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猪血痢病的防制

幼猪血痢病的防制

幼猪血痢病的防制
幼猪血痢病的防制

线虫100

关于线虫,吸虫,绦虫形态描述的研究 1.线虫 线虫在动物寄生虫中占很大比例。Davidson等(2004)利用组织学方法在佛罗里达州的长臂猿体内发现了广州管圆线虫,并证实广州管圆线虫可致非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发病[1]。曹杰等(2005)对野生动物园的25种动物的700多个粪样进行了检查,检出16种寄生虫,危害严重的有血矛属线虫、狮弓首蛔虫、片形吸虫、鞭虫等[2]。刘建丽等(2007)对哈尔滨虎园东北虎等猫科动物进行两次粪样检测,共采集149个样品,检出狮弓形蛔虫、猫弓形蛔虫等大量存在[3]。曹伊凡等(2010)对114个野生动物尸体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线虫的平均感染率为64.91%(74/114) [4]。戴荣四等(2010)介绍线虫通常呈乳白、淡黄或棕红色。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长达8毫米。多为雌雄异体,雌性较雄性的为大。虫体一般呈线柱状或圆柱状,不分节,左右对称。假体腔内有消化、生殖和神经系统,较发达,但无呼吸和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前端为口孔,肛门开口于虫体尾端腹面。口囊和食道的大小、形状以及交合刺的数目等均有鉴别意义。如杆形目虫体的食道上具有食道球及前食道球,尖尾目的食道上只有食道球,而无前食道球。蛔虫目食道简单呈圆柱状,头端有唇3个。旋尾目食道常由前端的肌部与后端的腺部构成,头端有偶数的唇(2、4、6或更多),雄虫尾部呈螺旋状旋曲。丝虫目的食道亦常由肌部和腺部两部分构成,无唇,阴户在虫体前端。圆形目的食道简单或呈瓶状,雄虫尾端具有由肋状物支撑的角质交合伞,往往有两根等长的交合刺。毛首目往往区分为前后两部,食道很长,呈串珠状,雄体只有一根交合刺。膨结目的食道简单,雄虫具有肉质交合伞,无肋状物支撑,只有1根交合刺。驼形目具有单核的食道腺,无唇。在中国畜禽中已发现线虫病原350余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常见的有:寄生在马属动物肠道的副蛔虫圆形线虫、尖尾线虫、胃线虫和皮下组织的副丝虫;寄生在反刍动物真胃的血矛线虫、肠道的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5]。2.吸虫 吸虫是另一类寄生蠕虫。冯文和等(2001)在对合肥动物园里9种44只食草动物寄生虫调查时发现寄生虫15种,其中吸虫2种。国内的野生动物感染片形吸虫的比例很大,上海曾经有金毛羚牛因肝片吸虫致死的报[6]。何牧等(2003)对100只野生猕猴(四川绵阳地区)消化道寄生虫调查时发现肠道寄生虫8种,50.0%为吸虫感染。般呈叶片状或长椭圆形,附着器官有角质的钩、棘刺及吸盘。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消化系统相对趋于退化,一般较简单,有口、咽、食道及肠管。肠管通常有两支,互相对称,末端封闭成盲管,有的种类可合为一,或通于排泄管。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排泄小管、排泄囊、排泄孔组成。神经系统由神经节、神经纤维及围绕食道的神经环组成,并有神经支对称分布于虫体各部。生殖系统趋向复杂,生殖机能发达,除裂体科吸虫外,皆为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发达,构造复杂,雄性生殖器官由睾丸、输精管、贮精囊、阴茎囊、前列腺、阴茎等部分组成。雌性生殖器官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膜、梅氏腺、卵黄腺及子宫等部分组成。单殖亚纲和盾腹亚纲生活史简单,没有无性世代,亦无宿主的交替。复殖亚纲生活史较复杂,出现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转变,及宿主的轮换。幼虫期所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成虫的寄生称终末宿主,一般生活史要包括卵、毛蚴,无性世代的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尾蚴寄生于水生或陆生软体动物的腹足类,囊蚴分别寄生于甲壳动物的虾、蟹、昆虫、软体动物、鱼类、植物等生物体上[7]。 3.绦虫 绦虫是脊椎动物常见的一类寄生虫。杨建发(2006)对野生猕猴和食角蟹猴体内寄生虫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了带科绦虫、细颈囊尾蚴[8]。肖映珍等(2001)在长沙西北部的47只狼体内共检出了15 种蠕虫,其中包括泡状带绦虫(44.7%)等。绦虫头节实际上是吸附器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七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七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病害, 小龙虾, 养殖, 技术 出血病 由气单胞菌引起的虾败血病,此病来势凶猛,发病率高。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螯虾一旦染上出血病,不久就会死亡。 防治:①若发现病虾要及时隔离,并进行池水消毒,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生石灰25公斤~3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②每667平方米取750克烟叶用温水浸泡5小时~8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盐酸环丙沙星原料药1.25克~1.5克投喂,连喂5天。 水霉病 由水霉菌引起。患病初期症状不太明显,当症状明显时菌丝已侵入虾表皮肌肉,向外长出棉絮状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病虾消瘦乏力,活动焦躁,摄食量下降,严 重者导致死亡。 防治:①在捕捞、搬运、放养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虾体损伤;②用1%~2%食盐水对病虾进行较长时间浸浴,效果较好;③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00克兑水全池 泼洒。 烂鳃病 由细菌引起,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防治:①经常清除虾池中残饵、污物,保持养殖环境卫生;②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 克兑水全池泼洒。 黑穗病 因水质污染严重,鳃丝受霉菌污染所引起。病虾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①保持养殖水体清洁,溶氧充足;②用3%~5%食盐水浸浴病虾2次~3次,每次浸浴3分钟~5分钟;③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10克兑水全池泼洒。 烂尾病 因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初期病虾的尾部有水泡,导致

尾部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尾部的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 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被吞噬。 防治 ①苗种运输和投放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②投饲要充足、均匀,防止虾因饵料不 足而相互残杀;③每立方米水体用15克~20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 聚缩虫病 由聚缩虫寄生于虾甲壳上而引起。病虾体表污物较多,摄食和活动能力逐渐减弱,严重者在黎明前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防治:①彻底消毒,杀灭病原;②发生此病可经常大量换水,减少聚缩虫数量,减轻其对螯虾的危害;③用浓度为0.5毫克~1毫克/升新洁尔灭和5毫克~10毫克/升高锰酸钾 混合液浸浴病虾。 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累枝虫和针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和虾苗的体表、附肢、鳃上等,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起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在患病期间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减弱,影响幼体发育变态。 防治:①保持合理密度,注意虾池环境卫生,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②用每立方米水体含25克~30克福尔马林溶液浸浴病虾4小时~6小时,连续2次~3次,效果较好。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内容充实)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作者:出处: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05年09月20日【关闭】 一、腐壳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g/立方米兑水全池泼洒;④用漂白粉2g/立方米全池泼洒,并每千克饵料中加磺胺类药物0.1-0.2克,连喂3—5天;⑤用5%—1O%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分钟,连续1周。 二、黑鳃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诱发。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 2.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O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发病后用生石灰15—20g/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1—2次;④病蟹放入吱喃唑酮2—3g/立方米浸洗3—4次。 三、烂肢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由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或同类致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量减少基至拒食,活动迟缓,终致无法蜕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②放养前用呋喃唑酮2g/立方米浸泡数分钟;③发病后用土霉素或呋喃西林0.5—1g/立方米全池泼洒;④用吱喃唑酮O.1—O.2g/立方米全池泼洒;⑤用生石灰1-。20g/立方米全池泼洒,连施2—3次。 四、水肿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匍匐在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2.防治方法:①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不使受伤;②发病后用土霉素或呋喃西林0.5—1g/立方米全池泼洒;③用吱喃唑酮O.1-0.2g/立方米全池泼洒;④每千克蟹用0.1-O.2g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 五、水霉病

中草药防治中国对虾聚缩虫病试验研究

中草药防治中国对虾聚缩虫病试验研究 潘开宇河南省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升学系464000 随着中国对虾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进展,中国对虾疾病的发生已成为进展养殖的“瓶颈”之一。病害防治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在实际生产中,胡乱用药,用禁药的现象专门普遍。因此如何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防治此病迫在眉睫。本文就中草药对中国对虾感染聚缩虫的治疗成效作了初步研究,供宽敞养殖户参考。对虾的聚缩虫病是对虾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对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感染细菌病,继而发生死亡。 对虾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寄附于对虾的体表和鳃等。对虾寄生聚缩虫后,体表似覆盖一层絮状白毛,消瘦,活动减弱,或在池中不动或在水中缓慢游动,趋光性差,极易沉入水底。聚缩虫群体较大,常附着在对虾的头甲及腹部、鳃部,呈粘滑的絮状附着物肉眼可见。严峻阻碍对虾的呼吸、活动和摄食,患病的对虾不摄食、不排粪、不蜕皮,并连续发生死亡。 聚缩虫喜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盐度较低的水体中。因此,池中的有机物既为聚缩虫提供了食料又提供了附着基。聚缩虫是通过端纤毛轮的自由游泳体在水中传播的,静水容易使端纤毛幼虫易寄生在附着基上。当池中有机物的含量则越来越多,聚缩虫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迅速繁育。严峻时可使对虾幼体聚缩虫的感染率达到85%。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试验用虾为被聚缩虫寄生的中国对虾(体长lOcm-13cm,体重15g-20g),经鳃部镜检确诊为感染聚缩虫。识别特点:聚缩虫寄生于虾的体表和鳃丝上,破坏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刺激机体分泌大量黏液,鳃辦浮肿,呈灰白色。 2.药物 自中药店采购苦参、大黄、百部、贯众、五倍子,单独粉碎成末,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将中草药用蒸馏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煎煮液的浓度分别为10 mg/L、15mg/L、20mg/L。 3实验方法 实验分成三组。每组随机取患病中国对虾20尾。放人120L玻璃缸中,连续充氧曝气,每组浸浴浓度为10 mg/L、15mg/L、20mg/L。记录实验开始时刻,并随时观看鱼的反应。预备洁净无划痕的凹玻片,用剪刀剪取鳃丝置于其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看虫体变化隋况。 二、结果 1肉眼观看中草药浸泡成效 中国对虾在lO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后,聚缩虫的杀灭成效并不明显。经3小时后,鳃辦仍旧呈灰白色,在15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1小时后,可见部分虫体从鳃丝脱落,死亡。2小时后,鳃丝上已见不到虫体。浸浴的鱼在4天内未显现任何专门现象,在20mg /L的中草药合剂浸泡,0.5小时后,部分鱼开始上窜,呼吸频率加快;两小时后,两尾虾死亡,镜检鳃丝充血,聚缩虫体死亡。 2显微镜下虫体的变化 在凹玻片上滴洒10 mg/L、15 mg/L、20mg/L的药液,从感染聚缩虫的中国对虾体上分离到虫体,用吸管将虫体吸至凹玻片上,显微镜下观看虫体的变化。浓度为lOmg/L的药液对聚缩虫的作用较弱,3小时后,未发觉死亡虫体,活力不减弱。在浓度为15mg/L的药液中的虫体,15分钟后挤成一团。30分钟后,显微结构模糊。1小时后,虫体结构完全被破坏,胞质流出,凝固。在浓度为20 mg/L的药液中的虫体,5分钟后虫体结构即完全被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七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七种常见 病害防治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七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病害, 小龙虾, 养殖, 技术 出血病 由气单胞菌引起的虾败血病,此病来势凶猛,发病率高。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螯虾一旦染上 出血病,不久就会死亡。 防治:①若发现病虾要及时隔离,并进行池水消毒,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生石灰25公斤~3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②每667平方米取750克烟叶用温水浸泡5小时~8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盐酸环丙沙星原料药 1.25克~1.5克投喂,连喂5天。 水霉病 由水霉菌引起。患病初期症状不太明显,当症状明显时菌丝已侵入虾表皮肌肉,向外长出棉絮状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病虾消瘦乏力,活动 焦躁,摄食量下降,严重者导致死亡。 防治:①在捕捞、搬运、放养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虾体损伤;②用1%~2%食盐水对病虾进行较长时间浸浴,效果较好;③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 苏打各400克兑水全池泼洒。 烂鳃病 由细菌引起,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防治:①经常清除虾池中残饵、污物,保持养殖环境卫生;②每立方米水 体用漂白粉2克兑水全池泼洒。 黑穗病 因水质污染严重,鳃丝受霉菌污染所引起。病虾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 死。 防治:①保持养殖水体清洁,溶氧充足;②用3%~5%食盐水浸浴病虾2次

~3次,每次浸浴3分钟~5分钟;③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10克兑水全池泼 洒。 烂尾病 因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初期病虾的尾部有水泡,导致尾部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尾部的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被吞噬。 防治 ①苗种运输和投放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②投饲要充足、均匀,防止虾因饵料不足而相互残杀;③每立方米水体用15克~20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 洒。 聚缩虫病 由聚缩虫寄生于虾甲壳上而引起。病虾体表污物较多,摄食和活动能力逐渐减弱,严重者在黎明前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防治:①彻底消毒,杀灭病原;②发生此病可经常大量换水,减少聚缩虫数量,减轻其对螯虾的危害;③用浓度为0.5毫克~1毫克/升新洁尔灭和5毫克~10毫克/升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浴病虾。 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累枝虫和针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和虾苗的体表、附肢、鳃上等,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起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在患病期间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减弱,影响幼体发育变态。 防治:①保持合理密度,注意虾池环境卫生,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②用每立方米水体含25克~30克福尔马林溶液浸浴病虾4小时~6小时,连续2 次~3次,效果较好。

杯体虫和聚缩虫

杯体虫 杯体虫隶属缘毛目,累枝科,杯体虫属(Apiosoma B anchard , 1885),为附生纤毛虫。虫体大小为14~ 18um或11 ~ 25um,虫体充分伸展时呈杯状或喇叭状,前端粗,向后变狭,口围盘有发达的口缘膜。前庭附近有1个伸缩泡,体后端有1个附着盘,体表有细致横纹,虫体收缩时,口围盘纤毛作束状,向外伸于体外,再渐缩入,有时缩成茄子状。 虫体传播主要靠游动。在一定环境下,虫体在口围盘和附着盘均缩入而呈茄子状, 体上具有比平时更长的细密纤毛。然后离开宿主,在水中游泳,遇到合适的宿主就寄生。杯体虫是一类以水中细菌和有机颗粒为食的体外共生体,而非从宿主体内摄取营养的外寄生体。 预防:鱼体下塘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 治疗:1、水深1m,每亩水面,使用苦楝树枝叶30g煮水全池泼洒;2、使用浓度为30~ 35mg /L的盐酸奎宁,每天1次,连续3天,全池泼洒;3、1 . 5 % ~ 2 . 5 %食盐水浸洗病鱼30~ 50分钟;4、1 /5000醋酸浸洗30~ 50分钟;5、用0.3g/m3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6、水深1m的鱼池,每亩用苦楝树枝叶15kg 浸泡池中,7天-10天换一次,连续3-4次。

聚缩虫 聚缩虫( Zoothamnium SPP . )隶属缘毛目, 固着亚目。通常形成群体呈树枝状固着于物体上生长,聚缩虫每一个分支的末端都有一个虫体,每个虫体的构造大体相同, 虫体在充分伸展时呈喇叭形、倒钟罩状, 前端形成盘状的口围盘, 口围盘上有口沟,口沟的两边各有一行纤毛,虫体的基部连到柄的分枝而产生分支, 具有整个群体同时伸缩功能。聚缩虫主要以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及其它有机颗粒为食。碱性环境不利于聚缩虫的生存和繁殖。聚缩虫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3-30℃,当外界环境不良、突变或虫体受刺激时易形成游泳体,这也是虫体的一种防御手段。在育苗和养成过程中,有时遇到越换水越糟,其原因就在于此。静水和有机质是聚缩虫生活的必要条件。有机质不仅为聚缩虫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而且它的悬浮物为它提供附着基。静水使聚缩虫游泳体易附着于附着基上。聚缩虫喜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盐度较低的水体中。 预防和治疗: 1、换水1 /3后全池泼洒15ppm的生石灰,连用2~ 3天; 2、全池泼洒硫酸锌0 .6ppm,换水后再用1次或在5天内每隔1天连续投药3次,每次0.5ppm用药量,可收到明显疗效。聚缩虫旺发的条件除了闷热高温气候外,还与养殖水体过肥密切相关,因此在施用硫酸锌之前,可先换水,再配合施用一些水质改良剂,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延缓耐药性产生,杜绝聚缩虫的频繁复发。 3、全池泼洒纤虫净1 ~ 2 ppm, 隔天全池泼洒氯溴海因0.2ppm 4、治疗例子:“碧水爽”1瓶2亩,调节水质;30分钟后,全池泼洒“精博纤苔净”1瓶3亩杀灭聚缩虫;次日,“聚维酮碘”(10%聚维酮碘溶液500毫升)1瓶1亩,消毒;内服药拌饲投喂。使用的次日,死亡量由2000条下降到100条,消毒后,下降到10条。第4天观察,聚缩虫脱落,体表上的聚缩虫变黑、变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