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报告

主笔:吴东升

指导教师:郝南(城建系党总支副书记)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的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

为了更好地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现代化网络工具扩大知识围、开拓眼界,同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日前,发放了《青少年网络道德问卷调查》共1000份。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3.2%,大二占47.6%,大三占18.1%,大四占11.1%。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是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比例最高的是在网吧,其次是家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里。经常使用的门户为:搜狐、新浪、网易、校园网等。在走访的校外18个网吧中,极少有学生登陆海外中文,绝大多数登陆大陆中文。

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既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市、校的各种动向。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

在接受调查的市的几所大学院校的学生当中,同学们都认识到了网络具有两面效应,而且网络的双刃剑作用在同学们当中已有了明显的体现。大多数学生对我市现行的网络整体状况表示满意,同时对网络道德现状表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

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一、与网络“亲密接触”

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大一的学生虽然对软件、语言等没有达到熟悉的应用,但是提及上网,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非常熟悉的。在接受调查的大一学生当中仅有2%的学生没上过网。大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门,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在充裕的课余时间里,除了参加些学生活动之外,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在走访的各大学的几个校的网络教室中,大一的学生占62%,其部分是在聊天、玩游戏。

大二的学生面临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这部分学生上网时间比较固定,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常上的有一小部分。分析其原因,有的学生忙于学习,有的忙于学生工作,有的忙于其它事情诸如谈恋爱等,他们没有时间上网。少数学生或是沉湎于网络游戏,或是学习没有动力,或是无事可干,或是些“单身贵族”,他们有较多的时间与网络“亲密接触”。

大三、大四的学生。本科的大三的学生忙于专业的学习,或是为考研做准备,就要毕业的学生忙于找工作,这些学生当中,大部分已经放弃了上网。但也有少数是为查询信息、专升本或是考研找资料。

总体而言,经常与网络“亲密接触”的学生数量较固定,大一占到90%以上,大二占到40%左右,大三、大四的占到10%左右,不同年级的学生上网各有所求。

二、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

提及聊天,必然要提OICQ,在随意调查的5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占62%。目前,OICQ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即时通信网络,仅次于AOL ICQ 和AOL AIM。作为社会交往、了解异性的渠道的OICQ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学生沉溺于虚拟环境,不能自拔,甚至有的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在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搜集的网络犯罪案例当中,很多的“大学生被害事件”发人深省。网名为沙子的某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聊天时被聊天经验丰富的市毕冬冬的“网上形象”深深吸引,在与他第三次会面时被杀害了。还有天津上大学的女孩被网友骗走了手机等等。当然,OICQ作为情感快速传递的一种工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了。值得欣慰的是,我市的大学生显示出了一定的自我防卫意识,在调查中,仅有8%的学生同意与网友见面。

网络游戏是不少同学的宠物。有30%的学生沉溺于CS之类的网络游戏,某高校退学试读的学生当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无节制的玩电脑,打游戏导致成绩下降的。某大学最近有120名大学生因上网影响学业被校方勒令退学。目前,市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网上的信息也是良莠不齐,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黑客文化”,反动信息等有泛滥的趋势。在本次调查中,有24%的学生“经常见过”网吧有人在浏览黄色,“偶尔见

到”的占40%,遭到谩骂的占38%,对现在的语音聊天室存在骂人现象持“非常反感”的占82%。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在语音聊天室里经常骂别人的占到10%,网上会受到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可喜的是,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这足以见得市的大学生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管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

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刑法》和其它的有关法律文本,也有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

就市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也在大力呼吁加强网络管理法规建设。调查表明,对现行网吧管理条例表示“满意”的占10%,有40%的学生认为现行网吧管理条例“还可以”。有50%的学生认为我市的网吧安全措施“还可以”,48%的学生认为网吧安全措施“令人担忧”。有72%的学生认为公安机关抓到一少年黑客(未满十八岁)的处理办法是“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六、网络知识欠缺

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的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但是就我市的大学生调查结果来看,在这方面并不乐观。90%的学生对电脑防火墙“一知半解”或是“不清楚”。54%的学生对电脑病毒“不是很知道”。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道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面对如此的调查结果,我们该如何引导大学生真正的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灵活驾驶这把“双刃剑”呢?

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相关的学院领导及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的顾问和指导老师。

他们对此调查过程和结果十分关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加大校的灵活运作力度。通过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建筑科技学院创办的,“院报在线”,“导航”,大学生理论研究会创办的“春潮”等都有一定的思想性,要切实把校园的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十六大”的重要精神的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

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4.加强社会公德和文明教育

大力倡导网络文明,一定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游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是团中央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网络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大学生本人要自觉地学习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网络道德,自觉抵制各种污染。

锦涛同志在视察北京市和平街街道青年文明社区时指出:“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逐步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和互联网交上了朋友,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防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本次高校联合的《网络道德问卷调查》,对我市大学生的现状有了更加整体的认识,伴随着广大学生的呼声,我们更加意识到: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应该时刻牢记《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切实以“三个代表”、“十六大”的“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各级各类社团组织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网德宣传,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我们的大学生都有一个优良的网德,还我虚拟网络一片洁净的天空。

复旦部分学子倡议:做网络道德人

本报讯上网的人都碰到过恶心事:在聊天室聊天的时候,有人肆无忌惮地大说脏话;因为病毒,你的信莫名其妙地被删除了;媒体上频频报道,某些政府部门被黑客侵扰或破坏……复旦大学部分学生昨天在东方网上发出倡议,呼吁全市乃至全国的大学生抵制网络污染,告别网络国骂,远离不良信息,争做网络道德人。

倡议书提出:在论坛上发表言论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违反法令,不违背社会公德;提倡网络文明用语;严格自律,推动网络的主流文化发展;自觉抵制任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与不道德的行为作坚决的抗争;培育知识产权意识;推动、建设自己的。

复旦的大学生们认为,大学生在加强网络道德过程中,应该是先行者。周晔同学对网络中经常遇到的不良信息深恶痛绝:“聊天室里低级趣味的言语和有些的虚假信息,其实是警钟,提醒我们净化网络刻不容缓。”发出倡议的同学们一致认为,网络绝不应该是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世界,应该创造一种新的网络道德文化。

对于如何加强网德建设,黄玲娜同学的建议是:尽快把网络教育纳入大学德育课程。她说:“很多网络黑客就是与我一样同龄的大学生,而现在互联网上大学生‘触网率’一直位居前列,德育应及时介入互联网这一新的领域,让所有大学生共同努力,一起创造良好的网络空气”。更多的同学主采取引导的方式,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因为互联网里缺乏网德,肆意妄为者毕竟是少数,因此只要自己保持清醒认识,可以通过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引导那些行为较为偏激的人士或“无聊先生”踏上正途。

记者还采访了部分的老总,对这个倡议,他们表现赞同,并提出网络人一定要“自律”。有个负责人认为,“一个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一定要有网络道德感,除非他追求的只是短期效益。我们做管理的,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更多的负责人认为,在提倡网络道德的同时,要有必要的果断措施,对BBS上的不健康帖子要删,对网络新闻的真实度要管。而对于那些已经超出道德畴的“无聊先生”,网络人的看法是:一定要立法加以惩处。

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特别是中小学生,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在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中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提醒学生谨慎交友

现在,网上聊天交友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所青睐。由于网络交友是一件新鲜事物,学生们迷恋网络交友是自然的。但有些学生因迷恋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拨。所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容。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网络交友本无可厚非,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习惯说假话、空话,有的对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架骂人津津乐道,故意欺骗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你不骗别人,别人就会编你”成为不少学生网民的共同心态。从我做起,真诚交往,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是学生们应当树立的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也是网络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任务。

合理取舍网络信息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知识越多说明学习越成功,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加入互联网正是看中了互联网络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

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经过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门开放给学生们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努力规网络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

例如有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扰乱别人的工作和学习。这些行为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正如不能因为有飞机失事就不再乘坐飞机一样,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问卷

文化程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上网时间:□自2000年□自2001年□自2002年□自2003年

上网地点:□家里□网吧□同学家□亲戚的办公室里

(请在以上的三个题目的相应选项前打“√”)

1.你上网都干什么?() A.聊天B.玩游戏C.查资料

2.你聊天的目的是什么? () A.交网友B.和朋友联系C.打发时间

3.你如何看你所交的网友? () A.不是真的朋友B.和现实的朋友一样C.只是随便聊聊

4.聊天时你会说真心话吗? () A.会B.不会C.视情况而定

5.如果有网友约你见面你会去吗? () A.会的B.不会去C.不一定

6.在网上你会不会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资料? () A.不会B.会的C.有时会

7.你会相信发布在网上的那些公共信息吗? () A.相信B.不相信C.不全信

8.你一般会打开看陌生人发的电子吗? () A.会B.不会C.不一定

9.你在上网时有没有受到过别人的恶意攻击? () A.有过B.常常会有C.没有过

10.你心理对黑客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 A.很神秘,很厉害B.觉得他们都是坏人C.不清楚

11.如果公安机关抓到一个少年黑客(未满十八岁),你认为该如何处理他? ()

A.他还是孩子应该从轻处理

B.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C.我也不知道

12.你对现行的网吧管理条例满意吗? () A.满意B.还可以C.不满意

13.你觉得我国公安机关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如何? ()

A.很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D.不是很了解

14.你希望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吗? () A.是的B.随便C.无所谓

15.你对市网吧的安全措施怎么看? () A.很放心B.还可以C.令人担心

16.你觉得网络犯罪是什么样的? ()

A.通过聊天骗别人上当

B.用高科技手段盗去别人帐号去偷钱

C.攻击别人的电脑系统

17.你知道电脑防火墙是什么吗? () A.很清楚B.一知半解C.不清楚

18.你知道什么是电脑病毒吗? () A.知道的很清楚B.不是很知道C.完全不知道

19.你最担心你的个人电脑出什么事? () A.染上病毒B.系统被别人破坏C.其他

20.你曾经用非法手段进入或攻击他人吗?()A.是B.经常C.偶尔D.从来没有。

21.你见过有人在浏览黄色吗? () A.见过经常B.偶尔C.没有

22.你对现在在语音聊天室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 ()

A.非常反感

B.没什么,很好玩

C.别人都在骂所以我也骂

D.其他

23.你有没有在语音聊天室骂过别人? ()

A.有过,但是别人先骂我的

B.是的,经常骂别人

C.没有过

D.其他

24.你在网吧里有没有见过有人在网上散布谣言或是发假消息?()

A.有过,很多

B.有,但不多

C.自己就曾做过

D.没见过

25.你有没有在网上进行过赌博? () A.有过B.没有C.没见过

26.你有没有想过在网上散布电脑病毒? () A.有,而且做过B.想过,没做过C.完全没有过

27.你有没有接到过恐吓? () A.有过,常常B.有过一两次C.没有

28.你有没有利用去恐吓别人? () A.有过B.没有

29.网络发展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A.很大影响B.有影响,但影响不大C.没影响

30.网络发展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A.交友B.学习与生活的工具C.精神愉悦D.思维逻辑

E.行为模式

F.价值判断

31.你喜欢的我校有哪些?() A.新桥B.学生社团C.考研专题D.评建论坛E.网上休闲

F.其他

32.对于网络上不诚实的言行,有人认为是自己的保护手段,迫不得已,你是否同意?A.同意B.不同意

33.你认为目前人们在网上的交往中是不是讲诚信? A.绝大多数人讲诚信B.只有部分人讲诚信

34.大学生在网上应该同样讲诚信和自律吗? A.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应该区别对待,网上有网上的游戏规则

B. 应该同样讲诚信和自律

35.对于手机、短信中和网上聊天语言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你的态度:

A.是时代的产物,而不必小题大做

B.该管管啦

C.无所谓

互联网是一个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良好窗口,尤其是在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育手段的运用上更具有独特优势。大学生上网可以启发思维,增长见识,轻松自如地获取有效信息,方便快捷地与亲人朋友交流。但是,互联网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虚拟世界,形形色色的网络中不乏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一些反动的、血腥的和低俗的图文也比比皆是。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校局域网的开通,我校大学生上网越来越普遍,网络开始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应当如何看待网络生活,如何理解上网心理,如何健康地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学校在网络建设上有何新举措,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校园网络也因此成为热点话题。

校园网络建设——再接再厉

为了加强我校网络建设,学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加强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我校计算机网络覆盖面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校园网;网络用户人数众多,学生用户与家属用户已近万人。学校还计划通过进一步建设,实现对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和学生生活的数据化处理和全校的信息化管理。

在学校努力加强网络建设的同时,学生们的校园网络生活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便是上网主体和上网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我校网络中心主任王德民介绍说,我校拥有数千台电脑,目前专供学生上网的只有几十台--逸夫图书馆的小型上机房;经济信息学院新近也有部分电脑可供学生上网,但数量有限。相比之下,尚未安装个人电脑的绝大多数同学的网上生活是在校外网吧进行的。王德民强调,上网本身对电脑要求不高,校

局域网开通以后,上网费用大大降低,注册上网的学生宿舍电脑已达3300多台,如果学校的数千台电脑可以用来上网,则供需矛盾可以得到解决;上机房用于计算机教学的电脑也可以用来上网,并且网络与计算机教学并不矛盾。

但是,网络资源中心在对数百名上网者进行调查时发现上网打游戏者非常多,甚至有的同学在上机操作时将游戏软件带入上网机房,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大面积地开放上网机房,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是有关部门一直担忧的问题。在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机制尚欠成熟的情况下,限制大面积地开放上网机房,既能维护学校的电脑资源,也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有利。王德民预计,学校将会在时机成熟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以满足广学对上网的需求。

大学自己的网页容少、缺少特色也是众多同学经常反映的问题。王德民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学主页作为官方,有它自身的特殊要求;合校初期的各种工作尚待完善,以后主页容将会越来越丰富;学生自身参与积极性与参与能力不足。王德民强调了最后一点,他说清华大学的BBS之所以办的好,是因为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希望更多的学生关注并参加到校园BBS的建设中去,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献一份力。

"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建立数字化大学'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校园网络生活也必将会更加健康,更加丰富多彩。"王德民对校园网络建设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心,他表示,校园网络的建设需要学校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网络心理透视--打开心窗

网络在大学校园如此受欢迎不仅因为其迅速、便捷、丰富的特点,也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关。笔者通过与我校哲学社会学院一些心理学的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分析学生的上网心理,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上网都有如下几种想法:

寻求精神安慰,倾诉烦恼许多大学生是异地求学,其中有许多不便,产生了许多烦恼,而无人诉说。于是他们就选择了网络世界,因为大家可以不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所以不必担心对方会泄露自己的小秘密,思想上不会有什么负担。实际上,许多学生选择网上交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的隐匿性。至于对方是否真正理解,那倒是次要的事,因为诉说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发泄和放松。

结交异性朋友,渴望了解异性许多同学的网友里大都是异性,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日趋成熟,对异性产生好奇、朦胧的好感都是难免的,虽然学校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日渐加强,却往往忽略了心理方面的问题。青春的心耐不住寂寞,情感需求又不能过分压抑,网络世界是个情感的"避风港"。通过与网上的异性朋友聊天交流,可以了解异性的心情感世界,感受到异性的体贴和理解,同时可以释放和缓解自己压抑的情感。

寻觅志趣相同的知音,寻求友情由于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好多学生都感叹他们之间的友情越来越淡薄。有些人由于孤僻、自傲,对身边的同学看不惯,也有些同学自己的爱好兴趣与其他人合不来,便把友情寄托于"网友"身上,希望在网上能找到纯真的友谊。有一群喜欢文学的网友,他们每周都要搞一次"沙龙聚会",大家畅谈自己的写作感受以及对某些文学作品的看法。他们不仅找到了志趣相同的知音,而且也找到了让他们憧憬的"网络友情"。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倍受关注的今天,网络为他们打开了心窗。他们有了更多的倾诉与交流、挚友和知音;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尊重和善待。他们开始对一切充满信心,对一切充满希望,只因为"海存知己"。

我们同时也看到,与网络发展同步的一些不健康心理甚至是变态心理也日渐浮出水面,并集中表现在网络交友与网络"黑客"上。如何让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出

色的心理辅导员,而尽量避免其不利影响,是众多学者和专家努力研究的课题。大学生在上网的同时加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上网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网络生活——有喜有忧

网络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又如一股洪流,冲击和侵蚀着大学生们。

学生们上网干什么?周六晚上6点整,伴着淡淡的夜色,笔者推开了天翔网吧的大门。天翔网吧占据着前卫南区超市一楼的半壁江山,拥有机器100多台,是南校区规模最大的网吧。此时正值上网高峰期,网吧里早已"满座",狭窄的过道上却仍然拥挤着焦急等候的学生们,他们大多流连于游戏CS的精彩场面和网上电影的搞笑情节。INTERNET上丰富的资源,QQ上闪动的头像,联网打CS者兴奋的叫喊,网上电影的精彩纷呈,使上机者流连忘返,等待者跃跃欲试。一时间,敲击键盘声、叫声、说笑声响成一片。

笔者现场采访了一些正在上网的同学。

几个打CS的男生说:"这种网络游戏很好玩,够刺激,在不断的征服和被征服中,可以得到一种满足感;打游戏同时是一种提高智力和反应能力的最好方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一个娇小可爱的女孩,用她略带家乡口音的普通话说:"平时打,一分钟就得七八角钱,可是上网一个小时才二元钱,而且可以同时和许多人一起聊天,这样方便了我和同学的交流,也有助于节约。"

一位同学正在为国外的笔友发,他自豪地说:"与国外的笔友交流,不但可以发展'跨国友情',还可以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我的好多同学都开始交国外笔友了?quot;

一个看起来较成熟的男生说:"上INTERNET浏览一下网页,查一查信息,可以为考

研查资料节省很多时间,既方便又快捷。"

当问及是否和陌生人聊天,是否见网友,是否进行网恋等时,多数人表示有此经历。

网络与大学生活的结合,呈现出"可喜"的一面来。网络具有容丰富、传播迅速等特征,在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INTERNET涉足网络文化,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满足,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时尚。

但令我们担忧的是,网络社会并非真实存在,无孔不入的"江湖骗子"在网上也不乏其人。

不少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在网上冒充学生,以交网友的方式,诱骗单纯的学生,往往导致意外发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有些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荒费在虚幻的网络世界,而不愿意与周围人交往,造成孤僻、向、不合群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特征;再加上网上"黄色垃圾"对身心的腐蚀严重,一些经不住诱惑的学生也容易沉溺于此而不能自拔。

网络文化反思--何去何从

网络文化所营造的开放、自由、互动的天地,唤醒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平等性,是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封闭、等级、有限文化空间的反叛。网络文化给人以文化平等和民主的快乐,也给现有的道德、法律、人际关系带来骚乱;网络文化的数字化虚拟空间,给人以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也使人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损害。任何新事物,都有其正负两面,网络文化也难逃此情境。当网络密切地渗透到大学生活中去后,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交友,有了全新的空间和模式;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思维方式的变革"网络的编排方式是层级的,又是游走的;是相互联系的,又是无限

自由的;是井然有序的,又是四处跳跃的。以前的逻辑,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现代的数理逻辑都是建立在文字和资料组织的历时有序性上,网络编排对历时几千年的历时编排方式的本质性和彻底性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的思维方式的出现和新的逻辑形式的产生。"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法认为网络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通过网络锻炼和培养自己全新的思维能力,将会使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充满创造力。

关注人性世界"发展网络文化原是为了人与人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和生活,可是,它却使人性的要求、生命的存在陷入困境,使得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隔膜,他将人的生存置于了难堪的悖论之中?quot;马列教研中心的元永浩老师告诫同学们在上网的同时要学会关怀身边的人和事,在网上交流的同时学会与身边的人的交流与合作,让现实生活更具有人情味。

不能过度沉迷于网络"网络毕竟只是传播载体,它本身并不是文化产品,也不能制造文化神话,这种快捷交流,自由发布的电子传媒,容易产生文化快餐,而使'十年磨一剑'的精品难以问世;电脑终端的阅读毕竟不如书卷的阅读俯仰自如,一味沉迷于网络文化,反而易于变得没文化?quot;哲学社会学院院长高文新在全院大会上教导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而忘了书本。

关键是把握好"度""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利用网络上,学生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学生上网首先有个阶段问题,刚开始多是浪费时间,满足新奇感;经过这一阶段,理性的选择会逐渐大于兴趣,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放在相对固定的领域,浏览相对固定的,更多地利用网络的信息与资源。学校在相关方面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学会自控,而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校外网吧的约束与监督。从总体上来讲,网络进入校园是一种大的趋势,只要我们把握好了'度',结果必然是利大于弊?quot;网络中心的王德民主任认为,对于网络这个新生

事物,应正面引导,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種思維模式

1.整分合的思維模式。

運用“一分爲二,合二爲一”辯證法原理,即是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局部服從整體,整體包容局部的思維方式原則來指導工作。

2.系統思維模式。

系統是由兩個以上的要素組成的有機體,用系統的觀點看企業,才能把集體與個人、集中與分散、多元與單一的關係處理好。

3.量化思維模式。

在工作中不採用或儘量少採用模糊性詞語表述問題,要用具體數位表示,以減少或杜絕因個人理解不同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從而增加工作的精確度,提高工作效率。

4.目標反推思維模式。

一般的思維習慣是從自身條件向目標推算。東新公司提倡從目標反推向自身的思維方式,即目標確定了反向推及自身應具備哪些條件,哪些條件是已具備的,哪些條件不具備,哪些是強項,哪些是弱項,爲達到目標應如何增補或具備這些條

件,只有這樣才能完成許多原本認爲完不成的或達不到的目標。

5.信心成就未來的思維模式。

如果說事業是艘船,那麽信心就是帆。英國諺語裏有一句話:“如果你相信成功,那麽一般來說你就已經開始成功了”。

6.有所爲有所不爲的思維模式。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放棄的過程,也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公司要求所有東新人,只做那些對的、重要的、能夠實現的、對集體有益的事情,而不做那些錯的、次要的、雖然看起來完美但難以實現的、對集體和個人有害的和無意義的事情。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一)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一) 摘要:积极、健康、向上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隐患令人担忧。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中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西方价值文化充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对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课堂提问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状况、道德状况、价值观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他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标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道德高尚则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让人满意。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隐患 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我们充分肯定,但是却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同样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重大隐患,具体表现在: 1.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是努力学习还是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都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供他们挑选和确定。但有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错误的倾向。 2.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据调查表明,在很多高校1/2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假恶丑的人不到1/10。还有2/5的人是摇摆人,“现在有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 3.公德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有老幼上车了,许多人装着睡觉,装着没看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内看见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看到;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 4.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毕业后没有前途,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网络、追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1.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困难。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就业的热点目标,祖国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就大学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信息时代,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思想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故此在新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 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 与亲朋好友相互交流沟通;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新闻、科技动态;点评天下大事,关注祖国命运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黑客的攻击、黄色信息的传播和西方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网上

金融诈骗,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和信息产权(版权),盗取国家机密,散布电子谣言,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网络犯罪时有发生。 互联网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因为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发现,有18. 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 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也有人对大学生为什么会使用不文明语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使用不文明用语时,都有着类似的心态,认为“只要不爽,就可以用,他也不知道我是谁;是他先攻击我的,为什么要忍受……”等。由这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是放纵的。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大学生从中学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面对与中学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学习又没有太大的压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互联网这一迅猛发展的新事物。首先,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习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的压力。其次,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学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谭绍芬 0134 赵丽泉 0123 胡莉 0131 赵欢 0114 龚雪 0233 标题: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三.调查过程安排 四.调查问卷设计 五.调查分析 六.调查总结 附:1.人员工作安排 2.经费预算 一.调查背景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刺的不断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而又饱含信息的的语言文字。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时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有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却深刻反映了某种社会想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状况以及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所持以的态度。 意义:通过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推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进而分析和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 .调查过程安排 四.调查问卷设计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研究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认真作答,帮助我们完成这项调查.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调查,祝生活愉快! 性别: A.男 B.女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学校:(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1 你经常上网吗? A天天上B经常上C偶尔上D几乎不上 2上网时你会关注网络流行语吗? A非常关注B关注C偶尔关注D没兴趣 3通过网络了解流行语的渠道(多选) A论坛,贴吧B新闻网站C即时通讯(QQ,MSN) D博客E其他 4你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 A很了解,一看就懂B比较了解,知道大部分C不是很懂,会一点点 D完全不懂 5你对下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是? 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完全不用 A.给力①②③ B.你懂的①②③ C.我是来打酱油的①②③ D.羡慕,嫉妒,恨①②③ E.坑爹①②③ F.神马都是浮云①②③ G.我勒个去①②③ H.我爸是李刚①②③ I.___的人,你伤不起①②③6你听到某个人说这些网络流行语,你觉得他\她...

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导言: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规的认知、网络诚信的态度和网络不良行为的发生这三个纬度是衡量其网络道德的重要指标。通过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性别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系统,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他律水平和自律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调查数据分析 对网络诚信的态度决定着其网络行为的真伪性。对网络信息完全信任的27位被调查对象中没有一人经常有散播网络虚假信息的行为,而18位经常有散播网络虚假信息行为的学生中却有11位对网络信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网络诚信的态度与其散播网络虚假信息行为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这一结果验证了对网络诚信的态度是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网络行为、网络攻击性行为以及不文明言语的使用。1.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性别、年级、网龄、上网地点有显著性相关,尤其是与性别的相关最为显著。男生中有浏览和发布黄信息行为的比率高达62.8%,是女生比率(28.8%)的两倍多;低年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级;网龄较短的网络行为

发生率明显地低于网龄较长的。2.网络攻击行为:在505位有效被试中,有39.4%的人表示偶尔会遭到他人的网络攻击,而9.7%的人则经常会有此遭遇。3.网络不文明言语使用现状调查显示:在遭遇他人网上无理谩骂或诋毁时,18.8%的大学生表示会以礼待人,47.5%的大学生对此视若无睹,不予理睬,而33.7%的大学生则会以牙还牙,也会用不文明的语言驳斥对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1.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其中59.2%的人倾向于以偶尔的讲座形式教育为主,9.3%的人认为讲座频率应该提高到每周一次,而12.7%的人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二)成因分析 1.大学生的特殊心理转型是根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自我发现期”,崇尚自由、自我独立和求新求变是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智力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网络上快速、丰富的各种信息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而由于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型时期,价值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没有专门的技术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并且在无意识中产生了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同时,在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大学生在应付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就业的压力的同时,他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427-10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通过此次对部分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我们感 到,虽然多数大学生网民的素质较高,能够较好地利 用网络工具于成才之中,对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能够 自觉抵制,对某些相关问题也有自己的正确判断。但 是,也明显地存在着许多不足。 值得关注:近半数大学生想做黑客 和我国网民的整体素质相比,大学生网民的整体 素质相对较低。据cnnic的调查,我国网民整体的周 收发电子邮件平均数为21.2件,远远高于此次调查中 的3.34件。我国网民整体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的搜 索引擎比率为51.3%,而此次调查显示该项比率较低, 说明大学生网民还不能自觉地利用搜索引擎来有效地 获取相关信息。全国网民整体使用网上寻呼的比率为

31.6%,调查中此项比率高于此值1倍以上;全国网民整体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信息中,电子书籍排在第4位,而大学生则把这项内容排在第6位以后……说明多数大学生网民把网聊作为上网的主要内容,还不能把上网作为学习工具。 值得重视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一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尽管本次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值得重视:高校网站亟待加强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中必须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 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 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 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积极、健康、向上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隐患令人担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道: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西方价值文化充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对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课堂提问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状况、道德状况、价值观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他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标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道德高尚则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让人满意。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隐患 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我们充分肯定,但是却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同样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重大隐患,具体表现在: 1、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是努力学习还是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都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供他们挑选和确定。但有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错误的倾向。 2、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据调查表明,在很多高校1/2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假恶丑的人不到1/10。还有2/5的人是摇摆人“现在有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 3、公德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有老幼上车了,许多人装着睡觉,装着没看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内看见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看到;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 4、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毕业后没有前途,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网络、追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大学生思修论文 网络道德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 摘要: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行为失范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失范;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是适应调节当今网络社会里作为“网民”的人类个体之人际关系,规范其网上行为,以维持网络社会的良序运行之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文化条件和行为规范。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表现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的出现,网络道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的道德形式。网络社会交往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数字化等特点,使得人类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松弛禁忌压力的机会空间,“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表达意见的空间,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诸多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从而出现了网络道德缺失的新问题。 1、道德意识弱化。本我意识张扬 互联网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存在。一旦进入由光纤、电缆和调制解调器构成的网络世界,人就变成了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的“符号”存在。在从人到机器再到人的转换过程中,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虚拟身份可以随时创设或终止,网民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它没有所有者,不从属于任何人或机构,因而也就没有谁可以左右它、操纵它、控制它。这样,互联网就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是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可以滥用自由权利的地方,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反对任何约束,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所以缺乏“熟人在场”的虚拟网络为人们的“本我”提供了一个暴露的舞台,使“本我”意识得以充分张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 2、道德人格扭曲,伦理情感冷漠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在交往中,人际情感得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因为道德心理、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3、传统道德规范受挫,道德行为失范

浅议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摘要】: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各高校可以通过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强化网络监督和管理、提高大学生自身个体道德自律意识等途径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 【正文】: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1、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材,又可对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就是说互联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网络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网上的信息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和拥有。网络资源的共享,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渠道,使他们既可以共同探讨交流,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环境网上交流。互联网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大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泛地与校内外、国内外进行信息交流,他们大量接受各种途径传递的文化信息,这一切满足了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去了解更多的新事物,以开阔其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自由空间,从而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2)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第一,学生的道德观念在网络社会中易被弱化。信息反映的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的知识、情感、文化和社会制度,信息内容的这种地域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们沟通不便造成的。由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信息的传播出现的超地域的特征,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更加频繁、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调 查报告 班级:汽车服务与营销一班 小组名:第六组雷霆队 姓名:吴汪海 学号:163908130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研究目的………………. 三、调研方法………………. 1.调研设计…………………. 2.资料采集方法……………… 3.抽样方法…………………… 4.实施工作…………………… 四、调研分析………………… 五、局限性…………………… 六、结论和建议……………….. 1.结论……………………………. 2.建议………………………………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刺的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名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以视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有一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深刻的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点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 二.调查研究目的 (1)了解网络流行语在校园的使用情况 (2)了解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利与弊 (3)了解现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和态度 (4)了解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网络流行语 (5)了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 调查内容: (一)调查研究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各方面的观点 (二)对网络流行语与现代语的使用影响进行研究 (三)进一步制定方案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吸收网络信息 (四)分析调查大学生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并且如何使用网络流行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优秀范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正如有大学生言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正是弄潮儿。这智慧的一代,自信的一代,成长的一代,将成为明天中国网络事业和教育事业的推进者,今天的几句建议,就有可能是明天网络发展和教

学管理的方向。因此本次调查报告关注的正是这群精英,关注的正是这群精英的成长成才和他们与互联网的相关问题。 二)调查对象 由于受人力资源限制,本次调查主要集中于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学生。学生的分布情况为:大一xx人;大二xx人;大三xx人;大四x人。 三)调查数据分析 四)调查结论 通过对这个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问题存在这几点不足: 第一,既影响身体健康,又费钱。上网的环境以及网费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一小时两块,一般人一次上网都要x块钱以上。要是喜欢上网的可能要用更多的网费,网吧的空气容易让人头晕目眩,甚至有人不习惯出现欧土等异常反映。 第二,影响学习成绩。由于大学生的课程比较松,课余时间上网的较多,所以课后复习这一工作作的不够,一旦沉迷网络成绩可能是一落千丈,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害处。 第三,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什么。只喜欢玩游戏,聊天交友这类。所以学生在对网络的利用还是比较贫乏的。很少人知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青年是初升的太阳,希望都寄托在青年身上。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是年轻有活力的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因此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充分真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情况,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我利用寒假时间对身边的大学生们做了一次道德现状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对象涉及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 数据分析: ?在诚信问题上,当被问到“考试时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也决不会作弊”,回答“是”的 占43%,“不一定”的占42%,持“否定”态度的占16%。说明半数以上的学生,会出现作弊行为。在关于考试作弊的问题上,30%的同学对考试作弊表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占到60%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这种行为,认为作弊比补考好。甚至还有20%的同学认为作弊没什么大不了,也曾经作弊过。这些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正确的认识,但仍然因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这一问题反应大学生在对于自己切身利益和被现实学业所迫的情况下表现的不够诚信和坚决。而通过作弊这一小问题也反映出大学生虽然一般都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遵纪守法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出现了“知行” 脱节的现象。 ?在道德问题上,有15%的人会在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钱时主动退还多找的钱,而40%的 人则不会退还多找的钱,45%的人则会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大多数时候还是不会退还。30%的人则认为思想道德和知识根本没有关系,甚至有10%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两者的轻重关系。在十字路口有40%的人会等待红绿灯,安全地走斑马线。15%的人从来不会等待红绿灯,20%的人也只是偶尔而等待红绿灯,25%的人则是随主流,大家走的的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一)对网络社会的理解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迅速渗透,“网络社会”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一种理解认为:“网络社会”就是指作为各种网络共同构成的“互联网”以及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所实现的“网络化”过程中“网民”之间的互动;另一种理解是以“网络空间”来界定“网络社会”;有人认为网络的本质就是一种“在线”整合体,也有人从传播学的角度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模拟传统社会传播形式的数字化平台,或者说与现实社会并列的虚拟传播环境,一个虚拟社会”。无论怎样理解,“网络社会”都是一个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系统有着较大差异和区别的网络空间系统。直观地看,网络空间展现的纯粹是数字信息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其背后存在的是被数字信息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呈现出与现实社会交往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网络社会不同的伦理道德特点。 (二)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 第一,网络社会道德标准的不确定性 道德标准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形式主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道德活动范围受物理空间限制。道德交往一般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过程受制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交往的范围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道德评价标准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通过历史的积淀趋于稳定、统一,并带有民族性特征。而网络社会,网络化的道德交往是虚拟空间的反映,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道德关系不仅仅是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大量陌生的、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而对同一性质的行为,其道德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网络社会道德行为的难控性 首先,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离散结构,没有中心和界限,不受任何组织机构控制。其次,与现实社会交往主客体不同,网络化交往的主客体处于“无标识状态”和虚拟状态下,可以隐藏姓名、身份、年龄、性别二形象等,因而信用度、可靠性无从谈起,更无组织机构加强控制,交往形式以字符为介,是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可相逢不相识,人们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或不约束自己。现实中人们不能或不敢做的事在网上可能会做,故非常自由和难于控制。 第三,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弱化 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者来维系。而网络社会由于其虚拟性的特点,网上人的言行仅靠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这样遵从道德规范与否也不易觉察和监督,道德规范约束力大为减弱。 第四,网络社会道德的新要求 1985年,J·H·穆尔在《元哲学》杂志上发表《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的论文,指出计算机技术创造的新的可能性的周围,存在着传统伦理学不能直接回答的一系列道德新课题。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产生了新的人际关系、道德关系,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讲述资料

正确理解规范使用 ——对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及思考 一、调查原因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总网民的46%。上网聊天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互联网闲聊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一种带有较大局限性但同时又具有固定模式的语言——网络用语。其中,有些网络用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点击率、使用率日益提高,在表情达意中成为大多数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语就成为网络流行语。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媒体用语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网络流行语也体现了网民的创造性,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方式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而且中学生主要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何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它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探讨内容(2010年5月) 1、2007年—2010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归类; 2、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4、探讨中学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二)主要步骤(2010年5月—2011年3月) 1、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搜集2007—2010年网络流行语; 2、将网络流行语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3、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理解、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现状; 4、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 1、反映重大事件类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崛起,许多热词不断涌现,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如:2007年的“正龙拍虎”,2008年的“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猪坚强”,2009年的“躲猫猫”“做噩梦”,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网络热词以具体事件作为依据,时代特色鲜明,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同时夹杂着讽刺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一、前言 互联网被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近几年在大学里日趋流行,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对他们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极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扭曲,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据专家分析,频繁浏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网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引发杀人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大学生们是怎样认识这个第四媒体的呢?为了探明目前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和针对这种现状所应采取何种措施, 我们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主体,进行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为课题的调研活动。 此后,我们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得出,大学生上网与 性别和所处年级有关,也和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上网以家里和宿舍为主,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好奇性;目前网络信息的多而杂使很多大学生对其既爱又恨。 二、调研概述 1、调查目的 ①对网络行为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动态调查研究,对不同年级的人的上网年龄、时间、 地点、频率、常上的网站、所关注的内容、上网的体验进行调查。 ②调查大学生上网动机,文案调查包括网络学习,玩游线,网恋,娱乐等 ③最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排名,和网络分类信息重要程度的排名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里仁学院大学生为主体,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以大一的学生作为辅助调查对象。为了能全面反映在校大学生的上网状况,我们适当将部分大四学生加入调查样本中,以充实数据库,使其更加接近大学生群体上网现象的真实情况。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7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学生关于上网基本情形、偏好、上网影响及其它方面的具体情况。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大学生校园公德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公德情况的调查 ——以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基础文明行为失范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不能爱护公共财产,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一、调查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应成为传播校园公德意识和实践校园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校园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校园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美丽和谐的校园。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调查的对象为下沙高教园区的四所院校的学生,四所学院分别为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共发放问卷80份,平均每所学校20份,收回79份,回收率为98。75%。调查对象中,男生有36人,占46%,女生43人,占54%;大一有19人,大二有11人,大三有23人,大四有13人,研一有10人,研二有3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和年级分布都较为均衡。 2、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校园内学生密集的地方发放调查问卷。 3、调查处理: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三、调查的具体内容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的设计选取了校园内较为常见的违背校园公德现象的行为,共有11个选择题,其中9道单选2道多选,以及1道主观题。具体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如下。 1、问题:你经常闯红灯吗?你对闯红灯的反感级别是?选项:A只要过往车辆不是很多就理所当然地闯红灯;B会随大流,大家都闯红灯的时候我也闯;C很少闯红灯,不管自己还是和同学一起。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而在网络背景下成长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其网络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要使大学生适应网络社会生存的需要.在网络空间中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其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由于目前正确的网络使用规范和健康的网络文化还未发展成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解决对策正文: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

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一、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其重要意义包括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人们的自信心,网络在改善人们和同学、朋友的关系上有积极作用。学生们认为网络给了他们方便的机会结识新人,更便捷地与老友联系,给了人们许多共同的话题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和心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潮中,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引导,主动发布健康上进的信息,开展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传递正确的思想舆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各种问题与现象,提高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