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

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参考课本P3。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

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

十分优越。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

→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注: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形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公元前1064年,周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亡于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夏朝: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⑵禹死后,

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⑶最后一任国王:桀。

3.商朝:⑴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多,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生产

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⑵商朝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

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意义:我国有可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

4.西周:⑴分封制:(内容+影响:P12)⑵礼乐制度:(目的+要求P12)

注:商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受封?(国王亲属、功臣等)

分到什么东西?(土地等)

有什么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又有什么影响?(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王控制区域)

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宗法制)

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干什么的?(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有无消极影响?(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分封制度、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等级制度,是周朝维护统治的工具)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五霸:⑴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

⑵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齐恒公称霸:⑴原因:①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②后又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③.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⑵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举行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晋国——韩、赵、魏三个国家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了解相对地理位置P14;

4.社会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春秋晚期,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形成,社会结构发展了深刻的变化。

5.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大影响)

6.商鞅变法:

①背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秦国打出富国强兵的旗号,掀起变法运动。

②时间人物:公元前39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③内容+影响:内容: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影响:与其他各国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是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⑴.深得秦孝公的重用;⑵.符合历史潮流;⑶.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⑷.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意义:南门立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对于我们学生的启示:要做诚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背景):

⑴. 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⑵.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百家争鸣出现的作用(意义):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利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4.古代思想在现在的表现: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启发式教育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5.孔子的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

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各个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和心智特点,只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此孔子的思想不仅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教育是值得借鉴的

6.联系当时(战国)的社会形式,想一想,为什么法家会受到重视?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劳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利,严刑酷法等思想适应于当时社会形式的需要,自然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7.“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正确做法: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助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8.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兵书:《孙子兵法》

百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

兵家、小说家。

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希腊和意大利位于地中海的沿岸,西方文明正式在这里诞生的) 1、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历时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

迈锡尼为中心。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2.城邦时代:①时间:公元前8世纪—6世纪②城邦特点:小国寡民③终结:公元前4世纪,

4. 雅典:⑴民主制度的发展阶段:①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

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扩大了公民权利,确立了雅典民主制度;②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

⑵民主制度的特点:①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共同决定内政、外交、和

平与战争等重大问题;②雅典公民还享有各种优惠权利。⑶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措施:陶片放逐法;

⑷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评价:积极方面: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方面使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

消极方面:另一方面,要单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

5.斯巴达:实行贵族统治,崇尚武力。

6.亚历山大帝国:⑴前身:马其顿王国⑵发展:公元前4世纪,征服希腊,后东征,扫荡小亚细亚和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力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⑶影响:亚力山大帝国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中部,罗马帝国建立起来。(罗马是尚武民族)

发展历程:①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在意大利半岛建立②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③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④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地中

海强国迦太基进行了数次争霸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⑤公

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起义。6.公元前27年,屋大维表面

上自称共和国“元首”,但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

马帝国所取代。⑧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

国的内海,被人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⑨公元1世纪,居住在西亚巴勒斯

坦一代的犹太人被罗马征服。遭受残酷压迫的犹太人多次发动起义,而屡屡挫败,

把希望寄托在“救世主”耶稣上。11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

东、西两部分。12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黜,西罗马帝国

灭亡。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继续存在了约一千年。

2.罗马共和制度:P21

3.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它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4.帝国最初的两百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史称“罗马和平”时期。

5.基督教:时间:公元1世纪;创始人:传说中的“救世主”耶稣;背景:P23-24

我国与罗马的贸易往来:我国在东汉时期,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东汉和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内地的铁器、铜器、漆器经过新疆地区西运,辗转至罗马。罗马和中国的交易品的种类包括矿物,动物,珠宝,玻璃,织物和香料等。

1.认识早期文明的区域:P27

9.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

原因:因为这些地域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气候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1、中世纪:指从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即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800年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诞生。查理进行了土地分封,这样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分封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三国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日耳曼人另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于9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3、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说明西欧封建社会虽然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制约关系。)

4、中世纪基督教的地位和影响:“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会在西欧的统治的表现:政治上,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教皇国产生,逐渐凌驾于各国之上;经济上,控制大量封建地产,经营庄园,还要求收取“什一税”;思想上,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控制思想。

5、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6、基督教的演变:(1)产生的历史条件:1世纪,罗马帝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残暴统治。犹太人多次起义但屡屡失败,感到绝望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2)变化:由贫苦民众的宗教逐渐演变成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成为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原因:在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教会与各国君主建立起合作关系,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支柱,并且垄断文化教育。

7、11世纪,巴黎和伦敦不仅成为政治中心,也是商旅云集的经济和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繁荣,佛罗伦萨则以手工业享誉欧洲。

8、封建庄园和新兴城市比较:(如何理解“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从政治角度说,生活在乡村庄园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中的市民则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中手工业、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9、城市中的手工业者按照行业组成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叫行会。城市中,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其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610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建立伊斯兰教,只信奉惟一的“真主”安拉,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经典为《古兰经》。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这一年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此后,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军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从8世纪开始,巴格达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10世纪后,帝国逐渐衰落。

2、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何关系?

伊斯兰教的创立以一神教代替了多神教,适应了走向统一的需要。伊斯兰教使众多信徒团结在一起,一致对外进行圣战,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可以说,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过程就是阿拉伯国家建立、阿拉伯半岛统一的过程。

3、中古阿拉伯学者有哪些重要文化成就?这些文化有何特点?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

成就:①翻译了许多古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传播到世界各地。②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如:吸收印度0--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并加以改造,传播到欧洲(阿拉伯数字);花拉子密的代数学著作;拉齐斯的《医学集成》和伊本·西那的《医典》等。③创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清真寺)。④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如《一千零一夜》(又叫《天方夜谭》)等。

特点:先进性(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和包容性(吸收、消化了帝国范围内东西方不同文化)。作用:阿拉伯人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传播者,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使者,搭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世界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阿拉伯文化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

1、1世纪,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2、大化改新(P40-41)

(1)历史背景: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2)大化改新的过程: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政变,一举铲除苏我氏势力,强化了中央政权。随后,孝德天皇继位,建年号为“大化”。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4)大化改新重要意义:(1)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2)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改革,改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3、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

探究二

三大宗教相同点:①都是由于当时战乱造成人民的痛苦、在大众需要精神寄托时产生的;②教义中都含有一神论、要甘于忍受痛苦、宗教仪式等内容;③对社会影响都极大,都与政治有紧密相连,发展到后都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2、通常把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叫做文化景观。宗教是一种文化,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寺庙、雕刻、石窟造像、碑、塔、墙、壁画等都属于宗教文化景观。

3、佛教建筑叫寺庙(类似皇宫建筑表现地位),基督教建筑叫教堂(高耸入云显示上帝的高高在上的威严),伊斯兰教建筑叫清真寺(穹顶建筑是为了召唤信徒)。

第三单元 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时间:公元前221年

人物:秦王嬴政 秦 建立 定都:咸阳

地位:历史上皇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开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创 (官僚制度)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大 巩固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一 统一 文化:使用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统 交通:修驰道、车同轨 有利于全国交通、经济文化交流 思想: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徭役、赋税、刑法沉重)

秦 秦末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末 农民 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农 起义 后期:陈胜、吴广被人杀害后,后期起义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 民 结果: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起 楚汉之争(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

义 建立:公元前202年,由刘邦建立

与 汉高祖:接连下令: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 汉 西汉 休养生息 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朝 政策 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口诀:兵复员,徭役免;逃亡归,田 建 还;放奴婢;租税减)

立 文景之治 文帝:连续12年免除所有田税,又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减 轻刑法

战:秦始皇派兵出击匈奴

开 秦与匈奴的和战 防御:修建万里长城 扩 汉初:“和亲 疆 西汉与匈奴的和战 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取得了 土 与 东汉派兵大败北匈奴,匈奴势力逐渐从蒙古草原消失 对 最初目的:联络大月氏, 外 张骞通西域 交 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

发展

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

2.官渡之战:(①时间:200年②人物:曹操和袁绍)(袁军战败原因: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曹军取胜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曹操精于谋略,善于用人,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以诚待人,能宽容人。)(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①时间:208年②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曹军战败之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6.如何理解三国鼎立这种历史现象: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一种退步。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割据势力,东汉实际上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建立的,蜀、吴也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江南经济的表现。农业:(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2)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3)南方以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4)小麦推广到江南(5)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的应用。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铸造技术改进(灌钢法的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

瓷:南朝莲花尊)

三、北方的民族融合

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2. 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3.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内容:①迁都洛阳;②改说汉语;③改穿汉服;④改用汉姓;⑤与汉通婚;⑥改用汉制;⑦学汉礼法。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4.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和北周,历史上把这五个朝代称为北朝。四.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他还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只差50秒钟;造出“千里船”;设计制造水碓磨;编写数学著作《缀术》。

2.北朝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东晋的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

4.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以形写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5.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呈现出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点。

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时代

一、隋的兴亡

1、隋朝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2)隋文帝的统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豪强实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对立的因素,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开皇之治)

(3)隋朝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影响:1.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2.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一个中心:洛阳

两个端点: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连接的五大水系是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流经今天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3)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积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征发了大量的民工,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隋朝的灭亡

(1)原因: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骄奢淫逸;不恤民力,大肆兴役;无节制巡游;接连发动战争)

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的盛衰

1、唐的建立: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建立唐朝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正确处理君民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3)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

(4)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5)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沿袭和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贞观之治”的表现: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完善管理制度

(1).三省六部制:职权: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负责政令的执行

进步: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互相合作,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2).科举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之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4.对武则天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大开科举之门,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武则天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多,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

5、开元盛世

(1)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①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发展;

②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亲考县令政绩;

③唐玄宗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求谏;

④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⑤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2)开元盛世的总体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

(1)农业生产: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开始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发达:丝织业技术高超;唐朝丝织品轻盈精薄

唐朝陶瓷业达到很高的水平,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闻名于世的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坊和市界限严格。

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

6、唐朝的灭亡

(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2)唐的灭亡:907 年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7、五代十国

五代是指907-959 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称为十国。这一历史时期合称为五代十国。

三、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1、唐朝的民族关系

(1)民族政策:

政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影响:各族人民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

(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① 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作用:促进了唐蕃的友好往来,密切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②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影响:此后一百多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③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800多个府、州、县。

④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国家空前繁盛。

2、唐朝的对外关系

⑴对外政策: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当时唐朝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⑵玄奘西游

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629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佛法。带回佛经,翻译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⑶鉴真东渡:

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前后六次东渡日本,留居日本十年,除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

⑴.共同点: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⑵.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将天竺的佛教文化带到中国,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还将盛唐的中药、建筑、雕塑、绘画等知识与技术介绍到那里,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

唐朝民族团结和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

客观上: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发达,海陆交通便利

主观上: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自信的心态;杰出人物的贡献。

四、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1、雕版印刷术

⑴发明时间:雕版印刷术是在印章和拓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在7世纪)

⑵代表成就:唐朝印制成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⑶作用: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2、火药的发明

⑴发明: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现的副产品。

⑵成分:火药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构成

⑶应用:唐朝末年,应用于军事。意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巨大转折点,推动了军事武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武器应用结构和战争方式,推动了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3、唐诗的繁荣

⑴繁荣原因: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科举考试重视诗赋

⑵地位:唐朝——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⑶代表人物: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代表作品:《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望庐山瀑布》作品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代表作品:“三吏” “三别” 《春望》“ 诗史”

作品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锤炼、凝重;现实主义

4、社会生活

⑴出现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的频繁

⑵具体表现

①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成为普遍流行的名食

②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连妇女也穿胡服,并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

③唐代流行打马球的游戏,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④大量来自中亚、西亚的移民进入中原地区,他们的日常生活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⑶社会生活特点: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整个社会博大开放,容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1.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⑴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历史上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⑵统一: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多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2、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积极方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不利方面:积贫积弱

⑴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⑵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⑶地方财政出现困难

3、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

2、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3、时间:1069年

4、人物:王安石(宋神宗任用)

5、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

6、影响: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

7、失败原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奠定理论基础。——(商鞅变法)(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

二、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2.辽与北宋的关系:①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②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3.“澶渊之盟”评价:

①、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②、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辽统治者向汉族学习

?1、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呈现“耕垦千余里”的兴旺现象

?2、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立南、北面官,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

?3、仿效中原王朝设立科举,选拔人才;重视儒学,建立孔庙。

?4、。模仿汉字笔画,创造契丹文字;

5、制定成文法

5、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饮食:乳酪传入中原

?服饰:契丹服饰传入中原,仿效者甚多

?社会生活:幽燕地区的汉族与契丹人通婚,为儿孙起契丹名字。

6、.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向宋开战,通过议和的方式,宋与西夏保持着友好相处的局面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送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

?1、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2、翻译、印刷中原典籍和佛经;

?3、用汉字铸造钱币

?4、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典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争灾难;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三、南宋与金的和战

1、金的崛起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取得初步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2、金灭辽和北宋:1125年,天祚帝被俘,辽亡

1126年,金兵攻破东京,1127年金兵掳走宋徽宗、钦宗两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3、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称帝,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

4、岳飞抗金:组织“岳家军“抵抗金军,郾城大捷:1140年,大败金军兀术主力

5、宋金议和:1141年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割地、缴纳钱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6、金的汉化改革

背景:金占据淮河以北地区,为加强对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金统治者将女真人大规模的南迁到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定名中都。

措施:政治上: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社会生活: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并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皆习汉风”。

※女真文化对汉族的影响

女真服饰对汴京服饰文化的影响;女真乐器深受中原汉人的欢迎;女真的火炕影响了北方汉人的生活,至今仍有保留;女真的饮食习俗,这种礼仪在当今仍然有影响。

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1、蒙古国兴起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被蒙古贵族尊为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

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⑴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他定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定都燕京

⑵元朝统一全国:1276年破临安南宋亡。1279年,统一完成。

⑶元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新疆,南及南海,北到西伯利亚。疆域空前广阔。

3、忽必烈改革

政治上:为了巩固元朝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中央)行中书省(地方)宣政院(西藏)澎湖巡检司(台湾)

(西藏、台湾、澎湖、云南等边疆地区首次归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

影响: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基础。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3、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之下,

于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种植

交通上:开凿两段新运河;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

4、元朝的开放与交流表现

(1)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元朝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3)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

5、元朝民族的融合

⑴原因:①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的联系与交往提供有利条件;②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⑵表现:①汉民外迁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内迁,同汉族杂居。③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等,同汉族融合,均称“汉人”④回族的开始形成。

为什么元朝出现了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提示:可以从疆域、交通、对外政策、科技等方面考虑)

◎辽阔的疆域◎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交通畅通◎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

民族融合高潮: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②、五代辽宋夏金时期③、元朝时期

五、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魏晋南北朝→唐朝后期→南宋时期(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政治方面:①由于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

②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经济方面①北方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

②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自然方面: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方气候较北方好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表现:

⑴农业,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苏湖地区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棉花:北宋——两广、福建;南宋后期——长江流域

⑵手工业:

①纺织业:丝织业蜀地“号为冠天下“朝廷专用【江浙】

棉纺织业【海南岛,东南沿海(松江)地区】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②制瓷业发达:南宋,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宋代五大官窑:钧瓷【河南禹州】汝瓷【河南宝丰】官瓷【河南开封】哥瓷【浙江龙泉】定瓷【河北曲阳】瓷都【江西景德镇】

③造船业发达;位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从事海外贸易。

⑶商业更加繁荣:①.城市格局的变化:宋代,商业区与居民区界限消除了②. 纸币、商标、广告等新事物的出现(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广告、交子、商标的出现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宋代已经初步具备现代社会繁荣市场经济的特征

重要商业城市:大都会——东京(开封)临安(杭州)中等城市——苏州、泉州

六、社会生活与文化

1、社会阶层的变化、

①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和地主

宋代科举名义上向各阶层开放,登科后便授官,且人数大大超过唐代。宋代恩荫入官人数最多,但高级官僚绝大多数为科举出身。

②、自耕农、佃农的身份有所提高,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松弛,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以往工商业者子孙不得为官,宋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能做官。商人还与官员、皇亲等家族联姻,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榜下捉婿”盛行。

2、社会生活

①日常生活的巨变: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

②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元宵节起源于汉代,隋朝开始盛行,宋代开始燃放烟火)等

③瓦子: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出现的原因:城镇规模扩大、居民人口增加及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瓦子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

⑴.商业繁荣,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限消除;⑵.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⑶.夜市、早市已开始普遍出现

3、宋元文化

⑴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统治者“崇文抑武”的策略②经济的繁荣③科举制度的完善④印刷术的改进

⑵宋代文人特点: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⑶宋词: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长短不一,适于歌咏吟唱

⑷代表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辛弃疾

⑸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总称)

代表作:散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⑹宋元文化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世俗气息

七、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顶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1、火药

⑴、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如突火枪、火箭、火炮、震天雷等

⑵13至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⑶火药和火药武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①.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如烟花爆竹;

②.火药武器运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将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2、活字印刷术

⑴、隋唐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受印章的启示)缺点:费工费时,不易修改,不易保存

⑵.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优点:省时省力,经济又易修改、易保存。影响:降低书籍成本,大大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 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上一些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组成: 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例如: 二、小数的意义 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①、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②、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③、三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几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的读写法 1、小数数位顺序表 ①、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个)。 ②、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它与个位的计数单位一(个)之间的进率是10。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 再进行化简:例如:6 1 :9 2=(6 1 ×18):(9 2 ×18)=3:4 也可以用:4:3432 9 619261== ?=÷ 15:815 8 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5、() 210 3615()24()()43:2+=+=÷=÷=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3.读法不同。如6:4求比值是6:4=6÷4=4 6=2 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6:4=6÷4=4 6 =2 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 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 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 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上一些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组成: 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例如: 二、小数的意义 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①、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十

分之一 ②、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③、三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几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的读写法 1、小数数位顺序表

①、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个)。 ②、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它与个位的计数单位一(个)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温馨提示: ①、在整数中,每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无论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 ②、在小数中,小数部分有几个“0”都要依次读出来; ③、读小数时数字要大写,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 ④、小数部分不能按整数部分的读法读。 3、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四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基础知识汇总 班级姓名学号 复习提示:1、熟读,领会。 2、括号中的黑体字能对答如流。 3、括号中的字会写。 1、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看、摸、闻、掂、刻、轻轻敲打听声音) 等。 2、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光泽、 软硬、条痕、气味)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根据颜色、形状、透明度等标准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3、岩石按形成的原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4、(沉积岩)是地球表面物质经水流等作用下(沉积胶结)形成的, 如(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等,在沉积岩中往往会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就叫(化石)。 5、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火山口流出 来,冷却后就形成(岩浆岩),如(浮石、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等。 6、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矿物会重新排列, 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等。 7、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石英、云母、长石、 金刚石、方解石、石墨、石膏、盐)等都是自然界的矿物,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它们各有用途,石英用于制造(钟表和计算机);石墨制造(铅笔芯);铁矿石(炼铁);金刚石(划玻璃);金银(做首饰);石膏(点豆腐)等。 8、有些矿物形成时有着一定的(几何形状),如食盐的颗粒都是(立 方体)的。 9、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 的软硬。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 (第四单元) 一、作家作品 1.《社戏》作者是鲁迅。 2.《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 3.《竹影》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 4.《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 5.《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归省(xǐng) 归省(xǐ ng) 惮(dàn) 撺(cuān)掇 (duo) 橹(lǔ) 旺相(xià ng) 撮(cuō) 桕(jiù)树棹(zhào)着楫(jí)亢奋(kà ng)晦(huì)暗 羁(jī)绊(b àn) 蓦(mò)然 冗(rǒ ng)杂 戛(jiá)然而止水门汀(tī ng) 颦(pín)蹙 (cù) 吠(fèi) 粲(cà n)然 叱咤(chìzhà)风云 尽态极妍 (yán) 絮(xù)叨(d āo) 花鬘(mán)斗 薮(sǒu) 怠(dài) 慢 凫(fú)水 蕴(yùn)藻 (zǎo) 灼(zhuó) 参(cēn)差(c ī)不齐 惬(qiè) 意 口头禅(chán) 震(zhèn)撼 (hàn) 曳(yè) 许(hǔ)许声篙(ɡāo) 惆(chóu)怅 (chànɡ) 2.形近字 倘(倘蓦(蓦诲(教慎(谨瞥(瞥怒(发

若) 然) 诲) 慎) 见) 怒) 淌(流淌) 暮(暮 色) 晦(晦 暗) 嗔(嗔 视) 撇(撇 捺) 恕(宽 恕) 惮(忌惮) 蝉(蝉 蜕) 缉(通 缉) 怆(怆 然) 垠(无边 无垠) 瞟(瞟一 眼) 禅(禅房) 婵(婵 娟) 辑(编 辑) 沧(沧 海) 限(限 制) 剽(剽 窃) 凫(凫水) 嵩(嵩 山) 栗(战 栗) 畔(耳 畔) 弦(弓 弦) 蠕(蠕 动) 袅(袅娜) 篙(竹 篙) 粟(米 粟) 绊(羁 绊) 眩(目 眩) 懦(懦 弱) 3.多音字 禅:禅(chán)房;禅(shàn)让制冲:冲(chōnɡ)破;冲(chònɡ)床 哄:哄(hōnɡ)动;哄(hǒnɡ)骗;起哄(hòn ɡ) 解:解(jiě)放;解(jiè)元;浑身解(xi è)数 乘:乘(chénɡ)凉;千乘(shènɡ)之国喝:吃喝(hē);喝(hè)彩 旋:回旋(xuán);旋(xuàn)风参:参(cēn)差(cī);人参(shēn);参(c ān)加 差:(chā)别;差(chà)劲;参(cēn)差(c ī);出差(chāi) 泊:停泊(bó);湖泊(pō) 三、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惮:怕,畏惧。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委实:实在。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字音精讲 1、易读错的字 昆(kūn)虫建(jiàn)成大概(gài)阻(zǔ)力包括(kuò)超(chāo)过跨(kuà)进检查(chá)蜜蜂(fēng)水缸(gāng)一副(fù)腹(fù)部内(nèi)容干燥(zào)灼(zhuó)伤适(shì)宜万寿(shòu)菊展示(shì)组(zǔ)成芬(fēn)芳吻(wěn)合苏醒(xǐng)强(qiáng)烈 2、易混淆的多音字 尽背钻斗闷háo(号叫) pián(便宜) zhǒng(种子) dū(首都)号便种都hào(记号) biàn(便利) zhòng(种花) dōu(都是)3、易写错的字 建:部首是“廴”; 跨:左右结构,左边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醒:左右结构,部首是“酉”; 辨:左右都是“辛”,左边“辛”最后一笔是撇,右边“辛”最后一笔是竖; 知识点二:字形精讲 1、形近字 捡(捡东西)搏(搏斗)蜂(蜜蜂)副(一副手套)复(复习)校(学校)检(检查)博(博学)锋(锋利)幅(一幅画)腹(腹部)校(校正)芳(芬芳)密(秘密)纷(纷飞)辫(辫子)涂(涂色)组(组长)方(方正)蜜(蜜蜂)吩(吩咐)辩(争辩)途(路途)阻(阻力)

2、词语听写 温度湿度光照气温长期时钟艳丽蜜蜂辨认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跨步景物陌生记号尽管迷失确确实实花粉本能听说将近亲眼能力公里几乎记忆争奇斗艳芬芳内部醒来苏醒万寿菊强大展示昆虫修建组成迷人留心笑脸开放睡莲欣然含笑 3、近义词 喜欢——喜爱激烈——剧烈舒展——展开推测——推断大致——大概适宜——适合陆续——连续娇嫩——柔嫩艳丽——亮丽快乐——快活淡雅——素雅灼伤——烧伤超常——超凡辨认——辨别包括——包含寻找——寻觅证实——证明大概——可能空隙——间隙透明——透亮安静——清静确确实实——的的确确 3、反义词 减少——增加遥远——附近准确——含糊透明——浑浊安静——喧哗 细长——粗短末端——开端快乐——痛苦艳丽——素雅干燥——潮湿 怒放——凋零舒展——收缩苏醒——昏迷陆续——中断超常——一般 陌生——熟悉逆风——顺风 4、词语搭配 (1)形容词搭配: 形容词+ 名词:(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密切)的关系 (美丽)的笑脸(又大又娇嫩)的花瓣(淡雅)的花蕾(陌生)的景物 (超常)的记忆力(遥远)的家(安静)的角落(细长)的脚(圆圆)的卵(小小)的虾 形容词+ 动词:(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2)动词搭配:留心(观察)欣然(怒放)(辨认)方向(减少)阻力 (跨进)家门(检查)蜂窝(刮起)了狂风(迷失)方向 5、词语归类 (1)描写花的词语:争奇斗艳芳香四溢亭亭玉立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含苞待放(2)AABB 式词语: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整整齐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20元5角8分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1.32千克=(1320 )克(58 )厘米=0.58米 1千克=1000克1米=100厘米 高→低低←高 1.32×1000=1320克0.58×100=58厘米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 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 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条件;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 会上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课标要求:1.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2.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3 课威尼斯商人】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恻c e隐癖p i性簌簌s u 庖p ao代中流砥d i柱诉讼s b ng 2.解释下面词语。 (1) 折衷是非:调和是非。折衷,这里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2) 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 (3)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4) 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 (5) 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上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 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主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 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三、文学(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莎士比亚,他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称谓)。 2.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着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阻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第14 课变脸】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糍粑c i b a睡眼惺忪x i ng s o ng打鼾h a n徘徊p a i hu a i阴霾m ai 2.解释下列词语。 (1)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2) 睡眼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3) 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 亲亲热热贴胸怀。舍 不得这份情啊! 割不断这般爱! 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2?我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三、文学(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 .《变脸》作者是魏明伦。 2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3?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独白、对话、旁白等。 5?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6?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7?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9?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巩固.doc

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巩固 一、基础知识 1、 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2、 盲接来自大自然的为(天然材料);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的, 为(人造材料)。 3、 天然材料有:(木材)、(石料)、(棉花)、(蚕丝)、(羊毛)等。 5、造纸术由(蔡伦)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6、 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7、 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 8、 不同用途的纸,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 9、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10、纸的生产过程:剥去树皮一一切成小片一一煮烂成浆一一搅拌纸浆一一漂白纸浆一 —沥干水分 --- 压成纸张 12、 看(纺织品成分标志)可以认识纺织材料的不同种类。 13、 (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14、 棉布与尼龙的不同:棉布属于(天然纤维):(1)比较结实(2)吸水性强(3) 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后灰烬分散,颜色发白。尼龙属于(人工合成纤维):(1) 很结实(2)吸水性弱(3)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后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15、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表面有 光泽)、(易传热)、(易变形)等。 16、一般用(铁)做炒锅,因为(坚硬)、(便宜)、(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17、 用(铝)做易拉罐,因为(便宜)、(轻)、(易加工)。 18、 首饰用(金银)做,因为(光泽度好)、(不易氧化)、(价格昂贵)。 4、人造材料有:(纸)、(铁) (玻璃) (塑料)、(尼龙)等。 (麻)、(丝)、(毛)和(人造纤维)等。 11、常见的纺织材料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 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 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古代印度 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种姓制度: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一婆罗门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 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 第一第二等级 四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 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 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天天向上学堂专业托管式教育关注孩子习惯和成长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生字 役(战役)硝(硝烟)谊(友谊)谣(歌谣)噩(噩耗)嫂(大嫂) 鬓(两鬓)疙(疙瘩)咆(咆哮)狞(狞笑)肆(放肆)祭(祭奠) 二、重点词语 战役暂时雪中送炭阻击噩耗同归于尽喜出望外热气腾腾弥漫无边无涯收敛奄奄一息抽噎咆哮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呻吟祭奠迫不及待下旬募捐水泵筹齐一声不吭颠簸羞涩簇拥 三、词语拓展 无…无…式词语:无边无涯无影无踪无缘无故无穷无尽 含有“不”字的成语:势不可当势不两立视而不见手不释卷 一…不…式词语:一声不吭一言不发一字不漏一钱不值一毛不拔 四、多音字 泊po(湖泊)bo(停泊)折zhe(折断)she(折本) 发fa(发现)fa(头发)没mei(没有)mo(淹没) 兴xing(兴奋)xing(高兴)鲜xian(鲜艳)xian(朝鲜) 五、近义词 忘怀——忘却战役——战争情谊——友谊刚强——坚强看守——看管焦急——焦虑 崎岖——坎坷照顾——照料斑白——花白喜出望外——欣喜若康安顿——安排 弥漫——充满严厉——严峻咆哮——怒吼惊慌——惶恐拥戴——拥护放肆——放纵 干净——洁净请求——恳求爽快——爽直奖励——嘉奖募捐——捐献兴奋——高兴 感动——激动艰巨——艰难 六、反义词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刚强——软弱崎岖——平坦黎明——黄昏惊慌——镇静 沙哑——清脆放肆——约束干净——肮脏严厉——慈祥饱满——干瘪粗糙——细腻 污染——净化奖励——处分兴奋——忧伤困难——容易放弃——坚持坚定——动摇 热烈——冷淡 七、课文内容 《再见了,亲人》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金色的鱼钩》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桥》为什么以“桥”为题?【桥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八、需背诵内容 日积月累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⑧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读一读,记一记: 山川名山大川 穷尽山穷水尽 烟云烟消云散 遥远山遥路远 (2)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楼(高楼楼房)依(依然依旧) 尽(尽头尽力)层(云层层次) 照(日照照明)炉(香炉火炉) 烟(烟花烟云)挂(牵挂挂念) 川(山川四川)

⑨黄山奇石 (1)好词积累: ①闻名中外秀丽神奇一动不动金光闪闪奇形怪状 ②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高高的山峰不住地啼叫(2)选做:读一读,选几个词语夸夸某处景物。 风景景色风景如画 秀丽秀美一枝独秀 著名名字名不虚传 闻名新闻百闻不如一见 (3)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南(南方南北)部(部首全部) 些(一些这些)巨(巨大巨人) 位(座位一位)每(每天每当) 升(上升升高)闪(闪亮闪电) 狗(小狗花狗) ⑩日月潭 (1)读一读,记一记: 群山环绕名胜古迹点点灯光树木茂盛 山清水秀蒙蒙细雨隐隐约约风光秀丽 (2)好词积累: 美丽的小岛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

薄薄的雾清晰地展现 (3)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名(姓名名字)胜(胜利必胜) 迹(古迹足迹)央(中央央求) 丽(美丽华丽)华(中华华丽) 展(展开展现)现(出现现在) 披(披上披着) ?葡萄沟 (1)注意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种(zhòng)葡萄种(zhǒng)子好(hào)客好(hǎo)人 葡萄干(gān)干活(gàn)水分(fèn)分(fēn)开(2)好词积累: 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 热情好客的老乡流动的热空气 (3)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五彩缤纷,漂亮极了。◇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跳绳,有的打篮球,有的打乒乓球,还有的跳皮筋,形式多样,热闹极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Unit 4Don’t eat in class. ◆短语归纳 1. on time准时,按时 4. be late for做……迟到 5. dining hall饭厅,餐厅 6. be quiet安静 10. make (one’s) bed铺床11. be noisy吵闹12. keep one’s hair short留短发 16. make(up)rules制订规则 及时) 19.break(fallow/keep)the rules违反(遵守)规章制度 20. arrive late for class = be late for class上课迟到 21. eat in the classroom在教室里吃东西22.. wear a hat (hats)戴帽子 23.school uniforms校服24. wear uniforms穿制服 25.I see我明白了26.according to根据,依据 27.share(sth)with sb和某人分享(…) 28. on school days在上学期间29. on school nights在校期间的晚上 30. practice (playing) the piano练习弹钢琴31.see friends看望朋友 32.clean (one’s) room打扫房间33.do the dishes洗餐具 34. too many/much太多的(可数/不可数)35.learn to do sth学(做某事) 36.go to bed去睡觉(be in bed在床上)37.think about (sb/sth/doing sth)考虑(某人/某物/做某事) 38.be strict (with sb)对某人)要求严格39. . Don“t talk. = No talking.不要说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