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2课时

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2课时

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2课时
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2课时

第(二)课时累计( 2 )节

通过本节预习,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认识了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应该用(米)做单位;还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1米=100厘米。

提示学生:预习之后的困惑是()

考查知识点:“厘米”和“米”的认识;能力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正确选择合适)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cm

《认识厘米和米》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亲自观察及测量,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媒体:尺子、课件 教学意图: 1、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 2、让学生体验到要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借助课件认识尺子。 4、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

异? 二、新课 (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可以选择铅笔、数学书、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二)认识尺子。 1、讲: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 3、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 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4)做练习。 手掌宽()厘米。 一乍长()厘米。 臂长()厘米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练习题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米)。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数学书本长32()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30厘米 2米 99厘米 14米 四、画一画。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五.计算题。 13厘米+23厘米=() 1米23厘米-23厘米=()米=()厘米 1米10厘米-110厘米=() 1米-30厘米=()厘米 45厘米+55厘米=()米=()厘米 1米-80厘米=()厘米 8米+8米=()米 五、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小明现在身高是90厘米,再长多少厘米就有1米高了? 4、一根绳子对着2次后长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5、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三次后长多少米? 6、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量篮球场的宽,正好量了6次,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1厘米○1米(6)10厘米○1米 (7)56米○65米(8)50厘米○5米 (9)33厘米○3米(10)6米○60厘米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操场长140().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5)灯管长24().(6)手掌宽7() (6)爸爸身高175()(7)讲桌高5() 3.填空. (1)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4.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和米 达标卷-北京版(含答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米达标 卷-北京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公共汽车长()。 A.9厘米 B.9米 C.1厘米 D.1米 2.一座楼房高32 ,在横线上应填的单位名称是() A.厘米 B.米 C.元 D.分 3.下面3个答案中,正确的是()。 A.一号羽毛比较长 B.二号羽毛比较短 C.三号羽毛最长 4.直尺上5厘米至12厘米之间长()厘米。 A.5 B.12 C.7 5.82米-6米-40米=()米 A.5 B.15 C.25 D.36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一条直线长100米。() 2.篮球场的长大约是30厘米。()

3.下图中的铅笔长7厘米。() 4.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5份就是5分米。() 5.一辆汽车每时行驶80米。() 三.填空题(共6题,共25分) 1.填一填。 32cm+______cm=62cm 32cm+______cm=72cm 38cm+ ______cm=88cm 2.在横线上填上“>”“<”或“”。 63________71-8 40+38________70 20分________2元 95厘米________1米90________100 36________63 3.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数学书长21()黑板长4() 旗杆高10()图钉约长1() 大树高9()小明身高1()30() 4.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大树高约8______,爸爸身高175______,橡皮长约4______,教室高约3______。 5.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100”是________厘米,也就是________米。 6.在横线上填适当的单位名称。 (1)小林的身高是 132______ (2)王叔叔的身高是1_______70_______ 四.作图题(共2题,共10分)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把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A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A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认识厘米和米(一)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3米=()厘米 100厘米=()米 5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 1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三、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50米○5米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楼房高40().(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五.填空. 1、(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2)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做单位.

(3)直尺上从刻度4到刻度10是()厘米,从刻度12到刻度7是()厘米。(4)从尺的刻度2到刻度()是6厘米。 2、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五、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六、画一画。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10厘米短7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比7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七、应用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厘米和米(二)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第二课时教案北京版

认识厘米和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与学校生活中需要用到米的实际例子,介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米与厘米的百进制关系。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3.情感目标: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米与厘米的百进制关系。能够说出由几米变成几百厘米,或者几百厘米变成几米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用直尺量黑板的长度。 二、导入:你有什么感受那怎么办引出米尺。 三、新授: (一)出示教具(米尺)。 (二)知道米用m表示。 (三)拿出米尺,实际操作:伸开自己的双臂,量一量到什么地方是一米, 从脚到身体的什么地方是一米(小组同学一起量一量) (四)用直尺量一量米尺有多少厘米或数一数学具米尺 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百进制关系:1m(米)=100cm(厘米) 那么2m、3m、4m……呢都等于多少cm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五)出示教具,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长度度量工具。说说你认识的测量工具。 (六)用卷尺或学具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课桌椅的高,窗台的长度等大约有多长(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量,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然后再实际量一量) 四、巩固新知: (一)在()里填上厘米或米。(结合生活实际填一填) (二)量一量: 说说你测量的方法 (三)动脑筋:我们4个人正好围一棵树一圈,这棵树的一圈大约有几米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的想法 五、作业:回去测量你家中的物品,到什么地方长度是1米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ukt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分两部分安排。首先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度,由于学生所使用的测量单位不同,量得的数就不同,从而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指导学生认识米尺,指出,量比较小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表象,初步掌握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想想做做中,除了继续学习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外,重点练习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用指宽、掌宽等自己身上的“尺”进一步建立1厘米或几厘米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一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准备:学生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1.教学设想: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主要是再创造,依托原有的知识经验,加上必要的实践和体验,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情景——操作与探索——实践与应用”的学习过程,体现“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现代教学观,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达到统一。 2.教法和学法的处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对教学方法做了如下处理:直观演示与操作实践相结合,

配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感知、判断推理、主动地学习新知。为了便于学生抽象概括,我设计了“观察、比画、测量、画一画、比一比,估一估”等环节,让学生动脑、动手、体验感知,学会有序的数学思考。 设计思路: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观察感知,认识厘米 动手实践,探索量法 综合训练,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谈话:课桌是我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么?好,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量一量桌面的长度? 生动手测量 1、用手量 2、用书本两 3、用铅笔量 4、用文具盒量 汇报结果 师:同样长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师:为了便于交流和比较,我们通常用直尺去量。 二、观察感知,认识厘米: 1:认识直尺,厘米: 1)学生认识直尺,感知厘米: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直尺,仔细的看一看,尺上有什么? 生观察。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 谁还愿意补充? 师小结:

厘米和米的认识测试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手掌宽7()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5)小红身高1()25( ) 2、填空. (1)24厘米+17厘米=()厘米 (2)72厘米-27厘米=()厘米 (3)1米=()厘米 (4)45米+36米=()米 (5)2米+50厘米=()米()厘米 (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7)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4、下面各数从大到小排列: 90厘米 3米15米1米 ( )( ) ( )(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4)直线是可以量出长度的。()(5)小明身高120米。() (6)这是一条线段。() (7)一条直线长7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5)50厘米○5米(6)33厘米○3米

四、解决问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根绳子,原来长53米,我第一次剪去19米,第二次剪去23米。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动手题。 1.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 沙井小学孙勇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苏教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量,也为认识米用米量做下铺垫。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及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二、说教法: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说学法: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因此在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

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你喜欢哪种量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四、游戏活动、发展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量、画的本领后,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新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尺子、课件等,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课学习 (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字典的长度,可以选择曲别针、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师:我们都用同样长的纸条量,结果会怎样呢? 生:一样长。

师生总结: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二)认识尺子。 1. 师: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 你们发现什么了? 3. 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 师:不仅你们尺子上的1厘米都一样长,全世界的1厘米都是这么长。 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师生总结: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演示,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6.测量。 师拿出一支铅笔,师生共同测量。 量的时候,左端一定要对准0刻度,看右端铅笔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汇报结果及测量方法。 三、结论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 2. 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 手掌宽()厘米。 一乍长()厘米。 臂长()厘米。 2.说说还有哪些物体长1厘米? 五、作业布置 自己量一量数学课本,及课桌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

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 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

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 [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初步尝试估测物体长度,提高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直尺、钉子、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和老师比个子,谁高?谁矮?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就是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1)观察尺子。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应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 (2)认识、感受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食指、田字格、图钉的宽度吗?请你们把自己的食指、田字格、图钉放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呢?(引出1厘米) 师:请同学们找找,自己尺子上,还有哪些是1厘米的长度。 生:从刻度2到3,或者3到4……都是1厘米。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师:我们大家现在一起用手比划一下,看看1厘米有多长。互相看一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学生同桌两人互相比划给对方看,加强感知,增强记忆。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3厘米又有多长呢? 师:同学们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3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在直尺上找出3厘米,同桌两人互相交流。 2.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师:你能量出下面纸条的长度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 认识厘米教案

1认识厘米 课时目标导航 认识厘米。(教材第2~3页例1~例3)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厘米,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纸条、图钉、订书钉。 学生准备:刻度尺、图钉、纸条、铅笔。

一、情景引入 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提示: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学习新课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 提示: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如: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2)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明确:①不准确,大人和小孩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②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小孩,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③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3)收集生活中常用来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①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②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准备。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修订稿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3页例2,例3、练习一4、5。 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直尺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任务评价: 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准备: 尺子、纸条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为了测量的方便,人们发明了标有统一的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尺子(出示尺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尺子—厘米尺。 二、认识厘米 (一)认识厘米尺 1.投影出示厘米尺,仔细观察:提问尺子上都有什么? 预设:刻度线、数字、单位。

2.根据回答课件演示,师做补充说明 (1)刻度线:这一条一条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很均匀。 (2)数字、单位: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而不是从尺子的顶端开始测量;其他的数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二)认识1厘米 1.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并展示(0-1之间、1-2之间、2-3之间、4-5之间......) 2.小结: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建立1厘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师分步提出要求,生活动。 (1)同桌两人以厘米尺上的1厘米为标准,互相比画1厘米。 (2)闭上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4.举例说一说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指明回答。 (三)用厘米量 1.课件演示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量一量自己准备的纸条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1)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2)交流反馈。 (3)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注意把尺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课件出示:这样测量橡皮可以吗?指明回答。 三、巩固练习。 1、见课件(找一找、量一量) 2、见课件(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对不对,为什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 米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米教案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并理解使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景设置。 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进行介绍:古人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仿照古人的办法,你能量一量你的课桌或数学书有多长吗?分小组测量课桌、数学书的长度。 提示:想一想用你身体的哪部分去量比较方便。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引导质疑: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猜一猜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2、认识刻度尺。 师:“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刻度尺后就知道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 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板书),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试题A

认识厘米和米(一)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3米=()厘米 100厘米=()米5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1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三、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楼房高40().(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五.填空. 1、(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2)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3)直尺上从刻度4到刻度10是()厘米,从刻度12到刻度7是()厘米。 (4)从尺的刻度2到刻度()是6厘米。 2、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五、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六、画一画。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10厘米短7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比7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七、应用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厘米和米(二)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在直线上画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3、线段必须是(),而且要有两个()。 4、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 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作单位。 5、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 图钉的长度、田字格的一条边大约长1()。 伸开两臂的长约是1()。 6、1米=()厘米300()=3米 7、1米里面有()个10厘米,有()个1厘米。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 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 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 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 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 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 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 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测试题完整版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测 试题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m、cm)。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数学书本长32()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四、画一画。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小明现在身高是90厘米,再长多少厘米就有1米高了? 4、一根绳子对着2次后长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5、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三次后长多少米? 6、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量篮球场的宽,正好量了6下,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 (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1厘米○1米(6)10厘米○1米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操场长140().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5)灯管长24().(6)手掌宽7() 3.填空. (1)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4.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三、应用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提高题 1.王红、张森、赵强三人比体重,结果王红比张森重,张森比赵强重,他们三人谁最重,谁最轻?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三) 班级?姓名 一、认识线段 3、量比较短的物体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用()作单位。 1米=()厘米 4、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①床长2();黑板大约长4();教室门大约高2();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DOC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