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元化经营理论

多元化经营理论

多元化经营理论
多元化经营理论

Study of Diversifi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多元化经营理论研究

一、理论的发展脉络

多元化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57年,安索夫在《多元化战略》中明确提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容。安索夫以产品种类多少来定义多元化,无法区分高度相关的多种产品经营与高度不相关的跨产业的多种产品经营之间的差异。

1959年,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定义"多元化"为"多元化包括了各种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程度的增加,以及企业运营的生产领域数目的增加。这最后一项对多元化的度量是最重要的。"彭罗斯认为,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程度与其拥有的资源量相关,而成功率则与原有专长领域相关。

1962年,钱德勒发表专著《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提出了"结构跟随战略"的著名论断。指出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是企业多元化成功的关键。同时他运用历史分析法,开创了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研究之先河,指出除非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否则企业的多元化会导致绩效下降。

同年,高特《美国工业中的多元化与一体化》一书诞生,这是第一本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著作。高特以《美国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SIC)中的四位数行业分类为依据,来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多元化可定义为单个企业所活动的异质市场数目的增加。生产活动的异质性如果仅仅涉及有些差异的同类产品或垂直结合方式,并不是多元化。"高特在四年后进一步明确道:"多元化的含义是一个企业所活动的行业数目的增加"。

二、多元化研究的两个学派

尽管有大量的方法、模型来测度公司的多元化,但都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学派:基于SIC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和基于类型学的战略研究学派。产业经济学派关注企业多元化的深度与广度,而战略学派更加关心多元化的本质。

1.产业经济学派(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派是以异质市场数量来进行多元化判别。以需求交叉弹性作为判别独立市场的基础,如果交叉弹性高,产品易于相互替换,则属于相同市场;如果低,则产品属于分离的市场。

高特在1945年SIC分类框架的基础上测算业务数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难以说明公司各业务类别在公司总销售额中的比例,从而夸大了公司实际的多元化程度。之后有诸多学者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基于SIC建立了多元化水平测度模型,例如,Miller的"产业中多业务公司的数量"、Carter的"公司非主导产品的资本使用"等等。但最为著名的是贝利1979建立的"熵"值测量方法,帕勒普1985年以该方法进行了企业多元化测算。

高特开创的基于SIC研究多元化的方法的优点是易于使用,所需时间较少,而且由于SIC数据的可获得性增加了计算的可复制性,从而使该方法获得广泛认同。但是,这种方法的一个缺陷是,诸多学者得出一些不确定甚至相互抵触的结果。另外,SIC主要基于产品的异同点,从产品的用途进行划分,有时也基于生产工艺和原材料来进行产业分类,SIC的编制原则影响对多元化的判别。

2.战略学派

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体系中,多元化是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战略学派对多元化的研究更加注重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的角度去探讨企业应该进入的业务领域,以及通过资源和能力的协同作用所产生的服务于战略目标的效果。

企业多元化研究的开山鼻祖安索夫就是属于战略学派的杰出代表。上个世纪70年代,鲁迈特基于多元化分类学的研究将多元化战略学派的研究推至了顶峰,在此后至今的30多年里,多元化战略学派的研究基本都是采用鲁迈特的分类方法,在这基础上探讨多元化的范围与类型。

鲁迈特的方法运用起来较为耗时,而且,由于该方法对定性判断的依赖程度未得以证明,理论界普遍担心方法的可靠性。然而,诸多学者运用鲁迈特的方法在绩效判断方面能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

三、多元化的测度

1.多元化水平

对于企业多元化水平的度量,传统方法是通过度量企业经营的产品数量来实现。1974年,鲁迈特提出专业化比率来衡量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但这一指标只考虑了企业最大业务销售在总销售中的比重,没有考虑其他多元化业务对企业多元化水平的影响。1975年,贝利修订"赫芬达尔多元化指数"。1979年贝利提出"Jacquemin-Berry 熵值测算法"。

1985年,帕勒普使用此法进行了多元化水平的测算。帕勒普研究证明,采用熵的方法计算的多元化指数的下限为零(即单一业务的企业),没有上限。当指数大于3时,企业已经处于相当高的多元化水平。帕勒普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资料充分时十分有效,但任何资料的缺陷都将使这种方法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2.多元化的分类

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研究者并不区分不同类型的多元化,但从战略管理角度研究多元化经营的学者则对多元化作了进一步分类。1970年,赖利在《分部制与多元化》一书中,提出以一个企业的某一类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大小,即专业化率来测量该企业的多元化程度。1974年,鲁迈特提出了相关率,即企业最大一组相关业务的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同时,将赖利的"产品"改为"业务"的概念。

1988年,卡彭等人根据市场专业化程度对多元化企业进行重新分类。分类指标采用了专业化比率(SR)、市场分类比率(CR,指企业中最大市场类别占企业销售收入中总额的比重,其中市场划分成消费品市场和产业市场)、产品比率(PR,指企业最大产品组的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中的比重)。根据这种分类,卡彭等人分析了不同类型企业的绩效,弥补了鲁迈特分类忽视市场因素的缺陷。但是,对于市场的区分过于粗略,只将市场分为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而且有些业务很难界定是属于哪类市场。

四、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1.多元化与绩效的研究历程

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西方学者也是从产业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论两个方面展开的。

高特分析了1947~1954年美国111家大公司,结果显示:(1)大企业更加倾向于多元化;(2)多元化与公司成长属于互惠关系,但不总是正相关;(3)对于111家公司,1947~1954年的利润率同多元化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以后许多学者都试图从产业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证明多元化与企业的获利性存在相关性,但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结论。帕勒普认为,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区分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弥补了这种不足。

鲁迈特从战略管理方面对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它抛弃了产业组织研究中单一维度地从产品数量衡量企业多元化水平的方法,采用分类度量多元化。鲁迈特对246家大企业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指出经济绩效与企业多元化战略有关,实施相关多元化的企业从概率上来看,绩效超过其他企业。其后,诸多学者基于分类度量都证实了这一结果。

在七八十年代,欧洲、日本的学者也根据类似的分类分别研究了本国多元化企业的绩效,得出了相类似的结果。这其中有英国的钱农在1973年出版的《英国企业的战略与结构》;欧洲戴斯和赛海泽在1976年出版的《欧洲企业的兴起:法国和德国工业的战略与结构》;日本吉原英树等人1981年的《日本企业的多元化战略》;1984年小野广丰发表的《日本企业的战略与结构》等著作,都探讨了多元化与企业的绩效关系问题。

1985年,帕勒普吸取了多元化战略学派的研究成果,利用熵值度量企业多元化水平,并对多元化与绩效在时间上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企业利润率与多元化水平高低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相互之间的不同,在企业利润率与相关和不相关多元化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差异;(2)从时间上看,相关多元化企业的利润增长率大大高于不相关多元化企业;(3)对于那些继续实施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很高的利润增长率似乎都转化成很高的利润水平。

1988年,卡彭等人对112家样本大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因素对于企业经营的绩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市场相关度大的多元化企业

(即主导单类市场型企业)比相关度小的多元化企业(即主导两类市场型企业)有更好的绩效。

2.企业绩效引发的思索

在学者们关注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的同时,对多元化的反思也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1982年汤姆·彼得斯、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为代表,指出:凡是向多种领域扩展同时又紧靠老本行的企业,绩效总是最好;其次是向相关领域扩展的企业;经营五花八门行业的公司是最不成功的。

在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先后在《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等书中探讨了多元化。波特提出搞好多元化的几个要旨:选择本国最有吸引力的行业;尽量从本领域延伸;坚持内部发展或小型兼并。

1990年,霍斯基森和希特研究表明,相关或主导型多元化绩效较好,而不相关多元化效益较差。公司进入新的相关业务领域之所以运行较好,是因为新业务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联系紧密。

马凯兹在1990年《多元化、归核化与经济绩效》中首先提出并使用了"归核

化"的概念。马凯兹对219家美国大企业的多元化与绩效之间关系进行研究,通过边际分析指出,企业的最优多元化经营水平是企业多元化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之处,企业只有达到其最优的多元化经营水平,才能取得最好的经营绩效。

五、相关度的研究

学者们通过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相关多元化或基于核心能力进入新业务领域的绩效普遍好于不相关的多元化经营。如何评价业务之间的相关性或如何才算基于核心能力,为此,学者们开始关心多元化公司内各业务之间相关度的问题。

从鲁迈特的相关率概念开始,业务之间的相关度成为迄今为止学者们仍然争论不休的话题。鲁迈特提出了从生产、技术、市场三个方面衡量业务之间的相关度,但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探讨。鲁迈特的分类方法也由于在相关度因素判别方面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产生不少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研究多元化与绩效关系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

对相关度更为科学计算方法的需求,使得许多学者在现有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各自的研究。研究方法都试图在衡量企业潜在的资产或者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计算方法。相关度范围已经超越了产品的领域,涵盖了营销、销售、分销及研发活动。

六、结论

(1)理论界对多元化的普遍关注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基本是从公司战略的角度以企业成长和市场开拓为出发点研究多元化。

(2)多元化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学派:企业战略学派和产业组织学派。前者重点研究多元化的本质,即为什么要多元化、如何多元化等;后者关注多元化的程度,即企业不同的业务种类及其对总销售额的贡献。虽然两个学派在多元化研究方面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最后都落脚到实施多元化企业的绩效这个问题上。

(3)高特以产业组织学理论为依托,利用SIC代码开创了多元化研究数量分析之先河,其后产业组织学派借用市场结构研究中的"赫芬达尔指数"和"熵"的概念,研究企业多元化的程度,并试图寻找多元化同绩效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找到多元化和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区分多元化的类型(相关多元化或无关多元化)。

(4)以鲁迈特为代表的战略学派利用各业务对公司总销售额的贡献划分多元化的类型,而后按类型研究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并探讨多元化战略的目标、影响企业多元化的内外部因素。

(5)随着对多元化与绩效之间关系的探讨,人们开始反思多元化。众多研究表明,凡是向多种领域扩展同时又紧靠老本行的企业,绩效总是最好;其次是向相关领域扩展的企业;经营五花八门行业的公司是最不成功的。马凯兹首先提出归核化概念,指出企业应基于核心能力开展多元化。

(6)多元化理论研究到今天,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多元化是企业成长的一种途径,依托于与企业核心能力和本业相关的多元化最容易获得较好的绩效。这样,相关度的判断成为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研究的前提。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技术、生产、市场等角度,利用专利信息、相似技术流等方法研究业务的相关度,然而,目前尚无一种被广为接受的并服务于较宽范畴的相关度定量研究方法。从另一角度看,由于相关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会随着判断的基点(主

业)和企业发展所依赖的支点(核心能力)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因此,开发一种针对专门用途和一定应用范围的定量分析方法更为现实和适用。

参考文献:

[1]楼永.企业多元化:基于能力理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

[2]葛干忠.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风险因素分析与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3]周巍.基于知识的相关多元化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5

[4]伍晓玲.基于知识的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5

[5]秦荣军,肖凯.浅析企业战略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7

[6]杨强,汪波.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动因及其风险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

[7]陈莉.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绩效与风险〔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8]钱明辉,孟捷.交叉销售视角下企业多元化战略风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7

[9]李娟.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与风险分散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1

浅谈百事多元化经营论文

浅谈百事多元化经营论文 浅谈百事多元化经营论文 本文作者:吴会袁佳原创投稿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百事企业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多元化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多元化经营获得的利与弊,多元化和回归专业化的转变,在应对竞争对手上,多元化战略所取得的成效,并结合百事,对中国的饮料市场进行了相关阐述和分析。 关键字:百事多元化战略多元化经营 正文: 一.早期从单一化经营到多元化经营 百事公司历史悠久,其前身为“百事可乐公司”,早期的百事可乐公司一直以生产碳酸饮料为主。但此时的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障碍,“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早于百事产生的可口可乐占据了人们的心,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喝可口可乐,顾客忠诚度很高,使得百事这一后起之秀根本无法与之抗衡,面对此种现状,百事意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发展其他业务,实行多元化经营,而此时的快餐行业则是不错的选择,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百事公司秉承这一策略,1965年,与休闲食品巨头菲多利(Frito-lay)合并,正式更名为百事公司,从此将休闲食品业务纳入公司核心业务。从1977年开始,百事公司进军快餐业,先后将必胜客(Pizza Hut)、Taco Bell和肯德基(KFC)收归麾下,此后百事不仅拥有软饮料、快餐、餐馆三大主营业务,还拥有一家长途搬运公司。 二.回归核心业务 百事公司以降低成本和简化程序的便捷服务很快在快餐行业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可是好景不长,它的饮食连锁店影响了饮料行业的生意,百事的连锁饭店不仅制约了它的竞争能力,还导致了资金困难。而一直致力于饮料的可口可乐此时的饮料销量为其两倍,此时身为百事战略总规划的卢英德认识到此时应重新回归饮料和休闲食品,使其成为公司的主打业务,于是百事在1997年10月做出重大战略调整,将拥有必胜客、Taco Bell 和肯德基的餐厅业务从公司分离出去, 1999年,百事公司将百事可乐灌装集团(PBG)分离上市,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 在将非战略性业务剥离的同时,百事公司重点发展需求强劲的饮料业务和休闲食品,陆续收购或并购了多项核心业务,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深入,以巩固自己的地基,以便进一步发展。在软饮料行业上,于1998年—20xx年间,百事公司相继收购了Tropicana 果汁饮料公司、SoBe饮料公司、Quaker食品公司,并与Thomas J. Lipton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还同星巴克咖啡公司合作推出的包装咖啡饮料。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目录 摘要 绪论 (1) 1多元化经营概述 (1) 1.1多元化战略定义 (1) 1.2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背景 (1) 2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原因以及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 (5) 2.1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3) 2.2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 (4) 2.3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特点 (5) 3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问题与对策 (6) 3.1多元化经营分类 (5) 3.2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6) 4 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 (10) 4.1 我国煤炭企业现状 (10) 4.2 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分析 (10)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如何壮大自身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尤其是国有特大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多元化经营路线。从某种意义上讲,多元化战略是企业成功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企业多元化经营具有很多优点,也存在一定风险。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战略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问题与对策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 绪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理论由20世纪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大师安索夫提出。他认为当企业已不存在采取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与新产品开发战略的空间后, 要实现成长发展的目标, 就要考虑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主要有以下动因:范围经济效益、追求协同效应、缓解竞争压力和扩大市场控制能力。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变单一的市场结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与海尔集团的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战略又称为多角化经营战略(Strategy of Diversification),亦称多角化增长战略(diversification growth strategies)、、多样化战略或多产品战略。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1997年5月的一天,中国政府正式宣布重点培植海尔等六家公司向世界500强迈进。 当新闻联播播出这条消息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坐在电视机前。尽管他早已得知这一消息,但此时他的内心还是一震。进军世界500强,是张瑞敏一辈子追求的目标。现在海尔集团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他的心里除了骄傲,更觉得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多元化经营三九集团案例分析

2014—2015学年度第2学期“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考查论文 姓名黎 学号 12 班级会计学 论文题目多元化经营 —三九集团失败案例分析 成绩评定 授课教师 多元化经营—三九集团失败案例分析

第1章案例背景 三九企业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中央企业。集团组建于1991年12月,由原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批准成立,其前身是总后勤部所属企业深圳南方制药厂。1987年,南方制药厂正式投产时,其产值达到了18元,直到1992年,三九集团在南方制药厂的基础上成立时,注册资本已有1.6亿元。三九集团在发展中曾创造了无数意想不到的“奇迹”。步入稳定期后,三九集团就开始大规模的收购、扩张,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最辉煌的时候,三九集团旗下曾经拥有近百家企业和3家上市公司——三九医药、三九生化和三九发展,总资产达200多亿元,并成为国内总资产额最大的中药企业。然而,在疯狂扩张的同时,三九集团的财务状况也开始频频出现漏洞。2001 年8月,因为上市公司三九药业的巨额资金被大股东三九集团及关联方挪用,赵新先和三九集团被证监会严厉点名谴责。当时,三九集团以及关联方对上市公司“三九医药”的资金占用已经超过25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96%。到了2003年,三九集团共欠银行贷款余额98亿元,已经陷入巨额财务危机。银行纷纷向其逼债,资产被封存,股权被冻结质押,三九集团几乎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状态。 第2章案例分析 2.1多元化发展过程 (1)在1992年1994年期间,全国酒店业和旅游业急速扩张,酒店业入不敷出,但三九集团竟是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收购了许多

多元化经营设计(论文)

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设计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经营)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了解消费者(客户)需要什么,知道什么对消费者(客户)有价值,考虑怎样才能够方便消费者(客户)购买,进而主动地去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求”。 -----------------彼得·德鲁克 多种经营相对于专业化经营而言,是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产品或服务的战略。多元化与专业化经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都是资本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寻求资本最大增值的途径。 经营多元化首先要确定和把握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销售中心在目前经营尿素的基础上,选择多样化经营战略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减少风险。专一经营的优点总是会导致过度专业化的危险,因为每件产品、每项技术、每个市场最后都会衰退。销售量也许仍然没变,事实上有时还会攀高,但是利润却衰退了。对销售中心而言,由于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行业生产相对过剩。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经营甚至无利、亏损经营。单一尿素市场瞬息万变,市场风险随之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多样化经营,以减少单一尿素经营所可能产生的风险。

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 2. 充分利用和共享资源。多样化经营可以充分地利用销售中心的各类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如职工(人力资源)潜能的有效利用,销售技术的延伸,品牌效应及厂牌效应的借用,销售网络的共享,管理及营销经验、知识的积累,以及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如副产品的生产)。 3. 市场的吸引。尽管今天的市场竞争剧烈,但经常会出现新的市场机会。 4. 快速扩张,提高回报。单一经营难以满足其快速、超快速扩张销售的需要,因而希望多开辟几个战场,多点齐动,使资本找到最佳的升值途径。 多元化作为经营战略和方式而言,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一、确定战略目标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在具体发展阶段和市场背景下的一种选择:或是加速成长、培育新的增长点;或是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销售中心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首先应确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确定不仅决定了投资领域的选择,而且指导着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经营和投资方针。缺乏一个明确的多

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探索

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探索 多元化经营又称多样化经营,是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开发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通过吸收、合并其他行业的企业,以充实系列产品结构,或者丰富产品组合结构的一种经营模式。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企业界多元化之风盛行,一些稍有实力的企业都采用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一时间多元化经营热浪袭人。但好景不长,许多实行多元化的企业,如爱多、巨人集团等都因此而陷入经营危机,最终走向失败。为何先前的纷纷成功不久便变成了竞相失败?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原因何在?选择什么样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才能推动中国工业企业提升核心能力?本文的目的是在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内外部因素的分析,找出一种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模式。 一、多元化经营战略发展历程 1957年美国著名企业战略理论家安索夫发表了“多元化战略”一文,在文中他高度概括了企业发展的方向,明确提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容,开创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研究的新纪元。随后,众多学者和专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在企业经营战略绩效的研究方面,美国学者鲁迈特通过对美国大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坚持把多元化经营活动严格限制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企业,其利润率、成长率都是最高的;而非相关业务型的多元化经营则是最低的,从而证明了企业经营业务的相关性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原因。1990年C.K.帕汉拉德和凯瑞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文章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常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之后,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逐渐成为了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研究的主流。 二、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多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对企业产品发展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全球市场规模的扩大,要素成本的降低,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受市场和管理的限制减少,企业专业化成长的规模逐渐扩大,专业化成长空间

多元化经营利弊辨析毕业论文

多元化经营利弊辨析 摘要:多元化经营是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平衡市场需求的波动,扩大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分散和降低市场风险,并为顾客提供整合服务等,从而增强满足顾客需求的能里,创造满意和忠诚的顾客。多元化经营也有一些弊端,运用不当,会产生内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新产品的生产风险、财务风险、新业务的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市场定位、渠道重建、品牌形象和竞争者的冲击等风险)。企业使用不当,必然陷入危境。任何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之前,都要对多元化的利弊加以认真辨析。 关键词:多元化;一体化;利弊

目录 一、引言 (1) 二、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1) (一)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1) (二)多元化经营的形式 (1) 1、相关多元化战略 (1) 2、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2) 三、多元化经营的利弊 (2) (一)多元化经营的利益分析 (2) 1、为企业开辟新的事业范围 (2) 2、平衡市场需求的波动 (3) 3、扩大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 (3) 4、分散和降低市场风险 (3) 5、为顾客提供整合服务 (4) (二)多元化经营的弊端分析 (4) 1、多元化的内部风险 (4) 2、对元化的外部风险 (7) 3、容易造成企业资源过度散,形成低效率配置 (7) 四、结论与启示 (8)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企业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满意回避的话题,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企业对于多元化经营十分热衷,不懈追求。也有些企业对此非常谨慎,乃至退出多元化经营,重新回归专业化。有人说,多元化经营是“陷阱”,也有人评论说多元化经营是“馅饼”,这其实是反映了多元化经营本身存在着各种利和弊。从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现实来看,多元化经营战略使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之路,世界500强大多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案例。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的梦寐追求,于是选择多元化经营成为众多企业努力的方向。但是,多元化经营也有各种风险,大量的企业在多元化面前陷入了失败的深渊。如巨人集团因为盲目多元化而土崩瓦解。所以,重新和深刻的认识多元化经营的各种利弊,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一)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尚未形成对多元化涵义的统一认识和理解。结合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于多元化概念的陈述,本文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二)多元化经营的形式 多元化经营的实践非常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 1、相关多元化战略 所谓相关多元化,是指企业在现有的产品和市场之外拓展,但仍然保留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相关的因素,主要是技术或市场。相关多元化战略又可以分为横向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同心多元化战略。 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企业开发与现有的技 1

多元化经营

企业如何利用多元化更好的发展 1.1概述我国企业多元化 多元化经营 又称多样化或多角化经营,是企业经营不只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而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 鲁梅尔特(R. P.Rumelt, 1974)指出,多角化战略是通过结合有限的多角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与原来活动相关联的新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战略。多角化的实质是拓展进入新的领域,强调培植新的竞争优势和现有领域的壮大。 第二章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与弊端 2. 1.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分散风险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产业升级和产品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快,任何一个行业和一种产品都会从繁荣走向衰退。实现多元化经营,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线,将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在一起销售,避免由于单一产品过时或替代品的出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2)资源利用优势 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通过多元化投资可以产生内部化效应和协同效应,企业能够更广泛的整合自身的研究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以及信誉等要素,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最大限度的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 (3)追逐利润优势 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追逐最大化的利润,如果它的经营范围只局限于某个行业,那么它的利润自然也就局限于该行业,与之相对应,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多个行业,自然所取得的利润就来自多个行业,且不说新进入的行业一般都是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就算某个行业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企业仍然可以从其它的行业中取得利润。 同时利用机会成本,做出更好的选择。 例如,一个人,开了一家酒吧,总投入是5万元,两年以后,收益达到了10万,我们应该说,他赚钱了。因为他的状态比两年前更好了。会计的算法就是利润五万元(不考虑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损耗的问题)。看上去,这种算法没有错。但是经济学者往往不会这么看问题,因为经济学中引入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我们可以设想这个人在5万元投资时有选择,可以选择用这5万元投入在学习上,可能2年后,他可以找到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就是赔本。 经济学的算法是更科学的,因为它总是设法使利润最大化,可以使资源配置最优化。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上去那么明显

企业战略方案国内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水平与理由探讨

★★★文档资源★★★ 摘要:企业多元化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经营战略,我国企业也正在不断地开拓多元化事业,文章通过对国内深圳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研究,定性分析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般因素,再定量分析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征和程度,以及造就我国企业多元化水平的独特原因。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探讨 一、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早在1950年安索夫(H·I·ANSOFF)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他指出当企业现有产品的发展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时,企业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或者是某种产品市场高利润率的****使得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这样一种战略性选择行为。换言之,安索夫的多元化的观点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而言。 1959年彭罗斯(E·PENROSE)在其着作《企业成长理论》的着作中指出,任何时候一个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时,都是在企业不完全放弃其原有的产品线的情况下,从事新产品生产,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这些新产品与原有的产品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换言之,彭罗斯认为多元化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的增加,企业运作的基本领域数量的增加。 1962年,哥特(M·GORT)在其《美国产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中指出,多元化是指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换言之,哥特的多元化观点不仅包括了企业产品的多元化,还包括了市场的多样化,从企业的内部走到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同年,钱德勒(A·D·CHANDLER JR)在其《战略与结构》着作中,通过实证得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也即企业由单一产品线发展到多条产品线,同时组织结构也由U型组织向M型组织转变。 1974年,罗美尔特(RICHARD P·RUMELT)认为:多元化的实质是延伸到新的领域,要求发展新的能力或者增强现有能力,一种的新的业务活动可能与现有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但仍然需要掌握不同的生产技术,不同的营销理念和方法、以及新的投资决策、计划和控制的办法。 由于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是分离的。换言之,企业的生产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虽然可以发现建国前我国企业从事的生产业务范围很广泛,从加工生产到商贸服务,从医院到学校等等,但建国前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不是市场力量催生的,不作为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我们主要从改革开放后,甚至是国内发展资本市场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究竟有哪些特征,其多元化经营水平程度孰高孰低,支撑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殊原因有哪些? 二、内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实证衡量 传统上,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学者把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类: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混合多元化。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取决于企业的产品线之间的关联度,如果这种关联度是高度同质的,而且是没有时间顺序的,一般成为横向一体化,否则就是纵向一体化,如果企业产品线之间的关联度很低,一般称为混合多元化。 文章的研究样本来自截至2004年12月31日,依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体上市公司,根据统计共有530家企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以及中国工商管理总局颁发的企业经营范围明确规定的标准作为分类标准,把企业分为是否从事多元化经营。具体的分类办法如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至少有三类不同的业务,按照这个标准,共挑选出328家公司,因此可以简单地说明,在深交所上市的国内企业中至少有61.88%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从事多元化经营,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普遍性,表明企业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规模经济,也在不断地追逐范围经济,至少是追求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结合。 进一步分析在从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当中,多元化经营业务的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程度又是如何? 根据中国证监会划分行业的标准,再通过对328家样本企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分为23个类别,其中第一大业务类别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房地产行业、电子通讯行业、商业贸易行业。比重分别占到了21%、13%、9%。把这三个行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历程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这三个行业正是中国经济最近几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以巨人集团为案例 学号:I11514024 姓名:尹会琼专业:经济学年级:2015级 摘要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本人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比较感兴趣。本论文通过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利弊分析,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前提条件,从而得出结论:企业进行多元化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战略目标,有稳定的业务基础,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在选择行业时要注意与原行业的相关性;多元化企业的领导要具有驾驭多元化实施过程的能力,还要打造一支与新产业相关的人才团队。本人以巨人集团的案例详细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优势与风险;前提条件;巨人集团案例 引言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这个案例,感想颇多,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关于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是个很有魄力、说干就干的领导者。他感兴趣的领域很多,在这样一个领导者的带领下,巨人集团涉猎许多新领域,有的甚至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后,巨人成功了,后来又失败了。在这样的认识下,本文就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解释 (一)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二)来源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1]是多元化经营的理论来源,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三)内容 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所谓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所谓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谓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所谓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

多元化经营战略论文小企业经营战略论文

多元化经营战略论文小企业经营战略论文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析 摘要多元化经营战略就是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 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而进入不同市场的一种经营战略。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浅层次多元化经营已不能适应企业竞争的新需要,只有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克服种种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因素,将这两种经营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恰当的进行多元化经营,才能不断的保持并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核心竞争力;协同效应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多元化经营企业向新业务或新行业进行扩张,并不断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取得更大利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 品或服务而进入不同市场的一种经营战略,也称多样化或多角化经营。 按照企业涉及的各项业务的相关度,多元化经营战略可分为相关多元化经营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一、相关多元化经营 相关多元化经营是指为了在公司现有的部门或业务中建立新竞 争优势而进入某一或某些业务或产业。

一些最常见的相关多元化成长的方向:(1)开发紧密相关的技术; (2)把诀窍和专门技术从一个业务转移到另一个业务;(3)将一个品牌的商标和信誉转移到新的产品或服务;(4)进入可以共享销售系统和广告影响的业务;(5)进入能够对现有业务及企业的地位有重大帮助的新业务。 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当公司进入或收购与其当前业务或产业不相关的新产业时,它进行的就是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公司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通过将公司的管理技能注入绩效不良的新公司,改善其绩效,从而为公司创造价值。 多元化是一般企业在有了一定的发展后都喜欢采用的战略,他们往往认为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在短期内扩大企业规模或者有着某种特殊的目的。但是他们忘记了他们涉足的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基本上没有经验、人才和社会关系,只拥有一定的资金。而把资金投入一个未知的黑洞,对市场变化估计不足,仍停留在成功经验的简单复制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带来财务危机乃至全盘的失败。过分的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存在很多方面的经营风险。 1、财务风险 我国目前企业投资资金的绝大部分是借贷资金,部分来自于银行,部分来自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部分来自于其他渠道。这与国外

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战略:一个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多元化战略、组建企业集团就是贯穿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普遍做法。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并视其为提高竞争力的一剂良方。但是,多元化经营能否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呢?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回答的问题。在我国,由于盲目实行多元化扩张而受到市场惩戒,最终导致企业倒闭的案例也有很多。从较早的巨人集团到后来的德隆集团,都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警示。因此,只有认清多元化的作用,才能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借鉴和指导。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行较为完整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多元化理论前提条件问题 一.多元化问题提出和发展 (一)多元化的提出 多元化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科斯(1937)关于企业边界的讨论。按照科斯的观点,企业将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在科斯提出企业边界的观点之后,在过去的近70年里,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重要的制度变迁,如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等,导致了交易费用的变化。企业对其边界(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的调整,如兼并收购、重组和控制权接管等,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些活动大部分是战略性的——在统一的框架下,企业通过并购等活动进入新行业或者新兴市场,并在多个行业开展业务(Martin 和Sayrak,2003)。正因为如此,多元化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金融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焦点之一。 最早研究多角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角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角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由他首次提出的多角化经营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而言。但是这种以产品种类多少来定义企业的多角化是不准确的,因为高度相关的多种产品经营与高度不相关的、跨产业的多种产品经营,即使企业最终产品种类的数量相同,但表现出的多角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显然后者的多角化程度更高,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更大。 彭罗斯(E. T. Penrose, 1959) 在其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中定义多角化是企业在基本保留原有产品生产线的情况下,扩展其生产活动,开展若干新产品(包括中间产品) 的生产。并且这些新产品与原有产品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多角化包括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的增加以及企业运作的基本领域数量的增加。他的定义弥补了安索夫多角化定义中的不足,更接近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实质。但其不足之处在于,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现状研究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现状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经营战略之一,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所以在阐述多元化经营的内涵及其产生动因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现状进行概要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有所助益。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相关性;核心竞争力 1 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由于观察和理解的角度不同,目前关于多元化经营的看法大致有:①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同时对不同的行业市场提供产品、服务的经营战略;②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以上的产品、服务的经营战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针对行业而言,后者针对产品而言。综合以上两

种看法,可以认为,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以上的产品、服务的经营战略。一般而言,多元化经营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 2 多元化经营动机的相关理论 2.1 资源基础论 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应该寻求现有资源的利用与新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意欲成为领导者的企业倾向于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经营。而多元化经营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较高的业绩主要是源于它能够使企业分享资源和资产,这些资源和资产是其竞争对手无法从市场上用有竞争力的成本获取的;伴随企业规模大,可以分享的战略资产将更多,如品牌、研发能力、渠道、管理能力等等。所有企业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寻求更多发展领域,充分利用战略资产的趋向。 2.2 分摊风险论 这一理论认为,多元化经营应该把企业业务分散在不同的行业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个部门或一种产品上的亏损可以从另一盈利部门或产品上得到补偿。 2.3 交易成本论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目的是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由于高交易成本而存在不确定性和市场失败,企业往往会内部

企业多元化经营(1)

企业多元化经营 1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辨析 1.1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多元化的概念是上个世纪50年代安索夫提出,迅速被企业界所接受 并实施。多元化经营相对于专业化经营而言,是指一家企业同时经营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或服务。多元化与专业化经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都是资本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寻求资本 最大增值的途径。多元化经营战略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 两大类。相关多元化是指企业从事的行业之间可以协调共享产品、服务、技术或分销渠道等资源,多元化产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 而不相关多元化是各行业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和可共享的资源。 1.2多元化经营与多元化投资 多元化经营与多元化投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极容易混淆。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被认为是跨行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成功典范。GE涉足广电传媒、电力设备、医疗设备、照明电器、金融等多个行业,成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这些不同行业的公司聚集在GE旗 下并受其控制,打着深刻的GE印记,有的还使用GE品牌。与GE不同,美国巨富巴菲特仅仅作为投资者投资于多个行业,如饮料、剃须刀、 保险、纺织等。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都很独立,不使用同一个品牌, 彼此之间很少有相似点。因此,我们通常把后者称为“多元化投资”,与GE的“多元化经营”区分开来。 1.3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优劣比较 1.3.1多元化经营的利与弊 因为多元化经营存有规避风险的种种优势,在20世纪60年代和70 年代,多元化经营在西方以前风行一时,从80年代开始,我国有很多 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些大企业,尤其是财力雄厚的集团公司,

为了规避风险在经营战略上往往采取多元化经营,认为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和综合效应,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有的企业本来就具有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的优势,其多元化性质属于相关多元化,内部的几种业态可以互为用户,形成经营链,实现“肥水不外流”,做到凡事不求人。 不过,很多企业又从多元化转向专业化,企业的兴衰是客观而严峻的事实。从全球《财富》500强来看,很多实行多元化原则的企业的排名纷纷后退,在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仅通用电气是多元化经营的。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浪潮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从披露经营情况的上市公司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TCL、海信、厦华、澳克玛、康佳等先后进入IT行业,但至今未有一家可以与IT专业企业匹敌。这些实行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企业大多是掉进了一个多元化陷阱。 1.3.2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 (1)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企业资源总是有限的,多元化经营的实施往往意味着原有经营的产业要受到削弱。这种削弱不仅是资金方面的,管理层注意力的分散也是一个方面。不过,原有产业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新产业在初期需要原产业的支持,若原产业受到迅速的削弱,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将面临危机。 (2)市场整体风险。多元化经营通过“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去化解经营风险——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过,市场经济中的广泛相互关联性决定了多元化经营的各产业仍面临共同的风险。也就是说,“鸡蛋”仍放在一个篮子里,只不过是篮子稍微大了一些罢了。在宏观力量的冲击之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资源分散反而加大了风险。 (3)行业进入风险。行业进入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入”过程。企业在进入新产业之后还必须持续地注入后续资源,去学习这个行业并培养自己的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另一方面,行业的竞争态势是持续变化的,竞争者的策略也是一个未知数,企业必须相对应地持续调

所谓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所谓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又称多样化战略、多种经营战略或多角化战略,它是指企业从现有业务基础上开展新业务,即在新产品、新市场领域所形成的经营战略。 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局限于房屋施工与配套的水电安装,经营范围狭窄,产品结构单调,生存、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不足。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也是充实和更新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上海隆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波公司)如何从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施工队,发展到成功走上相关多元化经营之路,并取得显赫的成效,进行研究与对策分析。 隆波公司1994年靠职工集资60万元的注册资本起创建,当时拥有员工48人。经过10年的奋斗历程,目前该公司注册资金为2155万元,拥有员工近千人,净资产3亿多元。隆波公司2003年实现产值3.18亿元,是具有房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的企业。目前,隆波公司旗下拥有土建、水利、钢结构等各类工程施工9支队伍。公司在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之时,先后创立了上海嘉屯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上海隆波钢结构网架有限公司、上海嘉屯物业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天音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弘屯经贸有限公司。隆波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主要经过这几方面。 一、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途径 (一)发挥企业潜能 所谓企业潜能,是指企业潜在的可以利用而未开发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商标、管理能力等。它是企业目前所节余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总和。 现代化的企业,一般都是在原定战略目标的范围内从事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制定了有关的增长率和收益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决定下阶段的行动方针。一般来说,总是当一个阶段的目标完成以后,才进行下阶段目标的奋斗。 (二)分散经营风险 随着现代企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这是一个古老的哲理。这个哲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企业多元化成长战略的依据之一,就是通过适宜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 以往的施工企业产品单一、经营方式单一,这样的经营要承受行业风险和国家投资调整风险。因此,许多企业会通过加强自身的开创力和应变力,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冲破行业壁垒,向新的行业和领域拓展。 根据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的投资面临着两类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经济系统整体因素的变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及结果造成的影响。常见的形成系统风险的因素有,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率等。系统风险对在同一经济体系内活动的企业都会产生影响,一般讲个别企业是无法回避的。非系统风险是那些由有别于经济系统整体的因素造成的风险,它的作用范围往往局限在一个产业,或是一个行业。如不同行业对最低投资规模的要求所引起的不同资产结构、不同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差别等。由于非系统风险因素的变化只发生在特定的产业和行业,其表现方式、变动方向、变动幅度和时间在行业之间的风险变动相互抵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系统风险。但是,系统风险将在同一时间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影响到经济系统中的所有企业。所以,多元化组合对系统风险并不产生影响。 多元化经营中的扩大规模,培育新的增长点,实施战略转移。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必由之路。通过扩张企业资本,抢占市场份额,使多元化的经营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实现规模扩张,从而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很大的资本市场。当施工企业由于受到经济规律和国家投资政策的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如果出现波动,就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实施战略性转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多元化经营战略主要有三种途径:企业购并、合资企业与内部发展。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北方经贸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索尼公司个案分析 黄文静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如何处理好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关系, 成为目前跨国公司扩大其市场占有份 额、赚取更多收入的问题。从索尼公司在多元化经营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过程中, 可以发现其成功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并维持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04 08-0022-02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 在20世纪中期,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者安索夫认为从产品与市场两个维度考虑,企业成长可以采取四种不同的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多样化; 市场开发与新产品开发战略的空间后成长的目标, 。下四个动因:、缓解。在多元化战略利益的驱动下, 美国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曾一度掀起多元化经营热潮。据统计, 1949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500强的企业,

到1970年大部分都成为多元化企业。70年代初,全球前1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 多元化企业的数目达到一半多。 然而80年代以后,许多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开始面临严重的问题, 多元化热潮开始渐渐消退。原因主要有:一方面企业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 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势力, 尤其是影响了需要相当资源保证的核心业务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 由于业务领域高度分散,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最后,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许多产品和行业的市场迅速扩张, 不少领域通过内部扩展或在核心产品领域扩展的空间和利益明显增加。而且从实际 状况来看,与同行业兼并相比,对其他行业,特别是无关联行业的企业进行兼并, 成功率很低。因此不少多元化的企业开始退出了不相关的经营领域, 将力量主要集中于主营业务,并且开始着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理论开始成为企业的战略理论的主流。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克拉克?普拉哈拉德(C1K 1Prahalad和加利?哈梅尔(G ary Hamel 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提出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学识”。、偷不来、拆、、, 而是动态生长, 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力, 创造竞争优势。因为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求得生存,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超越竞争对手,创造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二、索尼公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关系

企业多元化战略问题的研究——以联想集团为例

企业多元化战略问题的研究——以联想集团为例 摘要:多元化经营虽然能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好处,但也并不是每个企业在任何时机都适合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多元化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自身条件、外界条件、行业特点等因素,因此本文将以联想集团为例,分析其选择多元化经营的时机、条件以及多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其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多元化联想集团 尽管很多研究认为“小的就是好的”,但是现代企业还是呈现出国际化、多元化的明显趋势。多元化经营最早产生于的美国,一战后美国企业的管理高层开始有意识的开发新市场、新产品,但在80年代后又有大量企业出现了多元化经营危机,从而由多元化转为归核化。多元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企业同时在二个或更多行业从事经营活动,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多元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利益的同时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因此本文以联想集团多元化经营为对象,主要分析多元化战略为其带来的经营效果,同时对其以后的发展提出自身的建议。 一、多元化战略的研究背景 关于多元化战略的对错曾是舆论界讨论的热点,然而参照现实,正反两面的例子都可以找到很多,根据权变学说,每个企业都有其特质,问题的本质不是多元化战略的对错而是企业是否适合走多元化经营道路、企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把握时机、如何选择经营方向。对此高可为、丹华(2011)认为处于发散型技术结构的行业、中后期的企业周期、发展不够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适合进行多元化经营,此外企业还应拥有足够的经营资源、稳固而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刘向暖(2010)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起点应该是相关多元化,同时企业还应及时剥离或收缩业绩不佳的业务单元。此外陈娇(2011)、吴思(2010)也分别以春兰集团、五粮液集团为例进行了多元化的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从2001年4月公开多元化战略,选择了与计算机相关的三个业务——互联网、IT、手机为重点业务,此外还涉足数码相机、房地产、投资业务。但经过3年的战略实施,在2004年又通过收购IBM重新回归PC主业务发展。联想的几度战略转战也不难发现其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本文将以其为例,分析其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联想集团多元化战略的实施状况 1999~2003年为联想集团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期,同时也是其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联想集团通过内部开发、入股、收购、合资等手段进入互联网、IT、手机、房地产、投资等领域(见表1),为其开拓了新领域、扩大了企业规模,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如放大管理结构的缺陷、降低主导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

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得失

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得失分析 ——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思考 企业发展采取“多元化”战略为好,还是以“专业化”战略为重,这是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多元化作为经营战略和方式而言,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一、多元化经营理论概述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便于分析,以原有业务和新增业务之间是否关联为依据,将多元化经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相关多元化。这是指企业的多元业务之间能够共享某些资源的多元化。按关联内容不同,它又包括以下三种类型:技术相关多元化、资源相关多元化和市场相关多元化和技术—市场相关多元化。另一种是非相关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各个基本单元,无论在技术上,物资资源上,还是在市场上都是完全不相关的,企业开拓新事业所需要的技术、物资、经营方法、销售方法必须重新获得。 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看,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

。 (二)多元化经营理论溯源 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多元化战略》一文。文中总结出企业成长的四种基本方向:在现有市场内的增长、开发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多元化。1965年,安索夫发表专着《企业战略》,书中大量论及多元化经营。安索夫提出了更复杂的产品—市场矩阵图。分析了多元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关于多元化的分类:把多元化分为水平多元化、垂直多元化、同心多元化、混合型多元化等四种类型,并指出同心多元化比混合型多元化能有较大的获利性和较低的风险性。 1959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英籍女学者彭罗斯发表专着《企业成长理论》。在书中,她对企业多元化成长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彭罗斯认为,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程度与其拥有的资源量相关,而成功率则与原有专长领域相关。企业的新经营活动离开原有的独特专长领域越远,为应付市场保持竞争力所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 钱德勒(1962)提出了“结构跟随战略”的着名论断。他认为,美国企业的成长一般都经历了四个阶段,与每个阶段的企业战略相适应,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组织结构。四个阶段的企业战略可简述为:数量扩大战略;地区扩展战略;垂直一体化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第四个阶段,与多元化战略相适应,产生了总公司本部和事业部——简称“事业部制”的分权管理结构。 (三)多元化战略与企业发展 多元化经营在今天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战略之一,与专业化经营相比而言,其内容主要有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投资区域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许多知名的世界大企业都通过实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