什么?当通货膨胀高于我们的

预期时,谁受损失,谁得益?

答:在没有指数化的情况下,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代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扭曲价格的信

号作用,使社会资源配置低效率。另一方面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能给经济主体带来损失和代价。当实际通货

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时,会引起财富在不同群体间的再分配: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得益;靠固定收入维

持生活的人受损,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得益。纳税人受损,政府得益。

11.名义货币余额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同时,通货膨胀会引起实际货币需

求的下降。请解释为什么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物价水平越高,人们为进行交易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多,也就是说价格水平上升会增加名义货币需

求。当中央银行提高货币增长率时,人们就会调高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通过费雪效应,这种预期的通货膨

胀率上升使得名义利率上升,较高的名义利率提高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实际货币需求。

12、假定货币数量论成立,流通速度恒定为5,产出保持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不变:10000=Y ,价格水平

为2。

a.求实际货币需求和名义货币需求。

b.假定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固定为5000,产出仍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若价格可以调整,则新的价格水

平是多少?

答:a.根据M d =PY/V ,代入有名义货币需求M d =(2×10000)/5=4000。实际货币需求M d /P= 4000/2=2000。

b.新的价格水平P=MV/Y=(5000×5)/10000=2.5

13、假设一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kY P

M d

= 式中k 为常数。货币供给每年增加10%,实际产出每年增加5%。

a. 平均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b. 如果实际产出增加更快,通货膨胀将会有什么不同?

c. 如果货币需求函数变动了,比如金融创新使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上升。这将会如何影响通货膨胀

率?

答:a.数量方程的增长率形式为: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的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实际产出的增长

率,代入有通货膨胀率=10%-5%=5%

b.如果实际产出增加更快,通货膨胀率会下降。

c.货币流通速度上升会提高通货膨胀率。

14.假定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e

e d r Y r Y L P M ππ+=+=01.0),( 式中e 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保持不变:150=Y ,实际利率保持不变:05.0=r 。

a. 假定名义货币供给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并且人们预期该增长率将一直持续下

去。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 =300,则实际货币供给和当期价格水平各为多少?

b. 假定名义货币供给M=300。现在中央银行宣布:从今以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降

至5%。人们都相信此公告,而且各市场均实现均衡,则实际货币供给和当期价格

水平各是多少?

答:a.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的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实际产出的增长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10%。代入有M/P=(0.01×150)/(0.05+0.1)=10,即为实际货币供给。当期价格水平=300/10=30

b.根据上式,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降至5%,预期通货膨胀率=5%,代入有M/P=(0.01×150)/(0.05+0.05)

=15,即为实际货币供给。当期价格水平=300/15=20

15.假设名义货币供给保持不变M ,实际产出保持不变:100=Y ,实际利率保持不变:10.0=r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5.0=Y η,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1.0-=i η。

a. 当产出上升到Y=106(r 仍然不变)时,与初始值相比,均衡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是多少?【提示:将),(e r Y L P M π+=表示为增长率形式】

b. 当实际利率上升到11.0=r (Y 保持不变)时,与初始值相比,均衡价格水平变化的

百分比是多少?

答:a.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量的变化率/实际收入的变化率=0.5,实际收入的变化率=(106-100)

/100=6%,代入上式得货币量的增长率=3%,根据数量方程的增长率形式,均衡价格水平会上升3%。

b.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量的变化率/实际利率的变化率= -0.1,实际利率的变化率=(0.11-0.1)

/0.1=10%,代入上式得货币量的增长率= -1%,根据数量方程的增长率形式,均衡价格水平会下降1%。

第六章 经济增长

1.试解释索洛模型的稳态含义,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为什么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答:索洛模型中的稳态指的是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稳态代表经济的长期

均衡。当经济处于稳态时,尽管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再发生变化,但由于人口在增长,因此资本总量和总产出也仍然是增长的。索洛模型表明,无论经济初始的资本水平如何,它最终会到达稳态的资本水平,因此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和稳态增长率的?

答:在索洛模型中,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高的稳态资本存量和稳态产出水平,较低的储蓄率导致较低

的稳态资本存量和稳态产出水平。提高储蓄率只能引起经济在一段较短的时间迅速增长,当经济达到新的稳态时,这一增长时期将会结束。因此如果经济保持一个较高的储蓄率,它也能保持较高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不能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对稳态增长率没有影响。

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的?如何影响稳态增长率的?

答:索洛模型虽然假定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把n 作为参数,就可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

增长的影响。如图6-1所示。

图中,经济最初位于A 点的稳态均衡。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 增加到'n ,则图6-1中的k n )(δ+线便移

到k n )'(δ+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A 点。比较'A 和A 两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k 减少到'k ),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由于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的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人y k

O 'A '

k A k k n )'(δ+k n )(δ+)(k sf k n )(δ+图6-1

口增长率的差异,就会导致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理解这一结论的要点在于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并且注意到'A和A都处于稳态均衡。)另一方面,由于'A和A均处于稳态,所以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

4.在索洛模型中,生产率的一次增长对长期生活水平有什么影响?

答:在引入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在稳态中,总产出与资本和有效劳动都以同样的速度(n+g)增长,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都以技术进步的速率g增长。生产率的一次增长意味着g值的提高,因此在人口增长率n不变的情况下,稳态总产出与人均产出都会提高,故而生产率的一次增长会提高长期生活水平。

5.稳态人均资本越高,长期人均消费就越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根据资本的黄金律水平,只有当稳态人均资本等于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时,长期人均消费才是最多的。如果稳态人均资本高于资本的黄金律水平,长期人均消费反而会下降。因此并不是稳态人均资本越高长期人均消费就越多。

6.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稳态资本低于黄金律稳定状态,提高储蓄率将如何影响人均产出、消费和投资的?政策制定者会选择一个稳态资本低于或高于黄金律稳态吗?解释你的答案。

答:当稳态资本低于黄金律水平时,提高储蓄率会提高人均产出和投资,但是人均产出的增加大于投资的增加,因此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当经济高于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时,选择黄金律水平会提高当期与未来消费。因此政策制定者会选择等于黄金律的资本水平,因为这样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都会提高。当经济低于资本的黄金律时,选择黄金律水平意味着降低当期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因此政策制定者是否选择黄金律稳态取决于对当前几代人与将来几代人福利的权衡。如果政策制定者更看重当前几代人的福利,则不会选择黄金律稳态。如果政策制定者同等对待当前和将来几代人的福利,则会选择黄金律稳态。提高储蓄率使资本达到黄金律水平虽然使当前几代人不得不减少消费,但却可以使将来几代人从增加的消费中获益。

7.概述索洛增长模型的主要结论。

答:索洛模型旨在说明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在一个经济中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产出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增长过程。其主要结论有:储蓄率对稳态增长率没有影响。尽管储蓄率的提高不影响稳态增长率,但可以提高稳态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会增加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的提高,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和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在长期中,总产出增长率仅仅依赖于外生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而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率。换言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如果两国人口增长率、储蓄率和生产函数相同,它们最终将达到相同的稳态收入水平。如果两国之间储蓄率不同,那么它们在稳态中将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

8.在没有外生技术进步假设的情况下,内生增长理论如何解释长期增长?这种解释与索洛模型有什么不同?

答:内生增长理论试图通过解释研发活动创造知识的决定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率。相反,索洛模型仅仅假设技术进步率是外生的。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提高导致暂时的产出增长,但资本边际产量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态。在这种稳态下,增长仅仅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但内生增长理论假设知识等资本边际产量恒定,而非递减,因而储蓄率的变动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9.用索洛模型解释不同国家富裕和贫穷的原因。

答:索洛模型分析了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技术进步在经济中的相互作用及对增长的影响。根据索洛模型,储蓄率或投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都是一国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这几个因素都可以解释不同国家的富裕和贫穷。

按照索洛模型,尽管储蓄率的提高不影响稳态增长率,但可以提高稳态人均收入水平。储蓄率或投资

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有比较高的稳态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储蓄率或投资率较低的国家,其稳态

资本存量和收入水平较低。具有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国家平均要比低储蓄率和低投资率的国家富裕。

索洛模型表明,人口增长率是决定一国生活水平的另一个长期因素,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会有较

低的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验数据与索洛模型预测的结论相一致:人口增长

率高的国家往往比人口增长率低的国家更贫穷。

按照索洛模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因而技术进步率较高的国家

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

10.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导致稳态的总产出增长,但人均产出并不增长。如果生产函

数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这一点仍然正确吗?

答:如果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例如生产函数中有固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土地,就有可能出现

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形。随着经济增长,土地变得稀缺。这种情况下人口增加虽然能够增加总产出,但由于

人均固定生产要素减少,导致人均产出却会降低。

如果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例如人口增长时特定类型劳动力数量也在增加,就有可能出现规

模报酬递增的情形。这种情况下,由于经济能够更快的享有规模经济的好处,人口增长既能够增加总产出,

也能够增加人均产出。

11.索洛增长模型认为,绝对趋同与有条件趋同之间有何差异?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似乎

是哪一种?

答:绝对趋同是指如果两国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生产函数相同,它们最终将达到相同的稳态收入

水平。也就是说,曾经贫穷的国家增长较快,将趋向于赶上富裕国家。有条件趋同是指如果两国之间储蓄

率不同,那么它们在稳态中将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如果它们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相同,它们的

稳态增长率也将相同。实证研究表明,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似乎是有条件趋同。

12.根据索洛增长模型,下列因素是如何影响稳态人均消费的?

a. 一国资本存量的一部分毁于战争;

b. 移民率大规模地持续性上升;

c. 能源价格持续性地上升;

d. 储蓄率暂时性地上升。

答:a.根据索洛模型,人均资本偏离稳态水平时,会自动回归到原来的稳态水平。因此一国资本存量

的一部分毁于战争,导致人均资本下降,但经济会回归到战争前的稳态水平,因此稳态人均消费不受影响。

b.在资本存量不变的情况下,移民率大规模地持续性上升会改变人均资本水平。根据索洛模型,人均

资本偏离稳态水平时,会自动回归到原来的稳态水平。因此这种情况不影响稳态人均消费。

c.能源价格持续性上升对稳态没有影响,因此稳态人均消费不变。

d.储蓄率暂时性地上升对稳态人均消费的影响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律稳定

状态时,储蓄率上升可以增加稳态人均消费;第二种情况是当人均资本高于黄金律稳定状态时,储蓄率上

升则会降低稳态人均消费。

13.假设生产函数为:2121L K Y =,经济社会把产出的30%用于储蓄(S=0.3),每年的折旧为

资本存量的10%(1.0=δ),初始人均资本为4单位(k=4)。

a.稳态人均资本水平k 值;

b.与黄金律对应的k 值。

答:a.生产函数为2121L K Y =,两边同除以L,可得人均生产函数k k f y =

=)(

稳态时k k sf k δ-=?)(=0

即k k s δ= 整理得2)(δ

s k = 将S=0.3,1.0=δ代入上式可得,k=9

b.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要求δ=MPK ,即()δ='k f

于是有 1.02

121

=-k 得 k=25 14.假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3231N K Y =,储蓄率和折旧率均为0.10。

a. 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是多少?

b. 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是多少?

c. 人均消费的稳态水平是多少?

答:a. 生产函数为3231N K Y =,两边同除以N,可得人均生产函数31)(k k f y ==

稳态时k k sf k δ-=?)(=0 即k sk δ=31

将S=0.1,1.0=δ代入上式可得,k=1

b.由于稳态时k=1 因此稳态人均产出31

)(k k f y ===1

c. 稳态人均消费9.011.0-1)(=?=-=k k f c δ

15.假设一国生产函数为7.03.0N K Y =,实际产出每年平均增长3%,折旧率为每年4%;资

本-产出比率为2.5。假定该经济已处于稳态。

a. 在初始稳态,储蓄率必须是多少?

b. 在初始稳态,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c.在资本积累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量将是多少?

d.黄金律稳态的资本-产出比率将是多少?

e.使消费最大化的储蓄率是多少?

答:a. 生产函数为7.03.0N K Y =,两边同除以N,可得人均生产函数3.0)(k k f y ==

由题意可知,稳态时实际产出每年平均增长3%,所以(n+g )=0.03

资本-产出比率5.2/=Y K ,所以k/y=(k/N)/(y/N)

稳态时k g n sy )(++=δ

175.05.2)03.004.0()/)((=?+=++=y k g n s δ

b.由于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

资本在收人中所占的份额α=MPK(K/Y)

因此资本的边际产量MPK=α/(K/Y)=0.3/2.5=0.12

c.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要求δ++=g n MPK =0.03+0.04=0.07

d.由于MPK=α/(K/Y),因此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 1.货币是( D ) A.交易所用资产存量。 B.公众手中的现金。 C.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 D.以上全部。 2.物物交换的经济体要求( C ) A.使用法定货币。 B.使用商品货币。 C.需求的双向一致性。 D.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而非交换媒介。 3.法定货币( D ) A.以黄金为后盾。 B.由意大利汽车制造商确定为货币。 C.包括通货和银行金库里储存的黄金。 D.是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4.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 B ) A.政府购买增加。 B.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国库债券。 C.一个平民购买通用汽车的债券。 向公众发售股票,然后将收益用于新工厂的建设。 5.下列哪项不包括在M1中?( C ) A.通货。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旅行支票。 6.根据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 A ) A.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胀率。 B.等于实际利率减去通胀率。 C.总是比实际利率高。 D.不变。 7.根据费雪效应,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 C ) A.更高的实际货币余额。 B.更高的实际利率。 C.更高的名义利率。 D.以上全部。 8.如果通货膨胀从6%下降到4%,其他都保持不变,那么,根据费雪效应( C ) A.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下降2%。 B.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不变。 C.名义利率下降2%,实际利率保持不变。 D.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下降2%。 9.预期通货膨胀损害( D ) A.货币持有者。 B.那些在预期通货膨胀之前收取固定的名义养老金并靠养老金生活的人。 C.饭店所有者。 D.以上全部。 10.假设经济中唯一的产品是马铃薯,某年1 000磅的马铃薯按每磅美元的价格出售。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一、选择题 1.生产函数是一个数学法则,它( C ) A.将要素价格和所需的要素投入量联系起来。 B.将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和要素价格联系起来。 C.将生产要素和产出量联系起来。 D.总是规模不变。 2.在一个给定的生产函数中,保持不变的变量是( D ) A.劳动投入。 B.产出数量。 C.资本投入。 D.生产技术。 3.一个经济体的总收入等于( B ) A.工人们挣得的总收入。 B.总产出。 C.生产者获得的利润。 D.资本所有者所收的总租金。4.一个竞争性企业接受( C ) A.产出价格一定,投入价格不一定。 B.投入价格一定,产出价格不一定。 C.投入和产出价格都一定。 D.投入和产出价格都不一定。 5.利润等于( A ) A.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B.产出价格减去投入价格。 C.一个企业每年向其股东支付的股息。 D.企业经理人挣得的股息。 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规模收益不变( A ) A.所有投入要素数量翻倍时,产出也翻倍。 B.长期中产出保持不变。 C.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D.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不变。 7.劳动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是( A )

8.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持续雇用劳动力,直到( B ) A.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 B.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C.边际收益等于零。 D.实际工资等于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企业多租用一单位的资本获得的额外收益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出价格。B.企业多租用一单位的劳动获得的额外收益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工资。 C.一个完全竞争性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就是MPL曲线。 D.规模收益不变和利润最大化两者的结合意味着经济利润为零。 10.如果生产要素按其边际产量支付报酬,而且满足下列哪项时,根据欧拉定理,所有要素的支付总和等于总产出( A ) A.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不变。 B.生产函数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C.投入的资本量和劳动量相等。 D.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11.下列哪项交易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视为投资( C ) A.你购买了100股苹果电脑集团的股票。 B.你购买了一台苹果Macintosh电脑帮助孩子们做作业。 C.苹果电脑集团建立新工厂来制造电脑。 D.你吃了个苹果。 12.下列哪项交易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视为投资( D ) A.你买了1000美元的美国国债。 B.木匠理查德给自己建造了个小木屋。 C.现代艺术博物馆花2000万美元买了一幅毕加索的画。 D.你家买了一所新盖好的房子。 13.贷款利率取决于( D ) A.贷款期限。 B.贷款的风险。 C.贷款的税收待遇。 D.以上全部。 14.有关国民储蓄,错误的是( A ) A.国民储蓄是银行的存款总量。 B.国民储蓄是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的总和。 C.国民储蓄反映了消费者和政府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所剩下的产出。 D.在均衡利率处,国民储蓄等于投资。 15.如果总产出固定,国民储蓄和利率无关,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下列哪项的增加( C ) A.国民储蓄。 B.公共储蓄。 C.均衡利率。 C.私人储蓄。 16.如果总产出固定,国民储蓄和利率无关,税收增加将( D ) A.使垂直储蓄曲线向左移动。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降低均衡利率,增加投资。 17.如果国民储蓄和利率正相关,一项增加投资需求的科技进步将( C ) A.对国民储蓄总量没有影响。 B.使投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概念中最终产品包括() A.有形产品B.无形产品C.自我服务品D.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2.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A.GDP=C+I+T B.GDP=C+I+S C.GDP=C+S+T D.GDP=C+I+G 和NI之间的差额是() A.公司利润B.工资C.间接税D.利息 4.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是()。 A.部门加总法B.增值法C.支出法D.收入法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研究社会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B.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行为或活动及其经济变量C.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D.着眼于经济政策,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6.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被称为()。 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C.个人收入D.个人可支配的收入 7.在通过国内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不能够() A.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折旧 8.应计入我国2006年GDP的是() A.2005年生产而在2006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2006年中国人投资于美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C.2006年美国人投资于中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D.某人2006年自制自用的汽车 9.国民收入是() A.国内生产总值减资本折旧B.国内生产净值减间接税 C.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D.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 10.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C+I+G+(X-M)=C+S+T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 与NDP之间的差额是() 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 1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C.建造一座住宅D.以上都是 和NDP之间的差额是() A.直接税B.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15.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 A.I+G=S+T B.I=S+T C.I=S D.I+G=S 16.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17.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GDP=C+I+G+(X-M) B.GDP=C+S+G+(X-M) C.GDP=C+I+T+(X-M) D.GDP=C+S+T+(M-X) 18.当政府购买的增加量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量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N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C ) A.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4.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 B. 实际GNP小于名义GNP; 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NP大于名义GNP。 5.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6.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B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7、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C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8、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C )。 A、1.6; B、2.5; C、5; D、4 9、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中国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略 2. (1)流量 (2)存量 (3)流量 (4)存量 (5)流量 3. (1)主要变量:某种产品的供给、成本、价格 内生变量:某种产品的供给 外生变量:成本、价格 (2)主要变量:某种产品的供给、成本、价格、工人数量、资本数量 内生变量:某种产品的供给、成本 外生变量:价格、工人数量、资本数量 4. (1)当政府进行限制时,市场的结果是均衡,但不是出清。 (2)当政府不进行限制时,市场的结果是出清,也是均衡。 (3)略 5. 略。 第二章 1. (1)用支出法核算GDP GDP=C+I+G+NX=30,000+10,000+10,000+(7,000-6,000)=51,000 (2)用收入法核算GDP GDP=要素收入+折旧+间接税=1,000+3500+3500+6,000+30,000+4000+3000=51,000 (3)计算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1,000+30,000+3,000+3500=37,500 (4)计算个人储蓄 个人储蓄=YD-C=30,000+1000+3500-30,000=4,500

2. (1)该国的储蓄规模=私人储蓄+政府储蓄=13,600-11000+(-800)=1800 (2)GDP=C+I+G+NX=YD+T-TR 所以: I = YD+T-TR – (C+G+NX) =(YD – C) + (T – TR – G)- NX =1800 + 400 =2200 (3)GDP=C+I+G+NX 所以: G= GDP – (C+I+ NX) =16000 – (11000 + 2200 – 400) =3200 3. (1)用最终产品法计算GDP GDP=25万美元 (2)每个生产阶段创造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矿产公司:增加值15万美元 炼钢厂:增加值10万美元 GDP=15+10=25万美元 (3)用收入法计算GDP GDP=工人收入+企业收入=10+5+5+5=25 4.(1)该飞机厂各年度的名义GDP 2005年GDP=325×0.52=169亿美元 2006年GDP=350×0.54+(325-300)*(0.54-0.52)=189.5亿美元 2007年GDP=380×0.6+(375-325)*(0.60-0.54)=231亿美元 (2)以2003年为基年的真实GDP 2005年GDP=325×0.50=162.5亿美元 2006年GDP=350×0.50=175亿美元 2007年GDP=380×0.50=190亿美元 5. 略(参见教材相关章节)。 6. 答:应计入500亿元。这涉及存货的处理。2009年的存货是2009年生产的,已计入2009年的GDP。因此2010年销售出去的存货应从总的最终支出中扣掉。 因为此处的存货也是最终产品,而人们购买这些最终产品时,往往无法分别它是哪年生产的,因此能够统计到的只有总支出,因此 GDP=对本年产品的总消费支出+对本年产品的投资支出 +对本年产品的政府购买+本年产品的出口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1.某一经济生产五种产品,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请计算: (1)2000年、2002年的名义GDP。 (2)如以2000年为基年,2002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3)2002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2000年2002年 Q P Q P A 25 1.5 30 1.6 B 50 7.5 60 8 C 40 6 50 7 D 30 5 35 5.5 E 60 2 70 2.5 2.假定GDP为5000,PDI为4100,政府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10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3.假设一国GNP为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NNP、净出口、政府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4.请根据下表计算:GDP、NDP、NI、PI、PD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125 净出口15 储蓄25 折旧50 政府转移支付120 企业间接税75 政府购买200 社会保险金130 个人消费支出500 未分配利润100 公司所得税50 个人所得税80 5.下表为某国的统计资料,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利润30 消费支出90 投资支出6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 5 政府购买30 6.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人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人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人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与GDP。 国民收入决定练习题 1.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C=100+0.6Y d,I=50,G=250,T=100。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2)消费支出C;(3)私人储蓄S P和政府储蓄S G;(4)投资乘数K I。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上题中的税收不是定量税T=250,而是比例税,税率t=0.25,即税收函数为T= 0.25Y,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 1. 宏观经济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 新古典学派主要由哪些学派构成?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参考答案 1.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有两个主要的源头:一是罗斯福新政,它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二是凯思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它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答:新古典学派主要由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三个学派构成。 货币学派认为,“滞胀”的基本原因是政府频繁使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所致。实际财政政策基本上是不会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起作用的,它只对经济的名义变量起作用,所以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自发的运行机制,导致市场信息扭曲。加上政府频繁交替使用紧缩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他们主张政府其本上放弃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让市场机制藏发起作用,中央银行只要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上,通货膨胀就会被控制住,而经济增长率将会在市场机制自动作用下达到一个自然的增长率,失业也会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在预期上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当人们正确地预期到政策的结果时,政策就合失效,只有预期不到的政策才会起作用,而政府是不能长期蒙蔽公众的,人们会很快熟悉新政策,并对自己的预期作出调整。所以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即使在短期内起作用,其效果也不可靠,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要比政府政策可靠得多。理性预期学派并没有提出政策上的建设性意见,只是它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避免那些可能破坏市场机制的干预性措施。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是针对“滞胀”的,他们的基本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了税率变动与税收总额变动关系的著名拉弗曲线。供给方面的政策实际上是从长期方面来考虑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这为后来各国普遍实行的长期性的税收调节计划和其他旨在长期对经济起作用的经济讨划,在理论上铺平了道路。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 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 A.物品与劳务 B.生产要素 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 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3.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 ) A. 社会保险基金 B. 公债利息 C. 公司收入税 D. 公司未分配利润 1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 国民生产净值 B. 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15.下列哪一项应记入GDP(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D.购买40股股票 C. 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交付 D.转移支付 17.所谓净出口是( )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

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 2.通货膨胀的原因 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 5.失业的种类 6.失业的原因 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单项选择 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 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 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 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期就业状态。1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C )。 a.进口增加; b.出口减少; c.政府收入不变,但支出增加; d.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12.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 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b.使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共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产量不变。 13.自然失业率(D )。 a.恒为零; b.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