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显示技术知识点总结

显示技术知识点总结

显示技术知识点总结
显示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习题

1、填空题

(1)波长在_________nm范围的电磁波能够使人眼产生颜色感觉,称为_________。(2)人眼最敏感的光波长为_______nm,颜色是__________。

(3)光通量是按人眼的光感觉来度量的辐射功率,用符号______来表示,单位名称是____(4)光照度E,单位为_______,符号为_______。

(5)人眼的亮度感觉总______实际亮度,这一特性称为__________。

(6)视力正常的人视觉残留时间约为_______s。

(7)不引起闪烁感觉的最低重复频率称为______________。

(8)PAL制彩色电视机的白光标准光源是温度达____________的D65光源。

(9)两种颜色混合成白色时,这两种颜色称为___________。

(10)在水平偏转线圈所产生的__________磁场作用下,电子束沿着_________方向扫描,叫做行扫描。

(11)色饱和度和色调合称______________。

(12)饱和度与彩色光中的___________比例有关,_______比例越大,饱和度越低。(13)黑白视频信号的幅度按标准规定是:同步信号的电频为100%,黑电平为______,白电平为_________。

2、选择题

(1)NTSC亮度方程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彩色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源的色温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电视标准规定,行扫描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保证场同步期间扫描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彩色电视中的三基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____(1)当光谱的波长由380nm向780nm变化时,人眼的颜色感觉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____(2)任一种基色都可以由其他两种基色混合得到。

____(3)E光源是一种假想光源,实际并不存在。

____(4)临界闪烁频率只与光脉冲亮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____(5)分辨力的定义是眼睛对被观察物上相邻两点之间能分辨的最小距离所对应的的视角θ的倒数。

____(6)宇航员杨利伟在绕地球飞行的卫星上可以用肉眼看见长城。

____(7)红、绿、蓝三色相加得到白色,所以他们是互补色。

____(8)信号点评与图像亮度成反比的图像信号称为负极性图像信号。

____(9)γ失真是由CRT显像管特性决定的,几乎所有的CRT显像管都存在。

____(10)色温并非光源本身的实际温度,而是用来表征其光谱特性的参量。

____(11)绝对黑体(也称全辐射体)是既不反射也不投射而完全吸收入射辐射的物体。

____(12)隔行扫描要求每帧的扫描行数必须是偶数。

4、问答题

(1)人眼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与哪些因素有关?当标准白光源照射某物体时,人们看它呈

黄色;若改用纯蓝光照射,它呈何色?

(2)当用红光源照明时,白纸、红纸、绿纸各呈现什么颜色?带上绿色眼镜在看呢?(3)三基色原理的主要内容是?

(4)隔行扫描是如何进行扫描的?采用隔行扫描有什么优点?我国广播电视隔行扫描参数有哪些?

(5)黑白视频信号由哪些信号组成?各有什么作用?规定的参数值是多少?

(6)亮度、色差与基色三种信号之间有何种关系?为什么彩色电视系统中不选用基色信号而选用色差信号作为传输信号?

(7)亮度方程式中,各符号前的系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8)什么是大面积着色原理?什么叫频谱间置原理?

(9)什么是空间频率。

5、计算题

(1)已知三基色信号R、G、B的相对电平分别为1、0.5、0.4,试求出混合后亮度信号的相对电平值。

(2)已知某像素的亮度信号Y=0.7V,其色差信号R-Y=-0.7V,B-Y=0.3V,试求出其三基色信号的电平值,并大致判明该像素的色调和饱和度。

第四章习题

1.填空题

(1)液晶显示材料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和_________,它的显示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的是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受到电场调制的光学现象。根据液晶会变色的特点,人们利用它来_______、

_________等。

(2)从液晶分子排列结构可将液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按LCD所采用的的材料构造分,LCD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按目前的技术原理可以将LCD再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按LCD得显示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LCD的驱动可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4)TFT液晶显示原理和TN液晶显示原理的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一个14英寸的LCD可视面积为285.7mm*214.3mm,它的最大分辨率为1024*768,

则其点距为_________,它一共有_________像素,一共有_________子像素。

(6)在TFT-LCD中,采用三个子像素组成一个像素的方法来实现彩色显示,每个子像素对应三基色的一种。若每个子像素用8位二进制数据表示,则能显示_________级灰度,一个像素共计有_________中色彩。

(7)对于1024*768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屏来说,有_________行和_________列。若液晶显

示屏为60Hz的刷新频率,此时每个画面的显示时间约为_________。由于画面的组成为768行的栅极走线,所以分配给每一条栅极走线的开关时间约为_________。

(8)液晶显示器的RGB子像素的排列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模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其中_________可分为有源驱

动和无源驱动。

(10)LCD的数字接口标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

2.选择题

(1)液晶首先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的。

(2)液晶屏背光显示系统中经常用到的三种背光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见的电子表、数字仪表所用的显示器是_________。

(4)在液晶两端如果持续加直流电压,就会导致液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目前TN、STN液晶显示器所用的材料均属于_________。

(6)LCD产生拖尾现象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7)我国大陆生产的液晶彩色电视的制式是_________。

(8)假如液晶显示屏分辨率为1024*768,则需要_________条Y电极(也称信号电极)。

3.判断题

____(1)液晶显示器不使用电子枪轰击方式来成像,因此它对人体没有辐射危害。

____(2)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是固定的,不可设置。

____(3)液晶显示器的工作电压低、功耗小,比CRT显示器省电。

____(4)液晶显示器不闪烁,颜色失真较小。

____(5)液晶既具有规则的分子排列,又有液体的流动。

____(6)偏光板的偏光特性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将光线变成一条一条的,而是实现光线的同方向振动。

____(7)TN型液晶显示器不一定在液晶屏的入射光处添加光源。

____(8)TFT液晶显示器用三极管的栅极作扫描电极。

____(9)TFT液晶显示器扫描电压的高低决定电源的导通或关闭。

____(10)TFT液晶显示器每个像素点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

____(11)CRT显示器的分辨率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设置而液晶显示器无需设置。____(12)液晶显示器的刷新频率在60Hz时就能获得很好的画面。

____(13)液晶显示器由于依靠背光照明,所以视觉受到影响。

____(14)LCD的刷新也是像CRT显示器那样一个个像素点进行的。

____(15)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____(16)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但不稳定。

____(17)电子手表中的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能够发光。

____(18)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液晶。

4.简答题

(1)与CRT相比较,液晶显示器件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什么是液晶?夜景如何分类?液晶有哪些光电特性?(3)LCD如何分类?

(4)液晶显示板是如何显示图像的?

(5)简述TFT显示器件的物理结构。

(6)液晶显示器常用的驱动方式有哪些?

(7)简述单个MIM二极管液晶显示单元的驱动原理。

简述单个TFT液晶显示单元的驱动原理。

(8)简述二端有源MIM液晶显示驱动原理。

简述有源矩阵TFT液晶显示驱动原理。

(9)什么是TFT液晶显示驱动中的“反转”方式?有几种“反转驱动”方式?(10)简述液晶显示器产生拖尾现象的原因。

(11)简述LCD常用的接口标准,分别有什么特点?

(12)什么是坏点?什么是点距?

(13)什么是可视角度?目前流行哪三种广角技术?

(14)LCD有哪几种接口标准?并加以比较。

5.计算题

(1)已知某像素三基色波形如下图,假设亮度信号电平值“0”为黑色电平,“1”为白色电平,求出相应的R-Y,B-Y色差信号及亮度信号,并画出波形,大致判断该像素在三个时刻的色调和饱和度。

(2)有两个配色实验如下:F1=2[R]+[G]+[B],F2=[R]+[G]+[B]

a)求出F1 、F2 分别是什么色调?

b)F1 、F2 哪个饱和度大?说明原因。

c)F1 、F2 哪个亮度大?说明原因。

d)将F1 、F2 相加混合,则成什么色调?亮度如何?饱和度如何?

浙江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概念 1.信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2)可加工可处理性(3)可存储性(4)可传递性和共享性(5)时效性(6)真伪性(7)价值性 2.算法的特征: (1)有穷性(2)确定性(3)能行性(4)有0个或多个输入(5)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3.算法的表示方法:(1)流程图(2)自然语言(3)伪代码。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模式(2)选择模式(3)循环模式 4.人工智能软件有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和机器翻译 5.典型的网上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有:①搜索引擎程序(百度、谷歌);②列车时刻查询网站; ③论坛(BBS);④在线图书馆;⑤邮箱和博客系统等 6.信息表达方式: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信息表达技术: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和网络 7.收发电子邮件:如右图所示,假如小王同时给小李与小张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那么:小王使用了SMTP协议(过程1)将邮件从电脑发送到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小王的邮件服务器使用了SMTP协议(过程4)将邮件发送到小张的邮件服务器;小李和小张打开电脑登录邮箱后,他们的邮件服务器使用了POP3协议(过程2和过程3)将邮件从邮件服务器接收到自己的电脑上。 8.媒体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的特征:(1)集成性(2)交互性(3)实时性 9.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过程: 10.常见的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

11.数据冗余 12.压缩方式 13.图形与图像的概念 (1)图形:指用计算机绘制的由简单的点、直线、曲线、圆、方框等基本元素组成的图。(2)图像:指的是实际景物的映象(例如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输入设备获取的景物的映象)。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软件测试技术知识点整理

一、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是一个过程或一系列过程,用来确认计算机代码完成了其应该完成的功能,不执行其不该有的操作。 1.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 (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 (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 (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即要把这个软件还没有符合的或者是和客户要求不一样的,或者是客户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部分找出来。 (1)首先要锻炼自己软件测试能力,包括需求的分析能力,提取能力,逻辑化思想能力,即就是给你一个系统的时候,能够把整个业务流程很清晰的理出。 (2)学习测试理论知识并与你锻炼的能力相结合。 (3)想和做。想就是说你看到任何的系统都要有习惯性的思考;做就是把实际去做练习,然后提取经验。 总结测试用例,测试计划固然重要,但能力和思想一旦到位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测试技术划分 (1)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结构测试 (2)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性能测试 (3)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汇总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一、因特网应用 因特网诞生于 1969 年初,前身是阿帕网,我国的四大骨干网: CERNET、CSTNET、Chinanet、ChinaGBN。 (一)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1、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远程登录( Telnet )、文件传输(ftp)、信息浏览和检索、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 )、电子等。 2、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 ICP(因特网容提供商):提供因特网信息检索、整理、加工等服务,如新浪、搜狐等。 ASP(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 3、因特网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等。 4、因特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 )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它利用网络将大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设备集中在一起,使计算能力大幅提升。 2 )虚拟现实技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供用户研究或训练。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3 )无线网络应用技术 (二)、搜索引擎的分类、原理及特点

因特网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多媒体信息检索,专业垂直搜索引擎。(三)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1、常见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 2、因特网交流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网络技术基础 (一)网络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有三大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覆盖围分: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人教 版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1、电话①发明: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②基本结构:话筒:金属盒、碳粒、膜片听筒:磁铁、螺线管、薄铁片③工作原理: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延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即:声音的振动电流的变化振动(声音)④电话的种类:录音电话;投币电话;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无绳电话。2、电话交换机①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②占线:①对方电话机正在使用;②交换机之间的线路不够用。③发展:手工交换机;自动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①模拟信号:声音转 换为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特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②数字信号:用不同的符号的不同的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特点: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二、电磁波的海洋1、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2、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波速:在真空中最快,c=3×108m/s4、波速c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 c=λf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5、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光波也是电磁波。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的接收①发射:由广 播电台完成。声信号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发射出去②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各种电磁波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取出音频信号并放大声音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 和声音信号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见课本p973、移动电话: 既是无线电发射台,也是无线电接收台①工作方式:它将用 户的声音转化为高频电信号,并发射出去,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捉到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对方送来的信息。②基地台:手持移动电话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③无绳电话:主机与手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工作区域大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④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见课本 p98~99科学世界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波长10m~1mm,频率30mhz―3×105mhz。它比无线电波(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折射。因此每隔50km左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一站一站地传下去,将信息传向远方。2、卫星通信:借助地球同步 卫星来弥补微波在地面传播的不足,用通信卫星作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可以使它转发的微波天线电信号跨越大陆和海洋达到地球上的很大范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电视节目都是通过卫星传送的。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装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Internet技术知识点总结

Internet技术 1.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实质是网络的网络。 2.互联网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称。 3.Internet:由路由器及通信线路基于一个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网 络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网络,是共享资源的集合。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4.WWW服务 a)(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 b)网页文件连接的组合 c)超级连接文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组成。 d)HTTP协议:WWW客户机到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用的协议。 e)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网页的语言。 5.电子邮件服务:利用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距离,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 信网络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6.数据检索:分类目录和关键字 7.电子公告板(BBS):基于电子邮件的服务 8.远程登录 9.商业应用 ISP 网络服务供应商,是Internet网络用户接入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10.分类 a)为用户提供拨号入网业务的小型ISP(应为IAP)。区域性强,服务能力有限,没有 自己的主干网络和信息源,提供的服务信息有限 b)真正意义上的ISP:全方位服务,有全国或较大区域的联网能力,可提供专线、拨 号上网 11.ISP服务 a)提供专线接入:提供如DDN、X.25、FR、CATV等专线接入 b)提供拨号接入:向用户提供通过公用电话网联机访问Internet的能力,包括UNIX 仿真终端方式和SLIP/PPP连网方式 c)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d)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信息(用户名(账号)、用户口令(密码)、IP地址、域名服 务器(DNS)地址) e)提供联网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安装和使用培训服务 12.主页:打开浏览器后第一个出现的页面 13.超文本:含有超链接的文本 14.超链接:通过网址链接到别的网页 15.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又称为网址) 16.HTML的超链接用URL来定位信息资源所在的位置 17.格式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名/文件名 a)协议:又称信息服务类型,是客户端浏览器访问各种服务器资源的方法 b)端口号:默认端口号可以省略 c)文件名或路径名缺省时,会返回浏览器一个index.html或default.html文件 18.Internet的特点 a)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底层节点,用户不必了解硬件连接细节 b)不指定网络互联的拓扑结构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技术与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统称。汽车检测是指为了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所进行的检查与测量。汽车诊断是指在不解体(或仅拆下个别小件)的情况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 2.汽车检测分类 1.安全性能检测 2.综合性能检测 3.汽车故障检测 4.汽车维修检测 汽车维修检测包括汽车维护检测和汽车修理检测,汽车维护检测主要是指汽车二级维护检测,它分为二级维护前检测和二级维护竣工检测。汽车修理检测主要是指汽车大修检测,它分为修理前,修理中及修理后检测 3.随机误差是指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发生变化而且没有规律可循的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4.粗大误差是指由于操作者的过失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可以避免 5.汽车检测系统通常由电源,传感器,变换及测量装置,记录及显示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组成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把被测量的某种信息拾取出来,并将其转换成有对应关系的,便于测量的电信号装置 变换及测量装置是一种将传感器送来的电信号变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的装置 6.检测系统的基本要求:1.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足够的分辨力 2.具有足够的检测精度另外,检测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动态特性 灵敏度是指输出信号变化量与输入信号变化量的比值 分辨力是指检测系统能测量到最小输入量变化的能力,即能引起输出量发生变化的最小输入变化量 7.智能化检测系统的特点:1自动零位校准和自动精度校准 2自动量程切换 3功能自动选择 4自动数据处理和误差修正 5自动定时控制 6.自动故障诊断 7功能越来越强大 8使用越来越方便 8.诊断参数分类 诊断参数可分为三大类: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几何尺寸参数 (1)工作过程参数:指汽车工作时输出的一些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化学量,或指体现汽车功能的参数,如汽车发动机功率、燃油消耗率、最高车速和制动距离等。从工作参数本身就能表诊断对象总的技术状况,适合于总体诊断 (2)伴随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一般并不直接体现汽车或总成的功能,但却能通过其在汽车工作过程中的变化,间接反映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如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噪声、发热和异响等。伴随过程参数常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诊断。 (3)几何尺寸参数:几何尺寸参数能够反映诊断对象的具体结构要素是否满足要求,可提供总成、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术状况,如配合间隙、自由行程、圆度和圆柱度等。 9.诊断参数选用原则: (1)单值性 (2)灵敏性 (3)稳定性 (4)信息性 10.诊断参数标准的组成:(1)初始标准值 (2)极限标准值 (3)许用标准值 11.诊断周期 汽车诊断周期是汽车诊断的间隔期,以行使里程或使用时间表示,诊断周期的确定,应满足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条件,获得最佳诊断周期。 最佳诊断周期,是能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而消耗的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概述 一、普遍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广播网络(一对所有,机器选择接收)、多播网络(一对多,)(2)点到点链接:单播(点对点,一对一) 越小,地理位臵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床书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的传输模式。 二、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广域网由通信子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和路由器(不包含主机)的集合构成了子网。 按传输媒介分:铜线、双绞线、光纤、无线链路 三、协议 概念: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规定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三要素:(1)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3)定时关系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接口:在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服务: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一组原语(操作),定义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四、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为了使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链接,最后释放连接,传输数据保持原来的顺序。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如:文件传输、报文序列和字流节(远程登录)、数字化的语音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首先发送的报文会先到达(不排除延迟)。基于邮政系统模型。如: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垃圾邮件)、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请求—应答(数据库查询) 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网络层(控制子网运行过程) 传输层(提供可靠端到端的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最高层,包含各种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互联网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两模型的比较:OSI的核心:(1)服务;(2)接口;(3)协议 OSI的协议比TCP/IP有更好的隐蔽性,当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OSI协议相对更加容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且OSI更具通用性。协议一定会符合TCP/IP模型,但TCP/IP不适合任何其他的协议栈。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缺点:

XX八年级物理下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归纳总结

XX八年级物理下册《信息的传递》知识 点归纳总结 1.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章内容概述: 1.现代顺风耳__电话电话的工作原理及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2.电磁波的海洋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移动电话是如何工作的? 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微波通信为什么需要中继站,卫星通信?光纤为什么能传送大量的信息?什么是宽带网?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章首图:这是一幅古长城,绵延万里,蜿蜒起伏,向人们展示了它的雄伟、壮观。同时也引起学生对它的思考,古长城的作用—抵御来犯之敌,“烽火台”的烟火点燃向远处同伴传递着信息;古人用长城传递信息,现代人用那些方式传递信息呢?引入新课。 教材用一幅组合图,让学生观察,通过“想想议议”来对通信发展的回顾,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历史。教师可让

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交流,可以先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知道的通信方式,再通过书上的组合图的提示,引导学生梳理出同学通信发展的历史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对组合图观察,让学生感知了信息是需要运载才能传递的。教师可告诉学生,信息常指的是消息、情报、信号、指令、数据、密码等的总称。信息传递需要的运载工具就是载体。如语文、文字、印刷品、电流、数字网络都是信息的载体。教材就按照信息的载体的发展情况来编写的。 初二物理下册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摸拟信号。教材通过神化的传说“顺风耳”,引起学生关注信息传递的兴趣,体现了人文精神。讲述了当今社会是狠多神话已变成了现实,引出了电话的内容。 图9.1-2电话:他向学生展示了电话是利用电流把信息传导远处的,图注告诉了话筒、听筒的基本作用。 电话交换机:教材通过电话的问世到交换机的出现,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想想议议:让学生思考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即通过电话交换机能减少电话线的数量,减少材料的浪费。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7年9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 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 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上行速率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 Mbps的是802.11a和802.119。 8.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9.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该在90米以内,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10.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专门为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而设计。Cable Modem 把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11.服务器总体性能不仅仅取决于CPU数量,而且与CPU主频、系统内存、网络速度等都有关系。 12. 所谓"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是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准的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则称为"带外",宽带城域网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 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 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其代码“1”为高电平,“0”为低电平。 三、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1、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有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当传感器的输入量为常量或随时间作缓慢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叫静态特性,简称静特性。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有线性度,敏感度,重复性等。 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称为动态特性,简称动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梳理与汇总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 (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2、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学信号,使用数学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容易失真;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工处理,可以加密。 在电话与交换机之间一般传递模拟信号,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数字信号。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 c=3×108m/s =3×105km/s 电磁波波速、波长λ和频率f 的关系: (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 。波长表示相邻两个 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 ),比赫兹(Hz )大的还有千赫 (kHz )、兆赫(MHz )。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 表示,单位是m/s 。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 λ=c f f =c λ 。 (5)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 成反比。 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无线电波特点: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道几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各个波段的无线电波有各自的传播方式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波段 波长 频率 传播方式 主要用途 长波 30000m~3000m 10 kHz~100 kHz 地波 超远程无线电 通信和导航 中波 3000m~200m 100 kHz~1500 kHz 地波和天波 调幅(AM )、无 线电广播、电 报 中短波 200m~50m 1500 kHz~6000 kHz 短波 50m~10m 6 MHz~30 MHz 天波 微 波 米波(VHF ) 10m~1m 30 MHz~300 MHz 近似直线传播 调频(FM )、无 线电广播、电 视、导航 分米波(UHF ) 10dm~1dm 300 MHz~3000 MHz 直线传播 移动通信、电 视、雷达、导 航 厘米波 10cm~1cm 3000 MHz~30000 MHz 毫米波 10mm~1mm 30000 MHz~300000 MHz xkb1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电磁波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无线电通信系统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信号的接受由收音机完成。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 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 的专利性 注: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出体现技术的什么性质。 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的设想,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认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是什么为什么”,二技术是“怎么办”。 2、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是设计的核心。 三、人机关系及其目标 人机关系:物品与使用的人产生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的目标: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的方法:1、优先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 3、虚拟实验法 4、强化实验法 5、移植实验法 五、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 六、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性原则 3、经济型原则: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方案构思的方法 方案构思: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法:1、草图法 2、模仿法 3、奇特构思法 八、常用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法 2、列举法 3、设问法 九、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形体的尺寸标注 3、机械加工图 4、剖视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