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简答题
1、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并说明其特点。
答:水准测量分为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和支水准路线测量;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是指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各高程待定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返回到原点上,各站所测高差之和的理论值应等于零;支水准路线测量是指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各高程待定点进行水准测量。支水准路线应进行往返观测,理论上,往测高差总和与返测高差总和应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2、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答: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或减弱I角误差的影响。
3、简述测回法测水平角的步骤。P49
答:(1)盘左瞄准目标A点,旋开水平度盘变换锁止螺旋,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在0度左右。检查瞄准情况后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计入表内。
(2)旋转照准部,
4、什么是视距测量?有什么优点?P74
5、施工测量的内容?P237
6、用公式、文字、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原理。P29
7、绘图说明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P136
8、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中,角度闭合差
f如何计算及如何调整?P138
9、举例说明地物符号有哪几种?P181
10、何谓转点?转点的作用是什么?
答:转点指的是中线测量时,因视线不能通视而增设的测站;水准测量时,为传递高程所设的过渡测点。临时的立尺点,作为传递高程的过渡点。
11、什么是视距测量?视距测量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常用于碎步测量中?能否用于控制测量中。P74
12、什么是建筑物的定位?什么是建筑物的放线?
14、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什么?
答:测定、测设、测绘。
15、直线定向和直线定线有什么区别?P88
16、当导线转折角为右角时,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推算公式是什么?
17.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18.测定和测设有何不同?
19.如何确定地面点平面位置和空间位置?
20.测量的实质是什么?
21.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试简述其实际意义。
22.高程有无负值,建筑图纸上地下室的地坪标高为-3.200m是什么意思?这是绝对标高还是相对标高?
23.测量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有何不同?
24.测量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25.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三个基本要素各有什么影响?
26.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什么?
27.何为转点?在选择转点时应注意什么?尺垫的作用是什么?
28.何为视差?其产生的原因?如何消除?
29.何为水准路线?绘图说明其布设形式?
30.在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
32.试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33.说明以下螺旋的作用:
(1)脚螺旋(2)目镜调焦螺旋(3)物镜调焦螺旋34.为什么水准测量中必须布设一定形式的水准路线?
35.简述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36.说明水准测量成果计算中调整高差闭合差的原则和方法。
37.试说明三种水准路线内业成果计算的异同点。
38.简述水平角测量的原理。
39.为什么安置经纬仪比安置水准仪的步骤复杂?
40.采用盘左盘右可消除哪些误差?能否消除仪器竖轴倾斜引起的误差?41.当边长较短时,更要注意仪器的对中误差和瞄准误差对吗?为什么?42.计算水平角时,如果被减数不够减时为什么可以再加360°?
43.简述测回法测水平角的步骤。
45.何为方向观测法?何为全圆方向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46.试述水平角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47.试述竖直角观测的步骤。
48.观测竖直角时,在读数前为什么要将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49.为什么测水平角时要在两个方向上读数,而测竖直角时要在一个读数?
50.什么是测量误差?什么是粗差?
51.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并全面分析二者的不同。
52.偶然误差有何特性?
58.导线测量有哪几种布设形式?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59.小地区控制测量中,导线测量和小三角测量各适宜于什么情况?
60.导线选点的原则是什么?
61.导线坐标计算时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在计算中有哪些异同点?
62.计算导线坐标时,需要哪些观测数据和起算数据?
65.导线坐标计算时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在计算中有哪些异同点?有哪些检核手续和如何进行检核?
66.导线测量中可采用什么坐标系?分别如何获得起算数据?
67.导线坐标计算中,角度闭合差如何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又如何调整?69.当导线的角度闭合差或全长闭合差大大超过了允许值,怎样查找测角或量边的错误?
73.地物符号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74.等高线有哪些特性?等高线有哪几种?
75.地形图和地物图有什么不同?
76.比例尺精度有何实用意义?
77.什么是地物的特征点?什么是地貌的特征点?为什么在测图时要选定这些点?
78.什么是碎部测量?碎部点应怎么选择?
81.说出视距测量的基本操作过程。
82.影响视距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哪些?视距测量应注意哪些事项?
92.施工测量包括哪些内容?
93.简述施工测量的特点。
94.试述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的测设方法。
95.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四种方法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96.试述精密测设水平角的方法。
97.试述测设水平角的简易方法。
98.简述测设已知坡度直线的方法。
99.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00.施工场地的控制常采用哪些形式?
101.什么是建筑基线?其布设原则是什么?其布设形式有哪几种?
102.什么是建筑物的定位/
103.什么是建筑物的放线?
104.为什么建筑基线最少要布三个点?
105.工业建筑的定位放线,已有建筑方格网控制,为何还要测设矩形控制网?106.何为引桩?何为轴线桩?其作用是什么?如何布设?
107.简述施工测量为什么也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108.与测图控制网比较施工控制网有何特点?
109.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包括哪些主要工作?
110.试述基槽施工中控制开挖深度的方法。
111.龙门板和控制桩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设置?
112.高层建筑物施工中如何将底层轴线投测到各层楼面上?
113.叙述柱基的放线方法?
114.如何进行柱子的竖直校正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115.试述吊车梁的安装测量工作。
116.建筑物为什么要进行沉降观测?如何进行沉降观测?
117.如何观测建筑物上的裂缝?
118.为什么要编制竣工总平面图?根据什么编制?具体怎样编制?
六、计算题
1.地面点A,测得其相对高程为265.427M,又测定出水准面的绝对高程为98.639M,求A点绝对高程,并绘图说明各水准面的位置关系。
3.丈量A、B两点水平距离,用30米长的刚尺,丈量结果为往测4尺段,余长10.250米,返测4尺段,余长10.210米,试进行精度校核,求出水平距离。(精度要求K=1/2000)
4、设点A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H A=87.452米,当后视读数为1.348米时,前视读数为1.763米,求:A、B两点的高差及B点的高程。
5、填表,写出计算过程。
6.地面上某点,测得其相对高程为365.427m,若后来又测出假定水准面的绝对高程为98.639m,试求该点的绝对高程,并画一简图说明之。
8.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87.452m,当后视读数为1.267m 时,前视读数为1.663m,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11.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成果见下表,计算各点的高差及点的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
12.一支线水准路线,已知A点的高程为752.342,由A点往测到1点的高差为+1.342m,返测结果为-1.325m。往、返测站总数为25站,试计算1点的高
程。
13.附合水准路线各测段观测高差、路线长度与观测方向如下图所示,水准点高程为:H A=518.642m,H B=517.502m,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f h容=±20L mm,试求点的高程。
14.完成下表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计算:
15.请完成下表的计算(注:盘左视线水平时指标读数为90°,仰起望远镜读数
18.丈量A、B两点水平距离,用30m长的钢尺,丈量结果为往测4尺段,余长为10.250m,返测4尺段,余长为10.210m,试进行精度校核,若精度合格,
=1/2000)
求出水平距离。(精度要求K
容
26.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126.78m,返测为126.67m,另一段往测为357.38m,返测为357.23m,问这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否相同?
33.设有导线1—2—3—4—5—1,其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列于表中,(表中已知数据用双线标明),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34.设有附合导线A—B—1—2—3—M—N,其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列于下表中,
35.A、B、C、D为一正方形坡度均匀的场地,各点高程如图所注,今欲把场地平整为高程为55.5m的水平场地,试计算填挖数量。
54.9 .7
54.3 1:1000 56.2
38.在地形图上将高低起伏的地面设计为水平面或倾斜面时,如何计算场地的设计高程?如何确定填、挖边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