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

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

2.据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这一现象表明

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

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

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6.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陕西、山东的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广东、福建的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江苏、浙江的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造型,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8.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

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明清时代,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9.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10.云纹(如图所示)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我国的建筑、雕塑、器皿、家具中都有广泛应用。而且云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11.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启示我们,弘扬汉字文化

①要把传承汉字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②要努力创新汉字文化的内涵和传播方式

③要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④应当与健康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

A.①③B.①②

C.③④D.②④

1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3.“载人航天精神”“载人潜水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各族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A.具有相对稳定性

B.其内涵具有抽象性,不会改变

C.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D.具有包容性

14.“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下面对民

族精神的理解错误

..的是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5.下列选项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16.成语“天道酬勤”强调多一分耕耘便多一分收获,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A.团结统一B.勤奋进取

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17.央视推出特别调查“爱国让你想起什么”,先后对2 000多名国人进行了采访。受访者中,有的回答“爱国就是不造谣”,有的表示“爱国就是扶老奶奶过街”,民众表达的朴素爱国情怀让人尊敬。这一材料主要表明

A.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

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C.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D.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18.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中国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都以同根同祖同文的亲情为纽带,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这表明

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C.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19.端午节最早有辟邪消灾的意思,汉朝末年才加入纪念屈原的传统。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很多其他说法,如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但最终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说法为主流。这主要说明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生命力之中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C.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D.发挥“主心骨”作用

21.中国的儒、释、道思想中都含有“和”。“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与尊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与互相包容;“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与和睦相处;“和”的佳境是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这表明

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

B.和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C.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D.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包容性

22.战争年代驰骋战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捍卫领土完整、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说明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3.“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表明中华民族是________的民族。

A.自强不息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D.团结统一

24.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②③B.②④

C.③④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春秋时期的晋国分成韩、赵、魏三国(为战国之始),故称之为三晋。后世所用三晋文化的晋或三晋则指现在的山西省。现在在山西省考古发现的西侯度文化、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崎峪文化,直到14000多年前的下丁川文化,成为中国旧石器时期原始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民族融合带来佛教在三晋的发展,它为山西留下云冈石窟与五台寺庙群,成为佛教建筑、石刻、雕塑上的艺术宝库。山西的戏曲历史悠久,宋金的社戏、元的杂剧、明清梆子都是主要剧种,影响深远。另外山西的醋、黄土窑洞、民间剪纸亦都表现了三晋文化的特色。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三晋文化”的特征。(12分)

26.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 000年历史的积蕴,千万里山河的滋养,各民族智慧的

创造,成就了中华“衣冠之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纷繁的款式,精湛的工艺,多彩的民俗,不断丰富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一道亮丽而绵延流长的文化景观。而蕴藏其间的各民族的生活情趣、审美观念、婚姻道德、宗教信仰以及工艺技术等服饰元素,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成为认识东方文明独特形态的又一途径,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源。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12分)

27.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

运用

并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2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一:经过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8分)

材料二: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2)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8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答题卡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千古未绝”“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选B。

2.[答案] A

[解析]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关注汉语,表明中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中文的国际影响力提升,①当选;“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反映了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生活,体现了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③当选;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3.[答案] C

[解析]“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D是对题干部分内容的重复,不选。

4[答案] B

[解析]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正确,A错在“唯一”;文字的出现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D错误。

5[答案] C

[解析]“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表明了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和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故①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差异逐步消失”说法错误,故③排除。

6[答案] B

[解析]不同地方的剪纸有不同的特色,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7[答案] D

[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说法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说法错误。故选D。

8[答案] D

[解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确立至尊地位出现在汉代,而不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是隋唐,早于宋元明,A、B、C三项是不正确的。

9[答案] C

[解析]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等这一切说明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B、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 A

[解析]云纹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我国的建筑、雕塑、器皿、家具中都有广泛应用。体现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博大精深。云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表明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①②符合题意。兼收并蓄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能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题中未体现此点。也未讲弘扬传统文化。故③④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答案] 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要把汉字书写活动与做人结合起来,故③④当选。①②观点与材料主旨不符。

12[答案] C

[解析]自然条件对地域文化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①错误,③正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正确;④中“日趋同一”的说法错误。

13[答案] C

[解析]新时期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B错误C当选。A、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4[答案] D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5[答案] C

[解析]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题干引言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①④符合题意;②讲的是爱国主义,③讲的是文化发展与创新,都不符合题意。

16[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勤奋进取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团结统一与题干无关,A、B不选;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强调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D不选。答案为C。

17[答案] D

[解析]民众的观点表明,爱国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D当选,A、B、C不是材料表明的。

18[答案] C

[解析]两岸有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选C。

19[答案] B

[解析]从端午节的起源、寓意,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时代性和先进性。②③符合题意;①指明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题干无关;④强调中华文化的

力量,也不符合题意。

20[答案] B

[解析]“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B当选;A、C、D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但与题干无关。

21[答案] D

[解析]“承认与尊重”“和而不同与互相包容”“以对话求理解与和睦相处”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当选。A与题干无关;B的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材料不是强调文化的民族性,C不符合题意。

22[答案] C

[解析]材料列举了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是强调的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且A项表述错误。

23[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体现的是爱好和平,所以B项正确。

24[答案] B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①③体现爱国主义,不选;②④体现自强不息,符合题干要求。

25[答案]①保留了中国旧石器时期原始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体现了“三晋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4分)②佛教、戏曲、民间特色等体现了“三晋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4分)③民族融合带来各种文化的融合,体现了“三晋文化”包容性的特点。(4分) 26[答案]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③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每点3分)

27[答案]该企业文化体现了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精神。(4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2分)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2分)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

28[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②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增添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全国各民族人民坚守共同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④文化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

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每点2分)

(2)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分)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4分)

高二政治必修三期末考试卷

白银阳光高中2017-2018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50分)今天,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得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与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所有这些目标得实现,离不开经济、政治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根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我们要建设得小康社会就是( ) A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得社会 B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能享有更民主权利得社会 C.不再存在贫富差别得社会 D.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得社会 2.下面不属于落后文化范畴得就是( ) A.给人瞧相 B.给人算命 C.殖民文化 D.瞧风水 3.道德就是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行为规范得总与,下列对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表述正确得就是( ) A人们可以通过自省、自律得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水平 B.加强道德修养可以陶冶人得思想道德情感 C.加强道德修养不利于养成良好得行为习惯 D.加强道德修养需要形成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过程中,越来越多得人认识到,文化中有了经济,可以创造生 产力,提高竞争力;而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根据此回答4~5 4.文化中有了经济,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这说明( ) A.经济就是文化发展得唯一动力 B.文化就是经济得反映 C.经济发展就是文化发展得基础 D.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 5.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这说明( ) A.文化就是经济发展得决定因素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得影响 C.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得支柱产业 D.实现了文化得繁荣就能实现经济得繁荣 先进文化要有强大得文化产业作为支撑才能健康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更新文化发展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得重要增长点。根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A.文化产业得崛起就是先进文化得主要标志 B.实现了文化产业得发展就能实现经济发展 C.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经济得根本目得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7.下列属于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得就是( ) A.科学知识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得过程 B文史知识得学习. C.艺术欣赏得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 D.树立崇高理想得过程 8.钱伟长先生曾说过:“天下没有别得国家得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瞧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 A 汉字就是世界文化得基本载体 B 汉字文化得内涵丰富 C 汉字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得见证 D 汉字得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9.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就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得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一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涵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10.为解决朝鲜核危机,我国积极斡旋,推动了多轮六方会谈得进行,我国一向从维护朝鲜半岛与本地区得与平与稳定出发,主张通过对话与平解决半岛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得目标。这体现了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得基本内涵之一( ) 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爱好与平 D. 自强不息 11.《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以上引述中可知, 就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得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就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得生生不息得血液。( ) A. 团结统一 B. 爱好与平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12.下列属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得就是( ) A雷锋将神B西柏坡精神C载人航天精神D大庆精神 13.现代科学技术得发展,使文化产品得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这说明( ) A.科学技术得发展,为人们更多得文化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撑 B.科学技术得发展,为规模化生产与流通文化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 C.文化生活就是色彩斑斓得 D.科学技术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得决定性力量 媒得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得现象。这告诉我们( ) 14.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得发展,给我们得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得变化。但就是,文化市场得盲目性与传①在文化产业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是对立得②要限制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得发展③对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④要辨证地瞧待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得发展 A.①②C.①④ B.②③ D.③④ 15.《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今世界激烈得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 得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与民族精神得竞争。文化得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得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之中。这表明,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就是( ) A.提高全民族素质得必然要求 B.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得要求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得需要 D.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得需要 16.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得重要载体。经典中有哲学,有智慧,有历史,有道德,有文化,有美学,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其中,涵储着中国人文精神得基因。小学生诵读古诗文,接受民族文化得熏陶,有助于她们( ) ①提高文化品位②完善自身人格修养③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④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练习题

文化生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 ④ D.③④ 2.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 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 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 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5.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7.据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中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陈光标“裸捐”对提高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启示是( ) A.青少年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政治知识点自己整理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文化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文化活动也是文化的形式。 4、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5、总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6、文化的作用: (1)总的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影响) 7、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8、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9、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限定)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高二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二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 一、选择题 1.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 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河北邯郸模拟)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

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7·河南焦作质检)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期末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期末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5年4月9日至12日,第12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博览会上近170家单位参展。除了全面展示上海各级各类教育的规划和建设成果外,还安排了不同主题的教育高峰论坛和适合青少年参与的现场活动。本次教博会期间将举行5场高规格的教育高峰论坛,主题皆为教育热点和重点。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真审题。题目问的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而②④都属于发展教育的措施,故排除。 2.“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 A [解析]材料重点强调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文字属于文化范畴,因此体现了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故A正确;题中体现了汉字及其词义的变化,但没有体现汉字的重要性,故B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 说法正确,但题中强调的是变化,而不是对生活的反映。 3.“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高中政治必修三习题

必修三 第一单元 1.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①思想②道德③教育④艺术⑤法规⑥制度⑦信念⑧“超级女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 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坟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发展第三产业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3.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④中日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 ⑤园林雕塑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2.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这里的文化是指( )。 A.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B.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D.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 1.我国象形文字的产生告诉我们(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2.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万’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1.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文化素养的形成( )。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1. 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2.在2006年1月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波特系列的6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比例为10: 1,即引进10本,输出1本。输出图书集中在武术、中医和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及汉语学习、普及性读物上。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②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④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要积秘堆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是() A.宪法和立法法B.宪法C.立法法D.行政法规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般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其中司法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监察机关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3.为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草案)》,并自2019年1月4日起至2月3日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中国人大网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疫苗管理立法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体现 ③有利于立法汇聚民智、体现民意,更好尊重和保护人权 ④有利于公民行使立法权,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程序公正 B.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实体公正 C.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D.办案过程符合实体公正。办案结果符合程序公正 5.国务院经过调研论证拟订外商投资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三次审议,于2019年3月1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出台

A.充分发挥了人民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B.表明立法机构坚持审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精神 C.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现 D.意味着全国人大领导国务院的立法工作 6.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责任、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近日,国务院出台文件规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要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①有利于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②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③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 ④表明国家行政机关具有进行法规备案审查的职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取得阶段性成绩。公安部2019年1月通报显示:全国公安机关已打掉涉黑组织1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593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270起,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621亿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①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保障了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实现,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 ④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是保证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党政机关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均属于干预司法的行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含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选择题 1.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行动在2016年3月初正式启动。这是因为() ①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是持久不变的③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2017·江西百校联考)说家史、晒家书、写家训、谈家风……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风,千千万万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环境影响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②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③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家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4.漫画《××到此一游》,表明() ××到此一游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模仿 5.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茶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给饮茶者带来了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专家建议,应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茶文化。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是基于() ①茶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②茶文化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④茶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1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单项选择题(25×2) 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3.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经济和政治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文化是由知识分子创造的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政治由文化、经济所决定,又给予文化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区别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软实力”是看到了( ) A.国家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 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 5.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1.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的来源?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来源于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称为“广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的受教育的程度,称为“狭义的文化”)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4.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5.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6.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的崛起对拉动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以民主和法制为标志的公民的政治文化素养越来越重要,文化(渗透和入侵)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里的重要内容。 7.文化在综合国力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8.对于文化我们该做什么?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9.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是影响因素),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三观形成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5、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0. 参加文化活动的作用?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构成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的主流) 11、优秀文化的作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永无休止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④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 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 A.独特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文化也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据此回答第2~4题。 2.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主要是由于() A.文化本身的保守主义传统 B.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中国文化重视经验和技能而轻视理性与反思 D.中国文化本身缺乏宗教信仰的浸润 3.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先驱者之一,其行动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一典型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 A.拯救民族文化不需要外域文化的帮助 B.只有全面接受工业文明理念才能走向现代化 C.只有先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拯救中华文化 D.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 4.每年山东曲阜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时,海外华人、华侨和侨界领袖一齐前来参与祭孔大典活动,港澳台地区也派出了祭孔参访团

前来祭祀。同时,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孔庙也举行祭孔活动。举行祭孔大典()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③有利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是文化复古主义的重要表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材料告诉我们()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独领风骚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6.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热。这些现象表明() A.中华文化能够取代其他民族文化 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 C.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被中华文化同化 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广泛传播 7.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④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 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 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2、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有普遍性。 (2)各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着差异性。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然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4、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5、文化传播的形式:商业贸易 ,人口迁移,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高中政治必修三期末检测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防控甲型H1N1流感②2009年9月22-24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峰等四大峰会并发出“中国声音” ③10月1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祖国60华诞庆祝活动④2009年10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访朝期间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一道观看了朝版歌剧《红楼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以下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③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④文化是政治、经济的派生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有人形象地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④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09汕头模拟)4、岭南侨乡建筑风貌,是中原文化的延伸,也衍射出岭南文化开放性、兼容性、平民性的特色。从这些建筑物上,我们可以①体会文化对政治的重大影响②看到当今文化的发展方向③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④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09汕头模拟)5、中国人的文化是:忠孝孝为先,血缘第一,办事从大处着想。日本人的文化是:忠孝忠为先,集体第一,在精细方面有所建树。美国人的文化是:忠孝我为先,个人第一,重视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②文化是世界的③文化是多层次的④文化是发展的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09辽宁卷)6、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 ,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①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被劫文物的关键 ②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③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④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循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09年7月10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开幕,此次论坛的一大主题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论坛举办期间,两岸各界人士一致认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宝藏是极为丰富而珍贵的,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这说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③文化的创新是无条件的④文化创新与时俱进就是否定一切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2009年7月27日,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分别引用了中国的典故名句。美国领导人不约而同引用中国典故名句,这说明了: A、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中、美文化融合为一体 C、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 (09模拟)9、2008年,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到神舟七号成功问天,“中国加油”的呐喊声绵延不绝,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2008年的这三件大事:①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③是灾难和盛典留给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09海南卷)10、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