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8.1溶液的酸碱性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8.1溶液的酸碱性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8.1溶液的酸碱性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8.1溶液的酸碱性

池河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得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得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得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得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得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得与化学有关得物品与现象。 [讲述]1、家里得塑料 2、做衣服得化学纤维 3、食品中得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得材料 5、药箱里得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得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得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得影响,这些就就是化学 科学得任务,也就就是化学课得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得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得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 化学课得学习内容 生活中得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得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得影响 科学探究得方法 1、2 物质得变化 教学目得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就是变化得这一辩证得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得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得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得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得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就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得就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得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得变化”开始,学习这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第2单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解析】pH=7,说明c(H+)=10-7mol·L-1,当温度比室温高时,中性溶液中的c(H+)>10-7mol·L-1,pH<7,即pH=7的溶液显碱性,故A项错误。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与强碱,由于它们所含H+和OH-的物质的量未知,因此无法判断它们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故C项错误。非电解质溶于水,可以使溶液显酸性、碱性、中性,如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显酸性,NH3溶于水生成NH3·H2O溶液显碱性,乙醇、蔗糖等溶于水,溶液显中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5 ℃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 B.c(OH-)=0.12 mol·L-1的溶液 C.1 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 D.c(H+)=1×10-10 mol·L-1的溶液 【解析】pH最大的碱性最强,依次求出各自的pH即可。B选项按c(OH-)=0.10 mol·L-1来算,已经大于13;C选项正好等于13;D选项的pH=10。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A.H2SO3B.H2SO4 C.CH3COOH D.HNO3 【解析】pH相同,即c(H+)相同。而H2SO3、CH3COOH是两种弱酸,要与H2SO4、HNO3两强酸电离出等浓度的H+,则该两弱酸的浓度需大于两强酸,而在 H2SO4、HNO3两强酸中,若c(H+)相等,则c(H2SO4)=1 2c(HNO3),所以选B。 【答案】 B 4.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该混合液的pH为() A.3.2 B.4.0 C.4.2 D.5.0 【解析】设取pH=5和pH=3的两种盐酸分别为V L和2V L,pH=5的盐酸c(H+) =10-5mol/L,pH=3的盐酸c(H+)=10-3mol/L,c(H+)混= 10-5 mol/L·V L+10-3 mol/L·2V L V L+2V L =6.7×10-4mol/L,pH=-lg c(H+)=-lg (6.7×10-4)=4-0.8=3.2。 【答案】 A 5.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解析】A项,盐酸和醋酸浓度相同时,因两者电离能力不同,c(H+)盐酸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4.1 我们的水资源

课题 4.1 我们的水资源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了解水的污染与防治。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懂得了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其危害,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水与人类的关系;节约用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 自然资源。这一节课我们学习本章的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了解水 的重要性以及的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水污染的原因与防治。[阅读思考]情节和下列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思考 1.地球表面水所占的面积大还是土地所占的面积大? 2.有人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水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我国水资源情况怎样? 5.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节约用水方面你是怎样做的? 6.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危害性是什么?怎样防治水污染? [板书]一.我们生活在“水球”上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江、河、湖、海。 二.生命离不开水 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课本98页 举例:水占人体重的65%,鱼体含水量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到90%以上。 [板书] 2.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阅读]课本99页“你知道吗” [讨论交流]为什么科学家都把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突破口? [板书]三.我们的水资源 1.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6×1018m3。 2.自然界中的水:江河、湖泊、海洋、地层、大气层、植物体等。 3.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1%。主要是河水、淡水湖

1.2 物质的酸碱性1 教学设计

教案总( 2 )课时课题 1.2 物质的酸碱性1 日期 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过程与方法:1、会判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学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 课程资源的准备实验器材①教师演示实验:食醋、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烧杯、试管。②学生操作实验(每四人一组):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纯水、食盐水食醋、稀硫酸、烧杯、洗涤剂、试管、滴管。 教学设计备注 从一则广告引出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酸碱性。从身边熟悉的水果引入:青苹果、柠檬汁、没有熟的桔子,这些常见水果的味道引入酸性物质→引到课题:物质的酸碱性 一.酸性物质 提问:除了常见的水果外,你立即会想到的酸性物质是什么? 演示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闻一闻,它的气味。 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后,教师纠正学生错误。提问:为什么要轻轻扇动呢?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 得出结论:食醋有酸味。它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 教师向学生演示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观察颜色、状态。 提问:该如何闻气味呢? 推广:闻任何一种气味时,都必须用手轻轻扇动。 实验: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位置,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教师完成,因有一定的危险性) 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 大家知道我们平时说的胃酸是指哪一种酸吗?——盐酸。 提问:为什么醋、胃液等是不同的物质,为什么都呈酸性? 呈现食盐、盐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状态。引出电离的概念。 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荣华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呈现教材p6图1-11常见的酸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得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得酸碱性》就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得内容。这节内容就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得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得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得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得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得相关知识,溶液得酸碱性就是溶液得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得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得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得酸碱性、测定溶液得酸碱度有重要得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得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得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得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得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得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得关系,学习pH试纸得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与动手操作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得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与生产、生活中得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得知识解释生活中得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得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强弱得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得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溶液得相关知识,知道溶液得某些性质得基础上展开得。而溶液得酸碱性也就是溶液得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得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得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得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就是本节课成功得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得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课程类型:实验探究、动作技能、事实的知识。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实验等。 教具: 玻璃棒、烧杯、表面皿、试管、浓硫酸、食醋、稀盐酸、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熟石灰、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pH试纸、洗涤剂;多媒体课件。 资料: 1、浓硫酸的性质: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是1.84g/mL,有强烈的腐蚀性,同时还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是一种用的干燥剂。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干净,一定不能先用水冲洗。 2、浓盐酸的性质:无色(工业盐酸含有杂质是黄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易挥发,挥了出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解于空气中的水分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瓶口会看到有白雾。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3、雨水的酸性:正常的雨水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显弱酸性,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4、氢氧化钠:白色块状固体,易吸水性,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有强烈的腐蚀性。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教学过程: <一>酸性物质 1、引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种食物;若胃酸含量过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设疑激趣:(1)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2)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然后请每一探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回答:有酸味。 4、讲解:(1)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5、提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 6、实验:课本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7、讲解: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 <二>碱性物质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及一些碱性物质: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物质。 1、读图:认识课本上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 2、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脱排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讨论:大多数不知道) 3、探究实验: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 4、问:现在你们知道刚才提的问题了吗?(答:知道,是碱性物质。教师指出:大多

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案

第五章燃料 [全章要览] 一、燃料为人类提供能量,本章介绍了洁净的燃料氢气,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及化石燃料三节内容,突出了燃料、能量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材编排特色。燃料的燃烧是人类祖先的认知成果,学习燃料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燃料的燃烧既为人类提供能量,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产生火灾,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本章突出燃料、燃烧、能量这个主题。 二、全章要点: 1、洁净的燃料; 2、碳的燃烧产物; 3、二氧化碳的性质; 4、二氧化碳的制取; 5、什么是化石燃料;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计7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2课时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3课时 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1课时 本章复习 1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共计2课时] 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132~134 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午、、节 三、授课班级:初三()、()、()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 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 气的纯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准备:演示实验5-1、5-2、5-3、5-4的有关用品。 八、教学流程、思路: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大家在§3.3已经学习了燃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2.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用品】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玫瑰花、苋菜、红萝卜皮、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雪碧、白醋、洗发液、发酵粉、洁厕灵、土壤样品··· 【教学过程】 【导入】 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的变色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波义耳与指示剂》视频,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 我们能不能像化学家波义耳那样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呢? 【方法共享】 学生分享网络下载的指示剂制作方法: 1.研碎→加3-5ml酒精→过滤; 2.切碎→加水10ml→加热→过滤; 3.花瓣放入塑料袋中→加3-5ml酒精→轻柔捏轻→挤出; 4.······ 注: 分离固液的方法:过滤、扎孔挤出、注射器抽取······ 【学生实践】 1.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pH试纸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强弱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一盒酸奶,一个柠檬,问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会觉得酸从身边事物 入手,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一:粤教版(科学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 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 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 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 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 玻璃破碎 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5 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 现象:食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讲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 形状和状态 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可以采用“问—导—理—练和分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1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知道常见的强酸和强碱;了解物质的酸碱性、ph值的含义;学会使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及ph 试纸判断溶液酸碱性。 ②技能目标:通过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和ph试纸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维、及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向学生培养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1.2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酸和碱,物质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的使用ph试纸的含义和使用。 1.3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的使用ph试纸的含义和使用。 1.4 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演示,学生实验(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5 教具准备 ①实验用品:试管、玻璃棒、滴管、ph试纸 ②实验药品:酸碱指示剂,食醋、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NaOH)、氢氧化钙溶液(Ca(OH)2)、洗洁精、洗发露、可口可乐、饮料、自来水、汽水、药片、土壤、茶水。 二、教学策略 精心设计几组有趣味的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实验,观察、讨论、思考、交流,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中培养其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物质,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的,哪些物质是碱性的? 【学生回答】:学生答案,老师板书,先不管正误,留待后面学生自己探究证明。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第二节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1、教材要求 教材的要求与过渡教材不一样,如要求学生书写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和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 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的反应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或由简单的聚合物奠定基础。 本节是在分别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主线(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来编写)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发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再介绍有机合成,最后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明显可以看出来是《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基础上的延伸。学习本讲之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及性质。 3、教学策略分析 1)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2n-1)”;由聚合物的分子式判断单体。 2)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烯烃和二烯烃的加聚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注意官能团、结构、性质三位一体的实质。 3)运用多煤体生动直观地表现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 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②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合成材料》教案-最新

9.2 化学合成材料 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本课题教案紧紧围绕教材特点进行设计,同时注重了对学生视野的拓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 (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3)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教学方法 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教具准备 投影仪和相关资料;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

聚乙烯塑料碎片、棉花、羊毛、木片、干草;的确良、尼龙、腈纶等合成纤维制品。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引言]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类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板书]化学合成材料 [过渡]到底什么是化学合成材料呢?要找到答案,首先必须回顾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讲解]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把像葡萄糖这类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讲解]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请大家看课本回答。 [学生看书后回答] 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氯、氮和磷等元素。在有机物中,碳原子不但可以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还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注:教师此时可用一有机分子模型进行演示:如可用一碳原子数为六的可拆装的烃的球棍模型分别安装成直链、支链、环状等结构让学生观看,并指出若用氯原子换掉一个不同位置的H原子,便又是一种新的物质。这样,可使学生印象深刻] [讲解]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如乙醇、葡萄糖等。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板书]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 [过渡]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但由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需求。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2水的组成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 3,掌握水的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根据微观解释确定水的构成,从而确定水的化学式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自主探究式讨论交流自学 板书 4.2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水的微观 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O 三,水的化学式:H 2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资源,我们知道水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那么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一,水的物理性质 请大家填空 过度:知道了水的物理性质后我们看看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怎样设计实验并验证水的组成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这两个问题结论 二,水的组成 解释:我们用电解水实验来验证 所用到的装置是电解水装置,大家眼前放的就是一套电解水实验装置,两边是两个玻璃导管,下面为两个电极,里面装的是水,为了增强导电性,水里面添加了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室时,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一种新的物质氢气,请大家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我们发现: 1,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去检验? 同学们做完实验,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正负极分别产生的是什么物质?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呢?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 解释:正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产生量少,能够使代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量多,放出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为一比二。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电解水是什么变化?为什么?怎样表示? 解释: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请问:氢气由什么元素组成?氧气由什么元素组成?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而氢气和氧气是水电解后得到的,所以水中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那么从微观如何去解释?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电解时候,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哪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一下,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将微观变化画出来 请大家观看水分子分解(图解) 从而得出: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二,水的微观 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概述
· 化学、高二年级
· 本节选自苏教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二单元;一课时
·学习内容①学生能利用 C(H+)、C(OH-)、PH 准确判断溶液的碱性,知道溶液 PH 的定 义、公式,能进行有关溶液 PH 的计算。②学生会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与操作。
·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已学习的初中知识“溶液酸碱度”和高中必修内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 离”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 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溶液酸 碱性的分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 的哲学观点;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 (H+)、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 PH 的简单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是高二年级二级达标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一般。;
2.
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3.
学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积极参与讨论;
4.
学生对实验探究不足,但有着一定的兴趣;
5.学生已学习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进一步完善对平衡知
识体系的构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交流评价等等,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构建化学平衡的 理论知识,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教案电子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 二章教案

授课课题:2.1空气的成分 教学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周 教学目的 1.知道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认识空气成分及其大致含量,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3.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4.认识空气污染物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2.分辨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我们周围有什么吗?空气就存在于我们四周,无处不在。同学们看得到摸得到空气吗?空气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空气被污染了我们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将解答这些问题。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和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反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一种成分——氧气。那么,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是多少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测定。 1.实验装置及仪器 ①燃烧匙②导管③止水夹④集气瓶⑤烧杯 药品:红磷(紫红色) 2.实验仪器的连接:先左后右。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热胀冷缩法。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集气瓶身,看烧杯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实验演示 (1)操作:用药匙取用足量红磷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迅速把燃烧匙放入集气瓶中,拧紧胶塞。等集气瓶内气温降到室温,松开止水夹。 (2)现象及解释: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注意白烟和白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烧杯中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红磷在燃烧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气体约占1/5。 (3)结论:证明瓶中的空气约有1/5体积的气体支持燃烧,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中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气体,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空气的组成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0.03% 注意:强调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实验原理) 磷 + 氧气 ??→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7.实验成功的关键: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的量要足够多 ③要待集气瓶内温度降到室温且瓶内水面不再往上升时,读取进入瓶内水的体积。 8.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1/5的原因: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的量不足 ③未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 ④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作业布置 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5次。 板书设计 2.1空气的成分(1)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装置及仪器 药品:红磷(紫红色)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热胀冷缩法。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8.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教学重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 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品尝食醋,苹果感觉有酸味,又常听说烧碱和熟石灰这些物质的溶液有碱性。怎样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课题:8.1溶液的酸碱性 讲述:在第五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在我们用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来检验某种溶液是否显酸性或碱性。 演示【实验8--1】 归纳: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讲述: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怎样衡量呢?通常我们用pH来表示其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板书: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阅读讨论:221-222,讨论交流,由学生总结出规律 板书: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阅读:教材223“常见物质的pH” 讲述:那么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

教师边讲边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测肥皂水,洗发水,牙膏,洗手液,洗衣液,鸡蛋,食醋,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小结: 课堂练习: 1 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 A.蓝色 B.红色 C.紫色 D.无色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 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板书设计: 8.1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二、测定溶液的pH: 布置作业: 225页第3、4、5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