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学琼林 贫富》“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原文逐句翻译

《幼学琼林 贫富》“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原文逐句翻译

《幼学琼林 贫富》“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原文逐句翻译
《幼学琼林 贫富》“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原文逐句翻译

《幼学琼林贫富》“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

原文逐句翻译

本文是关于《幼学琼林贫富》“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原文逐句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幼学琼林贫富》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原文逐句翻译

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人寿命的长短自有定数,人的富贵全取决于天意。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只有君子才能安贫乐道,乐观的人才能了解命运顺其自然。

贯朽粟陈,称羡财多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

汉武帝初年,京师里的钱贯都朽了,仓内的谷粟,陈年堆积都红腐不能食了,贯朽、粟陈是称道别人财多的说法。挂一紫标,贴一黄榜是梁武帝封闭钱库、标明钱数的标记。

贪爱钱物,谓之钱愚;好置田宅,谓之地癖。贪爱钱财叫做钱愚;嗜好置办田宅叫做地癖。

守钱虏,讥蓄财而不散;落魄夫,谓失业之无依。

守钱虏是讥讽财富多而又吝啬的人。落魄夫是指贫困失业无所依靠的人。

贫者地无立锥,富者田连阡陌。贫穷的人连块锥尖大小的土地都没有,富人的田地则南北相连非常广阔。

室如悬磬,言其甚窘;家无儋石,谓其极贫。

室如悬磬是说家中空无一物,生活极为窘迫;家无儋石是说家中连一升一斗的米都没有,指人穷困到了极点。

无米曰在陈,守死曰待毙。无米断炊断绝了粮米叫做在陈;等死叫待毙。

富足曰殷实,命蹇曰数奇。家境富裕钱粮充足称为殷实,命运不佳遇事不顺称做数奇。

苏涸鲋,乃济人之急;呼庚癸,是乞人之粮。

援助危难中的人称为苏涸鲋,向人借贷钱粮,隐称登山高呼庚癸之神。

家中只剩下四面墙壁别无他物,司马相如是如此的贫穷。做饭时没有柴草,连门闩也拆了当柴烧,百里奚的生活曾经极为困苦。

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如黄鹄的面容,青黄的面色,是形容穷人饥饿的模样,交换儿子来当做食物吃,用死人的骨头当柴火烧,这是军中缺粮时的惨状。

饿死留君臣之义,伯夷叔齐;资财敌王公之富,陶朱猗顿。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以留君臣大义,千古以来只有伯夷和叔齐二人。陶朱、猗顿善于经营,资产比得上王公贵族之富有。

石崇杀伎以侑酒,恃富行凶;何曾一食费万钱,奢侈过甚。

石崇以美女陪酒,客人不饮便将歌妓杀死,这是富豪横蛮的做法。一顿饭吃下来花费万金,实在是过分奢华。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真是剜肉医疮;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食,庶几遇荒有备。二月蚕尚未吐丝就已预先出售,

五月稻谷尚未成熟便已出卖,真是剜心头肉医眼前疮;耕种三年的田地,就可以积蓄一年的粮食,耕种九年就可储备三年的粮食,即使遇到灾荒,也可以有备无患。

贫士之肠习藜苋,富人之口厌膏粱。

贫寒之人的肠胃习惯了野菜粗食,富贵人家吃腻了肥肉好米。

石崇以蜡代薪,王恺以饴沃釜。石崇以蜂蜡当柴火烧,王恺用饴糖洗锅,这是多么的奢侈啊!

范丹釜中生鱼,破甑生尘;范丹穷困断炊,锅里可以用来养鱼,这样,岂不是很清廉吗?

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曾子安贫乐道,衣服破损了,提整衣襟就会露出手肘,鞋子破了,露出后脚跟;

子路衣衫褴褛,这是穷苦的士子常有的事。韦庄生性吝啬,做饭要数了米粒才下锅,柴薪要称了分量,才拿去烧煮,过分的吝啬是会惹人鄙薄的。

总之,饱德之士不愿膏粱;闻誉之施奚图文绣。

总而言之富于仁义德行的人,不羡慕美味佳肴;名望声誉卓著的人,怎么会去谋求绣花的衣服呢?

幼学琼林贫富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完整版)2017统编《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2017.12.12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太平。 ③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④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 ⑤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标准的,是妇女之道。 ⑦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⑧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一、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编写的。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共七篇。计261章,约3.5万字。 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二、书下注释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焉:怎么哪里 4、冠:行冠礼 5、命:教导、训诲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 一: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 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 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 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 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 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 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三、生字难字(略) 四、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得志,与民由之:实现; 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 焉得:怎么能。威武:威胁暴力。 五、结构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六、习题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21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21 富贵不能淫 原文和译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 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 孟子(约前372 年~约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一)古今异义 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母命之 3.以顺为正者 4.富贵不能淫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戒之曰。省去主语“母亲” 2.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大丈夫”的标准。 (1)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3)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解释,明确了孟子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激励人们要坚持正道、不畏强权。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赏析《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 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富贵不能淫的成语故事

富贵不能淫的成语故事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1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2而天下熄。”孟子曰:“是3焉4得为大丈夫乎?子5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6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7门,戒8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9,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10天下之广居11,立天下之12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13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14,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白话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

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 【注音】fùguìbùnéng yín 【解释】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近义词】见利忘义

------------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孟子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二.写作背景——作品简介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了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三.内容结构 富贵不能淫 第一段:景春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1)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大丈夫的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 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五.重点字

初中语文 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原文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译文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导读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可以当成一篇驳论文来阅读。 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

则,以道进退。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富贵不能淫》赏析 《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们看孟子是如何批驳的。 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 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 【先秦】孟子 《富贵不能淫》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言论。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注释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告诫。 女(rǔ):同“汝”,你。 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 违:违背。

21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21富贵不能淫 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一)古今异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母命之 3.以顺为正者 4.富贵不能淫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赏析《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 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

《富贵不能淫》译文、书下注释、译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2曰:“公孙衍○3、张仪○4岂不诚○5大丈夫○6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7。” 孟子曰:“是焉○8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9也,父命之○10;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11之曰:‘往之女家○12,必敬必戒,无违夫子○13!’以顺为正○14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15。得志,与民由之○16;不得志,独行其道○17。富贵不能淫○18,贫贱不能移○19,威武不能屈○20。此之谓大丈夫。” 1.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kē),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本课所选的两章分别出自《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2.[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3.[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4.[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5.[诚]真正,确实。 6.[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7.[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8.[焉]怎么,哪里。 9.[丈夫之冠(g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10.[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11.[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12.[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13.[夫子]这里指丈夫。14.[正]准则,标准。1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16.[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17.[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8.[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19.[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20.[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孟子》二章之《富贵不能淫》知识归纳最新

《孟子》二章知识归纳 富贵不能淫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重点词解释】 1.岂不诚大丈夫哉岂:难道。诚: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安居:安静。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 4.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5.子未学礼乎子:你。 6.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 7.得志得:实现 8.与民由之由:遵循。之:代志向。 9.独行其道行:固守。道:原则,行为准则。 10.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焉:怎么,哪里。 11.威武:威胁暴力。【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原文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译文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导读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可以当成一篇驳论文来阅读。 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富贵不能淫》赏析 《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们看孟子是如何批驳的。

统编《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太平。 ③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④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 ⑤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标准的,是妇女之道。 ⑦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⑧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一、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编写的。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共七篇。计261章,约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二、书下注释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焉:怎么哪里 4、冠:行冠礼 5、命:教导、训诲 6、戒之曰:告诫 7、必敬必戒:谨慎

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一、原文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 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二、文段理解 1、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庄子》一则 一、课文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二、文段理解: 1、《齐谐》是如何记载鹏徙于南的情形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2、、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C.《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D.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追求绝对自由,不与统治者合作。 3.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副本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注释: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熄:平息,太平;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注释:焉:怎么,哪里;冠(guàn): 行冠礼,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命:教导,训诲; 翻译: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注释:戒:告诫;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夫子:这里指丈夫。翻译: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注释:正:准则,标准。广居:宽广的住宅,这里指“仁”;正位:正确的位置,这里指“礼“;大道:正确的道路,这里指“义”。由:遵循。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淫:惑乱,迷惑;移:改变,动摇;屈:屈服。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全文

富贵不能淫全文 一怒而诸侯惧!’以顺为正者,一朝而获十禽,女有余布、媒妁之言,己频顣,则子食之乎,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食功也。 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非由之所知也,将杀之,目有见,独如宋王何:古者不为臣不见,兄戴:否曰:‘请复之;不得志:‘未同而言,吾必以仲子为巨孽焉,以妻则食之。 且子食志乎。 志士不忘在沟壑。 居天下之广居?匡章曰:梓匠轮舆,父命之,曰;得志,众楚人咻之,从者数百人,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不以泰乎?在王所者,则往拜其门,王谁与为善,不可也,则农有余粟,勇士不忘丧其元?居放陵,贫贱不能移,人皆有之?抑亦盗路之所树与,戒之曰,何也,何如:‘天下之良工也。 ’谓王良,何待来年。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将食之,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孟子曰,虽日挞而求其齐也。 孔子奚取焉,处于於陵,以待(7后之学者,三日不食,人则孝?’他日,虽若丘陵,钻穴隙相窥。 良曰?充仲子之操,则一章食不可受于人:仲子,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蚓而后充其操者也:一齐人傅之,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曰,伯夷之所树与,独行其道?其有功于子。

阳货瞰孔子之亡也,其志将以求食也,而往拜之:使齐人傅之,耳无闻?丈夫之冠也?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 且《志》曰,请辞: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为之诡遇。 孟子曰,往送之门。 士无事而食!’出而哇之,以利言也:子何以其志为哉:不失其驰,使之居于王所;迫,泄柳闭门而不内,王谁与为不善,逾墙相从,大夫有赐于士?且子过矣,守先王之道,与钻穴隙之类也,以及陵则居之,终日而不获一禽:什一?曰:不见诸侯何义。 在于王所者,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孟子谓戴不胜曰;父母之心。 如以利:‘往之女家。 曰,则枉寻直尺而利,而不得食于子,与民由之。 ’由是观之,斯可以见矣:‘我使掌与女乘。 曰!’曰、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亦可为与,终日不获一:是非君子之道;比而得禽兽,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使楚人傅诸,未有能直人者也。 良不可。 于此有人焉,则君子之所养。 有楚大夫于此,目无见也,无违夫子?子未学礼乎。 孟子曰,是皆已甚,盖禄万钟。 他日归,以待来年:枉己者?我明告子?曰。

富贵不能淫

《孟子》一则(富贵不能淫)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作者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释义: 1、选自《孟子》。《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2、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 3、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5、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6、得志:得,实现。 7、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 8、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9、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10、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移:使······改变。 11、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屈服。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读解】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

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能流利的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 4、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5、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字。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妾.()妇之道往之女.家() 3、再读课文,划分节奏: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二、合作探究: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在文中做下批注,标出疑难。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讨论疑难。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3、孟子是如何批驳景春的观点的? (二)感受英雄: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者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三)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一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展示质疑: 学生展示,老师点拨。 四、总结提升:

在我国星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会不是隐藏着某些封建主义的糟粕,本文也不例外,请你把这些地方找出来,谈谈你的看法。 五、当堂检测: 1、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1)安居而天下熄.( ) (2)父命.之( ) (3)与民由.之( ) (4)富贵不能淫.( ) (5)贫贱不能移.( ) (6)往之.女家()(7)威武不能屈.()(8)岂不诚.大丈夫哉() 2、翻译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古诗文阅读(16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11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