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要点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要点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要点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要点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

1. 发现的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 距今的年代:约170万年

3. 生产活动: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天然火

4. 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的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2.距今的年代: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3.体质特征:北京人头骨低矮,眉骨高耸,嘴部突出,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

4.生产和生活:生产: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生活:群居。

三、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

1.发现的地点:龙骨山的山顶洞穴

2.距今的年代:距今约一点八万年

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和生活:人工取火,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骨针),懂得爱美

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

山顶洞人的面貌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已经会人工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生活

一、什么叫氏族?

1.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之为氏族。

2.氏族聚落的居民,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

3.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约五六千年前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石刀等)

4.农耕作物:世界上最早种粟

5.原始饲养业:猪狗

6.居住: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屋

7.原始手工业:彩陶纺线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三、河姆渡聚落

1.时间:约7千年前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4.农耕作物: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5.居住:过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会挖掘水井

6.原始饲养业:会饲养家畜(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四、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约四五千前

2.地点:黄河流域的山东泰安大汶口

3.生产农具:磨制石器,石镰,石锄

4.原始手工业:黑陶,白陶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

时间距今约6000多年距今约7000年

地点今陕西西安半坡村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石斧耕地,

种植粟、白菜、芥菜。饲养猪、

狗等家畜,打猎、捕鱼。制造

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

定居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骨耜耕地,

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制造黑陶。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

生活,会挖掘和使用水井。

意义黄河流域氏族聚落农耕文化

的典型代表长江流域氏族聚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黄帝

1.炎帝姓姜(姜子牙的祖先),号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炎帝部落在今陕西岐山。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为民。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立市廛,首辟市场。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2.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公认的华夏始祖。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

技术。

3.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

二、战争

1.炎黄战蚩尤

(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传说时代开始)

(2)主要人物:炎帝、黄帝、蚩尤

(3)主要战役:涿鹿之战

(4)结果:黄帝炎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5)影响:炎黄部落组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炎黄之战

(1)原因:争夺中原地区

(2)地点:阪泉之战

(3)结果: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

(4)影响:形成华夏族

3.尧舜禹的“禅让”

(1)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丹朱:知子莫若父)(共工:不能成大任)(舜:孝。百事孝为先,从德行入手)(以德为先)

(2)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父亲与继母恶毒,象恶毒)(辟局)

(3)禹:引,疏导洪水。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禹传子家天下)(4)禅让制: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制度建设方面:王位世袭制)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夏朝

1.夏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我国进入文明时代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世袭制特点:

a.家族世代继承王位

b.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衍生出叔死侄继)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3.夏朝的统治

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修筑城堡和大型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经济:经济活动以农耕为主

文化:早期文字已经初步形成

4.夏朝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1600年

亡国之君:桀

灭亡标志:商汤灭夏

重要战役:鸣条之战

二、商朝

1. 商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今商丘)盘庚迁殷殷(今安阳)

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商朝的统治

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设置管理各项事务的官员;建立庞大的军队。

经济: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规模较大;青铜铸造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雕刻工艺精湛

文化:出现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3.商朝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1046年

亡国之君:纣

灭亡标志:武王伐纣

重要战役:牧野之战

三、西周

1. 西周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2.西周的发展

全国土地归国王所有,平民和贵族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3.西周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771年

亡国之君:周幽王

灭亡标志:犬戎攻破镐京

4.东周建立

时间:公元前770年

建立者:周平王

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主要内容:“授民授疆土”

3、对象:王族、功臣、前代贵族

4、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5、分封的依据:血缘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6、分封制的影响:

①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②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二、贵族、平民和奴隶(笔记)

阶级等级构成权力和义务

统治阶级贵族:包括诸侯、卿大夫、

拥有各种特权,兼任各级官员,以剥削平

民奴隶为生,从事脑力劳动,不从事体力

劳动

被统治阶级平民:指“众”、“民”、

“庶人”、“农夫”等

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有人身

自由,拥有一些私有财产,是农业和手工

业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奴隶:来自战俘、触犯刑

法的罪徒等

无人身自由,被用于赏赐和买卖,除了被

迫作苦役外,有时被杀死,用作祭祀祖先

的供品,或为死去的贵族殉葬

三、维护统治的工具: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军队的作用:

①对外征战

②对内镇压

2、刑法作用:巩固统治秩序

3、礼:一整套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的身份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4、礼的实质: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前476年)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

——《史记·周本纪》

成因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谁势力强大,就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1、齐桓公首霸

(1)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1任用管仲为相,国力大增(管仲相齐);

2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是东方大国

3运用“尊王攘夷”的谋略,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4召集诸侯“葵丘会盟”,确立了霸主地位。

(2)齐桓公给我们的启示

为成就霸业不记私仇,气度非凡.可谓:行大事者,不拘小节.

虚心纳谏,接受贤臣金玉良言. 可谓: 用人不疑,知人善任.

身处乱世,以天下为己任;尊王攘夷,实现个人政治抱负.可谓: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未亲政前,终日歌舞升平,韬光养晦,麻痹政敌。可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心勃勃,问鼎中原。可谓:事业有成,功成名就

3、晋文公城濮之战

晋文公早年流亡在外,颠沛流离,心向祖国。可谓:身在他乡,心怀故国。

城濮之战,晋军退兵三舍,晋文公兑现诺言。可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4、宋襄公给我们的启示

宋国国力衰微,宋襄公穷兵黩武,谋求霸业。可谓: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泓之战,没有把握有利地形和战机,致使宋军惨败。可谓:才疏志广,昏庸愚昧。

5、勾践给我们的启示

勾践亡国之后,不忘国耻,卧薪尝胆,力图复国。可谓:励精图治,矢志不渝。

二、战国七雄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三家分晋

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和原来秦、楚、燕、齐四国合称战国七雄。

2合纵连横

?战国时,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不断采取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从地理上看,秦国在西部,其它六国分布在东部,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六国之间南北联

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3秦灭六国:(详见13课)

4小结

春秋战国给我们的启示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给各路诸侯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他们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可谓:时势造英雄。

?而今,我们更要吸取历史教训,珍惜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抓住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采用和平的方式妥善的解决好台湾问题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经济变革——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千耦其耘:

2、生产工具的进步: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回顾农具的发展历程)

1)时间:春秋时期

2)意义: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耕作技术的进步: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1)出现时间:春秋时期推广时间:战国时期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原因: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方式的变化:有“公作”转化成“分地”,个体生产取代了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政治变革)

改革背景:1、新兴地主阶级要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

三.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1.变法的历史背景

第一,铁器、牛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第二,新兴地主阶级要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 发展封建经济,就必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

第三,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2.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

3.变法的人物: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

4.变法内容

1)经济:奖励生产;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2)军事:奖励军功

3)政治: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推行县制

5.作用: 秦国建立起了封建制度,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成功原因以及启示:

1)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秦孝公坚定的支持变法。

3)商鞅个人的努力。

启示:变革要顺应历史大趋势,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态度坚决,稳步推进。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1、含义:商周时期,刻在甲骨或兽骨上的占卜文字,称为甲骨文,又称卜辞。

2、内容:反映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3、主要发现地:河南安阳小屯村

4、特点:基本上是一种象形文字, 它又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5、意义: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二、青铜器

1、含义: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青铜器。青铜铸造业是商朝的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2、种类:

(1)礼器

(2)饮食器。

(3)兵器和工具等

3、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青铜立人像。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青铜立人像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出现金文(铭文)

4、商朝时期青铜器特点

种类繁多、工艺高超;制作精良、纹饰华丽;气势宏大、风格多样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孔子生平及身份: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内容及政治主张

1)思想:

“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2)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3)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3、教育教学成就

1)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2)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老子

1、年代:春秋时期

2、创立学派:道家

3、著作:《道德经》

4、思想:道为本源;对立双方相互转化;小国寡民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

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奴隶制瓦解

各诸侯国的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原因:

1)、生产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各国变法需要理论支撑,为百家思想提供了学术市场。

3)、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4)、私学的兴办,给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5)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迁徙、自由批评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2、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1)墨子:墨家学派的代表人

著作:《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2)孟子:儒家学派代表

著作:《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君子之道

(3)韩非子:法家的代表人

著作:《韩非子》

主张:“法治”、中央集权、法术势相结合,进步的历史观。

(4)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

著作:《庄子》

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逍遥人生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修建时间?

战国时期

2、都江堰的修建地点?

蜀郡岷江流域

3、都江堰的修建者?

秦国李冰父子

4、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5、修建原因:

排涝防旱

6、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1)、

分水鱼嘴:使江水分流(1)外江:分洪

(2)内江:灌溉

结构和运作原理飞沙堰:泄洪排沙

宝瓶口:引水灌溉

(2)、经验:“深淘滩,低作堰”

(3)、治水特点:重在疏导

7、意义

(1)分洪减灾、引水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设计巧妙科学,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两千年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神奇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

第13、14课秦朝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1、秦统一中国前的历史背景 :

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华夏族已经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从政治局面来看,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秦能够统一的条件

一次改革

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一种策略

采取连横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一场胜仗

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一代雄主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秦统一的过程

前230年灭韩

前229年灭赵

前226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4、秦统一的疆域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5、秦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政治:废分封,立郡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机构的三公制:设立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3.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起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

(二)、经济文化方面

车同轨,修筑驰道

书同文:统一为小篆,后来出现隶书.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三)、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征南越修灵渠.

(四)、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统治;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毁了文化。

三、秦的灭亡

(一)、秦灭亡的原因

1、广大农民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

2、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二

3、秦朝统治者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4、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建立政权:张楚政权

结果:失败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三)、楚汉之争灭秦

时间:公元前207年

过程:项羽:巨鹿消灭秦的主力

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灭秦

(三)楚汉战争

时间:前206年—前202年

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目的:为争夺天下而战

结果:刘邦胜,建立西汉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措施

⑴思想文化方面: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排斥、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延续了2000多年。

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⑵政治方面: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从而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③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影响:汉武帝在位期间能顺应历史潮流,开拓创新,在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步入鼎盛时期。

思想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经济盐铁官营,重农抑商,算缗告缗,均输平准,统一铸币五铢钱.(补充)

军事反击匈奴

民族关系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汉与西域的交流

对外交往开拓丝绸之路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回顾自战国以来匈奴与中央王朝的关系)

1.张骞通西域。

⑴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⑵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⑶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2.丝绸之路

⑴形成: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

⑵路线: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是当时横穿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

⑶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⑴发明: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纸。

⑵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不仅降低了造纸成本,而且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⑶作用: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

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纸的传播时间与区域看教材)

⑷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医学

⑴张仲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⑵华佗:汉代著名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创建了五禽戏.他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3.数学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1.佛教的传入

佛教是世界古代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开始兴建佛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教义:现实人生就是“苦”。痛苦由人自身的贪念等造成。贪念等引起善恶行为,又产生轮回报应。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痛苦,虔诚信佛,来世就能幸福。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压迫的斗争,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2.道教道教的兴起与东汉末年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道教教主--太上老君老子太上老君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修身养性,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服食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

3.史学

⑴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编写成《史记》。

⑵《史记》:

体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特点: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基础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的形成

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皇帝洛阳魏

221年刘备称帝成都蜀

222年孙权称王建业吴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人口南迁

⑴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⑵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匈奴等族乘汉族统治集团内乱之机起兵反晋,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⑶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人移民到岭南一带。

⑷影响: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资金,为南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江南经济的发展

⑴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人手,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战乱较少,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④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⑤统治者采取的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⑵表现

㈠农业:①在太湖、鄱阳湖、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的湖田。②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植双季稻。③南方各地还陆续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㈡丝织业:三国时期,只有蜀锦有名。到东晋后期,北方长安的织锦工匠大批来到建康,官府建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丝织业。

㈢冶铸业:在冶铸业中灌钢法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它不但大大提高了刚的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

㈢制瓷业: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㈣商品经济:南方的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繁荣。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

(五)东吴大将卫温率领舰队到达今台湾地区。

第22课、北方民族的汇聚

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⑴背景:民族汇聚成为时代主流。

⑵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统治。

⑶措施:①迁都洛阳。②改穿汉服。③学习汉语。④采用汉姓。⑤与汉人通婚

⑷作用:①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②使中原文化得到了

丰富和发展。③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

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计算出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间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约1000年。算出的精准历法;制成千里帆船和指南车。

2.农学

贾思勰北魏和东魏《齐民要术》:反映了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地理学

郦道元北魏《水经注》记述了1250多条河流及河流沿途的情况优秀的地理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第24课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

1.书法

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改变了前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被后人称为“书圣”。2.绘画

东晋画家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

⑴特点: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它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⑵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成绩总结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成绩总结 从这次考试我总结出许多学习道理和学习方法,当我们考试差时,如果只会一味地去找理由的话,或把错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话, 那么便会永远掩盖着错误,一直错下去。 如果该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学、该记的欠账的话,便会更难取得好成绩。要做到必须每 天的知识积累,每天复习,而且要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才行。 知识是靠日积月累的,人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灌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只会事半功倍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学习。 学习靠积累,学习靠努力;机会仅有一次,不能放过任何一次考 试!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年级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在年级大会上代表历史科组对期末历史成绩进行汇报和交流。上学期期末考试, 我们初一历史平均分超出了容桂第二名10多分,及格率、优秀率、 高分率都远远高于容桂其他学校。应该说这次期末考试初一历史取 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给学校提交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我们历 史科组和备课组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年级领导的表扬,在此,我代 表我们全体历史科组成员对大家表示忠心的感谢。 回顾上学期我们的历史教学,我感觉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开学之初,我们就听说去年(注:20XX年)邹明艳级长教的初一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在容桂就是第一,并受到了学校的高度表扬,同时我也听到左校长给我们科组成 员说,历史学科是我们学校的优势学科,这些都给我们历史科组无 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我记得我们在上学期开学不久召开 的科组会议上就提到了这个问题,那时我们就决心把过去的压力化 为我们现实行动的动力,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中拿到第一,应该说 这次科组会议为我们取得今天的成绩大下了良好的信心基础。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篇一】 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 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群居生活 3、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人 B.长阳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4、你知道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6.我国历第一个国家是: A.商朝B.秦朝C.夏朝D.西周 7.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资料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9.春秋时期孔子的*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直接反映出: A“千耦其耘”B那时已出现牛耕C分封制崩溃D青铜工具的使用 10.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人如果想免除劳役,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B.外族入侵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12.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与汉武帝推行的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3.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2、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 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知识。 3、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4、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初一期中考试总结300

初一期中考试总结300 初一期中考试总结300 我连续两个星期到南京出差,正遇上昕期中复习和考试。本想能好好帮帮她,看着她学习学习,但是出差了。但是实际上我即使在家也帮不了她什么,因为平时上学时她根本没时间,晚上作业很多,要做到很晚。所以上个星期的琴都没练,我问她为什么不练,她说很奇怪,每次我一出差就很多作业,没有时间练琴,我一回来作业就少了。我只能说: “你拉倒吧”。还好,周末时我是在家的,但是她硬是不专心复习,只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就完成任务了。我让她好好看书,她不听,只想着电脑电视。不过还好,我是把她小四门用老师的讲义给从头到尾提了一遍,感觉还不错,除了政治背得不熟外,其它都掌握得还好,能应付考试。她最近一时期数学粗心得厉害,我又跟她苦口婆心地叮嘱数学一定要细心点,要仔细检查好。英语让她做完后,专门检查没加复数的。这个星期我是星期三走,昕是从周二开始每天下午考试,周二语文、生物、地理,周三数学、历史、政治,周四英语,每天上午在家复习,老师让走读生每天也要六点起床背书,班主任说要抽打电话给几位家长,如果知道哪位没在六点起来背书,就要不客气了。可是昕一睡就到快八点,我催着才能起来。我想随她吧,她起来也不可能好好看书的,还不如睡睡懒觉。实际上确实上这样,即使我没出差的上午,奶奶说她在家也没见她踏实看什么书,不知道她干什么的,一会趴桌上写东西(写小说的),一会趴我们床上的。昕不安心看书,还对学校这样的时间安排很气愤,认为如果初一上午考试,

下午就能安心玩电脑了。好了,我一出差,她可就能玩电脑了。实际上,我是答应她晚上弹过一小时琴后可以玩一小时电脑的,可是她一玩电脑就没影了,不仅周三晚上玩,周四早上、晚上都沉到电脑里了,也不知道钢琴到底弹了多长时间。我回来后,她奶奶告诉我,她还直说奶奶别费话了,手在嘴上吹“嘘”。考试前,我虽然怕她数学继续粗心得离谱,但是心里感觉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她好像状态很好,知识掌握得也算很好,除了粗心这毛病外。周五下午我和她爸都是五点多到家,昕还没放学。快六点时,昕打电话让我下楼帮她把自行车送到车库,她急着要上厕所(每次都这毛病)。看到我,对我说这次考试还不错,她对自己很少不满意,都是自我感觉良好。果然,总成绩还算不错,没有哪一科目出现较大失误。总分517分,语文105分,数学110分,英语114分,历史50分得了满分,政治48分,生物和地理都是45分。她说在班上可能会是第五名。如果是第五名,她这步子迈得可真够坚实的,第一次月考排第7,第二次摸底考排第6,这次第5,一般人还真难办到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她的所有试卷我都看了一下,总体来说,她是正常发挥,没有出现较大的失误。考得较好的语文,考得不好的是数学。语文105分,基本知识72分,作文33分。这次语文试卷做得非常好,除了填“何事长向别时圆”时把“向”写成了“相”,被扣1分,其它没有粗心扣分的地方。阅读理解第 (一)题17分全得,一分没扣,真是难得。并且几乎全是考对文章的理解,有告诫我们什么,对一句话的理解,对问题的见解等。最好笑的是,有一题是问除了文中这“四堵墙”还有什么?请选择一个方面简述见解。昕把政治讲义上的题直接给搬上去了。答: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初一历史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吃上熟食。 这种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北京人过群居生活,(3、4) 3.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居住在洞穴中,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最早能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用兽皮缝制衣服。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7、河姆渡人(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居住干栏式的房子。 8、半坡人(约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都已经使 用磨制石器。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战争走向融合。(两个战争先是炎帝和黄帝大战蚩尤,后来是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叫阪泉之野)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13、大禹治水的方式: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禅让制推选出来的第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定都阳城。禹传位于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5、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商朝出现了青铜器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西周时建筑物上开始出现瓦。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分封制的意义:巩固对国家的统治。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我国夏、商、西周出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形势图)p36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晋楚之战)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战国形势图)p38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20xx-20xx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5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女娲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山顶洞人 2、旧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是( )。 A. 使用火 B. 采集野果 C. 使用大制石器 D. 狩猎 3、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们祖先栽培的( )。 A.大豆、小麦 B.花生、高粱 C. 水稻、粟 D.甘薯、玉米 4、下列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是() A. 农作物的种植 B. 家畜饲养 C. 磨制工具 D.火的使用 5、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 炎帝、蚩尤 B. 黄帝、蚩尤 C. 黄帝、禹 D. 炎帝、黄帝 6、相传造出衣裳、造船、宫室、指南车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 是()。 A. 炎帝 B.尧 C. 舜 D. 黄帝 7、尧、舜、禹时期,把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这种产生首领的方式称为() A. 世袭制 B.分封制 C.选举制 D. 禅让制 8、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的是() A. 夏朝 B.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9、西周后期,周厉王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时间是() A. 前841年 B.前771年 C. 前1600年 D. 前1046年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 商朝 B. 夏朝 C.西周 D.东周 11、商朝时期铸造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 D. 青铜树 1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 晋文公 B.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13、战国后期,秦国管辖成都及其周围广大地区的是()。 A.象郡 B.蜀郡 C.巴郡 D.辽东郡 14.战国七雄韩、赵、魏的前身是()。 A.鲁国 B.晋国 C.齐国 D.秦国 15.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A.“仁”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礼治” 16.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学习要经常复习巩固 B.“因材施教” C.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D.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17.秦王“扫六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扫”的是()。 A.韩、赵 B.赵、魏 C.韩、齐 D.齐、韩 18.秦始皇在地方建立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9.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0.下列王朝排序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秦—汉 B.夏—商—西周—东周—汉—秦 C.商—夏—西周—东周—秦—汉 D.夏—商—西周—东周—秦—汉 二、列举题(共12分)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和半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 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使用下图所示生产工具和房屋等的原始居民,最有可能是 ①半坡原始居民 ②河姆渡原始居民 ③生活在长江流域 ④种植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六辅渠 3 . “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A.大禹B.商汤C.周武王D.周厉王 4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对古代中国、古代欧洲两种政治制度的描述。由此看出,当时中西政治制度的主要不同点是 A.君主所处地位不同B.臣下所处地位不同 C.土地的继承关系不同D.君臣从属关系不同 5 . 下列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与行为,若在现代世界,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物是()A.孔子B.墨子C.庄子D.老子 6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上观点反映了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7 . 《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充足 B.技术落后 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料单一 8 . 我国奴隶社会的四个朝代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夏—商—西周—春秋B.夏—西周—春秋—商 C.商—夏—西周—春秋D.西周—夏—商—春秋 9 . 在人类的起源和古人类学的研究中,英国的利基家族享誉世界,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都是由这个家族发现的。他们研究人类的起源,寻找最古老的人类化石的理想地是下面的哪个地方? A.亚洲

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复习题

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2、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 脑的进化。 5、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6、会使用火,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7、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 2、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原始部落位于陕西省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 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蔬菜,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经常去打渔。他们开垦耕地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leisi 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加工谷物用等。磨制石器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3、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原始居民。 4、距今约7千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是长江流域氏族原始部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 种植水稻,饲养狗猪等家畜。 5、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6、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7、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部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三课华夏之祖 1、相传黄帝制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他还发明舟车。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 和音乐。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化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被称作人文初祖, 2、相传黄帝妻子嫘lei祖发明了养蚕缫丝。 3、距今约 4、5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4、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5、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制”。 6、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化 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世袭 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因此,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朝。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4、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分

期中考试历史总结

期中考试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二、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懒惰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复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避免照抄照办的现象再次发生。 四、我的看法: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最佳答案。) 题号 1 23456 78 9 10 11121314151617 181920 答案 1.右下图为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的宣传 海报。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 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生活在距今约二十至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大汶口原始居民 3.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4.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5.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 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 期D.宋元时期 7.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 它的仿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了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A.四羊方尊 B.青铜立人像 C.人面鱼纹盆 D.司母戊鼎 8.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尧B.黄帝C.炎帝D.大禹 9.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

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大运河的开凿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凿时间:605-610年。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②整顿吏治③重视农业生产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科举制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2、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3、完善: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艺术宝库莫高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行省制度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00字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00字 篇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00字进入初中后历史一直以来还算我的强项,初一,初二那会,每章节过后都会收到老师发的学案,然后开始死记硬背,成绩倒也还说的过去,谁知进入初三,先是换了老师,讲课方式,风格都有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接着中国历史也变为了世界历史,每章节过后,也不会再收到学案,懵懵中就参加了月考,从考场下来,我就彻底懵了,感觉什么也不会,答案可想而知。 月考过后,我仔细分析了自己了历史丢分,平时上课老师知识渊博,所以讲课风趣幽默。自己呢光是听乐子了,可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一点没记住,同时思维还停留在之前初一,初二等着背学案的模式。这样以来,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痛定思痛,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一些措施。每节课上过后自己仔细阅读教材全解,老师上课提到的要点,重点,仔细再过一遍。之后,有空就翻历史五三,会的题口头回答,有困难的,不知道的就动手写一写,最后呢,和其他班的同学借来学案进行巩固。 在这种措施下,这次期中考试,历史进步最大,但是离我心目中满意的成绩还有很大的距离,也就是说还有很大的上升的空间,在期末考试之前,我要继续之前好的办法,勤背,多预习,多复习,巩固,通过练题来促进背题,自己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历史的好办法。

期末考试也就剩下四十多天了,我一定要好好利用好这宝贵的时间,合理分配,有效,高效地完成各科目地学习,复习,将以前段老师给我们讲地时间宝典利用上,使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地充足,让自己做到劳逸结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送给自己,激励自己,努力,为了最后的成功,加油! 篇二: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00字考试后,我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各科的成绩了。成绩很不理想。其实分数只不过是检测我们对知识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于怀,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里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时弥补。我们必须总结失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一是基础知识。 要想使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广泛,就需要积累。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及时查工具书。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温故而知新,以免由于时间的关系,冲淡了记忆。 二是阅读。 阅读也是建立在积累上的。平常应该多读。要用心去读,读的不是有趣,而是内容。在平常多读的情况下,我们在考试时做阅读题就会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 三是作文,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初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0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0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03、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04、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的是( )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05、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 A.禹 B.周武王 C.纣王 D.汤 06、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0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儒家学说 C.教育青年学生 D.禁止其他学说 08、“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秦穆公 09、下列关于秦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B.开凿灵渠是为了便于秦始皇巡游 C.修筑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D.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10、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1、下列不属于文景之治内容的是() A.奖励农耕,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B.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C.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什么增加 D.下令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12、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雕像,他是() A.大禹 B.管仲 C.李冰 D.商鞅 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4、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1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设立了哪几个官职?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他们是 () (1)丞相(2)太尉(3)御史大夫(4)郡守 A.(1)(2)(3) B.(2)(3)(4) C.(2)(4) D.(1)(4) 16、如果你生活在秦统一后的时代,那么你所接触到的标准文字将会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17、秦始皇时期,万里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东海 18、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 A、商朝 B、清朝 C、宋朝 D、秦朝 19、据考古发现推测,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在“稻花香里话丰年”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入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0、“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实行的顺序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21、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建立的时间是( ) A、约公元前2070年 B、约公元前1600年 C、约公元前1046年 D、约公元前770年 22、右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他铸造 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 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游牧文明 B.和谐秩序 C.神话传说 D.农耕文明 24、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 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5、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2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27、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 可能是( )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28、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光芒,成为文化之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