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兰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134”行动计划

兰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134”行动计划

兰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134”行动计划
兰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134”行动计划

兰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134”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未成年人抓起,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十八大以来确定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要求。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德育环境、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稳步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德育教研和德育评价改革,初步形成了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德智体美有机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尽管如此,但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市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亟待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学校文化育人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等。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构建兰州教育德育新模式,以科学务实的行动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市将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134”总体思路,统筹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1.“1”个目标。培养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到2020年,形成全员育人、全

程育人、全时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全市建成德育示范校200所、文明校园200所。分学段重点培养目标为:

小学学段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情感、文明有礼的习惯、安全自护的意识、乐学向上的意趣、诚实守纪的品质。

初中学段重点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举止文明的言行、遵规担责的意识、自控耐挫的品质、立志怡情的志趣。

高中学段重点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敢于担当的公民意识、乐观向上的个性追求、志存高远的理想情操。

2.“3”项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文化教育。

3.“4”个途径。将德育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文化、社会生活之中。

(二)基本原则

1.时代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站在世界发展、民族复兴、信息革命的前沿,充分发挥创新对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

2.特色性原则。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凸显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优势,构建富有兰州地方特色的德育模式。

3.系统性原则。整合优质德育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德育实施、监督、评价机制。

4.实践性原则。实现德育工作由课堂向实践的拓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要聚焦“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载体,拓宽培养渠道,落实落细育人

目标。

1.以全面发展为理念,培育核心素养。立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三大板块,着力提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以创建文明校园为载体,夯实精神根基。围绕领导班子、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教师队伍、人文环境等方面,全面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把学校建成能够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竞争力人才的阵地。

3.以落实《守则》为基准,铸造发展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要求转变成日常行为准则,引导中小学生增强自觉践行《中小学生守则》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要加强家国情怀教育、责任担当教育、人格修养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1.以民族精神为灵魂,培育家国情怀。着力引导中小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以中华传统家国操守为价值标准,增强家国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2.以社会公德为支撑,增强责任担当。着力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以中华传统伦理价值为基础,形成保护生态、乐于奉献、尊老爱幼、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3.以道德品质为任务,锤炼人格修养。着力引导中小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以中华传统价值观念为导向,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能创新的中国人。

(三)校本文化教育

学校要完善办学理念、学校治理、师生行动等育人系统,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以三风一训为精神,完善理念系统。确立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为价值取向的核心理念,高度凝炼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培养目标等学校精神文化符号,并转化为师生的精神认同和价值追求。

2.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完善治理系统。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3.以品质提升为核心,完善行动系统。盘活文化资源,将学校文化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打造出富有鲜明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化品牌,以品牌效应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四、实施途径

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文化和社会生活,构建立体式、多层次、数字化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一)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改进课堂教学,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

1.优化德育课程体系。落实国家课程,加强道德与法治、

思想政治等基础性课程教学。加强法治、生命、劳动、生态、心理健康、科技创新等专题教育,开发拓展性课程;围绕团队活动、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社区服务等,开发体验性课程。市上定期组织优秀德育校本课程评选。

2.优化课堂教学体系。实施全科育人,将德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统整各学科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加强学科融合。利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有效落实德育目标。

3.优化德育评价体系。完善以道德素养、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为要素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总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多元化、个性化、过程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德育评价结果作为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融入实践活动之中

重视德育体验和实践,加强常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教育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

1.抓实常规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基点,整合德育常规活动,设计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德育系列活动,重点养成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建成常规教育体系和长效机制。

2.丰富主题教育。结合民族精神月、国家公祭日、国庆节等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中国梦”“金种子”“三爱三节”“五礼五仪”等主题,开展公民素养教育;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主题,开展感恩教育;结合健康、安全等主题,开展生

命教育。

3.拓展实践教育。利用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国学馆、博物馆、科技馆、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通过旅行访学、社区服务、志愿活动、勤工俭学、学雷锋、保护母亲河等活动载体,丰富德育实践。

(三)融入学校文化之中

以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为重点,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学生品格养成中的浸润度和熏陶力。

1.制度文化引导。将学校精神贯穿于现代学校治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管理、家校合作之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在公正公平基础之上的执行力,形成自觉体认,规范和指引师生行为,把制度中蕴含的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内化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为文化规范。全面开展旨在提升学生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心理修养的实践性活动,通过学生切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正确价值判断体系,养成墩品雅正的行为习惯。

3.环境文化浸润。坚持人文与自然相并重、文化气息与人际关系相融合、整体设计和结构布局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学校布局合理、动静分明、品位高雅、个性凸显、科学合理的特色环境建设,让校园环境彰显核心理念,倾注人文关怀,充满文化气息,把校园建成诗情画意的花园、爱心洋溢的家园、愉悦求知的乐园。

(四)融入社会生活之中

不断拓宽德育渠道和形式,共筑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协作的良性机制,将德育渗透到中小学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家校合作育人。实施“智慧父母·圆梦工程”,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教论坛、家长讲堂、好家长评选、家风建设等活动,引导家长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健康有益的家庭文化娱乐活动,为孩子提供宽松、活泼、和谐的精神成长空间,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家校共同培养学生生活、学习等良好习惯。

2.多方联动育人。协调政府机构、社会团体、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强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区德育资源的优化利用,组织中小学生进企业、进社区、进高校、进场馆,开展生涯规划、国情教育、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爱他人。

3.践行规则育人。在社会生活中,引导青少年树立规则意识,遵守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提高文明素质。在体育场、剧院等公共场合,做文明观众;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做文明乘客;在游览场所,做文明游客;在道路上,做文明行人等;在网络上,做文明网民。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也应成立相应机构,学校党组织要领导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

(二)细化方案制度。各县区、各学校要将德育工作制度化,推进学校品质提升和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细化德育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构建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家长委员会制、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的制度体系。

(三)提高队伍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定期组织德育队伍的专项培训。充分发挥“金城名班主任”的辐射引领作用,开展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和主题班会评比,提高育人能力。各学校要加强班主任、家庭教育骨干、校内外辅导员等队伍建设。

(四)开展德育研究。各县区、各学校要借助教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的德育专业优势,指定专人负责德育研究工作,加强德育校本化研修,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德育工作实践化等课题研究,力求学术研究与经验传播同行。

(五)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绩效的重要依据。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德育资源库,健全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式,提高德育实效性。

(六)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区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加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各学校要借助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平台,宣传推广德育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文件。 2、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德育工作的构建体系是(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 4、德育工作应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5、德育工作格局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6、德育工作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 8、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 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9、《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 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 10、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应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指南》倡导构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是( B ) A.领导有力、条件完善、队伍优化 B.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C.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D.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2.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集中体现“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要求的是(A ) A.坚持正确方向 B.坚持协同配合 C.坚持遵循规律 D.坚持常态开展 3.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最直接体现学校德育工作开放性特点的是(C ) A.坚持常态开展 B.坚持遵循规律 C.坚持协同配合 D.坚持正确方向 4.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最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的是(D ) A.坚持正确方向 B.坚持遵循规律 C.坚持协同配合 D.坚持常态开展 5.在高级中学,德育课程是指(C ) A.综合实践活动课 B.道德与法治课 C.思想政治课 D.思想政治理论课

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的德育队伍最庞大,德育口号最响亮,但德育最终变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教育的问题“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套用语。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提法背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德育被边缘化,有人说现在的德育是“三无”,首先是德育无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无奈,德育是众矢之的,经常被挤压,经常被指责,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脱节,德育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德育无能,德育很难有一种有效的制衡措施被学生和社会认可,总是把我们推向家长或学生的对立面。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也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

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我常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紧张,让老师喊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德育?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的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式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三、德育的功能, 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图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渠小学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姚集小学德育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相关职责 1、校长室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领导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德育处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和活动重点方案,督促落实。 3、教导处教研组

领导班主任制订学生品德教育计划,指导上好品德课、晨会课。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 4、班主任 班主任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善于培养和组织好学生干部,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要循循善诱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努力贯彻校风,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班风。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要主动争取科任教师的协助,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文体活动、集体劳动及各项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不断完善班级学生管理制度,特别要切实抓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家访工作,每学年普访一次以上,并作好家访记录。认真组织、积极带领本班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5、科任教师 课任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关心并热爱学生,按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教育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各项教育活动,重视眼保健操的督促和辅导工作。负责专项队伍、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德育管理 (1)横向构成:“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完整版)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一线小学教师,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指南》,从中受益匪浅,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指南》中指出了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深入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积极引导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

移民区小学德育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移民 “移民”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迁移到外地或外国落户的人”①,显而易见,移民有国内移民与跨国移民之分.然而因对国内移民的研究甚少,所以造成了人们对“移民”即指“跨国移民”的错觉。其实《辞海》对于国内移民早有界定:“在一国内部、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管理体制下,人口迁移有特定的含义,即伴随着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迁移,没有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流动。”① 2、德育 ⑴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⑵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国内外对移民区小学德育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对道德观念的研究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巴恩斯(E.Barenes)发表的题为《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的研究报告,用问卷法研究了关于惩罚观念发展的问题;美国的夏伦勃格(M.Schallengberger)发表了题为《儿童的公正观念》的文章,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报到了关于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研究。本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心理学家麦考莱(Maoaulay)和瓦金斯(Watins)进行了一项关于环境与儿童道德价值观关系的研究;几年后,哈桑(Hartshorne)、梅(May)以及马勒(Maller)对儿童品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儿童的诚实与欺骗的道德品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皮亚杰有关儿童道德观念的研究。 2、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精品

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各条线职责 1、党支部校长室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领导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政教处工会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和活动重点方案,督促落实。 3、教导处教研处 领导班主任制订学生品德教育计划,指导上好品德课、晨会课。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 4、班主任 班主任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善于培养和组织好学生干部,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要循循善诱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努力贯彻校风,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班风。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

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要主动争取科任教师的协助,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文体活动、集体劳动及各项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不断完善班级学生管理制度,特别要切实抓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家访工作,每学年普访一次以上,并作好家访记录。认真组织、积极带领本班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5、课任教师 课任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关心并热爱学生,按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教育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各项教育活动,重视眼保健操的督促和辅导工作。负责专项队伍、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年级德育管理 (1)横向构成:“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2)纵向构成: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年级学生会——各班学生干部——全体学生。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学校——家长学校——学生家长。年级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协助下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为本年级家长举办不同主题的专家讲座,结合本年级学生身理及心理的特点和年级德育目标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

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高渠小学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姚集小学德育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相关职责 1、校长室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领导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德育处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和活动重点方案,督促落实。 3、教导处教研组 领导班主任制订学生品德教育计划,指导上好品德课、晨会课。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 4、班主任 班主任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善于培养和组织好学生干部,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要循循善诱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努力贯彻校风,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班风。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要主动争取科任教师的协助,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文体活动、集体劳动及各项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不断完善班级学生管理制度,特别要切实抓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家访工作,每学年普访一次以上,并作好家访记录。认真组织、积极带领本班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5、科任教师 课任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关心并热爱学生,按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教育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各项教育活动,重视眼保健操的督促和辅导工作。负责专项队伍、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德育管理 (1)横向构成:“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文件。 2、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德育工作的构建体系是(方向正确)、(内容完 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 展)。 4、德育工作应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5、德育工作格局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6、德育工作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 8、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9、《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

10、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应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 (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 (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在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该《指南》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体系、内容安排、实施途径与要求以及组织实施等6个方面对中小德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4.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5.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2019-01-28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现状焦点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促使外国教育事业的顺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工作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等的研究。这些研究兴奋点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实验此起彼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形势令人振奋,研究问题日益集中,研究焦点正在形成。实际上,这些研究焦点就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一、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 受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朝着四面开花、各放异彩、不拘一格的方向发展,各种德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相继呈现,不断丰富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研究领域。从德育理念上来看,德育体验论、对话德育论、交往德育理论、生活德育论、德性论等各领风骚,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观念智囊;从德育实践上来看,网络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校本德育、叙事德育、活动德育、欣赏型德育等都是德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德育实践样式。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德育理论深化了,德育实践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视野与思路拓宽了。然而,与之并行不悖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到底什么样的德育形态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的需要开始成为令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如若对该问题给不出一个科学的答案,德育工作者极有可能在这五彩缤纷的德育理论面前无所适从、乱了阵脚。所以,在吸收、统整、综合所有德育理论形态与实践样式的优势和智慧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整体转换,就成为摆在我国德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而言之,这种“整体化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德育工作为中心对各种德育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德育思路;以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为纽带来协调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培育学生应对特定社会境遇、道德问题的道德智慧;以学校德育工作为线索来协调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网络德育,构建立体交叉、合力最大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条高速公路等等。这些工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德育工作者与教育者思考的重点问题。 二、德育工作要回归生活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姚集小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姚集小学德育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相关职责 1、校长室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领导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德育处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和活动重点方案,督促落实。 3、教导处教研组 领导班主任制订学生品德教育计划,指导上好品德课、晨会课。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 4、班主任 班主任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善于培养和组织好学生干部,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要循循善诱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努力贯彻校风,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班风。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要主动争取科任教师的协助,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文体活动、集体劳动及各项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不断完善班级学生管理制度,特别要切实抓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家访工作,每学年普访一次以上,并作好家访记录。认真组织、积极带领本班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5、科任教师 课任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关心并热爱学生,按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教育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各项教育活动,重视眼保健操的督促和辅导工作。负责专项队伍、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德育管理 (1)横向构成:“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立公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验;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现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现状一:重“智”轻“德”。对于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难,难在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现状二: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现状三: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现状四:.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终稿]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终稿] 姚集小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教学管理 教务处 班主任科研管理 教研组 监督管理 教代会科任教师 常规管理 校长室德育处班 组织活动少大队班委级少先队 后勤、安全管理总务处 社区活动管理派出所村委会村委 家长 姚集小学德育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相关职责 1、校长室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 境育人的工作方针,领导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德育处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和活动重点方案,督促落实。

3、教导处教研组 领导班主任制订学生品德教育计划,指导上好品德课、晨会课。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 4、班主任 班主任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善于培养和组织好学生干部,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要循循善诱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努力贯彻校风,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班风。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要主动争取科任教师的协助,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文体活动、集体劳动及各项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不断完善班级学生管理制度,特别要切实抓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家访工作,每学年普访一次以上,并作好家访记录。认真组织、积极带领本班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5、科任教师 课任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关心并热爱学生,按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教育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各项教育活动,重视眼保健操的督促和辅导工作。负责专项队伍、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德育管理 (1)横向构成:“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 念;“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2)纵向构成:年级党、少先队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负责制下,教研组长对各个年

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

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 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从学校的需要,教师的意志出发,为德育而德育,所以德育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实际效果甚微。作为一名从事学校德育工作近十年的专职德育干部,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学校的德育干部有一个思维定势,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是搞活动,所以为搞好一个活动绞尽脑汁,想办法,找点子,结果常常是活动结束后,除了为以后上级来检查学校工作多了一次活动记录外,学生的反映,实际问题的解决及活动的效果始终不尽人意。最近,越来越觉得有必要结合平时的点滴思考,对当前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德育工作抓什么 我们许多的学校德育干部从接受学校德育工作任务开始,就常常延续上任德育干部的做法,一开始就忙碌于各种活动方案的设计及活动的准备,而对于德育工作到底抓哪些,怎样抓,却没有更多地去理会和思考。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

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段话从三个方面非常明确地回答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首先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环境,分秒都是德育时间的大德育观;其次,要把实践体验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第三,要以让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第四,德育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逐步实施。显然,如果我们把德育工作简单地看成是搞活动是不够的。 二、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我们经常说要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德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地探索。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我们的学校做到一切为学生服务,为一切学生服务,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这里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学生服务什么,也就是说学生有什么需要;二是怎样服务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是社会运动的第一动力,是一切行动的生命线。德育工作只有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才能有生命力。老子说:?德者,得也?,朱熹说:?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这些都说明需要是德育的目的和指向,德育是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有什么需要 1.爱的需要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必须”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必须” 017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在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这一文件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做到“一二三四五六”,即构建德育工作的“一个体系”、深化德育工作的“两个结合”、抓好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坚持德育工作的“四个基本原则”、明确德育工作的“五项主要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把这些要求扎实落地,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要落实这些要求,就必须切实从行动上将德育课程与实践活动列为工作重点。《指南》的发布,为中小学德育课程和德育实践的系统化提供了充分的指引。从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来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活动、轻课程”的倾向。有些学校,热热闹闹地组织一次德育活动,就算是完成了德育任务,而对于需要持久发力的德育课程,则被置于教学活动的末位,无论是在教学环节还是在评价环节,都难以体现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有的地区甚至以“德育课程就是解决思想素质问题”为借口,将德育课程排斥在考试评价体系之外,以可有可无的“开卷考查”,简单地给学生一个是否合格的等次,就算完成了德育。这样

的做法,不仅极大损害了德育教师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积极性,更对这些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德育实践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只做表面文章、不问实际效果的做法。以上问题必须加以根本改变。要切实联盟落实《指南》所说的“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和“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的要求,让德育课程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德育课程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核心课程,必须在教学体系中给予优先保证。当前我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并在全国统一使用的做法,正是德育课程“落在实处”的重要契机,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落实上下功夫,让德育课堂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德育课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课程。同时,要从实效性角度审视和评价德育实践活动,不求花样、只求有效,切实为学生的品德养成提供条件。将这些内容系统部署是《指南》的亮点,将这一任务扎实落实则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 要落实这些要求,就必须切实发现和优化德育课程的实践方式。《指南》确定了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明确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需赘言。而对于这些内容如何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落实,则需要认真考虑。现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图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建设 1、校长室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领导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教导处少先队辅导员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和活动重点方案,督促落实。 领导班主任制订学生品德教育计划,指导上好品德课、晨会课。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 3、班主任 班主任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善于培养和组织好学生干部,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要循循善诱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努力贯彻校风,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班风。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要主动争取科任教师的协助,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文体活动、集体劳动及各项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不断完善班级学生管理制度,特别要切实抓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家访工作,每学年普访一次以上,并作好家访记录。认真组织、积极带领本班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4、课任教师 课任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关心并热爱学生,按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教育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各项教育活动,重视眼保健操的督促和辅导工作。负责专项队伍、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1)

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校长王树贵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在中小学强调思想道德教育,但德育的实效性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传统的德育方式忽视德育与美育的内在联系,德育过程缺乏美育的参与,是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有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以为,德是美的内核,美是德的表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完全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校试图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探索“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求索德育过程美育化的途径,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从小知美、懂美、爱美,做美的人,做有道德的人。 一、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 (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进城打工人子女也需要“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接受美好东西的滋润。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审美教育欠缺,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精神风貌等方面不“美”的地方较多。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三)今天研究和实施美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宏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问题。因为社会现实是:诚信缺失、浮躁功利、环境污染、精神疾患、艺术低俗、文化枯萎,等等。 微观:把自己的学校搞好,把自己的小环境搞好,为美的社会建设尽一点点绵薄之力。 为了说明今天研究和实施美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提一下鲍姆嘉通和席勒这两个人。 鲍姆嘉通(1714-1762)德国人,20岁就发表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也称作《关于诗的哲学沉思》,最早创立美学教育的理论家。他警告人们忽视或弱化审美教养的可怕后果:导致人的贪婪、伪善、狂暴、放荡,最后会败坏一切美的东西。 席勒(1759-1805),德国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和美学家,其美育代表作是《美育书简》。席勒从美育的独特视角开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先河,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和艺术低俗的弊端。他说:“在现时代,欲求占了统治地位,把堕落了的人性置于它的专治之下。利益成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一切天才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席勒的这种批判是非常深刻和具有普适性的,即便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二、关于这项研究的现状、依据、概念的界定和意义、特点 (一)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行为实践研究。

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饮泉小学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图 各部门职责 1、党支部校长室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领导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德育处工会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和活动重点方案,督促落实。 3、教导处教研组 领导班主任制订学生品德教育计划,指导上好品德课、晨会课。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 4、班主任 班主任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善于培养和组织好学生干部,发挥学

生的自治能力;要循循善诱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努力贯彻校风,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班风。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要主动争取科任教师的协助,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文体活动、集体劳动及各项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不断完善班级学生管理制度,特别要切实抓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家访工作,每学年普访一次以上,并作好家访记录。认真组织、积极带领本班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5、科任教师 课任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关心并热爱学生,按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教育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各项教育活动,重视眼保健操的督促和辅导工作。负责专项队伍、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德育管理 (1)横向构成:“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2)纵向构成:年级党、少先队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负责制下,教研组长对各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少先队——各班学生干部——全体学生。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各中队来执行和强化;学校——家长学校——学生家长。年级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协助下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为本年级家长举办不同主题的班会、家长会,结合本年级学生身理及心理的特点和年级德育目标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 曹埠镇饮泉小学 2015年9月1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