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新闻话语中的城管形象研究

网络新闻话语中的城管形象研究

目录

致谢 ................................................................................................................................................... I 摘要 .................................................................................................................................................. I I Abstract ............................................................................................................................................ I II 第一章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及创新 (1)

1.2.1 研究意义 (1)

1.2.2 研究创新 (3)

1.3 研究概述 (3)

1.3.1 研究样本:新浪网络新闻及跟帖 (3)

1.3.2 关键词和样本选择 (5)

1.3.3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相关概念理论及文献综述 (7)

2.1 相关概念界定 (7)

2.1.1 新闻话语 (7)

2.1.2 网络新闻 (7)

2.1.3 网络新闻跟帖 (8)

2.2 理论基础 (9)

2.2.1 媒介形象 (9)

2.2.2 框架理论 (10)

2.2.3 话语分析 (11)

2.3 城管形象研究现状 (12)

第三章网络新闻中的城管形象研究 (15)

3.1 内容分析 (15)

3.1.1 形象特征 (15)

3.1.2 报道特征 (18)

3.2 城管形象的话语分析 (22)

3.2.1 话语分析 (23)

3.2.2 互文性 (23)

3.2.3 隐喻 (28)

3.3 网络新闻城管形象小结 (30)

3.3.1 进退两难的执法者 (30)

3.3.2 暴力受害者形象 (30)

3.3.3 暴力执法下的临时工 (31)

3.3.4 多元执法的形象 (31)

第四章网络新闻跟帖中的城管形象研究 (32)

4.1 内容分析 (32)

4.2 跟帖中的城管形象塑造 (35)

4.2.1 跟帖中的城管形象塑造特点 (35)

4.2.2 跟帖中的非负面形象举例 (40)

4.3.3 跟帖中的负面形象举例 (42)

4.3 新闻跟帖中的城管形象 (44)

4.3.1 被质疑的临时工 (44)

4.3.2 暴力的执法者 (45)

4.3.3 腐败的公务员 (45)

4.3.4 行政困难的执法者 (46)

4.3.5 必不可少的公仆 (47)

第五章城管形象内涵和意义 (48)

5.1 城管形象的内涵 (48)

5.1.1 行政管理的困境 (48)

5.1.2 教育与认知水平差异 (48)

5.1.3 生存与发展的矛盾 (48)

5.1.4 法制化进程问题 (48)

5.2城管形象的意义 (49)

5.2.1 展示了网媒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 (49)

5.2.2 反映了网媒需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49)

5.2.3 凸显了网络舆情监督的必要性 (50)

5.2.4 表现了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50)

5.2.5 体现了网络话语法制化的重要性 (50)

5.2.6 折射出百姓依法治国的诉求 (50)

第六章结论与反思 (52)

6.1 研究结论 (52)

6.2 反思与不足 (55)

参考文献 (57)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城市高效而快速地发展与壮大。新时期改革的大潮中,城市如同雨后春笋般成长扩张:乡村逐渐升级为城镇县城;中小城市发展成为大中型城市;大城市则逐渐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化使得资源、人力,各地经济、政治、文化各个要素集中分配并蓬勃发展。纵观改革开放的流程,可谓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乡镇人口涌入城市,渴望发展,谋求更好的机遇。无数的人们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是一句口号。城市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提供了便利。

然而,看待新事物需要一分为二:大量劳动力和资源汇集城市,制造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国家职能机构带来空前的压力。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市场化后,大量下岗工人为谋求生计在城市街头摆摊设点,国务院出台相关法规文件指导城市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城市,避免各机构重复执法,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情况组建了城市综合管理的相关机构。其中,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管复杂、困难、棘手的社会问题。由此城管逐渐成为中国行政执法的一支不可或缺力量。

近年,城管话题不断见诸报端,在社会舆论场中城管时常处于风口浪尖,他们的话题不断引发新闻媒体与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执法问题、培训机制、编制结构等等。新时期,网络话语中的城管形象是怎样的?网络新闻话语如何塑造城管形象?网络新闻话语在塑造城管形象中的内涵及意义又是什么?上述问题值得探究。

1.2 研究意义及创新

1.2.1 研究意义

新闻语言特点

一、新闻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简洁明快)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第四个特点是通俗:(通俗易懂) 新闻主观倾向 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它要求新闻真实反映现实,记者的感情色彩丝毫不要带入新闻作品中。因此新闻排斥主观性,表现在话语上,即尽量选用不包含说写者感情、态度或评价的词语、句式等来记事、说明或写人。但是,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客

论网络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的异同

论网络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的异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不断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的载体,发展势头令人惊叹。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既有冲击,又有互补。 一、网络传媒和传统媒体的相同点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相同之处,他们都是通过舆论对社会进行监督,并且这种监督属于软监督,只能给当事人以强大的精神压力,迫使当事人采取符合民意的行为或是促使有关部门介入,对当事人进行制裁。这种软监督和行政监督以及法律监督不一样,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当事人作为或是不作为。 在新闻传播方式上,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一样,也是对社会上突发的事件进行报道,然后对事件引起的后果进行追踪报道和评论,利用舆论力量对事件当事人进行监督。 二、网络传媒和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差异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传播新闻中都各有所长,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一)网络媒体在传播新闻时的优点.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传播新闻相比,在时间上具有优势。早在上世纪,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就发挥出了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 早在1999年5月8日凌晨5时45分,北约的三枚导弹落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20人受伤,3名记者身亡的惨剧。仅仅42分钟,我国人民就得知了这一不幸消息。而报道这一消息的正是刚刚兴起的互联网。而我国传统媒体中最快的广播,则是在当天上午9时进行报道的,电视是在中午的午间新闻中播出,而报纸报道这则消息除了当天的晚报,一般都是次日才报道,整整迟了24小时。 作为新闻传播,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唯一优势,而互联网正好发挥了这一优势。也是这次事件中,在发生的当天和次日,新浪网上关于这件事的评论和后续报道,就有400多条,如果每条400字,就有16万字,加上200多幅图片,这些详尽的内容是国内报纸总和也达不到的。 美国的传统媒体在世界上是最发达的,但在互联网面前还是难以企及。早在上世纪的1998年9月11日,美国众议院经过辩论和投票,决定下午两点将斯塔尔关于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绯闻调查报告发到因特网。但白宫法律顾问办公室却在下午一点将长达78页的反驳报告发到因特网,斯塔尔那份长达445页的调查报告在随后的下午两点20分才发到因特网。结果网民的访问量排山倒海般,甚至造成网络堵塞。由于网民先看到反驳报告,后看到调查报告,因而对克林顿的看法就不同,同情的占多数,许多人反而认为斯塔尔有些多事。这就是新闻时效性产生的后果。 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除了具有时效性之外,在内容上比传统媒体更丰富,更详尽。以克林顿绯闻为例,传统媒体无法刊登78业的反驳报告,更无法刊登445页的调查报告,只有互联网才有如此大的空间来容纳。 造成网络和传统媒体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在报道新闻时有版面限制,广播和电视有时间限制。同时,作为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报道时并不能由记者个人做主来播发新闻,还要经过几道关卡的审核,所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中都有所限制。 但作为互联网新闻,首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次发布新闻的都是网民个人,也不用通过审查,鼠标一点,新闻就发出去了。 (三)网络传媒在反腐中的优势。传统媒体对腐败案的报道,一般都是在腐败分子被查出之后,针对腐败分子的作为给予报道传播。而网络则不同,它通过一些迹象,经过不断挖掘,就能将一个潜在的腐败分子暴露出来。例如对于腐败分子的房产,穿着打扮的奢华,就能牵扯出一个腐败分子的经济问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对于表哥杨达才的揭露。还有就是那些房姐房妹房叔房婶的新闻传播,以及在景区、在娱乐场所、在学校门口拍到的公车私用,都为反腐工作作出了贡献。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比较》 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是Fa i rclough , Fo w ler , K ress ,vanD ij k , vanLeeuven , W odak等。其代表性的论著如 语言与权利 ( Fai rc l ough1989) , 语言、权利、意识形态 (W odak1989)以及 话语中的偏见 ( vanD ij k1984)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他们或者以语言分析为主,或者从社会理论出发,对语篇的语言特征并不分析描述, 或者把社会理论与语言特征分析结合起来。根据他们研究的不同侧重点, 可以把这些学者分为以Fa i rc l 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 Lancaster Schoo l )的社会变革论, 以W 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 iennaSchoo l )的语篇历史法,以W et h -erell为代表的拉夫堡学派( LoughboroughSchoo l )的话语心理学, 以K ress和V anLeeuw 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 anD ij 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其中, Fa i r -clough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贡献尤为突出。 Fai rcolugh提出了独特的话语概念, 即: 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作为意识形态的实践,它介入到社会中建构和改变社会的现实和政治关系。Fai rc l ough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语篇( tex t),口语或书面语; 话语实践( d iscoursepractice)和社会实践( soc ialpractice)。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 descri pt i on); 对语篇与话语实践过程之间的关系做出阐释( i nterpreta -t i on) ;对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之间关系做出解释( ex -plainat i on)。Fairco l ugh将这种三维话语和话语分析观图示如下: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之比较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之比较 中文系李天昊 指导教师霍华民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惯性,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报纸新闻标题相比,既是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发展,两者具有共性和个性,本文对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之比较,研究得出:网络新闻标题特点表现为题文分离、单行为主、时效性高、多用实题;而报纸新闻标题特点表现为大量采用复合式结构、以报道事实为主,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动态;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共性在于标题制作要求的一致、编辑流程和目标的一致;网络新闻标题和报纸新闻标题个性在于在功能性、形式、概括性、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报纸新闻标题;比较

News title and the newspaper news title of network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 kind of inerti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news headlines,is a kind of inheritance is a kind of development, both has the general character and the individuality, the study of network news headlines and news headlines: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news headlines, as the performance separation, separate, high efficiency,more practical subject, and the newspaper news title features extensive use of composite structure,primarily,to report the facts to the statements of facts presented a dynamic; network news titles and headlines in common is that headline that conforms to the specifications, the editing process and the consistent goal; network news headlines and the newspaper news title character lies in the differences in function, form, content,general. KEY WORDS: network news headlines; the newspaper news title character; personality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 1.引言 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批评性话语分析家认为话语是影响人们思想和实践的强有力方式, 因而有必要通过详细分析揭示其中的权势关系。 在语言学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吸收了美国人类学家Sapir & Whorf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假说(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以及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的理论, 主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实现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选择即意义),而CDA正是主张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 试图使人们意识到以前所没意识到的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Fairclough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它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永恒的介入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过程。(2)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间是一种互为影响的关系。(3) 语言的使用可以促使话语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Fairclough 承认批评性话语分析并非“毫无激情而纯客观的”社会科学,批评性话语分析家都是带着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感而投入工作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独特之处就是它帮助被统治和被压迫群体反对统治者。它公开表明自己的动机是为被压迫群体谋求解放。这并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术标准低或方法不严谨。

美国新闻标题话语特色

MEDIA 传媒 60 海外传媒 这则标题的精炼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法元素:现在分词、省略号和连接词。Working这个现在分词的话语符号给人的解读含义是“人们正在 拼命努力地劳动着、工作着”,比它的动词形态work更具动感。Working后面的省略符号的含义是“人们还要再这样怀着希望和期盼一直干下去,干下去”。而连接词and则起到了强调“结果”的作用,使最后一个字poor 的分量变得格外重:“干了半天落得一 个穷s的下场”。 3.TRIUMPH!胜!——美国 《商业周刊》(04/11/15)封面标题 这是布什赢得大选后《商业周刊》的封面标题,真是一字道破天机!TRIUMPH中的每一个字母都用红色 美国新闻标题话语特色 文/陈卞知 美国报刊文章中的新闻标题话语常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以新闻期刊的封面标题话语为甚。正像美国整个国家每天都在为全世界制造新闻、吸引全球注意力一样,它的语言,也借着新闻文化的传播,扮演着标新立异的角色。 在对《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几种主流新闻刊物的封面标题话语做了一些研究之后,发现确有与众不同之处。在此,仅以2004年出版的新闻杂志为例,总结出标题话语六个方面的特色,分述如下。 “一语中的”的醒目印象 1.Arafat’s Shadow: 阿拉法特的阴影 ——美国《新闻周刊》(04/11/22)封面标题 整版封面刊登着世人熟悉的阿拉法特头部肖像,脸的右下部份被阴影复盖着。文章仅以两个字Arafat’sShadow为题,点出了中东地区未来的政治局面——在阿拉法特死后的很长时间里,他的阴影仍会继续存在。 2.Working…And Poor: 工作然后……变穷 ——美国《商业周刊》(04/5/31)封面标题 在美国,近几年来因为有大量的工作岗位外流,引起经济市场疲软,在白领阶层感到惴惴不安的同时,蓝领阶层更感到收入窘迫。 大写,后面还带着感叹号。这里的一字一叹,让人重温不久前方见分晓的坚苦卓绝的竞选激战。最后布什胜出,一切定格,再说什么也是多余了。因此一锤定音,一“字”以蔽之。话语简洁到极限,传播力达到无限! 另外三家同一天出刊的杂志也是惜墨如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封面标题用了2个字(其中一个还是数字):Round 2(第二幕);《时代》杂志用了3个字:Four MoreYears(又是4年);美国《新闻周刊》用了4 个字:How He DidIT (他怎么成功的)。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2004年6月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封面标题也使用了Four More Years这3 个字,但是后面带着一个问号:还要4年吗?《时代》杂志现在像是来回答它,肯定地说:又是 4年。 通过这些主流刊物的封面标题,一再使我们印证到:用语简洁精炼确实是当今美国新闻话语的一种总体风格。 堂而皇之的大白话 1.Our Con Man In Iraq: 我们在伊拉克的“骗子”  ——美国《新闻周刊》(04/5/31)封面标题 Con是地地道道美国俚语,是骗 局、伪造、骗子 的意思,在这里指伊 拉克国民大会主席沙拉比,把他说成伊朗间谍。既然沙拉比是间谍,是政

探析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探析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摘要新闻媒体是社会重要的信息集散枢纽之一。网络新闻媒体具有跨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巨大、查询方便等特征;传统新闻媒体具有受益群体众、稳定的信息采集队伍,信息来源广泛等特征。文章对二者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整合的可能,最后对整合的途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传统媒体;整合 中图分类号 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04-02 abstract the news media is an important soci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internet news media has the characters of time -crossing and space constraints, spread fast, huge information capacity and convenient consulting; traditional news media groups benefited the public, is a stable team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wide featur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media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ossible ways. and finally think about the process integration of the two news media. keywords network media;news;traditional media;integration

时政新闻的特点

时政新闻在现如今的党报或者一般报纸上比比皆是,大多是在第一版就会以较大的篇幅来呈现。而对于这样的政务新闻有多少人会细细去看呢,至少我不会。这时政新闻,我想大概可以比之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方面,它枯燥乏味,毫不生动:但是想要了解国内的政治动向就不得不从这些时政报道中察言观色。 时政报道就是对政治新闻的报道,是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的报道。时政报道的范围很广,只要和政治搭边都可以成为时政新闻。和其他新闻相比,时政新闻的特点也很明显。 进入三月,学雷锋就变成了一件不可不提的事。《人民日报》(2012年03月03日01版)《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就是一篇典型的时政新闻。现在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来谈谈时政新闻的一些特点。 首先,时政新闻作为一篇新闻来说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必须有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这篇文章符合这些特点,第一时间报道学雷锋活动座谈会的情况,这对整个三月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时政报道都是最新发生的政治动向的报道,时效性很强,这也是其优点之一。 第二,既然是时政新闻当然具有相当强的政治色彩。本来是一般的节日报道,但是加上副标题“李长春出席并讲话”就明显强调了它的政治意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之后文章主题三段分别以“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李长春强调”、“李长春强调”开头,主要写了座谈会上李长春的讲话,这其实就是中央对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于是节日就和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直接挂钩,地方就应以时政报道基础,了解国家及党对国内各项事务的方阵政策方向。 第三,时政报道内容科学严肃,过于空泛,缺乏新闻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时政报道的内容给人以整体的映像应该就死某某官职的某某领导出席了什么重大会议,或者是又去了某国访问,充斥全文的大概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这篇文章自然也符合这个特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云山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

话语分析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读书报告 1.引言 这学期我所读的第二本关于文体学方面的书籍是《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该书由王得杏编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语言学界很多人关注的课题。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们从不同侧面视图揭示话语结构特征和内在运行规律,使它日益成为语言学中一个包罗万象的研究领域。本书既评介各种话语分析途径的理论观点,又综述近期各种研究途径的研究成果,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各种话语分析理论的本来面貌。该书还概述了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在话语分析研究,尤其是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使用问题的研究成果。 该书发表于1998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这本书对话语分析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他述评了各个研究途径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全方位的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兴学科。 在下文,读者先介绍该书的内容简介,评价该书的优缺点,再谈读者的对重要部分的理解。2.该书的简介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源流、跨学科性,并列出了关于话语分析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界说如哈里斯、威多森、拉波夫、斯塔布斯、法索尔德和莱文森等。 第二章集中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内容涉及哲学背景、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赛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奥斯汀认为句子有的是用来陈述事实的,而有的是用来实施行为的。这种实施某种行为的句子叫施为语句。他认为施为语句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才能成功地实施某种行为。他把这种条件称为“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到后期奥斯汀又把言语行为分为三大类即:以言表意的行为、以言施事的行为和以言取校的行为。后来赛尔又补充道以言实施行为时参与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行为。而这种规则被分为调节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赛尔还从以言实施行为的必要充分条件中抽象出以言实施行为的结构。 第三章分析了谈话隐含。本章先介绍了格赖斯的谈话隐含理论。要理解该理论必须首先理解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

中国网络新闻的六大发展

中国网络新闻的六大发展 中国网络新闻的六大发展 1994 年 4 月,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1995 年 1 月,《神州学人》杂志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 从那时以来,中国网络媒体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这一阶段也可看作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网络媒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最 直接也是最突出的表现,是网络媒体在新闻业务方面的进步。 网络新闻业务, 其诞生之初, 是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 但是,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在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的同时,也在逐渐形 成自己的崭新面貌,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并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 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十年间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 定时——及时——实时——全时 展 ——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
中国网络新闻业务对于传统新闻业务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
是时间观。 在网络媒体早期,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布,遵循的原则是定时。 《神州学人》上网时推出的是电子周刊,《中国日报》等也是每天一 次的更新周期。 在 1999 年中国媒体上网的高峰期,大多数媒体网站也依然是按天在

进行新闻的更新。 那一年,《人民日报》网络版的改版重点之一,是将常规新闻每天一 次的定时发布,增加到每天九次定时发布。 可以说,传统媒体里的时间观在束缚着这些媒体网站的业务。 在按部就班的时间观的后面,还隐藏着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网 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如果网络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附属品出现,那么,它的新闻资源就必 然受到传统媒体的限制,而此时的传统媒体,大多并不希望让网络成为自 己的竞争对手,即使是对于自己的网站。 如果报纸上的内容提前在网上发布,是否会影响报纸的发行?这是报 纸的经营者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但是,商业网站没有这些顾忌。 在 1997 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期间,当时还叫利方在线的新浪就已 经很自然地将及时这一时间观,作为内容发布的基本原则。 年,人民日报网络版也开始了实时报道的尝试。 1998 年 3 月,在国内网络媒体中,人民日报网络版率先实现了网上实 时报道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九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 年 4 月 15 日 16 点 05 分, 大韩航空公司的一架 11 货运班机 在上海虹桥机场起飞 1 分钟后坠毁,两个小时后,新浪网发布了由网友提 供的消息,成为在国内第一个报道此事的网站。 这个突发事件如此快速的报道,不仅再一次提升了网络新闻在突发事 件报道中的时效性,同时也带来另一个讯息,那就是,网络媒体具有一种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比较研究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比较研究 陈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为先。网络已成为许多人的主要新闻信息通道。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新闻形态。尤其是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的报纸新闻标题相比,具有其鲜明的特征。所以,网络新闻标题的研究对于网络新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编辑角度,从标题的功能、结构、字数等方面入手,试图揭示两种媒体在标题制作方面的差异。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新闻媒体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主要新闻信息通道。我国现有的网络新闻发布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另一种是商业新闻网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基本上都是传统媒体新闻的网络版,而由于政策的限制,商业网站不能拥有自己的采访机构,只能转载规定范围内传统媒体的新闻。因此,我国的网络新闻传播实质上还只是一个新闻编辑机构。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网络新闻传播有自己的规律。然而,由于时间紧迫、网络新闻编辑水平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网络新闻对传统媒体新闻的简单照搬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如何真正适应网络本身的传播特点来发布新闻,就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标题制作的角度,以网络对传统媒体的转载和摘编为例,分析网络新闻标题与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报纸新闻标题制作的主要区别,探讨如何真正适应网络本身的

传播特点来发挥其新闻传播的功能。 标题的功能与特点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速度和信息含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网络新闻的结构上,标题与正文是分离的,既标题与新闻编排在不同的网页上,位于主页上的标题往往是作为与位于从页或新闻文章页中的相应正文的一个链接而存在的。网民要浏览某则新闻,必须先点击标题。正是这种特殊的版面安排,使得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报纸新闻文标题有很大不同。因此,标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否说明问题,或能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事关整个新闻文本乃至专栏与网站的成功。网络新闻标题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传统媒体。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开始习惯阅读新闻标题来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更倾向于一种快餐式的信息消费,这就从形式上预示着“读题时代”的到来。由于网络新闻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标题的引导和提示,所以网络新闻标题用词成功与否决定了网络新闻的点击率的高低和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要求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要尽可能新颖别致,别具一格,引起读者阅读新闻内容的欲望。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新闻产品需求日益升高,因此除了新闻标题对词语运用的一般要求之外,新颖是网络新闻标题对词语运用的最高要求。如果标题做的不够吸引人,甚至枯燥乏味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欲望,那么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就会受到阻碍。网络新闻标题的这个最高准则决定了网络新

CDA批评话语分析简介

Outline Definition The aims of CDA The principle of CDA The sets of CDA Methodology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 analytic method springing up in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mainly studies public discourses and non-literature discourses.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alyzing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iscourse under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 aims to disclose relations among language, power and ideology. It methodology is built on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Definiti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discourse that views language as a form of social practice and focuses on the ways social and political domination are reproduced in text and talk. CDA is a type of discourse analytical research that primarily studies the way social power abuse, dominance and inequality are enacted, reproduced and resisted by text and talk i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With such dissident research,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ts take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_范宏雅

2003年12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ec.,2003第26卷 第6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Vol.26 No.6【语言学研究】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范宏雅 (山西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关键词:话语分析;篇章 摘 要:文章剖析了不同学派对话语和话语分析内涵的理解,简要回顾了话语分析的源起,介绍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研究的贡献与不足,指出新的世纪话语分析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研究动向,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话语分析所亟待解决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方法等问题以及我国目前话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3)06-0097-04 一 “话语”和“话语分析”的含义 一般来讲,人们认为话语是大于句子的单位(a unit above sentence),这样的理解不很精确,因为话语的范围很广,可以是词、短语、小句(包括告示、标牌、广告等),也可以是一首诗歌、一篇日记、一次对话、一场演讲、一部小说、一份文件等等。威多森(Widdowson,1979:50)把话语定义为“the use of sentences in Combination”(句子组合的使用),强调其分析单位和功能[1];系统语言学家斯蒂那和伟特曼(Steiner and Veltmen,1988)把话语解释为“作为过程的语言”,强调其动态本质。克拉申(Caire Kransch,1998)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把话语定义为讲话方式、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同时也是某一话语社区的行为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观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话语的本质,同时也表明话语分析的定义因为语言学家不同的着眼点而不尽相同。 有些语言学家从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上来定义它。如斯塔布斯(Stubbs,1983:1)认为话语分析是对“自然发生的连贯的口头或书面话语的语言分析”[2]。因此,它的分析单位是大于句子或从句的语言单位,如口头会话或书面语篇。而且这些语言序列是连贯的,同时他强调分析社会语境下语言的使用,即“自然发生的”话语。辛克莱和库尔哈德(Sinclair&Coulthard,1975)认为话语分析是话语语法学[3]。他们同威多森和韩礼德(Halliday)一样,认为话语分析主要是对语篇衔接和话语连贯的研究。 还有一些语言学家从话语功能角度定义话语分析。威多森(1979:52)认为话语分析是对“句子用于交际以完成社会行为的研究”,强调话语的交际功能;[1]布朗和尤尔(Brown&Yule,1983:1)认为话语分析是对使用中的语言的分析,它不仅仅是探索语言的形式特征,更是对语言使用功能的研究。 也有一些语言学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定义话语分析。比如范戴克(Van Dijk,1980)[4]和韩礼德(1978)[5]就指出话语分析是一种社会分析方法,揭示人类如何理解彼此的话语。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Labov,1969)指出话语分析就是制定规则“把 收稿日期:2003-03-06 作者简介:范宏雅(1974-),女,河北新乐人,山西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 79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语言运用考点--新闻标题》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考点--新闻标题 要求拟写新闻标题,其实就是拟写一句话新闻。 方法点拨: (1)要准确地提取信息必须先了解新闻的“五个W”,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这是新闻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 (2)信息提取时一定要理清什么人(包括单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事情经过、结果怎样。 (3)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内容上: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的属性,应该尽可能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简要过程。方法上:首先要找出重要的语段或语句,主要是看导语,兼顾新闻主体和新闻背景材料;其次是对照“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括。 答题模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 中考例题如下: 1

1.(2019河南)(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字)(2分) 河南日报2019年5月9日讯“传民族薪火、展中原风采”。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登封观星台举行。上午11时,火种采集仪式正式开始,手持采火棒的火种采集使者从观星台顶端楼梯缓缓走向采火器,来自全国不同民族的56名小歌手身着各民族盛装,诵唱《二十四节气歌》,礼赞先贤智慧。以火种采集仪式为标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帷幕全面拉开。 答案: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举行 2.(2019湖北鄂州)综合性学习(7分)。 央广网鄂州12月3日消息(记者张毛清鄂州台记者廖靖飞) 12月2日 上午,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早上8 : 30,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凤凰广场鸣枪开跑。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挡不住运动员风雨无阻的脚步,也挡不住市民支持比赛的热情,他们在赛道旁拿着国旗为选手鼓劲加油。 比赛项目分为半程马拉松、微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比赛总用时约为3个小时。参赛选手中,近七成选手选择参加迷你马拉松,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