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桥涵及路线交叉

桥涵及路线交叉

桥涵及路线交叉
桥涵及路线交叉

桥涵

6.0.1桥涵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的原则,遵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针,考虑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进行全寿命设计。

6.0.2新建公路桥涵应设计为永久性结构,以保证公路通达,适应交通未来发展需求。

6.0.3桥位的选择应保证行车顺适和安全。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特大、大、中桥桥位原则上服从路线的总方向,但应路桥综合考虑。

6.0.4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6.0.4的规定。

二级公路以上的特大桥以及三级、四级、基本级公路上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易于冲刷的情况下,可提高一级设计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沿河高架桥及其桥头引道的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规定,同时应考虑壅水高、波浪爬高、斜水流局部冲刷、河床淤积等影响。

6.0.5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但二级公路上的特殊桥梁结构,其平、纵面线形应结合其受力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各级公路上的特大纵坡不宜大于4%;大、中桥桥梁纵坡不宜大于5%,但当桥面纵坡超过4%时,设计应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桥头引道纵坡二级公路不宜大于6%,三级以下的公路不宜大于7%。

位于混合交通量大的城镇区域的桥梁,其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4%。

6.0.6各级公路桥涵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应符合表6.0.6的规定。

6.0.7桥梁设置人行道时,应同时计入人群荷载,并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0m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0kN/m2.;桥梁计算跨径大于或等于150m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2.5 kN/m2;桥梁计算跨径大于50m、小于150m时,可由线性内插得到人群荷载标准值。

汽车荷载等级

注:1.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且交通量小、重型车少时,其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II荷载。

2.三级公路作为地方干线公路且重型车辆多时,其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I级荷载。

(2)非机动车、行人密集的桥梁,人群荷载标准值为上述标准值的1.15倍。

(3)专用人行桥梁,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5 kN/m2。

6.0.8桥梁净空

(1)桥梁宽度

当路基宽度为12m和10m时,桥梁外缘与路基同宽,设置人行道时按净—

9m设计;

当路基宽度为8.5m时,桥梁宽度按净—8m设计;

当路基宽度为7.5m时,桥梁宽度按净—7m设计;

当路基宽度为6.5m时,桥梁宽度按净—6m设计;

当路基宽度为4.5m和3.5m时,桥梁宽度按净—4m设计。

(2)桥梁净高:

二级公路净高不得小于5m;

三级及以下公路净高不得小于4.5;

基本级公路当净空高度受限制时,净高不得小于4m。

6.0.9原有桥涵利用

(1)利用原有桥涵时,应按照相关规范对其技术状况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论采取直接利用或限载通行。加固等方式加以利用。

(2)如原有桥梁宽度小于路基宽度,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路段,渐变率应不

小于1/7。

(3)原有桥梁属危桥或临时性桥梁时,宜改造为永久性桥梁。

6.0.10新建和改建桥梁应根据安全要求设置防护设施,特大。大。中桥应设置护栏或栏杆和安全带,小桥和涵洞可仅设缘石或栏杆。

6.0.11村镇行人密集区的桥梁应设置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

6.0.12桥涵跨径小于或等于50m时,宜采用技术成熟、便于施工和养护、经济适用的结构形式,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

(1)桥梁单跨跨径小于或等于16m时,宜采用可空心板;桥梁单跨跨径大于16m时,宜采用T形梁或小箱梁。

(2)同一座桥梁上部结构形式应统一,下部构造形式不宜超过三种。

(3)桥梁墩座不得采用独柱单支座结构。

(4)桥梁墩台构造设计应满足检查和更换支座等需要。

(5)石料丰富、基础地质条件较好的路段,可设置石拱桥。

(6)桥涵应设置维修养护通道,特大桥和大桥应设置必要的养护设施。

6.0.13桥面铺装可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厚度宜结合路面厚度确定,但其厚度不宜小于5cm。三级以下公路的简支梁桥可采用与桥面一次浇筑的防水性混凝土铺装层。当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时,可不设防水层,仅在主梁受负弯矩作用处,应设置防水层。

6.0.14三级以下公路容许临时阻断交通时,可修建漫水桥和过水路面(经常流水的宜加设涵洞)。

过水路面要考虑上、下游边坡的铺砌和消力防冲的设施,并用石块和混凝土铺筑。

漫水桥要尽量减少桥面和桥墩的阻水面积,加强上部构造和桥墩的连接,并采取防护措施使基础不被冲毁。

当跨越泥石流时,宜修建单孔桥(跨径不宜过小)或采用过水路面。

6.0.15涵洞设置应满足路基排水及泄洪要求,充分考虑农田排灌并与周围灌溉系统衔接。

(1)涵洞宜根据当地材料采用经济适用、方便施工与养护的结构形式,宜采用盖板涵、圆管涵、拱涵等经济适用的形式,跨径宜大于0.75,m。

(2)涵洞进出口工程应完善,涵顶填土应满足最小厚度的要求。

(3)高斜坡路段设置填方涵洞时,须对基地、底进行可靠处理,保证基础承

载力要求,防止涵洞沉降,并做好涵底防水设计。

8 路线交叉

8.1农村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

8.1.1平面交叉的管理方式分为优先交叉、信号交叉、无优先交叉三种。

(1)当被交叉公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或相交公路中有一条为干线公路时,采用优先交叉。

(2)当各相交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相同、交通量或行人数量很大时,采用信号交叉

(3)当各相交公路的等级很低、交通量不大时,采用无优先交叉。

8.1.2设计速度

(1)在平面交叉范围内,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宜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2)次要公路因交角等原因改线,或因条件受到限制采用较低线形指标时,可适当降低设计速度。

(3)两相交公路的技术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交范围内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路段的70%。

(4)平面交叉右转弯车道的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左转弯车道的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8.1.3线形

(1)平面线形:相交公路在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段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在确保安全和增加工程不大的前提下,应尽量设置较大的平曲线半径和较小的纵坡。平曲线半径应大于一般最小半径。

(2)纵断面线形: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在0.15%~3%的范围内,受限路段纵坡不应大于5%,并做好渠化设计和安全措施;次要公路紧接交叉的引道部分应以0.5%~2.0%的上坡通往交叉。

8.1.4交叉与岔数

(1)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交叉角一般不应小于70o;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不应小于45o。

(2)同一位置平面交叉岔数不宜多于5条,一般应以3岔或4岔为主。

(3)环形交叉的岔数不宜多于5条,有条件实行“入口让路”规则管理时,应采用“入口让路”环形交叉。

(4)新建农村公路不应直接与已建的4岔或4岔以上的平面交叉相连接。

8.1.5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应满足表8.1.5的规定

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

对不满足平面交叉最小间距要求,但又必须设置的平交,应加强交通安全设计,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

8.1.6农村公路与国、省道一级公路交叉时,视农村公路交通量情况,也可采用平面交叉。但在农村公路密集地区,应合并交叉点,减少平交口数量,增大平交

间距,保证行车安全。

8.1.7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的平面交叉均应进行渠化设计。

8.1.8次要公路应设置一段水平路段并加铺与主要公路相同的路面。有路面公路和无路面公路交叉时,无路面公路在距交叉口的一定范围内宜铺设路面。经常有履带耕作机械通行时,交叉范围内的公路路面、路肩应进行加固,且公路路基边缘外侧的乡村道路应各设置不小于10m的加固段。

8.1.9各级公路平交范围内应进行通视三角区停车视距检验。两条相交的公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如图8.1.9所示。

8.1.10条件限制不能保证由停车视距所构成的通视三角区时,则应保证主要公路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和次要公路至主要公路边车道中心线5~7m所组成的通视三角区,如图8.1.10所示。当条件受限制不能保证通视三角区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减速或停车标志。安全交叉停车视距不应小于表8.1.10的规定。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

8.2农村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8.2.1符合下列条件时设置立体交叉:

(1)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2)交通量较大的农村公路与一级公路相交叉时,应采用立体交叉。

(3)农村公路间的交叉,直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立体交叉。

8.2.2农村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被跨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并应满足桥下公路的视距要求,其结构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8.2.3农村公路设置通道时,净空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行拖拉机、畜力车时,通道净高应不小于3.50m;通行农用汽车时,通道净高应不小于4.00m。

(2)通道净宽应根据交通量和通行农业机械类型选用,一般应不小于4.00m;通道过长或敷设排水渠时,宜视情况加宽。

(3)人行通道净高应不小于2.50m,净宽应不小于4.00m。

8.2.4车型天桥桥面净宽按交通量和通行农业机械类型可选用4.50m或7.00m;其汽车荷载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8.2.5人行天桥桥面净宽应大于或等于3.00m,其人群荷载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8.2.6农村公路设置通道处,在通道及两侧各5m范围内应进行路面硬化处理。

8.2.7跨越各级公路的人行天桥,应根据桥侧危险程度、交通流组成等因素,合理选择护栏等级及形式。

8.2.8跨越各级公路的人行天桥和车行天桥,桥侧应设置桥梁护网。连接天桥两端的道路各5m范围内应进行路面硬化处理。

8.3农村公路与铁路交叉

8.3.1新建公路与铁路交叉时,应首选立体交叉。

8.3.2高速铁路、准高速铁路和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40km/h的铁路与公路交叉时,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8.3.3公路与铁路交叉时,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立体交叉:

(1)铁路与二级公路交叉。

(2)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40km/h的铁路与公路交叉时。

(3)由于铁路调车作业对公路上行驶车辆造成严重延误时。

(4)受地形条件限制时,采用平面交叉会危及行车安全时。

8.3.4公路跨越铁路时,公路桥下净空应符合现行铁路净空限界标准的规定。铁路跨越公路时,铁路桥下净空及布孔应符合公路建筑限界、视距的规定,以及对前方信息识别的要求。

8.3.5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时,公路桥或铁路桥上应设置防撞级别较高的护栏,同时应设置桥梁护网。

8.3.6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宜为正交;必须为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o,且道口侧向最小瞭望视距应符合表8.3.6的规定。

8.3.7公路与铁路平行相邻时,铁路用地界与二级公路用地界间距不应小于15m,与三级、四级、基本级公路用地界间距不应小于5m。

8.4农村公路与管线交叉

8.4.1公路与电信线、电力线、电缆、管道等各种管线交叉时,管线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妨碍公路交通安全和人员安全,并不得损害公路的构造和设施。

8.4.2架空送电线与公路交叉时,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o。架空送电线路跨越公路时,送电线路导线与公路交叉处距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必须符合相应送电线路标称电压规定的要求。

8.4.3管道与各级公路交叉且采用下穿方式时,应设置通道(涵)或套管。通道或套管应按相应公路等级的汽车荷载等级进行验算。

8.4.4新建或改建公路与油气管道交叉时,应选择在管道埋地敷设地段,采用涵洞方式跨越管道;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桥梁方式跨越管道。采用涵洞跨越管道时,交叉角度不应小于30o;采用桥梁跨越管道时,交叉角度不应小于15o。8.4.5桥梁跨越油气管道时,两侧桥墩(台)与管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m。

8.4.6严禁易燃、易爆、高压等管线设施利用或通过公路桥梁和隧道。

8.4.7公路应结合公路沿线野生动物迁徙及放牧需要,选择合理位置设置必要的动物通道。

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9.1一般规定

9.1.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标准应根据公路网规划,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运营条件等综合论证确定。

9.1.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总体设计,应符合公路总体设计的要求,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公路的整体效益。

9.1.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应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进行设计,并应达到“保障安全、提供服务、利于管理”的要求。

9.1.4交通工程沿线设施应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9.2交通安全设施

9.2.1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设施、防落网等。

9.2.2主要交叉路口、村镇、学校、等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禁令、警告、指示及指路标志(方向、地名、距离等),并根据需要在交叉路口、村镇、学校前方设置减速标线、视觉标线或减速丘等设施。

9.2.3农村公路受限路段尤其是起始点,应增设必要的禁令、警告、视线诱导等安全标志和设施。

9.2.4视距不良路段、路基变化的路段、连续急弯陡坡路段及隧道路段宜设置禁令、警告及凹凸镜等标志,并根据需要在以上路段前方设置诱导设施及减速设施。

9.2.5桥梁、高路堤、陡坡、急弯、临水沿江、旁山险路等危险路段,应在路侧设置禁令、警告、指路标志;交通标线及路侧护栏等安全设施;在漫水桥、过水路面等路段宜设置警示标志和标杆。

9.2.6连续长下坡路段,应设置必要的禁令、警告、指路标志;标线、减速设施及路侧防护设施,有条件的可设置避险车道,并设置配套的标志、标线及隔离、防护、缓冲等安全设施。

9.2.7利用旧路改建且平、纵线形未做改善的公路,应对原路交通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多发段的事故原因,有针对性地设置交通标志、安全设施,确保行车安全。

9.2.8改建的农村公路,线形指标较低及视距不良路段,应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

9.2.9安全设施的设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环保经济”的原则,结合路线线形、路面类型、地形、地貌等条件,可按表9.2.9的安全设施形式参考表选用。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形式参考表

9.3沿线设施

9.3.1农村公路沿线可根据路段养护需求设置公共管理所,其形式视现场条件及相关要求确定,间距一般为30~50km 。

9.3.2作为集散的农村公路可根据需要设置加油站、公共卫生间及公共汽车停靠站等设施。

9.3.3公共汽车停靠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共汽车停靠站应设置与平纵线形指标较高的路段。主线平纵线形应符合表9.3.3的规定,并尽可能设置在纵坡较缓的路段。

(2)

(3)公共汽车停靠站应设置车辆停靠与乘客候车等标志标线设施。

(4)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公共汽车停靠站应设置站台及雨棚等候车设施。

(5)公共汽车停靠站可与其他沿线设施合并设置,四级、基本级公路设置错车道的路段,可利用错车道作为公共汽车停靠站。

9.4绿化

9.4.1农村公路在用地范围内宜进行绿化,美化路容,保护环境,并结合当地环保绿化、退耕还林等实际需求,统一规划,协调景观。

9.4.2公路路肩上不得植树。在公路交叉范围内和弯道内侧植树,应满足视距要求。树枝及矮林等不得伸入公路建筑限界内。

公路路线说明书

第二篇 路线说明 1 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 1.1 技术标准 省道雅澧线改线(刘家场龙河线),路线全长4.086km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1-1 1.2平、纵面设计原则 经对本项目的现场实地踏勘,深入分析研究,在总体设计原则基础上具体布设路线方案时,要综合考虑路线平、纵、横关系,妥善处理桥涵、路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路线平、纵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平面设计时,合理运用技术标准,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减少路线迂回, 缩短里程,改善行车条件,使干线公路尽可能顺适、快捷,同时顺应沿线地形地物,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保证线形指标的均衡与连续,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2)在纵断面设计时,在保证最大纵坡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填挖平衡,节省工程量,减小取土困难。 3)对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桥位、平交位置以及地方道路规划和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协调,统筹兼顾。 4)尽可能适应路网、工业园区的规划要求。 1.3 线位敷设情况 本项目位于松滋市,起点与沙渔线桩号K84+530龙潭桥村交叉,跨洛溪河,向西走田地约2km 后,向北进入林地,在规划中的葛洲坝松滋水泥有限公司间穿过,与松宜地方铁路平交后,跨洛溪河终点与雅澧线桩号K49+400河田坪村相交,路线全长4.086km 。 1.4 线形指标 1、平面线形指标 本项目是全新建路段,平面线形均采用了较高的平曲线指标。路线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如下表: 平面线形指标表 表1-2

2、纵断面线形指标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纵断面设计时主要根据、拟建结构层厚度、起终点被交路标高、 内渍水位和规划中的葛洲坝松滋水泥有限公司控制标高进行拉坡。纵断面线形技术指标如 下表: 纵断面线形技术指标 表1-4 1.4 平纵组合设计 本项目平面线形均采用了较高的平曲线指标,纵断面线形竖曲线半径均达到了视距所需的竖曲线半径值。平纵组合均能满足平包纵。据统计,本项目平曲线个数为6个,竖曲线个数为9个,竖曲线均采用了适宜的曲线半径,平、纵面技术指标大小均衡,配合较为合理,无线形扭曲或去向不明现象,在视觉上能自然诱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视觉连续,线形平顺圆滑。本项目路线平、纵面组合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经路线驾驶员透视图检验表明,平、纵配合适当,视觉诱导良好。 2 施工注意事项 1、本项目采用假定坐标系和假定高程系。 2、施工放样必须采用设计文件所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成果资料,施工前必须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联测,如需恢复或加密导线点时,应严格按照二级导线测量方法进行,全线统一平差。中桩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敷设中线桩位,导线点作为极坐标原点,并使用高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当进行下一站放线时,必须对前一站所放中桩点进行至少两个点位复测。在移动测站之前,必须进行仪器归零校核,归零误差应在限差之内,否 (JTJ061-99)办理。 4、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对沿线管道、地下电缆、光缆等隐蔽设施进一步核查,并与 有关部门协商施工保护方案与措施。 5、靠近村庄路段,应加强施工管理,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免造成对人、畜的伤 害及房屋的破坏。 6、切实做好施工组织安排,确保施工期间老路交通及排灌系统的畅通,减少与地方的矛盾。 3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3.1 设计依据 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项目交通需要,并考虑到项目建设和营运特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置原则: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理念,采用合理的、能体现驾驶员及其他公路使用者需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对公路出行的安全性、方便性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美化路容,增加出行的愉悦、舒适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安全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适用。遵照以上设置原则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本项目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了设计。 3.2 交通标志 1、交通标志的设置 交通标志是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方便为原则,结合道路线性、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按交通标志的不同种类进行设置。主要设置有: 警告标志:交叉路口标志、有人看守铁路道口 禁令标志:减速让行标志 指路标志:交叉路口告知标志 交通标志沿公路纵、横向设置的位置应符合现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第六篇 路线交叉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第 六 篇 说 明 书 1、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高速公路规划调整,郑家屯枢纽互通由初步设计的半定向+3/4苜蓿叶型改为半定向+2/4苜蓿叶型,其余交叉均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 2、路线交叉设计的说明 2.1互通式立体交叉 2.1.1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 普定互通位于普定县北面,中心桩号K0+305.802。为解决普定县城和S209线北面的车辆上、下本高速公路而设,联络线接普定县环北路。 立交区主线平面位于直线上,纵坡为i1=0.3%、i2=3.0%,变坡点K0+350,竖曲线半径25500米。 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 ,匝道最小平曲线半径为50米,匝道最大纵坡为3.9%,匝B 、匝C 、匝D 、匝E 为单向单车道,路基宽度为8.5米,匝A 为双向双车道,路基宽度为15.5米,断面型式详见匝道标准横断面图,匝道超高均绕 其设计中线旋转,超高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执行。该互通收费站设于LK0+050,车道数采用三入六出。 普定至安顺及安顺西绕城高速公路的管理分中心,养护工区,控制分中心,路政管理分中心均设于普定互通内。 2.1.2白岩互通式立体交叉 白岩互通位于白岩镇,中心桩号K14+129.680。该互通是为解决白岩镇及附近乡村车辆上、下本高速公路而设,接烈白公路。设计中将烈白路改造成60km/h 的二级公路作联络线,为普定至安顺提供一条快捷的运输通道。 立交区主线平面位于直线上,纵坡为i1=-1.459%、i2=-0.4%,变坡点K14+200,竖曲线半径40000米。 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 ,匝道最小平曲线半径为50米,匝道最大纵坡为3.9%,匝B 、匝C 、匝D 、匝E 为单向单车道,路基宽度为8.5米,匝A 为双向双车道,路基宽度为15.5米,断面型式详见匝道标准横断面图,匝道超高均绕其设计中线旋转,超高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执行。该互通收费站设于车道数采用两入两出。

路径仪说明书模板

TC-L002路径仪 使 用 说 明 书 TC-LOO2型路径仪信号源, 具有输出功率大, 阻抗匹配性能好, 过流、过压保护功能完善, 使用方便, 安全可靠等特点。是寻测电缆埋设路径的主要设备, 是华通系列电缆故障探测仪主要配套设备之一。路径仪与定点仪配合使用, 能够准确寻测电缆埋设路径。

一、路径仪方框图 TC-LOO2路径仪方框图如图5所示: 二、TC-LOO2技术指标 1、工作方式: 输出-固定频率连续或断续方波信号 2、输出功率: Pomax≥100W 3、输出阻抗: 1Ω-∞ 4、信号频率: 16KHz 5、电源: ∽220V±10℅ 三、TC-LOO2路径仪操作功能介 绍 路径仪面板示意图如图6所示 各部分功能如下: ①电源开关, 打开接通整机电 源, 指示灯亮

②功率调整旋钮: 一般开机时调小, 开机后适当调大, 可增加输出功率。 ③阻抗选择旋钮: 用于调节仪器与所接电缆阻抗匹配, 使输出功率最大。使用时输出功率大小可根据表头摆动幅度和耳机声音大小确定。 ④恢复按钮: 当仪器保护时( 过流指示灯亮, 蜂鸣器叫) , 按此按钮, 仪器恢复正常工作。 ⑤连续/断续按键: 按下时为断续, 抬起时为连续。一般寻测路 径时, 用断续档。 ⑥指示表头: 用于指示输出功率大小, 摆幅大, 表示输出功率大。 ⑦电源插座: 接220V交流电源, 上部为接地端子。该插座自带保险座, 内装0.5A保险芯。 ⑧信号输出端, 连接电缆芯线。 ⑨信号接地端, 连接电缆地线。 四、路径仪配套附件

TC-LOO2路径仪配套信号输出连接电缆二条。使用时, 一般红色鳄鱼夹接电缆芯线, 黑色鳄鱼夹接电缆外皮( 铠装地线) , 另一端分别插入路径仪信号输出接线柱( 红线插紅接线柱, 黑线插入黑色接线柱) , 输出连接电缆如图7所示: 第三节电缆路径查找方法 一、电缆路径探测原理简介 TC系列电缆故障探测仪寻测电缆路径原理为: 给被测试电缆加一电磁波信号, 经过定点仪磁信号接收通道接收路径信号寻测电缆路径。根据电缆正上方地面接收电磁信号最小的特点, 能够准确地找到电缆埋设位置。路径探测原理如图8所示:

路线说明

说明 一、高程采用假定高程系。 二、设计高程为路中心线标高。 三、图纸尺寸除特别标注外,里程桩号以千米计,百米桩以百米计,钢材尺寸以毫米计,其余均以米及厘米计。 四、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 1、本段路线位于乌什县境内,公路自然区划属绿洲-荒漠区(Ⅵ 2 区),本项目路线建设标准:按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 2、该工程为改建道路工程,部分利用已建老路,根据现有公路技术标准、路基、路面宽度、桥涵等构造物情况及公路两侧林木、房屋等建筑物分布情况,路线布设尽量利用老路,减少拆迁,路基填高后也尽量使老路单侧加宽,并合理选用主要技术指标,确保公路运输的安全性、舒适性。 布线原则下: 路线两侧为田地或居民区,为了尽量减少建筑物拆迁,路线基本按老路走向进行布设。 3、在具体平、纵面线形的设计中,一方面注意主要技术指标满足三级公路的要求,确保行车安全畅行;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与当地景观协调。 4、由于路线充分考虑了桥涵与沿线周围景观。故较好的保护了周围环境,并与周围环境及自然景观相协调。 5、施工时以水准点提供的高程为准,使用时应先检查水准标志是否松动、破坏,一旦松动或破坏便不得使用。 (1)路线 平面设计:本路线地形属平原微丘区,平面技术指标:项目按国家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40Km/h。 本项目完全利用老路,地质状况较好。按确定的技术标准合理选用主要技术指标,优化老路路线,保护好生态环境。在路线设计中处理好与现有乡镇的水利设施、电力、通讯管线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工程之间的干扰。 路线总长(KM):14.280,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0.280,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300.000/1,平 曲线长占路线总长(%):4.675,直线最大长度(米):12600.001。 (2)纵断面 纵断面设计:根据本项目所经区域工程地质性质、桥涵构造物的设置及现有旧路状况, 纵断面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路基填土高度主要根据地下水位高度、桥梁涵洞、平面交叉口等进行控制;旧路利用段,路基设计标高基本按保证路基稳定的最小填土高度,利用的既有桥涵结构物及排水控制。纵断面设计主要以增加路面结构厚度为主,同时兼顾到原路基状况、桥梁涵洞的利用及净空要求、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村镇路段标高限制、平纵合理配合等进行综合确定。 最大纵坡(%/米/处):5.469/160.000/1,最短纵坡长(米):80.000,竖曲线占路线长(%):31.102,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次):5.252,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凹)(米):1700.000/1400.000,竖曲线增长系数:1.02582 (3)路基填高: 平均填土高度(米):0.956,最大填土高度(米):4.933,最小填土高度(米):0.001 五、交通安全设施 本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安全设施依据《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设计。突出以人为本、提高服务功能、保障交通安全的设计理念。 1.总体设计思想 本段设计以保障交通安全,减少(减轻)各种交通事故为最高宗旨,针对本段路线的特点,做出符合实际的设计,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以达到准确的交通诱导及交通指示的目的。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为设计原则。 2、安全设施名称 本项目安全设施有标志、标线、里程碑等。 3.标志 (1)、标志数量种类

第六篇路线交叉设计说明

第六篇路线交叉 长深公路遵化(承唐界)至南小营段高速公路是长深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纵3”,是联系东北、华北、京津地区与南方各省区之间的又一重要运输通道。 一、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本项目拟建4座互通式立交,互通平均间距10.91km一座,互通最小间距为7.83km,最大间距为17.89km。其中与一级公路交叉的互通3座,与二级公路交叉的互通1座。互通式立交形式与初步设计(推荐方案)完全一致。 二、路线交叉设计 1 互通式立交 沿线设置互通式立交4座、服务区2个,详见下表2-1: 互通式立交设置一览表表2-1 (1)候家寨互通 侯家寨互通位于遵化市侯家寨镇,为112国道沿线的侯家寨等乡镇上下高速公路服务,交叉桩号K2+340.95,交角82°。原长城旅游路为地方村道,等级低,路面情况较差,互通设置将长城旅游路按二级公路标准拓建,路基宽12m,西侧以平交形式与112国道相接。互通形式采用单喇叭A 型,交叉方式为主线下穿匝道。 (2)遵化东互通 本互通遵化市东出口,为邦宽公路上下承唐高速公路服务,交叉桩号K10+174.249,交叉角度130度。互通主体布设于西南象限,本互通方案为双喇叭A-B型方案,A型喇叭位于承唐高速公路上,B型喇叭位于邦宽线上,承唐高速公路上跨邦宽公路,匝道上跨正线,邦宽公路与远期建设的东三环采用平交方式进行交通流转换。 (3)遵化南互通 本互通为遵化市南出入口,为遵化市南部地区上下承唐高速公路服务,112国道与本项目交叉桩号K21+860.661,交叉角度64度。互通形式采用双喇叭A-B型立交方案,互通主体布设于主交通流(遵化至唐山)象限。A型喇叭口位于承唐高速公路上,B型喇叭口位于112国道上。 (4)四里庄互通 互通布设于遵化市四里庄,为112国道上下承唐高速公路服务,匝道上跨桩号为K39+746.231,交叉角度71度。互通形式采用单喇叭型方案,主体布设于南部象限,喇叭头位于承唐高速公路上,互通与112国道采用平交口进行衔接。对互通内河流采用三座匝道桥梁进行跨越。平交口范围内对112国道进行车道加宽,同时对平交口进行渠划,并配合交通工程设计,减小对直行车辆的影响,消除交通隐患。 2 分离式立交 全线共设分离式立交16座,其中与铁路交叉3座,其余均为与地方等级道路或规划道路交叉。详见下表2-2: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说明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2) 1、交叉口概况 (2) 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 三、交通条件调查 (6) 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6) 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10)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5) 1、现状评价 (15) 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2) 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7) 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7) 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8) 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8) 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9) 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9) 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9)

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31) 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31) 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32) 五,优化方案评价 (33) 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33) 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3) 六. 总结 (33)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1、交叉口概况 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焦作市的市主干道。民主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民主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处于商业活

安全检查路线说明

锦厦国际大酒店安全检查路线图: 客务前厅——员工通道——厨房——消控室——监控室——二楼一号宴会厅门前——高位水箱——客房8楼——三楼二号会议室查看资料——结束 讲解词: 各位领导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担任今天的讲解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锦厦。 客务前厅:酒店成立于2011年5月,是由宏业投资集团倾情打造的高品位综合性四星级酒店。酒店总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是一家集商务、宴会、休闲、客房、餐饮、康乐为一体的多功能酒店,是商务、旅游、休闲人士理想的下榻地点。共设地下一层,地上十四层,酒店周边交通便利、环境优雅。酒店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人员密集型场所,安全生产工作是酒店经营的生命线,抓好安全生产不仅是对宾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最好承诺,更是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的根本,因此,我酒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是将安全生产落实工作作为酒店的首要职责。 下面,请各位领导移步我们员工通道,作为酒店各类通报、信息集中宣传地,在倡导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我们同样着重宣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例如“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以及“一懂三会”等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我们会张贴各类员工活动以及员工培训相关图片,比如大家看到的消防知识培训与演练相关照片,通过酒店各部门例会以及店内板报、LED屏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每个季度请市消防大队对酒店全体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保证员工牢记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多次组织新、老员工举行火灾防范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全年各类安全培训及演练活动达4次以

上,使员工对安全生产隐患的预防、设施设备的使用以及紧急疏散的步骤都有了深入了解,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以及应急救援技能。 接下来,我将带大家参观我们的标准化4D厨房,这边是后厨同事的饮水区域,他们的水杯全部是利用剩余的罐头瓶子制作成的水杯,这样不仅做到了物品的回收利用,而且更加深入的把物品的回收利用深入贯彻到了员工的思想中。这边是宴会菜单存放区,后厨的同事会把宴会菜单根据年月份排版,然后在把菜品区分开到各个档口,这样提高了后厨员工工作的效率,减少出错率! 后厨的洗碗间消毒会根据相应的制度进行消毒,餐具清洁完毕会分开柜子进行20分钟的餐具消毒 每个档口的调料存放处都会有相应的标牌,清洁池也会把不同物质的清洗池区分开来。 这边的冰柜是每一次的菜品留样处,每种菜品都会留有200克的样品保留时间为48小时,样品盒也是必须经过消毒才可以进行使用! 我们酒店严格把控食品原料质量,对每样进店食品都索要合法的食品检验报告,由专人进行食品进货验收工作,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并建立食品原料进货台账,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同时,通过实行4D管理制度,对食品储存环境要求、各岗位卫生管理制度、各档口菜品制作卫生流程都有明确要求,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严密防范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 我们的厨房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我们的油烟道每季度都要进行清理。 下面,我们将参观酒店消控室,消控室主要是负责酒店的安全消防报警,我们配备了消防联动控制器,有4000个探头监控点,保证酒店有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烟雾较大或者触碰到报警器都会立马反映到消控室,同时,消控室采取24小时三班倒上班制度,保证当班人

行程说明

西安——杭州(南)行程说明 1.队伍 (1)队员:高顺义,张平,董帅,陈仲奎,张嘉欢,周伟朗,区鉴权,余晨,徐海晓,贺顺超,秦莹,林玮琪。 (2)队员职务: 队长:高顺义 队长助理:林玮琪 财务:徐海晓 财务助理:张嘉欢区鉴权 摄影:周伟朗董帅 天使:张平陈仲奎 队医:余晨秦莹 小闹钟:贺顺超 各司其职尽己所能 2.路线 (1)路线说明:从古都西安出发,翻越秦岭,沿长江一路向东,最终到达人间天堂——杭州,一路上领略长江文明,体味南北文

化差异。途径之处自然景秀丽,人文景观丰富。但路途中山势起伏变化较大,路况较为艰难,加之气候炎热,对队员的体能素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希望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经历一个难忘的远征。 (2)途径主要城市:西安,安康,十堰,襄阳,荆州,武汉,九江,景德镇,南昌,黄山,杭州。 (3)预计用时:30天 (4)总路线图(总里程:2300km) 3.行程安排: 2014 7.4 5:00 pm 北京火车站 2014 7.5 7:00 am 西安火车站 2014 7.5 ——7.6 西安休整 2014 7.7 西安——广货街镇88km

2014 7.8 广货街镇——宁陕县108km 2014 7.9 宁陕县——汉阴县105km 2014 7.10 汉阴县——安康市60km 2014 7.11 安康市休整 路线:从西安上G 210 转G 316 直达安康 特色:翻越秦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 2014 7.12 安康市——冷水镇130km 2014 7.13 冷水镇——十堰市125km 2014 7.14 十堰市休整 路线:G 316 直奔十堰 2014 7.15 十堰市——谷城县105km 2014 7.16 谷城县——襄阳市75km 2014 7.17 襄阳市休整 路线:G 316 2014 7.18 襄阳市——石桥驿镇100km 2014 7.19 石桥驿镇——荆州市110km 2014 7.20 荆州市休整 路线:G 207

路线交叉

路线交叉 第9.0.1条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 公路与公路交叉,除高速公路外,一级公路可采用部分平面交叉,其它各级公路可采用 部分或全部平面交叉。平面交叉的型式,应根据交通量大小及交叉口地形等情况选定。 平面交叉路线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在交叉公路上的汽车,距交叉点前后相当于交叉公路的停车视距范围内应能互相看到。当条件受限制时, 这两个停车视距均可减少30%,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限制车速的标志。 平面交叉的地点,一般应设在水平地段,紧接水平地段的纵坡,一般不大于3%,困难地 段应不大于5%。 一、二级公路的平面交叉,根据需要应设转弯车道,变速车道、交通岛或加设平缓的转 角。转弯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并根据各该路的等级,设置适当的缓和段。 第9.0.2条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高速公路与其它各级公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交叉型式除在控制出入的地点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均采用简单的立体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型式,设置的间距、加(减) 速车道、匝道的设计,应根据有关规范及具体情况而定。 一级公路与交通繁忙的其它公路交叉,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互通式立 体交叉。 其它各级公路的交叉,当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点,也可采用立体交叉。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桥下净空为: 净宽应包括行车道、路肩、排水沟的宽度;当被交叉的公路设有中间带、路缘带、加(减)速车道、慢行道或路上设施时,并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行车道部分的净高以及路肩或人 行道上的净高应符合第2.0.3条的规定。 第9.0.3条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交叉路线两侧应各有不小于30米的直线路段,并尽量正交; 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 根据交叉道口铁路等级,应保证汽车在公路上距离交叉道口相当于各该级公路停车视距并不小于50米范围内,的距离以外的火车。当受条件限制,在距铁路轨道外侧5米处停车。能看到两侧各不小于表9.0.3规定的距离以外的火车,以确保安全。当不能保证上述规定 的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设置看守。铁路交叉道口视距表9.0.3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说明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市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市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3) 1、交叉口概况 (3) 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 三、交通条件调查 (6) 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6) 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10)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4) 1、现状评价 (14) 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1) 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5) 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5) 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6) 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6) 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7) 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7) 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7)

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29) 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29) 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30) 五,优化方案评价 (30) 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30) 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1) 六. 总结 (3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1、交叉口概况 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市的市主干道。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处于商业活动中心,交通量(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较大,且有明显的高峰时段。为减少行人干扰和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建有过街天桥。

路线设计说明书

1 总说明书 1.1 设计任务书 1.1.1 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道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是前面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拓宽,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学生收到道路工程师必须的综合训练,有利于想工作岗位的过渡。 1.1.2 设计基本要求 1.设计过程中正确运用“标准”和“规范”中有关的原则和要求。路线方案合理,平、纵、横组合得当。 2.较好地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内容。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正确,图表和图纸正确、整洁,其格式和内容符合道路设计文件规定。 3.设计中要反映出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部分计算可编制计算机程序完成,说明书、表格可采用计算机打印,图纸至少有一张以上采用计算机绘图。 4.外文文献翻译应文字通顺、准确无误,并附原文文献复印件。 5.设计文件应按“编制办法”的要求装订成册。 1.1.3 设计内容 本设计,应解决下列指定的主要项目,并在设计说明书中加以论述: 表1.1 设计内容

1.1.4 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 1、总说明书(附:中英文摘要包括道路名称、性质、等级、长度、本次设计项目) 2、设计计算说明书 3、主要技术指标表 4、平面设计图(附: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5、纵断面设计图 6、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7、横断面设计图(至少完成1000m长) 8、路基设计表 9、超高方式过渡图 10、挡土墙设计图 11、交叉口平面设计图 12、土石方计算表 13、英文文献翻译(包括原文及译文)

第二部分:线路设计 道路的路线设计主要包括: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纸上选线,平面定线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性验算等。各设计要求列于下表: 表2.1 路线设计项目

公路路线交叉设计原则及布置方法

公路路线交叉设计原则及布置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也提出了 更加具体的要去,需要其能够在发挥自身交通运输职能时更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才能满足人们最为基本的使用要求。在本文之中,我们首先探究了当前公路路线 交叉设计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公路路线交叉设计应该遵循 的主要原则,分析了公路路线交叉的科学布置方法,希望能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 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路路线交叉设计;原则;布置方法 引言: 我国的地势条件和地貌条件较为复杂,公路建设过程之中也会面临着多种问题与挑战。 在这之中,公路路线交叉设计就是较为复杂的一点,如果无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路线的交叉 设计,那么就会在公路的交叉口出现堵车和相应的交通事故,导致公路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下降。而从我国近几年公路工程的建设情况来看,主要问题往往集中在平面路线的交 叉之上,而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公路路线普遍存在着交叉设计不够合理,汇入车辆视距不 符合要求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公路路线也得到了全面的优化和完善,而为了满足公路交叉设计的具体要求,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公路路线交叉设计的基本 原则和布置的有效方法,从而确保相关工作能够得到顺立开展,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深入 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当前公路路线交叉设计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地势地形情况较为复杂,导致很多地区的道路平纵面形式较为复杂,而由于多种 特殊原因,加上我国早期公路建设结构设计标准较低,导致很多地区公路路线交叉设计之中 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形式包含了交叉范围小、道路坡度大一级交叉口视 距不足等多种问题[1]。 公路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而有些地区的车辆流量较低,设计 者往往会采用单向单车道或者双向双车道的设计形式,车道宽度变小也会导致路线交叉面积 变小,而在会车时驾驶人员需要以更加谨慎的形式行驶,如果出现车辆速度较大的问题,就 容易导致多种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有些地区公路建设的道路坡度较大,这也成为了 山区公路工程路线交叉设计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统计,农村地区的公路坡度已经达到 了7%到9%,甚至有些地区高达12%,而坡度较大的问题往往会导致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下降,使行车的舒适度无法达到既定要求,导致驾驶过程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最终导致交通安全 问题发生的概率得到了全面提升。 我国有些地区道路地势较为复杂,很多地区会采用小半径曲线或者回头曲线的方式来减 少道路的坡度,在这些道路之中,路线交叉的区域往往有着相应的限制,视距也会导致行车 风险的提升,尤其是在不同支路交汇的情况下,也会有着相应的撞车风险。 在有些地区,整个公路交通的体量较小,而车辆的行驶速度就会更高,加上当地路线交 叉设计之中存在着天然的缺陷,这也就会导致多种行车事故频繁发生,而从实际情况来看, 交叉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往往在于车辆行驶速度过快[2]。 二、公路路线交叉设计的主要原则

A0100-01线路说明书

. 二○一二年十一月

批准:审核:校核:设计:

施工图总目录 1.施工图总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清册S11B106S-A0100 2.平断面定位图(苑水-新固镇牵引站110kV线路) S11B106S-D0201 3.平断面定位图(玉马线T接新固镇牵引站110kV线路) S11B106S-D0202 4.杆塔明细表(苑水-新固镇牵引站110kV线路) S11B106S-D0203 5.杆塔明细表(玉马线T接新固镇牵引站110kV线路) S11B106S-D0204 5.交叉跨越一览表及分图(苑水-新固镇牵引站110kV线路) S11B106S-D0205 6.交叉跨越一览表及分图(玉马线T接新固镇牵引站110kV线路) S11B106S-D0206 7.机电施工图S11B106S-D0300 8.1A3-ZM2直线塔结构图S11B106S-T0401 9.1A3-ZM3直线塔结构图S11B106S-T0402 10.1A3-J1单回路转角塔结构图S11B106S-T0403 11.1A3-J2单回路转角塔结构图S11B106S-T0404 12.1A3-DJ单回路转角塔结构图S11B106S-T0405 13.1D2-SZ1直线塔结构图S11B106S-T0406 14.1D2-SZ2直线塔结构图S11B106S-T0407 15.1D2-SZ3直线塔结构图S11B106S-T0408 16.1D2-SZK直线塔结构图S11B106S-T0409 17.1D2-SJ1转角塔结构图S11B106S-T0410 18.1D2-SJ2转角塔结构图S11B106S-T0411 19.1D2-SJ4转角塔结构图S11B106S-T0412 20.1D2-SDJ转角塔结构图S11B106S-T0413 21.1D5-SDJ转角塔结构图S11B106S-T0414 22.1X1-JBC2转角塔结构图S11B106S-T0415 23.基础施工图(一) S11B106S-T0501 24.基础施工图(二) S11B106S-T0502 25.钢管杆基础施工图S11B106S-T0503 26.OPGW施工图S11B106S-D0600 27.电缆施工图S11B106S-D0700 28.电缆构筑物施工图S11B106S-T0800

技术路线描述.

三、项目技术路线描述 工艺流程图; 产品结构图,框架图; 项目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描述申报项目研究开发的内容),通过阐述项目技术原理、作用,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 加入项目系统架构图 根据项目系统结构,对各个部分子系统分别进行阐述。 1、xxx子系统:(可以用文字和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阐述。) 2、xxx子系统: 二、涉及的关键技术 三、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项目技术路线描述 (2)项目创新点:描述项目在理论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结构创新等方面的创新点。要用技术语言,尽可能多的用实验数据对技术创新性进行描述,要有数据分析、对比,要有新旧技术、结构或工艺对比。 (1) 理论创新(企业补充) (2) 应用创新:[请认真审核编辑,把创新说清楚。该部分非常重要] 创新点1、XXXXX的应用技术 ①创新程度:本项目在应用性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包括:(企业补充)。 ②创新难度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企业补充) 采用先进的XXX技术,解决了*****问题, (3) 技术创新:[请认真审核编辑,把创新技术说清楚。该部分非常重要] 创新点2:自主创新XXXX技术。 [请认真审核编辑,把创新技术说清楚。该部分非常重要] 技术内容:必要时要画出技术逻辑图 ①创新程度:新颖性和独创性分析(主要指创新技术的突破强度、先进程度、创新技术占项目总体技术的比重等,主要论述技术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原创性的、是综合技术的集成、是技术延展还是应用领域的开拓)***。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技术介绍,阐述独特的一面。与传统的某某产品的区别和优势在于

临床路径操作说明

蓝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HIS使用说明书 临床路径V1.1 一:临床路径概述: 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从2010年起,中国50家医院将推行仿照工业流水线设计的“临床路径管理”,112个病种有了“标准流程图”,可望实现“同病同治”。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将保证患者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降低费用。 二:软件说明: 登陆到临床路径软件 临床路径软件主界面

菜单窗口说明 1、系统维护→权限设置 先选择增加组,填入组编号和组名称,点击保存组按钮,然后选择左边目录树中的新建组,然后点增加用户,选择操作员,然后点击保存用户按钮。权限分配完后点击保存权限按钮。完成权限分配。 注:这个权限分配是根据组进行分配的,在这个组中的操作员都有这些权限。 2、数据维护→疾病信息维护 维护疾病信息,其中‘编码’是指的医院内部编码,ICD是国际标准的ICD10 码。名称可以根据医生的习惯进行维护。

主要维护路径类别,以供路径维护使用。 维护变异原因

维护变异原因分类 维护路径的专业分类。方便形成目录树。

4、数据维护 临床路径维护 路径设置:正确填写路径基本信息 注:治疗周期一定要填写。启用标志是病区是否可用此路径,如果是启用病区就能使用,不启用病区不能使用。 治疗方案:填写此路径在用什么治疗。 项目阶段设置:此路径分几个阶段治疗,每个阶段的名称填写明确。

平面交叉说明书

湔氐镇龙灵路改善提升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平面交叉说明书第1页共1页 一、路线交叉设计 (一)设计原则 有利于新建道路和现有其他道路及当地村民住宅进出口的衔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起到保 护新建道路交叉口处路基、路面边缘不受破坏的作用。 1、针对沿线的主要村道交叉路口设置平面交叉,保证沿线车辆进出顺畅。 2、根据各交叉口现有形式布置设置,不再进行调整。 3、其数量已计入《平面交叉设置一览表》。 (二)技术要求 与本项目相接道路为有一级、二级、四级公路及村道、院落通道等,本次设计沿线所有平交 均按原有路基宽度及布置形式进行设置,不再进行单独设计,其它标准及处理措施与本项目技术 标准一致。 二、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施工方法及措施参照本项目主道路相应方案。 (二)注意事项 1.所有平面交叉搭接处的高程采取顺接方式,不做调整。 2.交叉口排水处理 本项目均为小型平面交叉道路,不再设置独立排水设施。 3.安全设施 本次平面交叉道路均增设标志标牌,己计入本项目主线道路中,施工时应予以实施,以保证 车辆及行人安全。 三、未尽事宜除参见有关设计图外,应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 范》(JTJ034—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TF30~2014)、公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 准》(JTG F80/1-2004)执行。

湔氐镇龙灵路改善提升工程 S6-2第一页 共二页

湔氐镇龙灵路改善提升工程 S6-2第二页 共二页

道路交叉设计概述

(论文/报告) 学年学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道路交叉设计概述 课程性质:考查课 任课老师:任永明 学生所在系:建筑与测绘工程系 专业班级: 09级房建3班 学号:200902030458 姓名: 份数: 8页 道路交叉设计概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道路交叉、道路交叉发展史、平面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着重介绍了平面交叉设计和立体交叉设计,并对各种类型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交叉是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严重地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效率、交通安全、行车车速、运营费用和交通能力。因此,道路交叉设计对保证车辆快速、顺畅、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道路交叉、平面交叉口设计、立体交叉设计、设计内容和原则。 第一节概述 一.道路交叉 道路交叉是不同方向的两条或多条路线(包括道路、铁路、机耕道等各种交通路线)相交或相连的地方,有的路线要通过或跨越交叉,从而形成相交点;而有的路线到达交叉就终止,从而形成相连点。交叉是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严重地影响到道路的使用率、交通安全、行车车速、运营费用和通行能力。每条道路的各个方向的交通车辆到达交叉后有的要直行通过,而有的则要改变行车方向,车辆之间相互干扰很大。因此,如何减少行车的相互干扰,保证车辆快速、顺畅、安全地通过是道路交叉规划设计的根本任务。二.道路发展史 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大类。 平面交叉交通流线的交叉点,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危险性。随后由于步行、自行车交通及汽车交通的增长,车流和人流的混合交通,大大降

低了道路交叉的通行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英国出现了人与自行车从道路下面地道通过的环形交叉。这种用地下通道使人、自行车与汽车在空间分离的形式,是道路立体交叉的雏形。 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及干线公路的发展,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确保行车安全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保证车辆大量、快速、安全地通过交叉口,根本的途径是运用一种是交通流线在空间上实行分离的新的交叉形式——立体交叉。 三. 道路交叉分类 1、平面交叉口 平面交叉,形式多样,运用灵活。根据平面交叉的几何形状,常见的平面交叉可分为:十字形交叉口、X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Y 字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复合式交叉口 同事,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和交通特性,平面交叉口又分为: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时、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2、立体交叉 立体交叉形式多样,目前世界各国已建成的共有180余种,其中应用广泛的有10余种。立交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其分类体系如下: (1)按橡胶路线的类型分类 a、道路与道路的立交 b、道路与铁路的立交 c、道路与打车到的立交

临床路径操作说明

蓝博电子技术HIS使用说明书 临床路径 V1.1 一:临床路径概述: 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出医院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从2010年起,中国50家医院将推行仿照工业流水线设计的“临床路径管理”,112个病种有了“标准流程图”,可望实现“同病同治”。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将保证患者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降低费用。 二:软件说明: 登陆到临床路径软件 临床路径软件主界面

菜单窗口说明 1、系统维护权限设置 先选择增加组,填入组编号和组名称,点击保存组按钮,然后选择左边目录树中的新建组,然后点增加用户,选择操作员,然后点击保存用户按钮。权限分配完后点击保存权限按钮。完成权限分配。 注:这个权限分配是根据组进行分配的,在这个组中的操作员都有这些权限。 2、数据维护疾病信息维护 维护疾病信息,其中‘编码’是指的医院部编码,ICD是国际标准的ICD10码。名称可以根据医生的习惯进行维护。

3、数据维护基础数据维护 主要维护路径类别,以供路径维护使用。 维护变异原因

维护变异原因分类 维护路径的专业分类。方便形成目录树。

4、数据维护临床路径维护 路径设置:正确填写路径基本信息 注:治疗周期一定要填写。启用标志是病区是否可用此路径,如果是启用病区就能使用,不启用病区不能使用。 治疗方案:填写此路径在用什么治疗。 项目阶段设置:此路径分几个阶段治疗,每个阶段的名称填写明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