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统计局

四川省统计局

四川省统计局
四川省统计局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关于2010年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全省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565.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5850.4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1%和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8:47.4:36.8调整为14.7:50.7:34.6。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GDP 的5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590.4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2837.1亿元,增长13.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6%。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5.9%。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6.1%。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企业家信心回升,企业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0.2,比上年提高11.5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8.8,比上年提高8.2点。其中,建筑业、社会服务业、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改善最为明显,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较上年上升14.2点、10.7点、9.3点。

二、农业

2010年,全省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0.3%。其中:玉米增长1.6%,马铃薯增长2.8%,小麦下降0.9%,水稻下降1.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1.9万公顷,增长1.1%;药材9.5万公顷,增长2.7%;蔬菜116.6万公顷,增长3.2%。

全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产0.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68.5万吨,增长2.6%;棉花产量1.4万吨,减少4.8%;麻类产量6.4万吨,减少2.7%;烟叶产量24.5万吨,减少5.5%;蔬菜产量3408.3万吨,增长5.6%;茶叶产量16.9万吨,增长9.4%;水果产量722.9万吨,增长4.8%。

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3.8%。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为75.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牛、羊肉产量增长1.0%。禽肉产量增长3.4%;禽蛋产量增长0.2%;牛奶产量增长2.4%;蚕茧产量11.1万吨,增长3.6%。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沙化土地治理3.43万亩,实施森林管护3.16亿亩,完成营造林面积913.0万亩,其中:造林面积573.3万亩,建设公益林面积136.9万亩,实施配套荒山造林面积27.2万亩;省级湿地公园9个(其中:2010

年新批建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年末森林覆盖率

34.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渔业稳定发展。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18.3万公顷,增长2.2%;水产品产量105.1万吨,增长4.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4.9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5.5万公顷。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02.5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155.1万千瓦,增长6.9%。全年农村用电量141.7亿千瓦小时,增长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326.4亿元,增长22.9%,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0%。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380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4.2%,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2.3%,重轻工业的比为67.9:32.1,轻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7+3”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2%,增长26.2%。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6.0%;装备制造产业增长24.7%;能源电力产业增长28.0%;油气化产业增长25.8%;钒钛钢铁产业增长21.8%;饮料产品产业增长26.3%;现代中药产业增长24.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54.2亿元,增长45.1%;完成新产品产值4315.4亿元,增长30.4%。

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外,其他行业均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0.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9.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2.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8%。

在纳入统计的87种重点产品中,有74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为85.1%。其中,原煤增长21.9%,原油加工量增长2.2%,天然气增长20.5%,发电量增长15.3%,铁合金产量增长29.9%,成品钢材增长7.8%,水泥增长49.5%,布增长47.8%,纱增长44.3%,化学农药增长16.7%,食用植物油增长22.7%,白酒增长47.1%。

表2: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实现盈利的工业企业12545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30.2亿元,增长37.0%。实现利税总额2734.6亿元,增长46.0%。实现净利润1469.5亿元,增长5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451.1亿元,增长78.4%;股份制企业1021.5亿元,增长5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66.4亿元,增长25.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4.8,比上年提高7.9个点。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效益提高。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905个。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06.8亿元,增长1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085.9万平方米,增长10.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492.4万平方米,增长0.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176.2万平方米,增长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500.9亿元、5169.5亿元、7911.6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投资6419.4亿元,增长24.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7.3%;房地产开发投资2194.6亿元,增长38.2%。

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完成投资5110.8亿元,增长14.2%,增速快于全社会投资1.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完善,工业投资中“7+3”优势产业投资3944.5亿元,增长16.4%,增速比工业投资快2.2个百分点。其中,钒钛钢铁业增长最快,完成投资242.5亿元,增长45.9%;饮料食品业完成投资464.1亿元,增长30.2%;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873.6亿元,增长18.7%;能源电力业完成投资1468.2亿元,增长16.6%。

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4977.6亿元,增长14.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8.3%,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805.6亿元,增长3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62.4亿元,增长60.1%。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646.8亿元,增长17.9%,占零售总额的85.1%,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15.3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98亿元,增长23.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27亿元,增长23.4%。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5318亿元,增长18.6%;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316.8亿元,增长18.9%。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4%,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日用品类增长19%,化妆品类增长1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1%,家具类增长15.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7%,五金、电料类下降2.8%。

2010年,四川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均保持较高增速。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2.71亿人次,增长23.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62.0亿元,增长28.2%。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4.9万人次,增长26.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增长21.5%。全省累计出境游客总人数为47.5万人,增长74.1%。其中,前往香港旅游人数为11.6万人,增长37.1%;前往澳门人数为6.9万人,增长42.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8%。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79家,累计批准9293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6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6%。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160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达到9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69.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0.2亿美元,增长19.3%;外派劳务40655人次,增长13.5%。新增境外投资企业48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达226家。

招商引资全年新签并履约国内省外合作项目3902个,合同金额4216.4亿元,正在履约的项目共9331个(含往年结转,下同),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336.4亿元,增长31.3%,全省招商引资系统履约中的国(境)外合作项目553个,实际到位43.7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突破三百亿美元大关,实现进出口总额327.8亿美元,增长35.6%。其中,出口额188.5亿美元,增长33.0%;进口额139.3亿美元,增长39.3%。一般贸易出口97.7亿美元,增长25.9%;加工贸易出口45.5亿美元,增长12.9%。国有企业出口47.7亿美元,增长6.9%;私营企业出口98.4亿美元,增长71.3%,占外贸出口的52.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4.4亿美元,增长6.1%。

在有出口实绩的2885家企业中,上百万美元出口企业有1305家,增加266家,其中上千万美元以上出口企业412家,增加167家。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710.0亿吨公里,增长12.3%;完成旅客周转量1234.8亿人公里,增长6.3%。铁路营运里程354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82公里;康定机场、双流机场二跑道建成投入使用;

泸州港二期建成投运,宜宾港开港试营运,全省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

表3:2010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458.9亿元,增长1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7.8亿元,增长21.3%;电信业务总量1411.1亿元,增长25.6%。年末拥有本地电话网固定交换机容量2108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9624万户。年末电信公网电话用户557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419万户,减少1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156万户,增加747万户。电话普及率63.4%,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6.1%,移动电话普及率47.2%。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526万户,光缆线路长度56.2万公里。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1.0亿元,增长32.9%;其中税收收入1180.4亿元,增长3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42.5亿元,增长18.2%。

金融运行平稳。201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504.1亿元,比年初增加5378.2亿元,增长21.4%。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9489.9亿元,比年初增加1768.6亿元,增长16.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485.7亿元,比年初增加3571.5亿元,增长22.4%,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4040.8亿元,增加3256.3亿元,增长41.6%。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0763.3亿元,现金支出40828.1亿元,累计净投放现金64.9亿元。

保险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10年底,共有

保险公司54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25家,寿险公司26家,养老险公司2家和健康险公司1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43家,外资公司11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02.3亿元,增长27.9%;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63.5亿元,增长33.9%。全年支付各种赔款和给付150.9亿元,增长15.6%。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90.4亿元,增长16.6%;人身险赔付支出60.5亿元,比上年下降14.1%。

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0家,其中H股公司9家、A股83家;全年累计实现融资216.8亿元,其中11家公司实现首发融资,融资148.6亿元,7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金额68.2亿元。

截至2010年年底,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数和证券交易额分别为700.2万户、3.7万亿元;投资者期货帐户开户数、代理交易额分别为3.2万户和5.0万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技工校、职业培训机构)2.9万所,在校学生1792.3万人,教职工92.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6.4万人。

义务教育。2010年新增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1个,全省181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省共有小学9282所,招生96.5万人,在校小学生592.1万人;普通中学4738所,招生164.2万人,在校学生490.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0所,招生6684人,在校生4.2万人。

高等教育。全省共有普通高校9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8.6万人,增长4.9%;毕业生27.9万人,增加2.6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7个,招生2.6万人,增长7.0%;在校学生7.8万人,毕业生1.9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5%。

职业教育。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校)679所,招生57.6万人,在校学生140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3所,在校学生27.4万人;全省普通高中747所,在校学生146.2万人。普高和中职在校生比例达1.04:1.00。全省职业培训机构4902个,注册207.6万人次。

成人教育。全省成人高等学校2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30.1万人;成人中学28所,注册学生2.7万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66.8万人,本(专)科毕业2.3万人。

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62.3亿元,增长28.1%。年末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90家。全省有两院院士60名,62人次。

科技创新能力。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498家,评选高新技术创新产品30个,产学研创新联盟101个,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21家。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7000项,成交金额62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609项;241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53项,三等奖159项。有3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全年共申请专利40230件,专利授权32212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4129项,新增产值735.67亿元;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46件,审理结案45件,结案率97.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32.8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22.9亿元。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2个,艺术表演场所54个,文化馆203个,文化站4446个,公共图书馆159个。截止2010年底,全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2个。藏羌彝文化走廊、观音文化产业园、羌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九寨沟文化产业群初具规模。

文艺创作。全年摄制电视剧8部,电影故事片3部。成功举办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艺术节,《未来组合》、《巴山秀才》等一批优秀剧(节)目获华表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奖等众多奖项,世博会四川文化活动周精彩纷呈。

文化遗产保护。2010年新增博物馆1家,全省共有博物馆90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0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60处。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进入常态,全年共接待观众1560万人次。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33项。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两个加快”,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2%,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3%,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237.4万户,比上年增加17.6万户。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了151443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初步建立了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新闻出版和档案工作。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5种,出版量15.7亿份;出版期刊340种,出版量9691万册;出版图书7108种,出版量19889万册;出版音像制310品种,电子出版物150种。年末有档案馆244个,其中专门档案馆20个。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762万卷。

医疗卫生资源。年末拥有全省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2468个,床位29.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2.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1.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1万人,注册护士10.1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3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4万人,注册护士0.4万人。乡镇卫生院4719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万人,注册护士1.4万人。

卫生环境和疾病控制。新增省级卫生城市1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较上年提高4.1和7.9个百分点。全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04.1/10万,较上年减少13.1%。

农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175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6614.4万人,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率达95.0%,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40.9/10万和12.0‰。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18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3%;为62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施。

体育事业。全年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3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39枚、银牌24枚、铜牌15枚;获全国比赛金牌19枚、银牌17枚、铜牌30.5枚。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29.2亿元,增长17%,共筹集公益金8.6亿元。全省建成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5所、省级18所,市(县)级体校19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90个。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实施“雪炭工程”6个,全省共建设全民健

身路径3640条,当年新建170条。投入专项资金0.9亿元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729个。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0年,安排工业节能专项资金8000万元,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资金2300万元,全省382户企业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其中,关停小火电机组27.65万千瓦、关闭整合小煤矿238万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6万吨、炼钢24.45万吨、工业硅5.3万吨、焦炭48万吨、铁合金10.1万吨、电石34万吨、水泥470.7万吨、平板玻璃230万重量箱、造纸18.4万吨、酒精2.1万吨、制革30万标张、印染布0.6亿米、化纤6万吨,促进了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完成全年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环境保护。2010年,安排环保专项资金8600万元,180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85%,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全面展开,依法划定了246个城市、3472个农村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10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7575人,其中,环境监测人员2592人;环境监察人员2369人。当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49个,完成投资14083万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83个,完成投资12378万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项目66个,完成投资1705万元。

生态建设。2010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6个,面积8890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3%。国家级生态县2个,省级生态县8个。

安全生产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表现出:“三个下降、一个稳定、一个较好”的发展态势。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下降,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0097起、死亡3872人,分别下降11.5%和4.5%。事故死亡人数首次控制在4000人以内。

全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104846家(处),共排查出一般隐患164694条,已整改160399条,整改率97.4%;排查治理重大隐患412项,

已整改销号245项,整改率59.5%;累计落实治理资金55279.25万元。全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23人,下降20.7%;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01人,下降7.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3.06人,下降17.7%;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3.877人,下降10.5%。全年共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104.06万人次。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1元,增长11.7%。其中,工薪性收入11311元,增长11.6%。人均消费性支出12105元,增长11.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5%。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增收677.5元,增长15.1%。其中,工资性收入2258.4元,增收437.0元,增长24.0%;家庭经营纯收入2292.4元,增收219.6元,增长10.6%;财产性纯收入146.5元,增收51.7元,增长54.6%;转移性纯收入442.2元,减收30.9元,下降6.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96.7元,增长11.6%。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6.1%,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增长9.0%,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1.3%,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6.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3%。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703.6亿元,增长17.8%。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5274.2亿元,增长26.6%;定期储蓄存款余额8429.4亿元,增长12.8%。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城乡就业人员达47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4万人,增长0.3%。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1382万人,增加36.2万人,增长2.7%。201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30.9万人,签订就业协议25.8万人,就业签约率达85.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6万人,登记失业率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01.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64.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65.9万人,参加工

伤保险职工583.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484.2万人。全省67个参加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参保人数66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0.5万人。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187.0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34.7亿元,全省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50元;农村低保人数达到394.5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58元。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比上年提高9元和6元,达到154元和62元。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全省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5.1%。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96元;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202元。城市国办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新增3155张;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152所,新增床位1.1万张。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313个,社区服务中心781个。销售福利彩票36.8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6亿元。

十三、民族自治地区经济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辖区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62.9%。全年民族自治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2.6亿元,增长1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04.1亿元,增长28.3%;第三产业增加值358.2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4.5:40.1:35.4的调整为21.8:45.7:32.5,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5.6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6亿元,增长39.2%,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增长2.8%。猪牛羊肉产量增长4.5%。年末大牲畜存栏增长0.8%;生猪存栏增长2.3%;羊存栏增长4%。

工业增长较快。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84.1亿元,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4%。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邮电通讯业继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3亿元,增长19.5%;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7.2亿元,增长13.4%;公网电话用户达66.1万户,下降6.3 %,移动电话用户348.2万户,增长21.9%;全年接待游客3140.9万人次,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收入168.3亿元,增长46.4%。

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增长势头,人民生活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增长20.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7.8亿元,增长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24 元,增长16.5%。

十四、扩权试点县(市)经济

2010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经济工业增长较快、投资和消费需求扩大、财政增收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呈现发展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运行态势。

经济增长加快,结构逐步优化。2010年,扩权试点县(市)地区生产总值5668.3亿元,增长15.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3.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806.2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1518.9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7:45.8:28.5调整为23.7:49.5:26.8,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增长3.5%;肉类总产量增长6.8%。出栏肉猪头数增长5.9%;年末生猪存栏头数增长2.7%。工业发展较快。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4895户,比上年增加39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2%,增速比全省高4.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794.4亿元,增长50.2%,实现利润415.4亿元,增长52.6%。服务业稳步发展。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01.1万户,下降4.8%,移动电话用户1770万户,增长14.6%。全年接待游客8749.5万人,增长23.2%;实现旅游收入516.7亿元,增长17.8%。

投资规模扩大,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010年,扩权试点县(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扩权试点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7.3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增速比全省快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63.9亿元,增长16.7%。民营经济增加值3152.6亿元,增长19%,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4.4%上升到55.6%,提高1.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扩权试点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780元,增长14.4%,增速比全省高2.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30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4元;同比增长15.4%,增幅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2010年,扩权试点县(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10.3亿元,增长16%。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四川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省林业厅、水产局、水利厅、农业厅、交通厅、邮政公司、电信管理部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旅游局、商务厅、成都海关、经信委、招商局、财政厅、保监局、证监局、教育厅、科技厅、文化厅、卫生厅、体育局、安监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统计。

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入和退出统计管理办法

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准入与退出 统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准入与退出统计管理办法》,其目的是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准入和退出的统计管理,更好地维护更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单位名录,切实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 第三条《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准入与退出统计管理办法》,由省统计局制定。各市(州)根据《办法》,结合本地实际,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本办法的实施范围为各市(州)、县(市、区)统计局和拟将准入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和拟将退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第五条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第二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准入的前期培育第六条加强对培育企业的统计登记管理。各地须建立

工业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培育企业的统计登记与动态管理,重点针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新建工业企业进行培育。各市州应在每年12月将培育企业名录(见附件一)报省统计局工业处。 第七条加强对培育企业的统计法制建设。各地要定期加强对培育企业进行《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 第八条加强对培育企业的统计业务建设。各地要加强对培育企业“六有”标准(即有统计机构、有统计人员、有从事统计工作的资格、有相关统计制度、有统计台帐、有计算机设备并能上互联网)的统计制度建设和业务技术指导; 各地要结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工作,定期加强对培育企业进行工业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和统计人员上岗培训。 各地对拟将申报为规模以上工业的培育企业要进行连续3个月的统计报表的预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报表中存在的问题,预报的统计数据仅作为了解培育企业、规范培育企业统计工作使用。 第三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准入的统计规定 第九条企业准入的适用范围。新进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不属于关、停、

统计局内设机构及主要职责

---------------------------------------------------------------范文最新推荐------------------------------------------------------ 统计局内设机构及主要职责 根据《中共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大委办发号),设立区统计局,正处级建制,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由区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增加服务业统计、能源统计方面的有关职责。 (三)加强统计行政执法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承担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区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的责任;制定全区统计规划、基本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统一领导、监督全区统计工作和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指导全区统计工作。 (二)贯彻执行国家的基本统计制度、统计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全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全区生产总值,汇编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三)会同有关部门拟定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计划,组织实施全区人口、经济等国情国力普查和重大专项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国情国力、区情区力方面的统计数据。 (四)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统计局的各专业报表制度,组织实施统 1 / 6

计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统计调查数据;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区性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 (五)组织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向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 (六)指导全区专业统计基础工作和基层统计业务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全区统计数据质量审核、监控和评估制度,开展对重要统计数据的审核、监控和评估。 (七)组织指导全区统计教育、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全区统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组织管理全区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工作。 (八)建立、健全和管理全区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系统;指导、协调全区各部门和街道的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九)组织统计执法检查,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在全区的贯彻实施,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十)指导各街道统计机构的统计业务工作。 (十一)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创国卫迎接省级技术调研大会,对创国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发动,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刚才王晓鹏县长就迎接省级

统计局法律进机关活动情况总结

统计局法律进机关活动情况总结 统计局法律进机关活动情况总结 ,我局按照县委普法依法办及市统计局的要求,把依法统计作为加强统计管理、实施科学统计的首要前提,把推进“法律进机关”作为提升依法统计水平的重中之重,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多措并举,取得了积极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法律进机关”的组织保障 我局把推进“法律进机关”与统计三个提高、强化统计管理、优质统计服务同安排、同部署。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机关党组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成员的“法律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县统计局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实施方案》,安排专职人

员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到位的良好工作局面,为全面推进“法律进机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完善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股室组织和个人自学制度,做到了学法普法制度化、经常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统计普法读本》人手一册,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局法律知识考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强化考核。将“六五”普法考核纳入目标管理,下发了《县统计局“法律进机关”年度考核办法》,实施一票否决。年末由局“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全面考核,学法培训及考试达不到良好等次的股室和个人,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二、精心组织,搭建“法律进机关”的有效平台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

好的机关法制环境。一是创新培训教育方式。通过聘请专家讲课、组织干部集中学习等方式,提升学法、用法的水平。一年来,对全局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岗位培训2次,做到持证上岗,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二是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结合统计工作实际,以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全国法制宣传日为载体,组织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活动2次,发放资料749份,接受群众咨询26人次。三是加强宣教阵地建设。通过“统计局网站”,《统计信息》等平台,公开信息72条。四是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为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检验学习成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答卷等活动,扩大了宣传教育面。组织参加了全国“六五”普法法规知识网上竞赛活动,全县系统干部职工25人参加了竞赛。 三、普治并举,提升“法律进机关”的实践效果 坚持推进“法律进机关”与加强统计管

四川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四川统计局-国家统计局

四川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平台 统计数据审核评估流程管理办法 (试行) 为了落实统计数据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加强一套表数据质量管理,根据《四川省主要指标评估办法和标准》,结合四川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业务流程,特制定一套表统计数据审核评估流程管理办法。 一、建立数据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 各级统计部门要依法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及其管理责任与法律责任。 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专业人员为具体责任人。

二、建立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审核制度 省统计局各专业根据《四川省主要指标评估办法和标准》确定需要审核评估的主要统计指标,建立《主要统计数据审核评估报告》和《主要统计数据审核评估意见反馈表》。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各项指标均需审核评估,并加注*号。

统计人员:审核负责人:报送时间:年月日 审核反馈单位:审核人:时间:年月日 评估审核报告按专业报表分批次建立,同一批次报表建立一份评估审核报告。 三、责任人评估审批权限分配 具体责任人(专业人员):审核报表单位原始数据,验

收已通过审核单位数据,根据汇总数据提出评估数据并填写评估报告。 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审核、签发分管专业评估报告,批准分管专业数据上报。查阅全部专业数据。 第一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查阅全部专业数据;审核、签发全部专业评估报告和批准全部专业数据上报。 各市(州)、县(市、区)统计局、乡镇(街办)、园区建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账号。 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均使用“审批管理员”级别账号,账号建立与分配由上级统计局系统管理员负责。 四、县(市、区)级审核评估 1、具体责任人(专业人员)审核报表单位报表数据,通过审核的点选“已审”,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依法通知其核实、更正;全部单位报表数据审核通过后生成汇总表和评估表,评估表上主要指标汇总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评估数据由专业人员录入,汇总数据与评估数不同时,专业人员必须填写评估说明(汇总数与评估数的差异原因、企业必审指标未通过的原因、异动指标情况说明);专业人员无权上报评估表。 2、主要责任人(业务分管领导)审定汇总表和评估表(报告),有不同意见应返回专业复核,无不同意见则点选评估报告“上报”,系统自动在评估报告上加载审表人电子签字和上报时间,同时上报数据。

统计局机关工作规章制度

统计局机关工作规章制度 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工作要求,经研究,制定《**县**局工作规章制度》,全局干部职工必须共同遵守。一、政管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二上午进行政管理论知识学习,重点学习毛泽东、邓小平、xx、xx等领导人的原著和xx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每个干部职工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保证学习时刻和学习质量,并仔细作好学习笔记,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味,政管理论学习由办公室负责组织,拟定学习篇目和学习打算。二、考勤制度严格按照作息时刻,坚持上、下班签到制度。当月出满勤者,发给考勤费(岗位补贴)90元。请假(含事假、病假)每天扣发考勤费5元,迟到早退一次扣2元,当月累计迟到或早退10次,取消当月考勤费,无故缺旷一天扣20元,当月累计缺旷3天,取消当月考勤费,考勤由办公室负责,报帐员按月统计核发。三、撰写统计分析文章奖励制度为鼓舞专业人员撰写有一定份量和质量的统计分析文章和调查报告,实行统计分析稿费奖励制度。统计分析文章在1500字以内,每篇稿费为10元,1500—3000字以内,每篇稿费为20元,3000字以上每篇稿费30元。统计信息每条按稿费5元,凡被县委、政府、《**杂志》和市级部门采纳,稿酬增倍计发。被《**统计》等省级以上刊物采纳,每条信息50元,每篇分析100元。四、考核评比奖励制度1、市局对县局各专业考核评比:我局各专业在市局考核评比中获奖,除市局发给的奖金外,由县局在统计经费中拿出两倍的金额赋予奖励。若专业统计在市局考核中别达标,则年度公务员考核定为别称职。2、县局对基层统计人员评比:为表彰在统计工作中涌现出的基层先进个人,从二oo四年起,每三年进行一次“十佳”优秀统计员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统计员在全县范围内通报表彰,每人奖励300元。五、档案治理和保密制度档案治理人员要仔细整理本局年度统计业务及工作档案,按时立卷归档(每年5月底前),别留存货,未经领导批准,非本局人员别得查阅统计资料档案。年度统计资料上报上级统计部门尚未评估反馈前,别得对外提供,别得提供家庭单项调查资料和按保密制度规定的统计资料。六、财务治理和公开制度财务人员和要紧领导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杜绝白发票和别合理开支。别得将统计经费挪作他用,重大开支由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办公用品由办公室人员统一经办,大宗物品采购实行政务公开。七、微机使用与治理制度微机使用由微机治理人员统一治理,机房内严格防火、防磁、防潮、防尘,别得将易燃易爆及强磁物品带入机房,机房内严禁吸烟、吃零食;严禁吐痰、打牌、下棋、玩电子游戏、大声喧哗、会客等,保持机房肃静清洁;上机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别得在打开设备电源后离开机房二十分钟以上;未经领导批准,别得向外提供磁盘上的统计数据;别得将统计系统外的磁盘在本局微机上操作,别得利用机房设备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微机使用一人一机相对固定机型,未经批准,别得随意使用他人机型;最后离开机房者,必须关断机房所有设施电源和照明电源,关好门、窗。若违反微机使用与治理规定,造成的一切损失后果自负。八、工作就餐制度基层统计人员到县局报送报表或召开专业统计会议确需就餐,实行工作餐制度,就餐标准操纵在每餐人均10元以内,县局对口专业人员或办公室陪同来人在指定地方就餐,接待就餐人员记帐应注明接待来人单位、就餐人数和就餐金额。工作餐是否上香烟和酒,接待人员要本着节省的原则自行掌握。九、车辆治理制度确保工作用车,做到安全行车,操纵公车私用,驾驶员出车必须经主管领导接受。专业人员到市局报送报表,两人以上方能派车(除特殊事情外),未经主管领导批准,谁私自派车,造成的一切责任后果自负。十、电话使用制度严禁拔打与统计工作无关的长途电话,操纵拔打与本职工作无关的闲聊电话。若本人因特殊要事需拔打长途电话时,必须告知办公室人员。**县统计局二oo 五年六月十六日

四川省 统计教育考试试题 2018年

四川省统计教育考试2018年 一、单选(第1-20题) 1 :()年国家统计局将企业景气调查正式列入国家统计制度。 A:1993 B:1995 C:2000 D:2002 2 :以下哪项不计入工资总额() A:计时工资及计件工资 B:在岗职工兼职获得的其他单位发放的劳动报酬 C:奖金 D:个人应交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 3 :以下哪项不属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A:城镇单位在岗职工 B:再就业离退休人员 C:离开本单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 D: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 4 :循环经济的特征不包括()。 A:低消耗 B:低排放 C:高效率 D:高速度 5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GDP能反映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B:GDP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变化 C:GDP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D:GDP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6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返回桌面的快捷组合键是() A:Start+L B:Start+E C:Start+D D:Start+R 7 :Vlookup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代表的是() A:要查找的值 B:查找区域 C:返回值的列编号 D:精确匹配或模糊匹配 8 :在下面关于Excel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Excel不具有数据库管理能力 B:Excel具有报表编辑、图表处理、连接及合并等能力 C:在Excel中可以利用宏观功能简化操作 D: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 9 :在Excel中,单元格A8的绝对引用应写为() A:$A$8 B:$A8 C:A$8 D:A8

10 :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 B: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平均增长速度C: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绝对指标 D: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平均发展速度 11 :在编制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时,确定权数的依据不包括()。 A:经济普查数据 B:房地产投资统计资料 C:必要的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资料 D:其他普查资料 12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CPI的调查内容包括食品、烟酒等()大类。 A:5 B:6 C:7 D:8 13 :在Excel2003中,设置条件格式的数量最多为()个 A:1 B:2 C:3 D:4 14 :在Excel97中,新建一个工作簿,选定任意工作表,选定某单元格输入’123456789123,经过确认,得到结果为() A:123456789123 B:123457000000 C:1.23456E+11

统计局考试重点试题与答案

1、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A、部门统计调查 B、涉外统计调查 C、民间统计调查 D、企事业统计调查 2、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 A、自愿性 B、营利性 C、强制性 D、平等协商性 3、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什么方式为基础 ()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统计报表 C、周期性普查 D、典型调查 4、广义的统计标准是指对指标涵义、计算方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的统一规范 A、统计方法 B、统计应用范围 C、分类目录 D、统计调查种类 5、我国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包括下列哪些项目() A、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B、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抽样统计调查项目 D、定期报表统计项目 E、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6、按规定,凡通过()能取得统计数据的,不得制发全面定期统计报表对基层进行 调查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行政记录 E、典型调查 7、统计人员依法进行政府统计调查活动时,应主动向统计调查对象出示的合法证件可以是() A、统计调查证 B、临时统计调查证 C、普查员证 D、普查指导员证 E、政府统计机构颁发的工作证 8、政府统计调查包括() A、国家统计调查 B、部门统计调查 C、地方统计调查 D、民间统计调查 E、涉外统计调查 9、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 A、明确分工 B、互相衔接 C、全面调查 D、相互一致 E、不得重复10、政府统计调查有() A、强制性 B、营利性 C、协商性 D、义务性 E、自愿性 11、《统计法》规定,统计标准分为国家统计标准、部门统计标准和企业统计标准(错) 12、统计编码,是指对统计指标的编号,是计算机汇总的标志(对) 13、《统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 A、调查管理制度 B、保存、管理制度 C、定期发布制度 D、定期上报制度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对审核、签署的统计 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A、法定代表人 B、统计部门负责人 C、统计资料的审核、前述人员 D、会计人员15、涉及国家的核 心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到特别严重的损害的统计资料是什么级别的统计资料 () 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D、非秘密级 16、国家统计数据以什么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 () A、国务院 B、国际统计局 C、最先公布的部 门D、主管部门 17、统计资料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由谁决定() A、国家机关保密委员 会B、中央保密委员会C、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 D、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 18、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A、可以对外提供 B、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可对外提供、泄露 D、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外提 供 19、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什么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A、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 B、属于个人信息的统计资料 C、属于社会团体的秘密 D、属于统计调查对象商业秘密的统计资料 E、属于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家庭户总户数,八人户户数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政府部门如中国国 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现状 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 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四川省家庭户和八人户户数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四川省家庭户总户数指标分析 (3) 一、四川省家庭户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三、四川省家庭户总户数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比重统计 (3) 四、四川省家庭户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四川省家庭户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家庭户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家庭户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四川省家庭户总户数同全国家庭户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四川省八人户户数指标分析 (7) 一、四川省八人户户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八人户户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四川省八人户户数占全国八人户户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四川省八人户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四川省八人户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八人户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

统计局办公室工作情况的汇报

统计局办公室工作情况的汇报 “>统计局办公室工作情况的汇报2007-02-18 09:45:26烟台市统计局办公室以争创一流工作水平为目标,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综合职能,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做统计工作的推进器,为全局争创一流统计工作水平做出较大贡献。连续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省统计局授予全省统计系统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省统计局连续两次在烟台召开全省办公室工作现场会,推广烟台市统计局办公室工作经验,连续次被评为市统计局先进科室,年获全市政府系统办公部门先进集体称号。 一、政务服务不断上档次,为统计工作发展献计献策

政务服务是办公室职能的核心内容,我们坚持把政务服务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学习统计业务知识、相关理论及统计工作重要文件,深入调研,掌握统计工作发展方向,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满足领导决策需要。负责起草全局工作要点、总结、考核办法、工作责任目标细化等一系列文件,均能提出切合工作实际的见解和观点,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参与统计改革、统计法制、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等一系列活动的研究筹备及文字材料起草工作,均能圆满完成任务,办公室参与政务职能得到较好地发挥。 二、督查工作力度大,为全局工作顺利进展提供保障 督查工作是政务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督查工作制度,落实督查工作人员,使督查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总结出点线结合、突出重点的督查工作思路,即以全年工

作要点为主线,以月度工作安排为基点,将督查工作贯穿于统计工作始终,对于重要工作、重要决定、临时性工作等实施重点督查。按月编制月份工作计划,根据全年工作要点,逐月落实工作进度,并在月底进行督查,看哪些工作完成了,没有完成的要说明原因。加大对统计改革、统计法制、普查等重要工作的督查力度,采取跟踪督查、随时督查、全程督查等各种工作工作方式,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做好连接上下、联通内外的纽带 (一)积极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系,掌握上级领导意图,提高工作针对性。办公室做为全局工作的窗口,是联系内外的纽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统计部门的工作水平。我们保持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特别是市府办相关科室的畅通联系,经常到相关科室走访,请教问题,掌握信息,从而能够抓住上级工作重点,用以明确思路,指导工作。

四川省娱乐场所营业收入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四川省娱乐场所营业收入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四川省娱乐场所营业收入情况现状及趋势。 四川省娱乐场所营业收入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四川省娱乐场所营业收入情况核心指标从娱乐场所机构数量,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数量,娱乐场所营业收入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四川省娱乐场所营业收入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四川省娱乐场所营业收入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四川省娱乐场所营业收入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四川省娱乐场所机构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四川省娱乐场所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娱乐场所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四川省娱乐场所机构数量占全国娱乐场所机构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四川省娱乐场所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四川省娱乐场所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娱乐场所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娱乐场所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四川省娱乐场所机构数量同全国娱乐场所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四川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四川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四川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四川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四川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统计局规章制度

统计局规章制度 篇一:统计局规章制度汇编 统计局规章制度汇编 目录 一、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信访工作制度考勤制度 学习培训制度卫生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财务财产管理制度保密工作制度 车辆使用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制度 二、机关效能建设制度 统计局工作职能 统计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内设股(室)队工作职责议事规则 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岗位责任制 三、统计业务管理制度 统计调查制度统计分析制度 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资料发布制度 统计数据管理制度统计例会制度 四、党建廉政工作制度 党支部工作职责党风廉政建设职责

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制度 社会评议机关作风制度 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一、文明办公规范 (一)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有事外出要提前请假,并及时销假;(二)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串岗聊天,不在室内大声谈笑、喧哗; (三)请示汇报工作按局有关工作程序办理; (四)接受任务坚决,不讲价钱,完成任务认真,保质保量,对文件、材料要及时处理,做到分类清楚,完整无缺,查找迅速; (五)保持环境卫生,办公桌上不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不乱贴乱挂,不乱扔烟头、杂物,不乱放报表资料;(六)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和办公用品; (七)下班时要收好文件,锁好柜子,关好门窗。二、使用电话规范(一)说话和气,尽量放低谈话声音,以防打扰其他同志;(二)工作时间不打私人电话,必要打时要力求简短,利用办公电话打私人长途电话要按规定登记并交纳电话费。 三、称呼、举止、仪表规范 (一)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称呼,提倡互称同志或直呼其名, 但不得互起外号;

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2018修正)

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2018修正) 【法规类别】行业统计 【发文字号】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8.09.30 【实施日期】2018.09.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 (1995年12月20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7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一次修正2002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正2011年5月27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2018年9月30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统计管理,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统计在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统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 第三条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强化统计监督职能,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追究制度。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保守国家秘密。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在统计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国家或者企业事业组织的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统计工作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统计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对检举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全省应当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标准体系和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的科学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统计公共信息系统和业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府统计数据与其他公共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开放,建立数据决策机制。 政府统计部门应当加强对非传统数据的应用,各相关单位有配合的义务。

县统计局机关效能建设规章制度

县统计局机关效能建设规章制度 县统计局机关效能建设规章制度 机关效能建设规章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有关精神,大力推进统计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开展,保证我局在“机关效能建设年”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的目的,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各项有关工作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 (一)总体职能: 1、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基本统计制度;制订地方统计调查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指导、协调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统一组织管理全县统计报表工作。 2、组织完成国家、省、市部署的普查和抽样调查任务;组织协调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社会经济调查;审查县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的统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案;汇总、整理全县基本统计资料,并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建议。 3、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县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信息。 4、管理全县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管理全县统计数据库网络。

5、协调管理乡(镇)统计工作;管理全县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工作。 6、组织管理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协调组织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7、组织全县统计业务技术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开展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的学术交流合作。 8、规划全县统计信息服务行业,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咨询服务市场。 9、依据国家和省、市、县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计划,制定地方性统计规章制度和统计现代化建设计划,监督监察统计法律、法规实施情况。 (二)下设科室: 办公室: 普查办: 社会股: 综合股: 工业股: 招商引资小组: 二、服务承诺制: xx县统计局向社会郑重承诺,我们要认真做好七项服务工作。 1、以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发挥信息主体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统计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四川省统计局关于发布2017年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公告

法眼 39 政策吹风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0号) 国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激发人力资源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繁荣发展。国家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的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机制,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七部门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 业的指导意见 (发改就业〔2018〕1008号)发展壮大新动能,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催生吸纳就业新市场主体。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规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和促进外向型就业。健全联动机制,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加强统筹施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失业风险应对。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发布四川省2018年企业工资指 导线的通知 (川人社发〔2018〕31号) 企业工资指导线:(一)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为7%。(二)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上线(预警线)为11%。(三)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下线为3%。企业应当建立与经济效益相协调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兼顾效率与公平,合理确定本企业的工资增长水平和不同岗位人员的工资调整幅度,既促进企业发展,又保障职工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经济效益较好、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工资增长幅度应当高一些;工资水平较高的,工资增长幅度可以低一些。因生产经营持续亏损,增加职工工资确有困难的企业,通过集体协商,职工工资增长可以低于下线。 四川省统计局关于发布2017年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公告 2017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8671元,比上年增加4246元,增长7.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9419元,比上年增加5493元,增长8.6%,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1631元,比上年增加5850元,增长8.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 资标准的通知(川府发〔2018〕19号)省政府决定对全省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标准通知如下:一、调整后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一)每月1550元(每日71.26元);(二)每月1650元(每日75.86元);(三)每月1780元(每日81.84元)。二、调整后全省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一)每小时16.3元;(二)每小时17.4元;(三)每小时18.7元。本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8〕113号)一、调整标准:各地失业保险金标准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执行。二、调整时间:各地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时间与省政府规定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时间一致,从2018年7月1日起执行。三、工作要求: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抓好政策落实,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高失业人 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注:本栏目可扫描二维码进行全文阅读

统计局统计工作各种制度大全

龙沙区统计局工作职能 1、贯彻实施国家的统计法律、法规、政策和计划,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区统计工作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区委、区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经济建设统计资料,并组织实施;负责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统计报表和统计标准。 3、搜集、整理、提供全区基本统计资料,并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4、组织实施周期性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组织协调全市性的社会经济专项调查;协调区内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5、统一审定、管理、公布全区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6、组织实施指导全区统计科学研究、统计教育、统计干部培训、统计咨询服务、统计信息数据处理和统计年鉴的编印工作。 7、对本区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进行考核与奖励。 8、负责全区各项责任目标值基数的审核及统计综合汇总工作。 9、完成区委、区政府及市统计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龙沙区统计局各项制度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强龙沙统计法制化进程,规范统计业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全面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度,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结合本局工作实际,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订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下面是各项制度的详细内容: 专业岗位责任制度 为了确保统计局各专业人员出色的完成本专业的月报、季报、年报等各项工作,特制定如下专业岗位责任制度: 一、各专业人员要认真搞好本专业的月报、季报、年报等各项工作,做到准确、及时,被市局通报的专业:报表每差错一笔,扣专业人员人民币10元。 二、各专业人员要及时对本专业资料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各专业要积极撰写分析资料和专题调查报告。 三、加强学习,强化质量意识,杜绝虚报、瞒报、违造、篡改统计数据,发现一次取消年度优秀公务员评比资格,情节严重者,建议纪检、监察部门给予纪律处分。

四川省2010年度统计数据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印发四川省2010年度有关统计数据的通知 川高法民一〔2011〕12号 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相关民事审判庭、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民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该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第三十五条规定:“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为了正确理解与适用该司法解释,我院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和四川省统计局取得了四川省2010年度有关统计数据,现将这些数据印发你们,并请你们收到后及时转发至基层法院,供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参考: 1、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461元 2、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140元 3、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0,684元 4、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3,896.7元 5、全省职工平均工资 26,952元 6、2010年度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见附表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要求,本数据只限法院内部用于有关案件使用,不得外传。各级法院在执行该司法解释中遇到的问题及有关建议等,请及时报省法院民一庭。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四川省统计局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关于2010年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全省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565.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5850.4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1%和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8:47.4:36.8调整为14.7:50.7:34.6。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GDP 的5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590.4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2837.1亿元,增长13.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6%。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5.9%。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6.1%。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统计局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乡统计基础建设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一、创新服务形式,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统计的优势在于以客观、真实的统计数字全面、准确地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统计的目的在于为政府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近年来,东岸乡统计站不断创新,采取多种形式,打造“统计精品”,提供优质服务,为东岸乡各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为政府谋划发展提供统计支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配合各部门的调研、文秘工作,积极为政府各职能部门提供各类统计数据。 二是为领导及时把握各阶段发展情况提供便利。每月、每季度结合统计数字的变化情况,有的放矢,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及时向乡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是对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统计监测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东岸乡统计站创新形式,编写《统计报告》、《统计分析》、《统计信息》三种刊物,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监测、预警,挖掘深层次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及时反馈给政府领导,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众公布,平均每年撰写各类分析、报告xx余篇,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是尽全力满足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对统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都有许多人因为搞调查研究、撰写汇报材料以及维护合法权益而到xx市统计局查询数据、咨询信息,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做到热情接待,按规定提供所需数据,并耐心细致地做好指标解释工作。在具体的服务工作中,xx市统计局始终坚持“首问负责制”、“即时办结制”和“服务零收费”三项制度,不折不扣地兑现各项承诺,以优质的服务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xx市的统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长期制约着统计工作的发展,为扭转这一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xx市统计局20xx年在全市开展了“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年”活动,20xx 年开展了统计基础建设“三延伸、三提高”活动,抓住统计基础建设这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努力提高统计基础工作水平,受到各方面的肯定和广泛赞誉。 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年活动使xx市的乡镇统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健全基层机构。各乡镇区办全部建立健全了统计站这一专门的统计机构,明确了统计主管领导,配齐了工业、农业和三产统计人员。二是改善办公条件。各统计站均配备了两间以上办公用房,配置了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