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十二五_钢铁产能布局东减西增

_十二五_钢铁产能布局东减西增

2011年4期JINGJI 经济SHI JIAO 视角

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市场机遇对于企业而言‘稍纵即逝’,时间一长便会‘时过境迁’,因此,对于企业‘走出去’还需要有关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说。李毅中表示,应该加速企业“走出去”的审批速度;其次在融资方面要给予企业政策扶植,包括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贷款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对于企业在国外创办的企业协会也要给予支持;另外,要给企业提供投资所在国的更多、更详细的信息服务。“据我了解,有关方面已经正在积极行动”,李毅中说。中小企业融资帮扶一下“中小企业需要那些跟自己企业对口、与企业贴心的银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杨浦区区长金兴明就建议,分层次管理授信机构和贷款产品,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专营银行,从体制机制上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下大力气为中小企业融资鼓劲。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2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4.01%。全年小企业贷款新增18394亿元,较2009年同期多增4771亿元,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0.37个百分点。“两会”期间,来自银行机构的多名政协委员也表示,商业银行在信贷结构调整时要倾向中小企业,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则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缺少途径,上市的企业中中小企业数量寥寥、比例很少,同时中小企业极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

显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还需多渠道。“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专家认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是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路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今年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通过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方式,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二五”钢铁产能布局东减西增

在3月21日冶金工业规划院举办的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获悉,“十二五”期间,国内钢铁产能将以“依托国内资源的,优先在中西部布局;依托进口资源的,优先在沿海沿边地区发展;有序搬迁城市钢厂”这一原则发展布局。“目前我国前十大钢铁企业的集中度为48%,虽然

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十二五’期间,前十位钢厂的

集中度要提到60%以上,特别是要培育3家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6家至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形成10家左右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钢铁企业集团”。工信部的官员表示。据了解,国家正在编制和实施的18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中,涉及钢铁工业的包括“生产力布局和调整

规划”以及“工业转型和升级规划”,而上述钢铁产能的布局原则正出自“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目前钢铁“十二五”规划仍在积极讨论和制定当中,今年是《钢铁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其中很多政策要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内容进行延续。“不能完全按一种模式进行布局优化,简单地提向沿海发展,这肯定是不对的。”工信部官员表示,环渤海地区5省市目前钢铁产能已经达到了4亿吨,实际上

本地使用只占到一半左右,大部分要向部分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运送,这是相当不合理的。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将

要建成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湛江是广东的欠发达区域,防城港既在国内,又能辐射东盟,这两个发改委都已经启动了前期布局工作。”工信部官员表示,而在华北地区,则要减少钢铁产能,同时将支持西部地区适度发展。“‘十二五’期间钢铁产业发展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将减量调整、增强创新;中南、西南地区将会是等量淘汰、改造升级;西北地区将

适度增量、跨越发展”,国家发改委官员强调。

聚焦十二五规划19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下)20101230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下)
地域:国内 作者: 信息类别:行业动态 行业类别:钢 铁 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 发布时间:2010-12-30 14:58:21.0
三、中国钢铁区域市场流向分析 钢铁工业的布局直接决定了钢材的区域流向。 整理 2009 年 70 家重点企业钢材的区域流向, 如表 1 所示。 2009 年这 70 家大中型企业共生产 3.82 亿 t 钢材,占全国钢材总产量 6.92 亿 t 的 55.20%,因此,可以 将其作为样本,对全国钢材市场流向进行分析。在统计的过程中,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比如从首钢 总公司的钢材总产量中扣除位于西南的水城钢铁和贵阳特钢的钢材产量,把水城钢铁和贵阳特钢的钢材 产量纳入西南;将宝钢集团的钢材总产量中扣除位于西北的八一钢铁的钢材产量,把八一钢铁的钢材产 量纳入西北;再扣除位于中南的韶钢和广钢的钢材产量,把韶钢和广钢的钢材产量纳入中南;从河北钢 铁集团的钢材总产量中扣除位于中南的舞阳钢铁的钢材产量,把舞阳钢铁的钢材产量纳入中南;等等。 表 1 2009 年重点企业钢材区域流向统计 单位/万 t 产地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西北 西南 华北 6 310 527 184 246 87 19 东北 308 1 740 98 16 5 8 华东 4 483 1 475 7 100 2 513 94 89 销地 中南 1 215 461 657 4 418 132 197 西北 359 39 48 111 1 247 43 西南 153 21 108 550 212 1 851 出口 346 237 301 262 6 40
对表 1 中数据计算整理,得到我国各区域市场钢材绝对输入/输出量流向(在此不考虑进口因素),见图 10。
图 10 2009 年重点企业区域市场绝对输入/输出量(单位/万 t) 结合表 1 和图 10,分别计算出每个区域企业生产的钢材中,供应本地区的数量、区域间净输出量、出口 量、净输出量(区域间净输出量+出口量)、净输出比例,结果见表 2。根据各钢铁区域市场的净输入输 出比例,可以把 2009 年我国的钢铁区域市场划分为 3 种类型:①自给型的西北市场:西北市场净输入比 例为 4.88%,净输入钢材 64 万 t,说明 2009 年西北市场基本实现了自给;②输出型的东北市场、华北市 场和中南市场:东北市场、华北市场和中南市场净输出比例分别为 57.20%、47.90%和 19.00%,分别输出 钢材 2 325 万 t、5 801 万 t 和 1 036 万 t,说明 2009 年这 3 个区域市场“绝对”过剩程度较为严重; ③输入型的华东市场、西南市场:华东市场和西南市场净输入比例分别为 50.55%和 25.93%,分别输入钢 材 7 258 万 t 和 648 万 t,说明 2009 年这两个区域市场钢材需求量较大,需要从其他区域大量调入。其 中华东市场属于我国用钢最多的区域,西南市场的较多输入则与灾后重建有较大关系。 表 2 2009 年中国各区域市场钢材输入/输出情况 区域 华北 供应本地区 6 310 区域间净输出 5 455 出口 346 净输出 5 801 单位/万 t 净输出比例/% 47.90

钢铁行业分布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9大钢铁基地 1. 鞍本钢铁基地 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位于辽宁中部工业区。现有铁矿开采能力约4000万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铁矿基地。1990年铁矿(原矿)产量达3800多万吨,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1/5以上。1990年生铁产量为1016.26万吨,占全国的16%多,钢产量为1008.16 万吨,占全国15%以上,成品钢材633.77万吨,占全国12%。 2. 京、津、唐钢铁基地 包括首都钢铁公司、天津各钢厂及唐山钢铁公司,主要钢铁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首钢是京、津、唐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1990年生产生铁357万吨、钢435万吨、成品钢材374万吨,首钢技术先进,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3. 上海钢铁基地 拥有宝钢及上钢一、三、五厂3个主要炼钢企业、梅山冶金公司及十多个轧钢厂,目前生产规模仅次于鞍本钢铁基地。1990年生铁产量526.9万吨,钢 894.18万吨,成品钢材609.58万吨。生铁、钢、钢材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4%、13.5%和11.8%。 4. 武汉钢铁基地 武钢位于武昌青山区的长江沿岸,现已形成炼铁600万吨、炼钢500万吨、热轧400 万吨、冷轧122万吨、硅钢片19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中型材、薄板、中厚板、大型材、带钢等,是我国最大的钢板生产基地。 5. 攀钢基地 攀钢位于四川渡口市,是我国战略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攀钢1990年年产生铁229万吨,钢191万吨,成品钢材78万吨,主要产品有生铁、钢坯、钒渣、重轨、大型钢材、小型钢材和线材。 6. 包头钢铁基地 包钢位于内蒙古包头市新区昆都仑河两岸, 1990年年产生铁 251万吨,钢252万吨,钢材153万吨。 7. 太原钢铁基地 太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 1990年生产生铁133万吨、钢179万吨、钢材96万吨。太钢也是我国特殊钢生产基地,以生产优质板材为主。

2018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钢铁行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钢铁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广义的钢铁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工业门类,是对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的统称,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作为一个全面的生产系统,钢铁行业的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一些其他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碳素制品等,通常将它们也纳入广义的钢铁工业范围中。 而狭义的钢铁行业就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炼铁业、炼钢业、钢压延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本报告中的钢铁行业采用此定义。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铁合金冶炼等4个子行业,见下表。 钢铁行业子行业分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二节 2012年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在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钢铁工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中间位置。它的发展与国家的基础建设以及工业发展的速度关联性很强。 2009年以来,受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影响,钢铁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步提升。2012年,受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房价调控的影响,钢铁行业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2006-2012年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2007-2011年钢铁行业工业产值为1-11月累计额,在计算工业产值比重时换算为了12个月的产值。 第二章2012年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内宏观经济运行 (一)国民经济增长加快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受内外需求放缓,以及国内房地产调控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下行,二季度国内GDP增速三年来首次破8,三季度国内经济继续下滑,当季GDP增速创14个季度新低,四季度经济小幅回升。年末宏观数据中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表明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另外,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加大了稳增长的力度,自2012年4月以来,国家对基建项目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其中9月5日1天国家发改委集中公布了25个城市的轨道建设项目批复情况,其中23个城市总投资额超过8400亿元。通胀方面,9月国内CPI增速再度回落,但从分项数据来看,CPI新涨价因素自6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回升,表明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 二、国际宏观经济运行 2012年初以来,在欧债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但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状况有明显差异。美国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消费、就业和房地产多项数据稳步回升,不过目前其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欧元区在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率的困扰下,经济持续下滑,尽管欧洲永久性救助机制的生效使欧债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但在欧元区内结构性问题未解决,全球经济前景未明朗前,欧元区经济衰退仍将持续。受外围环境的影响,以能源和出口为导向的新兴经济体均面临困难,活力不再。2012年前三季度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但前期通胀的压力有所减缓,四季度经济有所回升。政策方面,欧美日相继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会使全球的流动性状况得到改善,不过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仍有待观察。

区域产业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战略抉择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保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这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1)全局性。研究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影响总体目标实现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长远性。不仅要研究全局整体的发展方向,而且要研究自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 (3)综合性。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不是单一的,都必须综合考察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科技、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问题,整个发展潜力问题等。 (4)层次性。事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决定着为其发展服务的战略研究具有结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一个战略方案常常是具有多层次结构(子战略)的有机整体。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论文导读:本文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方都很低。针对以上特点,我们以宝山钢铁公司为例,提出了有关钢铁企业的集成优化策略。关键词:宝钢产业集中度,产业优化1 引言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几乎都优先发展了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基础产业。欧美等国家曾经采用政府支持甚至补贴的办法,使本国的钢铁工业迅速成长,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同时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样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钢产量虽然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是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比如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等。前者使得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后者则导致了各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产业效率的原则。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增产量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放大,并已经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一方面,低档次的普通建筑用材因占总量的70%以上而显出过剩倾向;另一方面,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板管类工业用材却因产量、质量、价格等原因约1/ 3需进口。如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的板管带比仅为40%,而发达国家却达60%以上,而该年我国净进口钢材1904万吨。2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其原因一般来说,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条件下,竞争和规模经济

会促使产业渐进式重组,部分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此时,若没有产业政策的限制,产业集中度就会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国的钢铁产业并没有呈现出集中化的态势。从1992-2004年中国钢铁产业四大厂商生产集中度(CR4)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钢铁工业,2005),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总体不高,CR4这两个指标值在1992-2000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大致在30%和50%上下徘徊。虽然在20世纪末,宝钢公司并购了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使产量集中度出现过一次较显著的提高,但从2001年开始又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到2004年,CR4值已经跌至18%,比1992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按照贝恩分类法,显然,中国钢铁产业远远小于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寡占型”市场结构(即前4名最大公司产量占全行业产量的比率CR4〈3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CR4〉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65%〈CR4〈75%为高度集中型;CR4〉75%为极高寡头垄断型)。对于钢铁、汽车、造船这样的规模经济优先的产业而言,“寡头型”的市场结构具有更高的效率。从国际上钢铁业市场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受技术进步因素和市场竞争限制减弱的影响作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是其基本方向。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钢铁工业集中度CR4分别为:巴西99%、韩国88%、日本73%、印度67%、美国61%、俄罗斯69%、国际钢铁市场几乎都是寡头市场,有的甚至达到极高寡头垄断。论文参考网。中国钢铁业较低的集中度不仅限制了该产业的效率,而且削弱了钢铁企业作为买力方在购买所需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加剧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局势,从而增大钢铁产品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黄琴峰傅得晟胡冰阳张高钢 1 天府新区定位 2 总体规划 2.1 规划范围 2.2 规划理念 2.3 总体定位 2.4 空间布局 2.5 产业布局 2.6 生态绿廊 2.7 交通规划 2.8 公共服务体系 2.9 保障措施 2.10 建设步骤 3 最新动态 3.1 基础建设 3.2 最新进展 1天府新区定位 天府新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2总体规划

2.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在整个天府新区的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是650平方公里,包括现有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约占总面积的40%,剩余的60%将是各类生态用地,也就是保留60%的生态本底。而城镇建设用地中,用地和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将各占一半左右。 2.2规划理念 山水环境,组合布 局以能源约束为前提,严格保护和控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城镇和自然山水,组合布局城市。 产城融合,三位一 体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位一体”、“两化互动”要求落实到规划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协调互动发展。 城乡统筹,生态田 园用城乡统筹的手段构建城市建设与乡村田园有机融合,国际化特征和天府传统文化特征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集约发展,智能低 碳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能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和TOD的发展理念,强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组织作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

目录 一、“十一五”钢铁工业发展成就与基本评价........................... - 1 - (一)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1 - (二)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 2 - (三)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 4 -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 6 - (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进步,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 8 - (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有所改善.................. - 10 - (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 - 12 - (八)国际化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合作领域逐步扩大.............. - 12 - 二、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 13 - (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 13 - (二)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已成为钢铁企业面对的急迫问题.......... - 14 - (三)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 15 - (四)中小钢铁企业如何发展已成为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 16 - (五)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越来越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17 - (六)产业布局优化已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 - 20 - (七)国内原料资源保障程度低,对外依存度高.................. - 21 - (八)信息化带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仍有差距.......... - 22 - 三、“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 23 - (一)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 23 - (二)国内经济发展与钢铁消费需求形势........................ - 23 - (三)影响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 - 26 - 四、“十二五”国内钢铁消费需求预测结论............................ - 28 - (一)粗钢需求总量预测...................................... - 28 - (二)地区钢材需求预测...................................... - 28 -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产业布局

第五章: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是区域中的企业。企业在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又是区域结构空间的基础。所以,产业布局理论是区域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成为区域的区位因素。所谓区位因素也就是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1.成本最低。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在一个市场和多个原料,燃料来源地的情况下,运费的最低点可以从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当中去寻找。其次是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因为劳动费对某些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影响,超过了运费的影响。因此,当劳动费的影响增大是,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的最低点,转向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 2 .市场份额最大。把占有市场作为生产的目的,区位选择为占有市场服务,是实现生产的利润最大的原则。廖什认为,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原材料运输费用等因素之外,市场因素,竞争因素,历史因素和政府作用等都十分重要。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产品的销售范围,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在企业之间划分市场范围。 3 .聚集效应。聚集是成本和市场两个因素的综合反映。所谓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在有些情况下,聚集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由于偏离运费最低点和劳动费最低点所增加的运费和劳动费。 二,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开局阶段,也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制定并落实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对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钢铁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依据《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行业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1.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2010年的6.3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8亿吨,年均增长5%,并在2014年达到8.2亿吨的历史峰值。钢材国市场占有率超过99%,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2015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万亿元,利税2416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2.品种丰富质量提升。“十二五”期间,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三代高强汽车板、高性能海洋平台用钢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用钢实现产业化。量大面广的建筑用钢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及以上高强钢筋生产比例高达99.6%,达到“十二五”规划“80%以上”的目标。钢材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品497项,产量占全部品种的40%。

2000-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上)

2000-2009 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上)
地域:国内 作者: 信息类别:行业动态 行业类别:钢 铁 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 发布时间:2010-12-29 08:45:36.0
一、世界钢铁产业布局演变历程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钢铁产业布局主要有 3 种基本形式:资源依托型、临海港口型和市场邻近型。在二 战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钢铁工业大多属于内陆资源依托型布局。在早期木炭炼铁阶段,炼铁业分布 在木材、铁矿石、河流运输方便和劳动力充分的地方。进入煤炭炼铁阶段后,工厂向大煤田、大铁矿集 中,煤铁复合区是最理想的区位。二战后,随着冶炼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炼铁焦比的下降,炼铁业由就 煤布局转向就铁布局,形成了 3 种钢铁工业地域类型:在大煤田区建钢铁联合企业;在铁矿区形成钢铁 工业基地;介于煤铁资源运输线上的基地。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钢铁工业基本呈现出两种 发展趋势:从资源依托型到临海港口型;从资源依托型到市场邻近型。 1.从资源依托型到临海港口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钢铁产品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尤其是伴随着资源和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一些国 家的钢铁工业在布局上开始向大型海洋港口附近集中。典型如日本钢铁工业,最初是以原料地指向型为 主的八幡、釜石、室兰,进而在作为钢铁产品主要消费地的工业带内的尼崎、广田、小仓、船町、京浜, 而二战后开始向大型海洋港口附近集中,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钢铁生产所需的水资源,又能依靠海运条件 进口铁矿和煤炭资源,产品出口也比较方便。日本钢铁企业布局变化见图 1。经过多年的空间演化,日 本的钢铁工业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临海型布局,绝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面向太平洋的带状工业区内,形 成长达近 1000km、全世界最集中的沿海钢铁工业带。这个区域集中了日本 85%左右的生产量和消费量, 如图 2 所示。
图 1 日本钢铁工业布局演变
图 2 日本钢铁工业生产量和消费量空间分布 在沿海港口建设钢铁厂,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缩短原料的运输距离,降低原料的 运输成本。但是,在沿海建设钢铁厂需要配套建设港口码头,相应的铁路、公路运输线路,以及公共辅 助系统和市政设施,甚至需要围海造地和开挖港池。因此,在沿海建设钢铁厂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 建设配套设施多的缺点。

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

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 时间:2007-2-26 0:00:00 编辑:煤炭网 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是关系产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优化空间布局,是中国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务。本文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和数据测算,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的变化,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不仅很低,而且2001年以来还在不断降低。研究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呈观以市场指向为主、兼资源依托型之格局,临海港口型特征不明显。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绩效的比较研究发现,临海港口型的空间布局应是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主要合理方向。论文对2005年新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评论,探讨了产业政策的真正意义,主张作为产业政策不适宜对市场作具体数量的规定。 一、引言 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举凡世界上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几乎是无一例外地优先发展了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在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Reppelin-Hill,1999;Wu ,2000)。一些国家曾经采用政府支持甚至补贴的办法,使本国的钢铁工业迅速成长,并在国际上处于优势的地位(Tansey,2005;Ohishi ,2005)。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钢铁生产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规模经济是这个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从国际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钢铁企业的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是发挥专业化生产,实现钢铁产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与此同时,在优选的经济地理条件约束下,钢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产能布局不断合理的发展过程。钢铁业的产业组织变迁,以及生产力布局的演化,又对该产业的结构形态产生正面优化或负面制约的作用。 钢铁产业又是一个相对古老的产业,任何产业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产业中的现存者和潜在进入者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促进竞争,还是维持现有竞争,或是照顾一些集团利益避免竞争,政府的政策也具有相应的功能。有研究证据表明,集团游说往往对产业政策的制定起相当的影响,在美国和英国,钢铁业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和政治集团利益有关。在集团游说的情况下,产业政策不一定以市场绩效为优先选择(Crompton,2003;Tansey ,2005)。 中国已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前者使得企业既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收益,也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是限制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后者则导致了各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产业效率的原则。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增产能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放大,并已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2004年,钢材价格全年以涨价为主,到2005年下半年,价格全面回落,且降幅显著,再次显现出一个不成熟的产业和市场的特征。 二、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演化 一般而言,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条件下,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效率优势会促使产业渐

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

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 姓名:李莉 学号:2012414964 班级:12级地理科学

摘要: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产业的合理布局有助于区域经济合理、有序发展。钢铁产量与人均钢消费量一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 关键词:钢铁资源型产业产业布局粗钢合理产能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钢铁工业,与合理的布置钢铁工业是有机的联系着的。经验表明,钢铁工业常常在开辟新工业基地过程中起先锋作用。而钢铁工业的发展总是要带动这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高涨。首先,钢铁工业的发展要与采矿工业结合起来,以解决基本原料。同时在炼焦副产品的基础上,可以出现为数众多的化学生产部门。在合理地利用资源基础上,还会出现利用中煤的发电站、利用水渣的渣棉厂或水泥厂。其次,为配合钢铁工业生产,则会山现耐火材料厂、矿山和冶金工业的强大机修部门。一个巨大的钢铁工业本身既提供钢铁原料,同时又是若干重型设备消费者,因此经常在其附近布置有大型机械制造工业。为适应需要,区域交通运输业也迅速发展。 钢铁工业是重工业中性质复杂、规模庞大的一个部门。在对天然矿石加工冶炼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因此,钢

铁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资源的状况,就成为影响钢铁工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区域钢铁产业布局现状 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9个省份生产钢铁,产量相对较为分散,钢产量大于2000万吨的省份有10个,分别为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和天津,显然,东部沿海底区的环潮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是最大的两个产钢区域(表4-1)。 从炼钢产能分布情况来看,与产量分布呈现类似的情况,产能集中分布在环激海的几个省份和中部地区省份。

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低产业集中度被认为是中国钢铁行业存在的一大问题。钢铁行业被认为是具有显著规模效率特性的行业。基于此,在中国钢铁产业调整政策中,提高产业集中度、造就大型或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成为了重要任务,并对钢铁行业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反思、分析和评价。 本文一改利用美、日、韩等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作为判断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合理状态的研究方法,从产业集中度定义出发,对钢铁行业规模、钢铁企业规模和布局分别进行动态分析,然后得到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的合理状态和变化趋势。本文认为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主要是由中国钢铁市场庞大的产业规模决定的,是合理的。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几乎不可能达到美、日、韩等国家的状态。在中国钢铁行业规模达到峰值(约2041~2050年)前,以前5家企业衡量的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还将保持较低的状态甚至还会不断降低。 峰值期后,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才会不断提升,但也不会很高。尽管2001年以来,中国从钢材净进口国变为了钢材净出口国,粗钢产量在庞大基数基础上保持了高额增长,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钢材下游需求行业的发展,中国钢铁行业规模还将继续增长,还没有达到峰值。本文利用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指标,根据进出口结构对其进行了内需和外需分解,并参照美、英、日、韩、法、德的数值,对中国钢铁行业规模峰值和出现时间进行了预测;利用国内生产总值粗钢消费强度指标,对中国钢铁行业中期规模进行了预测;通过选用工业化和城市化指标建立计量回归模型,结合国内生产总值粗钢消费强度法,对中国钢铁行业短期规模进行了预测。同时参照英、美、日钢铁行业发展历程,本文描绘了中国钢铁行业规模的变化路径和占世界份额情况。 通过对国际知名钢铁企业的分析,本文对钢铁企业的规模限度和效率规模特性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钢铁企业特殊的发展历程、市场环境,本文分析了中国钢铁企业的最大规模限度、大中小型不同规模钢铁企业的布局及其在未来的变化趋势。在对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行业规模、企业规模和布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析评价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这些方面的规定。综合以上研究,本文在我国钢铁行业产业调整政策的调控方

中国钢铁业发展与未来沿海布局

中国钢铁业发展与未来沿海布局 一局带出钢铁业整合大势,在争相布局沿海寻获矿石进口便利之外,大型钢企同样在筹谋建厂矿产地 本刊记者陈晔/文 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定调,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则以矿定产。由此,奠定了未来国内钢铁业的产业版图。 随着河北曹妃甸京唐钢项目、鞍钢营口鲅鱼圈项目的建成及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钢铁项目获批,钢铁业向沿海布局的趋向更加明显。 在此产业格局变奏下,拥有深水良港、远洋运输条件良好、市场需求巨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国内钢铁企业必争之地,距澳洲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湛江钢铁项目则是产业棋盘上关键的一子。 湛江钢铁项目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和需求最大的地区本土钢铁企业较量的必然结果,项目的主导者——宝钢集团获得了

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政府支持,项目的参与方——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均在想方设法突围。政府宏观调控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在导演钢铁业的变局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坐落在雷州半岛上,处于粤、桂、琼三省交汇处。湛江拥有众多的港湾,以“大、优、深”而著称,湛江港是大西南地区及广东西部最重要的出海门户,是中国内地距澳洲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港口。 地处湛江东南的东海岛是广东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正在建设中的总占地面积约12.85平方公里的湛江钢铁项目即在此地。三年后,拥有1000万吨钢铁产能的生产线将全部投产,二期产能将扩大到2000万吨。 “按照宝钢人士私下的交流,规模很可能将达到3000万吨。”一位长期跟踪该项目的广东业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但这一产能规模未得到宝钢方面的证实。 这是个相当激进的计划,新增的产能相当于再造一个宝钢集团。至2007年底,宝钢集团拥有产能2000万吨左右,加上并购的其他钢铁企业产能,综合产能达到2800多万吨。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关键字: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导读: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前言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 2.2%。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时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 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轧

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链结构及特点--罗兰贝格

罗兰·贝格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决策者的杂志 Mounting challenges ahead | China needs to fin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 Ten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plan announced | Which industries will be the next engines to driv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another 30 years? We tell you what to watch out for and provide key recommendations S p e c i a l e d i t i o n f o r C A I J I N G f o r u m -钢铁行业

从粗放到精耕,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与契机 一、前言 1,中国钢铁行业的机遇 钢铁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整体产业链约占中国GDP总值的8.8%,行业上下 游关联产业多,在整个经济振兴的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体而言,中国钢铁行业上游牵涉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铁合金等行业,下游覆盖房 地产、建筑、汽车、造船、家电、轻工、石油与化工。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9,936亿元,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 中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 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超过20%。2008年,粗钢产量达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消 费量为4.5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 但是,中国钢铁行业一直面临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 控制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波及中国,不但钢铁出 口前景不佳,内部需求也形势堪忧。 罗兰·贝格研究认为,危机之下,中国钢铁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在机遇。一方面,中国政府 刺激经济的四万亿投资集中在基建领域及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将间接放大用钢量,改善行业 现状;另一方面,研究显示,国内钢铁产能是一种“相对过剩”的供需矛盾,高品质钢材产品供 应不足,还需大量进口。配合政府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将加强发展特钢产 品,因此高端产品领域潜在需求巨大。企业如果致力于通过研发投入或国际合作加强产品技术含 量,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华菱管线就通过与米塔尔的战略合作,获得了多项核心技术并 间接拥有了资源控制力。 另一方面,按照《规划》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的方针,以宝钢为首的国内钢铁 龙头企业已经展开横向战略兼并,通过区域整合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并以参股或策略联盟的方 式参与下游行业项目,加快实现与下游制造行业的完整对接,建立持续与稳固的产业链,以抵御 行业周期性波动。 综上,在面临全球经济疲软以及国内钢铁产业供需失衡的市场环境下,中国钢企将经历一段 无可避免的转型历程。如果钢企妥善利用产业振兴政策,优化本身运营结构,发挥产业整合的优 势,便有机会打造一流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促成中国钢铁产业全面升级。 2. 中国钢铁产业链特点 我国整条钢铁产业链以钢材制造为重心向上游辐射。国内矿产资源以低品位矿为主,加工成 本大,因此较依赖进口资源,产业链上游的自然资源掌控能力不强。钢材制造企业为抵御原材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