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根据血药浓度测定调整给药方案3

根据血药浓度测定调整给药方案3

根据血药浓度测定调整给药方案3

根据血药浓度测定调整给药方案

经肠道或肠外途给予的药物将进入体循环。对于大多数药物来说,药物在血浆中浓度的时间过程与该药物治疗作用的起始药效的浓度和治疗作用持续的时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在患者个体之间,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可以有很大差异,以至于在不同的个体之间,相同的药物剂量可以产生不同同的血浆浓度。因此,平均剂量或通常的标准剂量在一些患者个体中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太低,不能产生期望的治疗作用;或是血药浓度太高,以至于产生毒性反应。所以,在监测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同时要结合临床个体患者制订最佳给药方案。

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临床给药方案,主要是指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周期。

1.由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确定给药剂量

当多剂量口服给药至体内达到稳态时,每一个给药间隔时间平均给药量(FD/τ)与体内消除的药量相等(CL·C SS),即FD/τ = CL·C SS (式1)

式中,F表示吸收系数;D为剂量;τ为间隔时间;C SS为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L

为总清除率。上式可变为:D=C SS·k·V·τ/F (式2)

根据单次给药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于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期间的药时曲

线下面积,故估算间隔时间又可用下式:τ=AUC/ C SS (式3)

例:某患者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需维持血药浓度0.05mg/L,每4h服药1次,求维持剂量。(患者体质量70kg,k=0.27h-1,V=2.1L/kg,F=0.3)

解:D=C SS·k·V·τ/F =0.05×0.27×2.1×70×4/0.3=26.46mg

2.由平均稳态时血药浓度确定血药浓度的波动范围

根据式1,由清除率求得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静脉滴注时,就是实际维持

的血药水平,但当快速静脉注射时,在一个给药间隔内,血药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最大血药浓度以C max表示,也陈峰浓度;最小血药浓度以C min表示,亦称谷浓度。根据药动学原理,C ss并不等于C max与C min相加后的平均值。C max/C ss与C min/C ss 比值可以计算得出。两比值随N变化情况见下表。

ss1/2

比值,C max与C min就可以算出来。

例:今有一患者,静注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感染,每8h一次,每次80mg,求算:C ss、C max、及C min(已知CL=5.2L/h,t1/2=2h).

解:Css=80/(8×5.2)=1.92mg/L;N=8/2=4

由上表可查得:C max=2.96×1.92=5.68mg/L

C min=0.19×1.92=0.36mg/L

霉酚酸酯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及应用

霉酚酸酯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25T10:04:20.2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4期作者:谭凤菊1 尉娜2 [导读]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的酯类衍生物,现通称吗替麦考酚酯(商品名:骁悉 CellCept),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器官移植术后。 1.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74600; 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 266000 摘要: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的酯类衍生物,现通称吗替麦考酚酯(商品名:骁悉 CellCept),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器官移植术后。MMF在人体内吸收后经血浆酯酶的作用下快速、完全水解成活性代谢物MPA,MPA是选择性、高效性、可逆性、非竞争性的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剂,可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耗竭淋巴细胞内GMP和GTP,阻断DNA的合成,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从而发挥其免疫抑制功效[1]。 20世纪90年代Soilinger等首次报道MMF能够预防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大规模双盲随机研究也证实MMF联合环抱素(CsA)和泼尼松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良好效果[2],MMF随即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器官移植和免疫性疾病中使用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之一,特别在移植稳定期采用低剂量或者撤除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或皮质类固醇的方案中,MMF更是起着重要作用[3]。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MMF在胃肠道吸收迅速且充分,经过脱脂后成为有活性的MPA。MMF口服后在循环中迅速代谢,MPA浓度迅速上升,1h内即达高峰[4]。MPA主要在肝脏由UDP-葡萄糖苷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UGT)的同工酶UGT1A9介导代谢为无药理活性的7-O-葡萄糖苷酸(MPAG)[4],这个过程也可能在肠道或肾脏进行。MPA还可代谢为另两种产物,MPA-酰基葡萄糖苷酸(AcMPAG)和MPA-苯基葡萄糖苷(葡萄糖苷MPA)[5]。 二、影响MPA血药浓度的因素 研究表明,服用相同剂量的不同患者间霉酚酸血浓度和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可相差10倍[6]。MPA与白蛋白广泛结合,肝肾功能正常时结合率为97% ~99%。体外研究证明当血清白蛋白升高时游离MPA浓度下降,如血清白蛋白由2 g/dl上升至4 g/dl时,游离MPA由3%降至1.5%[7]。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影响MPA结合的另一因素为累积MPAG(其主要清除途径在肾脏)。血浆中MPAG水平增加会降低MPA与白蛋白的结合,浓度在400mg/L时游离MPA浓度是10 mg/L时的2倍[8]。此外,离体研究显示高浓度(>250mg/L)的水杨酸和呋塞米可竞争MPA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位点,显著提高血MPA浓度[9]。 MPA药代动力学的另一特点为时间依赖性。移植后早期MPA平均AUC0-12较移植后晚期低30% ~50%。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肾移植3至6个月后,其它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亦可见到同样的现象[10]。这种口服清除率暂时增加主要发生在肾功能不全受体,移植后早期口服清除率增加可能是因为蛋白结合率发生变化。一项临床研究证实肾功能改善后游离MPA下降40% ~60%,移植3月后AUC0-12也发生相应变化[11]。此外,有研究显示患者年龄、体重及体表面积并不影响MPA-AUC,血清肌酐及肌酐清除率也与AUC无关,但在不同性别患者,MPA-AUC却有显著差异。在接受同样剂量MMF时,女性患者MPA-AUC较男性患者高出47.15%[12]。 三、MPA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及指标 尽管临床应用常规剂量(国外2~3 g/d,国内1~2 g/d)获得良好的效果,但MMF代谢个体差异性普遍存在,固定给药剂量带来疗效差异和不必要的不良反应[13]。由于MMF口服后迅速分解,血浆浓度无法检测,目前检测的MMF药物浓度均是指血浆MPA浓度。人们希望根据患者的MPA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将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毒副反应的风险降到最低。血MPA浓度有两种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放大免疫分析技术(en-zyme 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EMIT)。EMIT特异性不及HPLC,因为葡萄糖苷酸代谢产物AcMPAG与MPA有交叉反应,因此,EMIT法测出的MPA浓度偏高,而HPLC可单独测MPA浓度,不受AcMPAG的影响。EMIT法测出的MPA浓度比HPLC法约高出24% ~35%,且移植后早期偏差更大[14]。偏差程度因不同患者、移植后复发时间、取样时间及MPA、MPAG 水平而异。但在儿童,EMIT与HPLC在评估急性排斥风险时具有可比性。因此,HPLC或EMIT都可作为药物浓度监测的工具,目前评估MP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主要以从0至12小时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0-12)及谷浓度(C0)为主要参数。文献报道MPA水平与临床疗效关系概括如表1。 然而,0-12 h的霉酚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虽然与药理效应相关性好,但是在常规检查中难以开展,因此,人们开始探讨测定和评估血MPA浓度的新方法。最近一项药物临床实验研究显示:0-2 h之间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的预测值能很好的评估0-12 h之间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对移植排斥有最高的预测值[15]。一项固定剂量浓度对照试验研究对于每12 h服用霉酚酸酯的患者,测定服药前、服药后0.5 h及服药后2 h三点的血液样本的霉酚酸浓度,并根据公式计算获得的0-12 h的霉酚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该方法考虑到联用免疫抑制剂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可以准确地反应患者对药物的暴露状态,与多点采取样本所测定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8-0.9,具有临床应用价值[16]。因此,应用有限取样法(3点法),分别采集肾移植受者静脉血1.0-2.0 mL,时间点分别为服霉酚酸酯前(C0)、服药后0.5 h(C0.5)和服药后2 h(C2),测定霉酚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测定,相对简便易行,在临床应用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MPA血药浓度监测的应用 1. MPA血药浓度监测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移植早期以CsA为基础的抗排斥方案中,MPA-AUC0-12h范围是30~60mg?h/L(HPLC法)[24],低于30 mg?h/L急性排斥反应风险增加,而超出60 mg?h/L急性排斥反应风险也不再进一步下降,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17]。由于MPA的时间依赖性,要在最初几周内达到AUC0-12h>60mg?h/L患者不易耐受,因此通常不会超出此浓度。在器官移植时强调应维持足够的MPA血药浓度以保证其足够的免疫抑制活性和抗排斥疗效。在肝移植患者中,只有当MPA-AUC或C0在上述推荐的浓度范围内MPA才有良好的药理学活性[18]。虽然MPA浓度与药物毒性间同样可以建立明确的相关性。出现MPA毒性的肾移植患者平均AUC0-12h从(48±19)mg?h/L至(67±30)mg?h/L,说明在治疗浓度与出现毒性的浓度间存在重叠[19]。近来一项研究观察小剂量MMF(500 mg,2/d)联合FK506的效果,发现出现药物毒性的MPA-AUC阈值是37.6mg?h/L,接近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AUC的下限[20]。

血药浓度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药动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了准确、灵敏的检测血药浓度,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制定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等的工作规范。 1.方法学的开发:根据我院临床的需要及检测仪器设备(HPLC、TDX等)的情况,对部分有必要进行TDM的药物建立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方便临床常规检测。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药物分析进展,不断开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简便的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学,并形成论文发表。 2.通过院刊或其他途径向临床宣传TDM开展的必要性及能开展的项目,以使临床对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开展监测的药物的峰、谷浓度采血时间、血样采集量、采血所用的试管、药物的半衰期等资料汇总,并向临床介绍。 3.设计TDM申请表,其内容应包括: 3.1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原发疾病、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等。 3.2患者的用药情况:用药剂量、间隔时间、用药途径、方法、疗程及合并用药等。 3.3标本采集情况:标本种类、采集时间。 4.临床TDM的申请及标本采集 4.1对本实验室能监测的药物,临床根据患者的症状、疗效或毒副反应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填写TDM申请表。 4.2采集时间

4.3标本采集后应连同TDM申请表立即送实验室。 5.测定: 5.1接到标本后,要按测定方法立刻对标本进行处理并测定,确实因工作安排关系,不能立刻测定者,要将标本处理后,放冰箱(0℃以下)冷冻保存,并尽早安排测定(要求当天检测完)。 5.2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度及灵敏度,使用TDX检测时,每一次测定均要求与质控一起检测,并根据质控的测定结果校正测定的浓度;使用HPLC法进行测定时,根据柱效及时重做标准曲线及使用对照品重做回收率等。 5.3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仪器设备的良好性能。同时要及时补充各种试剂及对照品、试剂盒等。 5.4测定后,应及时填写血药浓度检测报告单(当天完成)。 6.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6.1要求:对实验室开展的TDM项目,收集群体参数值(K a、K、V d 、Cl、T 1/2 及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等),列成表,方便查找,并及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及时更新。熟悉掌握测定药物的使用、相互作用、患者临床症状及毒副反应的表现等,并及时收集最新的资料。 6.2接到TDM申请后,实验室立刻通知负责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人员或相关专科的临床药师,由其到相应临床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临床疗效或毒副反应。 6.3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情况、实际临床疗效、是否出现毒副反应等,结合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进行解释。

临床药代动力学-甲氨蝶呤-浓度监测和监测意义

背景知识提炼 1.临床常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肿瘤的原因 (1)小剂量甲氨蝶呤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很低,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的作用较差,通常不被用来进行肿瘤的治疗。[来源于第一题的资料“用量小于30mg/m2...”部分,具体文献来源未知] (2)大剂量甲氨蝶呤在肿瘤细胞当中浓度较高,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的作用较强。[1] *小剂量甲氨蝶呤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但治疗剂量较小。[2] *对于甲氨蝶呤治疗其他疾病的用量,由于剂量较小,我们认为不具有监测意义,但目前没有特别明确的文献支持,所以存疑,或者课堂上向老师再询问一下。 2.临床上应用甲氨蝶呤的剂量指标不统一 (1)不同患者对于甲氨蝶呤的耐受程度、代谢水平差异较大。[2],[4] (2)一般临床上采用先进行个体化试验判断安全用药指标,再进行逐步加大药量治疗的方式。[3] 第三题核心回答 1.大剂量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监测正常范围 【以t1/2β时相的几个时间点浓度判断】 HD-MTX正常安全浓度标准按时间计算: 0小时,MTX浓度不低于700μmol/l; 24小时,MTX浓度不高于10μmol/l; 48小时,MTX浓度不高于1μmol/l; 72小时,MTX浓度不高于0.1μmol/l。[2] 2.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 (1)治疗指数低 (2)存在不良反应 (3)存在排泄延迟 (4)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使用时剂量较大) (5)用于指导临床使用四氢叶酸钙或甲酰四氢叶酸等药物解救的次数和剂量调整

监测意义部分概括性较强,文献比较分散,故未全部列出。 相关具体描述: 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辅以亚叶酸钙解救疗法是临床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肉瘤、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癌症的治疗方案。由于剂量常达普通用量的100倍以上,大剂量甲氨蝶呤给药时的毒性较大,若发生排泄延迟,则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诸如骨髓抑制、感染、胃肠道反应、黏膜损害或者肝肾功能损害等。且不同人体内代谢个体差异显著。[4] 在HDMTX方案中,即使采用固定的剂量和输注时间,MTX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治疗周期仍有很大差异性,尤其是排泄延迟现象。因此,通过治疗药物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MTX排泄延迟以及把握亚叶酸钙的解救时机和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 [4]赵新才,卢进,吴红媛,徐嵘,郭澄,张剑萍.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19(05):369-372. [5]钱卿,胡楠,陈荣,蒋艳,凌静,邹素兰.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后排泄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01):56-59. *附表:不同消除浓度的甲氨蝶呤对于临床解救用药甲酰四氢叶酸的剂量指导 引用 [1]大剂量甲氨蝶呤亚叶酸钙解救疗法治疗恶性肿瘤专家共识[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5):761-767. 原文内容:HD-MTX血药浓度明显增加,既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又可以达到血运不佳的实体肿瘤,通过被动扩散进入细胞质内。目前HD-MTX广泛应用于ALL,骨肿瘤,淋巴瘤等,对于提高PCNS(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病生存率,降低患儿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外白血病的发生,降低伯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一、需要进行监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原因 1.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一些药物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极易中毒,只有通过TDM调整剂量,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 2.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此类用药多需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如果不进行TDM,临床只能根据病症是否出现或复发、毒性反应是否发生为调整剂量的依据。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再调整剂量,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延误病情,甚至不可逆的后果; 3.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 5.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6.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 7.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8.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9.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二、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4.患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时使用的药物; 5.为预防慢性病发作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6.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 7.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合并用药; 8.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具有以下特点的药物不需要进行检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其作用指标的药物;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的药物; 3.短期服用、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三、TDM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监督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最佳治疗剂量,保证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研究与确定常用剂量情况下,不产生疗效或出现意外毒性反应的原因。 3.确定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服药。

监测血药浓度应注意什么

监测血药浓度应注意什么 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在症状控制良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反应的情况下,应每半年至一年检测一次血药浓度。那么监测血药浓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抽血时间:抽血时间对于血药浓度的结果十分重要,有些患者在服药后抽血,造成血药浓度值高于实际值,而误导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使得测血药浓度意义减少许多。由于所监测的药物浓度为谷浓度,所以监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血样应在浓度最低时采取。【患者在抽血前应注意有什么事项?】 (2)药物浓度达稳态:除非怀疑患者服用抗癫痫药中毒,一般监测血药浓度的目的是为了根据体内药物具体浓度,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所以,此时监测的血药浓度时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在药物未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会造成检测数值低于实际应达到的浓度值,不利于对患者的服药剂量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稳态浓度是指什么?】 (3)客观看待血药浓度值:血药浓度测定在癫痫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临床医生不能只重视血药浓度的数值而忽略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在许多情况下,即使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也不需要马上进行调整用药。【血药浓度在什么范围内算正常,可以不用调整用药?】 (4)定期复查: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应每半年至一年监测一次血药浓度,如果患者为儿童,身体发育较快,即使对于治疗顺利的患者来说,半年前和半年后的药物代谢情况可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每半年监测一次血药浓度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患者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或者发作频率增加等情况,就更应该及时地进行血药浓度检测,以便查找原因。【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除了要做血药浓度检测外还应做什么检查?】 (文章来源:全球医院网来源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4902670.html,/dianxian/150112/1114.html)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 何莎学号:201202191501 摘要:当前临床用药中,需要进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有几十种,有时用药目的也决定了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强调。针对血药浓度监测不同方法的研究,本文分别从高效液相、液质联用、免疫分析等方面进行概述,探讨不同监测方法的异同和优劣,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临床 The research on method of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Abstract:In the current clinical use, the drugs whitch need for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have a few kinds, sometimes the purpose also determines the drugs for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he necessity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emphas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research on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ocus on from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liquid mass combined, immune analysis, whitch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clinical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clinical 前言 众所周知,当药物经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血液成为体内转运的中枢,绝大多数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以一定浓度产生药效(也包括副作用,甚至毒性作用)。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到产生药理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故各种因素都可影响药理作用的强弱,而探讨各种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血药浓度监测是应用先进的微量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的药

HPLC法测定杯苋甾酮的血药浓度

HPLC法测定杯苋甾酮的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杯苋甾酮在家兔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乙腈提取,流动相为乙腈20 g、水80 g、磷酸二氢钠1.20 g,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3 nm。结果家兔口服给药后血浆中可检出杯苋甾酮,杯苋甾酮在0.565~9.04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n=5),日内RSD为±3.9%,日间RSD为±7.3%;血浆最低检测浓度为0.28 μg/mL。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为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川牛膝;杯苋甾酮;HPLC;血药浓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P-HPLC(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yasterone in rabbit plasma.Methods The plasma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Methyl Cyanides.RP-HPLC conditions were set as follows:Mobile phase:CH3CN 20 g、H2O 80 g、NaH2PO4 1.20 g;Flow rate:1 mL/min,Detection wave length:243 nm.Results Cyasterone was found in rabbit plasma after oral drug administration.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cyasterone showed good linearity over the range of 0.565~9.040 μg/mL,r=0.999 0(n=5).RSD were ±3.9% and ±7.3%within-day and between-day respectively.The lowest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was 0.28 μg/mL.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rapid,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which can provide bases for the study of its pharmacokinetics. 【Key words】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Cyasterone;HPLC;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之功,用于胞衣不下、关节痹痛等[1]。其所含化合物类型主要有脂肪酸类、甾酮类、异黄酮类、齐墩果酸皂苷类化合物。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蜕皮甾酮有促进蛋白质同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糖等明显的生理活性[2-3],与川牛膝补肝益肾、强筋健骨功效相符。杯苋甾酮(Cyasterone)(图1)[4-5]在川牛膝中含量较大[6],可作为代表性药物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因此本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杯苋甾酮的血药浓度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1材料、仪器和动物 实验动物:大耳兔,体重2.0 kg,由湖州市药检所提供。实验前禁食24 h,自由饮水,室温饲养。仪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515泵、2487紫外检测器),7725 i手动进样阀,针筒式微孔过滤器(0.45 μm,天津市腾达过滤器厂),GR-202 AND分析天平,UV-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0-2台式离心机,XW-80 A涡流混旋器,BDS 160电热恒温水温箱。杭州英谱工作站,AS 3120 A超声仪。药品和试剂:对照品,自制, TLC及HPLC检测均为单峰。经过UV、IR、MS、1H-NMR、13C-NMR、

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实验报告

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参数计算 一、【目的】掌握血清中氨茶碱血药浓度的紫外测定法,掌握血清中茶碱提取法,验证氨茶碱的动力学模型,掌握二房室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用有机溶剂将血清中的氨茶碱提出,用紫外测定法根据标准曲线测出氨茶碱浓度,用残差法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曲线描绘及参数计算,从而验证氨茶碱动力学模型,使大家对药动学研究有一初步的了解。 二、【原理】氨茶碱为临床常用平喘药,由茶碱与乙二胺缩合而成,在体液中可分离出茶碱。在酸性条件下,可用有机溶剂从血清中提出茶碱,并同时沉淀血清蛋白,再用碱液把茶碱从有机溶剂中提出(见图1)。测量λ274和λ298处的吸光度(A274为茶碱和本底,即溶剂、血清的吸光度,A298为本底的吸光度)。茶碱的吸收度为△A = A 274 A 298,使用UV160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测定(见图2)。 图1.茶碱的抽提过程 图2 氨茶碱经静脉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进行组织分布,达到平衡后转入消除相。时量曲线呈二房室动力学模型,公式为C = Ae -α t +Be -β t ,曲线由分布相C a = Ae -α t 和消除相C b =Be -β t 两部分组成,其对数表达式分别为log C a = (-αlog e) t + log A 和log C b = (-βlog e) t + log B (见图3),在对数坐标上由于分布相较早趋近于零,故可先在时量曲线终末段直线回归法求出消除相对数表达式log C b = (-βlog e) t + log B ,然后用差数法求出C a = C - C b ,再次运用直线回归法求出分布相对数表达式log C a = (-αlog e) t + log A ,最终得到所有的参数A 、α、B 和β,从而得到时量曲线C = Ae -α t +Be -β t 。 取 血 试 管 酸 性 分 离 管 碱 性 分 离 管 血液 NaOH 抽提液 血清 含茶碱的上层液

酚红血浓度的测定

酚红血浓度的测定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家兔经过耳缘静脉注射酚红后,经过一定时间血药浓度的变化而掌握其测定方法,并计算出其半衰期和表观分布容积。为研究药代动力学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家兔一侧耳缘静脉注射酚红后经过一定时间在另一侧耳缘静脉取血,测定其浓度。由于酚红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属于一级消除,故根据相应的一级消除动力学公式可计算出t1/2和V d的值。结果及结论经过实验可得:酚红在家兔体内代谢时有t1/2 =25.67min ,V d=0.246L。 关键词:t1/2 V d 药代动力学 药物进入体内后都要经过这样的步骤进行代谢: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对以上步骤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精确的研究。本实验所用的酚红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不被代谢,不易扩散,故可以通过比色法来测定血药浓度。而酚红的代谢满足一级消除动力学,从而可以对t1/2 ,V d 进行计算而得出其值。 一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1)实验动物:健康家兔 2)实验药品:标准酚红溶液,稀释液。 3)实验器材:兔盒,手术刀片,注射器,试管,试管架,移液管,洗耳球,加样器,棉球,离心机,手术灯,分光光度计,称。 1.2

1)取家兔一只,称重。放入兔盒内。 2)在一侧耳缘静脉取血1.5ml置于含有肝素的干燥试管中,震动。然后从同侧耳缘静脉注射酚红溶液6ml/kg。 3)经过一定时间后从另一侧耳缘静脉取血1ml,置于肝素化的试管中,震荡。并记录好取血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4)如上,再进行三次取血。 5)将所取的血液进行离心,离心10min,然后取上清0.2ml,置于5只试管,加入稀释液3ml,摇匀,静置。 6)与650nm波长下进行比色,记录。 7)计算半衰期和表观分布容积。 二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得到如下四组数据:表1 表1 测量所得结果 组号开始时间 /min 结束时间 /min 等效时 间/min 吸光度 重量 /kg 1 5 17 10.6192 0.207 2.5 20 21 20.65 0.165 21 22 21.65 0.083 30 33 31.5236 0.054 2 5 11 7.9667 0.235 2.5 11 16 1 3.4769 0.475 20 26 23.0369 0.195 30 34 31.9852 0.193 3 5 8 6.4768 0.721 2.5 50 53 51.4768 0.930 60 69 64.3053 0.380 70 71 70.6550 0.194 4 5 6 5.6434 0.286 2.5 50 51 50.4962 0.085 60 67 63.3251 0.054 72 74 73.0347 0.034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简称TDM)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内崛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它体液及组织器官中药物的浓度,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确定给药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早在1927年科学家Wuth就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建立了为精神病患者检测血清内溴化物浓度的试验。发达国家的医院早在30多年前就相继建立了TDM研究室,其中抗癫痫药物TDM就是开展最早、最典型而且卓有成效的例子。1983年后,我国卫生部也要求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并将其列为常规项目开展。但我国医院治疗药物监测的兴起还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和先进分析仪器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普及起来的,并在不同治疗领域拓宽和加深。现在对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艾滋病药物等根据临床需要都可开展检测;TDM也应用于新生儿和孕妇、药物滥用者等。 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治疗浓度范围与中毒浓度很接近,如地高辛。 2)药物无一明显的、可观察的治疗终点或指标,无及时的、易观察的、可预知疗效的临床指标去调整剂量,如抗癫痫药物。 3)剂量、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不可知,同一剂量,不同患者可出现有效、无效、中毒等不同反应,如苯妥英钠。 4)药物中毒与无效时均危险,如抗排异药物。 5)药物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中毒之间有一个较好的关系。

医院药物浓度测定方法、步骤及流程图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分析方法及操作步骤 A B 临床血样离心5min(3000r/min) 取空白血清200μL 取血清200μL,加甲醇20μL 加卡马西平液(70.0μg/mL)20μL 加内标安定液(89.6μg/mL)10μL 混匀,加乙醚5mL 旋涡震荡2min,离心3min(3000r/mL) 取乙醚液4.6mL到另一10mL玻璃管中 55℃水浴中挥干 加甲醇:水(70∶30)200uL溶解 4000r/min离心5min ,转移上清液至进样瓶 色谱条件: zorbax Xdb-C18柱流动相:甲醇/水=60:40(v/v) 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5nm 结果:卡马西平t=4.01,u=600;安定t=9.78,u=660 总结:检测波长225nm较254nm峰面积响应值高出两倍。

安定血药浓度分析方法及操作步骤 A B 临床血样离心5min(3000r/min) 取空白血清200μL 取血清200μL,加甲醇20μL 加安定标准溶液(89.6μg/mL)20μL 加内标卡马西平液(70.0μg/mL)10μL 混匀,加乙醚5mL 旋涡震荡2min,离心5min(3000r/mL) 取乙醚液4.6mL到另一10mL玻璃管中 45℃水浴中氮气吹干 加甲醇水(60∶40)200uL溶解 离心2min,取20uL进样 色谱条件: zorbax Xdb-C18柱流动相:甲醇/水=60:40(v/v) 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5nm 结果:卡马西平t=4.01,u= ;安定t=9.78,u= 总结:检测波长225nm较254nm峰面积响应值高出两倍。

浅谈医院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浅谈医院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李德彬 (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6710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内容、我国现状的简介和临床意义的阐述,加深临床对TDM的了解、认识。 方法:参阅各种文献报导,全面阐述了医院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意义。 结果:显示开展TDM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鉴定依从性等其有重人意义。 结论:医院需重视TDM工作,尽快建立和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TDM)临床意义个体化安全性依从性 1 TDM的内容和我国的现状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简称TDM),是指在临床进行药物治疗过程,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通过测定血液或其它体液中药物的浓度,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计算机手段,并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而且可以做为药物过量中毒诊断的实验室依据,将临床用药从传统的经验模式提高到较科学的水平。TDM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有的测定还作为临床检验的急诊化验项。TDM在我国已开展将近20年,但发展极不平衡,发展也速度迟缓,开展TDM工作的主要为大城市中的部分大型医院。 2 TDM的临床意义 2. 1 使给药方案个体化,拟定最佳给药方案由于生理、病理、饮食、环境及遗传因素、昼夜节律和药物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导致药物体内动力学过程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也因上述因素而有所不同,药物的作用强度与受体部位药物浓度是相关的。血药浓度能反映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所以可以作为反映药效的一个客观指标。如地高辛其有效血药浓度为0.8~1.7ng/ml,超过l.7ng/ml时则可出现心率失常的毒性反应,安个范围比较窄。另外血药浓度还受机体情况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如疾病的情况、年龄、性别、种族或民族、环境、饮食、机体的血浆蛋自、药物代谢酶、联合用药等都会对血药浓度的高低产生影响【1】。造成接受相同的常规剂量后,有病人达不到疗效,而有的病人已出现了毒性反应。通过TDM可帮助临床医师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利用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以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使医生在给药时能够“心中有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2 .2 监测联合用药时的安全性,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利福平等都是肝药酶的强诱导剂,可以使合用中的其它药物血浓度降低,而氯霉素、异烟井等都有抑制药物代谢作用,使并用药物血药浓度上升。据某地晚报报导:一老年男性患者因感冒就诊,医生给患者开了氧氟沙星和氨茶碱输液,输液半小时后,患者大汗淋漓、哮喘加重,2小时后病情加重,口鼻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是起典型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物中毒的事件。氨茶碱是属于临床上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之一,因此其安全范围比较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0一70mg/L,低于此浓度疗效不明显,高于此浓度会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惊厥甚至死亡等严重的毒副反应【2】。氟喹诺酮类中不少药物可以抑制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位患者就是因为氨茶碱血药浓度过高导致死亡的。遗憾的是,医生不了解这两种药物合并应用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更不可能及时调整氨茶碱的用量,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 3 某些药物随治疗目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血药浓度,如用地高辛治疗心房扑动或心房

血药浓度监测

血药浓度监测 一、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制度 1)每日工作应及时准确完成当日的标本测定工作,并及时将结果通知临床。(加急样品随到随做) 2)化验单及时输机,及时送回化验单。 3)检验记录需完整无误。(姓名、性别、床号、病例号、病情诊断、待检测项、 结果、报告人等) 4)及时定购试剂等消耗品,并保持记录完整。 5)有外送检品时及时联系临检中心测定,登记回馈临床测定结果。每季度结算测定样本 二、职责 临床药师负责对检验科的检验结果报告单进行记录,并配合医师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患者的用药指导。 三、治疗药物监测操作规范 治疗药物监测(TDM)就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药动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了准确、灵敏的检测血药浓度,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药物疗效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制定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等的工作规范。 1.方法学的开发:根据我院临床的需要及检测仪器设备(HPLC、TDX等)的情况,对部分有必要进行TDM的药物建立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方便临床常规检测。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药物分析进展,不断开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简便 的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学。 2.通过院刊或其她途径向临床宣传TDM开展的必要性及能开展的项目,以使临床对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开展监测的药物的峰、谷浓度采血时间、血样采集量、采血所用的试管、药物的半衰期等资料汇总,并向临床介绍。 3.设计TDM申请表,其内容应包括: 3、1 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原发疾病、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等。 3、2 患者的用药情况:用药剂量、间隔时间、用药途径、方法、疗程及合并 用药等。 3、3 标本采集情况:标本种类、采集时间。 4.临床TDM的申请及标本采集 4、1 对本实验室能监测的药物,临床根据患者的症状、疗效或毒副反应的情况,决定就是否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填写TDM申请表。 4、2 采集时间 4、2、1 在患者用药5~7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达稳态)根据临床的初步判断及测定目的进行标本采集。 4、2、2 对怀疑用量不足、疗效不好或观察疗效者一般应测定谷浓度,采血时间为早上用药前。 4、2、3 对超量使用或怀疑出现毒副反应者一般应测定峰浓度,采血时间根据测定的药物的达峰时间进行采集(有不明者及时向实验室咨询)。

血药浓度检测浓度范围及采样时间

分类药物有效浓度范围采样时间 抗肿瘤药甲氨蝶呤 24h < 5*10-6mol/L 48h < 5*10-7mol/L 72h < 5*10-8mol/L 大剂量化疗需按 24h、48h、72h时间 点采样。 氟尿嘧啶 抗生素万古霉素峰浓度25-40ug/ml 谷浓度5-10ug/ml 滴注结束后约30分 钟,采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30 分钟内取血测定谷 浓度。 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氟康唑 抗癫痫药 丙戊酸50-100ug/ml 连续给药4天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4-12ug/ml 口服给药,再次给药 前取血测定谷浓度苯巴比妥15-40ug/ml 连续给药4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苯妥英钠10-20ug/ml 连续给药3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拉莫三嗪 2.5-15ug/ml 平喘药茶碱成人:8-20ug/ml 新生儿:5-10ug/ml 静脉滴注给药结束 30分钟时取血测定 峰浓度;口服溶液给 药后1小时、普通片 口服给药后2小时, 缓释片口服给药后4 小时取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取血 测定谷浓度。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髓移植:100--200ng/ml 肝移植:200--300ng/ml 肾移植:100--200ng/ml 再次给药前采血测 定谷浓度。 他克莫司 移植后第1月内:8-15ng/ml; 第2-3月:6-12ng/ml; 第4-6月:5-10ng/ml; 6个月以后:3-8ng/ml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霉酚酸 抗精神类药 氯氮平300-600ng/ml 奥氮平 利培酮 帕利哌酮 喹硫平 丙咪嗪150 - 300ng/ml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0.2~2ug/ml 再次给药前前采血测定谷浓度。(固定某一时间,以便比较)。 抗结核类药利福平异烟肼

血药浓度测定的意义

癫痫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大多数患者均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来控制癫痫的发作。在就诊时医生会告知病人要进行血药浓度的检测。然而有些病人特别是长期服药的病人常常因为怕麻烦不去医院检测药物的血浓度,甚至自行随意加药、减药,严重干扰了正规的药物治疗。那么,什么是血药浓度,检测血药浓度有什么意义呢?通俗地讲,血药浓度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所谓稳态血浓度是指规则服药后当机体的吸收量和排泄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血药浓度。在癫痫的治疗中,医生关注的往往是有效血药浓度,它是指发生药理效应而不出现临床毒性反应时的药物浓度。举例来说,苯妥英钠的有效血浓度是10~20mg/L。它意味着大多数病人服药后血浓度在此范围内时癫痫发作可得到控制并且不发生毒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效血浓度是相对的,少数患者低于此浓度下限时治疗同样有效;而个别病人血浓度达25~28mg/L仍无不良反应发生。医生可以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相对于过去的经验性用药,它有以下几点好处:1)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充分发挥抗癫痫药的治疗作用,大大提高了癫痫的单药控制率,避免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2)监测血药浓度不仅能够及时发现药物过量所致的中毒反应,还能为判断中毒程度、调整用药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3)缩短摸索用药剂量的时间,为患者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4)通过监测血药浓度为具有特殊药代动力学的患者(如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制订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给药方案。5)不遵循医嘱服药是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生可以通过血药浓度这一客观数值了解患者的依从性。血标本的采集最好在早晨第一次服药前,此时测定的浓度反映了药物的谷浓度,即体内药物的最低有效水平。医生在门诊时应注意提醒患者采血当天清晨不要服药,随身携带药物待抽血后及时补服。同时应了解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肝肾功能和服药情况,以便对其血药浓度进行正确的评估。 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虽然血药浓度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不能只重视血药浓度的数值而忽略临床实际情况的分析。有效血药浓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仅仅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医生必须重视药物代谢的个体化差异。如果患者的癫痫发作已完全控制,但其血药浓度低于有效范围的下降,此时没有必要再增加剂量。相反,如果患者的血药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审批稿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一、需要进行监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原因 1.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一些药物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极易中毒,只有通过TDM调整剂量,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 2.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此类用药多需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如果不进行TDM,临床只能根据病症是否出现或复发、毒性反应是否发生为调整剂量的依据。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再调整剂量,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延误病情,甚至不可逆的后果; 3.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 5.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6.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 7.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8.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9.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二、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4.患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时使用的药物; 5.为预防慢性病发作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6.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

7.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合并用药; 8.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具有以下特点的药物不需要进行检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其作用指标的药物;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的药物; 3.短期服用、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三、TDM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监督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最佳治疗剂量,保证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研究与确定常用剂量情况下,不产生疗效或出现意外毒性反应的原因。 3.确定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服药。 表1 临床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 分类临床使用的代表药物 强心甙地高辛、洋地黄毒甙、毒毛花苷K、西地兰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碘酮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丙戊酸 钠、乙琥胺、加巴喷丁、拉莫三嗪、非氨酯、托吡 酯、氨己烯酸、唑泥沙胺、奥卡西平、泰加平、左 乙拉西等 抗抑郁药丙米嗪、地昔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抗躁狂症药碳酸锂 免疫抑制药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酚酸、西罗莫司、咪唑立 宾 平喘药氨茶碱 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