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

评估方案

(试行)

文法学院

二○○九年九月

目录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评估与培养指导意见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1.专业能力:

1.1汉语语言能力

1.2文学鉴赏能力

1.3科研能力

1.4.社会实践能力

2.基础能力

2.1 计算机使用能力

2.2 英语语言能力

3.发展能力

3.1沟通能力

3.2自学能力

3.3个性发展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能力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一)评估最终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标准如下:优秀: A≥9,C≤10,学期评估3次以上优秀;

良好: A+B≥15, C≤4,学期评估良好次数不低于3次;

合格:A+B+C≥12,学期评估5次以上合格;

不合格:A+B+C≤12。

(二)本方案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共9项,共19个观测点。在每一个观测点上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估,分为A、B、C、三级。根据评估内容的作用有不同的权重,等级乘以权重是该项目的最终评定。如,某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评定为A,其权重为1.5,那么该学生阅读能力最终评定等级应为1.5A.

注:汉语写作能力评估中所要求的写作文章包括各类文章,鉴赏能力中提到的文章写作同样作为写作能力评估的依据。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评估与培养指导意见

(一)评估的特点。

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的评估兼具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性质,即既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给出等级判定,以此作为能否毕业的依据,又关注在能力形成过程中的表现,使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各项能力的形成进行不断反思,改进。本项评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2、本项评估实行导师制。根据教师的专长,将评估的学生分配到具体的教师身上,教师负责对评估的学生实行动态评估,最终给出评估报告。评估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划分等次,也有对学生在能力形成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指导的权利和义务.

3、本项评估强调全员参与。首先,评估对象是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体学生,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接受此项评估,评估成绩达到相应标准方可毕业。其次,评估者是全体教师,从领导到教师共同参与,在思想上、行动上要高度重视。评估中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应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评估的目的。

1、对学生能力状况给予正确的判定。

2、对该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实行监控和管理,并给予针对性的知道。

3、督促学生自觉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

4、通过评估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能力要求落到实处。

(三)评估机构。

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能力评估与指导机构,成员如下:

组长:李慧

副组长:徐云浩尹建学李存王焕玲刘书营

成员:熊延柳金军华刘利利钱智敏王沛张娜

党荣珍顾立新王相涛曹蕾吴楠崔峰

穆青

(四)评估实施。

1、此项评估从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实施。

2、入学之初向汉语言学生讲明评估的内容、办法和要求。

3、每位老师负责固定的若干位学生,成为这几位学生的导师,负责这几位学生整个四年中能力培养指导和评估工作。

4、学期开始,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拿出能力训练计划。

5、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终极性评估和阶段性评估相结合。阶段评估每学期一次。前三学年中,每位老师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学期评估。学期评估时,不仅要对每位学生的能力档次给出鉴定,还要对该学生的能力现状作出描述,并指出训练和改进的办法。第七学期为终极性评估,只给出等次。终极性评估的成绩作为能否毕业的依据。

6、评估结束,评估教师应填写“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能力评估表”并撰写评估报告。评估表见附件1

7、学生提供的评估资料,包括各种证书、发表的作品、测试卷子及成绩,应在勘验原件之后,返还原件,留下复印件,连同老师的评估表一同存档。

8、评估自2009年9月1日开始。

附件: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能力评估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能力评估表(终极性评估)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评估表(学期评估)

大学生基本素质包括思想素质

大学生基本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 (1) 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的远见和洞察力,还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2) 事业心和责任感。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希望并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职业和临时落脚点。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这是创业者应有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坎坷,这就需要毕业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干才,能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2、科学文化素质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 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 (2) 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 (3) 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4) 要有创新能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社会就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也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位置。有不少大学已开始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科技创业。 3、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农村小学生的视野窄,知识面也窄,所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难点。就这一点,我谈谈自己的一些随想。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学习自学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口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可是目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把听、说能力放在一边,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放在了次要、最次要的地位,这样就使有一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说话时往往表现为无话可说,即使心里有话也不敢说,不会说,就算是开口说,也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是这样教学的: 1、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看着图画作文。那些适合于小学生看懂的图画,大部分用简洁明了或幽默夸张的笔法来描绘儿童生活,其趣味性、教育性都能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弦,为孩子们所喜欢。经常进行看图作文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小白兔搬南瓜》这幅看图作文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图上画着什么?(2)小白兔正在干什么?(3)小白兔想到了什么?(4)它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在脑中组织语言,用完整的话叙述清楚内容,在叙述中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清了自己的意思。另外,还每天交替进行“新闻发布十分钟”,“谈谈天,说说地”,“实物景物谈”等系列课外活动,收到课外搭桥,课内巩固的效果。 2、消除学生胆怯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说。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每天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笑话、成语故事,也可以朗诵课文或精彩片段。在学生演讲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训练的要求,把握说话的中心和条理。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教学生演讲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对第二天要演讲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可使学生上台演讲显得自然大方,胆子放大了,就会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有声有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细致观察,有条不紊地说。 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口述见闻。口述见闻就是让学生把每天所见到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变化或听到的各类消息,用规范的口语说给大家听。为了使学生有内容可说,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景的变化,或让学生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说的时候,要放开心扉,畅所欲言;说的内容,可以选家乡的变化,路上的见闻或校园的新鲜事;也可以是同学间的关系,所听到的消息等。但是不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讨论交流的气氛,还可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使他们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教会学生说话的方法,提高说话的能力。 说话,有确定的对象,有特定的情境;用语力求生动、简练、易懂;语音要求清晰,口齿要求清楚,态度要求自然;说话即时性强,又得边想边说,要求思维敏捷,组织话语快速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就业面宽,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比较专业的部门可以是新闻出版系统,例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部门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 但是,汉语言文学在就业方面也具有很多的劣势: (1)、需求趋于饱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虽然也在不断增大,但总体来说是趋于饱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般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 (2)、知识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宽所决定的。 (3)、国家教育体制落后,现今所采用的“应试教育”,只按分数说话,限制了学生个体的潜力的发展。 一.与就业方向职业的差距 汉语言文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将走几条相差很大的路。一条是从事文学的研究,这要求要具有很深的文化根底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在我看来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国家历史文化的研究员、大学教授老师、作家等;一条是从事政府发面的工作,如文秘等政府工作人员;一条是新闻出版等宣传行业的工作,这是用汉语言文学为最为常用的工具作为宣传手段。 在这三方面的就业方向中,可以说我都不是很合适。因为自己没有想要从事深层次文化研究的打算,也不想深入政坛,哪怕只是做文秘之类的小角色,对于新闻行业,有这个打算,但自己的能力还是很欠缺的。 首先,自己并不是很理性,这对于一个要理性报道事实的记者等行业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其次,自己并不是很善于社交,口才能力也很差,这样在新闻行业其实是记者行业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 四.对策 在学习方面,学好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多写一些文章,并针对自己过于感性的缺点,着重提高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同时,可以尝试投稿。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教案方法创新研究<市级立项) [日期:2008-05-20]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小]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教案方法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我国工业化进程越来越需要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批量的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现在可以说我们找一个研究生,找博士生可能不难,但是你要找一个高级技工可能很难,甚至花重金都聘不到。现在不仅仅是制造业,包括现代服务业,这种技能性人才都普遍缺乏。我国的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还要呈现出高速增长,对较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技能型人才资源有很大的矛盾,为了支持工业化进程,必须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这也对我们职业类学校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案方法上提出了创新要求。b5E2RGbCA P 2、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办学模式中,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的脱离还比较严重。虽然我国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有多年,但“粗放型”经济方式仍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消耗大等等,这些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还有大批农村

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给社会劳动力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我国经济体制仍处在转轨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调整,造成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无法适应新的岗位需要,产生结构性失业。现在中央提出来扩大就业,促进就业,职业教育在里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1EanqFDPw 3、“十一五”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迫切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有个大发展。所以国务院确定今后五年、十年要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要增加对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职业教育要坚持大力发展,国家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2018年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高等职业教育也要逐步扩大。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各级政府要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各级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DXDiTa9E3d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能力,指的是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和开拓能力,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具有责任意识,知道如何学习,如何与员工团队合作,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能力是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能力。职校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对他们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一、专业概述 1、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以及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文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2、本专业主要培养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或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达到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古籍阅读能力。 3、如果你的学习非常优秀,或者你在校期间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话,毕业之后你可以选择出国教书。 二、专业综合介绍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是老牌专业,也是基础专业,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国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对中国人文学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必修的大学公共课程,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各个学校还会根据本校教师的治学专长,开设一些选修课,比如古典文学方面的某个作家研究,如对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比较著名的作家所开的专题,某部作品研究的专题,某种文体及流派研究等。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也会开设和专业相配合的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的进行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开设历史较长,前人的研究及今人的开拓,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很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这一客观现实,大都开设了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方面必需的技能。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毕业生在文字工作方面能得心应手。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 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 2、建国以后,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另一方面随着民智的启发,文化受到重视,一时间很多高等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信息终端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使信息的获取变得极度方便,但许多人在使用一些通讯软件,如:QQ、微信、手机信息、飞讯等聊天的时候,往往不注重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有夹杂着乱七八糟的词语、有“中西合璧”、有国粤胡乱搭配的“通假”等形式交谈。错别字泛滥,低俗当有趣。如:“欧巴”、“猴赛雷”等等,使新一代的小学生真假难辨,严重影响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学习和掌握,更有甚着可能会对祖国语言文字造成极大的冲击。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语文教育教学的有识之士针对这一现象发出呼吁:语文要姓“语”,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课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语文课不仅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味是什么自己的园该种什么语文的特质是什么2011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作出了明确、响亮的回答,那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对语文课程孜孜探索的结晶,是语文课程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修订版课标最为亮丽的一笔。

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更要将这一目标贯彻到底,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呢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小学生在上小学以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时候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 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表达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欲望,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需要我们自己做好以下工作:1、会赏识学生,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且真诚的表扬孩子,能给孩子无穷的动力,而恶意的重伤和批评则会挫伤一个孩子表达和说的欲望。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很多回答虽然会有和你预设的并不一样,但他们的

学生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

学生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指事物固有的性质和特点。素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情感、意志、风度等的全称。它是在一个人先天基础耻,通过后天的实践的基本特征。它体现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是发展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总是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而发生变化。不少同学进入大学后都希望担任学生干部,因为这是全面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极好机会。事实证明,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踏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大学学生干部担负着配合学校各方面力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的职能。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信息接收快,知识面宽,因此,大学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优良素质。 一、政治思想素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的进入提供了条件,使传统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学生干部更要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俗话说,“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大学学生干部更应以身立教,为人楷模,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同时学生干部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事业心,自觉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托,增强责任意识,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积极工作。 二、业务素质 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而且求知欲强,喜欢探索,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干部更容易赢得同学的尊敬和爱戴,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对同学实行有效的领导。业务素质不仅只表现在本专业学科的学习成绩方面,还应包括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干部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从而提高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三、能力素质 学生干部要想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应不断增强领导才能,提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100本书

教育部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必读书100本 一、语言学类 1.《语言问题》赵元任着,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着,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着,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着,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着,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着,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着,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着,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着,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着,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着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二、文艺学类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着,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3.《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4.《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5.《文心雕龙选译》刘勰着,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6.《诗学》亚里斯多德着,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20世纪西方美学名着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

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最新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认识社会历史或某个集团阶级利益,而是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越来越普及,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中文教育观念,只有通过能力教育,才能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全方位的培养,紧密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来思考,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造,设计新型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完成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转变,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冲击,80、90年代以来改革在不断进行。文学观念和语言观念的变化,导致了课程内容的巨大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也在调整,普遍增设了新闻类、影视艺术类课程,加大了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删减了部分过时了的课程,在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素质上进行过大量的实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武汉大学于可训主持的“拓展教学空间,构造多维平台,综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中国现当代文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但本专业基本内涵在“五四”时代初步确立,50、60年代借鉴苏联模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公认的课程体系。由于时代的局限,其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型的。能力培养只是知识传授的衍生物,能力本身不是它的目的。目前所用教材、考试方式、授课方式等,仍然将人才培养模式中主体内容限定在知识点的传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那么如何在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呢?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现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 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楼梯我每天回家都要爬楼梯;tí——提提醒妈妈常常提醒我做作业要认真,细心;tǐ——体体育我最喜爱上体育课;tì——剃剃头星期天早上我陪爷爷去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前后左右”时,我把五位学生请到讲台上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我又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

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现代社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必须或多或少的具备某些素质,日后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但许多人在步入社会以后,要么是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要么是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而这些归根结底,主要是他们在青少年(中学生)时期没能很好的培养自己。 由此,我们小组决定以“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研究纲领,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了25个研究方向,希望能通过这次的研究报告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接下来的素质完善与培养方向(素质=品质+精神+能力)。 ●自尊自爱:首先自己爱自己,尊重自己,才会得到他人的爱护和尊重。爱护自己是 最重要的。做一个最好的你,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表现。自尊就是尊重自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自尊自爱是一种对自我的关注与肯定,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更是成功之始。因为自尊,所以我们才能被尊重;因为自爱,我们才能被爱护!自尊自爱就是要肯定自己,认同自己!自尊自爱就是要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自尊自爱就是要珍爱自己,尊重他人。 ●担当:担当精神,就是敢于负责、能够负责的精神,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人生 是一种担当,承载起那一切的勇气是一种人格的迸发。敢于担当的人生,书写着伟大,镌刻着璀璨。任何人做事都有敢于担当责任,敢于克服困难,敢于奋力攻坚,敢于取得胜利;敢于担当,就要把自己的利益看得轻一点,把责任看的重一点,要有一种舍我其谁,永立潮头的意识,要能以超常的胆识、超常的勇气、超常的魄力,直面风险,迎接挑战,实现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若为官者,就当以官之道来为天下负责,也是圣贤豪杰,所担当的责任就越重大,只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才会使他们时时刻刻将责任揽在肩头,任何困难都不能使他们放下;担当,若为民者,就应以民之道来为天下负责,尽管自己渺小,但只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就是一个伟大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担当起哪怕是一份小的责任,在担当中长大成人。 ●宽容:宽容并不是简单指“容忍他人行为”,还指承认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包容各国 的理想与文化,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宽容是一种积极而正确的态度,是基于了解且尊重他人自由和权利而获得。宽容是社会和谐与安定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宽容意味着尊重,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消弭人与人之间紧张、误解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说明】 古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在我系的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类,开设两学期,共126学时*。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文言文教学素养。要求学生在阅读背诵若干文选的基础上增强文言语感,占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并通过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为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这套教材虽略显陈旧,但毕竟经历了40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专家的严格修订,具有资料丰富,教学选择面宽的显著优点,多数院校至今将其列为汉语语言学科考研复习的指定教材或参考书。至于教材的不足之处,可由教师在教学中补充修正,这种做法也有助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教材处理和教法研究既要从本课程的特点出发,注重实效,又要围绕培养目标,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1)以教材一、二册为主,兼及三、四册的部分内容。对所讲授的教材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删调整。“常用词”、“古代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等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授课过程中遇到有关问题要适当联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利用二、四册的附录材料,授课时注意参考。2)感性知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文选与通论穿插照应。文选教学应援引教材以外的材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贯穿理论方法。通论课在宏观上不求系统完整,但对于具体知识点必须讲求相对的系统性、完整性。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熟读文选,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或段落,根据各自的发展方向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并为其提供材料和线索,组织研究性学习。结合考研需要,在单元教学完成之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4)突出师范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法技能,体现扎实的业务功底对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作用。涉及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篇目,可利用学生熟悉原文的条件,采取提供训诂材料的办法,重点培养其参考古注和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的基本功。 【本文】 绪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 内容要点:1、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2、传统语言学——小学的产生及发展状况。小学中的三个分支学科: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3、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4、树立语言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介绍学习古代汉语的具体作用,列举古 * 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讲授第一册的内容;第二学期每周3学时,选讲二、三、四册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培养什么人 提到语言文学,大家会想到中学语文课上讲过的作家,如老舍、鲁迅、冰心、巴尔扎克,想到《社戏》、《论语》、《祝福》这些经典作品。的确,这些不仅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要讲到的内容。但中学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是以单篇课文作为切入点,讲解其中涉及的字、词、语法现象、修辞现象、文化常识等相关内容,侧重点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文学基础知识。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在此基础上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汉语言它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个领域。从语言的角度看,包括了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比如古代汉语和现在汉语;从文学的角度看,可以按照中国和外国、古代和现代这些地域和时间范畴划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同课程。每门课程都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语言现象或者文学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走向和流变规律,涉及的是各个领域内更为系统和宏观的、具有史论性质的内容。把这些课程按照语言和文学这两大部类放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当下,中文专业不是受人青睐的热门专业,这与社会、时代因素和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无关系。有些人认为学习中文出路窄,就业难。还有人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作家这个职业缺乏稳定性,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这些认识都有失公允。 不可否认,我国当代的不少作家确实有过中文系的求学经历和专业背景,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文字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文字能力包括了文字处理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例如,担任编辑,需要的是文字处理能力。担任记者,需要的是文字写作能力。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目的并不止于此,它通过教授给学生一系列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意在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学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新闻出版、文艺宣传、教学科研等文化研究单位,从事编辑、采写、企宣、文案、教师等与专业基础尤其是文字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这,才是中文系真正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都设有中文系或是文学院。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北京大学中文系分为语言、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三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下设文学、影视文学和语言三个方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个大部类,非师范类又具体分出涉外文秘、影视文学和比较文学三个专业。方向选择始于大一新生入学后,以个人兴趣为主,院系调剂为辅。但不论哪个方向,学科基础课都是一样的。只有到了大三,才会针对每个专业方向的特点,有区别地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开设哪些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有都什么内容?下面,我就做一下介绍。

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我们的小学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不是很强,也反映出了思维能力水平不高。知识都是逻辑严谨条理性强的特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语言上的交流外更需要我们思维的创新更加精确。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 Abstract: in ou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in general are not very strong, but also reflects the thinking ability level is not high. Knowledge is the logical rationality and strong features, in our classroom teaching besides language and we need more of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s more accurate. Key words:: Pupils' language abi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学生刚入学开始抓起。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更需要语言表达。有时肢体语言也可以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小学生在多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培养。 由于当前网络多媒体的普及化以及多媒体教学使得文字上的交流更多了些,语言沟通反而越来越少致使小学生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开展多元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开展多元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国际部周洁 “关键能力”这一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滕斯(D. Mertens)提出,他从未来劳动领域需要的角度强调培养人的能力不是仅限于某一项专门技术内容上,而是应该培养能够在不同场合和职责下胜任各种变化的能力,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生存而适应多种职业生涯。目前,关键能力主要是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强调,在基础教育中鲜有学者提及。如果我们用“学习者”替换“劳动者”的角色,来思考如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如何将开发学生能力的目标与社会环境互动相结合,那么,如何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关键能力这一问题或许能够为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什么是关键能力? 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革命》(1974)中,梅尔滕斯指出,关键能力由四种基本能力要素构成:1.基本能力:是各种具体的特殊能力所具有的共同特性的高于具体专业能力之上的能力,同时又可以自上而下地向特殊专业能力迁移和转化,包括逻辑性、计划性和连贯性思维能力等;2.水平能力:是获得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扩展知识水平和保证信息在不同领域之间的水平迁移;3.可迁移知识能力:是在不同知识领域或职业共同具有的能力,如环境保护意识、劳动安全意识、合作精神等能力;4.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能力: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随着劳动者年龄变化,劳动者在过去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起作用的能力,如社会法律知识、经济常识、计算机知识、外语、自然科学、历史知识等。概言之,我们可以将“关键能力”理解为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和《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早在1996年雅克—德洛尔就代表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存在的价值应该包括教会学生四种能力:1.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将掌握足够广泛的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相结合;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除了获得专业资格外,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了解与自身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倾听他人,在学习和生活的冲突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相互依存;4.学会发展自我(learning to be):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充分注重挖掘自身各种潜能如记忆、美感、体力、交往等。 因而,对于学生而言,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具有为完成今后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且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具有不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被淘汰的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关键能力可以被分为专业关键能力、方法关键能力和社会关键能力。其中,专业关键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系统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方法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认知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和创造能力、抽象和综合能力;社会关键能力包括团结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表达沟

全面认识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培养什么人 提到语言文学,大家会想到中学语文课上讲过的作家,如老舍、鲁迅、冰心、巴尔扎克,想到《社戏》、《论语》、《祝福》这些经典作品。的确,这些不仅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要讲到的内容。但中学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是以单篇课文作为切入点,讲解其中涉及的字、词、语法现象、修辞现象、文化常识等相关内容,侧重点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文学基础知识。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在此基础上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汉语言它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个领域。从语言的角度看,包括了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比如古代汉语和现在汉语;从文学的角度看,可以按照中国和外国、古代和现代这些地域和时间范畴划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同课程。每门课程都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语言现象或者文学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走向和流变规律,涉及的是各个领域内更为系统和宏观的、具有史论性质的内容。把这些课程按照语言和文学这两大部类放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当下,中文专业不是受人青睐的热门专业,这与社会、时代因素和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无关系。有些人认为学习中文出路窄,就业难。还有人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作家这个职业缺乏稳定性,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这些认识都有失公允。 不可否认,我国当代的不少作家确实有过中文系的求学经历和专

业背景,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文字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文字能力包括了文字处理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例如,担任编辑,需要的是文字处理能力。担任记者,需要的是文字写作能力。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目的并不止于此,它通过教授给学生一系列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意在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学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新闻出版、文艺宣传、教学科研等文化研究单位,从事编辑、采写、企宣、文案、教师等与专业基础尤其是文字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这,才是中文系真正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都设有中文系或是文学院。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北京大学中文系分为语言、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三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下设文学、影视文学和语言三个方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个大部类,非师范类又具体分出涉外文秘、影视文学和比较文学三个专业。方向选择始于大一新生入学后,以个人兴趣为主,院系调剂为辅。但不论哪个方向,学科基础课都是一样的。只有到了大三,才会针对每个专业方向的特点,有区别地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开设哪些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有都什么内容?下面,我就做一下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是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础课程,就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