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取得最大值。

2.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四、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1.请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2,许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二次函数应用题,并写出函数关系式。

六、作业布置

教材P4 习题23.1 2,3,4,5,6

其他:

七、个性化设计与课后反思:

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性质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

(先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归纳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

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果可以,应先研究什么?

(可以用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应先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二、范例

例1、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新课标第一网

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得到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结为:它有一条对称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点交点。

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

顶点概念: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三、做一做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与y=-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什么?

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

对于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要指导中下水平的学生,讲评时,要引导学生讨论选几个点比较合适以及如何选点。两个函数图象的共同点以及它们的区别,可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达成共识,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顶点坐标都是(0,0),区别在于函数y=x2的图象开口向上,函数y=-x2的图象开口向下。

对于2,教师要继续巡视,指导学生画函数图象,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类比1得出。

对于3,教师可引导学生从1的共同点和2的发现中得到结论:四个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坐标都是(0,0).

四、归纳、概括

函数y=x2、y=-x2、y=2x2、y=-2x2是函数y=ax2的特例,由函数y=x2、y=-x2、y=2x2、y=-2x2的图象的共同特点,可猜想:

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它关于______对称,它的顶点坐标是______。

如果要更细致地研究函数y=ax2图象的特点和性质,应如何分类?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y=x2、y=2x2的图象,填空;

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______,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______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

图象的这些特点反映了函数的什么性质?

先让学生观察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XA、XB大小关系如何?是否都小于0?

(2)yA、yB大小关系如何?

(3)XC、XD大小关系如何?是否都大于0?

(4)yC、yD大小关系如何?

(XAyB;XC0,

XD>0,yC

其次,让学生填空。

当X<0时,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当X>O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____;当X=______时,函数值y=ax2 (a>0)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______ 以上结论就是当a>0时,函数y=ax2的性质。

思考以下问题:

观察函数y=-x2、y=-2x2的图象,试作出类似的概括,当a

让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当aO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值y=ax2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y=0。

五、课堂练习:P6练习1、2、3、4。

六、小结:

1.如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

2.函数y=ax2具有哪些性质?

六、作业布置

教材P9 习题23.2 1,3,4,5

其他:

七、个性化设计与课后反思:

21.2二次函数y =ax2+bx +c 的图象和性质(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 =a(x —h)2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 =a(x -h)2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函数y =a(x -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 =a(x -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 =ax2的图象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 =a(x -h)2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y =a(x -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 =a(x -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 =ax2的图象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 =a(x -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 =a(x -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 =ax2的图象的相互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y =-12x2,y =-12x2-1图象,并回答:

(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分别说出它们的对称轴、开口方向和顶点坐标。

(3)说出它们所具有的公共性质。

2.二次函数y =2(x -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 =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相同吗?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1:你将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上面提出的问题?

(画出二次函数y =2(x -1)2和二次函数y =2x2的图象,并加以观察)

问题2: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 =2x2与y =2(x -1)2的图象吗?

问题3: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出的两个函数图象.根据所画出的图象,完成以下填空:

2.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函数y =2(x -1)2与y =2x2的图象、开口方向相同、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不同;函数y =2(x-1)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函数y =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坐标是(1,0)。

问题4:你可以由函数y =2x2的性质,得到函数y =2(x -1)2的性质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y =2x2的性质,并观察二次函数y =2(x -1)2

的图象;

2.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当x______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______时,函数取得最______值y =______。

三、做一做

问题5: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2(x +1)2与函数y =2x2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

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2.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教师讲评;

3.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归结为:函数y =2(x +1)2与函数y =2x2的图象开口方向相同,但顶点坐标和对称轴不同;函数y =2(x +1)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2x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坐标是(-1,0)。

问题6;你能由函数y =2x2的性质,得到函数y =2(x +1)2的性质吗?

让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达成共识:当x <-1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1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一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 =0。

问题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13(x +2)2图象与函数y =-13x2的

图象有何关系?

(函数y =-13(x +2)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13x2的图象向左平移2

个单位得到的。)

问题8:你能说出函数y =-13(x +2)2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函数y =-13(x 十2)2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 =-2,顶点坐标是(-2,

0))。

问题9:你能得到函数y =13(x +2)2的性质吗?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当x <-2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2时,函数值y 随工的增大而减小;当x =-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 =0。

四、课堂练习: P11练习1、2、3

五、小结: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a(x -h)2的图象与函数y =ax2的图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你能说出函数y =a(x -h)2图象的性质吗?

3.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 教材P23 习题23.3 1,2

七、个性化设计与课后反思:

21.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正确作出函数y=ax2+b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2+bx+c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及它与函数y=ax2的关系。

重点难点: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函数y=ax2+b与函数y=ax2的相互关系。

2、正确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抛物线y=ax2+b与抛物线y=ax2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是____,它的开口向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对称轴是______,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______,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 的增大而______,函数y=ax2与x=______时,取最______值,其最______值是______。

2.二次函数y=2x2+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否相同?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1:对于前面提出的第2个问题,你将采取什么方法加以研究?

(画出函数y=2x2和函数y=2x2的图象,并加以比较)

问题2,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1的图象吗? 1.先让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画图的三个步骤,按照画图步骤画出函数y=2x2的图象。

2.教师说明为什么两个函数自变量x可以取同一数值,为什么不必单独列出函数y=2x2+1的对应值表,并让学生画出函数y=2x2+1的图象.3.教师写出解题过程,同学生所画图象进行比较。

(3)连线:用光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函数y=2x2和y=2x2+1的图象。(图象略)

问题3: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当x依次取-3,-2,-1,0,1,2,3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

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让学生归纳得到,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函数y=2x2+1的函数值都比函数y=2x2的函数值大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y =2x2+1和y =2x2的图象,先研究点(-1,2)和点(-1,3)、点(0,0)和点(0,1)、点(1,2)和点(1,3)位置关系,让学生归纳得到:反映在图象上,函数y =2x2+1的图象上的点都是由函数y =2x2的图象上的相应点向上移动了一个单位。

问题4:函数y =2x2+1和y =2x2的图象有什么联系?

由问题3的探索,可以得到结论:函数y =2x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 =2x2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问题5: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出的第2个问题了吗?

让学生观察两个函数图象,说出函数y =2x2+1与y =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相同,但顶点坐标不同,函数y =2x2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0),而函数y =2x2+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1)。

问题6:你能由函数y =2x2的性质,得到函数y =2x2+1的一些性质吗? 完成填空:

当x______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时,函数取得最______值,最______值y =______. 以上就是函数y =2x2+1的性质。

三、做一做

问题7:先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2x2-2与函数y =2x2的图象,再作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2.让学生发表意见,归纳为:函数y =2x2-2与函数y =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相同,但顶点坐标不同。函数y =2x2-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 =2x2的图象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

问题8:你能说出函数y =2x2-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这个函数的性质吗?

1.让学生口答,函数y =2x2-2的图象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 轴,顶点坐标是(0,-2);

2.分组讨论这个函数的性质,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达成共识:当x <0时,函数

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0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0时,函数取得

最小值,最小值y =-2。

问题9: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13x2+2图象与函数y =-13x2的图

象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能够画出函数y =-13x2与函数y =-13x2+2的草图,由草图观察

得出结论:函数y =-131/3x2+2的图象与函数y =-13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

称轴相同,但顶点坐标不同,函数y =-13x2+2的图象可以看成将函数y =-13x2

的图象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

问题10:你能说出函数y =-13x2+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函数y=-1

3x2+2的图象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是(0,2)]

问题11:这个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

让学生观察函数y=-1

3x2+2的图象得出性质: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

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

四、练习:P9 练习1、2、3。

五、小结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具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函数y=ax2+k具有哪些性质?

六、作业布置

教材P23 习题23.3 3,4,5

其他:

七、个性化设计与课后反思:

21.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2.会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函数y=a(x-h)2+k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正确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y=a(x-h)2+k的性质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函数y=2x2+1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函数y=2x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2.函数y=2(x-1)2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函数y=2(x-1)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见P10图26.2.3)

3.函数y=2(x-1)2+1图象与函数y=2(x-1)2图象有什么关系?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

二、试一试

图象的关系吗?

问题3:你能发现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

对于问题2和问题3,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各组代表发言,达成共识;

函数y=2(x-1)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1)2的图象向上平称1个单位得到的,也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1。

三、做一做

问题4:在图26.2.3中,你能再画出函数y=2(x-1)2-2的图象,并将它与函数y=2(x-1)2的图象作比较吗?

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时,教师巡视指导;

2.对“比较”两字做出解释,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

问题5:你能说出函数y=-1

3(x-1)2+2的图象与函数y=-

1

3x2的图象的关

系,由此进一步说出这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函数y=-1

3(x-1)2+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

1

3x2的图象向右平移

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其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坐标是(1,2)

四、课堂练习:P13练习1、2、3、4。

对于练习第4题,教师必须提示:将-3x2-6x+8配方,化为练习第3题中的形式,即

y=-3x2-6x+8 =-3(x2+2x)+8 =-3(x2+2x+1-1)+8 =-3(x+1)2+11 五、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存在什么困惑?

2.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六、作业布置

教材P23 习题23.3 6,7,8,9

其他:

七、个性化设计与课后反思:

21.2 二次函数y =ax2+bx +c 的图象和性质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 =ax2+bx +c 的图象。

2.使学生掌握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 =ax2+bx +c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 =ax2+bx +c 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 =ax2+bx +c 的图象和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 =ax2+bx +c(a ≠0)的性质以及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

是x =-b 2a 、(-b 2a ,4ac -b24a )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你能说出函数y =-4(x -2)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函数y =-4(x -2)2+1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 =2,顶点坐标是(2,1)。

2.函数y =-4(x -2)2+1图象与函数y =-4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函数y =-4(x -2)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 =-4x2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3.函数y =-4(x -2)2+1具有哪些性质?

(当x <2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 =1)

4.不画出图象,你能直接说出函数y =-12x2+x -5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

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因为y =-12x2+x -52=-12(x -1)2-2,所以这个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对

称轴为直线x =1,顶点坐标为(1,-2)]

5.你能画出函数y =-12x2+x -52的图象,并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吗?

二、解决问题

由以上第4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已经知道函数y =-12x2+x -52的图象的开口

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采用描点法作图的方法作出函数

y =-12x2+x -52的图象,进而观察得到这个函数的性质。

解:(1)列表:在x 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x … -2 -1

0 1 2 3 4 … y … -612 -4 -212 -2 -212 -4 -612

… (2)描点:用表格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函数y=-1

2x2+x-

5

2的图象。

说明:(1)列表时,应根据对称轴是x=1,以1为中心,对称地选取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函数值。相应的函数值是相等的。

(2)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的长度单位可以任意定,且允许x轴、y轴选取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要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长度单位,使画出的图象美观。

让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发表意见,互相补充,得到这个函数韵性质;

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

三、做一做

1.请你按照上面的方法,画出函数y=1

2x2-4x+10的图象,由图象你能发

现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吗?

(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2)叫一位或两位同学板演,学生自纠,教师点评。

2.通过配方变形,说出函数y=-2x2+8x-8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这个函数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值是多少?

(1)在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指导;(2)让学生总结配方的方法;(3)让学生思考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有什么关系?这个值与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有什么关系?

以上讲的,都是给出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来研究它的图象与性质。那么,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a≠0),如何确定它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你能把结果写出来吗?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y=ax2+bx+c=a(x2+b

a x)+c =a[x2+

b

a x+(

b

2a)2-(

b

2a)2]+c

=a[x2+b

a x+(

b

2a)2]+c-

b2

4a=a(x+

b

2a)2+

4ac-b2

4a

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x=-b/2a,顶点坐标是(-b

2a,

4ac-b2

4a)

四、课堂练习:P15练习第1、2、3题。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

六、作业:

1.填空:

(1)抛物线y=x2-2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

(2)抛物线y=2x2-2x-5

2的开口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

(3)抛物线y=-2x2-4x+8的开口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

(4)抛物线y=-1

2x2+2x+4的对称轴是_______;

(5)二次函数y=ax2+4x+a的最大值是3,则a=_______.

2.画出函数y=2x2-3x的图象,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3. 通过配方,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3x2+2x;(2)y=-x2-2x

(3)y=-2x2+8x-8 (4)y=1

2x2-4x+3

4.求二次函数y=mx2+2mx+3(m>0)的图象的对称轴,并说出该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七、个性化设计与课后反思:

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5x2+40x=0的根为: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 。

当△﹥0方程根的情况是:;

当△=0时,方程;

当△﹤0时,方程。

3、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且a≠0)图像是一条,它与x 轴的交点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

y=x2+2x

y=x2-2x+1y=x2-2x+2

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三、活动探究

二次函数①y= x2+2x, ②y=x2-2x+1, ③y= x2-2x+2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1)每个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根吗?

(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师:还请大家先讨论后解答.

答:(1)二次函数y= x2+2x,y=x2-2x+1,y=x2-2x+2的图象与x轴分别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有两个根0,-2;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根1或一个根1;方程x2-2x+2=0没有实数根.

(3)从观察图象和讨论中可知,二次函数y= x2+2x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交点的坐标分别为(0,0),(-2,0),方程x2+2x=0有两个根0,-2;

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交点坐标为(1,0),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一个根)1;二次函数y= x2-2x+2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方程x2-2x+2=0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总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四、课堂练习

1、若方程ax2+bx+c=0的根为x1=-2和x2=3,则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 轴交点坐标是。

2、抛物线y=0.5x2-x+3与x轴的交点情况是()

A、两个交点

B、一个交点

C、没有交点

D、画出图象后才能说明

3、抛物线y=x2-4x+4与轴有个交点,坐标是、。

4、不画图象,求抛物线y=x2-3x-4与x轴的交点坐标。

5、(P28练习3)证明:抛物线y=x2-(2p-1)x+p2-p与x轴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6、(拓展练习)一元二次方程x2-4x+4=1的根与二次函数y=x2-4x+4的图象有什么关系?试把方程的根在图象上表示出来。

五、课堂小结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六、作业布置教材P29 1,2,3

七、个性化设计与课后反思:

21.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2、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

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3、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求解方程

的思路,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的根有什么关系?

1、若方程ax2+bx+c=0的根为x1=-2和x2=3,则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 轴交点坐标是。

2、抛物线y=0.5x2-x+3与x轴的交点情况是()

A、两个交点

B、一个交点

C、没有交点

D、画出图象后才能说明

3、不画图象,求抛物线y=x2-x-6与x轴交点坐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

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关系,懂得了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y=0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于是,我们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只要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但是在图象上我们很难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所以要进行估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探究一: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解(精确到0.1)。

下图是函数y=x2+2x-1的图象。

师:从图象上来看,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一个在-3与-2之间,另一个在0与1之间,所以方程x2+2x-1=0的两个根一个在-3与-2之间,另一个在0与1之间.这只是大概范围,究竟更接近于哪一个数呢?请大家讨论解决。有关估算问题我们在前面已学习过了,即是用试一试的方法进行的.既然一个根在-2与-3之间,那这个根一定是负2点几,所以个位数就确定下来了,接着确定十分位上的数,这时可以用试一试的方法,即分别把x=-2.1,-2.2,…,-2.9代入方程进行计算,哪一个值能使等式成立(或哪一个值能使等式近似成立),则这个值就是方程的根(或近似根).

由于计算比较烦琐,所以要求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从上表可知,当x取-2.4或-2.5时,对应y的值由负变正,可见在-2.4和-2.5之间一定有一个x得值使y=0,即有方程x2+2x-1=0的一个根。由于题目只要求精确到0.1,所以这是去x=-2.4或x=-2.5作为根都符合要求。但是当x=-2.4时,y=-0.04比y=0.25(x=-2.5)更接近0.所以选x=-2.4。

因此,方程x2+2x-1=0在-3和-2之间精确到0.1的根为x=-2.4。

有了上面的分析和结果,求另一个近似根就不困难了,请大家继续.(学生研究)

另一根为x=0.4

探究二: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针对程度较好学生)

引导学生将方程变形为x2=2x-1,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y= x2和y=-2x+1的交点横坐标,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

如图所示

函数y=x2和y=-2x+1交于A、B两点,这两点的横坐标就是我们要求的根。

探究三:你能否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求出使y=x2+2x-1>0和y=x2+2x-1<0

时,x的取值范围?

由图像可知,y=x2+2x-1>0的图像位于x轴上方,图像位于x轴上方的自变量

x取值范围是x<-2.4或x>0.4;y=x2+2x-1<0的图像位于x轴下方,图像位于轴

下方的自变量x取值范围是-2.4

三、课堂练习 P28练习4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经历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经历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了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五、作业布置

教材P29 6,7,8

六、个性化设计与课后反思:

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一课时(最值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

2、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3、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学生较难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由23.1节的问题1引入

在问题1中,要使围成的水面面积最大,那么它的长应是多少?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问题分析:这是一个求最值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中的水面长x 与面积S 之间的满足函数关系式S=-x2+20x 。通过配方,得到S=-(x-10)2+100。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定点坐标是(10,100)。所以,当x=10m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S 最大值=100(m2)。

所以,当围成的矩形水面长为10m ,宽为10m 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100 m2。

总结得出解这类题的一般步骤:

(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法或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P30例2:

上抛物体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有如下关系式:h =v0t -12 gt2,其中h 是

物体上升的高度,v0是物体被上抛时的初始速度,g 表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 =10m/s2,t 是舞台抛出后经过的时间。在一次排球比赛中,球从靠近地面处被垫起时竖直向上的初始速度为10m/s 。

(1)问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已知某运动员在2.5m 高度是扣球效果最佳,如果她要打快攻,问该运动员在排球被垫起后多长时间扣球最佳?(精确到0.1s )。

分析:学生容易把这个问题中排球的运动路线想象成抛物线,这一点需要首先说明,球是竖直上抛,在球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运动员完成击球。第一个问题,配方得到h=-5(t-1)2+5,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坐标(1,5),所以最大高度为5米。第二个问题只要令h=2.5,求出方程h=10t-5t2的解,t1≈0.3(s),t2≈1.7(s)。在结合实际情况,要快攻,所以最后确定选择较小的根。

四、课堂练习

(完整版)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 一.二次函数的性质 2y ax bx c =++ 1.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0a >2b x a =-2424b ac b a a ??-- ???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y x 2b x a >-y x 时,有最小值.2b x a =-y 244ac b a - 2.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0a <2b x a =-2424b ac b a a ??--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2 b x a <-y x 2b x a >-y x 2b x a =-有最大值.y 2 44ac b a -二.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为常数,); 2y ax bx c =++a b c 0a ≠2. 顶点式:(,,为常数,); 2()y a x h k =-+a h k 0a ≠3. 两根式:(,,是抛物线与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12()()y a x x x x =--0a ≠1x 2x x 4. 一次项系数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在轴左边则,在轴的右侧则,ab a b x 2- =y 0>ab y 0y x y ⑵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0c =y y 0

⑶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下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0c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期末测试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 分,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0分) 1. 抛物线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A. B. C. D. 2. 如图,P是 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点,过P 作直线截△ 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A. 1 条 B.2 条 C.3 条 D.4 条 1 2 1 3. 把二次函数y x2 3x 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4 个 22 单位,则两次平移后的图象的函数关系式是() 1 2 1 2 A. y (x-1)2 7 B. y (x 7)2 7 22 1 2 1 2 C. y (x 3)2 4 D. y (x-1)2 1 4. 如图,△ ABC 中,点 D 在线段BC 上,且△ ABC∽△ DBA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5. 如图,△ ABC 中,D、E分别为AC、BC 边上的点,AB∥DE,CF 为AB 边上的中线,若AD=5,CD =3, DE =4,则BF 的长为()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C.10 A. 32 B.16 D.

6. 二次函数无论k 取何值,其图象的顶点都在( A. 直线上 B. 直线上 C.x 轴上 D.y 7. 如图,在Rt△ABC 中, C 90,AC=1 cm , 以 1 cm/s 的速度沿折线AC→CB→BA 运动,最终回到 A 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 轴上 BC=2 cm,点P从点 A 出 发, 为x(s),线段AP 的长度为y(cm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 象 8.如 图, 在Rt△ ABC AD 中,∠ C=90 ,,点 D 在AC 上,,则D A C D的值为() A. 3 B. 22 C. 3 1 D.不能确定 9.如 图, 在矩形ABCD 中,DE⊥AC 于点E,设∠, 且 3, 5 AB=4,则AD 的长为 ( A. 3 16 B. 3 20 C. 3 16 D. 5 第8 题 图 10.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 x22 y 2kx2 4x k2的图象大致为() 、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24分)

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学期已结束,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担任九年级(4)班的数学教学,虽经过一学期努力,但与兄弟学校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忽略了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影响了考试成绩的提高,为了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更加完善,为了克服缺点,发扬成绩,现总结如下: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学生情况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2、做好课堂工作:(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

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佯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 3、课后做好作业检查和辅导。‘ 4、抓好单元目标过关测试。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 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 1 函数 y=ax 2+bx+c 的解析式】 1. 形如2 y ax bx c =++(a ≠0)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 形如(0)k y k x = ≠的函数叫做x 的反比例函数; 典例 1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y 是 x 的二次函数关系的有 。 ①213y x =-;②(5)y x x =-;③21 3y x =;④3(1)(2)y x x =+-;⑤4221y x x =++; ⑥22(1)y x x =--;⑦2y ax bx c =++ 典例2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①32y x =-;②k y x =-;③31y x -=+;④12y x =-;⑤21 y x =;⑥12y x -=- ;⑦xy =典例 3 若函数 22 (2)a y a x -=-是反比例函数,则a= ,若是二次函数,则a= 。 典例 4 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y 与x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C.当x=4时,y >0 D.方程ax 2+bx+c=0的正根在2与3之间 典例 5 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过点 A (1,2),B (3,2),C (5,7).若点M (-2,y 1),N (﹣1,y 2),K (8,y 3)也在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1<y 2 D .y 1<y 3<y 2 【知识点 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23.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2 2.x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试题

舒三中学—第一学期月考 九年级数学试卷 (命题人:吴孝兵) 一.选择题(10×4) 1.二次函数 2)1(2+-=x y 的最小值是( ) A .– 2 B .2 C .– 1 D .1 2.如图,抛物线 0)(2 >a c bx ax y ++=的对称轴是直线x = 1 且经过点P(3,0),则a – b + c 的值为 ( ) A. 0 B. -1 C. 1 D. 2 3.二次函数 3)1(22+-=x y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1,3) B .( – 1,3) C .(1,– 3) D .(– 1,– 3) 4.函数y = ax+b 和y = ax 2+bx + c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 5.将一张边长为30㎝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分别剪去一个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然后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当x取下面哪个数值时,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 A. 7 B. 6 C. 5 D. 4 6.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若a + b + c = 0,则b 2 – ac ≥0; ②若b >a + c ,则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 c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③若b = 2a + 3c ,则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 c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④若b 2 – 4ac >0,则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公共点的个数是2或3.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④ D. 只有②③④. 7.如图所示是二次函数22 12 +- =x y 的图象在轴上方的一 部分,对于这段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你认为与其最接近的值是( ) A .4 B . 3 16 C . D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抛物线y =2x 2不动,而把x 轴、y 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 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 .y =2(x -2) 2 + 2 B .y =2(x + 2) 2-2 C .y =2(x -2) 2-2 D .y =2(x + 2) 2 + 2 9.如图,正方形ABOC 的边长为2,反比例函数x k y =过点, 则k 的值是( ) x 2π8A –1 3 3 1 x y C O A B O x y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学期: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初中数学 年级:九年级(上册) 授课班级:九() 授课教师: 2012年9月

曹店中学电子教案模板 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课 题 22.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2019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中学电子教案模板 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课 题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3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3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 一.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 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 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 44ac b a -. 二.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 3. 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4. 一次项系数b a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a b x 2- =在y 轴左边则0>ab ,在y 轴的右侧则0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⑶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 总之,只要a b c ,,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一.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合比性质: d d c b b a d c b a ±=±?=(分子加(减)分母,分母不变) 3.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 )0(≠++++====n f d b n m f e d c b a ,那么 b a n f d b m e c a =++++++++ . 二.黄金分割 1)定义: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 AC BC AB AC = ,即AC 2 =AB ×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B AC 2 1 5-= ≈0.618AB 。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九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抛物线2 )2(-=x y 的顶点坐标是( ) A .(2,0) B .(-2,0) C .(0,2) D .(0,-2) 2.若(2,5)、(4,5)是抛物线c bx ax y ++=2 上的两个点,则它的对称轴是( ) A.5=x B.1=x C.2=x D.3=x 3.抛物线y =x 2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y =x 2+4x +5 B. y =x 2+4x +3 C. y =x 2-4x +3 D.y =x 2 -4x +5 4.已知△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 =3b ,则cosA 等于( ) A . 3 1 B .32 C .332 D .310 5.在Rt△ABC 中,∠C =90°,若sinA = 2 3 ,则tanB =( ) A . 5 3 B .5 C .25 D .5 6.如图,锐角△ABC 的高CD 和BE 相交于点O ,图中与△ODB 相似的三角形有( ) A .4个 B .3个 C . 2个 D .1个 7. 如图,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点,BF ∶FD =1∶3,则BE ∶EC =( ) A .1∶2 B .1∶3 C .2∶3 D .1∶4 8.如图:点P 是△ABC 边AB 上一点(AB >AC ),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ACP ∽△ABC 的是( ) A .∠ACP =∠B B .∠APC =∠ACB C .AC AP AB AC = D .AB AC BC PC = ( 第6题图 ) ( 第7题图 ) ( 第8题图 ) 9.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若AOD S ?∶OCD S ?=1∶2,则AOD S ?∶BOC S ?=( ) A . 61 B .31 C .4 1 D .66 10.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 ①0a b c ++<; ②1a b c -+>; ③0abc >; ④420a b c -+<; ⑤1c a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A E D C B O 1 1 y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 21 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 1 函数 y=ax 2+bx+c 的解析式】 1. 形如 y ax 2 bx c (a ≠0)的函数叫做 x 的二次函数; 2. 形如 y k (k 0) 的函数叫做 x 的反比例函数; 典例 1 x y 是 x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 的二次函数关系的有 。 ① y 1 3x 2 ;② y x(x 5) ;③ y 1 ;④ y 3( x 1)( x 2) ;⑤ y x 4 2x 2 1 ; 3x 2 ⑥ y (x 1)2 x 2 ;⑦ y ax 2 bx c 典例 2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① y 3 ;② y k ;③ y 3 ;④ y 1 2 ;⑤ y 1 ;⑥ y 2x 1 ;⑦ xy 2 2x x x 1 x x 2 典例 3 若函数 y (a 2)x a 2 2 是反比例函数,则 a= ,若是二次函数,则 a=。 【知识点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y ax 2 bx c(a, b, c 是常数 , a 0) a 的值 a > 0 a <0 1. 抛物线开口 ,并向 无限延伸; 1. 抛物线开口 ,并向 ; 2.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 2.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 ( , ); ( , ) 3.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3.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性质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4. 抛物线有最 点,当 x= 时,y 4. 抛物线有最 点,当 x= 时, 有最 值, y ___ 4ac b 2 ; y 有最 值, y ___ 4ac b 2 ; 4a 4a 典例 4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 y 与 x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 的是( ) x -1 0 1 2 y -3 1 3 1 A. 抛物线开口向上 B. 抛物线与 y 轴交于负半轴 C. 当 x=4 时, y >0 D. 方程 ax 2+bx+c=0 的正根在 2 与 3 之间 典例 5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过点 A (1,2),B (3,2),C (5,7).若 点 M (-2 ,y 1 ), N (﹣ 1,y 2), K (8,y 3)也在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上,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y 1 < y 2< y 3 B .y 2< y 1 <y 3 C . y 3 < y 1 < y 2 D . y 1< y 3 <y 2 【知识点 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1. 待定系数法: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蒋疃学校葛新利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蒋疃学校葛新利 一,教学指导思想 贯彻2011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减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3-课后作业

23.1.3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课后作业:方案(B ) 一、教材题目:P118 练习T2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 245°+cos 245°; (2)2sin 30°+2cos 60°+4tan 45°; (3)cos 230°+sin 245°-tan 60°?tan 30°; (4);1-2cos30sin302?? (5).2tan45-tan60tan45-sin60??? ? 二.补充: 部分题目来源于《点拨》 2.sin 30°的值等于( ) A .12 B .22 C .3 2 D .1 3.cos 60°的值为( ) A .32 B .22 C .1 2 D .3 3 4.在△ABC 中,∠A =75°,sin B =3 2,则tan C 等于( ) A.3 3 B . 3 C .1 D .3 2 5.计算:cos 245°+tan 60°·cos 30°等于( ) A .1 B. 2 C .2 D. 3

6.在Rt△ABC中,∠C=90°,sin A=1 2 ,则∠B=________. 7.已知α为锐角,且cos (90°-α)=1 2 ,则α=________. 8.如图,已知△ACB与△DFE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量得它们的斜边长为 10 cm,较小锐角为30°,将这两个三角形摆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使点B、 C、F、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与点F重合,将图(1)中的△ACB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点E在AB边上,AC交DE于点G,则线段FG的长为________cm(保留根号). 9.在△ABC中,∠C=90°,sin A=1 2 ,则cos B的值为( ) A.1 2 B. 3 2 C. 2 2 D.1 10.若α为锐角,且3tan (90°-α)=3,则α为( ) A.30°B.45°C.60°D.75° 11.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OC=2,则点B的坐标为( ) A.(2,1) B.(1,2) C.(2+1,1) D.(1,2+1) 12.计算:2sin 45°-1 2 cos 60°=________. 13.4 cos 30°sin 60°+(-2)-1-( 2 009-2 008)0=________.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一课一练及答案__同优书院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学期 一课一练、单元测试卷和参考答案 目录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 24.1放缩与相似形(1)3 24.2 比例线段(1)6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一课时(1)10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二课时(1)14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三课时(1)19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四课时(1)22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1)25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1)29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1)33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四课时(1)37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一课时(1)43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课时(1)47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三课时(1)52 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第一课时(1)57 24.7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一课时(1)62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67第二十五章锐角三角比 25.1 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72

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1)75 25.3 解直角三角形(1)79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84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单元测试卷一90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1)94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1)98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二课时(1)102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三课时(1)106 26.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第一课时(1)111 26.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第二课时(1)116 26.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第三课时(1)121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单元测试卷一126参考答案132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_全册教案

学期: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初中数学 年级:九年级(上册) 授课班级:九(1) 授课教师:刘林 2012年9月

邵庙初级中学电子教案 第 1 单元.第 1 课时.总第课课 题 21.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最新沪科版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抛物线2 )2(-=x y 的顶点坐标是 ( ) A .(2,0) B .(-2,0) C .(0,2) D .(0,-2) 2.若(2,5)、(4,5)是抛物线c bx ax y ++=2 上的两个点,则它的对称轴是( ) A.5=x B.1=x C.2=x D.3=x 3.抛物线y =x 2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 A. y =x 2+4x +5 B. y =x 2+4x +3 C. y =x 2-4x +3 D.y =x 2 -4x +5 4.已知△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 =3b ,则cosA 等于 ( ) A . 3 1 B .32 C .332 D .310 5.在Rt△ABC 中,∠C =90°,若sinA = 2 3 ,则tanB = ( ) A . 5 3 B .5 C .25 D .5 6.如图,锐角△ABC 的高CD 和BE 相交于点O ,图中与△ODB 相似的三角形有 ( ) A .4个 B .3个 C . 2个 D .1个 7. 如图,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点,BF ∶FD =1∶3,则BE ∶EC = ( ) A .1∶2 B .1∶3 C .2∶3 D .1∶4 8.如图:点P 是△ABC 边AB 上一点(AB >AC ),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ACP ∽△ABC 的是( ) A .∠ACP =∠ B B .∠AP C =∠ACB C .AC AP AB AC = D .AB AC BC PC = ( 第6题图 ) ( 第7题图 ) ( 第8题图 ) 9.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若AOD S ?∶OCD S ?=1∶2,则AOD S ?∶BOC S ?= ( ) A . 61 B .31 C .4 1 D .66 10.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 ①0a b c ++<; ②1a b c -+>; ③0abc >; ④420a b c -+<; ⑤1c a ->. A E D B 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