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慧旅游的文化产业项目研究

智慧旅游的文化产业项目研究

智慧旅游的文化产业项目研究
智慧旅游的文化产业项目研究

智慧旅游的文化产业项目研究

一、智慧夫子庙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夫子庙地区商业发展逐渐规范,规划布局提档升级,夫子庙

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实现了科学的总体规划布局,5A级景区(夫子

庙-秦淮风光带);4A级景区1家(朝天宫景区);对外开放景点8

处(大成殿、江南贡院、中华门瓮城、李香君故居、夫子庙水上游览线、白鹭洲公园、秦大士故居、王导谢安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

等6家(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太平天国博物馆、南京

书画院、金陵美术馆、老城南记忆馆);特色街区、园区6处(门东

箍桶巷历史街区、夫子庙特色街区、桃叶渡文化街区、南捕厅历史文

化街区、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区、晨光1865科技创意园区)。夫子庙

品牌愈加响亮,知名度越来越高,旅游人次逐年增高。数据显示:

2012年2900万人次,高峰50万人次/天,团队占40%,散客60%,到2013年已经突破3000万人次。人气的聚集吸引更多的商业主体纷纷进驻,夫子庙景区的文化和经济双重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夫子庙地

区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总量大规模扩张,仅2012年秦淮区旅游总收入达152.8亿元。所以,智慧夫子庙具备良

好的建设基础与发展环境。智慧夫子庙的建设同样面临着挑战。面向

企业的服务滞后:景区内商业定位模糊,没有形成整体和规模效应,

竞争力不强,商业管理粗放,缺少科学统筹的布局和管理。面向政府

的服务滞后:景区内公共服务多为点上管理,缺少面上的平台打造,

公共设备配套不够完善,服务质量亟待提升。面向游客服务滞后:夫

子庙为开放性景区,景点民居混合不封闭,景点和服务分散凌乱,不

成一体,直接导致景区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传播和宣传渠道不畅通,旅游的创新性、质量和舒适度不高。历史给秦淮留下了丰富的历

史文化资源,但夫子庙重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有。低层次的大众化低

廉旅游纪念品、鱼龙混杂的秦淮风味小吃、不成体系的现代服装连锁

店等使得秦淮传统文化内涵不高,品牌效应降低。此外,景区内很多

景点各自为政,未能纳入统一有效管理,未能将周边的优质资源整合,大大削弱了夫子庙的核心竞争力。

二、智慧夫子庙建设的总体规划

智慧夫子庙建设依靠便捷的交通地理位置,优质的文化资源和独具特

色的场馆建设,以“一张大网、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一张名片”为

框架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都市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一张

大网”即物理形态的秦淮区域全覆盖无线Wifi网以及分享的、互动的、免费的互联网思维;“一个平台”即以“OAO新商业模式”为特色的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一个中心”即以在线客服、派送服务、商旅运

营为标配的OAO运营服务中心。“一张名片”即弘扬秦淮文化、促动

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智慧名片。构建Wifi网络、商旅平台、服务中心以

及智慧秦淮体系,由单一的技术基础建设运营模式向全方位的智慧化

大运营模式转变,从而扩大项目的蓄力空间,打造面向企业、面向政府、面向游客的全方位一体化系统。智慧夫子庙当前重点打造项目包

括Wifi建设、运营管理系统以及多屏互动系统。为游客提供有质量保

证的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改善旅游体验,提升景区品牌影响力,同时

为智慧夫子庙平台运营提供移动互联网入口。对游客上网行为实行数

据挖掘分析,为景区商家提供精准营销。为优化企业产品开发和旅行

服务提供决策依据。为景区各种管理终端、智能设备提供网络互联,

提升景区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多屏互动系统将通过APP、导览屏等,完成“多屏交互商务信息整合处理平台”设计方案,同时对本地

区客流密度变化信息实行实时播报,服务夫子庙灯会,在紧急情况下

发布预警信息,发挥有效的疏导作用。除此之外,智慧夫子庙还在持

续增强打造其他系统工程建设,如监控系统、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建设、公共服务门户系统功能建设(信息发布门户、在线订票、订单管理、电子支付等)、智能导览屏的规划、建设及信息发布、商旅文一

卡通、可接入监控中心系统功能建设、手机智能导游系统功能建设

(景点展示、语音导游等功能)。通过夫子庙的智慧转型升级,推动

夫子庙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和商业盈利模式在互联网电商时代升级:

以移动互联、科技创新、文化回归三元素组合推动夫子庙商圈“底层

格式化”,从而实行旅游产业价值链重组。将有利于夫子庙景区提升面向企业、政府和游客的整体服务质量,进一步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景区的旅游质量和舒适度,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商业模式。为政府实施景区监管提供便利,形成横向能融合、纵向可贯穿、外围能扩展、整体可对接的“南京模式”。

三、实施步骤

智慧旅游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依据区域资源,循序渐进地做好建设规划。依据夫子庙地区现有资源和设施,夫子庙景区智慧旅游项目,计划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4年-2015年)基础资源整合和搭建阶段;第二步(2015年-2016年)系统完善升级阶段;第三步(2016年-2020年)深度挖掘和形成品牌效应阶段。

商户能够产生黏性的平台———商户合作模式设计,为区域内多屏互动引导梳理资源并局部尝试、在紧密商户内推动状元郎虚拟一卡通互通结算、夫子庙时尚潮流聚集地的氛围营造。其主要措施有:(1)推动夫子庙地区景点、商户的线上入驻,上线率超过现有所。有电商平台,上线商户活跃度超过50%。“智慧夫子庙”必须是现有各类网络平台中资讯最全的一家。(2)以销售量和美誉度两项考评,完成“智慧夫子庙”的口碑产品制定:快闪5小时,完美24小时。并通过其他电商平台推广,建立智慧夫子庙的产品设计标记。(3)以“在线预订”启动线上引导线下消费,以消费积分增值补贴为触发点,实施虚拟储值卡“状元郎一卡通”的店铺推广,鼓励店家装机、刷卡,以返利和优惠奖励游客在平台直接下单消费。(4)建成“智慧夫子庙”导引、导览体系。使用手机屏、视觉流的导引海报和导览屏,以及商户门贴海报等资源,综合打造夫子庙内部的动线轨迹。(5)团队游客体验及旅行社激励方案。(6)智能停车管理系统。(7)微博微信粉丝度,转发率,阅读率接近乌镇水平。(8)夫子庙—门东公共自行车预约付费系统,以及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老年人特约黄包车,全部通过APP终端预约和付费。

2、第二阶段(2015年-2016年)目标定位:基于数据分析向用户实

行精准推送,引导商户习惯手机端与导览屏互动,状元郎手机支付大

面积覆盖、具有“智慧夫子庙”特质的商业旗舰店打造。推动措施为:(1)签约商户比例大幅度提升,以合作紧密水准和商户口碑指数综合

考评分层,设计不同圈层的商户合作模式,采用资源倾斜的方式拉升

核心商户的销售业绩,同时增大这部分商户的平台佣金分成比例。(2)定期发布“智慧夫子庙”商户榜、产品榜,形成品牌效应。(3)为重

点景区引进新的产品,为游船打造“视觉水上,江南秦淮”基于手机

终端及多屏互动的体验升级,以技术为先导,领先于国内其他水系游

船产品。(4)智慧夫子庙“风物志”系列产品(微信、微博、DM、视

觉杂志)广告营收净利润增长,并作为品牌输出南京其他区域。(5)APP内置门东、白鹭洲、熙南里彩蛋弹窗,夫子庙行程消费满一定额度后弹窗给以赠品和大力折扣,引导游客从夫子庙辐射两翼。

3、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目标定位:智慧夫子庙平台再度升级,在达到区域最好用移动端并对区域内商业具有深度影响力之后,

成为夫子庙商圈所有商户的互联网技术顾问,在线销售的策划创意服

务支持平台,潮流设计产品化商品化的推动力。推动措施为:(1)屏

屏互动技术全面铺开,游客手机终端、商户手机终端、商户店内的小

型外置屏、夫子庙区域的公共导览屏全部实现互动,“智慧夫子庙”

借此三类屏幕,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和趋势分析,实现区域内游客的动

线控制,全面提升全区域内商业运行效率,向商户发布有数据支撑的

商业建议书,切实有效的为夫子庙商业的代际更迭做贡献。(2)以全

区域商户分析、游客消费分析等为夫子庙建设和规划提供数据和商业

模型。(3)引入互联网金融,推动区域内商户的升级,采用资本注入

的方式完成从服务收费向资本盈利方向转移。(4)“智慧夫子庙”核

心技术中的各项“智慧”形成可针对景区、商业、游船、电商的输出

模式。(5)“风物志”作为潮流时尚的报道者,引领者之外,从广告

业进入实体经济,利用“智慧夫子庙”的电商平台和数据库营销,发

掘潮流背后的商业机会,承接各类设计和潮流的商品转化和营销任务,成为潮品的产业基地。

四、智慧夫子庙建设需要准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1、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对于智慧夫子庙建设,应坚持核心信息系统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要站在整体层面实行系统、全面、科学

的考虑,将夫子庙分散的商业和景区布局实行系统谋划,在精细每一

项功能的基础上,注重联合后整体功能的发挥,让细化的每一个创新

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1+1>2”的效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本

着谨慎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必须按照项目整体规划的进度,分步完成。设立阶段性目标,形成阶段性成果,严格按照“三步走”的阶段性战略。对每一步的实施实行严格的监控和验收,务必使每一步的展开达

到预期的效果,为项目的下一步展开做好铺垫。让智慧夫子庙建设稳

步推动,扎实运行。

2、现有系统与新建系统景区内商户、业务经营单位已经意识到信息

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因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认知不足,出现重复严重、系统不互联互通、无法扩展升级等问题。智慧夫子庙建设首先应发挥

现有系统的功能,新建系统应在原有基础上实行产品功能拓展,建立

更加完善、系统性能强大的后台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和无线互联平台,

做好云计算平台和物联网平台的整体规划布局。因为系统建设的复杂

水准和运营的长期性,资源的投入巨大,所以在运营上还必须考虑经

济性和自我发展性。

3、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智慧夫子庙在夫子庙商圈建立“双店模式”,即OAO(onlineandoffline)。ONLINE:平台不是仅提供电商货架,而是在线贩售自助服务、微营销矩阵推广、“爆款”设计等系列服务。OFFLINE:通过顾客反馈、夫子庙商圈数据分析等网络技术,通过线上

带动线下,协助商户线下店铺也进一步升级。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信息

融合、交易融合、结算融合、用户融合,以及查询、购买、交易、支

付的“交叉融合”。与此同时,智慧夫子庙需在APP、微信公众账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互联网渠道上建立运营矩阵。线下产品向线上推送

要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视觉形象系统;上线产品统一标准;多平台体

系统一营销;线上统一结算;统一物流;统一先行赔付。

五、结语

智慧旅游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广泛借鉴优秀经验、结合自身

实际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智慧旅游发展之路。中华文化别具魅力的

内涵与西方文化有着显著差异,而文化上的差异正是我国旅游产业的

特色与优势所在。智慧旅游建设必须以现代眼光审视认知我国文化的

独有价值,灵活捕捉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热点,综合打造体现民

族特性的文化旅游生态和具有人类共享性的文化旅游品牌。智慧夫子

庙顺应移动互联这股不可逆潮流,将老城南塑造成为“最南京的地方”,成为独特的智慧旅游“南京模式”典型,成为南京著名文化旅

游胜地的世界形象窗口,更为南京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超乎想象的

舞台。当然,当前夫子庙旅游生态发展路径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夫子庙旅游产业基础还需从粗放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坚持走精品

文化之路,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政府对于南京智慧旅游的建设还需确

立更加开放、高远的指导思想,坚持体现南京城市特色的创新发展思路。在南京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需要实施区别化与层次型发展战略,

以示范引领,积极稳妥推动、扎实有序运行。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调动各方对于智慧旅游建设理念的认同感与协同度,充分发挥集

体智慧与能量。最终展开产业化运作,实现“南京模式”的复制与输出,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走出中国特色智慧旅游城市之路,

为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奉献一分力量。

智慧旅游的文化产业项目研究

旅游APP创业商业计划书【完整版】

旅游APP创业商业计划书

目录 一、创业背景 (3) 1.1 市场条件 (6) 1.2 专家学者意见 (6) 1.3 学校政策支持 (7) 二、产品与服务分析 (7) 2.1 APP介绍 (7) 2.2 APP的设计 (7) 2.3 APP提供的具体服务 (8) 2.4 APP的优势 (9) 2.5 APP的完善及发展方向 (10) 三、APP市场分析 (11) 3.1 微观环境分析 (11) 3.1.1 竞争对手分析 (11) 3.1.2 消费者分析 (11) 3.2 宏观环境分析 (12) 3.2.1 市场经济发展 (12) 3.2.2 网络技术发展 (13) 3.2.3 优劣势分析 (13) 3.3 竞争对手分析 (13) 3.3.1 现有竞争者 (13) 3.3.2 潜在竞争者 (13) 3.4 目标市场与目标消费者分析 (14) 四、公司战略 (14) 4.1 规模与定位 (14) 4.2 战略管理(SWOT分析) (14) 五、营销策略 (16) 5.1 产品策略 (16) 5.2 价格策略 (16)

5.3 促销策略 (17) 5.4 宣传策略 (17) 六、经营管理 (18) 6.1 招聘人才 (18) 6.1.1 人员招聘 (18) 6.1.2 员工工资(绩效评估) (19) 6.1.3 员工福利 (19) 6.1.4 人员培训 (19) 6.2 管理模式 (19) 七、管理层分析 (20) 7.1 初期组织结构图 (20) 7.2 部门职能介绍 (20) 7.3 管理层人员简介 (21) 7.4 团队优势 (21) 八、财务分析 (22) 8.1 财务预算 (22) 8.2 利润分析 (23) 九、经营风险及对策 (24) 9.1 前期经验不足 (24) 9.2 竞争风险 (25) 9.3 季节和天气带来的风险 (25) 十、附录 (26)

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

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

江苏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

江苏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弘扬的重要渠道。“十三五”期间,作为江苏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和同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已经越发凸显融合发展的趋势,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江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正在经历着实质性的转型升级,两大产业的融合方式越发多元化、融合广度逐步扩大化、融合深度进一步纵深化。对当前江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现状作了概述,分析了二者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建议。 标签: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1 引言 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是经济结构、消费需求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融合可以使产业间相互带动,互利共赢。旅游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具有强示范意义和较强可操作性,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和融合功能对于经济转型发展非常重要。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现实需求基础,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几乎所有条件,将旅游产业的发展嵌入至文化产业的框架之下规划,一定会使旅游产业的发展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本文在国家战略发展基础上,以江苏为例探索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对于两者更好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江苏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程度较浅弱,产品创新能力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正越来越多的倾斜到精神层面的需求,这就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并由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衍生带动的其他相关需求,也必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因而发展江苏文化旅游产业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江苏的旅游、文化资源一方面由于旅游资源分布较分散,南北跨度大,地域性特征明显,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存在整合能力弱,整合方式方法落后,产业产品创新能力差等诸多困难。 2.2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 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对于与旅游资源相关的文化没有深入挖掘。政府文化部门、旅游部门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沟通互动互促欠缺。旅游企业开发旅游产品时缺乏挖掘旅游资源背后文化价值的意识,政府文化研究部门只研究文化产品、在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上短板明显。作为旅游业灵魂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缺乏一批在全省有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富有江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目前江苏的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依靠自然资源开发景区产品的初级阶段,既无法与南方省份的特色自然景色相比,又缺少北方省份的厚重历史文化元素,多数景点“有景无文”的情况比较明显。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互联网+智慧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互联网+微智慧可研方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目录 一、项目背景与可行性分析 (4) (一)项目背景 (4) 1、互联网信息化总体情况 (4) 2、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 (5) 3、微信网站比电脑版网站更有优势 (5) (二)微信使用现状分析 (6) (三)旅游行业微信网站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7) 1、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 (7) 2、是紧跟微信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8) 3、具有网站构架基础。 (8) 4、可提高行业公信力与影响力。 (8) (四)微信网站微信群的价值分析 (8) (五)微信网站对旅游投资公司的益处 (9) 1、有助于抢占舆论阵地 (9) 2、有助于提升旅游行业信息的辐射力 (10) 3、提升旅游行业信息传送的有效性 (10) 4、参与的熟人圈更多 (10) 二、项目建设目标 (11) (一)、实现信息公开化 (12) (二)、投资项目集群化 (12) (三)实现目标客户微信群联集聚化 (12) 三、互联网+智慧微端建设意义 (13) (一)开阔传播渠道、传递权威声音 (13) (二)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区域影响 (13) (三)倾听客户声音、了解群体需求 (13) 四、项目建设要点 (14) (一)稳定、安全的系统架构 (14) (二)灵活、方便的可扩展性设计 (14) (三)综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15) (四)旅游行业信息与网友互动服务资源整合 (15) 1、应用系统的整合,实现交流与协作 (15) 2、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共享与互通 (15) 3、外部资源的整合,实现集中与利用 (15) (五)加大安全建设力度,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15) (六)集中突出本土景区形象特点 (16) 五、功能建设 (16) (一)、站点系统分析(以实际需求为准) (16) 1、景点导航演示系统 (16) 2、风景微相册展示系统 (17) 3、景区景点展示系统 (17)

互联网+旅游 智慧旅游商业计划书

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建设工作方案 互联网+旅游 智慧旅游建设工作方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一、前言 (1) 二、方案背景和建设意义 (1) (一) 方案背景 (1) (二) 建设意义 (2) 三、发展现状 (4) (一) 行业趋势 (4) (二) 我省优势 (8) 四、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 (13) (一) 指导思想 (13) (二) 基本原则 (13) (三) 发展目标 (15) 五、智慧旅游重点项目 (15) (一) 主导型项目 (15) 1. 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 (16) 2. 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17) 3. 智慧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平台 (18) (二) 引导型项目 (19) 1. 旅游数据监测系统 (19) 2. 智慧旅游服务卡 (20) 3. 景区电子商务系统 (21) 4. 目的地官方手机应用 (22)

(三) 示范型项目 (23) 1. 示范智慧景区 (23) 2. 示范智慧酒店 (24) 3. 示范智慧旅行社 (24) 4. 示范智慧旅游服务商 (24) 六、推进策略和保障措施 (25)

一、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对旅游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为目的地营销、旅游文化传播、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综合服务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支撑和动力。新信息技术与功能系统的运行和实施将会引起人们旅游出行方式的变化,并将带来旅游业的重大变革,从而推动旅游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由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型、由被动服务管理向主动服务管理转型。 智慧旅游是在新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和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的融合,使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并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等的旅游发展形态。智慧旅游以旅游信息化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旅游服务和管理的差异化。 某某省智慧旅游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某某旅游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实现某某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方案背景和建设意义 (一)方案背景 旅游业是信息高度集中并对信息高度依赖的行业,信息贯穿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信息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旅游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的

(完整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12-08-22 | 阅:6 转:2 评:0 | 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旅游界和文化界的共识。于光远教授也曾提出,旅游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行业,同时也是经济性较强的文化事业。然而,如何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其融合发展的路径如何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 1.旅游产业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在于其没有明确的边界。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以及两地的连接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称为旅游产业(张辉,2002)。其定义是以同一服务市场(游客市场)为集合划分的,是从满足旅游需求的角度进行界定的。因此,其产业涉及的范围也会根据旅游需求形式的演化而变化,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产业,这就决定了旅

游产业具有开放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游客的旅游活动得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开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旅游产业的内涵。因此,从根本上说,旅游产业具有对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本质上即具有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道尔诺(TheodorAdorno)在1947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中的“culturalindustry”,亦被称为“文化工业”。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都无统一定义。戴维·思罗斯比(DavidThrosby2001)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他在《经济学与文化》一书中用同心圆对文化产业的行业范畴进行划分。处于同心圆核心层次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手工艺等,此外,还包括更新一点的艺术形式,如表演艺术等;围绕这一核心的是那些具有上述文化产业特征同时还生产其他非文化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图书和杂志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报纸业和电影业;而处于同心圆最外围的则是那些有时具有文化内容的行业:广告业、旅游业和建筑服务业。 我国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具体包含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九大类。 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主要基于资源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渠道融合和企业融合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 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 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 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百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 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咼,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全国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会成为政 策制定相关部门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国文化旅游发展政策相对滞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薄弱,文化旅游发展的理念相对陈旧,趋于保守,通过广泛调研总结分析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实践经验和经 典案例,提出适合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的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文化、旅游、影视、出版、体育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对文化旅游的具体业态及其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出台具体鼓励和扶持性的政策将会成为今后文化旅游发展政 策的重要内容,作为相对独立、特征鲜明、潜力巨大的新型旅游形态,文化旅游具有强劲发展势头,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对贯彻落实文 化强国战略,增强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振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具有引导、调节的重要功能,这就要求加大文化旅游发展政策支持 力度,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文化旅 游市场和文化旅游企业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对文化旅游特色产 业集聚区、全国文化旅游实验区,国际知名旅游演艺品牌建设,历 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文化旅游活动 品牌建设等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举措,要出台更具体的实施办法及 扶持政策细则,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把制度理性转化为技术理性,切实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推动我国文化旅游向纵深发展。 3、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 势必带来文化的各种形态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尤其是在高科技浪潮 之中,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必然催生文化 旅游更丰富的业态,这就对深化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客观 要求,完善和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政策,需要加快文化、旅游系统管 理体制机制改革,以使两个系统的管理工作协调一致,从现实条件 来看,地市级及以下的文广新局与旅游局的合并将会成为文化体制

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商业合作计划书

“智慧旅游”商业合作计划书 2016年10月 目录 第1章市场分析 .................................................................................................. 1.1 市场需求 ............................................................................................... 1.2 市场前景 ............................................................................................... 第2章项目背景 .................................................................................................. 2.1 项目提出的原因 ................................................................................... 2.2 可行性分析 ........................................................................................... 2.3 创新性分析 ........................................................................................... 2.4 项目功能简介 ....................................................................................... 第3章?竞争对手分析 .......................................................................................... 3.1?以电子商务为目标的企业 ................................................................... 3.2?以提供服务为目标的企业 ................................................................... 第4章?自身条件分析 .......................................................................................... 4.1?人员能力分析 ....................................................................................... 4.2?技术实力分析 ....................................................................................... 4.3?费用分析 ............................................................................................... 第5章总体计划 .................................................................................................. 5.1 建设目标 ............................................................................................... 5.2 建设任务 ............................................................................................... 5.3 总体框架 ............................................................................................... 5.4 感知层 ................................................................................................... 5.5 数据交互层 ........................................................................................... 5.6 业务支撑层 ........................................................................................... 第6章功能设计 .................................................................................................. 6.1 信息站综合服务 ................................................................................... 6.2 智能导览 ............................................................................................... 6.3 智能门票 ............................................................................................... 6.4 安全监控中心 ....................................................................................... 6.5 旅游服务中心 ....................................................................................... 6.6 车辆管理中心 ....................................................................................... 6.7 信息发布服务 ....................................................................................... 第7章安全体系设计 .......................................................................................... 7.1 物理安全 ............................................................................................... 7.2 网络安全 ............................................................................................... 7.3 应用安全 ............................................................................................... 第8章项目技术解决的问题 .............................................................................. 8.1 信息整合和规范化建设........................................................................ 8.2 优化的管理手段.................................................................................... 8.3 更好的服务............................................................................................

智慧旅游商业计划书

篇一:旅游商业计划书 旅游商业计划书 一、总体描述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逐渐改变,人们消费逐渐由单纯物质消费,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的时期。 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随着中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都保持了25%的年增长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即达到小康水平,旅游的大众化,普通化即开始迅猛发展。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即旅游热潮即将兴起。 而在同时,国内旅游业发展并不成熟,形式单一,主要是游山玩水,旅游市场没有针对性,缺乏特色服务和创新服务,让许多本来有出游打算的消费者因为对旅行社的服务不满意而不出游,浪费了旅游资源和消费资源,同时消费者无法得到满足。 现代社会的日趋发展和进步,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当前和会就业压力很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而怎样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大学生思维,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 大学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成长如何,直接影响进入社会,甚至整个人生的发展历程。当前社会对大学生要求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如何应对挑战,提高素质,这成为目前在校的1700万大学生迫在眉睫的事情。 另一方面,作为站在时代潮头的大学生,消费观念开放,思维先进,对于参与社会,享受自然和生活的热情也日趋高涨,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强。 我们公司将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和活动,并于教育部门联合,为大学生提供旅行服务,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一个更加丰富的平台,让大学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终身受益。 二、公司和目标 公司的业务主要针对各大高校有消费能力的大学生而开展的。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能力进设计和客源开发。本着“特色服务,以人为本”、“创造终身价值”的理念,汇集管理、财务、营销等各方面的人才,充分发挥潜力,提供最优秀的服务,获取收益。公司的短期目标是在一个地区开展服务,并成为领导企业。长期目标是开发全国市场,构筑全国服务网络,成为大学生旅行服务的首选服务。成为倡导大学生生活文化,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交流的大型平台。 三、产品和服务 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一)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服务是公司提供的一项基本旅行服务。这项传统的旅行服务旨在让消费者摆脱社会和生活的压力,暂时放开烦恼的事情,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美好的氛围中去,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体验在百忙中享受生活。这项服务中,可以充分体验自然,陶冶情操,回归自然,解脱心灵的束缚,寻找真实的自我,感悟人生,享受美好生活。 在这项服务中,我们更加注重对景点的选择,根据需要,开发新的景区,不局限与现有热门景区,延长停留时间。这样可以冰雹正享受到真真正正的大自然。 (二)素质拓展 (三)社会实践 这项服务是我们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之处之一。这项服务主要是为了锻炼大学生素质而设计的。通过这项服务,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明白社会的运行和从事工作的流程。这项服务中公司设计有调查活动,访问活动,实习活动,等等。大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其中一项活动或几项活动。我们有专业人员进行配合,确保大学生的活动能顺利成功完成,这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智慧旅游项目平台规划建议(简版)

智慧旅游平台项目规划建议

目录 一、规划定位 (3) 二、建设思路 (3) 三、建设内容 (4) 1.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4) 2. 旅游资源一张图建设 (4) 3. 旅游行业管理平台建设 (5) 4. 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9) 5. 移动端系统建设 (13) 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清单 (15)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为加快推进城市旅游信息化工作的进展,落实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领导建设意向,积极探索项目推进实施路线,智慧旅游项目规划如下: 一、规划定位 智慧旅游平台,借助物联网和地理信息技术,整合景区、餐饮、酒店、娱乐、交通、购物等信息资源,构建旅游资源大数据,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空间管理模型,促进公安、交通运输、商务、环保、餐饮、航空、通信、气象等多行业涉旅数据共享。对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而言,通过旅游信息发布、目标定位、数据统计、客流监测预警等,全面了解游客需求、旅游目的地动态、投诉建议等内容,辅助实现科学决策和智能化管理;对游客而言,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服务体验。二、建设思路 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思路如下: 1.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基于自身业务和现有情况评估,选择合适的服务商进行智慧旅游平台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旅游发展委员会管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诠释规划编制建设方案,根据旅游发展委员会现有信息化情况,分期分步开展项目建设工作。

2.资源整合,标准先行。为了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依托于第三方信息服务商,整合国土、规划、发改、公安、交通运输、商务、环保、餐饮、航空、通信、气象等涉旅信息资源。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先行的原则,制定一套信息资源生产、管理、资源共享的标准体系。 3.需求主导,面向应用。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紧密结合行业管理和游客需求,以旅游业务需求为主导,确保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以应用促发展。 三、建设内容 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标准规范体系、旅游资源一张图、旅游行业管理平台、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移动端系统。 1.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编制《项目建设数据指导规范》、《数据采集规程与建库规范》、《数据入库更新作业规程》、《元数据标准》、《运行运营规范》等标准规范,保证工作的有序推进。 2.旅游资源一张图建设 (1)整合集成现有数据资源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旅游与文化产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现实意义。立足于各地社会经济环境,通过对旅游资源状况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的分析,提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类型,进而提出二者融合发展的策略,为各地探寻适宜自身融合发展的道路提供可寻思路。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思考的提出 (一)旅游业:文化产业全面、多元化发展的依托产业 文化产业是继旅游业之后的又一大绿色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无烟工业”。以“内容”、“创意”为主要支撑的产业特征使其成为各国后工业时代重点发展的产业,并逐步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资本和技术的高度密集是文化产业的又一大特征,其产生和发展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才聚集有着密切的联系。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东部发达城市以其较高的经济水平和大量的人才汇聚 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率先崛起的城市。较之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才聚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水平较低,文化需求不足,社会环境基本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西部所拥有大量原真性。活态化的民族文化遗产,从客观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容上的支持。如何发展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从而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全面的发展?旅游业的介入有效化解了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旅游业所属外向型产业,其

发展对于地区社会经济水平要求不高,依托于旅游业的开展,树立自身的文化品牌,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始积累,优化市场环境,提供有效需求,从而使西部地区出现文化产业的雏形,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多元化发展重点则在于文化产业先行的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本质在于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将旅游业融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对文化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旅游化的开发,提高文化产品生产的附加值,扩大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强化了文化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具体而言,通过旅游线路和专项旅游产品的设计,将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好奇心整合成为有效的市场需求,使原本无法产生经济价值的生产环节发挥经济效益或使原本终止于文化产品生成的产业链 得到继续延伸,创造出额外的经济效益。例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其发展主要以原有文化产业园区中的艺术创作、文化产品生产工序为主要吸引物,通过游客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游乐项目的增加使原本因生产集聚而形成的园区增加了旅游的功能,扩大了经济效益。又如影视城旅游的开展,作为电影拍摄的大型道具,旅游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影视城的附加值,根据影视剧作中的内容所开发出的旅游纪念品,又延伸了影视城的产业链,从而整体上提升了影视城的经济效益。 (二)文化产业: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产业 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时期,旅游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