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

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

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

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

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

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

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

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灵运、晋代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柳、长短亭、南浦);

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

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

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

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

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

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

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

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心的悲苦之情;

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心的悲苦之情,用

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榛)。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在关系”

(一)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

(二)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

⑦以乐景写乐情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三)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

答题

本质:情与景的关系这一题型,本质上和意境题一样。

思路:关系+ 景象+ 氛围+ 情感

点明关系

描写了…

营造了…

表达了…

二、例题精析古意王融①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②。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①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今)人。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

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三、真题演练

1、200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诸城)城北。当时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2、2007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3、2004年全国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唐)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2007年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5、2005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6、2007年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7、2005年高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春行即兴

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8、2007年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作者:枋得:宋末信州(今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2007年全国:⑴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⑵“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2、2007卷:⑴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⑵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2004年全国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

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4、2007年卷(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以上答案不必拘泥。

5、2005年(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6、2007年卷(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7、2005全国⑴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⑵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8、2007年⑴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⑵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以上意思对即可)

诗歌分类鉴赏指导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

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特点归纳:

1、思想容。①高尚品质②自身遭际③人生哲理

2、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4、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双关。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步骤归纳

1、“读懂”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诗歌鉴赏2 送别诗鉴赏

一、情感特点

①依依不舍的深情留恋处,兰舟催发

②漂泊无依的惆怅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

③前途未卜的迷惘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④无人诉说的寂寞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⑤身不由主的无奈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⑥乐观豁达的勉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⑦坦心志的告白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⑧山高路远的牵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三、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直抒胸臆;写景抒情(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借物抒情(比喻拟人,形象含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联想想像(想像别后生活,牵挂友人未来)细节描写(具体传神,如在目前)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4)、寒蝉、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孤舟、残月、寒风、流水、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诗歌鉴赏3 山水田园诗鉴赏

一、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

山水——风光优美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怀

田园——生活恬然

★二、思想容(情感)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安宁喜悦或人民生活的贫困。

F、反衬现实黑暗,官场污浊,不同流合污,保持自身高洁

三、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常见意象——乡野田园、农人农事、高山大川、小桥流水、明月清风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3.风格特点——清新隽永质朴自然清丽洗练壮阔高远恬静淡雅

诗歌鉴赏4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一、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阴山、玉门关、轮台、龟兹;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2)容------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风光的奇丽壮阔

感情------思乡念亲报国豪情惜别感伤

风格——雄壮豪迈、悲凉慷慨。

(3)常用手法——比喻、夸、用典。

二、思想容

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现建功立业、爱国报国的意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讴歌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抒发思慕英雄良将、安边定远的思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诗歌鉴赏5 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特点

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二、分析鉴赏

例析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

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

学典故。

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所抒之情

①仰慕英雄,感伤身世《念奴娇》

②总结教训,警示君王《永遇乐》

③今不如昔,忧国伤时《慢》

④借古讽今,讥评时弊《过华清宫》

1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4、引用典故(史实、诗句)

5、情景再现

(四)常见意象

江、山、月、空城、废垒、鸟雀、黍离、野草花

三、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如下面两首: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①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贾谊宅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

不遇的愤懑之语。)

诗歌鉴赏6 羁旅行役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联诗,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就是在今天,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歌曲,仍可车载斗量。在唐宋诗词中,直可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千古传唱不衰,至今依然能激发读者强烈的怀念故乡的纯真情愫。

A.思想容。

①旅途艰辛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②遭遇坎坷云横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③孤独寂寞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思乡怀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⑤豁达傲岸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B.常见意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