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

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

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适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最全面的降脂药物,也是指南推荐的降脂首选药物,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全面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可将他汀类降脂药可分为:短效类他汀,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血脂康等;长效类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合成胆固醇的酶发挥降脂作用。由于人体合成胆固醇的酶在夜间的活性最强,所以对于老一代他汀类药物如普伐他汀来说,最好在睡前服用,能够更好的抑制该酶,发挥最大的降脂效果。

但是,并非所有的他汀类药物都需要在睡前服用。 可以在早上服用的他汀:辛伐他汀正旨平。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般 起始剂量为每天10mg,晚间顿服;对于冠心病患者可以20mg/日为起始剂量,晚间顿服。 但有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提示: 1. 晨起服药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略低于晚间服药组,但仍可使两者分别下降21%和31 %。 2. 晨起服药组降低甘油三酯的幅度明显优于晚间服药组(38%比19%)。与晚间服药相比,晨起服药可更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调节轻中度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 需睡前服用的他汀:普伐他汀。成人开始剂量为10mg-20mg,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应随着年龄及症状适宜增减,一日最高剂量40mg。 研究显示,睡前服用普伐他汀比上午服用的生物利用度低60%,但降脂疗效反而高。这表明肝脏在晚间摄取药物多,降脂效果更好。 需晚餐时服用的他汀:洛伐他汀。成人常用量为10-20mg,每日一次,晚餐时服用剂量可按需要调整,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天80mg。 食物有利于增加洛伐他汀的吸收,空腹时服用洛伐他汀吸收减少30%,因此需晚餐时服用。 【特别提醒】血脂康中的主要降脂成分为洛伐他汀。推荐的剂量为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轻、中度患者一日2粒,晚饭后服用。 可晚餐时或睡前服用的他汀:氟伐他汀。推荐剂量为20或40毫克,每日一次。晚餐时或睡前吞服。 在稳态状态下,与晚饭后4小时给药相比,晚饭后即时给药会导致血浆峰浓度降低2倍,达峰时间增加2倍。因此可以晚餐时或睡前吞服。

(整理)他汀类药物及高血脂治疗.

高血脂症 治疗原则 1.继发性血脂异常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伴有原发性血脂异常的,需给予相应治疗。 2.治疗措施应是综合性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为首要的基本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需严格掌握指征,必要时考虑血浆净化疗法或外科治疗。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1.医学营养治疗:根据患者血脂异常的程度、分型以及性别、年龄和劳动强度等制订食谱。高胆固醇血症要求采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外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要求改为严格的低脂肪饮食,脂肪摄入量<30%总热量;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要注意限制总热量及糖类,减轻体重,并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 2.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BMI)。 3.其他:戒烟;限盐;限制饮酒,禁烈性酒。 药物治疗 1.常用调脂药物 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他汀类) 2.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3.烟酸类 4.胆酸螯合剂(树脂类) 5.依折麦布 6.普罗布考 7.n-3脂肪酸制剂 2.调脂药物的选择 1.高胆固醇血症:首选他汀类,如单用他汀不能使血脂达到治疗目标值可加用依折麦布。 2.高甘油三酯血症:首选贝特类和烟酸类,也可选用n-3脂肪酸制剂。 3.混合型高脂血症:如以TC与LDL-C增高为主,首选他汀类;如以TG增高为主则选用贝特类;如TC、LDL-C与TG均显著升高,可考虑联合用药。轻型混合性高脂血症可联合应用他汀类与n-3脂肪酸制剂。 其他治疗措施 1.血浆净化治疗 仅用于极个别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的严重难治性高胆固醇血症者。 2.手术治疗 在少数情况下,对非常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如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对药物无法耐受的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治疗的主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血脂异常作为AS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已成为当前预防与治疗ASCVD 的主要方式。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其中LDL-C水平与ASCVD的发病风险相关性最大,LDL可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后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因此,应将LDL-C作为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能明显的降低LDL,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最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是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首选的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同时还可增加肝脏细胞表面LDL受体以增强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减少体内LDL水平,从而通过上述药理机制发挥调脂作用。本院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氟伐他汀(来适可)、普伐他汀(富利他之)、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等。本文通过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强度、药动学特征、不良反应等方面来介绍各药物的特点,以保障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作用强度: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使LDL-C降低至<1.8、 2.6或 3.4mmol/L(详见相关指南)。不同他汀类药物降LDL-C强度差异明显,以LDL-C降幅38%为例,每日需氟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瑞舒伐他汀<5mg。结合本院各他汀药物剂量和常规用法用量(富利他之20mg,qn;来适可40mg,qn;舒降之20mg,qn;阿乐、立普妥20mg,qd,尤佳10mg,qd;可定10mg,qd),可推算普伐他汀(富利他之)、氟伐他汀(来适可)具有低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而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具有中等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50%)。可见同等剂量他汀类药物

论他汀类药物的基本骨架及其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论他汀类药物的基本骨架及其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目录: 1.对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介绍 3 1.1已上市或正在开发的他汀类药物 3 1.2作用 4 1.3.应用前景 4 2.基本骨架 5 3.构效关系 6 3.1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 8 3.1.1.溶解度 9 3.1.2.亲脂性 9 3.1.3.吸收方面 9 4.总结 9 5【参考文献】 10 论他汀类药物的基本骨架及其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摘要】他汀类药物泛指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调节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水平。由于他汀类药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

少,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来,对他汀类药物的开发是降血脂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探究他汀类药物的构效关系,本文将从其基本骨架、构效关系、溶解性、亲脂亲水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基本骨架降脂性构效关系 1.对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介绍 他汀类药物可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 1.1已上市或正在开发的他汀类药物 目前,已上市或正处于开发中的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 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他汀类药物概况 —————————————————————————————— 药名英文名商品名上市时间(年) 洛伐他汀 Lovastatin 美降之 1987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舒降之 1988 普伐他汀 Pravastatin 普拉固 1989 氟伐他汀Fluvastatin来适可 1994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主要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主要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 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 结构比较: 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甲基化衍化物。

美伐他汀(Mevastatin,又称康百汀,Compactin)药效弱而不良反应多,未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它的羟基 化衍化物普伐他汀(Pravastatin)。 体内过程: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口服后要在肝脏内将结构中的其内 酯环打开才能转化成活性物质。 相对于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本身为开环羟酸结构,在人体内无需转化即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且该结构具有亲水性,不易弥散至其他组织细胞,极少影响其他外周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 除氟伐他汀外,本类药物吸收不完全。 除普伐他汀外,大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有效控制血脂成了众多血脂异常患者及家属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有的患者从某些媒体上、广告上听说了哪种药物好,就自行去购买服用;有些人一听说他汀类药好,就非要医生给他开他汀类药物不可。殊不知,药不对症,即使用了他汀类药物,效果也不一定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汀类药物有它的适应人群,并非人人皆可。 人体血液中脂质一种或几种成分的升高或降低,叫做血脂

各种他汀类药物选择

各种他汀类药物如何选择

————————————————————————————————作者:————————————————————————————————日期:

各种他汀类药物如何选择? 他汀类药物因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稳定逆转斑块,目前已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基石。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汀(来适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瑞舒代他汀(可定)以及匹伐他汀(力清之)。这么多他汀有什么不同,哪一种适合自己呢?他汀类药物有相同的功能团—羟基戊二酸,都具有相同的共性,如均可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但因具有不同的取代基,故每个他汀类药又具有独特的异质性(个性):如药效学的强度(降脂效价)、药动学的参数、适应证、肌肾毒性的大小、相互作用的多少以及药物基因组学的影响等均不相同。下面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对他汀类药物做一比较。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1 天然化合物 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2 人工合成化合物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亲脂性对于他汀类药的肝选择性十分重要,而更高亲脂性的则可更多的分布于非肝组织如肌肉等(包括与受体结合力强、作用持续久、风险更大等),也就可能存在更多的肌肉安全性问题。他汀类药物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是由它们的油水分配系数或辛醇/水分配系数,他汀类药的油水分配系数与其吸收、分布、代

谢、以及排泄强烈相关。无论亲水性他汀类药还是亲脂性他汀类药均有利有弊,而理想的分配系数应是中性,即不太疏水性也不太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亲脂性顺序依次为西立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两类他汀类药分布方式的区别在于亲脂性他汀类药是通过被动转运和非选择性扩散进入肝细胞和非肝组织; 而亲水性他汀类药则更多的是依靠主动转运进入到肝脏与非肝组织如肌肉等。匹伐他汀属于亲脂性的 1半衰期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半衰期大于10小时,属于长效他汀,可以在一天任何时间服用。其他半衰期较短,需要晚上睡前服用。2药物代谢除了普伐他汀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外,其他或多或少都要通过肝药酶代谢。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主要经过P450酶3A4代谢,氟伐他汀通过P450酶2C9代谢,瑞舒伐他汀通过P450酶2C9和2C19代谢,匹伐他汀只有很少通过P450酶2C9代谢。3普伐他汀除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性:(1)是天然水溶性他汀,很少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因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极低;(2)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可与华法林、地高辛等高蛋白结合药物联合使用;(3)是唯一不主要依赖细胞色素P450 酶系代谢的他汀,可与大量与P450 酶系相关的药物合用,而不会产生相互作用。如红霉素、克拉霉素、伊曲康唑、酮康唑、利托那韦、环孢素、免疫抑制剂等;(4)循环中无活性代谢产

他汀类药物合理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血脂异常,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降低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降低LDL是治疗CHD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2]。血脂异常的治疗包括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血浆净化疗法、外科治疗及基因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其中又以他汀类使用最广泛,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患者LDL水平的一线用药[3、4]。本文就当前他汀类药物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做一综述。 一、回顾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降胆固醇药物,通过作用于肝细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步骤),抑制胆固醇合成,并上调LDL受体,加速清除循环中的LDL颗粒,从而降低血浆LDL水平。 [Grundy SM.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for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N Engl J Med, 1988,319:24-33]自从1987年首获批准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5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表以来,诸多以他汀类作为治疗组进行的高质量的随机试验已经明确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动脉血运重建风险的能力,[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CTT) Collaborator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olesterol-lowing treatment: prospective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90056 participants in 14 randomised trials of statins. Lancet,2005,366:1267-78] 并为有关指南的制定、修改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循证医学证明了他汀类降脂治疗的临床益处,降低LDL 30%-40%、使CHD的发病率降低24%-36%,并明确了他汀类降脂药物在推荐剂量下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综观2004年NCEP ATPⅢ的最新报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美国ADA指南可以看到,尽管因各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使其各自的标准有所差异,但都强调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水平。当前全球降脂趋向是:针对高危人群;首选他汀类降脂药;LDL水平“越低越好”。有证据显示:无论受试者LDL的基础水平如何(即

论他汀类药物的基本骨架及其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论他汀类药物的基本骨架及其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目录: 1.对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介绍 (2) 1.1已上市或正在开发的他汀类药物 (2) 1.2作用 (3) 1.3.应用前景 (4) 2.基本骨架 (4) 3.构效关系 (5) 3.1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 (6) 3.1.1.溶解度 (7) 3.1.2.亲脂性 (7) 3.1.3.吸收方面 (7) 4.总结 (8) 5【参考文献】 (8) 论他汀类药物的基本骨架及其结构与药效的关系【摘要】他汀类药物泛指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调节低密度)胆固醇水平。由于他汀类药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他汀类LDL-C脂蛋白(. 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来,对他汀类药物的开发是降血脂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探究他汀类药物的构效关系,本文将从其基本骨架、构效关系、溶解性、亲脂亲水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基本骨架降脂性构效关系 1.对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介绍 他汀类药物可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 1.1已上市或正在开发的他汀类药物 目前,已上市或正处于开发中的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他汀类药物概况

—————————————————————————————— 药名英文名商品名上市时间(年) 洛伐他汀 Lovastatin 美降之 1987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舒降之 1988 普伐他汀 Pravastatin 普拉固 1989 氟伐他汀 Fluvastatin 来适可 1994 1997 立普妥 Atorvastatin 阿托伐他汀. 西立伐他汀 Cerivastatin 拜斯亭 1997 罗伐他汀 Rosuvastatin - 2003 匹伐他汀 Pitavastatin - 处于注册前—————————————————————————————— 1.2作用 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他汀类药物除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预防中风发作、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做冠脉搭桥手术的必要以外,还具有抗增殖作用;并具有免疫抑制性,因而可能成为器官移植后排斥疗法的常规药物。另有因为它们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的载脂蛋白E4水平下降。 作用过程如下: ①他汀类药物靶器官为肝脏,其结构与 HMC-CoA相似,可在胆固醇合成的早期阶段竞争性抑制 HMC-CoA 还原酶活性,从而降低LDL-C的浓度。 ②负反馈调节使肝细胞表面LDL受体代偿性增加,致使血浆LDL降低,继而导致VLDL代谢加快。 1.3.应用前景 他汀类药物除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预防中风发作、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做冠脉搭桥手术的必要以外,还具有抗增殖作用;并具有免疫抑制性,因而可能成为器官移植后排斥疗法的常规药物。另有因为它们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的载脂蛋白E4水平下降。这些将扩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临床适应症,其市场正不断扩大,其主要的研究领域有: 4.器官移植;骨质疏松症;1.5.中风治疗;老年痴呆症治疗;2.6.糖尿病治疗.心脏病治疗;32.基本骨架 以下为他汀类药物的几种结构 阿托伐他汀 匹伐他汀 :下如架骨本基其出结总以可,构结的物药类汀他种两上以合结. 二羟基戊酸结构,他汀类药物的药效基-部分:一个与HMG结构类似的β、δA 团。部分:疏水性环状结构,决定药物与还原酶的结合。环上的取代基决定药物溶B 解性和药动力学特性。部分:上述二者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以是乙基、乙烯基、

各种他汀类药物如何选择

精心整理 各种他汀类药物如何选择? 他汀类药物因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稳定逆转斑块,目前已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基石。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汀(来适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瑞舒代他汀(可定)以及匹伐他汀(力清之)。这么多他汀有什么不同,哪一种适合自己呢?他汀类药物有相同的功能团—羟基戊二酸,都具有相同的共性,如均可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但因具有不同的取代基,故每个他汀类药又具有独特的异质性(个性)如药效学的强度(降脂效价)、药动学的参数、适应证、肌肾毒性的大小、相互作用的多少以及药物基因组学的影响等均不相同。下面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对他汀类药物做一比较。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 1 天然化合物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 2 人工合成化合物氟 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亲脂性对于他汀类药的肝选择性十分重要,而更高亲脂性的则可更多的分布于非肝组织如肌肉等(包括与受体结合力强、作用持续久、风险更大等),也就可能存在更多的肌肉安全性问题。他汀类药物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是由它们的油水分配系数或辛醇 / 水分配系数,他汀类药的油水分配系数与其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强烈相关。无论亲水性他汀类药还是亲脂性他汀类药均有利有弊,而理想的分配系数应是中性,即不太疏水性也不太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亲脂性顺序依次为西立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两类他汀类药分布方式的区别在于亲脂性他汀类药是通过被动转运和非选择性扩散进入肝细胞和非肝组织 ; 而亲水性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主要的副作用

她汀类药物有哪些主要得副作用她汀类药物(statins)就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数量与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她汀类药物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 V、脂蛋白得合成与分泌。 她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她丁、辛伐她汀、普伐她汀、美伐她汀)与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她汀、阿托伐她汀、西立伐她汀、罗伐她汀、pitavastatin)就是最为经典与有效得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得治疗。 她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得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抗炎、保护神经与抗血栓等作用。 结构比较: 辛伐她汀(Simvastatin)就是洛伐她汀(Lovastatin)得甲基化衍化物。 美伐她汀(Mevastatin,又称康百汀,pactin)药效弱而不良反应多,未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它得羟基化衍化物普

伐她汀(Pravastatin)。 体内过程: 洛伐她汀与辛伐她汀口服后要在肝脏内将结构中得其内酯环打开才能转化成活性物质。 相对于洛伐她汀与辛伐她汀,普伐她汀本身为开环羟酸结构,在人体内无需转化即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且该结构具有亲水性,不易弥散至其她组织细胞,极少影响其她外周细胞内得胆固醇合成。 除氟伐她汀外,本类药物吸收不完全。 除普伐她汀外,大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有效控制血脂成了众多血脂异常患者及家属迫切需要解决得问题。有得患者从某些媒体上、广告上听说了哪种药物好,就自行去购买服用;有些人一听说她汀类药好,就非要医生给她开她汀类药物不可。殊不知,药不对症,即使用了她汀类药物,效果也不一定好,这就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她汀类药物有它得适应人群,并非人人皆可。 人体血液中脂质一种或几种成分得升高或降低,叫做血脂异常。过去,将其中某些脂质成分得升高称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现在则统称为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主要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脂代谢异常就是由先天性遗传基因缺陷、后天得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以及其她环境因素等引起,比如普通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

各种他汀类药物如何选择

精心整理 各种他汀类药物如何选择? 他汀类药物因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稳定逆转斑块,目前已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基石。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汀(来之)成。:以及排泄强烈相关。无论亲水性他汀类药还是亲脂性他汀类药均有利有弊,而理想的分配系数应是中性,即不太疏水性也不太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亲脂性顺序依次为西立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两类他汀类药分布方式的区别在于亲脂性他汀类药是通过被动转运和非选择性扩散进入肝细胞和非肝组织;而亲水性他汀类

药则更多的是依靠主动转运进入到肝脏与非肝组织如肌肉等。匹伐他汀属于亲脂性的 1半衰期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半衰期大于10小时,属于长效他汀,可以在一天任何时间服用。其他半衰期较短,需要晚上睡前服用。2药物代谢除了普伐他汀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外,其他或多或少都要 特性: 剂等; 的他汀类药物半衰期较短,所以一般要求在临睡前服用,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及较好的降脂疗效,可于一天内任意固定时间服用。食物可促进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的吸收,最好晚餐时服用;对其他药物并无明显影响。美国血脂新指南将他汀类药物治疗按强度分为三类:1降低LDL-C水平2降低LDL-C水平30%~50%称为中强度3

降低LDL-C水平>50%称为高强度若要降低LDL-C水平>50%,指南只推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因此,这两种药物也称为强效他汀。虽然常用的7个他汀类药物都具有降脂作用,但由于它们化学结构功能团的不同,其适应证也有差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7种他汀类药的适应证就各不相同,(见下表“√”表示可于相应疾病的治疗)。2007年3月8日FDA致死 中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肉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肌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而普伐他汀与洛伐他汀肌肉不良反应为最低。6种他汀类药物肌肉事件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他汀在肾安全性方面存在异质性。肾功能良好的患者使用他汀是安全的。估算肾小球

他汀类药物的介绍

她汀类药物得介绍 她汀类(statins)药物就是肝脏合成胆固醇得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降低甘油三酯(TG)与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当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得调脂药物。 当前用于临床得她汀类药物有洛伐她汀、普伐她汀、辛伐她汀、氟伐她汀、阿托伐她汀与罗苏伐她汀等。 一、她汀类药物得药理作用 1.她汀类药物得调脂作用 (1)作用机制:她汀类药物化学结构中得开放酸部分与HMG-CoA极为相似,因而对胆固醇生物合成得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有特异得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体内胆固醇得合成,起到调脂得作用。 (2)调脂疗效: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公布得数据显示,她汀类药物能使TC 下降30%~40%,LDL-C下降35%~45%,TG下降5%~10%,HDL-C升高5%~10%。2.她汀类药物得非调脂作用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抗凝固作用 (3)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作用 (4)抗炎症作用 (5)抗骨质疏松作用 (6)抗肿瘤作用 (7)预防痴呆 二、她汀类药物得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表现:恶心、腹泻、腹痛、消化不良、ALT或AST升高。 神经系统表现:失眠、头痛、视觉障碍、眩晕、外周神经病变等。 2.肌肉毒性 临床表现:肌痛、肌无力、严重者引起横纹肌溶解。 她汀类药物单独应用时得耐受性良好,在已有报道得严重肌肉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比例与她汀类药物与其它药物得联合应用相关。一般来说,她汀类药物单药治疗引起肌病得发生率很低,大约就是千分之一,而且与剂量相关。 临床报道,补充辅酶Q10可以改善肌病症状。 3.肝毒性 所有她汀类药物都产生肝毒性,其发生率1%,且呈剂量依赖性。 4.其她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脱发,皮肤瘙痒,白内障,男性性欲丧失、勃起障碍等。 三、她汀类药物得比较与评价 1.药代动力学、剂量与用法 (1)药代动力学 所有得她汀类药物口服均能迅速吸收,4h内血药浓度可达峰值,但吸收程度大不相同,30%~80%。 表1 已面市得她汀类药物得药代动力学特性总览

主要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区别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作用。一般的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除纯合子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在他汀类药物中唯有辛伐他汀对于纯合子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疗效)。短期内服用他汀类药物较为安全,长期服用此药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所以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其血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及肌酸激酶等项目。本类药不宜与烟酸、贝特类、环胞霉素合用,以免引起严重的肌肉及肝、肾功能损害。 他汀分为天然他汀(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他汀(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匹伐他汀)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天然他汀是从生物中提取得到的,如美伐他汀可以从橘青霉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因而也叫做生物他汀。相应的,完全人工合成的他汀则被称为化学他汀。 目前,主要认为,化学他汀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服用以后,需要肝脏分泌羧基脂酶对其激活以后,才能抑制肝脏合成脂类物质。酶解过程会产生化学性肝损伤;而天然他汀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不需要酶解,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发生作用。其降脂作用比化学他汀强,也不存在个提差异。 辛伐他汀,与其余他汀类药不同的是,它对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辛伐他汀适用于治疗伴有冠心病的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值得注意的是辛伐他汀不能与四氢萘酚类钙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合用。用法:成人的初始用药剂量是每次口服10毫克,每日服1次,晚睡前服用。以后可根据病人的病情调整用药剂量,但最大的用药剂量不可超过每日80毫克。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也可服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每日40毫克,饭后顿服。如果病人的胆固醇仍无下降的趋势,可每天将80毫克的辛伐他汀分3次服用,即早饭后、午饭后,各服20毫克,晚饭后服40毫克。 阿托伐他汀,此药是一种新合成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其副作用较小。阿托伐他汀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在与别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并且,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较强。用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即能明显地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用法:每天晚饭后口服一次。成人从每天10毫克的剂量开始服用。之后,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成人每日用药的最大剂量不可超过80毫克。 匹伐他汀,初始剂量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同阿托伐他汀相同,并且其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发生较少等特点有潜力成为治疗脂质异常症的标准药物。通常成人每次1~2mg匹伐他汀,每天1次,饭后口服。根据年龄、病情可以酌情增减药量,低密度脂蛋白值下降不明显时,可以考虑增加药量,每天的最大用药量为4mg。匹伐他汀与其他他汀药物比有其独到之处,由于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而被称为“超级他汀”,因除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外,同时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与降低甘油三酯的能力强于其他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由于对血糖水平无影响,对伴糖尿病、代谢综合症的高脂血症患者更为适合。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DOI:10.16658/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15396460.html,ki.1672-4062.2016.18.010 目的探究临床他汀类药物治疗使用不同剂量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他汀类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3、6、9个月进行血糖、血脂水平测定,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新发糖尿病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6、9个月的血糖、血脂水平明显优于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個月后,对照组新发糖尿病2例,治疗组新发糖尿病6例,治疗组新发糖尿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长时间服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会影响患者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 标签:他汀类;瑞舒伐他汀;新发糖尿病;相关性 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软化血管的作用。在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上,临床有大量研究报道指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会诱发新发糖尿病[1],FDA于2012年明确将诱发新发糖尿病纳入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2]。然而,在他汀类药物诱发新发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确立,缺乏统一的定论。有学者指出[3],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作用的同时具有抑制脂肪细胞成熟的作用,降低脂肪细胞中葡萄糖受体的表达,从而导致机体会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升高,诱发新发糖尿病。另有学者提出[4],他汀类药物会改变患者血液内的血钙浓度,抑制胰腺胰岛素分泌功能,导致患者机体葡萄糖代谢功能障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新发糖尿病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影响患者的器官组织,导致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5]。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新发糖尿病风险,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环节中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该文为探究非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在参考大量近期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择该院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设立对照组,探究不同效力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下患者新发糖尿病情况,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的无糖尿病史且均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他汀类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采用低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为采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每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那么多,究竟有啥不一样? 2018-12-08 糖尿病/高血压/医生 经常有患者询问,为什么血脂偏高不多,医生却让我吃他汀类药物?他汀种类这么多,它们究竟有啥不一样? 一、为何血脂偏高不多,医生也给开他汀吃? 很多人看到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值在正常范围内,就想着不用再吃他汀,经常到药学门诊咨询药师是否可以不吃了,答案告诉您是“不可以”的。 降脂是否达标,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以及其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在他汀治疗过程中,不必过于担心低密度脂蛋白值太低,指南指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值应<1.8mmol/L;糖尿病、慢性肾病(3或4期)或高血压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值应<2.6mmol/L;高血压合并以下三项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值应<3.4mmol/L。危

险因素: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肥胖、早发缺血性心血管家族史。 二、他汀类药物那么多,究竟有啥不一样? 1.降脂强度不同 各种他汀类药物降脂强度不同,降脂效果最强的是瑞舒伐他汀,要想达到同样的降脂幅度,每种他汀服用的剂量也是不同的,如将低密度脂蛋白幅度降低41%,需达到相等强度的各种的剂量转换为:阿托伐他汀20mg=匹伐他汀4mg=洛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80mg=瑞舒伐他汀5mg=辛伐他汀40mg。 2.服药时间不同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一次,早上或晚上睡前服用均可。氟伐他汀、匹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每日晚上睡前服用。 3.药物相互作用不同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通过肝脏CYP3A4代谢酶来代谢,容易和很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氟伐他汀则主要受到CYP2C9的影响,与CYP2C9抑制剂联合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升高;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不受CYP系统影响。因此,若必须选择有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进行疾病治疗,可以用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来代替。 4.对肾功能的影响不同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指出,当慢性肾病 1-2期(肾损伤或肾功能轻度降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无须减量;当慢性肾病3期(肾功能轻中度或中重度降低),除普伐他汀限制使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无须减量;当慢性肾病4期(肾功能重度降低),辛伐他汀应减量使用,而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均应限制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病1-4期且无须减量,对肾功能的损伤是最小的。 5.对血糖的影响不同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在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均会影响血糖,而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血糖影响较小,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6.对肌肉的影响不同

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评价

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评价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人口老龄化,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血脂紊乱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病症。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一般高脂血症可分为4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高脂血症一般不会引起人们太多不适,常不为患者所察觉,其主要危险在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致死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应用调脂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分为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本文将重点讨论他汀类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作用。一般的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除纯合子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在他汀类药物中唯有辛伐他汀对于纯合子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疗效)。短期内服用他汀类药物较为安全,长期服用此药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所以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其血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及肌酸激酶等项目。儿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及存在肝脏病变者禁用他汀类药物。本类药不宜与烟酸、贝特类、环胞霉素合用,以免引起严重的肌肉及肝、肾功能损害。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如下几种: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1.他汀类药物的适应症 1.1降脂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的抑制作用,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

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评价两者疗效。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2月为时间段,对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研究,给予其中62例A组患者行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62例则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DL-C、hs-CRP、Hcy水平、颈动脉IMT 等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随访显示,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发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hs-CRP及Hcy 水平,从而有利于延迟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但瑞舒伐他汀的作用较阿托伐他汀的近期效果更显著。 标签: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疗效 冠心病的发作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少、饱食、长期吸烟、酗酒等存在直接关系[1]。本病最典型的表现为胸痛,在行体力活动中、情绪激动时出现突发性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并伴有一定憋闷感,严重者则伴有全身症状,如惊恐、发热、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直接造成猝死[2]。本病的治疗原则基于生活习惯改变、药物治疗,严重者需采取血运重建治疗。他汀类药物是治疗本病的常见用药,在治疗中起到重要调脂作用,而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于本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研究价值[3]。本次通过以2015年3月~2017年2月为时间段,对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研究,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评价二者疗效,为选择临床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3月~2017年2月为时间段,对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研究,所有入院的患者均已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等方式确诊。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伴有恶性肿瘤者;③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④伴有严重血管类疾病者;⑤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近期服用过阿片类、调脂类、类固醇等药物。随机分为A、B两组各62例,其中A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4.8±1.9)岁,平均体重指数(22.4±1.7)kg/m2;根据患者既往史分为:伴有糖尿病病史29者,伴有高血压病史者41例,伴有吸烟史者43例;根据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多支15例,单支47例;B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3±2.1)岁,平均体重指数(23.7±2.1)kg/m2;伴有糖尿病病史27者,伴有高血压病史者42例,伴有吸煙史者42例;冠脉血管病变多支17例,单支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对比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7-08-28T15:59:38.7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作者:马孝杰 [导读] 目前病因不明,但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遗传、饮食与环境等因素相关[1]。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张家川 7415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2例,并随机将其均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行辛伐他汀治疗,B组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指标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B组临床疗效91.30%优于A组73.91%(P<0.05);B组血脂指标含量优于A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较佳,血脂改善作用较为明显,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适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83-02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以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C)含量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含量过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质代谢障碍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但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遗传、饮食与环境等因素相关[1]。若患者血脂指标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状态,高危时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应用正确且及时的临床治疗方案有效调控血脂指标水平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分析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诊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清晨空腹TC>5.98mmol/L或TG> 1.70mmol/L;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由肾、肝病及药物作用所引发的原发性高血脂症;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调研。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均为46例。 A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7.28±5.12)岁。 B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7.51±5.73)岁。 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各方面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行辛伐他汀治疗,方法:口服辛伐他汀片,10mg/次,每日1次,连服8周。B组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次,每日1次,持续应用8周。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参照《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关于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评判标准。TC降低>40%,TG 降低>20%,且HDL-C增加量>0.26mmol/L为显效;TC降低20%~40%,TG降低10%~20%,且HDL-C增加量0.18~0.26mmol/L为有效;TC、TG及HDL-C未满足上述标准即为无效。(2)对两组患者TC、TG、HDL-C及LDL-C等血脂指标进行观察比较。(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x-±s)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临床疗效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91.30%较A组(P<0.05),详见表1。 2.2 比较血清中TC、TG、LDL-C及HDL-C含量 治疗前TC、TG、LDL-C及HDL-C含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含量TC、TG、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低,HDL-C含量较治疗前高(P<0.05);B组治疗后TC、TG、LDL-C含量均较A组低,HDL-C含量较A组高(P<0.05),详见表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