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公式概念2014

小学数学公式概念2014

小学数学公式概念2014
小学数学公式概念2014

小学数学公式概念

第一部分:数的意义

1、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

2、

3、

4、5……叫做自然数。自然数的单位是“1”,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既可以表示事物的多少叫做基数,也可以表示事物的次序叫做序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最小的一位数是1。“0”的作用:①“0”可以表示“没有”.②起“占位”的作用.在记数中,“0”除了表示“没有”外,同时起着占位的作用.③表示“起点”.如我们常用的米尺和三角板上刻度线下的“0”,也表示度量长度的起点.测量长度时,一般是先把尺上的“0”刻度线对准待测量线段的起点.④分界线的作用。如上海某日的最低气温是0℃,显然不能理解为这一天上海“没有”温度.这里“0”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线.⑤表示精确度.如4.995精确到整数是5,精确到十分位是5.0,精确到百分位是5.00。5.0与5.00中的“0”被用来表示精确度.

数的改写: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亿”

做单位的数,先找到万位或亿位,再在万位或者亿位上的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在后面写上“万”或“亿”,用“=”。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省略一般用“四舍五入”法,结果用“≈”。

2、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

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

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按小数部分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无限小数分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如:……)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连续几个数

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

2.231231231…… ,0.2787878……)

判断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只含有

2、5这两个质因数,这样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87

的分母8分解质因数是8=2×2×2中,只有2,所以能化成有

限小数。如分母20分解质因数是20=2×2×5中,只有质因数2和5,

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如分母是15分解质因数是15=3×5中,含有2

和5以外的质因数3,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小数按整数部分分为:纯小数和带小数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纯小数都小于1。(0.3,

0.154,0.27878……)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带小数都大于1。(1.256,2.4765,3.212121……)

4、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六成=60%,三成五=35%折扣:“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如:五折=50%,七八折=78%。注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能表示分率,而不能表示数量,因此,在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上计算单位。

5、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位数: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多少叫做位数。

计数单位:像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除法、分数、小数、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乘或同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先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最后约分到最简分数。

小数化百分数:小数乘以100,再加上% 。

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部分可以直接算出结果,部分不可以直接算出结果,但可以用循环表示结果)。

分数化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百分数。

百分数化小数: 去掉%,数值除以100(基本上就是小数点往左移两个位)

百分数化分数: 先将百分数化小数,然后从小数化为分数(或先将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到最简分数)

第二部分: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

2、因数和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如:15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5。)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如:31最小的倍数是31,没有最大的倍数。)

3、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2整除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如302)

能被3整除的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如:3243+2+4=9能被3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4、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偶数:在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如:12、310等)最小的偶数是0

奇数:在自然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如:11、45等)最小的奇数是1。

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如:31)

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其中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如:25、30)

最小的合数是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因数:每个合数都能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如:18=2x3x3)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

解质因数。

5、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互质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如:5和7)

判断互质数的简单方法:

①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如3和11是互质数)

②两个相邻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8和9)

③1和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的情况。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他们的乘积。

如果两个数中的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7和11,2和17,5和7,8和9他们是互质数,所以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他们的乘积。7和14,15和45,25和75他们就是倍数关系,所以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7、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积。

第三部分:数的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在算第一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在右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后算括号外面。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 = b+a 加法结合律:(a+b)+c = 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 × c = a ×(b ×c)

乘法分配律:(a+b) ×c = a×c+a×c

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第四部分:代数的初步认识

1、简易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是方程,而3+25不是方程,5+36>100也不是方程。)

(2)解方程的方法:(等式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间关系)

A、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B、被减数=差+减数

C、减数=被减数-差

D、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E、被除数=商×除数

F、除数=被除数÷商

2、比和比例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2)比、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a:b=a÷b=a/b(b≠0)

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比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方法是:整数比时,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分数比时,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小数比时,同时乘以相同的倍数变为整数,再化简)是一个比

(3)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数值比例尺或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注意:单位要一致,一般用“厘米”单位计算)

(1)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4)按比分配:

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先求出总份数。(各项比相加之和)

(2)写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为分母,各部分比为分子)

(3)求各部分量是多少。(用总量分别乘以几分之几)

(5)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另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积不变.反比例图像是一条曲线。第五部分、量的计量

1、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1千米= 1000米1米= 10分米

1分米= 10厘米1厘米= 10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 100公顷1公顷=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积单位(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立方厘米(毫升)

它们之间的进率: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2)重量单位:吨千克克

它们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时间单位:

世纪1世纪=100年

年一年有12个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有2月29天

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

小月(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2、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名数:把计量得到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单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作单名数。

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名数的改写: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除以进率。

第六部分、几何初步认识

1、线: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画图说明)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线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2、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的单位:度,用符号“°”表示。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周角等于360°3、三角形: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其

中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类:一般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

4、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5、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

(1)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值3.14。

6、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围成一个图形所有的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3)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 =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c=πd或c=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s=πr2

7、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学过的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圆(无数条)、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等腰梯形(1条)

7、立体图形

(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每个面都是平面的——长方体、正方体,有一个面是曲面的——圆柱体、圆锥体、球体

(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12 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上下一样粗细,有三个面: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面积相等的圆。上下底面之间的曲面叫做侧面。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这些高都相等。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锥:圆锥有两个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

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高是圆锥的,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4)表面积和体积

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容积: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5)各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 ×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圆柱体积=底面

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第七部分、简单的统计知识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2)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折线统计图:(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2)用折线的起伏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它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而众数不是唯一的。

第八部分、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

2、每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平均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平均数)

3、行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成反比例》

路程÷速度=时间(一定)《成正比例》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成正比例》

4、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一定)《成反比例》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一定)《成正比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一定)《成正比例》

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总时间=往返的平均速度

5、售价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一定)《成反比例》

总价÷单价=数量(一定)《成正比例》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成正比例》

6、农业生产问题: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一定)《成反比例》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一定)《成正比例》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一定)《成正比例》

7、工作量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成反比例》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定)《成正比例》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一定)《成正比例》

第九部分、补充知识

1、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

2、一些特殊的正反比例的关系。

(1)圆的直径与半径成正比例

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成正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或直径、周长)不成比例

(2)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底面积成正比例。

正方体的棱的总和与棱长成正比例。正方体的体积与底面积不成比例。

(3)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宽)与周长不成比例

(4)铺地的面积一定,方砖的面积与块数成反比例。

铺地的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与块数不成比例。

(5)同时同地的物体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6)工作时间一定,做每个零件的时间与所做的零件个数成正比例。(7)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成反比例。

(8)车轮的半径(直径)一定,行驶路程和车轮所转圈数成正比例

重点公式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长=(a+b)×2

长方形面积=长×宽S长=a ×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C正=a×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正=a×a

3、三角形面积=底×高÷2 S三=ah÷2

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梯=(a+b)×h÷2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长表=(ab+ah+bh)×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长=abh

6、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正表=a2×6

7、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或者:底面积×高) V正=a3

8、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圆=πr2

9、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大圆)-内圆面积(小圆)

10、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11、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圆面积)×高V柱=sh

12、圆锥的体积=底面积(圆面积)×高÷3 V锥=sh÷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