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卫生学 考试重点

卫生学 考试重点

卫生学  考试重点
卫生学  考试重点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

1、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实或远期的作用。包括:

自然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类生活或者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称,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y3]

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2、生态系统[y4] ecosystem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环境。

生物群落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昆虫和微生物。

3、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

4、食物链food chain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5、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6、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此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7、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1、公害[y5] public nuisance:严重的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2、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污染物SO2、H2S、CO、CO2

二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用的新的污染物。SO3、H2SO4、NO2、HNO3、O3、醛、酮、过氧化酰基硝酸酯类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①生产性污染,“废气、废水、废渣”,称为“工业性三废”②生活性污染,“粪尿、污水、垃圾”,即“生活性三废”。③其他污染,由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振动及各种废弃污染物等。

环境污染物的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者总量降低。

环境污染物吸收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3、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除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称为物质蓄积。物质蓄积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4、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

5、★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1、广泛性2、多样性3、复杂性4、长期性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有害效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大气污染事件常见,如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纽约和日本东京-大阪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印度的“博帕尔异酸甲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2)慢性危害:低浓度的污染物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危害,包括慢性中毒和非特异性损害(水俣病、痛痛病、日本四日市哮喘)

(3)致癌作用(4)遗传毒性(5)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7)干扰内分泌功能

7、公害病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

8、◆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公害病、职业病、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

9、历史上环境污染引起的几次重大事件(8大公害+印度博帕尔酸甲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

10、★影响污染物健康损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①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②剂量或强度③暴露时间④环境因素[y7]⑤个体易感性

11、剂量[y8]效应关系:它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12、剂量反应关系:它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一般以发生率来表示。

13、致死剂量:毒物使受试对象死亡所需剂量或者浓度

a) 绝对致死量LD100---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低于此剂量及有存活者-

b) 最小致死量LD01---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个别成员出现死亡,低于此剂量不会出现死亡

c) 最大耐受剂量MTD/LD0---指毒物不会引起受试对象死亡的最高剂量,高于此剂量计会出现死亡

d) 半数致死剂量LD50[y9] ---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的剂量,又叫致死中量。是评价毒物急性中毒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毒性参数:NOAEL<阈值

急性毒作用带----LD50/LIMAC(急性阈剂量)---急性毒作用带越小,死亡危险性大;

慢性毒作用带---Limac/Limch(慢性阈剂量)----慢性毒作用带愈宽,急性毒作用越弱(Limac 越大),Limac/Limch愈大,更易被忽视,说明该化合物引起慢性中毒的可能性就愈大

第一章生活环境和健康

第一节空气

1、大气圈atmosphere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圈。厚度2000~3000km以上,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分为:对流层(大气污染主要在该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恒温,包括臭氧层,几乎无水蒸汽)、中间层、热层、外大气层

2、太阳光谱由紫外线、可视线、红外线组成

①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 粒径为0.1μm~100μm ,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②可吸入颗粒物IP

是指粒径≤10μm 的颗粒物,又称PM 10[y13] 。 ③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 是指粒径≤2.5μm 的细颗粒,又称PM 2.5。

国家空气检测三个方面:SO 2、NO x 、PM 10

光化学烟雾:主要由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混合烟雾,主要成分是O3、醛和过氧酰基硝酸酯类。

B (a )P 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致癌物。

6、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①燃料燃烧和烹饪②人在室内的活动(吸烟)③建筑和装饰材料④家用化学品⑤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

6、 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① 二氧化碳②燃烧产物③烹调油烟④甲醛[y14] 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⑥氡[y15] 及其子体⑦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水

1、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①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以保证不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

②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③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④应经消毒处理并符合出厂水消毒剂限值及出水厂和管网末梢水消毒剂余量的要求。

常规指标是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指标,分为四组:即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

2、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红藻多见于海洋(氮);蓝藻多见于淡水(磷);这种现象出现在江河湖泊---水华;出现在海湾---赤潮;

3、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汞:甲基化形成甲基汞;水俣病(甲基汞含量高)慢性甲基汞中毒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最突出的症状是神经精神症状。

Hunter-Russel症候群是水俣病最典型的特异性体征,包括末梢感觉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共济运动失调及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

4、水的净化目的是出去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

5、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 -1者均为有效氯。

加氯量要以游离性余氯为标准,水质标准要求加氯接触30min后出厂水中游离氯(次氯酸+OCl-)限值---4.0mg/L,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游离性余氯分别>=0.3mg/L和>=0.05mg/L.

第三节地质环境和土壤

6、地方性氟中毒: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地方病。

其病区类型:1)饮水型病区2)燃煤污染型病区3)饮茶型病区

7、地方性砷中毒是某些地区居民由于长期饮用含砷过高的水或暴露燃用高砷煤的空气而致的一种地方病。

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角化(三联征)是地方性砷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同时患有时,称为“皮肤三联症”。

克山病:缺硒

8、镉污染: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功能障碍,如日本痛痛病;铊污染的特征性表现:毛发脱落

第二章食物与健康

第一节营养素和能量

1、营养素nutrients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即通过食物获取被能在人体内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无机盐、水和维生素六大类。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是在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类营养素摄入量:

①估计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即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估计摄入水平。

②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RNI即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推荐摄入量=平均摄入量+2个标准差=1.2平均摄入量

③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基于对健康人群营养素大致摄入量的观察或试验研究而确定的推荐每日摄入量。

④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摄入量对一般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不致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

3、营养素的摄入量-反应关系往往表现为U型。

4、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1)蛋白质含量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1 g氮~6.25 g蛋白质[y17]

2)蛋白质消化率是指蛋白质可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消化率高表明该蛋白质被吸收利用的可能程度大。

3)蛋白质利用率生物学价值(BV、生物价)是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储留氮x100/吸收氮;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内源氮);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

4)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模式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称为氨基酸模式

5、必需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有8种:蛋赖缬异苯亮色苏,对婴幼儿而言,组氨酸亦为必需氨基酸。

限制氨基酸: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各种氨基酸要有一定的比例,若一种氨基酸不足,就要影响另一种氨基酸的利用,这种氨基酸即为~。谷类缺少赖氨酸,豆类缺少蛋氨酸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含不同限制氨基酸的食物蛋白混合使用,使其必需氨基酸互相补充,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消瘦型(无浮肿、缺乏蛋白质、能量);---婴幼儿

恶性营养不良型(浮肿,缺乏蛋白质而热能充足)---儿童

6、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1)供能与储能

2)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消化吸收

3)增加食物美味,促进食欲,增强饱腹感,延缓胃排空

4)供给必需脂肪酸

7、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可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性。

成人脂类摄入量不应超过总量的20%~30%;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尽可能趋近1:1:1

8、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消化、也不能被吸收利用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其主要生理功能(重点):

②通便防癌

④降低血清胆固醇

⑤降低餐后血糖,辅助防治糖尿病

③吸附化学物质

抗生酮作用:膳食中糖类摄入过少,致使脂肪氧化不全而产生过多的酮体,充足的糖类则可减少酮体的生成。

糖类摄入量应在总能量的55%~65%

血糖生成指数GI是指不同种类食物与参比食物比较,其升高血糖能力的大小。

可以用作衡量食物糖类升高血糖速度和能力的指标。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100

9、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生热系数:1g糖类产能4kal;1g脂肪产能9kal ;1g蛋白质产能4kal。

10、人体对能量的需要:

①基础代谢是指维持人体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需要。

②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即食物的热效应TEF,是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这是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以及营养素及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其中,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大。

④生长发育

11、合理的能量[y18]供给比例:糖类占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

10%~14%。

12、矿物质:体内各种元素,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无论含量多少,统称为矿物质。

容易缺乏的元素:钙、铁、锌、碘、硒

16、钙、铁、锌的主要生理功能、影响和促进吸收因素;典型缺乏症;良好食物来源

3) 每日需要量很少

4)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

特点(背):1.病因明确,即相应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

2.病因大多可以定量,即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变程度呈现剂量-反应关系;

3.接触相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有一定的患病人数;

4.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5.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现越晚,预后越差

职业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者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和减少疾病发生。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临床前期或者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和延缓疾病发展。对于传染病的二级预防,除三早外,还应该早隔离、早报告;对于慢性病的二级预防,还应该通过筛检和普查,及早发现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指在临床期或者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职业病预防措施:

1) 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2) 采取通风除法、排毒、降噪、隔离的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3)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4) 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可达国家标准水平;

5) 制定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 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7) 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8) 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和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9) 根据国家制定的一些列卫生标准,定期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铅的重点内容:

1、铅在体内主要的沉积形式、部位?

早期---血液、软组织---可溶性磷酸氢铅;晚期---骨骼、毛发、牙齿---不溶性磷酸铅

2、铅中毒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主要抑制了哪些酶?引起哪些生化指标的改变?

卟啉代谢障碍—早期变化,抑制ALAD、粪卟啉原氧化酶、亚铁络合酶(血红素合成酶)

尿中ALA、血中FEP、ZPP增加

最敏感的靶器官—CNS

典型的铅中毒表现—铅绞痛

3、慢性铅中毒主要的临床表现

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y22]、血液系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肾脏损害

诊断:1.确切职业接触史;2以神经、消化、血液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4、慢性铅中毒驱铅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

(1)、驱铅治疗:依地酸二钠注意出现“过络合综合征”;促排灵;二巯基丁二酸钠(胶囊);

(2)、对症治疗:铅绞痛时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ml~20ml或阿托品

(3)、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等

汞的重点内容:

1、汞在肾脏含量最高,汞与金属硫蛋白结合形成汞硫蛋白

2、汞中毒:非氧化态汞蒸气易透过BBB和胎盘,金属汞毒性〉汞盐;Hg-SH反应是毒作用基础

3、慢性汞中毒典型临床表现:脑衰弱综合症、震颤(集中注意力做精细活动时明显,睡眠、安静时消失)、口腔-牙龈炎

4、慢性汞中毒时驱汞治疗的药物: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

5、急性汞中毒治疗原则:脱离现场、脱去衣服、保暖静卧---驱汞治疗---口服汞盐这不应洗胃,夫鸡蛋清,保护胃壁

1、苯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一次高浓度吸入—脑、血液、肾上腺;积聚在体内苯---骨髓、脑及神经系统

2、酚类化合物是苯在体内主要的代谢产物,尿酚可反映近期苯吸收的情况

3、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4、慢性苯中毒以造血系统的损害为主,中晚期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5、苯所致白血病---法定职业性肿瘤

6、急性苯中毒—移、脱、洗、静、温,静注葡萄糖醛酸、VitC,禁忌Adr。

7、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损害程度与毒物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与水溶性有关。

农药:

1、有机磷农药经皮吸收是主要途径,肝脏含量最高

2、有机磷农药在昆虫和哺乳动物体内代谢反应的差异是农药高效低毒的主要原因

3、有机磷农药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Ach在生理部位过量积聚而发挥毒性效应。

4、毒蕈碱样症状和烟碱样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是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现

5、农药中毒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首先是清除尚未吸收的毒药,同时早期、足量反复使用特效解毒药及保持呼吸道畅通等对症治疗。

第三节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1、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游离型二氧化硅---硅沉着病(矽肺);结合型二氧化硅---石棉肺

粉尘的分散度:粉尘粒子直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分散度越大,悬浮时间越长,吸入可能性越大,对机体危害越大,还可影响在呼吸道的阻留部位。呼吸性粉尘:粒径小于5um的尘粒可到达呼吸到深部和肺泡。

2、尘肺: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有粉尘在肺内阻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特征:肺内有粉尘阻留、胶原增生性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改变。12种;尘肺防治八字方针:教、管、密、风、革、水、护、查

3、矽肺: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性肺部疾病。矽尘作业是指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作业。常以石英尘作为矽尘代表

4、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和矽结节;特征性病理改变---矽结节

5、矽肺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肺结核

6、硅酸盐肺:病理特征---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2012、6、22

[y1]大气、水、空气、土壤、食物及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生物体

[y2]介质中被转运的物质或介质中有机无机成分

[y3]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y4]生态系统四大要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1.[y5]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1

2.01~05)---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烟雾混合物;

2.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10.26~31)----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一次、二次污染物混合的烟雾;

4.伦敦烟雾事件(1952.12)----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烟雾;

5.日本四日市哮喘时间(1956~1972)----二氧化硫;

6.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3)---多氯联苯;

7.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1956)----汞;

8.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1972)----镉;

[y6]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变动---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疾病前状态,机能代偿---疾病---死亡

[y7]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a) 相加作用---联合效应强度=各作用强度之和

b) 协同作用---联合作用强度〉各作用强度总和。Z.B.四氯化碳和乙醇

c) 增强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无毒性,另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有一定毒性,当两种物

质同时进入机体,使后者的毒性大大增强。Z.B.异丙醇和四氯化碳

d) 拮抗作用---多种化合物联合效应强度<各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

[y8]单位体重暴露化学物质的量mg/Kg

[y9]LD50大,急性毒性小

LD50小,急性毒性大

[y10]SO2和烟尘----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

[y11]氮氧化物和烃类污染物---洛杉矶光化学事件

[y12]印度博帕尔异酸甲酯泄漏事件、前苏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y13]日平均浓度<0.15mg/m3

[y14]1h均值0.1mg/m3;人类致癌物---鼻咽癌,不属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y15]肺癌

[y16]一代肿,二代傻,三代断根芽

[y17]食物粗蛋白含量(大豆最高)=6.25x含氮量

[y18]中国成年人推荐摄入量:男2700kcal, 女2300kcal

[y19]0.5mg/1000kcal/d

男:2700kcal/d;女:2300kcal/d

[y20]怕光

[y21]5mg/1000kcal/d

[y22]口腔卫生较差者在门齿、犬齿牙龈边缘有蓝黑色“铅线”—H2S颗粒;铅绞痛---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的典型表型

7版卫生学重点总结

卫生学 绪论 卫生学 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 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 第一篇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 环境的定义和分类 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 1,生物因素 2,化学因素 3,物理因素 4,社会心理因素 生物富集作用 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这种作用称

为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放大作用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此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2,人与环境的适应性 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公害 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环境污染物 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1,生产性污染 2,生活性污染 3,其他污染 致死剂量 毒物使受试对象死亡所需的剂量,称致死剂量。包括:

学前卫生学复习提纲.doc

1.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有哪些表现? ①情绪反应适度,自我体验愉悦 ②情绪积极向上 ③动作发展正常 ④认知发展正常 ⑤人际关系融洽 ⑥性格特征良好 ⑦没有严重心理问题 2.乳牙的功用是什么? ①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②促进颌骨发育,影响脸型及外表 ③有助于口齿伶俐 ④有利于恒牙的健康萌出,维持齿列空间 3.怎样保护好儿童的牙齿? ①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阳光 ②养成刷牙、漱口的好习惯 ③预防龋齿 ④预防牙齿排列不齐 4.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①提供合理、营养平衡的膳食,保证膳食的多样化和搭配的合理 ②烹制方法应适应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喜好 ③讲究饮食卫生 5.学前儿童睡眠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①培养儿童独自入睡的习惯 ②培养学前儿童按时睡眠,按时起床 ③为儿童制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④培养儿童正确睡眠姿势 ⑤做好睡前准备 ⑥提高警惕关注特殊状况 6.水痘的表现特点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此病的传播? 特点:发病和初期有低热,随后出皮疹(头部面部躯干四肢) 1天后红色皮疹变 为水疱 3-4天水疱干缩变为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 预防:保持小儿活动室、睡眠室空气流通避免让儿童接触病人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三小时 7.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 紫外线照射不足缺乏维生素D (乳糖蛋白质)

过量摄入脂肪,脂肪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草酸植酸) 每天补充的钙量不足 8.幼儿园晨、午、晚检查的重点是什么? 一摸:是否发烧 二看:精神五官皮肤 三问:在家饮食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 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对儿童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携带入园 9.维生素A,B,C,D的功用及主要食物来源有哪些? 维生素A:保护上皮组织的健全,保护眼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维持儿童生长发育, 骨骼和牙齿的健康 -来源:动物性食物,胡萝卜素 维生素B1:参与糖的代谢,保证机体能量供给,保持神经、肌肉、消化、循环的正常生理功能 -来源:谷类、豆类、硬果类、动物内脏、蛋类 维生素B2:参与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 -来源:乳类、动物肝脏、肉类、鱼类、蛋类、绿叶蔬菜、豆类、粗粮维生素C :促进细胞与细胞之间粘合物质的形成,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 -来源:蔬菜水果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母乳、晒太阳、鱼肝油 10.骨折的急救原则 固定,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 若有大出血,先止血 11.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特点:学前儿童可以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双眼单视功能逐渐完善卫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限制看电视看书保持距离不在暗的地方看书)创设良好的采光 定期检查,预防常见眼病 不揉眼睛,毛巾手绢专用 12.简述学前儿童的用耳卫生。 预防耳部冻伤易生耳疥,中耳炎、嗓音敏感、耳药物中毒、定期进行听力测试 13.简述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2018版环境卫生学重点

环境卫生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卫生学:就是研究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得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得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与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与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与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得学科。 2、☆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得环境(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得环境对人体健康得影响及人体对环境得作用产生得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得相互作用,这就是环境卫生学得基本任务。 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得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与生物圈)。 生活环境:就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得各种自然得与人工得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环境以及有关得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妆品等。 3、环境:就是指围绕人群得空间与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各种因素得总与,就是一个非常复杂得庞大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组成。 4、环境介质:人类赖以生存得物质环境条件,就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自组成部分中所具有得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与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与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得所有生物体。

环境介质不会一完全单一介质形式存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得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环境介质得运动可以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环境介质还有维持自身稳定得特性 5、环境因素:就是被介质容纳与转运得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与有机得组成成分。按其属性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物理因素:小气候、噪声、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小气候就是指生活环境中空气得温度、湿度、气流与热辐射等因素,对于机体得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化学因素: ▲一次污染物: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得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她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得理化性质与毒性完全不同得新得污染物。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与生物性变应原如植物花粉、真菌孢子等。 6、按环境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得情况分类: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得未受或少受人 为因素影响得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得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得空气、水、土壤,充足得阳光与适宜得小气候,秀丽得风光等。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得环境。 7、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卫生学各章考研知识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一章 绪论 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 environmental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 2、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1)环境与健康关系基础理论 (2)环境与健康关系确认性研究 (3)加强环境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 (5)开拓新领域 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以人类及其周围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相互作用。 4、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5、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6、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

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7、环境介质的特点 1)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往往不完全以单一介质形式存在; 2)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承载的物质也可以相互转移; 3)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环境污染物向远方扩散; 4)环境介质还能维持自身稳定的特性。 8、环境因素(en vironmental factors):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运载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9、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途径:它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者间接对人体起作用,人体暴露环境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10、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11、根据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

自学考试 学前卫生学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卫生学 1、新生儿并非越重越好,正常是2500克以上,小于2500克为低体重儿大于4000克为“巨大儿都特殊护理的 2、新生儿硬肿症的产生原因、症状如何预防? 1.症状:体温不升,(低于36度)吃奶困难、哭声微弱,皮肤发凉,皮肤发硬,由大腿外侧及臀部、躯干、 上肢、面,严重时呼吸困难 2.原因:多发于冬季。主要因保暖不够,早产儿发病率较高 3.防治:做好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降生在冬天,注意保暖。早开奶保证足够的热量。发现症状,及早就 医,途中注意保暖。 3、新生儿脱水热的产生原因、症状如何预防? 1.症状:低热、尿量减少、皮肤干燥且弹性差,囟门凹陷 2.原因:多发生在夏天或保暖过度。出生后的头几天,摄入的乳量过少,但是因呼吸、皮肤蒸发、排出 大小便。体内丢失的水分多,加上环境温度高,就可能发生“脱水热” 3.防治:夏季注意防暑降温,若母乳少,可与两次喂奶之间。给新生儿喂水。已发生脱水热,经补充水分 后可恢复正常 4、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发生漾奶 新生儿的胃的容量小,胃的入口偾门和胃的出口(幽门)几乎在同一个水平上,偾门比较松,幽门比较紧,所以吃饱后,比较发生漾奶 5.新生儿护理中预防感染:1.预防呼吸道感染、2.预防病从口入、3. 预防脐部感染 6、什么是婴儿抚触和注意事项 婴儿抚触: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目的 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时间、2. 抚触者的准备3.体现爱抚、4.视婴儿的月龄 7为什么不要猛力摇晃新生儿 新生儿脑组织虽然有脑脊液和脑膜的保护,在猛力摇晃时,脑组织仍然因为震荡而受到损伤。甚至发生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无论脑震荡还是脑血管出血,都会危机生命,轻度出血,也许在婴儿时期看不出来身心发育的异常,它是发生学龄前儿童发生“多动症”的诱因之一 8、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1.出生头4-6个月,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和饮料、 2. 母乳喂养可以使婴儿少生病、 3. 母乳的成分更有利于脑的发育。 4. 母乳喂养可以给予婴儿更多的母爱、 5.哺育对母亲也有益 9、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措施: 早开奶和按需喂养。“出生半个小时就可以让新生儿吸母乳”和“母婴同室,新生儿饿了就喂,不必按钟点喂” 10、母乳被污染的原因:1.乳头不干净、2.乳母患病、3.乳母用药、4环境污染、. 11、幼儿消化系统的保育要点.:1.督促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保护好乳牙和六龄牙,2.细嚼慢咽有利于健康, 不要用水、汤泡饭。3.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4.不要长时间坐便盆,不排便就起来。 12、大脑皮质有那些活动规律。 1、优势原则:1.人们学习和各种的效率与有关的大脑皮质区域是否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有关、2.兴趣能使“优 势兴奋”状态的形成,能使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他们的注意力多比较集中,对其他武官的刺激则可能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镶嵌式活动原则: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能有劳有逸,以逸待劳,维持高效率 3、动力定型:大脑经过多次反复的刺激,就知道某种活动该干了,干起来很自然,下一步该做什么,提前准 备好,建立动力定型一后,脑细胞以最经济的霄汉,收到最大的工作效率。 4、睡眠:睡眠是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有规律、充足的睡眠是生理上的需要,可使人的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13、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2.容易兴奋。容易疲劳、3.需要教长的睡眠时间、 4.细胞耗氧量大 5.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 14、大脑有什么特点,开发幼儿大脑潜力的途径。 1、开发右脑,协调左右脑。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各具特点 左脑半球具有显意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负责文学语言及数学计算。 右脑半球具有潜意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负责鉴赏绘画、欣赏音乐、欣赏自然风光。凭直觉观察事物,把握整体等。

【免费下载】环境卫生学重点完全版

环境卫生学 第七版 第一章 绪论 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熟悉环境卫生工作内容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本章节的重点:环境卫生学定义;环境、环境介质、环境因素、生活环境等基本概念。▲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 hygiene ):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environment ):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通常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3.☆环境卫生学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自然环境重各个独自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5.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按其属性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物理因素: ▲小气候是指生活环境中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因素,对于机体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化学因素: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按环境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分类: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 ):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6.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生态综合体。它由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7.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2)确认性研究(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8.我国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卫生标准体系。 9.环境卫生工作内容: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其目的是电气系

学前卫生学复习重点资料

第一章生理基础 1儿童的骨骼特点及保育要点 1)骨骼在生长需要阳光和营养 2腕部的骨头未钙化好:不要让小儿拎国中的东西3髋部由三块骨头拼成在小儿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块骨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位。 4骨头的成分任性小易发生变形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脊柱变形。 卫生保健 1 培养正确的姿势 2 合理组织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 3 全面发展动作4,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伤害5 供给充足的营养 6 衣服鞋子适度宽松 小儿呼吸系统特点 1鼻 a 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塞 b 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 c 学会擤鼻涕。 2喉 a 喉炎是急症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 B 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3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呼吸系统卫生保健 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 4 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 5 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 6 保护幼儿声带 呼吸运功特点 1 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少 2 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不强3年龄越小呼吸的频率越快 3小儿消化系统特点 1牙齿一般在 6-7 岁时出牙最迟不过一岁。乳牙有 20 个 2 岁半全部出齐。切牙-尖牙-磨牙先下后上出牙数=月龄-4 6 岁左右最先萌发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与乳牙交换。 7.8 岁中切牙8,9 岁侧切牙10-11 第一双尖牙11,12 尖牙12,13 第二恒磨牙。乳牙功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有助于恒牙的健康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小儿口齿伶俐。乳牙发育的需要阳光和营养适宜的刺激避免外伤 漱口和刷牙。 如何预防牙齿排列不整齐 1 给婴儿喂奶要坐起来 2 换牙时要把滞留的儒雅拔掉 3 家长要教育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4 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 5 要注意保护六龄齿 唾液三队唾液腺腮腺颔下腺舌下腺婴儿口腔较浅会来不及将口水咽下因此会流口水智力有缺陷的小儿口腔常半张着垂涎口外称“假性流涎” 唾液的功能湿润杀菌化学消化。唾液腺三至六个月开

环境卫生学重点总结

重点内容;P25-35 P70-95 P113-123 P128-136 P168-178 P193-208 P221-267 P270-282 P286-295 P297-298 P308-318 P408-415 名词解释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 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 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 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 等。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4.一次污染物: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5.二次污染物: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典型的二次污染物, 光 化学烟雾等 6.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9.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 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1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 食物链。 12.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极低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 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 集作用。 13、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的 过程。 14、剂量-反应(效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定性(定量)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 15、易感人群: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仅有生理负荷增加或出现生理性的变化,但仍有少数人产生机体功能严重失调,中毒,甚至死亡,通常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16、高危人群: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多为高暴露人群或/和易感的人群 是制定环境卫生标准,首先应考虑的人群 17、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及特征:是指能持久存在环境中,并可借助大气,水,生物体等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具有以下4个重要特征:持久性、蓄积性、迁移性、高毒性。 18、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健康效用的一类外源性物质。代表性物质:二恶英 19.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当湖泊、水库水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 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20.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笔记考试必备

第三章预防常见病1.出生缺陷、环境中的致畸因素 出生缺陷:新生儿刚出世就有疾病。包括两个方面:1.胚胎在母亲子宫内疚具有的疾病或损伤;2. 胎儿分娩时在产道中得到的疾病或损伤。 致畸因素:1 )病毒感染:病毒科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居室通风,空气新鲜最为重要。少去公共场所2 )药物3)放射线4 )烟酒5)环境污染2.婴儿抚触是指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没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能有效接触皮肤饥渴。注意事项:选择适合的时间,一般为喂奶后一小时左右;调节好室温;抚触者的准备;体现爱抚,以便抚触以便交流;抚触时间应视婴儿的月龄而定。3.婴幼儿患病一般会出现哪些生病迹象? 1)精神:不爱玩,没精神,烦躁不安,哭闹等。 2)表情:眼神呆滞,同时有尖叫啼哭的现象 3)脸色 4)吃喝:食欲不振伴有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等;异嗜癖:小儿对食物以外的物品有不可自制的食欲;食欲亢进。 5)大小便异常 A.粪便表面有鲜血,血与粪便不混合,同时小儿排便时哭闹--- 肛门裂。 B.脓便血:便次多,有排不干净大便的感觉,伴发烧,大便脓血样---细菌性痢疾 C.红果酱色:小儿阵阵腹痛,频频呕吐,大便呈红果酱样---肠套叠,2岁以下常见 D.白陶土样:同时尼色加深--- 黄疸型肝炎 E.柏油样:小儿流鼻血, 若将血咽下, 大便就会呈黑色柏油样. 若鼻血止后, 大便正常,则无需担心;若未留鼻血--- 消化道出血尿色异常:正常尿液为清晰透明,淡黄色 A.红色:像洗肉水,同时眼皮浮肿--- 急性肾炎 B.橘黄色:尿色加深呈橘黄色或棕绿色-- 肝胆疾病 C.乳白色:若因泌尿道感染,尿内有脓,可使尿呈乳白色,同时有尿频尿痛的现象。 排尿次数: A.明显减少,眼皮浮肿,常是肾病的表现,腹泻伴有尿量明显减少则是脱水的表现。 B.次数明显增多,一点儿尿液憋不住,常是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6)睡眠:入睡困难或嗜睡;睡眠不安 7)囱门:前囱凹陷,可以因脱水而囱门松弛,凹陷。前囱鼓出:主要见于脑膜炎,脑炎等颅内压力增高的疾病。 8)体温4.佝偻病的症状及预防症状: 1)易激怒,烦躁,不活泼,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 2)睡眠不安常惊醒哭闹,多汗。 3)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4)出牙迟 5)头部软化,有乒乓球的感觉。 6)颅骨呈方形,头大脸小。 7)胸部呈串珠肋、肋膈沟或鸡胸,漏斗胸。 8)腕,踝部形成钝圆形隆起。 9)脊柱后凸或测弯。预防: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妇多晒太阳,饮食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小儿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5.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笔记

第一章生理基础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人体共有206块骨头。骨骼肌收缩牵动着产生运动。 1.儿童的骨骼特点及保育要点 1)骨骼在生长:需要阳光和营养(维生素D) 2)腕部的骨头未钙化好:不要让小儿拎过重的东西。 3)髋部由三块骨头拼成(耻骨、坐骨、髂骨):在小儿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块骨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位。 4)骨头的成分:无机盐(主要是钙盐)赋予骨骼硬度,有机盐(主要是蛋白质)赋予骨骼弹性。(青枝骨折)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脊柱变形。 6)卫生保健:培养正确的姿势;合理组织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全面发展动作;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供给充足的营养;衣服,鞋子适度宽松。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及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小儿呼吸系统特点 1)鼻: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塞;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学会擤鼻涕。2)喉:喉炎是急症: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3)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4.呼吸系统卫生保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保护幼儿声带。 呼吸运功特点: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少;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不强;年龄越小,呼吸的频率越快 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管道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有吞噬细胞的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促进血块的收缩)。 3.小儿消化系统特点 1)牙齿:一般在6-7岁时出牙,最迟不过一岁。乳牙有20个,2岁半全部出齐。切牙-尖牙-磨牙;先下后上;6岁左右,最先萌发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不与乳牙交换;7、8岁中切牙,8、9岁侧切牙;10-11第一双尖牙;11,12尖牙;12,13第二恒磨牙。 乳牙功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有助于恒牙的健康;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小儿口齿伶俐。 乳牙发育的需要:阳光和营养;适宜的刺激;避免外伤;漱口和刷牙。如何预防牙齿排列不整齐:给婴儿喂奶要坐起来;换牙时要把滞留的儒雅拔掉;家长要教育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要注意保护六龄齿 2)唾液:三队唾液腺:腮腺,颔下腺,舌下腺;婴儿口腔较浅,会来不及将口水咽下,因此会流口水;智力有缺陷的小儿,口腔常半张着,垂涎口外,称“假性流涎”;唾液的功能:湿润,杀菌,化学消化。唾液腺三至六个月开始完善,出现生理性流涎。 3)胃:婴儿漾奶:婴儿的喷门比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因此当婴儿吞下空气,奶就容易随着空气流出体外,这就是漾奶。措施:可让婴儿伏在大人的肩头,轻轻的拍婴儿的背,让他打几个隔,然后在躺下。4)肠:肠套叠是急症,表现为一阵阵的苦恼,蜷曲着小腿,面色苍白,不吃奶,频频呕吐。经过大半天,排出果酱色的大便。

环境卫生学考试重点习题集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学前儿童卫生学重点

学前儿童卫生学重点 绪言 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 岁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 2、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 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3、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生长发育、死亡率、患病率。 4、形态的指标有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臀围。 5、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有(1)环境因素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中还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例如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交通事故、病毒感染、政治体制等。 (2)健康设施的易得性。例如妇幼机构、托幼机构的建立和它 们提供的卫生健康服务。(3)生物因素,例如遗传和细胞、组 织、器官和系统的机能以及在不同环境下机体各组成部分和整 体的反应(4)生活方式,消极的生活方式会对学前儿童的健康 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晚睡会使第二天的精神不足。 6、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提出人美国学者英格尔。 7、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行动 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8、遗传是指亲代的性状对子代的传递,使子代与亲代间在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特点上都很相似。

9、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改变,从而使人所的疾病。 10、遗传的物质基础(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3)染色体—基因的载体 11、遗传病的种类及病因(1)单基因遗传病,由于染色体上某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异常。(2)多基因遗传病;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发生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与环境有关(3)染色体遗传病;由于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第二章 12、身体的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体现在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及形态变化,是量的变化。 13、身体的发育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分化完整和功能上的成熟的状态,是质的变化。 14、成熟是指生长发育到了比较完备的阶段,即个体在形态、生理等方面达到了成人的水平。 15、运动系统的特点:骨组织不断的钙化;骨富有弹性,易变性;关节、韧带较为松弛;肌肉力量差,易疲劳。 16、脊柱的特点出现生理性弯曲 17、在学前儿童运动时避免从高处往硬的地面上跳下,防止髋骨不正常愈合,特别是女性,会影响生育。 18、成人骨中有机盐与无机盐的比例为3:7

卫生学考试重点(人卫第8版)

1、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预防疾病不仅是预防医学的目标,也是临床医学的目标。预防疾病既包括防止疾病发生也包括防止疾病的发展和组织伤残。 3、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对于传染病的二级预防除三早外,还应早隔离,早报告以便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积极采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4、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包括自然环境(由理化,化学,生物学因素构成)和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构成)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5、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 6、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7、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8、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得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 9、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0、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 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11、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称二次污染物。来源:生产性污染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工业三废生活性污染包括生活性三废’粪尿,污水,垃圾” 12、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分为污染物在空气中迁移,污染物在水中迁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污染物在生物间迁移。 13、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该过程被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卫生学重点

卫生学:关于确立和维护人类健康、改善卫生保健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预防医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人群 2.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3.主要着眼与健康与无症状者 4.具有较临床更大的人群健康益 5 方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结合 环境与人类关系:人类改造环境:适合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环境影响人类:结构、功能改变,适应环境变化; 健康影响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risk factor):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 增加的素。作为流行病学病因观,对于疾病(尤其是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冇武要意义。 Blum 1974年提出,Lalonde和Dever修正、补充° 环境因素(理.化冒生物富社会、心理) 2-行为和生活方式(生活危害黑消费方式、职业危 3*生物遗传(复合内因.遗传变异、成熟老化) 4.卫生服务(治疗*预防、保健) 个体易感性:同一环境暴露人群,个体反应不同,患病危险性差异。 基因多态性:一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决定一种遗传性状,一个基因位点上存在一种以上正常等 位基因,最少的等位基因频率超过1%,这个基因位点具多态性 环境因素与机体内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遗传因素为主:遗传性疾病,发病率较低;环境因 素为主:物理因素:辐射,化学因素:中毒,生物因素:传染病;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慢性病;控制环境因素,对预防疾病:有效、可行 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外界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规律;2?探索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学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技术措施;3?研究改善人们的生活生产条件,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公害病,职业病,食物中毒等其他疾病。 1.经验预防阶段:个体预防阶段 2.实验预防阶段:群体预防阶段3?社会预防阶段:社会 及人类预防阶段 第一次卫生革命:个体疾病预防扩大到人群疾病预防,卫生学概念提高到公共卫生学。第二次卫生革命:医学模式的转变,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第三次卫生革命:社区卫生概念的提出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现状: ㈠基本上控制了许多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因构成下降。 ㈡基本上控制了平原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 ㈢地方病的防治进展显著 ㈣职业病防治和劳动保护取得明显成就 ㈤建立环境污染物监测系统,实施环境质量评价方 法,环境保护法制化。 ㈥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出生时平均期望寿命延 长) ㈦卫生?公共卫生工作的逐步法制化 "预防为主” --prevention first是我国卫生?公共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三级预防”是卫生 学的基本策略. 一级预防,疾病前期或无病期的预防;二级预防,临床前期,三早预防;三级预防,临床期 (临床,康复期)预防。 一级预防是针对致病或和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实现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 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对尚处于临床前期或早期疾病作好三早(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的预防措施,以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与流行。 临床预防,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主要的措施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包括功能、心理) 。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第一章生理基础 1.儿童的骨骼特点及保育要点 1)骨骼在生长:需要阳光和营养 2)腕部的骨头未钙化好:不要让小儿拎国中的东西; 3)髋部由三块骨头拼成:在小儿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块骨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位。 4)骨头的成分:任性小易发生变形;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脊柱变形。 6.卫生保健:1培养正确的姿势,2合理组织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3全面发展动作,4,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伤害,5供给充足的营养,6衣服,鞋子适度宽松 2.小儿呼吸系统特点 1)鼻:a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塞;b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c学会擤鼻涕。 2)喉:a喉炎是急症: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B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3)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4.呼吸系统卫生保健: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4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5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6保护幼儿声带 呼吸运功特点:1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少,2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不强,3年龄越小,呼吸的频率越快 3.小儿消化系统特点 1)牙齿:一般在6-7岁时出牙,最迟不过一岁。乳牙有20个,2岁半全部出齐。切牙-尖牙-磨牙;先下后上;出牙数=月龄-4;6岁左右,最先萌发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不与乳牙交换。;7.8岁中切牙,8,9岁侧切牙;10-11第一双尖牙;11,12尖牙;12,13第二恒磨牙。 乳牙功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有助于恒牙的健康;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小儿口齿伶俐。乳牙发育的需要:阳光和营养;适宜的刺激;避免外伤;漱口和刷牙。 如何预防牙齿排列不整齐:1给婴儿喂奶要坐起来2换牙时要把滞留的儒雅拔掉3家长要教育孩子改正不良习惯4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5要注意保护六龄齿 2)唾液:三队唾液腺:腮腺,颔下腺,舌下腺;婴儿口腔较浅,会来不及将口水咽下,因此会流口水;智力有缺陷的小儿,口腔常半张着,垂涎口外,称“假性流涎”;唾液的功能:湿润,杀菌,化学消化。唾液腺三至六个月开始完善,出现生理性流涎。 3)胃:婴儿漾奶:婴儿的喷门比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因此当婴儿吞下空气,奶就容易随着空气流出体外,这就是漾奶。措施:可让婴儿伏在大人的肩头,轻轻的拍婴儿的背,让他打几个隔,然后在躺下。 4)肠:肠套叠是急症,表现为一阵阵的苦恼,蜷曲着小腿,面色苍白,不吃奶,频频呕吐。经过大半天,排出果酱色的大便。 5)消化系统卫生与保健:1保持口腔卫生与牙齿的卫生(1)定期检查卫生(2)饭后漱口(3)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4)及早改掉坏习惯(5)防治鼻咽部炎症(6)应保证供给孕妇和幼儿充足的营养。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3做好各项卫生工作,防止病从口入,4保持愉快情绪,安静进餐,(预防心因性疾病)5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6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幼儿循环系统卫生与保健:1保证幼儿营养,防止贫血2幼儿一日生活动静交替,劳逸结合3衣服要宽大舒适,保持血液流通4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5组织幼儿参加适合年龄特点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注意:1尽量减少长时间紧张练习和过多憋气和静力性练习2组织活动前应准备互动,结束时做整理活动3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大量喝水,一面增加心理负担4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为什么幼儿消化功能弱:1粘膜薄嫩,管壁肌肉组织及弹力纤维发育较差,消化力度不及成人。2胃腺数目少3胃酸及消化酶浓度不及成人。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等)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4.小儿泌尿系统特点 1)(1)由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总尿量小,膀胱容积小,神经系统对排尿的调节差; 2)尿道短,黏膜柔嫩,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 3)早晨起来眼泡肿了,要查查尿,未成熟肾单位多。 5.小儿眼睛的特点 1)生理性远视 2)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 3)发现小儿斜视要早治 4)尽早发现弱势:最好时机是6岁以前,可以提高,并恢复立体视觉。 6.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和血管)和淋巴系统(淋巴管和淋巴结,脾,扁桃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