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休闲学论文

休闲学论文

休闲学论文
休闲学论文

休闲学论文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休闲农业的价值

一是经济功能,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同时也能为当地农民带来收入。

二是游憩功能,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

三是社会功能,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四是教育功能,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景观的户外教学场所,其中的科技农业园也能为游客普及科学知识。

五是环保功能,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对游客进行现场的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思想。

六是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生生不息的动植物、遍地绿色的草木,以及随处的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的场所。特备是对于现代都市人都是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下,就更需要这种能够舒缓压力的场所。

七是文化功能,休闲农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也能加强城乡交流,以城带乡,促进农村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一是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二是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

高农民素质。

三是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

明乡。

四是休闲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条件,为建设村容整

洁的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四:休闲农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休闲农业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休闲农业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促进了农民增收,稳定了农产品市场。实现了农业由第一产业直接进入第三产业的跨越。

也因此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也提高了农业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对农业资源了的利用

能力及农产品市场供求的掌控能力。

休闲农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休闲农业是以高效率的资源替代了低效率资源,进而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产出随之增长额新型农业。休闲农业可

以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在当地就业创业和增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促

进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也,餐饮也,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工业。

休闲农业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

改造有促进作用,可以改善乡村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农村走向生态环保,文化

传承等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增进城乡

交流与互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客观上改善了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塑

造良好的乡村风貌。

五: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休闲农业的开发,实现了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

济的增长,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理论认识的不足和实际操作的不

到位,尚存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缺乏定位。首先,各地的休闲农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建几间小木屋,种些果树,

特色不够明显,经营的项目绝大部分都是农家餐饮、垂钓、观光、休闲,农庄之间不能有

效地实现协调发展;其次,目前的休闲农庄带动产业的项目很少,即使有带动的,范围也

非常有限

因此我们统筹规划,恰当定位。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因地制宜,搞好总体规划。要

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及人文特点,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特色,树立品牌,开展形式多样

的活动,挖掘其蕴藏的文化资源。要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特色园区等,与当地的旅游景点

连线联网,将发展休闲农业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把休闲农业纳入到大旅游业当中去

通盘考虑。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农业生产、园林景观在整体上的和谐与统一。其次,休闲农业的项目规划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体现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应遵循奇趣性、参与性、益智性、多功能性,体现对农业资源的充分整合功能。第三,制定休闲农业

规划时应体现四个结合:一是与当地人文背景、自然资源的结合;二是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加工企业的结合;三是与新农村新面貌、小城镇建设的结合;四是与其他旅游景点

的结合。加强休闲农业与其他行业的相互渗透,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使休闲农业形成一

个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联的共同发展产业。带动相关产业,搞活地方经济,致富农村百姓。。

2.人才缺乏。多年来各地农村的劳动力特别是有文化的年轻男性劳动力大都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女性化,农业后继无人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留

在农村的劳动力能力相对较弱,普遍缺乏开拓能力,从而阻碍农村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农村较多家庭更多依赖“农外”收入,纯农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结果导致农业

经营日益粗放,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相对较低。

因此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要注重培育人才。提高产业竞争力在确保休闲农业发展

生产基础设施的同时,多层次、多元化地培养下一代年轻农业骨干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要

培养骨干、提高务农者劳动素质,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吸收非农人员从事农业等;二是针

对休闲农业劳动的实际情况,发挥女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女性能力和开展或活动创造必要

条件;三是通过推进研修教育、低利资金的融通、优惠提供土地和信息的网络化等,使本

来是农家出身但在农业以外行业就业的优秀人员重返农业,同时吸引非农家出身的人加入

从事农业的行列;四是由各级政府和农协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普知识、技术讲座等,在

社会上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理解农业、支持农业的良好风气;五是重点投资,注重

培养一批既懂农业技术,又会经营管理,更善于搞好销售流通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

农业发展的需要。

3.游客集中的市场问题。游客集中是指游客选择时间的集中和游客群体的集中。根据

同济大学袁胜军等人的调查,上海游客选择农业休闲游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法定假日和周末,各景点双休日和法定假日住房基本饱和,而平时入住率徘徊在30%左右。法定假日选择农

业休闲旅游的主要是自驾车族,且以家庭和亲戚朋友为单位;而在双休日,则是单位客户

和家庭客户为多。其他城市的休闲农业,该状况更为明显。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在双休日,4000~5000人/d访问园区是常有之事,但在工作日,则往往门可罗雀。游客的过渡

集中,使农业休闲设施的利用效率大大下降,增加了接待成本。

加强休闲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进行农产品加工或寻找农产品市场。树立品牌与形象。休闲农业是休闲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搞好是休闲农业的关键。要充分利用

地势资源、环境资源和丰富的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名优新特农产品。有条件的区

域,要积极引进先进、优良的适合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水果、蔬菜、花卉和其他观赏植物,引进工厂化生产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观光休闲农业的科技量。并开展农产品简

单加工,使之更易保存,也可以寻找市场,向外销售绿色农产品或观赏植物。并大号自己

的品牌,做到品牌效应。

5.休闲农业经营管理问题。目前,休闲农业所在区域是农民集中区域,一些乡镇为增

加政府收入,政策向开发商倾斜,而开发商不顾环境污染,随意处置生活垃极,不顾农民

利益,随意压低农民用工和农产品价格,侵害了当地农民的利益,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另一方向各个景点是由不同组织形式投资经营的,各个景点的经营思路、规划等差异很大,要想统一休闲农业旅游市场难度很大7J。各休闲农业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不

能发挥群体优势,也不便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导致恶性竞争和景点建设质量的降低,从

而使休闲农业在总体上缺乏吸引力。

对此我们要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保护农民利益在依靠自身的经济规律,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可以组建休闲农业协会,通过制订协会章程,以行业自律行为,相互监督,规范内部经营机制,同时开展业务培训,相互交流经验,进行农庄间的互助协作,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不断吸纳农民就业及增加农民收入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保护农民利益,真正做到致富一方。

6.休闲农业的品牌化意识不强。虽然我国相当多的城市日前在开发休闲农业资源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品牌理念,有的品牌甚至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四川成都的“五朵

金花”。但在优化经营资源,创造强势品牌意识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相

比较还较大的差距,国内绝人多数休闲农业基本上还没有品牌化意识。没有品牌就意味着

没有特色,顾客也就没有挑选的余地。如果休闲农业能形成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那么就可以创造和诱导游客需求,达到游客能在不同的休闲场所品味不同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不同休闲场所和游客多赢的品牌营销策略。当然,这是日前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发

展所不具备需要尽快完善和改造的。

因此应该打造品牌,注重营销策划,加强市场推广。农业休闲旅游的营销,应把目标

客户主要锁定在学生和上班族这两个主要群体上。此外,调查还发现,约46.4%的游客是

通过朋友介绍来了解休闲农园的,而通过媒体广告了解的仅占28.3%,这说明休闲农业园

区的营销者,应该高度注意园区自身的口碑和服务,要让游客兴尽而归从而带来大量客源。在市场调查谈到“为什么不愿意参加农业休闲游”的理由时,大多数接受访问者认为农业

休闲旅游景点没有吸引力,这进一步说明了当前的休闲农园在营销策划和特色建设方面的

不足,这在园区建设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体育教学方向的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方向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16-02-03来源:毕业论文网手机版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体育教学方向的论文参考文献,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英)克里斯布尔。休闲研究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体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5]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6]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王琪延。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9]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0]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1](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2](美)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3]JoeMaguire. Towards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sport and the emotions: Afigurationgal perspective [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Sport, 1991,26(1) :25-35. [14]DeniseAnderson. Adolescent girls' involvement in disability sport:Implications for identity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Issues, 2009, 33(4); 427-449. [15]K.I. Siegenthaler, G. Leticia Gonzalez. Youth sports as serious leisure: Acritique[J].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 1997,21(3):298-314. [16]DianaWoodward, Eileen Green, Sandra Hebron. The Sociology of Women'sLeisure and Physical Recreation: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J].Internationg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1989,24(2):121-135. [17]梁利民。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初探论文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初探论文(论文摘要) 从上世纪80年代体育学者开始涉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算起,我国体育社会学经历了将近30年的历程。本文对现阶段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就未来如何发展体育社会学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进行回顾,理清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思路进行瞻望思考。 (论文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研究;发展;思路 一、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1.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涉猎这一领域,最早是北京大学林启武先生编写的《体育运动社会学》讲义,在小范围内向国内体育理论界介绍了体育社会学的框架。1986年,沈阳体育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个体育社会学教研室。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相对较小。199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体育社会学学术队伍趋于不断发展壮大。任何一门学科,学术人才梯队是该学科发展的有效人力资源。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启蒙由一些学者如林启武、蔡俊五、刘德佩、牛兴华等发起。随之,北京体育学院率先在体育理论专业中招收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阶段。2001年,北京体育大学开始招收体育社会学研究方向的博士。这些先后培养出来的高层次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各院校或单位的学术带头人。 3.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趋于逐步拓宽。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社会学主要是引进翻译国外资料,同时兼有借鉴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国内体育现象展开研究双重特质。90年代,研究领域已包括体育价值观念、体育产业和体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等。我国体育社会学由引进翻译国外体育社会学资料到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实证性初步研究,以及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学,其研究领域逐步拓宽,并向纵深发展。 4.当前体育社会学发展的特色表现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由于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起步较晚,基本以借鉴国外为主,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学科的许多内容还比较缺乏,因此初期学术的发展主要靠定性的描述为多见。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中国体育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迅速崛起,并以较快的步伐进入社会,于是一部分过去从事体育教育理论教学的教师和体育管理人员转向体育在我国开创体育社会学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我国体育社会化程度的加强与发展,学科体系与学术的’研究光靠定性研究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因此广大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者在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础是,开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设计)题目:我国银发旅游市场现状及营销策 我国银发旅游市场现状及营销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出门旅游,且伴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他们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业潜在的巨大市场。然而目前的国内旅游业并不关注老年人市场,老年人消费品也十分的匮乏。针对以上问题,大力开拓老年人市场,增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市场需求,改善营销措施已近成为了开发我国银发旅游市场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银发旅游市场需求营销

目录 一、我国银发旅游的特点 (1)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 (二)老年人的消费特点 (3) 二、我国银发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4) (一)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4) (二)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 (4) (三)老年人有强烈的旅游欲望 (5) 三、我国银发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5) (一)旅游市场供需不平衡...............................................(6)(二)旅游产品缺乏针对性...............................................(6)(三)旅游服务项目的专业性不强.........................................(7)四、我国银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7) (一)产品满足需求,迎合消费心理.......................................(8) 1.产品要突出老年人特色..............................................(9) 2.注重产品质量,提高优质服务........................................(9) (二)优化价格策略,创建物美价廉产品...................................(10)(三)沟通方式多样,进行灵活促销.......................................(10)(四)扩展营销渠道,提高消费便利.......................................(11) (五)积极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12) (六)加强政府在旅游市场中的职能.......................................(13) 五、结语..................................................................(14) 参考文献..................................................................(16)

休闲体育社会学论文-社会学论文-管理论文

休闲体育社会学论文-社会学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城市发展过程中,缺少对休闲体育产业空间的规划 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也意味着社会中的劳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变过程,它体现了社会生活及生产水平的总体进步。城市的发展有利也有弊,他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制造了更多的不利因素。曾有学者认为:由于、经济、文化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明显加强,使得城市规划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其中就包括对休闲体育的规划,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休闲体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越来越重要。但为了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我们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城市休闲空间。而现在这种问题却难以解决。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因为人口较多,交通堵塞,环境质量差及空间拥挤等问题,导致城市休闲规划严重受阻,大多数人有时间却没空间从事体育活动。当然,理论上讲,这与当时人们在规划城市发展过程中缺少对休闲体育观念上的认识有关。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城市中的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2休闲体育业与城市化的发展

罗歇苏认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也伴随着人们娱乐精神的成长,城市作为娱乐发展的根源及基地,为人们进行娱乐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项目选择。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首先,原先的以密集型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逐渐转向工业化农业形式,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其次,相对于农村来讲,城市经济的繁荣不断吸引着新一代的年轻人疯狂追逐多彩的新生活,他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最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变得逐渐密集并形成一些小的城镇,他们在生活和生产方式上采用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镇逐渐发展成一个个的城市。在这种城市化演变过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上逐渐彼此依赖,很长时间以后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节奏化和规律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些法定假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使得大多数人有了想要休闲和从事休闲活动的可能。 3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 在当代,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其实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人们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不得不进一步完善和改变自己,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一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会被大量占用。话说回来,日趋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使得人们疲于应对,这也阻碍了人们从事休闲体育的潜在可能,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人们不得不去接受新知识和新

体育社会学论文周威

从体育后备人才人才青黄不接看体育事业的未来 ————一以湖北为例案例分析: 在前不久国内刚刚结束的室内田径竞标赛中上海站中,我省运动员出人意料的荣获三块金牌,金牌排名位于全国第二,苏雄锋很擅长在室内田径锦标赛中出彩,去年,他正是在南京室内田径锦标赛中,以8米27的成绩,打破男子跳远项目的亚洲纪录。广州亚运憾失金牌后,他奔赴海南集训,在缺席了此前南京站的比赛后,他在昨天跳出7米91的成绩,尽管这个成绩一般,但他仍然拿到了冠军。在男子60米的争夺中,湖北队小将郑东升继亚运会接力夺金之后,延续了好状态,他在预赛和决赛中分别跑出6秒72和6秒67的成绩,获得男子60米的冠军,而于维英在女子1500米争夺中,为湖北再添一金。在男子60米栏决赛中,湖北小伙张建新获得第三。赛后,在现场督战的省田径中心主任朱庆民说:“为了接下来的世锦赛选拔赛,出于保护的目的,这一次只让苏雄锋跳了两跳,队员们这次表现不错,取得这样的成绩很难得。”(网络资料) 前言: 今世界的竞争体育不单是依靠一线队员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储备竞争将直接决定各国竞技体育在世界排名的走向。后备人才是否充足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薄弱,对基层运动队训练以及年轻队员的选拔、培养及训练工作重视不够,使部分项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正文:

湖北省的田径项目在全国一直处于中游水平,这一次突然有了大的进步我觉得原因有三:1.湖北省对于体育事业的一贯支持。湖北省每年投入在体育事业中的资金很大,在城市建设这方面一直是以广场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市民日常体育锻炼的效果,加大了对基层体育设施的建社与传播,根式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要求与规定,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2.有良好的体育分为与环境。湖北省是一所高校云集的大省,每年湖北省高水平运动员的测试比赛在就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冲着本地各大高校前来竞赛的运动员。各大高校也是大力抓体育,广受体育方面的特殊人才,从选材到培养一条龙。其中更是不乏高校与省体工队积极联系,共同培养运动员,形成了一种复合式,立体式的后备人才培养空间,为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创造条件。3.充足的人口基础。湖北省人民从小就热爱体育事业,依托坐落长江边上的天然地理优势,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从事体育方面的培训,每个阶段里都有专门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一层一层的选拔与系统的训练,促成了人才源源不断的现象,从而在全国整体体育人才紧缺的大气候下依旧保持较强的上升势头! 我个人总结出2008年之前的湖北省世界冠军运动员: 1984年周继红女子十米跳台冠军 1988年陈静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 1992年李小双男子自由体操冠军 伏明霞女子十米跳台冠军 乔红女子乒乓球双打冠军 1996年李小双男子体操全能冠军 伏明霞女子十米跳台冠军

《休闲学》课程标准

《休闲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休闲学》 课号:097J95X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休闲学》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以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为主线,涉及了休闲的基本概述、休闲伦理与心理、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等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休闲及与其相关的定义,中西方学者们对于休闲的现状研究,掌握休闲体验、休闲活动以及休闲旅游的实质,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休闲旅游在突破传统观光型旅游,实现旅游业收入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休闲学》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课程,其前修前课程为《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文化》。1.2设计思路 目前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休闲旅游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本课程根据旅游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并根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本课程总学分2;总学时34。 2、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休闲的方式与内容、休闲的民族特色、休闲的作用和功能、休闲的历史走向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2.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休闲与社会、休闲政策与教育、社会阶层与休闲、工作制与休闲、休闲的需求与供给等内容,本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是休闲旅游、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休闲旅游产品等。 2.2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插入联系现实的阅读材料,并在练习、思考和作业等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素质目标:具有一定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并为学生在今后合理安排时间,积极生活、认真工作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完整版)旅游管理_毕业论文

“零负团费”的分布规律及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王聪聪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09级旅游管理,河南,开封)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迅猛,每年的出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都在稳步上涨,但在旅游市场规范方面仍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特别是零负团费现象的产生,各个地区的旅行社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都采用了这种营销模式,而这种营销模式的出现是有根据可循的,零负团费的分布也是存在着规律的,本文将对零负团费的分布状况进行概括,并对零负团费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 [关键字]:零团费;负团费;概念;分布规律;治理措施。 1.零团费和负团费的概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零团费和负团费开始在我国部分旅游地出现,之后迅速蔓延,零负团费对旅游的消极影响也越演越烈,随之而来的是对零负团费更加深入的研究。旅游包括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正常的团费报价是在吃、住、行、游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成本上加上旅行社运营成本以及利润,即团费=游客消费、旅行社运营成本+旅行社利润。零团费旅游活动则是旅行社只收取旅游者基本的消费以及旅行社的运营成本费用,旅行社利润则通过旅游活动中客人的购物、参加 自费项目获得的旅游形式。简单的说,即零团费=游客消费及旅行社运营成本。那么负团费旅游活 动则是零团费旅游活动的升级,旅行社收取的团费则是旅游活动的部分成本。例如当下从郑州到云 南的双飞七日游正常成本为3000元左右(地接1300元、机票1750元),正常报价应该在3000元以上旅行社才有可能取得利润。报价3000元则是零团费报价行为,低于3000元则认为是负团费行 为。根据我国旅行社现状统计数据表明,旅行社的数量从1990年的1603家,2000年的8993家[1], 到2009年的约19800家[2],数量的成倍增长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促使零负团费的进一步恶化。 二、零负团费的分布规律 1 零负团费的分布情况

浅析对足球训练的体育社会学分析(一)

浅析对足球训练的体育社会学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足球训练运动员 论文摘要:从概念上对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体育社会学对足球训练的冲击力主要从足球运动的功能、足球运动异化来体现。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足球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足球运动是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足球训练的关系,是足球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一、体育社会学和社会学的关系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将社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解释体育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加深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统合性的科学。 二、足球运动的体育社会学分析 足球运动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以世界杯和各国的职业联赛为核心的足球竞赛主宰了足球运动的发展命运,成为当代足球运动的主体。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困扰。 1、足球运动的功能。 足球运动的政治功能一直是我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体育社会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课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为对比赛成绩的认识上,我国民众对足球比赛具有较高的倾向性,他们从足球比赛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哀。民众对足球运动的价值观,是娱乐性强于竞争性,是获胜高于参与,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每一次足球比赛的胜利似乎象征着战场上的胜利,满足了人们在历史上积淤下来的民族复仇心理。人们只关注足球比赛的结果,而不重视比赛中运动员的技艺,自己也不亲自参与,这是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个特点。还有学者对“5.19”事件的失利和日韩世界杯出线所造成的民众社会心理的落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发现民众十分重视比赛成绩的政治价值。成绩对足球的普及有促进作用,但对人们的足球行为无大影响,不直接改善人民的体质状况。 2、足球运动的异化。 对足球运动的异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体育社会学学者的注意,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骚乱是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的一种社会顽症,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产生球迷越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足球比赛自身的吸引力可能造成观众难以抑制的情绪激动,当“个人意识消退”现象出现,观众因罪恶感、害怕、羞耻而构成的自我控制失灵,就激发了球迷的越轨行为,某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也可以使球迷借机生事。球迷的越轨行为常给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不安定团结的社会气氛。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2)足球运动的商业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大批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的足球俱乐部、职业运动员出现和发展,各种足球比赛上出现的大量的商业活动,如广告、出让电视转播权,出售纪念品,运动会指定产品等,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出现的就是运动员的高价转让、体育赌博、运动员之间的明争暗斗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足球的商业化发展确能给当今

休闲学概论1111

1.休闲:是人类在自由时间内的自由活动和自在体验,是人在一点时间内保持平和,放松,自由自在,从而达到和谐的一种措施 2.休闲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包括愉悦身心,体验人生价值,享受生活乐趣等需求的,具有彰显人文文化功能的第二自然物 3.休闲农业:是以休闲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地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农舍村落以及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为吸引物,从而为以城镇居民为主的访客提供观光,健身,体验,娱乐和度假等产品的一种新型休闲体验型活动 4.休闲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具有同类社会经济功能,提供各种服务劳动,满足人的休闲需求的企业集群 5.休闲渔业:是指建立在渔业资源基础上的休闲活动,可以是渔业捕捞生产体验,也可以是海鲜品尝,渔村观光等 6.休闲服务:是人们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一定设施环境下希望得到的情感需求 7.户外休闲:是指发生于家庭和日常办公学习环境之外的休闲活动,特指那些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类休闲活动 8.康体休闲: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户内户外活动,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释放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各种身体活动形式 9.休闲满意度:是休闲者的期望值和体验之间的匹配程度 1.休闲美学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①休闲与自由的关系②审美与自由的关系③休闲与审美的关系④归纳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群对休闲审美现象的认识,并用文化学,哲学,美学的理论加以比较和分析⑤发现人们在选择不同休闲方式时审美趣味的差别,并探究其成因⑥对休闲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格美,人体美,艺术美进行分析,归纳出其特有的审美范畴⑦由以上结论来看休闲活动能带给人更多的自由体验和美感,以指导现今社会的休闲实践 2.当代休闲主要面临哪些问题:①休闲观念落后,制约了健康休闲的发展②休闲产品品种单一,导致居民的休闲生活单调化③休闲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休闲市场的进一步发展④休闲服务质量低,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⑤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限制了休闲市场的开拓 3.休闲满意度的分类:可分为特殊层级和动机层面。特殊层级是用来说明与休闲相关的行为,生活经验或需求。动机层面是用来说明休闲满意度是否由个体的内在动机所形成4.网络时代下的休闲学行为体现出哪些特征:①休闲载体的“网络化”②休闲空间的“零距离”③休闲消费的“实时化”④休闲内容的“虚拟化”⑤休闲信息获取的“快捷化”5.分析宗教休闲与日常生活审美之间的关系:日常生活的审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娱乐,而且有世俗性,与哲学,科学,宗教等其他人类文化形成相比,审美的精神恰恰不是超越性,而是作为精神文化活动的初始性或称非超越性6.简要说明工作与休闲之间的融合性关系:工作在向休闲“渗透”,这种渗透甚至可以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休闲不过是工作心境和工作心态的延续。在工作和休闲的融合中,工作将失去它目前所拥有的强制性,获得主要同休闲联系在一起的创造性。同样,休闲将不再是工作的对立面,它得到一种主要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创造财富的地位,值得人们认真计划,并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得满足感,这种融合使工作更像休闲,休闲也更像工作7.简述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①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②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休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8.简述我国休闲林业的发展历程:①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以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的建设为起点②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年,此期间森林休闲和旅游活动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逐步为社会各界认识,发展热情空前高涨③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森林休闲区域数量剧增,休闲林业产业体系架构的基本形成;强调“优先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发展思想;在制度建设上,管理逐步进入正轨;在经营管理上,把休闲林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放首要位置,依法保障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权和收益权9.简述运动休闲需求产生的时代背景:①现代社会生产对体育的特殊需求,使运动休闲渗透于现代生活方式中②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呼唤运动休闲③生活观念的转换,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促进了运动休闲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渗透10.简述康体休闲业的主要产品:①温泉休闲②沐浴休闲③健身休闲④足疗保健休闲⑤社区休闲中心11.休闲营销策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①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②运用科学的经营策略,包括强化经营要素,突出经营主题③实施合理的营销组合④创新有吸引力的营销方式12.公共休闲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①健全制度,规范经营②开展休闲教育,引导休闲消费③创造旅游与休闲文化环境,营造休闲氛围④提供符合国情的公共休闲产品13.简述美国休闲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在休闲游憩资源与环境保护政策方面,1976年通过海岸法令,首次强调了海岸游憩资源必须和运输业,捕鱼业,商业和工业结合起来②在森林休闲政策方面,美国的森林管理法案要求美国森林服务署为每个国家森林准备土地和资源管理计划③在旅游政策方面,制定了《国家旅游政策法案》④在休闲设施政策方面,颁布了专业性指导性很强的《规则运动生理教育和游憩设施》的文件⑤美国政府给非营利休闲文化产业提供直接资助和间接补贴⑥在有些领域,政府通过提供休闲产品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14.简述我国休闲发展的趋势:①经济休闲化②文化休闲化③消费休闲化④生活休闲化⑤运动休闲化⑥旅游休闲化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辽宁省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带规划建设 目前,辽宁滨海城市主要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六个城市,其 中涵盖10个县级市、7个县、1个自治县、21个市辖区。辽宁海岸线漫长,旅游资源蕴藏海底矿产、海洋水产、优越的港口以及其他滨海资源。近年来,辽宁省以海洋资源为核心 的六大支柱产业,其中包含海洋旅游产业。目前,辽宁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海洋经济已 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滨海地区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均消费都迈上了 一个新的台阶,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海洋产业总产值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 一、辽宁省发展滨海休闲旅游的背景 1.区位占先机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在环 渤海经济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环渤海经济圈中各省份交流与合作都十分频繁,是我国最 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休闲旅游十分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在我国休闲旅游发展中占 有重要地位,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之一。因此,鉴于区位条件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 发展先机,未来辽宁省开拓休闲旅游,发展休闲旅游市场必定十分有利。 2.滨海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近十几年来,辽宁省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态势一直良好,旅游创收大幅度提升,国内 旅游人次和国外旅游人次大幅度增长,近几年来,根据辽宁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滨 海休闲旅游业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契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滨海休闲旅游业还将以更 快的速度迅速发展。 针对目前辽宁龙头产品缺乏、失控组合失衡等突出问题,通过主攻休闲度假、优化失 控组合、提升产品品质,从而顺应休闲旅游主旋律、国民休闲计划和新的假日体系,以休 闲度假为主攻方向,加快由单一观光主导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专项旅游”并驾齐驱的 转化。 二、辽宁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区划整合 辽西滨海旅游资源区,包括绥中--兴城滨海历史遗迹旅游资源亚区和锦州自然人文旅 游资源亚区两个亚区。前者主要发展以虹螺山风景区和龙湾--兴城滨海风景区为主的山海 风光。后者主要发展以医巫闾山、笔架山风景区、白台子滨海风景区为主的山海风光。 辽河三角洲滨海旅游资源区,主要包括盘锦滨海生态旅游资源亚区和营口滨海历史遗 迹区旅游资源亚区。前者发展以红海滩、盘锦湖滨公园、双台河口观鹤自然保护区、鼎翔 旅游区为主的滨海风光和生态旅游风光,后者主要发展以金沙滩、红海、月牙湾、龟石滩 为主的滨海风光。

关于体育社会学论文范文2篇

关于体育社会学论文范文 2篇 关于体育社会学论文范文一:休闲体育社会学论文 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也意味着社会中的劳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 第二、三产业的转变过程,它体现了社会生活及生产水平的总体进 步。城市的发展有利也有弊,他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及生产 方式制造了更多的不利因素。曾有学者认为 :由于政治、经济、文 化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明显加强,使得城市 规划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其中就包括对休闲体育的规划,这就 说明一个问题:休闲体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 反而越来越重要。但为了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我们应建立与之相 匹配的城市休闲空间。而现在这种问题却难以解决。在城市化发 ,许多城市因为人口较多,交通堵塞,环境质量差及空间 拥挤等问题,导致城市休闲规划严重受阻,大多数人有时间却没空 间从事体育活动。当然,理论上讲,这与当时人们在规划城市发展 过程中缺少对休闲体育观念上的认识有关。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城 市中的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2休闲体育业与城市化的发展 罗歇?苏认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也伴随着人们娱乐精神的成 长,城市作为娱乐发展的根源及基地,为人们进行娱乐活动提供了 更多的项目选择。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1城市发展过程中 ,缺少对休闲体育产业空间的规划 展过程中

首先,原先的以密集型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逐渐转向工 业化农业形式,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其次,相对于农村 来讲,城市经济的繁荣不断吸引着新一代的年轻人疯狂追逐多彩的新生活,他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最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变得逐渐密集并形成一些小的城镇,他们在生活和生产方式上采用城市化发展的模 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镇逐渐发展成一个个独立的城市。在 这种城市化演变过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上逐渐彼此依赖,很长时 间以后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节奏化和规律化的生活方式 以及一些法定假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使得大多数人有了想要休闲和从事休闲活动的可能。 3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 在当代,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社会变化日新 月异,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其实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人们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不得不进一步完善和改变自己,以便适应社会的发 展。这样一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会被大量占用。话说回来,日趋 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使得人们疲于应对 也阻碍了人们从事休闲体育的潜在可能,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人们不得不去接受新知识和新挑战,迫使自己在余暇时间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这也间接影响了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4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产品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欲望,这种欲望迫使人们不断地努力工

内涵论文:浅谈休闲体育

内涵论文:浅论休闲体育 摘要: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着力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法等方法从休闲体育概念的界定入手对其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内涵、休息体育、趋势 我们现在步入了体育休闲时代,休闲生活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每个人都以某种不固定的方式从事着休闲活动。体育活动是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能够端正人们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充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水准,改善生活风气,有效地提高使生活质量。休闲体育的发展为新世纪体育注入了活力,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休闲体育的发展,顺应休闲体育的发展潮流。 一、休闲体育的涵义 休闲体育是人们利用休闲时间达到娱乐、消遣、锻炼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但对休闲体育的定义,国际上至今没有权威的统一定义。在西方,一般是用闲暇活动和户外运动表示休闲体育不仅含有时间和活动的内容,更强调的是带着一种自觉创造、自由、积极的主观态度

去参与和体验。 休闲在《辞海》中被解释为:“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借以休养地力的措施。”显然,这种解释与现代休闲活动大相径庭。在英语中,单词“recreate”经常被译成休闲,但考察它的词源时发现,其原文是recreate,意为再创造、再现、复原。从此意义上来说,休闲活动不是一般的消遣、娱乐和休养,而是为了恢复身心健康,重新创造生活的一种活动。从“休闲”二字的汉字解释上,我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对此有过精辟的阐释,““休”以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闲”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词意的组合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1]。 二、体育活动是休闲的重要内容 体育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活动,它以全身的自然活动为主体,具有游戏、娱乐、健康、冒险等多种特点与功能。体育活动需要人身体的直接参与,这样可使健康、力量、审美、气质、性格、智慧等这些与身体最为密切的要素得以锻炼。体育,以身体再创造的形式发挥其效力,然而,体育并不单纯是为了空闲时间的娱乐和愉快的休养,其重点是求得人性的积极恢复和确保人的整体性。从工作中解放出来的自由时间,如果是进行自发的娱乐活动,那么必然要产生是做些什么样的活动好,还是个人随

浅析对国内3个版本《体育社会学》的分析

浅析对国内3个版本《体育社会学》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学科性质;框架结构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四个方面来分析国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特点。结果表明:关于“《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及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的观点已达成一致。本文以1990年徐隆瑞、梁向阳的《体育社会学》(下文简称1990版),1999年顾渊彦主编的《体育社会学》(下文简称1999版)、卢元镇主编的《体育社会学》(下文简称2003版)为研究对象,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四个方面来探讨其学科内容和体系;同时在比较国外相关研究及参阅国内同类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1、研究方法 1. 1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社会学》专著和教材近10部,并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章数篇,这为本文的进一步分析莫定了资料基础。 1.2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10余名教授进行访谈,访谈包括《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及研究内容等。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学科性质。关于(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我们来比较三个版本的观点。1990版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2003版认为,“其学科性质是社会学下的一门应用社会学,具有综合研究的性质,具体来说,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1999版的观点是“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综上可看出,《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这一说法得到一致的认可。就国内有关《体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相关文章及资料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①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②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③既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由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关于《体育社会学》学科性质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它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而关于它与体育科学的关系是分支,还是基础,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著名学者卢元镇先生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体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2. 2研究对象。关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观点。1990版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理论出发,研究体育的社会性或社会过程的学科,或者说,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此处的社会过程和社会性不仅表现在体育活动系统内部,而且还体现在体育活动与其

休闲学概论论文

学号:B13100626 姓名:朱祝全 论社会发展与休闲观念的变化 休闲生活强调人是目的,强调劳动与休闲并重的价值观,强调休闲式认得美好生活的重要 内容。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 告明确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 章而努力奋斗”。 在一定意义上讲,休闲是一种消费活动。休闲消费将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消 费驱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投资推动型增长模式的国家,这种发展战略的结果,就是形成“高投入、低工资、低消费”的局面。无论是从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来看, 还是从现有的资源约束条件来看,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都将难以为继。伴随现代市场 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社会的到来,现代社会人们的闲暇生活与消费密切联系在一起,休闲中 物质和金钱的比重越来越大,以至消费成为休闲的主要对象。有消费,就有被消费的对象,这样的对象就是产品;有产品,就要有生产产品的产业。休闲产业的个性化特点对当前我 国加快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经济领域,产品价值的衡量尺度已发 生变化,人的休闲文化体验过程成为消费的主题,使得带有休闲文化标记的产品成为主流,例如在一个产品中融入休闲文化,满足个性化和人性化需求的科学成分,融入一种思想产 品的价值就会升值百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休闲理念融入各个产业,在产品的创新成 分中具有休闲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将会带来新的产业革命,形成建立在休闲的大 众化基础之上、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 业竞争力。 大部分休闲的活动及场景中都贯穿着社会交往这一层面,这使得休闲活动对于构建和 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自由地安排时间,从事个人的喜好,自娱自乐,深入体验安宁、从容、超脱或忘却生存的压力,使个人身心充实和愉悦,将促进人性的全面健康和精神文明 建设。休闲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场景之中,人们在休闲活动中,通过社会交往,可以构 建一个具有公民性、信任性和更多集体关照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探索、确立和表达 共同爱好以及亲密关系,加强社会联系,培养集体感情和集体意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休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消费现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指导国家和社会如何顺应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中国特色的“休闲学”这篇大文章,政府要引导休闲观念的转变,加强休闲立法,规范人们的休闲生活,鼓励健康向上的休闲消费,改变“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休闲现象,使得休闲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做好中国特色的“休闲学”这篇大文章,政府要加快体制创新。需要在旅游、文化、 体育、娱乐、公益事业等各类休闲游憩产业,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论文(设计)题目:我国银发旅游市场现状及营销策 我国银发旅游市场现状及营销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出门旅游,且伴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他们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业潜在的巨大市场。然而目前的国内旅游业并不关注老年人市场,老年人消费品也十分的匮乏。针对以上问题,大力开拓老年人市场,增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市场需求,改善营销措施已近成为了开发我国银发旅游市场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银发旅游市场需求营销 目录 一、我国银发旅游的特点 (1)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 (二)老年人的消费特点 (3) 二、我国银发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4) (一)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4) (二)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 (4) (三)老年人有强烈的旅游欲望...........................................(5)三、我国银发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5) (一)旅游市场供需不平衡...............................................(6) (二)旅游产品缺乏针对性...............................................(6)

(三)旅游服务项目的专业性不强.........................................(7)四、我国银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7) (一)产品满足需求,迎合消费心理.......................................(8) 1.产品要突出老年人特色..............................................(9) 2.注重产品质量,提高优质服务........................................(9) (二)优化价格策略,创建物美价廉产品...................................(10) (三)沟通方式多样,进行灵活促销.......................................(10) (四)扩展营销渠道,提高消费便利.......................................(11) (五)积极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12) (六)加强政府在旅游市场中的职能.......................................(13) 五、结语..................................................................(14) 参考文献..................................................................(1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