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

附件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方案

(修订)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年月日

申报:初评()复评()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

2014年4月

说明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督[2012]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2014]5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3]32号)等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制定的。

二、本《方案》既是县(市、区)申请国家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申报书,也是撰写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自评报告的依据。

三、本《方案》包括四部分:(一)《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填报说明;(三)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四)检查学校工作表。

四、本《方案》在申报时所附各表所有数据,应统一采用省教育信息平台上一年数据进行填写。

(一)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

广东省__________市

__________县(市、区)

报送时间:年月日

报送单位:(盖章)

省级督导部门:(盖章)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制

3

表I: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本情况

自然情况经济情况普通中小学校数

(所)

特殊

教育

学校

(所)

小学

教学

点数

(个)

教学班数

(个)

在校学生数

(人)

教职工数

(人)

人口总数(万人) 农业

人口

(万

人)

乡镇

(个)

行政

村数

(个)

年人

均国

内生

产总

(元)

年人

均地

方财

政收

(元)

农民

年人

均纯

收入

(元)

城镇

居民

年人

均可

支配

收入

(元)

小学

一贯

制学

初中完中小学初中小学初中

小学初中

合计

其中

专任

教师

合计

其中

专任

教师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10 L11 L12 L13 L14 L15 L16 L17 L18 L19 L20 L21 L22

全县

总计

注:1、小学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___所,企业办学的有___所,民办学校有___所。

2、一贯制学校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___所,企业办学的有___所,民办学校有___所。

3、初中学校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___所,企业办学的有___所,民办学校有___所。

4、完中学校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___所,企业办学的有___所,民办学校有___所。

4

以附件表格为准表Ⅱ-1: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体育活

动场地

实验室

(科学教室)

计算机教室

音乐美

术教室

生均教学仪

器设备值

生均图书

册数

班额

师生

教师学历

达标率

生均

公用经费

综合

评估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10 L11 …

小学达标学校

总数

达标学校比例(%)

初中达标学校

总数

达标学校

比例(%)

表Ⅱ-2: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分学校)

5

表Ⅲ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

运动场馆

面积

(㎡)

生均教学

仪器设备

(元)

每百名学

生拥有计

算机台数

生均图书

册数

师生比

生均高于

规定学历

教师数

生均中级

及以上专

业技术职

务教师数

综合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小学

全县平均值-差异系数

初中

全县平均值-差异系数

表Ⅳ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省级评估得分指标值或简要结论

6

L1 L2 L3L4L5

入学机会(20分)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

保障;

5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

儿童关爱体系;

4

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0%; 3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___%

4.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

比例逐步提高或达到当年省规定要求;

4

5.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没有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

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没有将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

与学校录取相挂钩;

4

保障机制(25分)6.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 5

7.实行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 2

8.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

性收入增长比例;

3

(具体指标值请填在表Ⅴ中)

9.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及增长率、小学生均

预算内公用经费及增长率和达标情况;

3

10.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及增长率、初中生均

预算内公用经费及增长率和达标情况;

3

11.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定并有效实施了薄弱学

校改造计划,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

5

12.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达到省

级规定(粤财教[2005]34号);

2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

例:%

13.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班)生均公用经费

达标情况;

2

教师队伍(35分)14. 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全面实施义务教育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5

7

15.学科教师配备合理,专任教师专业对口比例高; 5 16.加强教师培训,财政预算教师年培训经费占教师

年度工资总额的比例达到1.5%以上;

7 17.建立并有效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

定期交流制度(含政策文件);

7 18.师生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小学师生比:城市达

1:20.6;县镇、农村达1:23.3;初中师生比:城市达1:15.3;县镇、农村达1:18.1);5

小学师生比:

初中师生比:

19.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际间均衡配置; 6

质量与管理(20分)20.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严格执行省、市教育

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教学计划;

5

21.不存在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

象得到基本遏制;

5

22.学校不得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集体补课,切实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

23.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2

2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 2

小学巩固率:___%。

初中巩固率:___%。

25.小学、初中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

率达到95%。

3

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__

_%。

初中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__

_%。

总计100

表Ⅴ:义务教育经费情况

8

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地方财政经常性

收入

预算内

教育经

费占财

政支出

的比例

(%)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教职工年人均工

拨款值(千元) 比上年

增长比

(%)

收入

(千元)

比上年

增长比

(%)

小学

(元)

比上年

增长比

(%)

初中

(元)

比上年

增长比

(%)

小学

(元)

比上年

增长比

(%)

初中

(元)

比上年

增长比

(%)

工资

(元)

比上年

增长比

(%)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10 L11 L12 L13 L14 L15 20_年-------20_年

20_年

20_年

表Ⅵ: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9

问卷总数

问卷调查综合

满意度

(%)实地走访人数

实地走访满意度

(%)

计其中:回收有效问卷数

计其中:满意人数计其中:满意问卷数

L1 L2 L3 L4 L5 L6 L7 计

其中:家长

10

表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内容:

(可加页)

县(市、区)人民政府(盖章)

年月日

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另页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育局意见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核意见:

单位(章)

年月日市教育局审核意见:

单位(章)

年月日

市人民政府推荐意见(略)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意见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意见:

单位(章)

年月日省教育厅意见:

单位(章)

年月日

(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

填报说明

1.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本情况(表Ⅰ)

(1)“自然情况”和“经济情况”按评估前一年国家(地方)统计部门正式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填写。其他数据按最新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填写。

(2)“人口总数”和“农业人口数”按常住人口统计,数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L5、L6、L7、L8列数字保留个位。

(3)一贯制学校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4)小学教学班数、在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小学部、教学点;初中班数、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

2.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Ⅱ-1/2)

(1)表(Ⅱ-1/2)表头是按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11条中规定,包括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配置方面的指标。

(2)表(Ⅱ-2)中“该校综合评估是否达标”列,达标的填“1”,不达标的不填。

(3)表(Ⅱ-2)中如某学校的某项指标值不达标,请将该指标值所在格,用深色背景做标志。

(4)表(Ⅱ-1/2)小学包括普通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初中包括独立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每所一

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单独一行填写。每所一贯制学校和每所完全中学

的初中部单独一行填写。

(5)表(Ⅱ-1/2)小学和初中均不包括民办(私立)学校和小学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辖区内的直属中小学、未纳入备忘录的开发区等部门和单位举办的中小学校均填入表中。对于因新建或即将撤消原因造成的年级建制不全的学校,在计算差异系数时可按现有年级数与当地相应小学和初中学制年数的比例,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折算。对于少数地区存在的小学附设幼儿班、初中附设小学班、高中或中职附设初中班的情况,可做相应比例拆分计算。

3.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表Ⅲ)

本表所填数据(除差异系数外)均可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独立设置的小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独立设置的初中、完全中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填写每所学校数据时务必根据学校类型和填报说明,在相应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

(1)学生

指标说明: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表,[行01,列4]。初中(包括独立设置的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

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表,[行01,列3]。

(2)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指标说明: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之和。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减去体育馆面积,[行04,列1]-[行10,列1]。

(3)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指标说明: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10,列1];运动场地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3]。

(4)教学仪器设备值

指标说明: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13]。

(5)计算机台数

指标说明: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

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6]。

(6)图书册数

指标说明: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4]。

(7)师生比

指标说明:“师”指专任教师,即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的人员。

小学专任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01,列1]。

初中专任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10,列1]。

(8)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指标说明: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

小学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3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行04,列1]+ [行05,列1] +[行06,列1]。

初中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4中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行05,列1] +[行06,列1]。

(9)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指标说明:小学具有小学高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初中具有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

小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

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04,列1]+[行05,列1]。

初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 [行14,列1]+ [行13,列1]。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台数和图书册数等五项指标,独立设置的小学、初中可直接根据上述说明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数据。

九年一贯制学校,需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五项指标进行拆分,将其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小学、初中数据。

完全中学,需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对五项指标进行拆分,将其初中部占有部分作为单独一所初中学校数据。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需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1:1.32”的比例对五项指标进行拆分,将其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小学、初中数据。

(10)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并将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作为调节因素。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S CV X ??

= ???

,CV

为差异系数,S 为标准差,X 为全县平均数。

式中,()

2

()n

i N i i S P P X X

=

?-∑,i X 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中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某个指标值,i i i X x P =,i x 为该指标第i 个学校的原始值,i P 为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的在校生数;X 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1n

i N i X x P ==∑,N P 为区县内所有初中(或小学)学校的在校生数,1N n

i i P P ==∑。

4.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表Ⅳ)

共有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各指标具体评分说明如下:

二级指标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有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的为满分,没有

的则为0分;

二级指标2:有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的为满

分,没有的则为0分;

二级指标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0%的为满分,低于的则为0分(须提

供当地残联部门对该指标的相关意见和说明);

二级指标4:优质普通高中指省一级以上普通高中学校,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

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达10%的为1分,每年增加10%的加1分,加满4分为止;或该比例达到当年省规定要求也为满分;

二级指标5:无违反相关规定的为满分,否则为0分

二级指标6:有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为满分,没有为0分; 二级指标7:有实行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的为满分,没有则为0分; 二级指标8:每增长1%加1分,加满3分为止;

二级指标9、10:达标的加1分,每增长5%加1分,加满3分为止;

二级指标11:有推进学校标准化的加2分,制定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加1分,有效实

施该计划的加1分,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加1分;

二级指标12: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达到省级规定(粤财教[2005]34

号)的为满分,不达标的则为0分;

二级指标13: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班)生均公用经费高于普通学校生均公用

经费标准的为满分,低于的则为0分;

二级指标14: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没有实现“两相当”或没有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该项不能得分。

二级指标15:专任教师专业不对口比例达5%扣1分,扣完为止;

二级指标16:有教师培训计划的加1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经费达规定要求20%为1分,达60%为3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为6分;

二级指标17:建立了有关制度的为2分,实施成效显著的另加5分;

二级指标18:师生比达到省定标准的为满分,不达标的则为0分;

二级指标19:建立了均衡配置机制的为2分,均衡配置到位并产生成效的另加4分;二级指标20-25:凡是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或达省级标准的为满分,否则为0分。

5.教育经费情况(表Ⅴ)

(1)表(Ⅴ)所列各项均按省级评估前推四年(财政年度)填报。如2012年评估,前四年分别为2008、2009、2010、2011年。

(2)各指标数据严格以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有关数据为准。所有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小学(初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

=——————————————————

小学(初中)学生数

学生数以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的计算方法为准。

(4)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小学(初中)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

=—————————————-—

小学(初中)学生数

学生数以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的计算方法为准。

(5)教职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及绩效工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